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7 18:07: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说课稿 篇1

  此环节达到新课标的分段目标是: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受乐趣。2、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总结阶段

  我让学生自己谈谈收获,这种采访式小结让学生分享收获,并提醒学生课后多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教学评价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我是这样设计的,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通过在三年级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接受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方式。在小组的分工当中,各个小组长也基本上能把握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而本节课主要注重的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及进行舞蹈创作时对音乐情绪的把握和审美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三个部分的内容。1、小组长对成员进行评价,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所创作作品的效果两方面来评价;2、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包括小组协作的一些配合,作品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3、对个性、创作性进行评价。这样能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张扬自己个性的平台,能够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亮点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舞蹈创编和旋律创编,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培养自信心,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大声说“我会编,还会演”。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表现艺术!

  我还有个反思:通过课堂实施的效果让我得到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引导他们唱好,而且唱得更美!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让幻灯片“动”起来》,我分以下五点来说: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说课后反思。

  一、说教材

  (一) 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地位

  本课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有:能够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学会插入新幻灯片;学会对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插入声音与影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它们的操作程序,是对上一节课的延续和深化,是在学生了解幻灯片基础知识之上的操作性的新课,是学生掌握应用幻灯片的关键。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论是大学毕业的论文答辩,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作品展示,都会经常用到。

  (二) 内容整合

  课本上使用的是PwerPint 20xx, 本节课我所使用的是PwerPint 20xx, PwerPint 20xx比 PwerPint 20xx操作方法更简便、内容更丰富、更充实。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能够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

  (2) 学会插入新幻灯片;

  (3) 学会对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比较、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信心;

  (2)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四)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因为课题是“让幻灯片‘动’起来”,这两点是这一节的核心知识,所以我把它确定为重点。)

  难点:自定义动画(因为学生没有实际操作过动画,对动画效果的设置不是很了解,所以我把它确定为难点。)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ws操作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

  素材准备:多媒体

  二、说学法

  (一) 学情分析

  1、初二年级的学生,电脑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技能差的学生仅限于了解Wrd及 Excel的基本操作;而操作技能好的学生,吸收消化新知的能力较强,学习起来得心应手。

  2、幻灯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操作程序,他们既有学习新知的兴奋感,同时又有所畏惧。

  (二) 学法指导

  1、 小步子、多练习: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情境,增加课堂容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基于学生的差异性,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

  三、说教法

  1、任务驱动: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我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这一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2、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电脑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此方法。对于操作技能好的学生,我提高要求,增加“动作路径”的动画效果;对于操作技能较差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打算安排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整合内容、“魔法”引趣

  激情导入:“同学们,请大家注意啰,老师现要给你们上节课所学的幻灯片施‘魔法’。请大家盯住显示屏幕,看老师施出了什么‘魔法’?”

  “魔法”演示:

  1、上节课没有动画的幻灯片;

  2、有动画的幻灯片(文字飞入、小人跑步、切换效果)。

  (这样引入,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再说魔法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东,自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第二环节:任务驱动、大胆探索

  问学生:“这些幻灯片老师都施了些什么‘魔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内容——让幻灯片“动”起来。

  任务:各小组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做一份演示文稿来介绍本小组成员及风采。

  主题:小组风采。

  要求:三张以上幻灯片,突出主题,有文字、艺术字、图片、背景、声音、动画效果以及幻灯片切换效果。

  (总体设想:“魔法”演示+设疑引思+小组练习)

  1、广播演示激活“自定义动画”的过程后,问学生“老师对这些文字施了什么‘魔法’?”(文字飞入)(重复过程)

  安排学生分组练习,完成《小组风采》中的文字部分的动画效果。

  (后面类似的活动基本按照“‘魔法’演示+设疑引思+小组练习”程序进行。)

  2、我们学会了“文字飞入”,现在大家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做“图片飞入”的动画呢?

  小组练习,合作交流,完成《小组风采》中的图片的动画效果。

  3、 “一个对象可以添加多种效果吗?” 动画效果可以“修改”或“删除”吗?

  按照“‘魔法’演示+设疑引思+小组练习”程序完成“自定义动画”内容的学习。

  操作技能好的学生帮助操作技能差的学生,共同完成《小组风采》中的自定义动画。

  4、“你会做老师给你欣赏的小鸡绕圈的动画吗?”“动作路径的长度是否可改变?” (针对操作技能好的学生)

  (小组练习,合作交流,完成《小组风采》中的“动作路径”动画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由于任务的开放性,提供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学生在可以完成任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性,通过任务的完成使他们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按照“‘魔法’演示+设疑引思+小组练习”程序完成“插入新幻灯片”和“切换效果”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然后学生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三环节:完成任务、巩固应用

  1、让学生完成《小组风采》的练习。

  2、设问:四个问题组成一个问题链。

  (1)如何设置对象动画效果?

  (小组讨论+总结,先选中操作对象,然后再设置对象的动画效果。)

  (2)如何改变动画对象的出场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右边任务窗的变化,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完成。)

  (3)怎样让“小人”从左至右“跑”过?(针对操作技能好的学生)

  (小组讨论+总结,“进入”、“退出”、“动作路径”)

  (4)“自定义动画”和“幻灯片切换效果”有何不同?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完成。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应该比老师费力去类比更有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体会到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切换效果之间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用,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逐层的设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给学生充分表达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更多的激励和表扬。

  第四环节:成果展示、课堂小结

  各小组派出代表通过网络教室演示系统展示他们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点评,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小结,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也学会了合作,培养他们在合作中懂得欣赏他人的一种品质。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学会了插入新幻灯片;学会了对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大胆探究的品质。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这节课我最成功的做法就是采用了“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法”。

  “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带着任务、目的去学习,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同时,针对学生电脑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当然,课堂不可能只是老师教学设想的电影再现,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必然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老师无法预设的,因此这节课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有待我们去探究。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

  从整个章节看,由于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这节课是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并且整合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但是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回顾和巩固,更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作好准备。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把“异分母”化为“同分母”也是数学“化归思想”一次很好的渗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上一个学段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又在前一个单元里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方法目标:

  1、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 即设置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法则——巩固应用。力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用数学趣味故事引入,并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且由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感到分外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调动了学生去积极思考。然后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并观察所列的算式与以前所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求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新授部分我着力创设民主气氛,提供参与机会,渗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1、摆一摆: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从直观上得出1/2+1/4的答案是多少。

  2、算一算:

  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应怎样相加呢?”并适当提示:“可不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学生会马上想到刚学完的通分,然后让学生独立算一算,算后交流算法。此时的算对学生来说已非难事,而且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突破了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在头脑中已有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算法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3、说一说:

  在学生自主算出答案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学生汇报后,我在此加了一个环节:老师的算法跟同学们的不一样,我是这样算的:1/2+1/4=2/6=1/3。我这样算对吗?针对我的算法,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只有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这一算理。此处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对于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总结算法:

  学生有了计算1/2+1/4和1/2-1/4两道题的基础,所以此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培养了学生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三、总结回顾:

  首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进而组织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适时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纵观本节课,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探索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并为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画龙点睛写标题》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第3单元第10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通过如何让标题醒目、有吸力,引出艺术字的作用,学习“插入艺术字”达到画龙点睛写标题的效果。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好的美化标题方法。从而丰富了WORD的表现能力。因此,本节课不论是在电脑操作的学习上,还是在WORD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二、学生分析

  可能有些学生在未学习之前都已经学会艺术字的插入。但对于艺术字工具栏、修改艺术字及细节方面还不熟悉,在半熟半不熟的状态,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强,加以强化和补充,使学生掌握美化标题的这种方法。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插入艺术字。

  能力目标:会对艺术字格式进行基本的设置。(大小、位置、式样)。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培养一定的审美情趣。

  四、教法和学法

  以“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以“学生练”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其自由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出现偏差,不恰当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一下。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自己领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

  五、教学准备

  1、电脑学习室

  2、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5大环节进行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讲解重点、点拔难点——应用与巩固——评与学——总结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请问你们认识他吗?

  生:认识,小当家。

  师:那你们知道他有什么本领吗?

  生:菜烧得很好。

  师:说得很对,最近小当家想开家洒楼,酒楼快开张了,可是还没有取名字就是还没有招牌,你们能不能帮小当家取一个酒楼的名字?

  生:沉默。

  师:一般的招牌有什么特点?

  生:醒目。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一) 插入艺术字。

  师:我想大家心里都为小当家酒楼起好名字了,现在我们要进行画龙点睛写标题。让标题既醒目又美观,我们利用word中提供的艺术字工具。

  师:老师这有一份小当家酒楼的特色菜文章,谁帮老师的忙,打开它?(D盘画龙点睛写标题)。(巩固打开word文档)

  生:演示。

  师:现在我想把酒楼名字放到菜单的上面。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演示艺术字的插入步骤。(强调学生注意力集中讲解重点)

  师:为什么标题跑到中间了。

  生:因为光标定位的位置。

  师:任务1,现要要求大家把刚才自己想好的酒楼名字输入到特色菜的上面,特色菜的文件的位置在“E:画龙点睛写标题”。

  (二)、移动艺术字与改变艺术字的大小。(学生操作教师讲解)

  (1)、任务2:同学思考尝试下面操作。(自主尝试可参考书本29)

  1、如何方便的进行艺术字移动?

  2、如何改变艺术字大小?

  难点点拔1:

  师:移动前必需要让文字环绕方式改变(四周型或紧密型),否则移动起来是非常的不方便。

  师:鼠标的指针变成十字型了才能移动。

  难点点拔2:

  师: 选中后,才有八个控制点出现。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进行拖动就可以改变大小了。

  (2)、学生继续完成。

  (三)、修改艺术字。

  艺术字工具栏上有很多的有趣的功能,尝试并思考以下问题。

  任务3:

  (1)、假如我的标题打错了一个字,要重新插入艺术字吗?

  (2)、假如这个艺术字的样式我不喜欢,又怎么来改变呢?

  (3)、讲讲你发现了哪个有趣的功能。

  3、拓展练习。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种创作欲望,利用今天所学的技术技巧对菜名进行艺术字美化。

  4、评价。

  选出几幅好的画展示给学生看。并分析那方面做很好,好在哪里,指出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5、总结。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艺术字是我们另外一种美化标题的方法,大家以后可要利用好它。”通过总结,能有利于形成学生总体知识结构的融化。

说课稿 篇5

  《数星星的孩子》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单元的课文一般都是介绍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数星星的孩子》虽然也提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但我认为更确切地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又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节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节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节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节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节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节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品质的。

  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究的地方。如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撤在碧玉盘里。许多人习惯地认为这句话写出了星星的美,引起小张衡极大的兴趣,这当然不错。但我认为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还没有真正体会作者的意图,还没有真正理解作者写这句话的匠心所在。那就是通过无数、满天、撤等词从另一个角度反映星星之多,星星的一闪一闪,星星分布的不规则。这给张衡数星星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为表现人物形象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刻苦地观察星星,难点是比喻句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思路时,我从概括到具体,从最后一段着手,先展示结果,再推导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佼课堂教学有起有伏。

  再说,这几年,我听了不少课,发现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比较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第课时松、第二课时重、第三课时空的弊病,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大纲的要求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1.学会7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读懂1、6两节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为基础,训练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一、以识字为基础,采用三步识字法,设计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依据《大纲》制定的识字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中,我从识字着手,随识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据词读音,然后在检查预习时,根据这篇课文生字在读音上的特点,分成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几组,这样,为突破字音的难点,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起到积极作用,然后,通过指名认读、男女分读、开火车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第二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新词,利用插图帮助理解,通过造句学会运用,从模仿表演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做一做体会字义:再是利用字形来理解字义,如研字的教学。第三步是在总结课文以后,设立一个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二下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学生学过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谜、做游戏、分辨书写的正误等来分析生字的字形。这样,使音、义、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会读、会讲、会写、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老师们,我始终认为,教书不是教知识的本身,而是教获得知识的方法,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指导,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所以,我在句子的教学时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这个句子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谈谈你知道了什么?然后从喻体着手,让学生理解

  珍珠是怎样的?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然后通过教师生动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夜空的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通过抓住比喻句的喻体去理解本体,使学生具体地感受到天空景色的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打破整体美,突出星空的美,在教这个比喻句时,我没有安排撒字的教学,为什么?这里暂且不提。

  再如在教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个句子时,我从朗读着手,引发学生思考张衡数星星的艰难。怎样使学生有这种感受?我联系课文第一句,让学生明白星星的多,星星的一闪一闪给张衡数星星带来困难。更主要的是,在这里我精心设计撒字的教学。通过撒字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知道星星分布的不均匀,又给张衡数星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然后通过学生亲身感受,从感性上体会到数星星的难,从而对张衡刻苦、认真的态度产生敬佩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

  在读的训练中,我则按照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导读课文,加深理解;仿读课文,体会感情;读读课文、激发兴趣的程序进行,使这几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由此构成了讲读课文第一课时的宏观整体。这节课,我还通过范读、齐读、朗读、分段读、小声自由读、听录音读、指名读、分组读、重点句段反复读、男女同学对比读等十多种读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读书的机会在十五次以上,真正收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

  这节课,幻灯成了我的好帮手,利用幻灯,检查自学;利用幻灯,品读句子;利用幻灯,再现生活;利用幻灯,复述课文;利用幻灯;学会概括;在第二课时的安排中,我还想用幻灯来解决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的这个难点。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我还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电化教学的经济、必要、准确。

  四、文以载道、文道结台,体现低年级语思合科的特点,发挥其德育功能。

  《数星星的孩子》是篇思想教育较浓的文章。新人纲指出,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所以,在教学时,我随时随处都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去体会张衡的刻苦、认真、仔细,同时,在游戏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了思想教育,这样,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更何况,在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我还要作进步的渗透。

  老师们,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这节课的目标明确、难。易适度、内容具体、方法得当、思路清晰、组织严格、过程完整、密度合理、手段多样、负担合理、效果显着。在规定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本课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且不同程序的学生都能受到训练,有所收获。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果内有限的时间与课文内容丰富之间的矛盾,上好课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但由于时间短,学生情况不熟悉,或许我还没有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们,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教学是件抠脑子的事,上课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正是这些遗憾,促使我在教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进!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本文的主旨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文章中对于景和事的描述都是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服务的。在文中,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具体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捉知了、看月亮、游玩、做梦这些童年趣事都跟月亮有关,写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这样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最后作者直抒胸臆“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5)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7)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三、说学情:

  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课文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八月湖水平”等可能比较陌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荷塘月色等可能了解很少。对于这些比较陌生、了解很少的地方,教师适当补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

  2.说学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交流古诗,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从交流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入手导入课题,并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感受“月是故乡明”做情感铺垫。

  解释题目后,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并引导学生由题目想到文章的主旨是“思念家乡”;想到题目的出处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其他诗句。并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要用杜甫的诗作为题目是为了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并进一步体会到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2.整体感受,理清顺序。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在学会字词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从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等方面进行描写的。

  3.了解作者童年趣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开头,了解作者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

  教学中,引导学生按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回忆的童年生活中的几件趣事: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梦月亮。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都跟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4.补充资料,了解表达方法。

  教学中,教师适当补充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巍峨雄奇的高山、朗润园、燕园胜地、荷塘月色等有关资料,引导学习了解作者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它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突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正如作者所说的“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使学生感受对比手法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的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感受其作用是概括全文并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5.了解表达方法,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了解为了表达本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一主旨,作者运用描述、对比、直抒胸臆等手法写思乡之情。第一,通过对故乡的月亮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二,通过在济南、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的对比,喜欢故乡的小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深情;第三,作者拿赏月胜地朗润园与故乡的小月亮相比,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最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在学生掌握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后,鼓励学生在小练笔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达到了语文教学由读到写的教学目的。

  七、说作业设计:

  鼓励学生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并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解释思乡名句“月是故乡明”;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作者离开故乡之后对故乡的思念;呼应前文,情感迸发。二是透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突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课稿 篇7

  小枞树怎么样? 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

  小野兔怎么样? 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

  通过学徒生活的痛苦和砍圣诞树时的乐趣进行明显对照,在对比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达到教学与发展学生思维的辩证关系。

  5、利用电教手段,了解凡卡的内心。

  在教学中,把课文中的插图采用投影仪器进行放大,通过对插图神像、楦头等景物的教学,体会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心理

  。通过对凡卡神态的教学,体会凡卡信时的痛苦和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的向往心理。

  6、采用先教后放的方法,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在学习凡卡学徒生活时采用精讲精练,在讲回忆往事时采用扶读方法,在学习作者的叙述时采用放的方法让学生自学,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风、学风,充分显示了教学的民主性,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发挥,妥善处理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

  7、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方法,理解课文。

  教学中,从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教给方法,提示重点 尝试学法,理解重点 运用学法巩固重点 反馈全文,延伸重点的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程序。

  四、教学程序:

  本课用三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快速阅读、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3、突破难点,弄清信的内容、回忆往事和作者的叙述三部分内容。

  4、朗读全文,读懂句子。

  第二课时

  1、依据教材内容,设疑提问,直奔中心明确重点

  2、教给学习方法,学习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

  3、尝试学法,学习回忆往事通过与凡卡学徒生活的对比,理解训练重点。

  4、利用电教、通过图片的景物,凡卡的神态、运作、联想的想象,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5、反馈全文,延伸训练重点。

  第三课时

  1、扮演角色,分角色朗读全文。

  2、从声音的高低、轻重、缓急的读法,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全文,说说凡卡这篇课文为什么感人。

  4、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5、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反映教材内容,表现教学思维辅助教师讲解,启迪学生思维,是完成教学的主要手段。如下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启发性强,具体如下:

  1、时间

  准备写信2、环境

  3、神情

  1、信的内容: 开头

  A、痛苦的学徒生活

  写信过程 正文 B、莫斯科见闻

  C、哀求爷爷、问候熟人

  2、凡卡的回想

  写信以后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2.精选说课稿初中模板汇总七篇

3.【精选】说课稿汇总七篇

4.【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5.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6.【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7.【推荐】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8.【精华】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