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1 23:00: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我设计了三个关卡,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闯关提高兴趣和竞争意识,并让他们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现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欣赏法、观察归纳法、电软演示法。而学生则通过听、看、画、说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回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在作业展示环节中,我把学生的作业设计成一幅连续的电影胶片,让各自不同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并让学生尝试用编故事的方式作为评价作业的方法。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体会绘画带来的成功喜悦的同时拓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我设计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先在黑板上出示课题,然后在课题的基础上变换出不同形状的猫脸,在猫脸的基础上在变换出猫的动态,用板书示范了本课的难点:“猫脸和动作”;这样的设计是让图画与文字更好的服务于课的内容,板书既要美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能起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加深学生的印象的作用。所以,相信通过学习,他们能出色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课外选材,选自浙美版第八册第四单元“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现了“观察想象,喜爱动物”的人文内容。很多小朋友接触过猫或在书籍、电视、图画书上看到过猫,但大部分孩子对猫的具体形象、姿态、神情、生活习性没有做过有意识观察和记忆。在这里,我把它提到二年级来上,是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较四年级的更天真、也更富有想象力,而且在一年级1、2册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记忆、想象的基本学习方法,接触过用观察、回忆、想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表现动物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目标,在认知领域,要求学生能运用线条大胆表现不同姿态的猫。发挥想象,组织情节画面,并用黑白色装饰,表现自己独特的形象。

  在情感领域,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的学习习惯,并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2、教学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我设计了三个关卡,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闯关提高兴趣和竞争意识,并让他们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现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欣赏法、观察归纳法、电软演示法。

  而学生则通过听、看、画、说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回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节课时,为了突出教学目标,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作业纸设计为电影胶片的形式,最后自评以放电影的方法由学生自己说故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引出主题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并在猜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学会倾听。在引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猜谜的教学环节,并在学生猜出谜底是“猫”的同时,强调认真倾听的重要性,这样一来,简单的猜谜游戏与介绍猫的身体特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思考与描述,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而且激活了他们头脑里对猫的种种想象。

  第二环节:新授课——重视知识“活化”

  强调要画好一件事物,仔细观察很重要在教学设计中,我幻灯显示2幅猫图,一幅着重猫的头部,一幅是猫的身体动作,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教师再适当示范猫身的画法。这样就解决了学生脑子空,不知从何画起的困难。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一切都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增强了兴趣,为创作出丰富有趣的画面奠定了基础。

  第三环节:大胆想象——知识的升华。

  要画好一幅画,有了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大胆想象。在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几幅猫图,然后鼓励同学们想象猫在干什么,或者说什么。打开学生的思维。最后引出今天这节课的作业要求,也就是老师要拍关于猫的动画电影,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设计创作,除了个别辅导外,最重要是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猫的故事。

  第四环节:作业展示——知识的拓展

  在作业展示环节中,我把学生的作业设计成一幅连续的电影胶片,让各自不同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并让学生尝试用编故事的方式作为评价作业的方法。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平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体会绘画带来的成功喜悦的同时拓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先在黑板上出示课题,然后在课题的基础上变换出不同形状的猫脸,在猫脸的基础上在变换出猫的动态,用板书示范了本课的难点:“猫脸和动作”;这样的设计是让图画与文字更好的服务于课的内容,板书既要美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并能起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加深学生的印象的作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认识、了解了小猫,并运用线描手法进行练习、创作。教学设计上与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疏漏,敬请各位同仁雅正。

说课稿 篇2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10册教材中的第12篇课文。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进行反驳,三次挫败楚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充分表现了晏子聪明的才智、能言善辩的口才和爱国思想。

  2、我对课文重点段落内容的理解。

  我今天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课文的3、4、5三个自然段,以三个精彩有趣的小故事展开情节:第一回合,写楚王瞧不起晏子,抓住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缺陷,不开城门却开了个洞让他钻,进行人格侮辱;第二回合,楚王又说齐国没有人,讽刺齐国没有人才;第三回合,楚王越发变本加厉,和他的官员门群起而攻之,一起嘲讽齐国人没出息,做强盗。故事情节到了高潮阶段——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如此咄咄逼人、扣人心弦的场面,一般常人可能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陷入十分被动、难堪的窘境。而主人公晏子却能处惊不慌,冷静、机智、针锋相对地、甚至是谈笑风生地进行反驳、回击,将楚王驳斥得理缺词穷、哑口无言。楚王本想侮辱晏子,却一次次反遭侮辱。楚王从开始的瞧不起晏子,瞧不起齐国,为此而处心积虑地对晏子展开一次比一次更刻薄、更恶毒的侮辱和嘲讽。但经过三个回合的较量,楚王不但再也不敢继续侮辱晏子,反而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180度的大转弯,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晏子实在太厉害了,是个出类拔萃、聪明绝顶、口才超群的人才,是个出色的外交家。因此,楚王已打心底里服了他,竟向晏子老老实实地和盘托出自己的初衷: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所以正如文中用了五个“只好”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楚王的无奈和失败,并且含蓄地赞扬了晏子挫败楚王、大获全胜的辉煌和卓越才华。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好教材,引领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必须把握住三个回合的较量这一精髓之处,引导学生读懂、理解内容、学会欣赏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感受晏子的才能和精神。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三、教学准备

  做好以下课件材料:

  1、把课文中宴子的画像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发现宴子长得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为楚王叫他钻狗洞作铺垫。

  2、三个重点句(钻狗洞、最不中用、水土不同)

  3、晏子说得十分形象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四、教学流程:复习导入→走近宴子、潜心感悟、研读宴子→赞美宴子→超越文本演宴子→课外延伸、学晏子练口才、策划小小辩论赛

  五、设计理念

  1、课堂开场采用模拟小小见习外交官的游戏形式导入,创设愉悦的课堂气氛和能诱发共振的教学环境。

  2、整个教学过程,能突出重点,充分体现学法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同时能对几个难句,采取重点辅导、半扶半放、放手自学、对难点“水土不同”进行点拨指导的教学方法。

  3、抓住五个“只有”的理解,让学生体验明写楚王的无奈和暗写宴子的反驳节节胜利,把侮辱不卑不亢地还给了楚王令人鼓舞的效果。我的板书设计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理念。

  六、教学思路: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线路:

  第一步:复习导入,进入角色。

  我先让学生复习回忆《晏子使楚》事情的起因,最后的结果来导入课文内容,并提炼出板书为:想侮辱……不敢不尊重。而后,追问:怎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引出学生对晏子初步的认识:晏子是个聪明、机智很会说话的人。进而再激励学生说:“让我们也学学晏子,学当小小外交官,跟着晏子去楚国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唇枪舌战,挫败楚王那扣人心弦的场面?

  第二步:走近晏子,读懂、理解课文内容,潜心体验、研读晏子。并将第一个回合的学习进行重点指导。

  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步骤是:独立研读课文第三节,再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学习要求是:

  (出示课件一)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遇到如此不礼貌的让他钻狗洞的“接待”,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接着又是怎么说的?紧接着晏子又是怎么做的?

  3、你认为晏子说的哪句话,是话中有话,最厉害?为什么?

  4、你知道楚王听了又是怎么想? 怎么做的?楚王是心甘情愿的吗?你是从哪里看出?

  再通过交流反馈,抓住晏子面对楚王如此恶毒的人格侮辱,让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对晏子内心活动的揣摩,引出晏子之所以能如此从容、不卑不亢地与楚王进行反驳的动力是要维护国家的尊严,为了国家的利益,我必须给予针锋相对的反击。如此,就能更好地理解宴子为了齐国的利益而作出冷静、机智的反应,说出那层层推进,逻辑性很强的、非常有力的反击语言:从“这是狗洞,推理出——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再推断出“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尖锐而含蓄地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加以有理有节的强有力的回击,做到既把侮辱还给楚王,又不伤两国的和气。让学生领略到这就是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

  然而,第二个回合,则采取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研读的方法。让学生划出楚王讽刺、侮辱宴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驳楚王的语言。让学生选择最爱读的语句训练感情朗读,并尝试自行理解重点句“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的含义以及推理过程。再安排分角色朗读的体验,加深对晏子智慧和才能的感悟。还可引导学生欣赏好句:

  出示课件(二)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并穿插能力训练——让学生把句子概括成四字词语。最后再安排学生模拟扮演宴子,分角色朗读,来加深对人物的智慧和才能的体验。并且教师也参与其中的角色扮演,做到师生互动,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三回合,可采取学生独立阅读,自读、自悟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掌握学法,培养阅读、理解、欣赏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水土不同,再展开讨论理解。

  第三步:小结延伸。

  1、让这些小外交官们说说随宴子出访楚国后的感受,可设计问题:你佩服宴子吗?那你想怎样夸他?如此,可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掌握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我班内有学生说:“晏子真了不起!”有的说:“晏子你真是个出色的外交家!”还有学生说:“晏子你好酷啊!”然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宴子使楚 不辱使命 勇挫楚王 捍卫尊严”以这16个字来概括、总结课文。

  2、跳出文本,超越课堂。紧接着,教师还可进入角色,扮演楚王说:“我虽然斗不过宴子,哈哈!你们楚国难道真的没有人了吗?怎么尽派你们这些乳嗅未干的娃娃外交官来呢?”再请学生来学宴子能言善辩的口才来进行能力训练。让学生觉得:《宴子使楚》的课文虽已进入尾声,但为学生创设了学习宴子,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新的'高潮。

  3、我精心设计了课外延伸作业题,做到超越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喜欢语文,知道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亲身体验到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以达到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发挥聪明才智,磨练能力和口才的平台。

  出示课件(三)

  今天的小学生 未来的外交官

  学习宴子练口才—— 小小辩论赛

  辩题——作业多好还是少好?

  正方观点: 作业多好 小辩手——全体女同学

  反方观点: 作业少好 小辩手——全体男同学

  准备要求: 双方各自找到证明我方观点正确的理论依据;

  双方各自找到证明我方观点正确的具体人和事的实例。

  比赛方法: 1、双方对垒发言。(时间不超过1分钟)

  2、挑选好最佳辩手作最后一轮的总结性发言。(时间不超过4分钟)

  3、选择期中考试后的一次班队课进行

  4、邀请班主任老师当你们的裁判。

  附板书设计

  出示课件(四)

  12 、晏子使楚

  侮辱 反驳 不敢不尊重

  狗洞 狗 国 只好

  无人 最不中用 只好

  强盗 水土不同 只好

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捐助、羞怯、骄傲”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

  3、思想与价值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的含义,体会瑞恩是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孩子。

  体会瑞恩的父母要求他通过做额外家务自己挣钱帮助非洲孩子的用意。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捐助、羞怯、骄傲”的意思。体会瑞恩的父母要求他通过做额外家务自己挣钱帮助非洲孩子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介绍“井”,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井的图片,请看到过井的学生说说井的作用。)

  2、出示课题——瑞恩的井,齐读。

  3、根据课题提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瑞恩是谁?瑞恩怎么会有一口井的?这口井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出示并检查。

  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募捐 额外 爽快 奖励

  水泵 登载 羞怯 设备

  多音字组词:

  zǎi( )zhēng( )

  zài( )zhèng( )

  3、交流提出的问题。

  4、再次默读课文,出示文章内容的填空。

  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从老师口中知道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决定________________,可是妈妈却___________。在瑞恩的努力下,他虽然捐助了_________________却不足以打一口井。后来通过加拿大报纸的报道,他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并于两年后来到_____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_,受到_________________。现在,瑞恩的募集活动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答案,说说这段话包含了几层意思?

  板书: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6、辨析“募捐、捐助、募集”

  (1)从课文中找到与这三句相对应的小节

  学校在募捐(1—2节)

  瑞恩的捐助(3—8节)

  瑞恩在募集(9—12节)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辨析三个词语的意思

  出示:

  募捐是捐钱捐物的意思。

  募集是广泛征集大家捐钱捐物的意思。

  捐助是拿出财物来帮助的意思。

  一般情况下“募捐、募集”是面对大众、号召大家的,而“捐助”是针对个人的。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可以用书中的句子来说。

  2、交流,围绕“瑞恩是个善良的、有爱心的孩子”展开学习:

  板书:善良

  随机出示:

  (1)瑞恩回家对妈妈说:“我需要70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

  (2)瑞恩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又一次提出请求:“非洲的孩子们就要死了,他们没有干净的水喝!”

  (3)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

  (4)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当朋友们在外边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2美元。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6)这一天晚上,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句子,并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瑞恩的善良和爱心。

  过渡:让我们一起跟随瑞恩去乌干达看看那口井吧!

  四、三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课文11节。出示句子:汽车驶进一所小学,道路两旁站着5000多名儿童,他们兴奋地叫着:“瑞恩!瑞恩!”并且有节奏地拍着手。瑞恩羞怯(害羞、胆怯)地向他们挥手。

  2、辨析“羞怯、害羞、胆怯”的意思。

  3、出示:“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说说乌干达人民为什么要在井上刻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1)指导学生联系第2节先理解“这个痛苦的社会”。

  (2)再联系瑞恩的行动说说他给乌干达人民的帮助。

  (3)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4、补充资料:(出示)“瑞恩的井”基金会。

  5、是呀,小小年纪的瑞恩能够想到帮助别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善举!可是,当初对他提出需要70美元帮助非洲孩子时,他的父母却要他做一些额外的家务来挣?是不是太小气了?

  学生畅谈,交流看法,体会瑞恩父母的良苦用心。

  五、作业布置

  1、出示:认真抄写词语表上的7个词语。

  2、出示: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中的“骄傲”意思有什么不一样,根据不同的意思给“骄傲”造句。(出示)

  四月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70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

  骄傲的孔雀无法面对湖面上自己美丽的倒影,一气之下跳进了湖里。

  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瑞恩说?可以给远在加拿大的瑞恩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瑞恩的井

  善良、爱心

  学校在募捐→瑞恩的捐助→瑞恩在募集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妈妈的账单》是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可贵的亲情和友情”。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得到他想要的报酬时,他也收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羞愧万分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回了妈妈的口袋。

  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与无价表现得极为感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取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孩子留了一份总额是零,却满含母爱的账单。这不但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更是一位充满教育机智的母亲。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爱父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做铺垫。

  2、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⑴在正确、流利地读准词语的基础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⑵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的行为动作来展现,同时人物的行为动作的背后也隐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为切入点,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和深切的爱。

  ⑶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及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并能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

  3、教学重难点:把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情感的创设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打开孩子们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心灵触动。通过进行深情并茂地朗读,打开孩子们的情感大门,唤起心灵深处的感动。总而言之要让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以期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先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朗读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最好的结合点。对于一堂课而言,讲解是生动的,朗读是灵动的;朗读赋予文本以生命,赋课堂以精彩。所以课堂中的另一个亮点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说学法

  在重视教学方法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注重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学习习惯。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为此制定了本课的学法是: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围绕账单进行提问;在学习妈妈和小彼得的帐单的内容时又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去发现账单背后的秘密,体会账单隐藏的深刻含义。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合作、讨论法。小组合作,计算“报酬”。这样的讨论和交流不但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还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发挥伙伴的互助作用,巩固团队的凝聚作用,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本课共安排了7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理解账单

  生活中,你看到过或使用过账单吗?请你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起到释疑的作用,理解何谓“账单”。】

  (二)、初读感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围绕账单,你有什么问题?

  2、交流反馈。师生共同筛选问题,并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在自读中自己解疑,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带着问题读课文,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学习“小彼得的帐单”,读中释疑。

  1、出示小彼得的帐单,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彼得为什么给妈妈开了这份账单?

  3、读彼得的帐单,看看彼得向母亲索要了哪些报酬?

  4、你觉得要这些报酬合理吗?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围绕账单及关键语段,边读边品,使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并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四)、品读“妈妈的账单”,体会情感。

  1、补充课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份妈妈的账单,多读几遍,你又能读懂什么呢?

  2、交流体会。

  3、想象说话:妈妈十年来是怎样照顾彼得的?

  4、小组合作,计算“报酬”。

  5、小组汇报交流。

  6、小结

  7、补充账单:妈妈是怎样看待这份账单的?

  8、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运用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所以此环节设计了妈妈十年来是怎样照顾小彼得的、补充妈妈的账单等,其目的就是让孩子们通过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唤醒那份真挚、伟大的情感,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

  (五)、图文结合,提升情感

  1、读着读着,小彼得的心情又有了什么变化呢?细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交流:彼得为什么羞愧万分?

  3、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小彼得,我就是妈妈。告诉我,你心里在想什么?

  4、指导朗读

  5、课文中妈妈一句话也没有说,仅凭一张总额为零却载满母爱的账单就让彼得羞愧万分,主动退还了索要的报酬。再读两份账单,有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6、再读妈妈的账单。

  【设计意图:在仔细、反复账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妈妈的账单所包含的浓郁情感,同时使阅读训练和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表达感受,抒发情感

  写下自己心中想说的话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是抒发学生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环节,通过自己真挚感情的流露、告白,带动情感的升华。】

  (七)总结深化,拓展积累。

  课堂小结。积累关于母爱的名言。

  【设计意图:在拓展性的阅读积累中,学生的理解力、领悟力也会不断增强,思想情感的生成也能慢慢积淀下来。】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这一课主要以“雨”为主题,表现了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这节课主要由欣赏乐曲《踩雨》和演唱歌曲《踩雨》组成。欣赏歌曲《踩雨》描绘了孩子们夏日在雨中嬉戏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热情纯真的童心世界,歌曲分为三个层次。《踩雨》是一首甜美欢快的歌曲,旋律比较轻松,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欢闹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多种“雨”为主题的音乐,能感受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风格情绪的变化。

  B、能力目标:孩子们能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尝试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为歌曲伴奏。

  C、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踩雨》,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体验踩雨的欢乐情绪,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3、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踩雨》 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相同内容,风格情绪的变化。

  4、教学难点:

  体验表现生活与歌曲中踩雨的欢快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始终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

  我把体验雨的快乐作为本课的重点部分。将教材中相关的音乐内容整合,以“雨”为主线,按“听雨——赏雨——踩雨——戏雨”为线索,对整堂课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法,启示谈话法,表演探究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把“快乐”的教学引入课堂中,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主动而积极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

  播放钢琴曲《雨的印记》乐曲,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进教室

  2、听雨

  1)、猜谜导入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雨”,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聆听各种雨声

  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调动他们的视听觉、情感同时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3)、创造活动

  通过摇晃自制的乐器,引领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表现下雨时发出的音响。使学生能更加亲切地感受、聆听雨声,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 赏雨

  1)欣赏歌曲《踩雨》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听赏领先,感受旋律的奇妙、欢乐的情绪。

  2) 复听

  通过模唱如(“沙沙沙”“哗哗哗”)、聆听、对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踩雨》的三个层次所表现的不同情绪,并通过表演等形式来表现歌曲欢快,愉悦的氛围。

  4、踩雨

  1)、学唱歌曲《踩雨》

  听唱法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听、唱的能力;

  2)、视唱《踩雨》乐谱,

  首先,我创设情景,以四把不同颜色的伞将歌曲《踩雨》中的难点部分提出来,并以请同学们帮忙唱一唱伞上的歌,让他们自由选择喜欢的伞或者喜欢的旋律进行演唱,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展示的舞台,注重不同个体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并在主动参与中突现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歌曲难点的学唱变得活泼、有趣。

  3)、采用其它“雨声”演唱,避免演唱的疲劳,同时更加熟悉歌曲的旋律

  5、戏雨

  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踩雨的欢快与热烈,用丰富而具体的肢体语言创造性地表现踩雨。将生活与音乐融为一体。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排练展演并进行评价。

  四、教学反思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孩子们用音乐的方式去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学生沉浸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而我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采用创设情景法,启示谈话法,表演探究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把快乐引进音乐的课堂。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成长。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盐的世界》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教材。它属于知识性课文,课文所描绘的柴达木盆地位于离上海千里之外的青海省,与学生的阅历、认知之间的距离很大,要把地理性很浓的课文上成语文课,把地理知识寓于语言文字教学之中。

  这篇课文的“条”(文章的顺序),“块”(总——分——总十分清楚)。然后重点在三个“块”(柴达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盐湖的奇妙;盐湖的美丽)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朗读、质疑、说话、理解和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培养表达能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祖国山河之美。

  二、学习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经过小班化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学习等各方面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学生的主动性还不够,经过训练,能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小组学习,但是学生的表现欲望不强,朗读水平不理想,往往读不出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茶卡盐湖、察尔汉盐湖的美丽及奇妙,知道我国的柴达木盆地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并且对那里的“盐的世界”所特有的景象有所了解,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质疑问难,边读边思,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我国的柴达木盆地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并对那里“盐的世界”所特有的景象有所了解,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课文中描写盐湖的语句,正确把握盐湖美丽及奇妙的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3. 知道理解较长句子的方法,并能运用。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地感受盐湖的奇妙与美丽。

  2. 以“奇妙与美丽”为切入口。通过朗读,准确感悟柴达木盆地的特点。

  3. 在小组学习时,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边读边思,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的

  愉悦。

  4.在理解较长句子的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设计有关练习“用数字的方法把事物写清楚”,及时让学生进行迁移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难点:体会茶卡盐湖、察尔汉盐湖的美丽及奇妙,并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演示文稿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节课教学时,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说自主学习是基础,那么合作学习是纽带,探究学习则是动力。《盐的世界》这课的内容有些深奥,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其次恰到好处地运用讨论的学习手段。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氛围。”因此语文课中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允许学生实话实说,允许学生有争议,允许学生有保留意见。我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作适当的点拨,学生就能更好地整体把握课文。

  叶圣陶说过:“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在本堂课的学习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者是划一划,或者是画一画,或者是议一议,或者是读一读。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我采用相应略,以使每一类的学生均有机会按照自己偏爱的方式展开学习,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更使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张扬,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发展思维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时间能力。在教学盐的形状多样,颜色各异时,我安排了一个说话的练习。课堂中,学生们通过观看精彩的录象,精彩的解说词给学生很好的提示,学生们打开了思绪,结合老师所给的好词进行了说话的练习。此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演示的形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说话训练的机会。通过说话训练,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的中介,这篇课文所描绘柴达木盆地是位于青海省的偏远地方,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我注意运用了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第三、四节录象的播放,都是为了弥补学生的阅历不足,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它在带给学生听觉、视觉极大的享受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

  除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以外,我觉得老师的板书是板书是必不可少的。把课文中比较繁琐的内容通过板书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牢牢抓住课文的重点。

  课后我又为学生增加了阅读的练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老师喜欢从自己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发,为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而孩子有时却兴味索然,读书的效果当然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与需要。因此,课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有关的文章,……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昆虫世界》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也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学习用纸材进行创作的一节手工课。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了解,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昆虫,能使用不同的材料、方法来表现昆虫。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卷、剪贴等方法进行塑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爱护昆虫,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能表现自己喜爱的昆虫并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昆虫细节的添加。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领域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都坚信自己有学习美术能力的“学点”。因此,我结合二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

  1 、情景教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 、观察发现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想一想、选一选、动一动等方法,让学生在看、画、做、玩等过程中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课一开始,我就请一位戴着蝴蝶头饰的同学扮演昆虫王国的邮递员,给同学们送来一封来自昆虫王国的信,由信的内容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欣赏图片,了解特点

  (出示自然界中昆虫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些昆虫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观察,小组内交流,并在老师适时引导下,准确地概括出昆虫的特点,即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出示范作,拓宽思路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四)示范制作,学习方法

  进行示范制作,边做边讲解,先想想你要做什么?我想做只蝴蝶。再看看用什么纸做?我选皱纹纸。开始做了,我先将纸对折,再剪出外形,然后揉细线条做触角和身体,最后剪粘小圆点贴在身上做斑点。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分析出制作步骤,即想一想、选一选、做一做。

  (五)大胆创作,交流评价

  昆虫世界大会一定很精彩,我们赶快来做一张昆虫门票。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准备做什么昆虫呢?”“你打算选择什么纸做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在学生制作时,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细节的添加。然后让学生将制作好的昆虫作品贴到黑板上。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昆虫门票做得最好,进入交流评价环节。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评出最有创意的小昆虫,最美丽的昆虫等。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手工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昆虫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大自然,使我们的大自然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说板书设计

  由三部分组成,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图文结合,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我今天带来的说课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白色污染”——塑料袋》。

  20世纪初的1902年,当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轻便、结实和方便的塑料袋时,一定不会想到,这项发明如今却成为了“史上最糟糕的发明”。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的称塑料袋为“方便袋”,目前多是由商家免费提供盛装商品,消费者使用时也自然很仗义,甚至买一包盐也要套上去两三个,如果不套就不高兴,在这一点上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环保问题。现在大家都知道,塑料袋给我们提供许多便利,但由于人们的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当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 主要来源。在生活中有些孩子缺乏环保意识,对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之大认识不够。因此我想和孩子们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

  根据这一想法,我制定的活动目标是:

  1、通过活动,了解塑料袋相关的知识和危害情况。

  2、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参与活动,养成探究意识。

  3、学生初步了解调查采访,收集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

  4、在亲历活动中,增强小组合作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课前准备:适应目标的需要,为激发孩子们的活动欲望,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

  (1)学生自由分组,讨论研究制定活动方案。选定考察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哪些地方存在着“白色污染”的现象;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调查“白色污染”的原因……。

  (2)怎样设计调查表成了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同学们首先是反复地研究分析一些从网上和书上搜集到的调查表,接着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调查表的基本格式,最后经过不断讨论、修改,终于设计出了令大家满意的调查表。

  (3)教师搜集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安排:本次活动拟用四课时完成

  活动过程:

  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我们一共分四个阶段。即阶段一:以小组为核心,确定小组研究的主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再分配任务,实施计划,了解塑料袋的分类及危害。阶段二:小组内交流汇报,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类、记录。阶段三:集体交流,各小组就自己设计的

  主题和已制定的计划以及时间的情况进行交流汇报。阶段四:召开成果展示

  会,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今天我所开展的是第一阶段的活动。

  第一阶段——活动导航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课件,展示“白色污染”的图片,让孩子感受塑料袋的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白色污染日益严重,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飘满了白色饭盒;幽静美丽的小树林里,树枝上挂满了白色塑料袋…..我们的眼前到处是白色的垃圾,他们不仅大煞风景,而且对环境的危害还不小呢!那么,对于白色污染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2、展开讨论,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具有启示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围绕塑料袋提出问题。给他们思考的时间,鼓励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和主题有关,都给予赞许和肯定。然后,把性质相同的问题放在一起,归纳分类,进行筛选,留下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整理语言,最后确定子课题。

  3、分组讨论,制定方案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组成研究小组。教师此时注意协调小组人数,并维持课堂秩序。小组人员确定后,自行推举组长,同时确定联络员、安全员等角色。小组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各小组长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活动方案。然后组织全体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

  由于本人经验有限,还有很多不尽完善之处,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真正上好综合实践课,期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事的点评和指导。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计算)的第九课时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2、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课件直观、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归纳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懂得“分割法和添补法”的作用,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针对五年级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分割”与“添补”法,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组的合作学习以及更好地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学习归纳

  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总结为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相对来讲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学习经验。

  三、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运用新知、学以致用

  (四)当堂检测、实践新知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复习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给大家的礼物包,猜想里面是什么礼物,学生会立刻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从而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为确保正确的计算组合图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活动一)拼一拼,结合课件

  学生利用礼物包的些图形,选几个图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请个别学生把他们的作品拿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大家共同欣赏,请同学说说看你拼的图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从而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最后将教师设计的组合图形展示给学生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 让学生在拼一拼,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由此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板书)

  教师出示如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引发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出用分割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活动二)剪一剪,补一补,教师示范,结合课件

  通过对一个长方形的剪切和还原,引发学生小组讨论进而归纳总结出用添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3、师生总结分割法和添补法: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后,再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分割法”和”添补法”这两种计算方法,并且让学生明确,在分割组合图形时,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无论是分割还是添补,都是要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这样就很容易计算出它的面积了。

  (三)运用新知、学以致用

  1、出示例题10的图(课件出示)

  由老师拼的一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看看像什么?学生会例题10的图,老师再次引出例题10的图,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这块草坪的面积吗?(在解决这一生活问题环节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索,小组交流,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和经验的收获)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1个长方形和1个梯形

  (2)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1个长方形和1个小三角形

  (3) 将组合图形分割成1个梯形和1个大三角形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及时出示,便于更正学生的错误。

  (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一边倾听,一边与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一边质疑,一边引起集体的讨论,并及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过来。

  (四)当堂检测、实践新知(巩固练习)

  为了巩固新知,又突出本课的教学难点,以随堂测试的形式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展示。

  1、完成第21页练一练的题

  2、完成第21练习四第一题

  3、拓展题:一张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5、作业:练习四第2—5题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探索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心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最后,我鼓励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上课开始时,自己设计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由课内延伸到课后,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并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特征。在学习这个知识以前,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的内容设计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例1结合生活情景和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例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三角形内的高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发展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发展能力,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注重了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采取了“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本节课的教学,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学中有思,思中有疑,疑中有获,让学生在引导中探究,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观察,讨论,想象验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1.找三角形

  让学生在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找三角形,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使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三角形的表象得到重现,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作准备。

  2.引导探索,学习三角形的特征

  “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为了方便我们的研究,你们能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

  “我们大家画的大小,样子各不一样,但都是三角形,那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通过让学生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来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结合起来。

  3.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拿出一个大的长方形画框。“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拉一拉,看谁的力气大。

  通过游戏,让学生去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再拉一拉自己围成的三角形,再次感受稳定性。随后让学生想个办法把这个长方形画框固定,最后再列举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把数学的学习和生活是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画三角形的高

  这是本课难点。我打算分三个层次来展开教学。

  第一层引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由生活中物体的高是怎样量的引入,“如果把三角形这样放,你觉得它的高指的是什么,说一说,指一指,让学生借助实物来理解,从顶点到对边的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第二层画三角形的高,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旋转三角形,思考“现在三角形的高是什么”,让学生说清,从三角形的这个顶点出发,向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结合以前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地画高,并标出底和高。结合课件,出示,第一次画的高和第二次画的高,想一想,有什么不同。讨论反馈。

  第三层,根据不同底画高

  让学生先思考再动手来画一画,提高的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画高。

  5.精设练习,巩固新知

  在回忆本堂课的收获,把知识系统地整合梳理后,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填空,判断,并让学生按要求画高。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使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中,只有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中,才能学活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起到质的飞跃。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3.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4.【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5.【热门】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6.【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7.【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

8.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