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21 17:02: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听过不少老师的说课,在演说的内容步骤上基本是大同小异。一种感觉:说课稿只能是理论的典型,却难以在课堂教学上实施。而此次倾听一次教师的说课比赛,为一位教师生动的演说而喝彩,更欣赏他说课中教学思想的独到与个性的张扬。它不仅仅是一份说课稿,还是易于在课堂教学实施的好教案。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五彩池》是北师大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组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以“我”的游览观赏中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介绍了五彩池的魅力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本单元以“色彩”为主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大自然的丰富色彩,也反映出生活的多姿多彩。本组课文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第一组课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能较自然地在过渡中感受阅读的兴趣,本课确定的教学目标:其一,运用二年级学习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并揣摩自己喜欢的生字记忆方法,流利朗读课文;其二,在整体感知内容基础上学生选择对“神奇”的感悟,紧扣重点词句理解品味;其三,有感情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本课教学重点是:围绕“神奇”,扣住“彩”字,运用方法,品味重点词句。

  本课教学难点是:用心感悟,想象进入意境,有感情朗读。

  本课教学准备是:师生共同查找介绍五彩池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学生进行预习(以“整体预习”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并进行批、注、画等,提出疑问;再以“部分预习”为辅--预习老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

  二、求真有度,说教法。

  语文姓“语”,小学语文姓“小”,为了将“小”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上出扎实的语文课,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达到一些语文专家在各种研讨会上所呼吁的:语文课要商简、务实、求真、有度。本课的教学方法落实求真与有度。求真,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感本特点,真,才能旗帜鲜明地上出语文的味道,立足语文的扎实训练,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度,就是训练的简单有度,达到到“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因此,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三:

  1、以句为线,扣“解”拉动神奇材料。《语文课程标准》对词句的理解分别在不同学段提出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及不断变化提升的要求,就第一学段阅读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第二学段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两个学段,从“了解”到“理解”,尽管是一词之差,但对语言感悟的要求就有了一个跨度。为了把好学段的过渡,有能扎实语言文字训练,教学时首先抓住课题的“彩”字,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从颜色来写五彩池的美,再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彩”字的对应的中心句--我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基础上明确全文是围绕五彩池色彩与形态神奇来写。然后让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找出自己感悟的“神奇”句子,悟出“奇”在哪,这样,“神奇”的语言材料就被学生一一找了出来。最后老师根据学生所感悟地内容,逐一点拨引导理解。这样以简洁的线条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与情境美的方法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以词为线,运用方法品味神奇。就是在学生找到表现五彩池“神奇”有关句子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联系上下文进行感悟,说说“神”与“奇”在哪,在学生困惑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联系语句环境,结合生活实际或查找到的资料,感悟神奇的意境美,品味出语言美。就“水池周围树木茂盛,无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这一句,就可引导学生抓住“瑰丽”与“无光十色”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同时,也就打开理解句子通道,感悟整个意境的美。()然后总结理解句子方法:找出句子在文中段落位置--抓住重点词理解--联系词意与句子上下文理解意境(也可以根据画面、自己了解到的资料)。其它句子就可以让学生运用这方法尝试学习。

  3、以读为线,创境意境体味神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这载体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因此,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有人说,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生活方式不断变迁中恒定的力量。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文本的情感通过你的课深入学生心灵,除了摈弃种种做秀套路,重要一点就是突出培养学生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中,朗读是品味语言文字,体验情感的主渠道。正像张天若先生所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而“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于永正老师语)因此,当学生理解语句描写所呈现的神奇意境之后,让学生尝试着读,再进行交流,教师参与中引导从标点、速度、语调、重音感悟朗读技巧,然后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感悟中懂得如何把握技巧,最后才创设意境--播放轻声音乐,让学生看着画面,想象进入意境,找到身临其境感觉,这样读起来就声情并茂了。

  三、务实到位,说学法。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代宗师叶圣陶在从事教学和教育研究的70余年中,始终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并一生为之奔走呼号。“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便是叶老教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他反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达到“不待老师讲”,“不待老师教”。学生从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刚开始,就让学生运用这法与那法自己学习,那是不确合实际。毕竟刚踏上中年级的学生,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因此,务实,就是让学生在原有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达到落实到位。低年级对生字的学习有了一定基础,预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一定的方式。这节课,就将这两种学习方法进行务实到位。

  1、自学生字,运用方法记形。就是让学生课前运用二年学习生字的方法自学。课内,揭题交流查找的有关了解到五彩池的资料后,进行检查预习--读生字,让学生说说必须提醒同学注意的读音,然后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字用什么方法来掌握它。这样的检查,集同学们的智慧,达到资源共享,而且,避免错别字的产生。若难以记忆的字,在理解内容中再引导学生结合语句环境理解,这样分层学习,学生记忆深刻。(因为三年级时错别字的高发期,死记硬背易于回生。)

  2、掌握预习,奠定感悟基础。预习是学生自能学习的体现,是理解内容的前提。学生有了预习,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或大概)印象,再次进入课文学习,就易于多了。何况,一节课40分钟,若在课内进行预习,花费的时间不但多,而且学生之间不能充分感知,就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课的预习就是在原有二年级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进行以“整体预习”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生字、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并进行批、注、画等,提出疑问;再以“部分预习”为辅--学生预习老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课题“彩”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找出文中与“彩”字对应的中心句。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预习,学生既有保底,又发挥学生的个性学习,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学起来有劲。交流预习,就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感知整体内容。

  四、简简单单,说教程。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模模糊糊。简单教学,已经是目前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最理想的课堂教学!“简单的语文是一首精巧的诗,而不是一壶平淡的酒。”这就告诉我们,简单语文教学,并不是平庸的,它的创设,需要教师有诗人般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去追求真实,立足实际情况求新、求活;追求朴实,反对花俏做秀;追求扎实,让学生走自己的路,用眼看,用心想,摈弃无用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从而以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依据这理念,本课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1、复习导引,揭题引文。

  A、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从故事中我们了解了蒲公英的生命特点--它早晚合拢。中午张开花色的花。从它身上,我们感悟了自然万物生命的色彩。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感受令一种生命的色彩--五彩池(板书)。

  B、理解“彩”意。(让学生联系字典、生活实际、课文内容说,教师最后肯定彩字应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C、由“彩”引文。(让学生找出与“彩”对应的中心句“我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理解“神奇”,从而感知全文围绕“神奇”来写五彩池。)

  2、学习生字,感知内容。

  A、检查预习。(让学生读生字词,并说说应注意的读音及其喜欢的字的记忆,教师加以指导。)

  B、指名朗读。(检查对课文熟悉程度。主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

  C、感知内容。(分别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说说自己感受到的五彩池“色”神奇,与“形”神奇的句子。

  3、扣句抓词,感悟神奇。

  A、学生自学感知句子中描写的意境神奇在哪?

  B、小组进行交流,相互补充看法。

  C、全班交流,理解句子,感受意境神奇。(让学生讲自己感受意境神奇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补充,教师再引导抓住重点词进行感悟。)

  4、尝读创境,体味神奇。(侧重引导重点句进行有感情朗读。)

  A、学生依据自己喜欢的句子,尝试着读,揣摩感情朗读的方法。

  B、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例如: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朗读这句话时,速度柔缓,声音轻柔,“闪耀、铺着、宝石”重音轻读。节奏按画线读。)

  C、教师范读,学生品评,感悟中掌握朗读技巧。

  D、创设意境读。(播放《高山流水》曲子,看着画面,教师范读,让学生进入意境,然后让学生来读。)

  5、欣赏背诵,再次预习。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继续感悟课文没讲完的“神奇”语句。并预习造成神奇的原因。

  以上说课稿值得欣赏,是因为教师不是空洞的理论,为说课而写说课稿,而是在设计时,以务实的精神,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立足于教学目标,与文本对话,与课堂中的学生对话。就学生方法运用上,教师不是不确实际设计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而是依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考虑低年级到中年级过渡,扎实学生学习方法运用--巩固识字,提高预习要求,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此说课稿值得欣赏,是因为教师有独到的思想,单纯就说课小标题,摈弃了通俗,以课程的理念贯穿始终;就内容而言,对操作主义、经验主义是一种超越,体现了他对教师职业内在尊严的诠释与追求。就说课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简单而又易于操作,不但把握住了年级的过渡,而且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到位,有着一种文化精神与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对课堂生命追求,而不只是站在说课的角度。此说课稿值得欣赏,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他不人云亦云,而是扎实于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就“简简单单,说教程”,可以说是简单而丰满。从教学目标到环节、从方法到语言文字训练不蔓不枝,干干净净,对文本深入探究,多层面思考。整个教学思路给予人的信息都是沿着尊重学生个性与目标主线展开教学,清清爽爽,让学生能将自己与文本和生活融为一体,从文本找到自己,爱上语文。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四个太阳》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了小朋友要画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表达了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课文内容很短,在这里我先朗读一遍课文。(朗诵课文)可以看出,课文的语言优美,充满童趣,相信是一篇学生爱读的课文。

  到现在为止,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这一识字工具,基本上能够做到用拼音主动识字,在拼音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是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在识字和写字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写习惯。

  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美好心愿,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的落角点主要在于识字,朗读和兴趣习惯的培养,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的基本过程是:

  第一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后,启发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啊?是啊,今天太阳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咱们热情地和太阳打声招呼吧!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有一位小朋友,他也特别喜欢太阳,他更有神奇的魔法,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四个太阳〉。

  板书课题时,重点指导学生写“四”字和“阳”字,认识“阳”字的偏旁,让学生书空,描红。

  第二步:试读课文

  请学生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在读中自己认识生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指学生轮流读课文,了解学生试读的情况。

  第三步:指导朗读

  首先,朗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先指名学生朗读,学生读后,出示“挂 街”这两个字,请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积累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认识这两个字后,把字还原到课文中,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绿的太阳”给夏天带来的“清凉的”感觉,读得背诵下来。

  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第二,三,四个自然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积累背诵,发展学生的语言。

  第四步:感悟内容

  首先,师生一起朗诵全文。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

  夏天 绿绿的

  秋天 太阳 ————

  冬天 ————

  春天 ————

  学生填空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也来画画太阳吧,在春,夏,秋,冬四季里,你想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呢?为什么?鼓励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指导学生写汉字,在写字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还习惯。

  总之,本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线,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培养兴趣和习惯,在读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徐徐如生的插图。课文那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 说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是读好稳重的问句。

  四、 说教法

  小动物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所以学生学起来一定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是难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设计中,我设置各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以此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五、 说学法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词、识字、说话、读书、写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六、 说教具准备

  1、 课件:文中动物出场的情境图,文中生字涉及到的词语、生字,牛、马、燕子的图片,田字格中的“云”。

  2、 准备好投影设备。

  3、 文中六种动物及尾巴特点词语的图片。

  七、 说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认识“猴、松、鼠、公、鸭、比、尾、巴”,认识偏旁八字头和鸟字边。

  2、 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指导读好问句。随文认识“短、把、扁、最”。

  3、 巩固识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 再读课文,理解文意,完成板书贴图,背诵课文。

  5、 拓展运用:观察、说说牛、马、燕子尾巴的特点。

  6、 学写“云”字、比较、评价。

说课稿 篇4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二册第22课《风睡着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较好的语感。” 本课主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知道植树种草可以保护环境,阻挡风沙。

  二、 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从不同侧面介绍了科普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力求与一年级小学生的社会、家庭、学校生活相联系。《风睡着了》是第二篇,这是一篇保护环境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孩子们,植草种树可以防风、防沙尘。课文共两个自然段,一是写风经过草原,带走的只有草原的清香;二是写树林阻挡了大风,风躺在树林的怀抱里,在树叶沙沙的催眠曲中,慢慢地睡着了。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技能方面:

  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教师还有交给学生方法,通过教、扶、放逐步使学生能独立学习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

  教材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用生动的语言使文章充满情趣,学生喜欢阅读,喜欢比赛朗读。喜欢小组合作学生,喜欢生生、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形式,

  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认识本课的生字、认读字。指导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城” “经” “怀” 。

  3、知道植树种草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指导写好三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理解风为什么睡着了 。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肯定非常喜欢童话吧,说说你都听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板书课题:风睡着了。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我们学完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打开课文22课,自己读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课文里的内容。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学习生字:

  a.看笔顺跟随表。

  b.分析字形,观察结构。

  c.交流记忆方法。

  d.指导书写“带”字。

  e.描红,书写。

  三、 精读课文:

  1.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想想刮大风时什么样,风声又是什么样?

  风渐渐地小了,不刮,又是什么样?

  3.读课文,理解“慢慢睡着了”就是不刮风了,是草和树的作用。

  4.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5.抄写句子:指导方法。

  四、整体朗读课文。

  五、作业:草原和树林把大风挡住了,让我们能生活在干净舒服的环境中。我知道你们还有好多话想说,你们可以照着老师提示的句式把想说的话写一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五)板书设计:

  22风睡着了??

  草 原 清香

  风 防风护沙

  树林 睡着了

  五、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利用朗读手册评价学生朗读。

  2、学生背诵情况。

  六、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识字的分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突破了难点,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2、朗读是这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以读带讲。朗读形式有:师生对读,自由读,指名读。

  3、通过引导,学生基本能感悟草原和树林对风说的话。知道植树种草可以保护环境,阻挡风沙。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19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冲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做具体说明。

  一、教材

  《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爱动脑筋想出了秤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表达的品质。

  二、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

  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才”等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看动画、结合课后题等多种手段,根据步骤,用上表示顺序地词语,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同时,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在课堂的教与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1.图文结合法。

  借助多媒体,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此外,在学习重点段时,通过演示图,让学生能根据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自读提示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读书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中应用了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看图想象说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重点句的朗读、逻辑思考表达、用词造句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

  本篇文章的授课教学,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

  学生复习巩固生字词以及量词的使用,夯实基础知识。教师书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浏览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导入文本。(此环节用时4分钟)

  (二)接着明确学习目标(不读ppt)

  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就好像行驶在大海里的一条船,知道自己的方向。(用时1分钟)

  (三)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1)出示大象的图片,请孩子们迅速找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通过多媒体图片的直观比较,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使学生明确,大象的确又高又大呀!增加了称重的难度。再通过提问,引出句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屏幕上出示两个句子,一个没有“到底”一词,一个有“到底”一词,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评价读,体会有“到底”这个词更能说明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再顺水推舟,让学生用“到底”一词说句子,以读促悟,以说促悟。

  (2)下一步出示自学提示

  学法,被喻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或小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官员们想的办法,用横线画出曹冲想的办法,在读一读,评一评官员们的做法。预设学生会从麻烦、浪费树木、曹操听了直摇头等方面说出官员们的做法不可行,体会曹操的不满意。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分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语气。读曹冲的话,要读的自信,胸有成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在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3)小组讨论。接下来是小组任务。讨论

  曹冲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结合课后第一题,将曹冲想出的办法与官员的办法作比较,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对这个办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划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通过学生提问或是回答问题,让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结合动画PPT,完成课后第2题,给内容排序,在借助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

  这一环节,通过有感情朗读、做比较、质疑、以及结合PPT动画、课后题和借助词句等多种方法,再让孩子们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从而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曹冲称象的这一部分叙述后,问一问孩子们,佩服曹冲吗?为什么?引出“他才七岁”这个句子,运用比较读,说句子等方法,体会“才”字的作用,突出了曹冲的年龄之小。

  (5)课文结束后,让孩子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我们要学习曹冲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说板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进入文本开始,我会板书课题,交流到曹冲称象的过程,概括总结为造秤、秤石,随机板书,最后升华文本的思想感情,将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板书。给学生直观的信息,留下长久的印象。

  六、拓展阅读

  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本堂课的拓展内容是《司马光砸缸》,让学生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加深对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这些品质的深化!

  七、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各位评委辛苦了!

说课稿 篇6

  《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这是小学三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五课内容,也是修改后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由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铁的应用两部分组成。本课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是在探究了解了“磁力”、“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后展开的研究。为本课设立的三维目标是是这样的: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学习已半年有余,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在运用时常常还不够严谨,逻辑思维正处于开发期,需要老师多引导。从教材看,从猜测——实验——记录——分析结论这样的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还没有经历过,所以我采用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在孩子们初步理解了探究的过程后再放手让学生去做,可能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比较被动,但是在试教几次后,我还是觉得教师这样的引领和暗示对学生今后学生科学地、规范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帮助的,只有现在的“扶”,才能有今后“放”,不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可能还是很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在生活中学生已对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了磁铁有磁力,大部分学生知道不同磁铁的磁力是不同的。但对同一块磁铁的磁力会不会变化,学生就不敢很肯定地说了。因此在一开始我并没有提出“一块磁铁的磁力会变化吗?”这样的问题,而是经过三次的实验感受一块磁铁的磁力是一定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数据需要重复实验,才比较精确,是为了避免有些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的失误带来的误解。在此基础上提出“再吸上一块磁铁磁力会不会变化”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挑战性,也很感兴趣。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沉醉于活动的乐趣,而对数据的分析这样的逻辑思维活动感到比较枯燥,因此教师要通过细致的指导,带领学生在玩中收获。我期盼学生能理性的思考这样的数据,从中发现的更多。今天的磁铁是我从几百块磁铁中挑选出来的,相对来说,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分析的。不过,对于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的孩子,如何从这么一个大表格中分析出数据的特点呢?其实是很难的,因为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这也是我试教以来特别困惑的问题,希望在座的老师能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关于记录表没有使用书本上表格的问题,我其实在试教中用了很多次,但是学生对于书本上复杂的表格很难理解,需要在上课花大量的时间去引导填表,这样的话,我认为也失去了表格原来想让学生思维发展的本意,所以舍去不用,只好让学生把记录表带回去小组分享的时候再次理解使用了。

  至于本课的结论问题,由于其他不同的磁铁相互合在一起的情况还很多,所以只是给了 “磁力会变化”, 没有明确的结论。其实我还是很期望孩子们能有研究其他形状磁铁的欲望的。

  各位老师,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说错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课堂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学生对怎么数的理解还是不太透彻,在学生结论的得出时,教师扶的比较多,缺乏说道渠成的效果。希望大家对我的课多提意见,使我有所进步,谢谢!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 、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爱的文章《山米与白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山米与白鹤》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小说。文章通过叙述山米“出逃—捕鹤—喂鹤”的情节,刻画了山米对外祖父由厌恶到深爱的感情变化,在简单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

  本文篇幅较长,需分析的内容较多。根据文本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㈡能力目标

  1、能概括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㈢情感目标

  1、体会爱使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概括故事情节;

  2、理解主题,发现爱的意义。

  难点: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并发现山米的感情变化。

  二、说学情:

  优点:本班学生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学好语文的欲望。

  不足:学生们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根据学情和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合作探究法、成果展示法、多媒体辅助法来教学。

  学法:“只有先赋予学生自主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性的能力”。为此我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自我展示法,来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达到在做中学目的

  四、说流程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我将本课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展示成果两个环节。

  1、课前准备—分任务

  全班分四大组,分别为故事策划组、人物专访组、心理诊断组(专家组)、主题探究组(嘉宾组)。我将本课分成讲述故事、把握人物、探析心理、升华主题四个探究板块。教师课前带领学生预习文章、熟悉故事内容、指导学生完成本组任务。要求如下:

  故事策划组:熟悉文章内容,能讲故事、一句话概述故事、为故事拟小标题。

  人物专访组:能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介绍人物、了解其性格。

  心理诊断组:能分析体现山米感情发生变化的语句。

  主题探究组:能提炼故事主题,并能与生活相链接。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布置一项任务、点拨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技巧,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组内作业。通过分组--生生互动,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目的。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互动,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课堂设计思路: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营造适宜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呼唤中感受爱的魅力。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参与课堂的的积极性。我仿照“今日说法”的形式和学生共同完成一期“今日说事”节目。最后总结结束本课。

  导入: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今日说事”的主播,欢迎075班所有同学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参加关于爱的讨论。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发生在美国的一个故事。那么,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看前方记者发回的报道。(教师以主播开场的形式轻松进入课堂教学)

  2、成果展示--说故事

  “了解故事情节,能从不同的层次概括故事”是本课重点,而由老师讲故事或点名讲述又有些单调。结合八年级学生热情、积极的特点,我用记者发布故事、旁人介绍故事、记者指导观众抓关键词的方式,突出这一重点。

  设计意图:通过由繁到简的讲故事,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抓关键词语的能力,把握本课重点。让学生走上台去,以记者的身份叙述,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展示中,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活动不至于流于形式。

  过渡语:听了刚才的故事,我特别想认识故事中的主人公,那么,我们随同人物专访组,一起去看一看我们的主人公吧!

  3、成果展示—话人物

  了解人物形象,是分析人物心理的前提,只有通读全文,才可能熟悉人物,把握人物性格。本环节,我采用记者现场采访人物,让人物自我介绍的方法概述人物形象。由邻居评价的方法道出人物性格。学生交流完毕,老师提出“白鹤”这一形象让学生分析。

  设计意图:记者与观众交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间的互动达到高潮。教师提问,能使人物分析更完整,教学效果更鲜明,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过渡语:山米和外祖父都是善良的、有爱心的,但,山米对外祖父的爱却并非一帆风顺,那么,山米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这种变化呢?下面我们请专家组上场,为我们的小山米做心理诊断。(在老师的提问中,自然进入下一环节。)

  4、成果展示—析心理

  “体会细腻的心理描写,发现山米感情的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让学生组内共同合作,找出文中能体现山米感情变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指导学生采用批注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束,让学生们采用专家会诊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来分析山米感情的变化,老师在恰当的时候指导、提问,最后,以师生共同梳理山米的感情变化来结束此环节。

  设计意图:组内合作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实现本课难点的突破。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展示自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过渡语:是什么力量使山米的感情在一天一夜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我们有请嘉宾组帮忙分析。

  5、成果展示—谈主题

  嘉宾谈自己对山米感情变化的认识,由此完成本课第二个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接着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对爱的意义理解的更深刻,实现情感目标。同时让所有参与者试着用一句话来谈自己对爱的认识,一则使节目完整,二则在练笔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做到在做中学。

  设计意图:以谈话形式展开,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的快乐。教师在此环节中不时出示问题,让学生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闹而不乱,让学生从谈话中享受课堂。

  教师小结: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贴切,甚至也能使人和动物、人与自然相互沟通。但,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处处充满爱呢?(学生回答)有人说过“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 老师播放一段视频,让同学们发现爱的流逝,唤起学生爱的意识。( 多媒体播放---保护藏羚羊公益广告片)“藏羚羊在哭泣,人类岂能欢歌。”许多人为了给予动植物爱而失去自己的生命,我们呢,最起码应该留一份爱吧!让我们齐读这爱的誓言吧!(师生齐读誓言,结束本课教学。)

  留一份爱给濒临灭绝的物种

  留一份爱给令人担忧的环境

  留一份爱给肢体残疾的朋友

  留一份爱给一切需要爱的生命

  ……

  让爱不再有缺憾

  让世界充满爱

  设计意图:进行生活链接,让学生认识到爱的重要性,以读誓言的形式结束本课 ,能突出呼吁和谐这一情感目标,让学生的感情达到共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简洁明快,内容充实,一个“爱心”,说尽了文章内容和主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作业(任选一项)

  1、若你喜欢阅读,就从其他作品中领略该作者的风采吧!

  2、若你喜欢思考,就从文中抄几句有哲理的句子点评吧!

  3、若你喜欢展示,就办一张以爱为主题的手抄报吧!

  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留作业,便于学生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作业可做。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高自身素质。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为主,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具体的教学步骤,都紧密与新课标相结合,把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让学生的活动占领课堂,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从学习能力和人生态度上都有所收获。

  因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学生更充分的展示自己。为了弥补此缺陷,我又留课下作业,以便让学生们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下。

  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请多多指教。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学习3的分解组成是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学习的内容之一,它来源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新《纲要》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关系”,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在学习2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学习3的组成。通过学习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说活动目标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活动中,目标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

  2、能较清楚地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三、说教法

  本节课的内容对幼儿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活动内容、目标及幼儿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景,使幼儿在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首先利用小孩在河边钓鱼再到分鱼这一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让幼儿来分鱼应该怎样分?这样很好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3、游戏法

  通过“跳圆圈”游戏,让幼儿感知3的分解组成,进一步巩固知识。

  四、说学方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启发幼儿观察,在操作中自主学习。

  3、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气氛中更进一步认识3的分解组成,真正实现学中玩、玩中学。

  4、通过直观演示,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一)复习导入

  创设情景,让幼儿发现问题,激发活动兴趣,使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设计让幼儿帮助小女孩分鱼这一故事情景。

  (二)探索新知(学习3的分解组成)

  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3可以分解成1和2、2和1这一结果,而是让幼儿自己操作得出结果。

  (三)幼儿操作练习

  教师鼓励幼儿将所学内容能够巩固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游戏活动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活动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幼儿的情绪,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

  (五)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能拓展幼儿的视野,引发幼儿的求知欲。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王二小》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是小学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的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自己却牺牲了。学习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昨天”,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该热爱、珍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三幅插图,图文紧密结合。

  二、学情分析:

  王二小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相仿,故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指导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但学生为一年级,这是刚刚接触到的第一篇写英雄人物的课文,六、七岁的孩子对60多年前的中国战场上日寇对中国人民的残暴与中国人民抛头颅撒热血的抗敌英雄气概还不了解,这给教学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字词的含义,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内容,在交流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教学重点

  (1)学习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二小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五、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六、教法与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先让学生观察画面,找有关句段,进行图文对照来学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应分为两课时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本课时时,我根据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体验法、以读代讲法、图文结合法、读中感悟法等来主导学生。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法、发现法、朗读感悟法、探索法等方式来学习,不但识了字,读懂了文,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观察、思考、想想等学习能力。

  七、说教学程序的设计

  综合新课程教学要求和教材、学生等特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1、情境导新2、初步感知3、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4、再读课文,升华情感5、课后延伸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多媒体出示图片,导学生入情境,唤起了学生注意力的指向性,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

  让学生打开课本第23课,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王二小做了一件什么事?

  接着,师生交流,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指导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而激发学生想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三环节: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充满童趣,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朗读兴趣,促进朗读能力。

  学习课文第一段,我抓住“放哨”一词,通过这一个词语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了解了王二小放牛的真正目的。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读,体会一边??一边??的含义,并练习说话,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段的教学,我抓住“扫荡”一词,帮助学生体会敌人的凶残,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敌人的憎恨,读出感情。

  第三、四段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图文结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王二小是怎样给敌人带路的,顺从是什么样子呀?王二小为什么要装着顺从的样子呢?埋伏圈是什么意思呀?在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多看图、多读文、多想象,体会王二小的机智。接下来通过质疑和反复读的方式,帮学生学习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异同之处,体会语言的精妙。

  在引导学生体会王二小的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时,首先质疑:这时候发生了什么情况?我让学生先听枪声,再读课文,接着看图,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共同的参与和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出王二小的勇敢和不怕牺牲。接下来,我用轻缓、悲痛的语气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王二小的不舍。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无比憎恨。

  最后一段教学,我用感情丰富的语言(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就这样牺牲了,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 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让学生体会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为二小报仇的故事结果,抓住对“冲”字的理解:为什么说八路军冲下来,不用跑呢?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关键词 “冲下来”,还体会到战士们对敌人的满腔仇恨之情,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这份情感。使学生体会到八路军叔叔的心情,为进一步指导朗读做了铺垫。

  第四环节: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首先,配上哀伤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师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完我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和让学生谈感受,再一次体会了对敌人的憎恨和对二小的不舍之情。

  第二个升华情感的方法是:让学生看这王二小的墓碑,通过歌曲的渲染,从而激荡情感。我设计了一个先让学生体会出对王二小的不舍,再出示王二小的墓碑, 让学生说说站在王二小的坟墓前面,想对王二小说什么?进行思想教育,也引出了下一个升华情感的中心字:小英雄王二小。通过几句充满激情、调动人情感的句子,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潮。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值得珍惜。

  第五环节:课后延伸,实践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你可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许许多多像王二小这样的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幸福的生活。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读一读,讲一讲。

  说板书设计

  我安排的板书设计是:抓住重点词语,图文结合,符合低年级的年龄特征,且清晰明了。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它由4个活动构成:比较冷热程度不同的水、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是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教材进行举例,重点区别零上和零下。指导学生准确使用温度计属技能训练。它与后一课时测量水温的方法有所不同,前一方法适用范围更广。

  二、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本课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探究知识,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的乐趣,达成了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本教学在以学生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理念指导下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

  遵守这些规定。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经历比较观察温度计的过程。摄氏温度的读和写,训练学生的认读和记录温度是难点(特别是零下的温度),要增加一些几组温度加以训练,运用模型等方式,尽量结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益。

  五、说教学程序

  (一)、比较水的温度

  1、比较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提示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2比较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引出温度计。

  (二)、观察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1、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提醒学生观察中的注意事项: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安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3、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结合学生生活: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2、"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 0℃ 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

  1、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

  3、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2.【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3.【热门】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4.【必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5.【推荐】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6.观潮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

7.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4篇

8.关于说课稿范文锦集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