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4-17 19:01: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师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2.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 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 说教学过程

  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1. 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 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

  3.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风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

  4. 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读写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4.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有或没有)师说:" 《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 七颗钻石

  二、初读课文

  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由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认读生字词,认读字词及句子.(课件出示)<水井干涸干枯干渴而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也都干渴死.<(学生读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请同学们再读这句话感受当时的环境.")<绊倒递给一瞬间水罐<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接着一股清澈<这时,突然从水罐里射出七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再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三、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默读后按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一件事.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变成金的涌出清水,射出七颗钻石升上天空的一件事.<(如果再加上"大旱之年,"更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水罐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个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当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时什么表现出喜出望外想喝个够决定留给妈妈)说说"喜出望外"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会喜出望外读读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找了很多地方找不到,很累很辛苦) 3、你从中感受到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有孝心)板书:孝心,师小结:正是因为小姑娘有一颗纯洁的孝心,使空空的水罐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4、指导生字的记忆和书写<(一)学习生字<一学生出示卡片:"绊","递"指名读字音<出示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绊,递"念"半,弟"的音<得出结论:"绊,递"的读音同声旁相同,是同声旁的形声字.

  四、作业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1自然段

  3. 板书设计 : 孝心<美好 七颗钻石 心灵<爱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情感。

  一、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二.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三.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板书:装满水 (孝心感天)没有洒(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金(七颗钻石 一股水流 )

  作业:读《七色花》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尊敬的专家、评委们:

  本节课的设计其来有二:一是结合我校的《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自读自悟能力》,第二,本课位于第一单元,学生已经学过,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上一节“大阅读课”上,而这正是符合课标要求,加强学生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课内得法,课外受益。

  说说教材: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我国著名儿童作家金波爷爷的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诗,文章语言优美,但蕴涵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一下子被文章的意韵深深吸引,越读越喜欢,尽管知道这篇文章有好多名教师执教过,自己的教学构思很难超越他们,但因喜欢还是选择这篇课文作为自己阅读课的文本。

  说说目标:

  1.在读中品词品句,感受叶和树的和谐美。

  2.在读后片段仿写,体验读和写的和谐美。

  说说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课堂上除了让学生美读课文,还欣赏了金波的另外一篇相类似的美文,通过朗读体会到文章的美,努力实践以学生的“美文朗读”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灵性的朗读、对话营造诗情新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针对教材,针对目标,这堂课的教学我们从三个版块推进:

  版块一:赏读旧文,悟情悟理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是离不开诗意的学习氛围的,因此,开课伊始,我说:“同学们,金波爷爷最喜欢小朋友了,这一辈子为我们写了很多优美的诗歌,编写了好多好多好听的童话故事,其实,同学们也读过金波爷爷的文章,就是我们学过的《做一片美的叶子》就让我们再次来赞美这片美的叶子吧。”当金波画面出现,当学生身置此景,话语便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

  接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最能引起自己共鸣的句子反复品读,用自己小小的心灵去感受文字背后深邃的意境。在这里攫取一小片段与大家分享:

  当学生找出这句话时,我通过课件展示叶在不同季节的不同形态,比如“肥美”、“嫩绿”、“飘零”,然后把文本的这段话变为竖行,成为了诗的格式。色彩鲜明的画面、与书本不同的句型,都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唤起孩子们内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版块二:品读新文,陶情冶性

  当学生阅读的欲望完全被调动起,我及时推荐金波老人在《做一片美的叶子》系列散文诗中的另一篇文章《绿叶》,让孩子们运用刚才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此时,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阅读转化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这个环节的末尾,当学生充分品读后,在树叶的片片繁茂中,我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美的叶子,班集体、学校、家乡、祖国就是一棵美的大树,就让我们努力去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版块三: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品读完两篇文章,要求学生能按照课文第一部分仿写一段话,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仿写中感受文字的美,体会文章的内涵。

  说说自己的几点感受:

  今天我所向大家阐述的,是自己和学校同事在这半个月来研究这节课,在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与学科整合的痛并快乐着的蝉蜕过程。

  正如开始所说,文章语言优美,但蕴涵的道理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让刚上三年级的学生从文字中去品味文章内涵,在大家的共同学习中,我慢慢悟出其深刻的内涵:1、“整合”中的“整”,有“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2、“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3、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反思之前的教学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还是教师在牵引学生,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探究。当初的设计意图,就是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诗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韵,感悟文章的内涵,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

  于是,有了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节课。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第七组课文是围绕着“国际理解和友好”组织教材内容,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太阳是大家的》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和《卖木雕的少年》是反映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是中国人民帮助外国人民的事,从而引导学生诠释“国际理解和友好”的内涵。由于前三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习,所以对于“国际理解、国际帮助”的大概念比较模糊,本节课中试图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的无私帮助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中国人民对外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一、说教学设计

  我们设计这节课时遵循了略读课文的两大特点:一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进行适时地点拨和帮助;二是“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教学中有所侧重,比如文章第3自然段的学习就作为一个重点学习的部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文本的语言文字和写法,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更注重语文知识的习得,让语文课更具语文味。

  二、说教学理念

  1.“学案导教”的理念。

  基于徐老师“学案导教”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应基于学生的起点。字词教学中,我没有把所有生字全部出示,而是针对比较难读或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朗读。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因为在本课的“阅读提示”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默读下面的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布置预习时,我就提醒学生关注“阅读提示”,课堂上,我也就直接让学生尝试概括,当然假如学生直接说有困难的话,也建议学生可翻开书本看一看再说。

  2.关注语言文字。

  “学语言,用语言。”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逐渐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了语言的习得:

  一是在词语教学中,重点了解了多音字“载”,知道读“zài”时,可组成“满载而归、装载、运载、超载、载重”等,一般作为动词使用,而在读“zǎi”时,可组成“下载、记载、转载、千载难逢”等,它的意思是“记在书报上”。

  二是在第3自然段的学习中,既关注关联词“有的……有的……”“一……就……”的使用,同时还关注作者的用词,如近义词“仔细、细心”“搜索、搜寻”,让学生知道当我们要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运用近义词可使语言变得更丰富。

  三是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适时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如:感激不尽、闻名遐迩、载誉。

  3.关注写法的引领。

  本文是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的,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通讯”这一体裁,教参上“教学建议”中是这样要求的:本课是一篇通讯,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但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针对这样的要求,我们是这样做的:课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是一片通讯”;在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后,再告诉学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交代得清清楚楚,就是通讯的特点”;结合第1自然段的学习,在了解为什么把结果置前时,再告诉学生“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也是通讯的特点。试图通过浅显的话语让学生对“通讯”这一体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在文本的学习中自始至终关注,利用教师的小结语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的。

  4.激发学生情感。

  文以载道,文道结合。这篇课文从题目开始就带有浓浓的感情色彩——《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读就让人产生一种自豪感。那么,到底“棒”在哪里呢?在整个文本的感悟中,我们始终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和内容去感悟和体会,从而明白我们的救援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顾个人安危,高度的责任心……他们真的很棒!最后再通过一组画面,让学生了解不仅仅在阿尔及利亚,只要世界上哪里有地震或灾害,我们的救援队员就会出现在哪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我们的救援队员真的是太棒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融合了研究小组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何校长和王主任的指点,特别是教研室徐老师的倾心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但由于自身水平的缘故,课堂演绎中还有着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最后,感谢富亭小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谢谢!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设计理念:

  简明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简约的教学环节: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教会学生处理收集信息的方法:挑选与整理。

  二、独立阅读课文。

  独立阅读课文,达成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能干什么?它有趣吗?还需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交流学习成果。

  4、小结,机器人,服务于人。

  三、畅想心中的机器人。

  24果园机器人(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

  学习难点:

  继续培养学习后进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报告,爱上机器人。

  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它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只要我们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关于机器人的知识那是应有尽有,我们仿佛一下子就熟悉了,成了朋友。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机器人的资料,还进行了认真地整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喜欢我收集的这些资料吗?喜欢我的汇报方法吗?同学们以后收集资料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对内容进行挑选与整理。

  二、独立阅读课文。

  想不想对机器人有更深入地了解?这里就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板书:果园机器人。

  独立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交流学习成果。

  小结:科学家发明机器人是不是为了好玩呀?板书“服务于人!”

  三、设计心中的机器人。

  果园机器人教后反思

  一、喜看成功处:

  1、做人教育渗透于无形中。如:学生讲到机器人做事情很细心,不会出错时,引导:机器人都能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又如:从科学家的研究——发明——再研究——再发明,这些都江是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需要而改进的,因此,引出机器人——服务于人。

  2、公开课结束了,但课的内容还未结束,第二堂虽不是公开课,学生也学得很精彩。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自己心中的机器人。根据别人发言的要点,对他的说话及想象的合理性、奇特性,说话的清楚明白这几方面进行评价,口语交际也是本学期自己认为最理想的。

  3、学法的渗透上。开头导入处对于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上,引用老师的汇报与学生的进行对比,发现,原来我们还可以这样来收集资料,而不是一大叠一大叠的打印出来。对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能力上进行了比较到位的指导。

  4、关于语文的拓展方面。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畅想机器人的之后,指导学生写、画下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做成展板,进行交流,让全班同学结合他展板中的书写、绘画及作文水平进行打星,也请家长参于其中。机器人之星评比活动也有声有色。

  二、细思不足处:

  关于这类说明性质的文章,除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之外,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公开课如果能像平时一样不拘谨,风趣幽默会更好。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自由读文。在汇报交流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然后以“你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为后续的学习蓄积情感.

  第三环节:扣牢“变化”产生情感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把第4小节与第1小节比较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通过自由读,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去体会、感悟 。然后以“可是,以前的英子是这样的吗?”自然引入到第1小节的研读。在学生对比阅读后,感知到英子的开朗、快乐与忧郁、文静之后,我以::“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样关键性的问题自然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第四环节: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 "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 ""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 "的等生动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最终实现了学生和小英的"全然在场".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五环节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 "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最后的作业设计"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小学,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这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体现了学校团结的氛围,反映了学校的欢乐、祥和气氛。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

  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

  1、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作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

  2、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3、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

  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精品】三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语文说课稿三篇

2.【精品】语文说课稿4篇

3.【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

4.【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

5.【精品】语文说课稿汇编6篇

6.【精品】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

7.【精品】语文说课稿汇编八篇

8.【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