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0 08:03: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合集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美的真谛。《滕王阁序》脍炙人口,描写了滕王阁壮美的图景,宴游的欢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学习本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故、尽、属、且、以”等重点词和特殊句式;了解骈文的特点,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美,欣赏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欣赏滕王阁的景美,体味《滕王阁序》句美。背诵全文。

  难点: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据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3、诵读法,重视诵读教学,加强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度略读和浏览,在读中学。

  4、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

  5、讨论法,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气氛,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我设计导入如下:

  出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图片,请学生列举相关文句,明确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导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简介作者出示《滕王阁序》摹本和滕王阁的精美图片,同时简介作者和骈体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教学目标(1)中对骈文特点的了解。

  (三) 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通过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和断句规律,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指导师诵读,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

  (四) 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比如第一段中的:

  “襟三江而带五湖”应掌握以下词:襟、带:都是意动用法。

  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出难句、典故,相互讨论,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教师点拨,学生参与,手脑并用。 通过此环节来突破重点难点。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对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况进行总结,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把握全文框架(2)归纳文中文言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处,为下节课鉴赏评价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 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二) 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由学生说出全文框架,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全篇思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这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再落实。

  (三)欣赏品味(引导学生探讨赏析)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和语言书面表达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几个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写作特点总结

  通过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学案练习。

  六、说教学观念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理解难点,育人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七、说板书

  好的板书有“微型教案”之称,这节课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分析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会用“嘱咐”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三、说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会用“嘱咐”造句。

  四、说教学难点:

  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五、说教法

  1、创设情景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拨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3、读书指导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精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对学生的读进行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段和课文相关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随着课文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蒲公英种子的自由、开心。

  2、细读课文,抓住重点。

  讲读第二、三小节时,可以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

  如第二小节中我抓住“嘱咐”这个词,先说一说太阳公公怎么嘱咐蒲公英,从而把握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蒲公英种子的语气。指导读太阳公公的话时先利用课件理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湖泊”以及“黑黝黝的泥土”,帮助学生想象画面,进入意境,从而体会太阳公公对蒲公英种子的亲切关怀。

  第三小节重点指导学生抓住“大声”、“放心”、“一定”、“准会”、 “宝贝”、“百万富翁”、“得意”、“欢乐”等词语,领会两颗种子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好自以为是的心态。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指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蒲公英的种子,和他一起思想,一起说话,一起行动,从而实现语像同构、语情同构和语义同构。

  3、突出结果,明白道理。

  讲读第四小节时, 我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学习,联系上文太阳公公的嘱咐,联系蒲公英种子面对太阳公公嘱咐的不同想法和做法,来理解他们的不同结局。引导学生体会脱离实际、想入非非并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两颗小种子命运的悲惨,感受记住太阳公公的嘱咐。并模仿太阳公公再劝一劝那两颗小种子。

  4、达标检测,了解学情。

  完成达标检测,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5、课外作业,延续故事。

  当又一个秋天到来时,蒲公英种子成熟了,他们又要带着一个个小降落伞飞翔、旅行、安家,这时蒲公英妈妈和孩子们会怎样道别?

  让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更深层次地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金光闪闪) 湖泊(银花朵朵) 泥土(黑黝黝)

  早已gan死 早已淹死 茁壮成长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作者江口涣是20世纪日本知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他采用纪实的描写手法,通过二个特定的场景去写高贵、典雅、温驯的鹤群振翅高空展示的美姿和搏击仓鹰而凸现的精神。托物而言志,尽管所托之言,所抒之情是含蓄而深沉的,对鹤群进行的描写也是纯客观的,但却无处不流露出作者理性的思想和激越的情感。作者借助鹤这个载体,构架的材料,从而折射和体现人的某种精神。 动物世界这一单元,既让学生见识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又让学生通过解读动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来解读人类;透过动物世界看到人的世界。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 领会本文细致传神的描写;

  (3) 学会观察、欣赏、描述,并进行对比阅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整体感知,深入感受。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为:

  (1) 重点:体会鹤群的形象和理解鹤群的精神;

  (2) 难点:理解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

  二、 说教法

  关于教法,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 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据此,我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的容量;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与作品原文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走近作者、理解作者、感悟作者;并采讨论法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 说学法

  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准备以自学讨论法作为总的学习方法,以写作训练作为突破口,具体操作步骤为:

  一看:教学之初就让学生观看一段群鹤飞翔的动画;

  二写:要求学生对这一场景进行描写;

  三比:通过与原文描写进行比较,体会进行场面描写要注意从哪些方面着手;

  四议:鹤群开始时的惊慌与所要表现的鹤群的精神有无矛之处;

  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首先,由“鹤舞白沙,我心飞翔”这句广告词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然后播放一段鹤群翔空的动画,要求学生仔细欣赏全过程,准备用十分钟时间写作一段不少于100字的场面描写(多媒体展示鹤群翔空的动画) (说明:这个环节设计不直接入题,而是先观看动画,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自读

  1、 根据所看动画,写一段场面描写。

  2、 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解释,然后全班同学齐读1-9段。 伫立( ) 绮丽( ) 湮没( ) 剽悍( ) 盘旋( ) 轻盈( ) 翱翔( )

  3、 选读2-4篇习作,学生思考比较 A:比较二者在语言和句式运用上哪一个更准确,更生动,更形象; B:静静思量作者的与同学的习作,按他们各自的内容在自己头脑中勾勒画面,比较其完整,和谐的优劣之处; C:经过比较辩析,思考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才能使场面更加形象生动。 (说明:比较阅读是一教高的阅读层次,在这一关键环节中,教师应设计好适合于学生的“台阶”,让学生达到自学的效果。这三个问题从具体内容到整体感知再到深入认识,一步步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分析,体会鹤群的形象。)

  (三)、讨论

  1、 对课文第二部分教学,我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设置如下问题作为讨论要点:

  A、从鹤群搏击苍鹰和救护同类这一情节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B、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因车祸而倒在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一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C、鹤鹰之战开始后,鹤群的情形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为什么? (说明:这三个问题是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而设计的,绝大部分同学能准确回答问题A,问题B是由表及里,由鹤转入对人的思考,托物言志,引导学生对人类社会的某些行为进行思考。问题C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辨析,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

  2、 得出结论 各项结论均右学生讨论得出,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视作正确答案。

  (四)反馈 最能打动你心灵的是哪些内容,谈谈你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说明: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作业,同学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课外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六)板书设计 鹤 群 翔 空 场面描写(生动形象) 鹤 → 人

  1、 细致深入观察 形象:优美、高贵

  2、 动静结合描述 精神:团结精神、友爱精神

  3、 句式多变表达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我从以下五方面来阐述:一、说教学模式, 二、说教材,三、说学情,四、说教法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学模式

  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中学历史“情景、实践、创新”教学模式。这正是我承担的市级实验课题实验研究的内容。所谓中学历史“情景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创设多种历史情景,让学生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面对面”。在这种“面对面”之中,使学生自主地去“参与”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说教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第七课,属于科技文化史,是隋唐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用 “雕版印刷”和“火药”“赵州桥”三目来说明隋唐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隋唐科学技术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并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达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见课件)

  1、教学重点:雕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及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贡献既能让学生领略我国隋唐科技的辉煌成就,又能树立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我把这些内容确定为本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赵州桥的设计原理涉及到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七年级知识水平学生受限制,理解起来困难,所以是难点。

  三、说学情

  1、初一年级的学生对本课内容已有初步了解,但不全面,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应丰富教学内容。初一学生求知欲较强,科技史内容单一、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用直观、生动的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初一学生爱动手、爱表现,应设计学生动手实践和角色扮演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并辅之以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这一理论我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历史、探究历史。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示和讨论,以期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思维的目的。)

  2、学法: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新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其创新精神与能力。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体现了这种一致性。)

  3、教具与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中学历史“情景、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是以情景创设为前提,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共同活动为特征,自然天成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据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授课也是这样。我在导入新课时多媒体展示杨利伟和《“神舟五号”》发射场景图片,并同时播放汪峰《怒放的生命》,创设情景,老师激情讲述,在使学生直接感受到祖国现代科技的发达同时自然而然的引入课题,并为整节课主题的升华做好了铺垫,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见课件)

  1、知道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唐末印刷业的发展情况,认识雕版印刷业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火药的发明及其在军事上的最初运用。

  3、知道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以及它的设计者李春;了解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

  (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雕版印刷术是怎样发明的?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

  2、火药是怎样发明的?第一个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谁?火药运用军事是什么时候?当时的武器叫什么?

  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是什么桥?设计者是谁?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依据学习目标拟定以上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主动去获取知识。自学提纲所列知识都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圈点勾划,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同时对课文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一、雕版印刷:1、说一说:你能根据雕版印刷步骤示意图说出印刷术的过程吗?2、实践探究:用小刀在橡皮上雕刻你的姓名,请你把刻字过程的感受和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3、讨论交流:(1)雕版印刷发明之前,书是手抄写的,那么雕版印刷相对于手抄写有哪些优点呢?(2)你能想像一下雕版印刷术出现后会给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变化?

  二、火药:比一比:唐末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

  三、赵州桥:1、“我来做赵州桥小导游”活动,学生结合课文及小学学过的有关赵州桥的知识介绍赵州桥。

  2、(1)为什么赵州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2)赵州桥的设计巧妙在哪里?

  (在这一环节,我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设对本课三目内容分别设计了一到三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间充分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讨论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进行精讲点拨,这一环节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探究,动手体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当导游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提取课本信息的能力。)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升华创新

  1、唐初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技术纯熟。现在主要有哪些印刷技术?

  2、唐初火药发明,唐末运用军事。现在火药还有哪些用途?

  3、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建筑上的奇迹。现在我国在桥梁建筑上有哪些世界之最?

  4、我的创新思维:许多发明都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你能提出你的创意吗?(这四个问题由古到今,由今延伸到未来,不仅归纳总结了所学知识,还能升华了主题,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六)、说板书设计

  第七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唐初发明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唐初发明

  古代 火 药 孙思邈《丹经》

  唐末运用军事 “火箭”“飞火”

  赵 州 桥 隋朝:李春

  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

  现代 长征系列火箭、神州系列飞船

  未来:科技创新

  (提纲式板书具有形象、直观、概括性强的优点,学生能一目了然,所以我采用提纲式板书让学生了解本课知识要点。)

  (七)复习巩固 检测反馈

  (题目设计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子,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1、下面有关雕版印刷术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唐初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 唐末市场上出现了交易凭证“印纸”

  C 用刀在木板上雕刻成凸起的正字即可制成雕版

  D 世界上现在最早的有确切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卷子

  2、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 )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隋朝末年 D唐朝末年

  3、 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的人是( )

  A李春 B玄奘 C孙思邈 D白居易

  4、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的设计者是( )

  A僧一行 B李春 C鲁班 D郭守敬

  5、(1)上图是佛经《 》的部分。

  (2)它是世界上现存 的印刷品。

  (3)它反应了唐朝 已比较发达。

  结束语:多媒体展示“神九”发射的一组画面,同时播放汪峰的歌曲——《我要飞得更高》,老师以激昂的声音表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当今的科学家让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相信未来的你们也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国未来的科学技术更先进,更发达,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最后我用“神九”成功发射的画面和激昂的声音再配以汪峰的《我要飞得更高》,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激励学生,鼓舞学生的作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一、主要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激发学生对该文学习的兴趣。

  2、理解课文中的语句,体会成语的含义。

  3、培养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课文中心思想正确处理实际生

  活中出现相关案例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中的语句,领会该课文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得

  当处理实际生活中呈现的相关案例,做到举一反三。

  难点:以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为突破口,使学生理解南辕北辙的

  寓意: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并接受规劝。

  2、本文涉及的词语较多,学生可能不易掌握其中的含义,需从环境

  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方面入手,使学生理解。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对不懂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句子做好笔记。

  2、搜集成语故事。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一百字左右或口头陈述)。

  (二)相关教具准备:如制作生字卡片、挂图等

  (三)上课开始时提示本课主要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四)检查预习(随机抽取学生进行)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

  2、回忆并口头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3、对不懂的词句,采取学生提问题,教师归纳问题的方式。

  (五)重点探讨

  1、结合课前制作的生字卡片和挂图,集体读生字卡片,领会各生字。

  2、抽取学生角色朗读和分组朗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结合课文进行课堂练习,如让学生用“越.....越......越......"造句等,继而再以反问句“马跑的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引入生活实际,充分认知"坐车人"和"朋友"的对与错。

  3、再读课文,进一步剖析该文的寓意,综合之前学生反应较集中的问题,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五、布置课后作业

  1、课后复述《南辕北辙》故事给家人听。

  2、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74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乘法单元的第三课时,第73页的例题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第7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前两题加强对“倍”的理解,是第一个层次。这两题的练习重点要放在“几个几”到“几倍”的推理上,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第二个层次是第3题,列式计算“是几倍”。先在图上连线,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推理得到“是几倍”;再列式求得有关的倍数。这道题的练习重点是体会“几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第三个层次是第4题,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

  1、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黄、蓝花片若干

  学生准备:红、黄、蓝色学具各10个,小棒20根,白纸一张。

  二、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因此通过创设“小朋友种花”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考,理解比较方法。

  2、练习巩固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四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小朋友热爱劳动着手,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题目的有用信息: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根据这些已知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每种花的朵数,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揭示“倍”的概念。

  (二)活动尝试、教学例题

  1、认识“倍”

  根据题目的已知信息,教材呈现分行排列的蓝花和黄花,把它们2朵2朵地圈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蓝花有1个2朵,黄花有3个2朵,由此告诉学生: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

  2、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前面一步完成的基础上,教材又呈现了分行排列的蓝花和红花,要求学生照上面的样子先2朵2朵地圈一圈,再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由于红花有4个2朵,所以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至此,学生不仅初步认识了倍的含义,而且也能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算”,并给出了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建立倍的概念。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情境图和动手操作实践,突破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完成第1~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其中,第1题以看图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把一段长度看作1份,相应的5份的长度就是它的5倍。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明确:大数里面如果包含了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第3题先让学照样子在图中连一连,再完成相应的填空,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除法运算的含义是一致的。第4题先让学生测量给出的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让学生列除法算式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线段的几倍”。

  [设计意图:上述几道题从观察、操作到填空、计算,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思考,教学要求逐步提高,体现了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不断加深认识、掌握方法的明确意图。而且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确保作业的正确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四)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在全课结束之前,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内容,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一句话概括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必备】说课稿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合集九篇

2.【必备】说课稿合集4篇

3.【必备】说课稿合集10篇

4.【必备】说课稿合集9篇

5.【必备】说课稿合集8篇

6.【必备】说课稿合集7篇

7.【必备】说课稿合集5篇

8.【必备】说课稿合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