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5-24 20:03: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饥寒交迫的燕子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在教学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提问导入、品读感悟、朗读指导、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本课,我引导学生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品读感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情境想象。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爱”的情感为主线,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喜爱之情

  新课开始,我和孩子们谈话交流对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然后创设情景:孩子们,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灵动的天空,为大自然划上了一道美丽的音符。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学生情感被充分激发后,我及时谈话导航:“同学们,多可爱的小燕子啊!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它们。”自然引入新课。

  然后我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这个问题为突破口,为学生走进文本确立探究的方向。

  (二)、初读悟文,体会怜爱之情;

  我首先让孩子们领会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感知文意后,再思考: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要用专列送呢?孩子们能很快找到“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这一句。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进行探究。如谈到“长途跋涉”时,我先让孩子们想象燕子都会飞过哪些地方,然后告诉孩子们:“每年三月份,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飞五千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它们飞过城市,飞过大海,飞过沙漠,飞过高山,每天都要飞一百多公里,此时此刻的燕子是多么的疲劳。”通过对这些重点词语的探究和交流,让学生深刻感受燕子冷、饿、累的艰难处境和濒临死亡的那份可怜与无助。

  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想象濒临死亡的小燕子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动情的进入角色,从而产生对燕子的同情,怜爱之心。在学生感情自然流露之时,我再加以朗读指导,读出焦急、担心的心情。

  (三)层层研读,感悟关爱之情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艰难处境之后,我及时引导:多可怜的小燕子啊!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它们又是

  幸运的。请大家用心去读课文的第3、4、5自然段,他们的幸运究竟是来自谁对他的关爱呢?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研读,便很快能找到政府、居民、贝蒂这三个层面。(相机板书:政府、

  居民、贝蒂)政府、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三个不同层面的代表,并且由大到小,由高到低。孩子们先交流谁对燕子的关爱,我就引导研读相关的段落,然后加以点拨和朗读指导。

  (1)在感悟政府爱心的时候,我围绕“呼吁”这个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如果你是瑞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或电台的播音员,你准备怎样播报这条新闻?让学生模拟当一回播音员,并给以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体验政府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2)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重点体会和想象这句话的含义: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先出示填空让孩子们填,再交流从所填这几个词语中能体会到什么?在对重点词语的体会中感悟文本。

  当孩子们说到“纷纷”时,都能体会到拯救救助燕子的人很多,我顺势引导:都有哪些人呢?孩子们会想到有老人、年轻人、小孩、政府官员们、警察等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便引读:

  听到消息后,老人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他们冒着——

  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冒着——

  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冒着—

  这一次次的引读、接读,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读书声中,孩子们能够想象到瑞士居民不顾天气的寒冷和环境的恶劣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拯救燕子的行动中,感受到了瑞士人民的博大爱心,从而激发孩子对瑞士人民的敬佩之情,提升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3)在感悟贝蒂的爱心时,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我抓住“一点也不在乎”这个词不放手, 从“不在乎”感受内心的“在乎”。

  我以“贝蒂不在乎( ),不在乎( ),不在乎( ),只在乎( )。”的句式进行了训练。孩子们可能会填不在乎“天气的寒冷、路途的危险、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饥饿、疲劳”等,不论孩子们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孩子充分的肯定,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感受。

  我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孩子们观察贝蒂跪着,捧着,呼着热气的动作和表情,想象她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通过孩子们的想象,一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小贝蒂多么珍惜手上的小生命啊,此时让孩子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深情朗读。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救助,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

  以上环节的设计,我始终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此时此刻,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听,它们在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呢。齐读课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读完后想象你也站在送燕子的行列中,你想对远去的燕子说些什么?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只获救的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感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四)拓展延伸,升华博爱之情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心编织了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我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保护动物做些什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叙述和倾听中进一步增强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将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在他们的心底铬下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形象,以爱表现文章的重点内容,突出爱这一中心,给孩子们留下鲜明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对比理解重点词语: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

  (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小结: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5、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六、说板书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学生,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附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演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法

  这里主要说说我的教法:

  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五、说反思

  通过教学,发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说体现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说教学设想:

  这一节课要展示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审美视点——审美视点延伸——审美体验的内化”的基本环节。审美视点: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审美视点的延伸:“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审美体验的内化: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学主题:走进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学设计的两大板块:写作学习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为主;内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由对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音乐人生”和“苦难历程”造就这样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

  说学生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写一篇小练笔《我所认识的贝多芬》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重点:

  1.赏课文对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策略:

  教法学法选择: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以后请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音乐成就及其影响,然后请学生对课文的彩图——贝多芬像进行肖像描写,感性理解肖像描写。

  2.在整体阅读基础上,从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请学生仔细地对照听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用课件展示听读课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学生对比一下自己所写的和课文中所描述的有何异同,说一说肖像描写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细细品读的前提下,从内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4.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说得失:

  1.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学生搜集的资料详实,准备充分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

  4.课堂上缺少激励性的语言

  5.受课件和教案影响过大,放的不够开,课堂容量较小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他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的说明。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设计意图

  读了课文,最初的认识是爱贯穿了始终!但总觉得认识不够深入,后又细读几遍,头脑中冒出了“生命”一词,对,这是用“生命”搭建的爱!

  1、复习导入──提出研学思路:

  一上来,就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心弦。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

  ⑴这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还记得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一只水罐)

  ⑵真是一只神奇的水罐!到底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这些问题,意在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文中除了神奇的水罐外,还有“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生命之水。我用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入到童话中:

  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奇迹发生了。一天夜里,一位小姑娘竟意外地得到了满满一罐子清亮清亮的水。这罐水是怎么来的呢?请小朋友认真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划划关键词句。

  2、引领体悟──爱是变化的力量:

  对妈妈的爱,对小动物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妈妈对孩子的爱……一切的爱使水罐不断变化着。这部分是阅读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变化是一次一次地在升级,怎样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语言呢?我着重引导学生来感悟理解“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扣住“夜里”“哪儿”“喜出望外”等词语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意在丰满小姑娘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不断挖掘出文本中蕴涵的浓浓情义来。

  最后通过朗读体会小姑娘对妈妈的一片孝心,真是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让给过路人,从而得出“爱心”主题。应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可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荒芜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可引导学生想象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延伸阅读──爱是真实的奇迹:

  虽然爱的内容不同,但爱的意义是相同的,是爱创造了故事中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学生提出疑问:

  ⑴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充满希望;播种爱,就会收获爱……要像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⑵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所有这一切都在“爱心”中发展,这样的爱都是用生命编织的!板书的最后,就完成一颗“红红的爱心”。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石头书》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石头书》在记叙一件真实的事情过程中介绍了化石,《小稻秧脱险记》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杂草对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航天飞机》则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这三篇课文均为科学性的小品文或童话,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石头书》为一篇科学小品文,讲两位小朋友——川川和磊磊向勘探队员询问“石头书”——化石的情景,介绍了化石和化石的作用等有关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赞扬了他们刨根问底的精神。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5):

  写石头的外形一层一层的,像一册厚厚的书;第二部分 ( 6 - 11) :介绍了石头书的内容:“字”和画;第三部分 ( 12-14 ):写石头书的作用。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3) 初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默读课文找出川川和磊磊的问题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

  (2) 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对矿物、化石留下直观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并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2.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语境,特别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来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在设计中先对课文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征来一个回忆,“川川和磊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有利于新的内容的学习;点出“刨根问底”,也为教学情感目标作铺垫。

  (二) 精读感悟

  (1)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段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因此在找川川和磊磊提的问题时设计为默读,边读边画出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由“刨根问底”导入课文,抓住“问”来走进文本,帮助学生建立“问”的意识,为教学情感目标作铺垫。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另外,第一小节到第五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石头的外形一层一层的,像书”,点出这一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脉,同时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3)三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较抽象的事物还不能很好的建立关联点。而图片正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现阶段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易于接受知识。因此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出示雨痕、波痕、矿物、化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矿物、化石等抽象事物,同时更好地理解课文。

  (4)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以对话为主,其中有人物的神态描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更高的朗读目标。另外,通过分角色朗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对话体课文的特点。

  (三)总结深华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多学的同时更要多问,将“刨根问底”的习惯内化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四)作业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课所学的内容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化石,因此让他们搜集有关化石的资料他们将乐意而为,在兴趣之上培养习惯,提高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语文说课稿集锦8篇

2.精选语文说课稿集锦7篇

3.【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4.【精选】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五篇

5.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

6.精选语文说课稿初中集锦六篇

7.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8.【精选】三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