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6 10:33: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说课内容是西师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圆的面积计算>>第一课时。

  2、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该内容与教材前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初步认识以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和绘制统计图作了铺垫。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3、教学目标

  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并从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出发,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和运用转化的思想,初步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优秀品质及集体观念。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定为是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则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极限思想的渗透;

  教学关键是弄清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关系。

  二、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教学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个教学策略:(具体教学策略请看教学过程部分)

  1.知识呈现生活化。以云南景洪的曼飞白塔的塔基为圆柱形石座,底面周长是42.6米,这座塔至少占地多少平方米。让生活数学这一条红线贯穿于课的始终.

  2.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探究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3.学生学习自主化。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学习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从而真正实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教学过程

  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将教学过程拟订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引导探究, 构建模型——分层训练,拓展思维——总结全课,布置作业”四个环节进行,努力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基础,为了使学生乐学,在第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教材插图,从而引出课题:圆的面积计算。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情景设置,拉近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构建模型

  第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启发猜想, 明确方向----化曲为直,扫清障碍----实验探究,推导公式----展示成果,体验成功----首尾呼应,巩固新知五大步进行:

  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

  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第一步:启发猜想,明确方向中。我启发学生猜想:“比较两个圆谁的面积大,你觉得圆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自然的会作出合理猜想。但对于怎样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想到可以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至于如何转化,怎样化曲为直,因受知识的限制,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我抓住这一有力契机,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二步:化曲为直,扫清障碍。

  在第二步:化曲为直,扫清障碍教学中。我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小相等的圆分别沿半径剪开,先分成8等份、然后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后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于线段。这一规律的发现,不仅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更

  要的是为学生彻底扫清了“转化”的障碍。这时我适时放手,进入下一步教学。

  第三步: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在第三步:实验探究,推导公式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能不能将圆拼成以前学过的图形,试着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议一议拼成的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里,我没有硬性规定让学生拼出什么图形,而是放开手脚让学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圆形卡纸小组合作去剪,去拼摆,并鼓励学生拼摆出多种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将引导学生进入第四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成果,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然后由学生自己,同学和教师给予评价。同时对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情况,教师再结合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并结合板书。

  首先让学生明确圆周长的一半相当于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半径等于宽,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这是教学的关键,再此基础上进行推导,得出圆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再让学生弄清圆周长的一半等于πr,从而得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化简后用字母表示为S=πr2。

  第五步:首尾呼应,巩固新知

  在学生获得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 我进入第五步: 首尾呼应,巩固新知的教学。这座塔至少占地多少平方米;求出它的面积。从而达到了对新知的巩固。

  四、分层训练,拓展思维

  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环节: 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性练习,第二层:综合性练习,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实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附练习设计)

  第一层:基本性练习

  1. 画一个半径为2.5cm的圆,再求出这个圆的面积。

  第二层:综合性练习

  2.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15厘米 r=24厘米 d=9分米

  第三层:发展性练习

  3.一个运动场(如下图),中间是长方形,两头是半圆形。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分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诗共有6个小节。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诗内容的反复,首尾呼应,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根据课文特色和课标精神,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把握诗意;领悟意境;超越课本。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问、悟、创,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四)超越文本,创作课文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因为“错误往往更容易被大家注意到”,所以我设计了在板书课题时故意少写“绿色”两个字,引起学生注意,并能更顺其自然的引出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和“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等核心问题?

  然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读”诗歌的语言与情感,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怀。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要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再细细的去品读文本内容。然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把导入时学生提到的主线问题由浅入深的呈现出来,真正达到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1)自读诗歌,整体品读。

  2)补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说说文章结构吗?

  3)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和与老师的共同交流中,找到(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后,再让学生讨论诗歌结构就成了显而易见的事。读悟第一、第六小节。教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两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诗歌里面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这两小节完全一样,但是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小节首先描绘了“大自然绿色课本”的美丽神奇,吸引读者走了进去;而第六小节既呼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使得学生对诗歌写作的修辞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考虑到“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创造性问题。我们要寻找一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或增强理解力。”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跳跃性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和诗人一道,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对诗歌的理解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领悟诗歌的内涵。我设计了第三个的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分别找出了“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等表示景物的词语。点拨概括,适时指导朗读:“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入第三个“总结激疑,赏读课文”环节。

  这里设计了三处激疑,实际就是围绕学生在读题之初提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渗透解决。让学生更有主体意识,更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第一处激疑赏读:“大自然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课题中为什么说是绿色的?”

  “同学们用那么多美妙的词语来概括形容大自然,我却根据文题想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你同意吗?大自然还有其他颜色吗?让我们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超越课本,在用心思考、全面感悟大自然的同时,不但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进一步提出:那为什么诗歌题目中却用到了“绿色”?要学生认识到绿色代表生命的颜色,大自然是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富有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啊,你让我们怎能不热爱。我们禁不住要走进您的怀抱,去体会您的美好了。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大自然的美,读出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第二处激疑赏读:“大自然这课本如何打开?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在自学中明确“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让诗歌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强的词语,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连贯性很强、立体的、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真的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同学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第三次激疑赏读:为什么把自然比作课本?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与“课本”的相同点,很容易地认识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大自然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同时,进一步提出“既然说大自然中有知识,那么,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扩展学生对大自然认识与感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对领略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努力。

  (四)超越文本,创作诗歌

  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的课本等待我们去打开,我们将如何打开更多的自然的课本?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我们自己的诗歌创作。”

  “读得美,悟得真,写的好。”是我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感悟诗情、语意之后,难道不正需要这种笔端的抒发吗?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诗歌的仿写、创作能力,同时更加深了对诗歌理解,对诗情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多么富有号召力的召唤。我们应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正如书中说的“没有什么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对教学充满渴望与兴奋,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你所教的课程兴奋无比。我们必须鼓励和鞭策他们,使他们渴望学习,期盼成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

  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围绕诗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展开学习主线,让学生明了的感受到,我们要跟随召唤,走进这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秘密。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太阳能热水器》

  一、教材分析:

  该课是宁波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六课的内容,属于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模块中的开始篇,是在上一课中的文件文件夹操作基础上对小学阶段用计算机作文的相应知识的提高和拓展,同时也是下一课学习内容的基础,所以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具体的教材内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太阳能说明书制作,学生在Word中学会:

  段落间距设置和页边距、纸张大小、页眉页脚等页面设置,学会使用项目符号;

  (二)过程与方法:在太阳能说明书的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协作(、知识应用、创新思维、口头表达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的分析制作和美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成功的快乐,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在小学里有所涉及,操作比较简单,所以只把文档编排中项目符号的使用和页眉页脚设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同时由于图片项目符号的使用和页脚中插入页号和日期有一定难度,把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这节课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先让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交流探讨将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可行的子任务,然后以任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为载体,在课本、帮助文档、老师的启发性提示、学生之间交流协作等支架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五、教学资源:

  为了顺利完成上面目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资源:

  1、帮助文档一个,用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在校园网上准备一个介绍太阳能及应用的栏目,为本课内容提供素材,将学生从低效搜索中解放出来。

  3、任务书一份,内有包含本节课全部目标的两个操作任务。

  4、样例作品三个(两个已编排好其中一个使用项目符号,还有一个未编排),供学生分析、制作、美化说明书文档时参考。

  5、多媒体视频文件一个,用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6、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一个。

  六、教学过程:

  经过上面的分析和准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创设一个:让学生观看太阳能在我国西部地区应用的视频,然后展开太阳能应用的讨论的情景。

  (设计意图是:通过视频与讨论,使学生明白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环保等诸多优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由此导入新课。)

  (二)、展示任务、分析任务:

  具体通过展示任务书中的任务一(制作一份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得出要完成制作任务一,需要将其分解成以下三个可行的子任务:

  (1)、让学生参考样例说明书,得出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应该有结构特点、主要部件真空管性能参数、使用时注意事项等组成,并用Word制作说明书;

  (2)、让学生上网查找所需的各部分资料,并将找到的资料信息一一通过选择性粘贴复制到Word中,同时加以整理;

  (3)、让学生比较样例文档,得出对已复制到Word中的文档进行编排的意义和编排内容,明白使用项目符号、设置页眉页脚的作用。

  (设计意图是:(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三)、自主探究与交流协作:

  让学生在上面的基础上,及有关支架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完成“说明书”的制作任务。并就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作必要的提示或演示。

  (设计意图是:通过完成说明书的制作任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协作能力,提高学生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复制信息的操作水平;同时学会文档编排中的页面设置、段落和项目符号等格式化设置、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挑战自我、勇闯难关:

  在任务一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任务二:删除文档中已添加的项目符号,插入图片项目符号和在页脚中插入页号和日期。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尝试任务二,并按进展的情况作相应的指导和学生演示完成任务二的操作过程。

  (设计意图是:利用学生尝试中碰到困难,来引起学生在突破难点时的注意力,以便学生学会这部分技能。)

  (五)、作品评价与作业布置:

  1、选择几份有一定代表性学生作品,按照“说明书”内容是否到位、结构是否合理、编排是否协调等作为评价标准,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师生一起以发展的眼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一作出合理的评价。

  2、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用到的知识点及操作方法。

  3、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练一练或为家里的某件电器产品制作一份功能介绍说明书。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是: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课后练习,达到巩固新知,促进其不断进取、不断发展目的。)

  经过上面几个环节,使学生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的任务为载体,在有关的支架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中学生探究过程中:(1)可能碰到的问题主要有:信息下载到Word中粘贴和为什么要使用项目符号!(2)碰到困难时,提示学生可问其他同学、上网搜索、请教老师、使用帮助、查看课本和帮助文档等。(3)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对Word文档具有初步的编辑操作、审美能力及基本会使用因特网搜寻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4)文档进行编排的意义是为了较好的视觉效果;编排内容包括页面设置、段落和项目符号等格式化设置操作;使用项目符号、设置页眉页脚作用是使说明书层次更加清晰、更加专业化。)。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番茄太阳》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课文。本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盲童明明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她虽然生下来就看不见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丽可爱,聪明机灵,乖巧懂事,有一颗善良的童心,懂得关爱别人。“我”和她相识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她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她清脆的笑声感染了“我”,美好的爱心感动了“我”,她就是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番茄太阳”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等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从而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走进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乐观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节课,我基本采用了全放的学习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到学习的乐趣。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二)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围绕“番茄太阳指的什么?”“明明给‘我’带来怎样的心情变化?”等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快乐的目的。

  三、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叙事、写人、抒情相互结合。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文章的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明明的笑,二、是明明的笑对作者的感染。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圈画批注、感情朗读等多种手段引领学生逐步明确“番茄太阳”的三个不同含义,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心,让“番茄太阳”永远挂在我们的心中。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时主要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紧紧抓住“我”的心情变化,通过明明的笑、言行,感受明明纯洁、善良、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格,以及对“我”的积极影响,真正体会“番茄太阳”的深刻含义。激起学生心中的“爱”,让每一个人的心中永远挂着红红的“番茄太阳”。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个奇妙的组合告诉了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盲童明明,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走进盲童明明的内心世界。

  [以情激情,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

  (二)个体自学,整体感知,感受盲童明明的心灵。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想想明明给你留下的印象,找找在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把它们划出来,再试着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这一环节,我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基础,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保护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个体的自我学习、整理、归纳,为集体交流作准备。]

  2、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交流:明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小姑娘的笑、言行,体悟明明的内心,感受明明的乐观、好奇心、机灵、聪明、善良、有爱心,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三)细读感受“我”心情的变化。

  课堂上,我再次启发学生带着问题“盲童明明给我带来怎样的心情变化?”再次走进文本,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探究。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语句。如:“生活很艰难,心情无比灰暗”。“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等句子,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我适当点拨,以读代讲,与学生一起体会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带来好的心情变化(灰暗——温暖——快乐——感动)。

  [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感悟人物内心世界,指导学生学会朗读,学会倾听,体会人间真情。]

  (四)质疑,精读感悟“番茄太阳”的含义。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为什么以番茄太阳为题?在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指什么?”再读课文,重点朗读12、13、16自然段,深入感悟“番茄太阳”的三次含义:太阳、明明的笑脸、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再次深入感悟第三个“番茄太阳”——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老师的点拨,感受这一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心。让学生明白“番茄太阳”一方面包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指的是明明的童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美好。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此时,我语锋一转,再次提出问题:1、明明的笑容为什么那么真?那么美?2、暖我的心的,仅仅是明明吗?你觉得谁也是?3、生活中,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让学生再一次地思考、交流、讨论、回答。老师再小结:是啊!所有心中有爱,无私奉献的人都是“番茄太阳”。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到处充满爱与温暖。

  [发展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

  (六)配乐感情朗读

  播放《种太阳》,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再一次走进课文,体会人间真情。

  激发学生爱心,把教学推向高潮。

  (七)作业超市

  1、课外阅读爱心小故事,并试着讲给周围的人听

  2、读了这篇体现人间真情的故事后,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3、推荐有关爱心的词语,爱心名言让学生抄在笔记本上。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浓缩与精华,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下就是我的板书。

  12.“番茄太阳”

  美好的爱心

  ↓

  灰暗→温暖

  ↓

  永留我心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二>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来回顾一下:

  出示: 问题解决单

  二、我会读。

  截去 撑地 手持 撒脱

  支撑 急速 风筝 拄着

  甩掉 转向 拉动 蹦跳

  泛起 跳跃 仰望 追赶

  酸涩 旋转 漾出 抓住

  (1)指组读词语。

  三、我会说。

  说说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师生交流:

  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的事 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 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事 第四组写了刘老师“追赶风筝”的事 教师板书:笑谈腿疾 旋转板书 放追风筝

  2、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在回忆刘老师这些动人心弦的事情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指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魂牵梦绕了30年呢?这理想的风筝指的

  是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四、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学习小提示:

  1、小组内自选感动你的故事。然后自由默读相关的段落,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适当地作一些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

  过渡语:师:同学们刚才在书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哪个故事打动了你?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

  1、 笑谈腿疾 师生交流:

  ①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

  ②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 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

  师: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2、感情朗读:

  师: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来说一说?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③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学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们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3、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过渡语:又是哪个故事,哪些细节深深地感动着你呢?继续

  (二)旋转板书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老师的坚强;他对工作的热爱)

  ③一个残疾人,可是他却和正常人一样给学生上课,他的意志非常坚强。

  师:④一个残疾人能这样笑对人生,的确很坚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身残志坚”。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

  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 乐观与自信等)

  3、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敬佩、感动。

  4、感情朗读:

  ②这心跳里包含了这么多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出示:第五小节

  ②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情景。

  4、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2)放追飞风筝

  过渡语: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谁来说说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8自然段

  (1)刘老师在春暖花开的之时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可见刘老师很有生活情趣,有自己的爱好。

  (2)“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最精妙的是黑燕子风筝。”体会到刘老师的心灵手巧 热爱生活 乐观。(他能扎出这么精妙的风筝,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3)“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决不肯”来体会。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

  (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4) “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塑造自我》的第三课,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让学生懂得做人必须负责任,不能逃避和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责任意识是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为一个成长中的我必须具有的一种心理品质,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之一。

  先说说为什么学的问题:

  1、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责任,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责任意识,对于如何正确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还没有全面的认识。

  2、八年级的学生一般对于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表现出敬佩、喜爱的情感,对于不负责作的人产生讨厌、憎恶的情感。由于年龄原因,他们的情感并不牢固,有时还会产生偏差,把不负责任的行为误认为是潇洒,而视负责任的人为固执。

  3、少年阶段是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现在许多中学生家庭教育不到位,许多学生形成了只知索取和依赖性极强等思想,造成本该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责任感缺失,妨碍他们的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

  由于上面的原因,通过学习必须达到以下的目标:

  首先,从知识与能力看,理解由于个人对社会的依赖关系,决定了个人对社会负有责任;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懂得如何培养责任感,锻炼和增强自己的负责任的能力

  其次,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能够自省自律,避免做错事,养成对自己和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为集体贡献力量,关爱社会,奉献社会,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做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为达到以上的教育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年龄特点,适当设计教学图片及适合的教学片等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还将采用集体讨论法中的小组讨论与集体讨论想结合。

  2、说教法与学法:

  “把课堂交给学生”是 新课程理念,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4——6人的十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个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老师负责整理、分析、综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合作才能使学生具有使同伴接受、支持和喜爱的强烈愿望。合作使学生更专心一致地投入学习,对教学过程、学习任务和学科本身产生更积极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他人认知和情绪的理解能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本节课,我采用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相结合、辩论两种方法来培养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讨论和辩论中培养学生的胆量,从而达到积极主动和乐于学习的目的。

  关于本课的教学安排问题,由于我校《思想品德》课每周安排2课时,时间紧,因此每课只能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以讨论和辩论为主,同时用课件展示心灵导航内容。第2课时,通过第1课时布置的作业及实践与评价来进一步掌握心灵导航内容,引导他们应用所学内容来解决问题。本节为第1课时。

  3、说教学程序:

  首先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龙永图在《实话实说》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行为,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习惯。上升到道德修养上,责任意识是完美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开始导入学习第三课《自我负责》。这一部分可以直接从人的成长说明成长带来责任。(课件直接展示心灵导航的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是重点的突破和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少年的责任和做有责任感的人。课堂上分别用两个活动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活动一:班级风景-“这与我无关吗?”通过小组的讨论,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成长带来责任,二是少年的责任,即少年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许多的责任。(课件展示课本班级风景-“这与我无关吗?”的漫画及文字)

  活动安排如下:

  (1) 活动目的 使学生认识到做人必须负责任,作为中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都有一定的责任。

  (2) 活动内容展示的四个情节是中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分别是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不负责任的问题,正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 过程:

  第一步:指导学生对这四个故事进行讨论。

  第二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分别分析,这四件事是什么性质,是否真的与他们无关?

  第三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二:他们这种态度存在什么问题?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不负责任的事例,指出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的错误。

  第四步:结合问题四,学习“心灵导航”第二节,让学生归纳少年的责任。谈谈为什么应该承担这些责任,有没有能力去承担?如果有能力却没做到,是为什么?

  第五步:归纳少年的责任。(用课件展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我会特别强调两点: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敢于争论,只有争论,才使一些观点更加鲜明,最终才能得出共同的结论,也使错误的见解对同学有警惕。(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活动二:沉默(课件展示个案研讨-沉默中的材料及漫画)

  (1) 活动目的:

  认识到个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纠正推卸责任、逃避责任的不正确态度,培养对自己的错误或者无意中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2) 活动内容分析:小杉无意中打碎了商店的杯子,虽然不是故意的,倡这个后果是她的行为造成。小杉缺乏责任意识,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找各种借口为处自己辩护,她的沉默是在逃避责任,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作的态度。

  (3) 过程:

  第一步,指导学生细读材料

  第二步,让学生以“小杉对自己的辩护有道理”作为辩题,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做辨论。

  第三步,展示“心灵导航”第一和第三节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要勇于承担责任。

  第四步:教师总结

  以辩论的形式来解决如何面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使本课的难点-做有责任感的人以感性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得到很好的解决。当然,在辩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给他们辩论的技巧,并给弱势的一方及时的鼓劲,使辩论能够有序并且激烈地进行下去。(时间安排25-35分钟)

  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小结及作业的布置。由于本节课主要是以活动的形式展示学习的内容,所以课堂小结更须注重同学们讨论及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表扬一些表现突出者,同时鼓励其他同学在今后的学习能更主动地参与。

  而作业的布置则依照本节课的安排:

  1、请结合自己实际说说作为青少年学生的责任。

  2、对照自身的实际,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除此之外,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内容,课本26页实践与评价题。

  4、说说本课时的自我评价问题:

  本节课以讨论和辩论的形式展现,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我把心灵导航的内容以课件展示出来,并结合在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讨论和辩论的评价与指导之中,让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有理性的感受,教学效果不错,学生也很满意。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当然,也一定有许多不足,请在座的同行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能够做得更好。

  附:课件中展示的《心灵导航》内容

  一、 成长带来责任

  1、 做人就要负责任

  2、 成长带来责任

  3、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 少年的责任

  1、 对自己负责:努力学习,塑造自我

  2、 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

  3、 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

  4、 对社会负责: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

  三、 做有责任感的人

  1、 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2、 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3、 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4、 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一节内容。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出现的一节内容,包括了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所以本节课难度不大。多边形部分主要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而圆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九年级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并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实际问题的习惯.

  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同时配合使用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学检查的过程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评定,达到迅速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这时再进行加强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时再通过合作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最后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多边形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的答案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教师对答案稍作点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图片开头,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也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自学新知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一)自学课本P122,并回答问题。

  自学结束后,找同学回答导学提纲的问题,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线段和角的表示方式,对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包括两个小题:

  引导学生从普通的多边形开始思考,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通过找规律的方式得出n边形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探讨多边形的各项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获得对多边形的进一步认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通过合作,小组共同得出答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正多边形的定义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共同得出图4-23中各多边形的名称: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

  边形、正八边形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练习巩固

  这部分准备了三个小题,主要是对多边形部分内容进行巩固。

  这三个题目难度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争取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这样会尽量的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学习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让优等生在知识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

  圆的初步认识部分

  (一) 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回顾以前学过的圆和扇形,通过flash动画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圆和扇形的特征,再通过动画的形式画出圆,抽象出圆的动态定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学新知

  出示导学提纲(二),自读课本123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

  2、找出右图中的半径、圆弧、扇形和圆心角。

  3、会读写圆弧。

  学生独立完成自学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圆弧的写法,并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例1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加深知识的深度,提高学生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1、如图4-25,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为60o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交流。

  教师对答案进行汇总,讲解本题解题思路:

  1、因为一个圆被分成了大小相同的扇形,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相同,又因为圆周角是360o,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是360o÷3=120o,每个扇形的面积为整个圆的面积的三分之一。

  2、先求出这个圆的面积S=πR2=4π,60÷360=1/6扇形面积=4π×1/6=2π/3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练习巩固

  联系巩固设计了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难度适中,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订正答案,注意学生的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圆部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什么收获?

  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

  ②过n边形的每个顶点有(n-2)条对角线

  ③正多边形的特点

  圆的初步认识:

  ①圆弧的读法和写法 ②扇形和圆心角 作业:

  课本习题4.5知识技能1、数学理解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第十八课《称赞》第一课时,(板书;《称赞》本组教材的重点是以团结为主题的训练,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现在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 教材分析

  《称赞》是一遍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相互肯定带来的愉快感受,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从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生活上,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与肯定,那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何尝不希望得到老师同学之间的称赞呢,在他取得一点点进步的时候,给他称赞给他肯定,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争对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制约的特点,他们还缺少去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也不会懂得怎样才能真诚的去赞美、称赞别人,所以,通过这篇课文,我准备采用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称赞带来的神奇效果与学会真诚的去称赞别人

  二、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会认10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称赞带来的愉快

  感受,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

  2、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 教法与学法

  在本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法,情感朗读法,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民主,活跃的学习气氛,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的学习局面。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3分钟)

  首先,我会随机表扬(你们坐得真端正),在此基础上我在以提问的方式,你们听了老师的称赞是什么感受呢?导入课题,(板书;称赞)看到这个题目 你们想问点什么呢?

  1、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在这里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将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先认识“刺猬”“小獾”把他们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首先,我会出示课件,明确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识字,结合课文初步了解生字的大意。

  三、游戏识字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利用卡片生字随机抽取认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进行认读,这样既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能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另外,我在出示课件的形式来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

  四、 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所以,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读,听录音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读中初步体会,初步感悟。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相关文章:

1.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2.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3.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9篇

4.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5.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6.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7.关于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8.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