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2 11:30:3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锦集六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说课稿锦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学生没有教材,且初次学习本课程,缺乏经验,但是很有新鲜感,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兴趣,循序渐进的指导,讲解尽量清晰具体,逻辑性要强。 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研究性学习是和其他学科并列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内容、特点、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为学好这门课程做好准备。

  【教学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要知道(了解哈萨克毡房、哈萨克毡房的意义、毡房的艺术特点);哈萨克毡房的结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了哈萨克毡房,哈萨克毡房的意义和目的。

  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2.解决设想;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得出结论;6.交流成果、表达思想。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

  【教学重点】哈萨克毡房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哈萨克毡房的结构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

  简介

  它融入了哈萨克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气质、审美倾向、行为准则、宗教情怀等,反映了哈萨克人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精神气质,它和哈萨克人的文化融为一体,构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景观。 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逐水草而迁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种易于支撑和拆卸的毡房。毡房上部为穹形,下部为圆柱形,四壁有网状的木杆搭成整个毡房的骨架,再用芨芨草制成的席子围住,外包白毡。毡房内,靠门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和待客。

  艺术特点

  哈萨克族的毡房艺术在草原到处可见。毡房内四周是挂壁,地上是花毡,各种幔帐都是刺绣艺术品,使人赏心悦目,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 哈萨克妇女中有很多人称得上是民间艺术家,她们编织的毡房外围主带(哈语称巴斯胡尔),是用一根根彩色毛线,按照一定的图案精织而成的,主要用来加固毡房的木栅栏,美化毡房。做一条花毡,要经过很多工序,最基本的材料是民用的各种呢子和布片,把这些呢子和布片剪成毛角花、鹿角花等图案,精心帖缝在毡子上,构图严谨,色彩协调、美观大方,同时又经久耐磨。特别是作为姑娘结婚嫁妆的壁挂,是每个毡房必备的装饰品。姑娘们都要把自己喜爱的花卉、花边图案刺绣和勾绣在上面,有的还在图案周围镶上金丝,缀上银珠,手法巧妙,是很有欣赏价值的装饰品。铺在毡房地上,用于隔潮防寒、美化室内环境的补花毡(哈语称“西尔马克”),大多绣有毛角、鹿角、树枝、云等图案,用红、黑、桔、绿、蓝等色布套剪,正反对补,虚实相映,图案粗犷豪放,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夺目,充满草原气息。 哈萨克族毡房内铺着各种花毡,哈萨克语称花毡为“斯尔马克”。妇女们利用精巧的构思,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图案,用染配成各种色彩的毛线沿着布剪的图案,千针万线,把两层新毡缜密地缝制在一起,花毡中有黑底红花、白底黄花、黄边绿叶、绿边白花,五颜六色,把整个毡片点缀得华丽美观,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花毡大小各异,方正有别,用场不同。长方形的,多铺在毡房地上,专供客人就坐;扇形的则是按照圆形毡房的角案而制作,做睡觉时的铺毡,既软绵舒适,又能防潮防寒。 在新疆广袤无垠的草原上,缀满了白色蘑菇似的毡房,由于毡房是由白色毡子做成的,里面又布置得十分讲究,所以人们称之为“白宫”。

  结构

  新疆哈萨克族的毡房历史比较悠久。汉武帝时嫁给哈萨克族祖先乌孙王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在《黄鹤》歌中唱到:“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食兮酪为浆……”这首诗中就描写了毡房。看来,哈萨克的毡房最少也有最少两千年的历史了。 毡房高一般在三米左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四周是环形的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外围的墙篱是用芨芨草编的;横竖交错成菱形的围墙也是用细红柳木做的;连接的材料是牛皮绳和牛筋;门框和门用松木制作。除此之外,要用大量的毡子和毛绳,整个毡房不用一枚钉子。牧区的哈萨克族一年要搬十几次家,除冬季外,一年三季都要住这种毡房。这种毡房不仅具有便于携带、坚固和轻便等优点,而且,拆卸和安装也很容易,一般两个多小时即可“盖”起来,所以很受牧民的欢迎。 整个毡房看起来用的东西不多,但建造一个毡房得花很大力气。因为所有的建材全部是用手工加工而成的。就拿作为墙篱的芨芨草来说,都要长短、粗细一致,每根都绕有红、黄、绿、白、黑等色毛线,并要排成美丽、和谐的图案。一座毡房几乎要用上千根芨芨草,这得花多大功夫啊。 毡房的大小是根据房墙的多少来定的。一般的毡房多用六块毡墙。每块房墙宽约2~3米,高约1.7~2米;如果人口多,经济条件好,可建造8~10块房墙的毡房。普通的毡房造价在20xx年可达到四五千元。 毡房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不仅使毡房轻便耐用,而且富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扎围墙用的彩色主带,宽约20~40公分。全部是用五颜六色的毛线织成的,花纹美丽大方。这种彩带主要用于捆房墙和房杆的接头处,不仅起到使毡房牢固的作用,而且使毡房显得“富丽堂皇”。房门制作的也很讲究,并雕有花纹和绘有图案,吊在门上的毡子也用彩色的绒线,绣出各种鲜艳夺目的图案,显得大方,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也许有的毡房在外表看,不怎么起眼,但在内部却布置的大方、合理,井井有条,试想在一个只有30多平方米的毡房内,既要有“客厅”、“卧室”,又要有“伙房”、“库房”。要安排得好是不容易的。毡房的门一般朝东开。毡房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后半部分住人、待客。有时三代人要住在一个毡房里,他们也会安排得很好。进门左上方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床位,床前挂有缎幔;正中上方摆被、褥、衣、箱等物;右上方是主人的床位,有的还设有特制的床,一般不允许晚辈在上面坐卧,正中的衣物箱子前,铺有华丽的毡子和地毯,是客人坐的席位;右下方摆有食物和饮具;左下方放置牲畜用具和猎具;正中央的天窗下放铁皮炉。毡房的四周几乎摆满了东西,中间还留有很大的空隙,一般来十几位客人也不显得拥挤,有时在毡房里举行赛歌会、音乐会和舞会,可想而之这草原上的“白宫”容量有多大。

  信息技术教研组:阿依努尔.哈木扎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想飞的乌龟》是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愿望”的第二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只乌龟在小鸟的帮助下,飞上了天,又摔下来的故事,启示人们实现美好愿望可能要经历挫折和失败。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朗读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对于朗读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的注意力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因此如何使孩子们能够整节课全神贯注的听老师讲课,就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三、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除了安排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想象,产生为实现美好理想而不懈追求的理念。根据语文课改的新理念及教材特色,结合一年级学生实际的认知和情感水平,我要体现“朗读感悟,想象体验”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要通过亲切的语言描述,生动感人的活动画面,各种形式的朗读、精彩片断的表演等手段来引导学生读、听、议、思、演,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想象,培养想象力,训练听、说、读等语文能力,从而达到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统一。

  四、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龟”、“叼”等13个生字,会写“听”、“吧”等7个字;掌握多音字“重”,并养成揣摩字形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具有初步的表演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喜欢幻想、敢幻想的愿望,体验乌龟的内心情感。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难点:体验乌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喜欢幻想、敢幻想的愿望。

  六、说教学准备:

  七、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三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揭示课题《想飞的乌龟》。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想问什么?【意图:用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将学生提问进行引导,以作为学习课文的切入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采用了自读、师范读、同桌合作读、抽生分段读来进行读课文,相***解决本课生字、词。通过课件展示课文相应段落,指导学生朗读。同时抓重点词语,引导感悟。当学习多音字“重”的时候,我将提取在另一页,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我还设计了一个白版小游戏,让学生把这些词宝宝送回相应的位置,强化学生对“重”的两个音进行判断,最后在识字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抢答游戏,让学生复习巩固这一课的生词,我们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识它吗?

  三、品读课文,感悟内容。

  在品读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自读、师引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来体验乌龟的内心情感,找到小鸟帮助乌龟的这个办法,特别是在课文中认识“叼着”“棍子”的时候,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小鸟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小鸟用什么叼着棍子的。(用嘴)在认识两端时,我让学生上台找到两端的具体位置,相***认识“两端”这个词语。便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个生词。

  为了让学生体验乌龟的内心情感,我在图片中插入了优美的音乐,告诉孩子们乌龟在小鸟的帮助下终于飞上天了,这时播放一些乌龟看到的图片,孩子们乌龟飞上了蓝蓝的天,看到了白白的云,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小河,地上的房子都变得很小很小,这时候乌龟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这样的语言描述让孩子们体验乌龟的内心情感,从而加强感情的朗读,并进行语言训练,乌龟在天上还看到了 (样)的 。伴随优美的音乐,孩子们大胆想象,发挥思维,说出了很多精彩的语句,最后乌龟从天上摔下来了,它会想些什么?让孩子发挥想象,体验乌龟的心情。这时,老师相***总结,乌龟虽然摔下来了,但是它仍然是只有梦想的乌龟,有***会它还会再飞的。让学生明确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要怕失败与挫折,要友爱互助。

  八、说作业设计: 把这个活动带回家和爸、妈一起表演《想飞的乌龟》。

  九、说板书设计: 我在板书设计上体现了统领全文、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加深学生印象。

  总之本课的设置遵循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尝试的***会和自己选择的权力,充分利用课件,让学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

  本章位于第二单元生物与细胞中的最后一章。在前三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圈中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但在自然界中同时还存在着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病毒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课标》要求

  能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及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的特征;2描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3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疾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各方面途径收集资料,进一步获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

  2通过一分为二的看待病毒,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病毒的结构;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结构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中有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染色体。在核酸中储存有遗传信息。学生曾经经历过SARS流行的恐慌,也面临大量的与艾滋病有关的宣传,加上课前布置调查作业,因此对病毒有了初步认识。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从以下几个题目中任选两题,查找资料进行解答

  1、 病毒是怎样发现的?

  2、 病毒有多大?

  3、 病毒是怎样构成的?

  4、 病毒怎样生活?

  5、 病毒有哪些种类?

  6、 哪些疾病由病毒造成的?

  7、 疫苗是怎样制成的?

  8、 人类怎样利用病毒?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讨论法、谈话法和情景教学法。运用谈话法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开展辩论赛的形式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运用动画设制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说学法:

  1、 通过布置课前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进行预习。使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同时体会到课前预习到位给课堂学习带来的好处。

  2、 通过一环扣环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通过比较细胞、病毒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4、 在开展辩论赛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出与人交流的技巧和益处,同时形成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播放一段flash动画:SARA流行时我们拥有希望,重温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时的情景。引入:SARS是哪种病原体引起的。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进行新课

  1、在二十世纪以前,人们还不知道病毒这种生物,但现在人们已经了解、掌握并能运用一些病毒,在此期间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人们是怎样发现病毒的呢?由一位学生讲述收集到的病毒发现史的资料。教师出示有关科学家的图片和细菌过滤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图片。引发思考病毒的发现与哪些因素有关?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病毒发现较晚的原因是它太小了,那么病毒有多大?请一位学生讲述自己查到的资料。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体会病毒的很小,要用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来表示。

  3、小小的病毒是什么样的?引入病毒的结构: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打算采用四步:第一步:组织指导学生收集课外与病毒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形成初步印象,第二步出示细菌和病毒结构图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病毒结构特点: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第三步,放大病毒结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病毒的结构推测它具有哪些生物特征,从而加深对病毒结构的理解。第四步,播放录像加强直观性使学生识记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同时引入病毒的生活方式。

  4、根据病毒的生活方式是严格的寄生生活,引导推测病毒可以寄生在哪些类型的细胞里?从而引导出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是噬菌体。由学生根据查到的资料举例说明。

  5、病毒寄生的生活方式引入病毒在活的生物体内寄生,对生物体会造成危害,那么病毒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这个知识点我采用开展辩论赛的方法解决。

  第一步:布置课前预习,一、二小组的同学做反方查找病毒对人类有害方面的资料。三四小组的同学做正方查找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及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的资料。

  第二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病毒对人类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辩论赛,要求各组充分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尊重对方辩友的意见。

  第三步,教师对学生在辩论赛中的表现进行讲评,同时指导学生综合分析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通过这种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看待一件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反馈与小结

  进行反馈小练习:

  1判断正误

  (1)病毒全都是有害的( )。

  (2)病毒比细菌小得多。( )

  (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2选择:

  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衣藻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噬菌体D变形虫

  3拓展延伸

  生物研究中心收到一瓶奇怪的液体和一封信,信中要求测试人员鉴定这瓶液体中是否含有烟草花叶病毒。如果你是测试人员,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去检测?

  小结: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学习方法。

  (四)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到的有关病毒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完成一份“科普报”。在此小报中要标注出每位成员所做的工作,如收集资料者、版面设计者、美术编辑、责任编辑等等。根据“科普报”的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及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进行新课33分钟(其中病毒结构8分钟、辩论赛15分钟),反馈练习4分钟,小结2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板书设计:一病毒的发现史 二病毒的大小 用纳米表示 三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和核酸 四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 五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6~9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本课之前都能说出、数出6~9各数,对各数的顺序及大小也有一定的掌握,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去接触到这些数;但在孩子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6~9各数的概念,如何正确书写还比较模糊。学生的自理能力也有限。

  三、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认识应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交流探究的意识。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6~9各数的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

  本课难点是: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

  四、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出示套圈游戏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授完新课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6~9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6~9各数的认识时候,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发现在5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6,在6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7,从而了解数的顺序。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五、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6~9各数的顺序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6~9各数的顺序。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 个环节来完成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通过数字卡片复习旧知识,利用抓珠子的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6、7、8、9这4个数由具体实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认识过程,并学习写数。学生虽然会按顺序数出6~9,也可能已经认识了数字6~9,但对这4个数表示的意义,对它们表示的数值究竟是多少,认识不一定清楚。让学生经历认数过程,揭示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这4个数的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学写数时让学生分析各个数字的字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做别人的小老师,因此在完成第一个练习时让同桌学生互相检查,这样既帮助了同学又让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发扬了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

  (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和所学到的知识,体会到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下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拉萨谣》,这是一堂歌曲教学课。今天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写课题)

  教学内容与分析

  首先是教材分析: 《拉萨谣》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藏族风格的歌曲,全曲共四段。歌曲旋律明快,歌词上口。本课是开学后的第一课,它既对以前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又对新的学期提出了新的有难度的要求。而本单元又是开篇单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孩子对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掌握仍处于初级水平,需要老师循序渐进,帮助他们积累音乐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对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正确引导的关键时期。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学生的时间情况,他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育期。根据其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一下三点:

  1、能力目标 通过聆听、模仿、听辨等方法,使学生能自信、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

  2、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听辨、分析歌曲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表现歌曲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了解和喜爱藏族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藏族歌曲的特点,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藏族歌曲衬词的掌握,歌曲乐段的划分及区别是难点。

  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综合教学需要,本节课运用提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演奏法、对比法和讨论法等,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在学法上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引导学生感知乐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内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情趣铺垫 导入新课

  一堂课的开场很重要,好的导入就像唱戏时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就先叫坐儿,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一上课,我就用创设情境法进行导入,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旅游”话题导入、我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到西藏去旅游,不过要答对问题才能坐上去西藏的火车哦。我再利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与西藏相关的知识;当学生答对了所有的问题后,播放孩

  子们喜欢的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歌曲一下子就把学生们带到了神秘而古老的拉萨。这样,使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主动地、快乐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 层层深入 合作学习 ——这也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就是骨架。所以,这个环节我选用了节奏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会根据我节奏卡片上的歌曲衬词按照规定的节奏读出来,而且是边听边读。一组是:拉—萨—, 拉呀 拉哩 萨—;另一组:呀 拉 嗦 嘞,拉呀 拉哩 萨—。通过对这些不同节奏的反复练习,使学生们能熟练的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及歌曲的衬词。 新课标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所以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示范法进行教学。我会有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和引领,如:由指名——小组——全体;由慢速——快速;由单一节奏——变换节奏等等,让学生的学习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学习状态,从而突破教学中节奏这一难点。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环节,我突出了“听”为先导的学科特点。在前面已经初步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复听,但不是枯燥、乏味的反复听,而是将听贯穿于模仿、体验、探究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孩子们边听边对比感受、听辨歌曲不同的旋律。而后让学生独立划分乐段,我会采用对比法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让学生对比听四个乐段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由于乐段不同的地方已作为节奏练习过,所以学生很快地划分出四个乐段)另一方面,我还将采用游戏法,通过师生互动——旋律接龙的形式来试唱曲谱。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准确演唱歌曲及初步了解藏族歌曲的旋律特点奠定了基础。 在做了这么多的设计之后,学唱歌词也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了。

  第三环节 创作表演 升华情感

  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 在同学们的视觉和听觉获得极大享受时,我将引领学生们一起学习有关藏族的舞蹈动作,并在其中提炼出四个经典的动作,边听音乐我边领跳四个藏族舞蹈动作。然后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利用刚学的舞蹈动作分组编创,让孩子们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充分的.表现出来。并评出最佳团队奖,颁发奖品。

  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它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信息。这节课我的板书非常简洁,就是附点四分音符,它的节奏较难掌握,我写上“知了”一词,学生通过模仿很快就掌握了它的节奏,这样的板书突出了教学的难点,学生容易记忆。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在反复聆听过程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歌曲,力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理解在设计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敬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评委老师!

  第二环节:发声练习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如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直观形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最终达到情意的表现,在发声练习中,我采用了《我学小动物叫》的练习曲,教师唱前半句,小朋友唱后半句,要求声音干脆。例如:

  1 2 3 4 | 5 - | 5 3| 1- :||

  老师:小猫 怎样 叫 (学生)喵 喵 喵

  小鸭 怎样 叫 嘎 嘎 嘎

  这样练习,不用过多的理论讲解,学生就会把小猫、小鸡、小鸭??各种声音来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第三个环节:节奏游戏

  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音乐游戏的方式进行节奏教学,因为游戏对每一个儿童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如:这是本节课的节奏练习 ①X X? ② X X X ③ X? X ④X 0X

  (多媒体出示瓜园图画)冬瓜、南瓜的上面都放了一些节奏,哪个小组回答的正确,老师就奖给他小红花。教师一一将冬瓜、南瓜上的节奏翻过来,教师先演示,全班打一遍,再指名小组打,打得对的小组同学奖励小红花,打不对的同学也给予鼓励,并请别的同学帮助。 第四环节:学唱新歌

  在教学本歌曲时,我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

  播放歌曲《冬瓜和南瓜》,学生初听歌曲后,对歌曲只是个初步的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让学生走进歌曲,为更好学习歌曲打下基础。老师问:丰收时农民的心情怎样,那这首歌的情绪是:

  2、唱一唱旋律,教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学生跟唱,跟唱时要求加上柯达伊手势。(柯达伊手势是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音阶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音高化成有实际高度的“音阶手势”,并让学生在具体视唱曲中,把旋律线化成手掌的实际位置高低。)

  3、读一读歌词,通过歌曲的节奏型朗读歌词,如边拍手边念 圆圆的橘,圆圆的橘----让学生轻松掌握歌曲中的难点节奏:X X?和X X X

  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4、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绪,利用多媒体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5、唱歌词,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歌唱。

说课稿 篇6

  活动目标:

  1、掌握季节的变化,通过观察,萌发对春天植物变化的兴趣。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画中的春天。

  3、能体验绘画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春天的景象,并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提前去周边的景点,让孩子观察,自己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然后自己复述。

  2、四开的图画纸、彩笔(若干),在春天盛开的花的图片和春天的景色。

  活动过程:

  1、出示在春天盛开的花的图片和春天的景色。

  教师逐一介绍这些花,并告诉孩子这些花都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让孩子回忆:

  (1)你看到的桃树是什么样子的?小草有什么变化?树又有什么变化?等等的问题。(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树叶和小草是什么颜色的?花儿是什么颜色的?小区里有什么气味?有什么声音?小土堆里有些什么呢?

  (3)猜一猜,你看到的景象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激发幼儿思维的火花,发挥想象,更重要的是引发幼儿再次观察的欲望,能通过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3、今天我们来说说春天,画画春天。

  4、分组作画:小朋友们可以将你觉得特别美的春天的和你的好朋友分享,让她帮你画下来,然后再角色对换。

  5、分享幼儿的作品。

  教师: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和你看到的一样吗?(每个人看到的春天都是不一样的)

  活动延伸:

  以后每天依然带着孩子去户外活动观察,所不同的是:要开始带着任务去观察,让孩子观察得更仔细。再随着时间的变化,再让孩子把所看到的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来看,孩子都能比较好的回忆和发表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样子,也都能发挥想象把自己所理解的春天的样子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发挥自由的空间。孩子能通过在看、闻、摸的基础上去想一想,说一说,并动手画一画,充分的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次活动的随意性较强,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热爱,鼓励孩子更多的尝试,孩子通过绘画的形式在纸上记录着自己对春天的理解。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老师的观察与指导,也有利于孩子的参与与实践,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表现春天景象的细节上,可以利用音乐、图画、动画的形式来展示给孩子,让这样便于孩子在作画的时候有更好的创作。

  小百科: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有关说课稿锦集六篇】相关文章:

1.有关说课稿锦集7篇

2.有关说课稿锦集四篇

3.有关说课稿锦集8篇

4.有关说课稿锦集9篇

5.有关说课稿锦集五篇

6.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锦集八篇

7.有关小学说课稿锦集4篇

8.有关物理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