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6 08:33: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8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说课稿模板8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八册第六课的《材质的美 》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材质的美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课标明确提出,“欣赏评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

  材质的美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各种材质组成的,不同的材质可以反映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科技水平,进而引导学生以欣赏材质的眼光,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观察不同材质的特点,从而引发学生感受、体验材质的美感。学习欣赏美术作品中材质的巧妙运用,体会其意蕴,以至尝试用不同材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1. 认识世界是由丰富的材质组成的,不同材质有不同的特点,在艺术中有着特有的表现力,材质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

  2、会辨别不同材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会表达不同材质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在生活中能从个人的审美观点出发运用不同材质的物品装饰生活。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世界,更热爱生活。丰富的材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给我们带来美。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感受材质的意识,在今后的艺术创作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或考虑材质。

  教学重点

  (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材质,感受不同材质的美感。

  (2)学习从材质的角度分析艺术作品。

  (3)初步形成运用材质表现力的意识。

  教学难点

  (1)体会材质与艺术品的内在表现力。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

  (2)学习从材质的角度评述艺术作品。教师可用提纲引导学生完成评述。

  教具准备:不同材质的物品、课件等。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不同材质的物品等。

  二、教法学法:

  课标提倡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欣赏教学。正像肖川教授所指出的,“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因此,本课我采用放、收、放的教学策略。先让学生在游戏中自主发现、探究,再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悟,帮助学生提炼评述语言,最后再放给学生,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整个教过程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共同探讨的合作伙伴,又在必要时发挥着专业引领的作用,让美术欣赏课既宽松民主又扎实有效。

  三、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阶段

  开课伊始,我请一名同学到讲台上,摸一摸老师准备在袋子里不同材质的物品,并说说是什么?随后出示三种不同材质的文具盒,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材质的铅笔盒,为什么?最后,在小组内欣赏、触摸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材质的小物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小小的游戏设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材质的多样,随着摸、猜、说等一系列活动的展开,使学生逐步认识了材质的特点,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感受,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2、探究阶段

  A、感受建筑材质的美

  请学生观看两组建筑图片,第一幅古罗马斗兽场,并简介古罗马斗兽场,让学生用词语描述观察后的感受。第二幅现代的城市玻璃幕墙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所带来的美感。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两组建筑不同材质的对比,加强学生的感受,不同年代不同的材质美感不尽相同。从而引出课题。

  B、感受艺术作品中材质的美

  尝试从材质的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评述是本课的难点之一,为了解决难点我先请学生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并提出如果你是小小收藏家,你愿意收藏哪件艺术品?接着同学以自己感兴趣的藏品,重新组合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欣赏《瑞马雄风》《马头》《三彩马》《立马》《舞马衔杯纹银壶》,每个小组桌面放上答题卡,作品主体是什么材质的?这种材质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并用连贯的语言表达欣赏这件作品之后的感受。这样做一方面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京合作学习,认识材质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通过组内交流,,强化认知,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尝试从材质的角度对艺术品进行欣赏评述。当学生用语言评述作品的光滑、粗糙、润滑、细腻时,这说明他们掌握运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热iai,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同时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于在讨论交流中关于作品的背景,我适时的加以介绍,如汉代著名的雕塑“立马”的历史典故,当学生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材质的艺术表现力的认识,并提出假设“换成其它的材料行吗?”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了解到材质与内容的和谐之美,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材质的美与艺术作品的年代、作品所处的环境以及与所要表达的主题密不可分。

  在以上的环节中,学生描述观后感不一定能说得好,这时可以提供一些词汇供他们选择,如古老、厚重,我一直认为,要想跟学生要东西,必须先要给学生东西,学生没有新的视觉语言,他们的表达就无从谈起。当有了教师的引导之后,学生便能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的评述了。课标强调“美术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以上所有图片的选择,均透露着不同历史不同民族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着文化的丰厚。

  3、运用阶段

  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材质美的评述感受以及运用,我又出示了两组不同材质的图片,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材质?如果换成别的材质会怎么样?并提出如果为我们学校做一件雕塑,你会用什么材料?为什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各种材质的恰当运用。

  4、交流阶段

  这阶段我让他们在纸写写各种材质给你带来的美的感受,或你想用这些材质设计制作什么样的物品。也可以来画画设计图。请同学展示交流。

  5、拓展阶段

  出示老师用不同材质做作品,此环节的设计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世界万物都可以用来进行艺术创作,引发他们课后探究的兴趣。最后教师小结:各种材质以它们各自的艺术魅力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如同色彩一样,丰富的材质使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它们的美!结束此课。

  四、板书设计

  材质的美

  光滑 现代感

  润滑 细腻

  质朴 粗糙有力

  精致 高贵

  光滑 雍容华丽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

  整节课我让学生带着问题与组内同学展开探究学习,把问题作为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把欣赏作品看成是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的过程,在给学生提出问题后,使学生从学会欣赏变为我会欣赏,以此达成教学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对一些材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说为此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们已初步具备了用简短的语言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而且表述得很好。

说课稿 篇2

  我这次所讲的是湘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新疆好》,教案是本次“教学设计大赛”时现场备的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出发,我用“说新疆、听新疆、看新疆、唱新疆、歌舞赞新疆”的过程来设计本课内容。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做一具体的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表现了以库尔班大叔为代表的新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热爱,体现了他们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全曲为2/4拍,七声羽调式,二段体组合。第一乐段连续的后十六分节奏,显得欢快活泼,表现出“库尔班大叔”愉快的心情和轻盈的步伐;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高亢,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现代新疆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则是在初步了解新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新疆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它是流传于新疆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之一,舞曲短小精悍,情绪欢快活泼。歌颂了新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和物产丰富的家乡。

  教学目标:一、学会用欢快、风趣的声音和喜悦的情绪,并能积极地参与歌舞表演活动;二、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风土人情,在愉快的歌声中,培养对新疆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学会用欢快风趣的声音,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声音、情绪表现两个不同的乐段,并积极参与表演活动。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根据音乐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注重感受和体验,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设计了“说新疆、听新疆、想新疆、唱新疆、歌舞赞新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以“库尔班大叔”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评价中,体验和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二)说学法。全体学生在轻松的律动和新疆歌曲的回顾、听赏,及图片的观赏中感受新疆的美;在教师的提问指导下,反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内容;结合音乐形象的模仿、想象,点拨学生反复体验、比较,在合作、表现中探究学习,在积极自主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美”。

  播放歌曲原声,全体学生律动进教室;歌舞演唱熟悉的新疆歌曲《娃哈哈》;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的特色;观看经典图片,激发对新疆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2)反复聆听,体验模仿。

  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反复聆听3遍,并以“库尔班大叔”的情绪、表情、动作为线索想象、模仿,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体验,比较探究。

  在平时的训练和充分聆听基础上,听唱一遍;用“、、、”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点拨学生积极参与比较和体验探究,准确区分两个乐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遇到的难点,可根据难易由学生或老师示范、讲解,并结合“大叔”的形象来解决。(“铃声撒一路耶。。。”和下滑音)

  (4)展示表演,及时评价。

  结合新疆的舞蹈特点,用“大叔”的帽子激励全体想象创编;请有特点的上台表演,其他人观看并评价,找到优点和问题;教师用“戴帽”鼓励后,给予动作及表情的指导;完整地演唱歌曲,同时根据理解歌表演或选择不同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分别为两个乐段伴奏,将本节课推向高潮。最后,在欢快的歌舞中,走出教室。

  (5)课后引申。

  出教室前,指导学生从音乐的特点和视角,搜集有关新疆的“多民族歌舞”资料,并实践模仿不同民族的“标志性”舞蹈动作,下节课开“新疆民族音乐会”。避免脱离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变成语文或品德的文字、语言交流。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想象新疆的美丽和热情,了解了新疆是个瓜果飘香、物产丰富、牛羊成群的好地方。注重面向全体的教师指导和观察、探究;一顶新疆帽,激励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师生和谐、气氛融洽。但也留下了些遗憾:在处理两个乐段时,没有及时将“”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板书出来;电脑出现了故障,没能展示出来;为了及时地开关录音机,在听赏时的示范动作是在讲台的右侧进行的。

  总之,每次讲课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总是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为今后的教学和成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说课稿 篇3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的: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成长为主题。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小说讲述了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领悟父爱对“我”成长的影响。领悟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挚爱,以及失去父亲之后的痛楚。

  2、教学目标:

  ①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明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研读课文,说说文章具体写了哪些事,理清写作思路。

  ③找出经历家庭变故后,有关“我”表现的词句,认识生活需要勇气这一道理。

  ④阐述具体体现父爱的事件,解读人间至爱亲情。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3、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领悟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5、课时:2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学情

  本课所记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这些事件的能力;另外,他们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

  三、说教法

  1、复述法: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法:“熟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对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动笔勾画、积极读书。

  2、发现法: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本课所用的教法学法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学习课文之前播放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引入课文。然后简介《城南旧事》的故事内容。播放歌曲,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渲染一种淡淡的离别气氛,如歌中所唱“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

  (2)感知情节,让学生带以下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①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

  ②文中哪些写眼前的事,哪些写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③说说下面的几句话和文中哪几件事相照应?

  A、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B、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去学校,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可不能迟到!

  C、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小说中插叙的写法。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3)分析人物

  ①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请用“我认为这是一个的爸爸”的句式说说你眼前的爸爸。

  ②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请以“英子,你是好样的”开头,说一句或一段话。

  父亲的爱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评价,了解父爱,了解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品味语言:

  ①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为什么?

  ②最能引起你的联想的句子是:它让你想到些什么?

  ③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通过这些语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④说一处文章的妙笔。

  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亲近文本,可以领悟作者的感情,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如文中爸爸叮嘱我:“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学生可能体会到这个父亲将要丢下一群未成年孩子时的那种辛酸痛楚和不放心。

  每个人体验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同,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课文,读出情感,谈出感受,进而体会父亲的深情,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让学生在说话中明白成长过程总会遇上一些挫折,为走好今后的路做好思想准备。

  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悟父爱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感情得到升华

  (5)感悟和反思

  ①说说自己或别人的成长经历。

  ②开展“寻找父爱”的活动,口头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感悟父爱。

  ③说一句精彩的赞美爸爸的话。

  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这一节课,是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感知课文;然后说,分析人物、感受成长;接着让学生品语言,获得语感。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思来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规律。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主题,让学生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二、说学情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第一课时,学生已学完了生字,读课文时能做到准确、流利,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新词,积累优美的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体会夏夜的景色之美,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并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在读中体会夏夜的美。

  感受助人为乐的精神美为本课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识字能力

  识字仍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而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堂要让孩子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我运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巩固识字的兴趣。天黑了,小蜻蜓要回家,谁把词语读准确了,小蜻蜓就能顺利飞回去,谁愿意帮帮它呢?孩子们读完词语后我说:“谢谢你们,是你们的认真朗读让小蜻蜓回家了!咦,它身后有只小蚂蚁在哭泣,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吧!”既让学生愉快地巩固了新词,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进入第二步情趣阅读,感悟夏夜之美的学习。

  (二)情趣阅读,感悟夏夜之美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要求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我安排了情趣阅读,感悟夏夜之美的教学环节:

  在感悟夏夜景色美这一部分,我先采用教师范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读,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又运用直观形象法,用课件展示夏夜的美景,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在此我通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看到了——的——

  加深了学生对夏夜景色美的感悟,而且积累了语言文字、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朗读为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文的重点,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较低,所以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有一定困难。我采用了一些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听读,理顺文意;指名读,理解词语;自由读,感受独特体验;师生合作读、男女伴读、分角色读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朗读情趣,又提高了朗读能力。

  2、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让学生产生共鸣。比如文中睡莲与蚂蚁的第一次对话,小蚂蚁说“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我指导学生“如果是你掉在水里上不了岸,你是什么心情?”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焦急、害怕了,读得很出色,第二次对话读出小蚂蚁的感激也是如此。

  3、通过评价引领学生读得更有感情。有小朋友读“蜻蜓飞呀飞......”我评价学生:“你读得真好!轻轻的缓缓的,就像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其他小朋友马上就带着自己的感情美美地朗读起来。在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尽情与文本对话,加深理解,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4、通过表演吃透文本诠释情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语文课堂应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动的学情,我采用了情境表演法加深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语言的运用。在这美丽的夏夜里,公园里静悄悄的,大家都睡着了……老师的朗读穿针引线地使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很多学生读透了文本,表演得入情入境。而在表演完后的评价过程中,我提问“你为什么觉得睡莲姑姑表演的好?”,小朋友回答“因为她显得很想帮助小蚂蚁了。”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再一次咀嚼文意,更加体会到了小动物互帮互助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熏陶,提升学生品格

  在读透了文本的基础上,我通过提问“星星为什么高兴地眨着眼睛?”来提升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各种小动物的行为说说这个夏夜的开心事,理解比夏夜景色更美的是助人为乐的精神,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也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我布置本课作业为:画出你心中的夏夜美景,并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话,读给你的伙伴听。

  (这样的作业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拓宽了学生想像的思维空间。将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其个性在绘画与解说中充分张扬。)

说课稿 篇5

  一、说课题名称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幼儿园。

  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二、说设计意图

  众所周知,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主动积极的特性,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语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基本讲清楚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及其变化,他们虽然在生活中观察过父母怎样去招待客人,但那只是旁观者,并没有亲身体验过做好一名小主人。设计这个活动,不仅可以使幼儿学会日常基本的接待礼仪,也可以让他们养成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分享的能力,正如《纲要》所要求,“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因此此活动即来源于生活,又能在活动后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很适合在中班进行开展。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基本动作的发展情况,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情感目标:乐于招待客人,有小主人翁意识,乐于与人分享,与人交往。

  2.认知目标:掌握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

  3.动作技能目标:学习使用招待礼仪,礼貌用语。

  四、说活动重难点

  在活动目标的指引下,结合本次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将此活动的重点定位为:了解招待客人的基本礼仪,学习招待礼仪,礼貌用语。需要突破的难点为:乐于招待客人,有小主人翁意识,乐于与人分享,与人交往。

  五、说教法、学法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纳曾经说过,:“要给幼儿适合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了以下教学法:

  教师注重轻松的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以下教法:

  ①提问法: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②交流讨论法: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加深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③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角色扮演的环节中,激发幼儿对待客礼仪的兴趣,更好的掌握待客礼仪。

  ④观察法:是幼儿活动中常用的方法:可以让幼儿在观察时有一个直观的感知。

  幼儿注重自由地学――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采用以下学法:

  ①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小组合作法:通过自由分组的方式,在游戏中体会待客礼仪以及与同伴一起合作玩耍的'乐趣。

  这些教法学法都能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的去参与到活动中,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有效的实现目标提供了依据。

  六、说活动准备

  为了能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的,活动前做了如下物质准备:

  ①物质准备:开放娃娃家,布置成待客室。

  ②经验准备:已对父母待客礼仪进行观察;学习过《学做小客人》。

  七、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为了实现活动目标而设计的,为了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在本次活动中采用的是一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

  八、说活动延伸

  根据纲要要求,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所以此次活动延伸教师给幼儿布置任务,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去做客,做好小主人。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青玉案》这首词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古典诗文中的一篇。本课为诵读课,所需一课时。本文是作者通过对元宵之夜诸多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政治失意时的无限感慨和不愿随波逐流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掌握词的有关基础知识。

  3.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学习作者铺排,反衬的手法。

  2.通过品读理解文中“那人”的深刻寓意,探究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志怀高远热爱祖国的情操。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文中“那人”的深刻含义,明晓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

  二、说教法

  (一)学情分析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之前的诗词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但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我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法

  因为本课是诵读课,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诵读为主,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课件。首先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形象化的整体感知过程;然后从名句入手切入,采用品读研读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词句的深层含义,并教会学生结合词人经历进一步分析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法。这样既以知识能力为目标,又注重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三、说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我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材料,在读、说、赏层次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学生具体学法如下: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交流讨论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一)课前探究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

  1.对照注解熟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

  2.找出学过的有关辛弃疾的名句,了解作者人生经历。

  3.查找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

  (二)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此环节为了引发同学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从郭沫若写的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入手,引出作者。提问同学们学习过的辛弃疾词句。导入新课。

  2作者介绍

  由学生课堂自主发言完成,教师通过多媒体补充总结。此环节既检查学生预习,又让学生明确了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他的词大多抒写壮志难酬的感慨,这和他本人人生经历有关。这样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又为本课后文理解词意打好基础。

  3介绍词的一般常识(词的名称、篇幅、结构、豪放婉约两大风格)

  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对词有了更深了解,对学习本词婉约其表豪放其中的风格起铺垫作用。

  4初读课文

  此课是诗词,重在诵读,所以,此环节设计由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学生读、齐读等方式初步感受诗词意境,将诗词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5品读鉴赏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地感受诗词,对词有了初步印象,本环节主要用提问法、启发法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进一步深层次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教师在这个环节及时点拨,引导学生从写作背景入手(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百姓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进一步了解作者,进而向同学们介绍知人论世品诗词的鉴赏方法。透彻明晓作者写作意图,原来那个不同流俗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作者人格的自我写照。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样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协作探究的精神。

  6对比阅读

  此环节通过辛弃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乐》两首词的对比,目的培养学生鉴赏诗词能力。

  7拓展延读

  此环节通过教师提问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境界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小结,渗透德育教育,塑造人生价值观,领悟作品以及作品以外的艺术魅力。

  8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总结总体内容加深对词深层含义的理解。

  9布置作业

  为了培养职业高中学生“背读写”能力。分三个层次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背诵诗歌。意在通过背诵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推荐阅读:梁衡《把栏杆拍遍》。(推荐阅读意在进一步了解作者同时培养阅读能力。)

  (3)请以“我心中的辛弃疾”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此作业的设计既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又进一步了解辛弃疾志怀高远热爱祖国的情操,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五、说板书

  板书是在讲课过程中边总结词的内容和寓意边形成,体现了教学重点。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上片:元夕之景灯火璀璨现实写照(世人)

  车水马龙

  张灯结彩

  下片:元夕之人“蛾儿”自我写照(词人)

  “那人”

  六、说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我认为课堂基本达到预想的效果。

  好的方面,教学方法的创新:

  本课的设计力求通过情景营造,美读入情,品读研读拓展阅读、对比阅读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让学生在体悟诗歌情感之外,也能掌握研读诗歌的一般方法。古诗文的教学,面面俱到容易让学生厌倦,而且效果不好。本节课尝试采用从名句着手,逐渐往前推演,象剥笋一样层层揭示词的深层含义,使传统的诵读增添新的色彩。

  但是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拓展阅读问题提得有点空洞,学生只是泛泛而谈,而无精彩的发言。若能将问题细化,涉及中学生实际生活,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有实质内容。对比阅读给同学思考的时间少,挖掘不够深刻,如何大胆取舍,给学生更多的读、议的机会,还是本课以外应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猜一猜》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的第二例题和第三例题内容。

  2、教材分析:

  《猜一猜》这一教学内容是继排列、组合之后的又一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新增课程,是学生接触逻辑推理的第一堂课。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只能是初步的,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的体现三维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有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的方式导入,再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很好的掌握了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接着由两样物品到三样物品,使学生都再次体验推理的过程,重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推理的过程。

  三、说学法

  《猜一猜》这种类型的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节感兴趣的课,新鲜的课,为了能更好的在一节课当中帮助学生认识简单推理的逻辑性,在本节课当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等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活动内容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层次:激趣引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两个小游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为接下去的学习打好了感情基础。

  第二层次:在游戏中猜测,在猜测中习得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教学以其内在的趣味性诱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动机,启动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因此在这一层次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猜地方法,我设计了两次猜的游戏,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猜之中掌握猜的技巧:

  第一次猜,我设计猜书的情境,让学生从瞎猜——给出一个条件的猜,从而让学生明白猜也不是乱猜的,要有依据的猜,才能一次性猜对。

  第二次猜,是在第一次猜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给出两个条件的猜测游戏明了猜测时一定要有明确和完整的提示语。

  同时在学生讲清两种猜的思路之后,在这一层次中最后还对猜两样和三样进行了比较,我再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使学生从比较中知道这两种猜的联系,从而在做题时能够将猜三样转化为猜两样来做。

  这两次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第三层次:巩固拓展

  通过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题目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同时在巩固中加以拓展和提升。

  总而言之,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试图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够学得一种思考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对学生得语言训练却做的不是很好,如何指导训练学生能够完整说出推理过程还是我今后要注意得地方。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面积的认识。(出示电子课本)它是来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第五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我说课的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面积”。“面积”的前概念是“面”。本节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所以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从“面积”的前概念“面”来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的含义,即物体表面,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然后在学生获得多种感性理解“面”的含义基础上,经过改造、加工、伸展,得出“面积”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等)。

  学具:学生尺、硬卡纸。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

  (1)直接引入法:

  从“面”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面”?见过什么“面”?这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合作探究法: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4)、比较法(观察比较法、重叠比较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通过面积的比较,会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5)、自学学习法:

  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学生齐鼓掌。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

  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

  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老师的手掌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我们的手掌面要大。

  师:请大家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积。(出示课件1)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出示课件2)

  生:黑板面大。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

  师: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哪一个面大呢?

  生:黑板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表面的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出示课件3)

  师: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呢?你们能摸一摸吗?

  生: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并摸一摸)

  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如课桌、练习本、文具盒、信封、红领巾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说一说,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哪位同学能归纳出“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呢?”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非常好!板书“物体表面”“大小”(出示课件4)。手拿出一个信封,比如这个信封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沿信封边缘描,出信封的形状)这个信封是什么形状?红领巾呢?像长方形、三角形等封闭图形有面积没有?

  师:对!封闭图形也有面积。请同学们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有面积呢?(出示课件5)

  生:图1和图4.

  师:很好,那么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呢?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非常好!前面我们提到,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现在,我们又知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有没有同学把这两句话概括一下,到底什么是面积?(出示课件6)

  师: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并出示课件,我们一起读一遍这一句话。

  师:(出示课件7)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请大家说一说两本书的面积一样吗?

  生:一样。

  师:很好,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的大小不变。

  2、面积大小的比较

  师:面积有大有小,那么如何比较面积的大小呢?

  师:刚才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比如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你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呢?

  生:我一眼就看出来了。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很好,说明我们都是通过观察比较出来的。像这种面积相差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但当面积相差不大的时候,通过观察就比较困难了。

  师:在你们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个信封,在信封里装有一些图形,其中有两个图形比较大,都是白色的,面积大小差不多。现在请大家一起思考,如何来比较这样两个图形的大小呢?现在分组讨论,可以将两个图形放在一起比一比。(出示课件8)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看了看,发现我们采用了观察比较和重叠比较的方法好像都不太容易一下就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出示课件小精灵“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大家听懂小精灵的话了吗?如果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请大家把信封里面其他的图片找出来摆一摆,试一试。

  师:刚才同学们在下面做了各种尝试。我们用这些图形作单位的时候,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分别出示课件9、10、11)如果要准确的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呢?(出示课件12)

  师:(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的时候不受摆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国际上规定用正方形面积作为面积的单位。)(课件13)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完成课后的62页的“做一做”。

  师:请同学讲一讲你在做这些题时是怎样思考的呢?

  (四)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1、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课件14)

  2、师:其实关于面积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比如说面积的度量,国际上就是规定了要用正方形作为度量面积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这些面积单位就是我们今后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必备】说课稿模板8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模板八篇

2.【必备】说课稿模板四篇

3.【必备】说课稿模板10篇

4.【必备】说课稿模板六篇

5.【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6.【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7.【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8.【必备】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