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9 16:33: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1、 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本课时内容是在以前学过的“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属于教学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大都在整数范围内),为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大都在引进小数后)奠定基础。从教改的趋势看,他倾向与把平均数应用题与统计初步知识结合起来教学的。

  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编排意图很明确,重在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通过移多补少使各部分同样多,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平均数。以往的教学较少关注“平均数”在统计中的作用,大多是为求平均数而求平均数,关注计算方法,力求通过不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平均数”主要凸现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让学生经历学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平均数的真实含义,掌握用不同方法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平均数问题。把它放在三年级“统计”这一单元,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量,它所反映的是一个整体的水平,它的价值是用一个量来表征统计数据的总体水准,并应用它进行比较和合情的推测。既可以用它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能清楚地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基于对平均数的理解,在教学中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事例,初步理解平均数,知道怎么求平均数。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方法,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感悟平均数的意义;重在理解平均数在统计意义。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初步认识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征,探求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是探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 说教法、学法:

  1、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有一定难度,故我尽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进“思想在学生头脑里产生”,还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途径。

  三、 教学程序设计

  1、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复习部分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迁移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如我先用学生喜欢的卡通猫为对象,设计他们正在参加池塘钓鱼比赛的情景,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请学生猜一猜:哪只猫钓的鱼最多?哪只猫钓的鱼最少?并利用学生手中的12个圆片把猜的的结果动手摆起来。摆好后,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移动使每份同样多?学生自己操作,个别同学上台来操作演示。教师结合同学的操作情况进行例举,证实学生的话是正确的。这样通过人人动手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求平均数的内涵就是“移多补少”,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确性通过移动能把大小不等的数量变为相等,相等的每一份就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从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使得概念在学生操作中生成,在主动建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本质意义的理解。当学生的建构刚刚获得平衡时,又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平均数除了通过移动得到,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得到呢?”迫使学生打破以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先合并,再平均分)。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验证,从而揭示课题。

  2、 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

  从富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用到过求平均数?”假如我想了解一下我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那该怎么办呢?随此一问,学生的思维在起波澜。那这样一个一个算是否太麻烦?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从高、中、矮中选几典型代表来算一算他们的平均身高,从而推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然后要求学生自报身高,四人小组讨论,各人列式解答,再通过集体反馈,完成问题最终解决。我这样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同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真正得到发挥。特别是求平均体重过程中,我不硬性规定几人合作,而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算一算你们几个好朋友的平均体重。这时学生的学习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学生积极性也同时增强,再通过讨论、反馈,得出如何来求平均数?求平均数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

  3、 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为了遵循数学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理念,我结合鲜活的热点“运动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生活一脉贯通。同时为了渗透对应思想,我特意设计了两道选择题,要求学生明白总数和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教学中还考虑到做游戏,搜集生活中的信息编应用题等,通过编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平均数应用题的结构几解题思路,深化了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提升了他们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提升了他们对“数学交流”的能力。

  4、进行课堂总结和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9课《我选我》,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王宁在班会上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事。本课计划用四课时完成,我说说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热心为同学服务的思想。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结构,确立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教学难点为:体会王宁热心为同学服务的好思想。

  二、学生自然情况与教学模式:

  我班有七名学生,只有一名学生的口语较好,其他同学的口语水平一般,这七名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也参差不齐,根据学生的自然情况,我将他们分成A、B、C三类进行教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本课时教学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三、教法和教学手段:

  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即指导、引导。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使教学有指向性、侧重性、启发性。主体,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始终伴随着积极思维情绪,在双方的协调一致下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基于上述认知,我准备采用导读——自读——讨论——答疑——谈话——演示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根据直观性原则和聋生的生理特点、思维特点,我还准备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使课文和动画插图完全展示在学生视觉之内,把每一环节设计的问题和巩固练习题目投到大屏幕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种教法与电教手段参与教学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班在选班干部的时候,你选的谁?有没有选自己的?我们看这篇课文《我选我》,这是怎么回事呢?她为什么要选自己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设计导言,抓住了本课的重点。

  (二) 检复:

  个别同学朗读课文回顾: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本问题的设计,既回顾了上节所学知识,又为本节学习内容做了铺垫。

  (三) 新授课:

  首先教师导读,启发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我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谁?她到哪儿去了?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让学生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难免会遗漏一些重要问题或提出一些琐碎问题,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必须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根据教学重点作补充归纳。这一自然段的自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归纳总结时,着重解决下列问题:为什么要补选劳动委员?通过这个问题渗透句子问的内在联系。同学们怎样?(看图),劳动委员选出来了吗?发生了什么事?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运用直观教学法和谈话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下列问题:大家为什么愣住了?通过这个问题渗透句子间的内在联系。林老师态度怎样?王宁怎么说?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最后这个问题先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总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通过观察图画,着重解决这样几个问题:王宁的话说完了,大家的态度怎样?大家选谁当劳动委员了?从哪可以看出来?

  这一环节教学,我围绕教学目标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启发学生去研究,去思考,并注重分类教学,使每名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收获,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创设情境,师生共同表演短剧《我选我》,体会王宁热心为同学们服务的好思想,突破难点。

  五、巩固练习:

  把下面几个句子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即课后练习第5题。

  这个练习题目的安排,一是巩固课文内容,二是检查教学效果。

  六、课堂小结:

  本环节的做法是先由A类学生总结,然后教师补充强调,从而达到理顺书本知识,把握知识重点的目的。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目的是消化理解课堂内容,积累语言文字、丰富词汇。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3

  《杨氏之子》是篇短小的古文:孔氏到杨氏家拜访,杨氏不在,杨氏之子用杨梅招待孔氏。孔氏开玩笑说:这是你们杨家的果子。杨氏之子机智地说:没听说孔雀是你们孔家的鸟。

  梅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把重点放在读和说上。

  读:因为课文短小,檀老师反复让学生读,读了很多轮,方式也很多;

  说:主要是说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说的时候,老师随机归纳、指导。在说完后,老师还引导学生归纳了一下理解古文句意的几种方法。

  总的来说,课上的基本成功,学生能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了句意,学习到基本的方法。

  这篇课文很短,虽是古文,但理解起来也并不难,这节课上完成的目标我觉得有些少,具体表现是:在课堂上就是有些环节似乎可有可无。例如,学生对意思已经掌握的比较好了,老师还重复。

  我们在课堂有时也会多出时间,那么干什么呢?我觉得不外乎听说读写。就这节课,可以让学生抄写生字,抄写短文;可以让学生练习讲这个故事,回家讲给朋友、家长听;可以分组合作,互相练习背诵;可以举行诵读比赛;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写成一篇文章,等等,充分运用好课堂40分钟,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师的重要角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中的课文。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通信及交通方面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和交通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通信和交通领域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介绍了通信工具的演变和发展,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通信素养,懂得通信的基本礼貌,形成良好、文明的意识和行为。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了解通信领域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身边的通信工具有一定的认识,但了解并不深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虽已经掌握了一些通信工具的操作方法。但对于古代的一些通信方式却比较生疏。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页,指导学生按照“选择感兴趣的通信方式---搜索整理---交流汇报”的步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接着我又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信箱将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发送给在坐的老师或同学”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在授课的结束之际,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通信的演变历程,并激起了学生对未来通信的畅想,让学生带着希望走出了课堂。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安排了多种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通信方式,汇报交流自己学习成果,通过电子信件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等方式,即让学生愉快的感受到了通信家族的不断更新,以及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又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处理信息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说出自己都使用过哪些通信技术,引起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网络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电信博物馆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通信技术?

  课件出示:电信博物馆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通信技术。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网上探究,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资料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参观结束后,给大家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通信技术。由于本探究活动时间较长,学生容易忽略活动目的,我同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活动要求,使学生明确目的,带着目的进行网上自主探究。在探究的内容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另外,本环节的网络资源,补充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己查阅,整理,分析,整合资料的综合能力,而且这样也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网页中的图片,视频、动手操作等内容也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很自主,很独立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自主探究结束之后,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交流的过程就是对资料的整理过程,既培养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培养的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通过网上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相信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现代通信与古代通信的不同,这时,教师提出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应该是水到渠成,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感受通信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利用网络 亲自体验

  由于内心体验才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因此这一环节我要求将本节课的收获通过网络中的电子信箱发送给别人。既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又使学生亲自体验了现代通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将信件发送出去之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渗透通信礼仪知识。

  (四) 、整体感知,课堂延伸

  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古至今通信技术的演变历程。使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再次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激起了学生对未来通信的畅想,让学生带着希望走出了课堂。

  (五)、作业超市

  作业超市安排的作业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品德与社会与信息的整合,是一节网络教学的探索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容纳了大量的知识,利用网络资源的的共享特点使其互补学习,在活动中渗透了学科知识,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的学生而努力着。

  五、说板书设计

  烽火台 驿邮 信鸽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科学技术 电报

  网络电话

  本课板书的指导思想是:内容与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定位为: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对计算方法的归纳,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归纳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整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好,对于小数除以整数也掌握的比 较好。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基本能过关。

  4、还有一点就是这两个班一直是我带上来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都很注意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转化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就已经强调过了。

  四、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以上各因素,这节课我主要是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这里再补充一句,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两种。

  五、学法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的解题策略即我们所说的“转化” 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六、教学程序

  本课的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而要理解这一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我准备设计如下环节:

  1、为了促进学法的迁移,我先让大家回忆一下,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回忆出小数乘法是先把它看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的,也即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4÷1.4,(为了让节约计算时间,只掌握方法我将题目的数据改小了)老师可让学生比较这道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计算它的方法?

  反馈学生的讨论,明确转化原理,要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让学生在互相辩论中明确转化的原理。也由此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4,并讲出小数点移位的方法和理由。

  ②。学生试做例5。同上说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然后比较例4与例5的不同,注意强调位数不够用0补足。

  ③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道题,找出计算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3、专项训练,强化“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爱动物是小朋友们的天性,孩子们肯定也非常愿意把动物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考虑到绘画蜗牛对中班的幼儿有一些简单了,所以我们改用泥工的形式来表现,正好我们班的特色就是泥工,孩子们平时经常用泥工做各种各样的物品,所以相信他们对这次的活动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的。

  二、活动目标及重难点

  中班幼儿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玩橡皮泥。而且每一个活动我们力求能够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制定了一下的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重点、难点)

  2、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萌发喜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充分对于上好一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也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了:橡皮泥、火柴若干,课件一份,小蜗牛的家的场景。

  四、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借助多媒体,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幼儿大致知道了制作小蜗牛的过程。

  操作法:幼儿在操作中锻炼自己的手部肌肉的能力,在操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我把活动分成4大部分:引起兴趣——示范制作——幼儿操作——相互欣赏。

  1、看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首先先出示泥工蜗牛的身体,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通过猜测,发散幼儿思维,引起幼儿兴趣。再出示蜗牛的壳,请幼儿接着猜,最后出示完整的泥工蜗牛图片,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通过由身体——壳——完整的蜗牛图的展示,既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清楚的知道了蜗牛的整体构造,为之后的制作做好了准备。

  2、示范制作小蜗牛。

  先向小朋友们提问小蜗牛用什么材料做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请幼儿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示范讲解,注意要点: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蜗牛的触角和眼睛。通过提问、让幼儿观察,让他们知道蜗牛制作的材料。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有助于幼儿接下来的自由操作

  3、幼儿操作。

  在操作前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火柴头很尖不能对着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眼睛。然后再请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操作前提出相应的要求,避免孩子在操作中发生危险,教师的巡回指导有助于幼儿能够更好的完成制作。

  4、相互欣赏。

  请幼儿把自己做好的小蜗牛放在提前做好的场景里面,大家一起围绕着相互欣赏,幼儿边欣赏边听教师介绍:小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特别喜欢在晚上或下雨的时候出来玩,最怕太阳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见蜗牛时,千万不能把它放在太阳底下跟它一起玩。在欣赏过程中听听教师的介绍,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萌发保护小蜗牛的情感。

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美版第八册第14课,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细致观察.写生表现领域,但由于课堂条件的影响我把它转变为细致观察.默写表现的形式。

  我们常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但如果你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双手,那么美将离你很远很远。房间的一角是再普通不过了,但通过画家眼睛的观察,手上画笔的勾勒,它变的是多么的美丽。因为他们会用心去感受,用热爱生活的心去表现他们自己的生活。

  按照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题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为线描,第二课时为彩画,第三课时为动手制作。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线描。本人采用一个中心,一种绘画方法来贯穿整堂课。 一个中心就是紧紧抓住主次关系;一种方法就是采用逐步添加法。相信通过第一课时的练习会对后面两课时起到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由于处在多动年龄,所以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这就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讲出教学重点。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多提问学生,提高他们听课的效率,防止溜号。通过四年的美术学习,相信学生对美术的语言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会采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表现,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他们抓住画面主次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的内容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不同的房间随功能变化而设计的道理,从而懂得在房间内物体摆放的主次关系并应用到画面当中。

  2.技能目标:用想象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房间一角,采用逐步添加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房间一角的描绘,提高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房间功能寻找主体物增加次体物,达到主次关系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用想象的方式采用线描逐步添加的表现方法创作房间一角。

  【教学准备】

  古语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上好本课的前提是准备好工具。

  学生:2B铅笔一支、16K铅画纸二张、橡皮一块、课前写生作业一张。

  教师:课件、绘画材料一套。

  【教学方法】

  我以观察,体验,个人多次添加创作来完成我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更深沉的发展。另外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的视觉冲击,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教学过程】

  根据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情境导入

  (1)游戏。请同学们来找茬。(0.5分钟)

  师:为什么你认为这张图片不是属于同一列的?

  生:因为别的几张都是家里装修好的房间,而选出来的这张是毛胚房。

  (2)师生交流讨论。(2.5分钟)

  师:最近老师也正为这个毛胚房而犯难。提出困难:我的朋友最近买了套房子,想让我帮忙设计房间,可我真不知从何入手。正好趁着今天人多,你们给我出出主意,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件事情?

  生:上网找资料、参观别人的家、找设计公司……

  师:这些都是好主意,在这里我先谢谢你们。(表扬鼓励)可我现在很想听听同学们家的房间是怎么设计的,看能不能给我在创作上带来一点灵感。接下来先请同学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家房间最美的角落,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

  生:交流(2个学生)

  师:刚才两个同学所说的房间都很美,同时也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当然还有许多同学都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现可今天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的请同学来说,不过等下还有许多的机会给你们表现。(表扬鼓励)

  (3)学生初次创作,教师巡视指导。(2分钟)

  师:俗话说得好,口说无凭。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线条把刚才所交流讨论的画面用绘画的形式描绘下来。

  (4)教师评价(2到3张)(1分钟)

  设计意图:利用找茬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引用找茬找出来的图片提出教师的困难,让学生帮忙解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进行初次的线描尝试。

  二、揭示课题(1分钟)

  师:我们每天都会在自己的家里呆上一段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的同学喜欢在客厅看下电视,有的喜欢在书房上下网,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适当的休息是应该的,但可千万不要过量。当然有的同学还喜欢帮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做点家务,有些勤快的孩子还会在卫生间里洗自己的衣服!总之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会让我们心情舒畅,当然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我们的老朋友————房间。

  揭题《房间一角》(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在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揭示课题,引导房间可分为客厅、书房、厨房、卫生间等并在其中穿插房间功能,为下段内容做铺垫。

  三、欣赏感受,实例分析

  (1)师生互动交流讨论(4分钟)

  师:在众多的职业中有一个叫室内设计师的行业,同学们了解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美的环境,带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生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的作品吧。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房间,这是哪?

  生:客厅。

  师:那请问同学们你认为这张图片中的客厅哪样东西是最主要的?

  生:沙发

  师:为什么?

  生:客厅一般来说是会客的地方,放着沙发就可以请客人坐并进行交流等活动。

  师:是的,我们家里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比如说客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会客当然就少不了沙发。如果你要画下这样一个房间,那么你会选择哪个物体当整张画的主体物呢?

  生:沙发。

  师:除了沙发外你们认为客厅里哪些东西也可以成为主体物呢?为什么?

  生:电视柜里的电视机。因为客人来的时候如果无聊可以看看电视。所以我认为它也可以作为客厅的主体物。

  师:很好,还有别的东西吗?为什么?

  生:立式空调。因为客人来得时候如果是夏天冬天的话我们可以用它来调节温度,给客人一个舒适的环境。

  师:同学们真细心,当然除了这些可以做为客厅的主体物外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实际上还可以挖掘更多的主体物,只要我们所画的内容符合房间的功能。比如说: (板书主体物)

  师:我们的房间除了客厅还有哪些呢?

  生:卧室、厨房、书房、卫生间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房间根据功能又可以分别用哪些作主体物呢?为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师:房间的种类有很多,每一个房间又有许多不一样的角落,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每个角落里又会有新的主体物。

  (2)欣赏照片巩固新知(1分钟)

  设计意图:本段设计是新授知识的重点之一,采用师生交流的方法并应用多媒体课件增加视觉冲击达到巩固的作用。以客厅为列子进行举一反三,让学生很容易的抓住由于房间的不同其功能也在改变从而我们所要选择的主体物也不同。

  四、教师示范,学生创作

  (1)教师示范(只画主体物)(2分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房间的主体物。接下来老师选一个房间来画下它的主体物看看会是什么效果。(教师边讲边画,动作要快同时画面效果也要好)

  (2)学生创作。(只画主体物)(8分钟)

  师:看了老师的创作,现在请同学选择一个房间也来表现一下它的主体物。

  提出作业要求:

  1、 按照你所选房间的功能来找主体物,并抓住主体物把它画下来。

  2、 主体物一定要画大,突出它在你画面上的作用。1到2个千万不可多。

  (3)教师评价(2到3张)(1分钟)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归纳提高学生对主体物重要性的认识和感觉,并让学生进行创作,按照作业要求把握住画面的主要内容。

  五、再次欣赏感受,实例分析(3分钟)

  师:我们已经画好了房间的主体物,但仅仅这些是达不到画面要求的,一张完整的画面肯定要有陪衬它的次体,常言道红花总得绿叶配,没有了绿叶,红花也不红了,所以在一张画面中,我们选择了你喜欢的主体,也要适当的对一些陪衬物进行描绘。(板书次体物)

  教师举例(课件演示,突出次体物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新授知识的又一重点。采用多媒体课件配上教师讲解来完成对主体物的装饰,突出了次体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画面中掌握主次的关系。

  六、欣赏学生作品(2分钟)

  (1) 画面中画的是什么房间?从哪可以看出?

  (2) 哪些是主体物?哪些是次体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学生从实物照片中向同龄人线描作品转化进行学习,当添加上次体物后如何去组织画面。才可以很好的体现主次关系。

  七、教师再次示范,学生再次创作

  (1)教师示范(添加次体物)(2分钟)

  师:刚才老师已经把画面的主体物画好了,经过刚才的学习我现在把次体物加上看看会是什么效果。

  师:老师在画这张画的时候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生:先画主体物再进行次体物的添加。(板书添加方法)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7分钟)

  作业要求:添加次体物来装饰主体物但要保证主体物的突出地位;整理画面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归纳提高学生对次体物重要性的认识和感觉,并让学生采用添加的方法进行创作并完成最后的整理,最终完成画面。

  八、作业展评(2分钟)

  (1)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2到3个学生)

  (2)作业展示,收获成功的喜悦(课前、课中、课后三张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学生作业进行整体点评的过程。本课在这儿设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亮点,就是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三张作业同时展示,注意分析比较,找出得意之处,感受绘画的乐趣,收获经验。

  九、课外拓展(1分钟)

  师:我们除了用线描的办法画自己的房间外,还有许多方法。

  师: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因为美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最后这一环节是为下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另一面使内容得到升华。引导学生多去观察,做一个有心人。

  【板书设计】

  《房间一角》主体物 次体物 主次关系 方法:添加

  【教学反思】

  本课让学生通过课堂上体验,运用房间一角作为媒体来学习画面的主次关系,几个环节紧紧相扣,结合这种有效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其学期美术的兴趣。亮点:

  1. 本课至始至终围绕主次关系为中心点,采用添加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解决一个问题,是我上课的宗旨。

  2. 教师技能的高超,树立教师崇高的地位,从而使学生更加向往学习美术,提高其积极性。

  3. 学生展示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认真上好一节美术课对自己的进步其实是很大的,收获成功的喜悦。

【【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2.【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3.【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4.【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5.【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6.【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7.【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8.【必备】数学说课稿小学模板集锦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