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6 13:00: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说课稿七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程序:

  1、 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了解小数加减意义;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3)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6)、延伸。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生:分数加减法。(突现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8)、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家长、同学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分米、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

  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从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威尼斯市民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它同水城威尼斯的关系。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通过对具体文字的分析了解小艇特点。

  这个环节抓住修辞手法的作用达到对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通过抓“操纵自如”等重点词句把握船夫驾驶技术好。

  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于是我们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问题。第五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小艇一出动,整个城市都喧闹了起来,那么,夜里呢?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两个思考题: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种场面到哪一种场面的变化?②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之后展开讨论:a.写出了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静寂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变繁为简,化难为易,环环紧扣,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学习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学生联系“学习提示”深入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总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2)本篇课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并运用了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从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上加深理解。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巩固。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这课中有两个主题,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二课时是“做诚实的好孩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第一课时“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设计进行说明。

  由于二 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我评价水平低,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的“成功的喜悦”与家长、老师、同学等人的评价密切相关,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别人给予了表扬性 的评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在一年多的学校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技能,但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又会 有一些新的困惑。如:遇到一件事,说实话会挨批评,说谎话心里难受。孩子心里的烦心事多了,就不会快乐。因此,在整个单元的设计中以“我进步,我快乐”作 为一个切入点,编排了四个主题活动:“我比以前做得好”, “向别人学习”, “和诚实交朋友”和“每天进步一点点”。

  而 我所说的是本单元第三主题《和诚实交朋友》的第一课时: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我们知道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敢想敢做,可是他们年龄还小,辩别是非的能力还不 强,有时候难免做错事,又怕家长和老师批评,很容易出现说谎的现象。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结构和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感觉到做一个诚实孩子是快乐的。

  2、行为与习惯:学会分辨是非,能够领悟到说谎害处大的道理。

  3、知识与技能: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听、讲故事、议一议、辩一辩等活动,让学生领会到“诚实”的含义,真正理解“诚实”会给人带来好处,说谎会给人带来害处,并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

  本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的重、难点

  1、让学生知道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并能体验诚实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

  2、学生自愿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四、教法和学法

  新 课程标准旨在关注学生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本课教学重视“活动体验”。在教学中,通过播放动画片和听、 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请学生自由谈谈对诚实的理解,初步感受做一个诚实的人的重要性,用典型的事例,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让诚实更深地扎根于孩子的心 灵,让孩子心里产生需求。通过故事的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诚实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快乐。为确保活动的有效性,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诚实的故事和发现自己或身边 的人说谎的故事。

  五、教学流程

  活动一 动画导入,诠释教学课题

  1.师说: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故事,你们想看吗?(播放动画片《狼来了》)。(生看动画片.)

  2.师问:同学们,看了动画片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呢?(学生举手说想法)

  3.师:学生后教师趁机引导: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你认为我们小朋友从小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相机揭题。(板书课题《和诚实交朋友》)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让学生观看动画片《狼来了》的故事,从中体会到说谎话、不诚实将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

  活动二 听故事,谈感想。

  1.师:我们怎样才能和诚实交上朋友呢?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吧。(播放教材40页《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生听故事)

  2.师:同学们,这个故事中介绍了几个小朋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喜欢?(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汇报交流中,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引导归纳板书:诚实就是说真话,不撒谎;做实事,不骗人等。板书后补充说明诚实的含义。

  3.师: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国王会对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说些什么呢?当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得到国王的夸奖时,他的心里会怎样?(教师指名说)

  4.师:诚实的行为会得到人们的赞扬和信任,诚实的孩子更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让学生明白“诚实“的含义,以便知道怎样去做一个诚实的人】

  活动三、讲故事,明道理

  1.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诚实的人。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诚实的人,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有关诚实的故事,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些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 生讲诚实故事。

  3. 师:同学们的故事讲的真精彩,让老师很感动,这些诚实的行为使我们大家都感到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讲别人的故事,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诚实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快乐。】

  4、生再讲自己说谎的事

  师:我们先前看的动画片中那个放羊娃说谎给自己带来了损失,也给农民伯伯带来了损失,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人们对他的信任。在座的同学你们有没有犯过像放羊娃这样的错?

  5、学生讲自己说谎的事(鼓励勇敢发言的同学)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通过回想动画重温说谎的危害,激励学生敢于承认错误,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活动四 游戏竞赛,行为内化。

  1. 诚实就是不说谎话,诚实就是知错就改,大家做得怎样了呢?诚实宝宝想考考大家。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宣布游戏规则:把学生分为两大组,男生队、女生队,每队选一个公正的同学为记录员,课件出示6个字(做诚实的孩子),每个字下面隐藏一道题。学生互为对方选题,对方进行判断。(记录员铸好记录.)

  (1)电视太好看了,我忘了写作业,老师检查时,我说掉在家里了。( )

  (2)一次数学测验我得了47分,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可是我怕爸爸妈妈责备我,自己签算了。( )

  (3)我和小朋友踢足球,不小心把邻居李爷爷家的玻璃打碎了,主动去给李爷爷道谦。( )

  (4)早上,妈妈叫我早起床,我不听多睡了一会,结果上学迟到了。老师问我为什么会迟到,我说:“妈妈叫晚了。”( )

  (5)下午我作业还没完成,小明就约我去踢球。爸爸看见了说:“作业完成了才能去。”我说:“我在学校就完成了。”( )

  (6)上课听写时我看别人的,这样做对吗?

  2. 总结游戏结果,鼓励评价优胜者.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预设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学会用诚实行为解决问题。]

  活动五 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用诚实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诚实交上了朋友,老师为你们高兴。想把一首《儿歌》送给大家,愿大家天天诚实,永远快乐。(出示《儿歌》学生拍手齐读。(这节课在轻松 愉快的 中结束了.)

  说谎话,害处大,害自己,害大家,不说谎话不骗人,从小要说老实话。

  五、板书设计

  9.和诚实朋友

  说真话,不撒谎;做实事,不骗人……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了共两个专题。

  在 “文明素养面面观”专题的统领下,呈现的是在社区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例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 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学生在 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教材第13页提供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该用良好的规范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中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或校园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观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四、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文明素养面面观

  1.课前调查:

  教师讲述: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提问: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学生回答: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

  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活动二 论谈校园中的不文明

  1、播放课件

  展示图片一:学生随便在校园乱扔纸屑。

  图片二:洁白的墙面留下 了脚印。

  图片三:校园里随地吐痰。

  图片四:下课同学之间打闹骂脏话。

  图片五:花池里乱折、乱踩花草。

  提问:除了上述不文明的现象外,你在校园还发现了什么?班里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

  小结:扔一张纸、吐一口痰、说一句脏话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然而就这一点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2、阅读课文: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

  每组派代表上台表演并发言:

  假如你是吐口香糖的人。

  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清洁工人。

  假如你是一个游客。

  假如你是一个外国人。

  引导学生初步懂得扔口香糖的行为能折射出一个地区、国家的文明程度。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三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2、现场互相观察对方的文明形象:从衣着、红领巾佩带、头发长短、做姿、向对方请教问题、借文具等。

  3、通过观察从同学中找出典型站在讲台中让大家从衣襟是否敞开、红领巾佩带是否规范、帽子佩带是否端正、鞋带是否系紧等评论其形象。

  4、给这位同学几分钟的时间到教室后面整理自己的衣着、红领巾、帽子让大家重新评论。

  5、现场表演:一学生迟到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到坐在座位上忘了带文具向同学借等一系列行为动作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并纠正。

  6、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7.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8.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小结: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的行为做起,使自己成为一个在学校和公共场所有教养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

  七、 板书设计

  一、文明素养面面观。

  社会调查:你的发现

  校园中的不文明

  二、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文明形象面面观

  我的文明形象设计

  主题二:社会文明大家谈

  主题一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我们追求和实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作为对主题一学习内容的回应,主题二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反思和探究:我们该用怎样的文明行为和素养回应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呢?

  话题一:文明素养面面观。

  (1)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重在从社会视角、从人的公共行为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的文明素养。

  (2)引导学生考察人们在公共场所下的行为是否文明。注意我们不要让学生简单地止于观察现象——辨析行为好坏——我们应该怎样(观念上的回答),而要重在激活学生的道德感,多角度地、深刻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严重性。如教材第9页的“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文章后面的设问,就旨在让学生走进生活中,从不同的生活者的角度,去感受,去分析和思考。

  话题二:生活中的一米线。

  (1)首先我们是从人权的视角,即从对私人空间的尊重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的角度,反思在公共场所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文明素养。

  (2)理解生活中的“一米线”,不仅仅是人和人在空间中的距离,而是透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体现对自己、他人隐私和权利的保护及尊重。

  (3)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受。

  话题三: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承接上面学习的内容,本话题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小做起,从生活中做起,从小事做起。

  (2)注意引导学生从个人形象、行为与社会公共文明的形成和建立之间的相互关系,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而非止于个体形象在外表形式(梳妆打扮等)上的美与丑。旨在追求内在和外在美的统一协调。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聪明,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观察与狐狸拔掉老虎牙齿有关的图片,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有安静倾听的意识,愿意参与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人手一本小图书图片大图书

  三、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提问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利用观察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过提问观察并回答,让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内容。表演法让幼儿在通过学习对话的同时演绎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话,更容易的使幼儿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动,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以及故事的内容。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表演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获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儿在学习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变化,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在学完《动物行为的类型》这节后、学生已掌握了动物行为的特点、并已形成了动物每一种形为产生与适应环境关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从动物行为产生的角度分析本节两个行为。本节课由于学生没有学过"遗传物质"的概念、对"先天性行为"的概念不宜深入。主要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分析各种资料、学生能够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能力目标

  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影响。

  难点:动物的学习行为。

  三、说教和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总结及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

  学法:主要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形式、小组竞赛形式、课后查阅收集资料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学资源:讲义、多媒体资源等。

  (1)分组:将学生按照学习兴趣和习惯的不同、每4∽6人为一组学生座位两两相对。

  (2)小组活动:

  确定分担角色:资料搜集者、新课背景知识概述者、新知识学习者、小组实验者、小组讨论记录者、小组意见表达者等、其中资料搜集者和新知识学习者人人都要担当;有的人还要担当多种角色。

  (二)、新课背景知识的复习:

  动物的行为、类型、请列举一些动物行为。

  (三)、新授课:

  1、以"19xx年狼孩"故事导入、引出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并请学生谈谈在饲喂宠物过程中、你发现哪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哪些需要去调教的

  总结概念:"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2、分析图片和有关事例、分辨"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小组讨论两者行为的不同点、教师引导从行为产生来源、与遗传物质的关系和适应环境生存的意义。

  小组评比:各组之间进行评比、依照小组分和个人分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比、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

  3、针对"学习性行为"能力强弱探究、采用课件播放学生课后"动物绕道取食"实验录相、并对小猫和小鸡比较、学生直观地较易归纳并能回答"想一想":动物学习能力与动物进化有什么关系

  播放动物表演课件、引导讨论: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直观认识动物学习行为的训练、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联系"条件反射"知识、由学生小组讨论:你对人类学习行为有何新认识平时怎样端正学习态度和注重学习方法呢

  课堂练习:热点考点聚焦

  1、与"狼孩"事例不相符的叙述是()

  A、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

  B、环境因素对人的学习行为的形成有影响

  C、狼孩没有学会说一句话、是因为其不具备人的遗传物质

  D、如果错过了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就很难补偿

  2、"猫捉老鼠"是先天性行为吗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呢

  3、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不应选取的动物是()

  A、小鸡B、小鸭C、成年狗D、小鹅

  小结:先天性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有关说课稿七篇】相关文章:

1.有关体育说课稿汇编七篇

2.有关说课稿集合七篇

3.有关说课稿汇总七篇

4.有关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5.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

6.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7.有关说课稿锦集七篇

8.有关生物说课稿锦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