说课稿

时间:2021-05-27 16:33:5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抵抗弯曲》(板书).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准确把握说教材(首先)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要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以纸为材料分两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及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比较恰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立放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抵抗弯曲的探究活动,发展识别与控制变量,记录数据,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和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探究“纸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为教学重点,以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认别与控制,即怎样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和改变量为教学难点。

  二、创新处理说教法(其次)

  本课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根据本课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我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设疑诱导、实验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

  三、确立主体说学法(接着)

  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 ,自主探究,观察分析。运用信息技术“激趣质疑—实验探究—数据观察—分析归纳—实践应用”的这种结构进行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重点优化说程序(下面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宽度和厚度对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学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赣州美丽的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确这些建筑是通过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梁来支撑的,然后设问学生:为什么有些建筑物上面也有柱子和横梁,它怎么也会倒塌呢?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同时告诉学生:在受到压力时,这些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因此,如何提高桥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抵抗弯曲。)现在让我们来当小小科学家,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初步讨论中,他们猜测横梁的宽度,厚度,间距,形状,材料等方面,对抗弯曲能力可能会有影响对于学生的大胆的想象,我都给予积极肯定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用纸作材料,从实验探究中寻找答案.从而进入探究实验部分.(这样以直观生动的形式,通过学生讨论中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自然引出本课的研究重点: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通过下面这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这个环节所花的时间会更多一些。

  第二个环节:设计实验,探究求证

  (1)演示求证

  对实验方法的设计是一个实验能否获得有效数据的关键。我先做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明白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这样就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2)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明确实验方法后,再提问:你能设计一个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吗?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用准备的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根据表格,填写预测数据和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在学生实验中,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一边了解实验情况.一边给予指导.”在实验中,哪些条件是需要控制不变的?”让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在小组内完成对数据初步的整理.

  第三个环节: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学生看着数据表,你能说说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显著提高!甚至还会发现:从抗弯曲能力的效果来看,相对增加纸的宽度来说,增加纸的厚度这一方法效果更明显.

  第四个环节: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学以致用”,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教师通过谈话联系到,在建筑中人们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让学生抬头看看教室里的横梁。再说一说,“你能解释横梁立着放的理由吗?”接着让学生用塑料尺进行实验,体验横压和竖压,通过体验学生认识到塑料尺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接着再引导学生解释:横梁立着放是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弯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

  第五个环节:应用知识,拓展延伸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新知识新发现只是后续研究的开始,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靠增加厚度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提高成本。再出示一张纸,问:“不增加纸的厚度,你能想出办法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请你们课后做一做。(这样既激起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又引导学生考虑科学技术在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五、精心设计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总之,我认为,科学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我们科学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去发挥.只有这样,科学课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平三的教材(单挂膝摆动),下面我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1、发展学生潜能

  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1、单挂膝摆动是水平三低单杠的教学内容,是小学生在学习单杠悬挂技术后进一步学习的一项挂膝悬垂与摆动相结合的技术。

  2、单挂膝摆动是增强学生力量、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及前庭器官机能。

  3、单挂膝摆动第二课时,为接下去的几课时作好铺垫,打下良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三的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单杠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发展空间很大,模仿力强、表现欲强。根据学情我拟定了本节课是通过迁移教学法、讲解示范法、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在学生练习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以表扬鼓励为主。

  根据上面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四、教材目标及重难点:

  1、认知目标:了解单挂膝摆动动作的结构和自我保护帮助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学练,90%的学生正确掌握正握杠技术动作,90%的学生掌握直臂悬垂穿杠挂膝,并能在保护与帮助下80%的学生挂膝摆动3——4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单挂膝摆动练习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提高自信心。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拟定这节课重难点:

  重点:握杠、直臂提膝贴腹

  难点:动作连贯性

  五、教学策略为了掌握本堂课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采用了循序渐进法,讲解示范法,分层教学法和小组练习法,学生通过尝试—对比—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

  1、教学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

  目的:规范课堂,明确任务,集中注意力。

  2、准备活动:

  a、游戏“穿越火线”——老师带着学生穿越单杠场地慢跑、做活动操。目的:通过游戏“穿越火线”,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热身、活动关节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b、玩杠——教师讲解玩杠的要求及注意点,将学生分成4组在双杠场地,组织学生进行玩杠。目的——玩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杠性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出穿杠挂膝的动作,从而引出主教材的内容。教师讲解要求及注意点是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做危险动作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本部分:

  1、直臂提膝

  在玩杠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做出穿杠动作,但是握杠、穿杠动作不准确。为了让穿杠动作做到更好,我用2分钟时间集体练习了直臂提膝动作。为什么要进行直臂提膝练习呢?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掌握直臂正握杠,让学生体验提膝贴腹动作。通过练习,95%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完成直臂提膝动作。为接下来到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斜站提膝踩杠

  为了巩固直臂正握杠及提膝贴腹动作。本环节在直臂、提膝贴腹动作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练习难度,安排学生斜站提膝踩杠练习。为什么要斜站提膝踩杠练习呢?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手臂力量及髋关节的柔韧性,另一方面掌握正确的踩杠动作,为接下来的斜站穿杠挂膝做准备,为上下两个练习起一个过渡。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到部分学生不是脚掌正面踩杠,这时我要求双杠两边的同学相互监督,以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准确性。

  3、斜站穿杠挂膝

  在本环节安排了学生斜站穿杠挂膝练习。为什么要安排斜站穿杠挂膝练习呢?一方面让学生提高直臂正握杠动作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穿杠挂膝动作,为最终的单挂膝摆动打好基础。在练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按照骑跨的错误动作进行挂杠,这时我要求两边学生进行监督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练习来有效的完成穿杠挂膝练习。

  4、挂膝微摆动

  为了把本课推向高潮同时也是为了检测本节课的成效。本环节将前面学过的内容再次拓展提高,在正确穿杠挂膝之后在摆动。在练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正确完成穿杠之后还没有摆动就已经落地。这时,我要求一位学生在练习时,在他后面的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一手托练习者背,一手在练习者摆腿时顺势下压其摆动腿,帮助其摆动。

  5、素质练习:俯卧高抬腿

  在本节课的素质练习中安排了学生练习俯卧高抬腿练习,为什么要练习呢?一方面本环节之前的练习中,主要是发展了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柔韧性,本环节安排的俯卧高抬腿是为了上下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不同体位做高抬腿有力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学生坐在垫子上,扮演正被充气的气球,教师则是充气的,随着教师打起的动作增多学生要慢慢起立,最后听到“彭”的一声学生要模仿泄气的气球掉在垫上。

  七、本课特色

  1、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2.本课教学内容新颖,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效果

  练习密度

  练习强度

  平均心率

  30%---35%

  中

  120—135次/分

  九、场地器材

  双杠4付单杠4付跳箱4个大垫子4张小垫子16张

说课稿 篇3

  我国消防法规的宗旨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重点在预防,所以在高中课堂开展安全教育,尤其是火灾的预防方面尤为重要,让学生们知道火灾的起因,告诉他们正确的用火用电方法,掌握逃生的技巧,防患于未然。今天,非常荣幸与大家一起探讨“高中安全教育”的教学,谈一谈我对高中《消防安全》一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县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为这节课确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了解火灾的起因和身边的火灾隐患,唤醒学生的消防意识,引起重视。2.懂得发生火灾以后,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的,我将采用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贯穿整堂课,以启发,示范等方法为辅,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引起重视

  大多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用电用火,但是许多学生确不知道他们的一些习惯,往往就会变成火灾的隐患,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火灾。而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火灾中,电器火灾的比例越来越大。为此,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导入:观看图片1电线的'私拉乱接2电器的超负荷使用,然后提问“同学们平时在家看电视,累了是不是经常随手一按遥控器,用电脑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人离开了,电脑却还一直开着。”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接着让同学们看一起因电器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火灾,让学生知道平时自己的这些坏习惯,都将极有可能酿成惨剧。我采用这样的情景导入法,既得到了同学们的注意和反思,又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深化认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以媒体课件为载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讲解和分析以及一些互动,让同学们掌握正确的用火用电方法以及火场逃生的技能

  第一步:火灾的起因以及危险

  通过图片,让学生观看一些火灾的现场,告诉他们是如何起火,造成怎样的损失和伤亡,并向学生讲述身边一些普遍存在的却容易被忽视的火灾隐患,比如寝室内点蚊香,表面温度200℃,中心温度700℃,可燃物质都有可能被点燃。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1.电器电线使用不当,违规操作。2.生产生活用火不慎。而这类火灾往往都是因为平时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造成,通过观看火灾现场图片,再次提醒同学们火灾的无情,而防火必须先行。强调防火的重要性。在同学们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时,对同学们提出几个简单的要求,比如“人走电关”“人走火灭”等容易记住且容易做到的事情。提高学生们的防火积极性,唤醒消防意识,完成本科的第一个教学目的。

  第二步:遇到火灾如何正确处理

  在同学们对火灾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情景的假设“假如身边起火了该怎么办?”让同学们自己去想办法,并进行一一得讲解,

  1.灭火讲解

  在讲解时,首先假设油锅起火,这类起火比较常见,也容易处理,让学生在学习灭火时,觉得很简单。万一面对真正火灾时,也不容易紧张。接着假设电器起火,这类起火需要特别注意,切勿用水灭火,必须先关闭电源再进行灭火。最后对灭火器的使用进行讲解。口诀“一摇、二拔、三喷”。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和

  口诀,让同学们轻松的掌握灭火的办法。在掌握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心里素质,不再对火灾害怕,消除了他们恐惧感,哪怕真正身边起火了,也不会那么紧张了。从而顺利地突破了第二个教学难点。

  2.报警

  报警电话119以及报火警时应该说清楚的事项。

  3. 逃生

  通过图片讲解和情景的假设,向同学们讲述逃生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采用提问和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先思考该如何逃生,选择那条路线,如何做好防烟工作等等。使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堂知识的讲授中,引发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回归生活,珍爱生命

  新课标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懂得消防安全的重要意义,我将通过图片讲述一位母亲,在火场中,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被大火夺去生命的故事,让同学们思考这起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否能够避免。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不重视防火所导致的后果对个人以及家庭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隐患显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让学生们明白身上的那份责任,启发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从小事做起,杜绝身边的火灾隐患。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和学生们平时的生活相互联系。真正懂得:火灾无情、防火先行。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反映的是当今高新科技的新成就,其内容包括航天、克隆和基因技术。本篇《送你一束转基因花》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指出新型生物技术对花冉育种的意义,说明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了解新的生物技术对创造花冉新品种独特优势,以及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

  2、新型生物技术对花冉育种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二、说教法学法

  新的教育 教学理念认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其目的无非为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自主的发展。”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要求“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至助于是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教师的教、是应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依据的,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既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那么,教师的权也应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依据,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互动合作交流,师生间互动探究,共同学懂教材。

  三、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中国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武则天做了皇帝后,在寒冷的冬天要求百花齐放,这时只有牡丹没有送命,被贬到洛阳,后有“洛阳枯枝牡丹”一说。在大雪纷飞的严冬要求百花竞放,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冬天百花齐放也许会成为现实,甚至可以花几按人们能颜色、形状、香味的要求来开放。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可以了解转基因花的奥秘。

  2、预习检查

  ①说出描写花的色、香、形的成语

  五彩缤纷、五彩斑谰、姹紫嫣红、争妍斗奇

  ②读出下列加点的字

  康乃馨(xin)花卉(hui)天竺葵(zhu)

  华裔(yi)贮运(zhu)凋零(diao)

  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4、学生研读课文,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互动①:本文前三小节下面的三个小标题睛的内容是怎样的关系?(明确:文章前三小节的内容与下文三个小标题下的内容总—分关系。全文先说明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和什么是转基因花,然后分三个小标题,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三个方面相互并列,互不包含。第三部分的最后两段写转基因花的光明前景,实际起着总结全文的作用,并与开头呼应)。

  互动②: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在说明转基因花的含义和优良特性中起怎样的作用?(明确:举例说明,通过典型的例子,既使读者了解转基因花的研究成果和优良特性,也提高了说明的品位,使读者获及呈质量的信息。)

  互动③:指出文中的席子说明新型生物技术优越性的句子。(明确:第二节“因而就可……还可以……而且只要……就可以”)。

  互动④文章怎样说明改良花卉的方法?(明确:第二节中“首先要……进而……再……从而……”)

  互动⑤:试用一句话概括转基因花研究的基本原理。(明确:原理是决定某种性状的基因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去,从而定向创造花卉新品种,不再受制于自然。)

  互动⑥:文章最后两小节有何作用?(明确:总结全文,照应文章开头,展示美好的前景。

  5、达标反馈

  ①同预习检查题

  ②转基花研究的基本原理

  6学习小结

  文章指出了新型生物技术对花卉育种的意义,说明了转基因花的科学含义和优良特性,展示了转基因花在商机和美化世界方面的光明前景。

  四、板书设计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一、总(开头三段):新型生物技术的独特优势,以及什么是转基因花。

  二、分(中间三段):转基因花的优良特性:特别色彩、特别新奇、特别长寿。

  三、总(最后二段):总结全文。

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听了瑞安市第九中学张国相老师执教的《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这一课,整节课教师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积极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张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顺序结构”这一部分,张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巩固练习当中。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互相讨论,进行举一反三,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学有所用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内容的兴趣性,增强气氛,更在于信息技术学习需要不断地探究。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机房中营造学习情景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演示讲解,语言生动,口齿清楚,把学生带进想学习的情景当中,诱发学生追踪事件的各个环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练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它学科如此,信息技术教学更是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张老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选择结构”这部分时,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学习:

  Function Sub aa( )

  Dim a As Integer

  a = InputBox("请输入自然数:")

  If a >= 60 Then

  MsgBox ("及格")

  Else

  MsgBox ("不及格")

  End If

  End Sub

  这样一段程序,当学生运行输入65时,运行后的结果为“及格”;初步地进行感悟整个程序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行修改a >= 70时,输入同样的数值;结果又怎样呢?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进行对比练习;以至学有所用。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然后教师进行有的解答和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作业的布置也十分灵活

  学完了《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这堂课,张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如计算1到100的累加),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助。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这堂课练的时间比较多,但练习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重点应对程序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读懂、理解,进行举一反三,如计算(1)23+37;(2)45×24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含义。应抓住程序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反复去思考,通过练习进行稳抓稳打;这样扎实抓好这堂课的重点,落实难点;再学习下面部分内容,就自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这堂课,其实在结构的安排上还是比较欠缺的,教师讲的时间过多,而学生练的时间相对较少,虽然语言上较清楚,但是还不够精练,(如“基本上是几种……..”, )是几种,就是几种,不能说基本上,更不能拖泥带水;再如学习完一种程序结构以后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程序结构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我觉得一堂课的成绩与否,评价这一块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评价,然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对其缺点进行及时的改正。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评得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讲的这一课选自未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能离开水吗》。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思路几方面来谈一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水是儿童非常熟悉的、与生活关系密切的物质。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水的知识。因此,围绕水开展节约用水的活动,不仅学生有兴趣,容易理解,也能够帮助他们在知识上、认识上得到提升,进一步感受人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本单元内容是和水交朋友。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水,激发他们对水的探究兴趣,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二、说目标

  在新课标生活化、活动化的理念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广泛用途和我国水资源的稀少。知道世界水日和中国水日。

  技能目标:初步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感受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养成关心周围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情感目标: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并在生活中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用途有很多。

  教学难点:对缺水的危害和水污染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从而受到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教育。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主体。所以我根据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二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特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合作探究式。通过调查、比较讨论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利用课件深化感悟,促进课程资源有效整合。使学生认识到尽我所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从而达到品德素养和生活能力的提升。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了解水的用途

  通过交流,观看课件展示相应的生活图片,使学生充分认识水的重要性,突出了重点。

  (三)、感受缺水的艰辛

  观看与干旱、缺水相关的图片,切身感受。主要是引导学生从侧面来感受水的重要性。

  (四)、引导节约用水

  通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水的重要性和缺水造成的严重后果,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他们一定会想到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在此基础上,倡导学生集思广益,想出节约用水的好点子。

  (五)、拓展升华

  唱儿歌是大多数孩子的一种爱好,我用编儿歌的方式来巩固教学内容,不仅愉悦学生的身心,也为这个单元第三个主题的教学作铺垫。

  (六)、课后延伸

  学生的发言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2.【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四篇

3.【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4.【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5.【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4篇

6.【精品】生物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7.【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8.【精品】生物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