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2 19:28: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合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翻转和旋转图形”的内涵。

  2.掌握对实际图形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感受到计算机处理图形的优势。

  3.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

  教学重点

  翻转和旋转的操作使用。

  教学难点

  图形的翻转和旋转以及在实际绘图中综合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导入:春天到了,笑笑带着心爱的风车到公园里玩,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都穿上了绿色的新衣,可精神啦!但是有一颗小树却哭丧着脸,笑笑上前问道:“小树,小树,你怎么啦?”小树回答:“大家都有新衣服穿可是我的叶子还没长出来。”笑笑说:“不要难过,我来帮你。”

  提问:“笑笑该怎么帮它呢?”

  生提出解决办法:制作绿色的叶子为小树“添衣”。

  [设计意图] 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二、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1.旧知识再现: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用曲线工具画叶子。(出示已画好的树叶及树)可是小树需要很多的叶子,如果一片一片地画叶子很浪费时间,大家有没有什么快速的方法啊?

  生答:复制、粘贴。

  老师给予肯定后,一边操作一边让学生口述复制、粘贴的过程。

  移动树叶到合适的位置,发现问题。(透明、不透明)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旧知识,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2. 学习图形的翻转和旋转。

  师: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来为小树添加树叶,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两幅图。比一比,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出示)

  指名回答。

  师:你们更喜欢哪一张?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像右边的小树一样好看?

  (把树叶“倒个个儿”,“转一下”,“换个方向”……)

  老师肯定并指出“咱们把对叶子的这种处理称为‘翻转和旋转’”。在画图里有这个功能,大家找找它藏在哪里?(提示在菜单栏里找)

  学生尝试操作,自主探究。

  全班交流:(请两位同学上来演示,同学评价,老师评价)。

  师再次演示操作过程。(边操作边讲解)

  出示几种不同翻转效果,同桌之间讨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用使用记录本要翻一翻)

  请同学演示用记录本来翻一翻,及时指出不对的地方。

  课堂放松一分钟。

  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 针对违背自然现象的问题,我让学生先自己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后再进行操作方法的示范。利用桌上的使用记录本这个现有资源,进行翻转和旋转的练习,从而达到准确理解“翻转”和“旋转”这两个命令的区别。

  三、巩固新知,完成任务

  1、让学生尝试各种翻转的操作,完成作品。老师巡视,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学生,并给予肯定。

  2、提前完成任务的同学可对整幅图进行美化。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同学的学习需要。

  四、作品展评,学会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评一评。(自评、互评、师评)

  [设计意图] 此环节较为开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小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板书:

  水平翻转

  翻转

  垂直翻转

  90度旋转

  旋转 180度旋转

  270度旋转

说课稿 篇2

  跨越式跳高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田径中的跨越式跳高,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情况、目标及重难点、教学设计及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场地器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一、 教材分析田径中的跨越式跳高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教材内容之一,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的协调配合进行练习的身体活动。

  学习跨越式跳高不但能增强腿部力量,提高弹跳力,发展灵敏性和协调性,还能培养勇敢、坚定、果断和自信的意志品质,是一种很好的体育锻炼项目。

  二、 学情分析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朝气蓬勃,富有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同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又具有其独立性。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这样,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三、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对跳高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2、 运动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跳高的相关知识和对身体的作用以及在跳高练习时的注意事项,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跳高进行身体锻炼奠定基础。

  3、 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跳高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提高协调性和弹跳能力,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4、 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5、 社会适应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

  【重难点】重点:起跳有力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四、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1、 提高运动参与数量,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学习一项体育活动,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外,活动的兴趣化也是吸引他们的主要手段。

  所以本课在开始部分安排了游戏,运用快乐体育的形式,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愉悦身心。

  2、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其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去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本课教法和学法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 讲解和示范法:利用讲解和示范动作,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及做法。

  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生动、直观的方式和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对跨越式跳高动作来说,讲解与示范法应用的好坏,对于很好的完成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分解与完整法:通过分解练习,使学生逐渐体会动作要领,然后逐步提高要求,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本课学习跨越式跳高,先体会过杆落地的动作技术,最后掌握完整的技术。

  3、 练习与分层相结合:当学生在一个高度上跳过很轻松时,跳过多次后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时教师组织他们分层,再到下一个高度上去练习,这样就会提高他们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更有利于完成教材的教学目标。

  五、 教学过程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运动主线和健康主线贯穿其中,如果把运动主线比喻为课的“形”的话,那么健康主线就是课的“神”了。

  “形”太死板僵化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健康主线的贯彻。

  注重形式的放开而忽视目标的达成则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与精神,为了能做到“形”散而“神”聚。

  将本课分为:激发兴趣、热身与导入;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身心恢复等3个阶段。

  (一) 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阶段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本理念,教学之初为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带领学生做准备活动的做法,改为游戏“揪龙尾”。

  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用橡皮筋做“龙尾”。

  以揪龙尾多的组为冠军,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身体得到充分活动。

  (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具有亲和力)。

  专门性辅助练习:(1) 起跳练习脚尖触同伴的手,助跑摸高时可选择校园内的自然物进行,如树梢、篮球架。

  (2) 助跑起跳摆动腿的脚尖触高物,助跑单脚起跳摸高。

  (二) 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阶段教师出示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图释,学生仔细观看,分组模仿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与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的参与各组的练习,给学生做出优美而准确的示范动作并进行交流,既加深师生的感情,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学总结,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小范围上点拨、纠正和指导。

  这样不但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且充分发挥了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教师在学生做完练习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要想跳得高,哪些环节最重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编成方法口诀:助跑自然有弹性,起跳果断要用力,两腿依次把竿过,落地轻巧要缓冲。

  要求学生体会口诀,学习“倒跑法”,确定助跑起点(主要让学生明白起跳点不准是造成起跳不果断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按自己确定的助跑步数练习过低竿,逐步体会动作。

  游戏“争当跳高王” 把学生共分为四组,每组立一根有刻度的立柱,教师要求学生自选高度进行分组跨越式跳高练习。

  “竿”采用“橡皮筋”来代替,一端系在有刻度的立柱上,一端由小组长手拿。

  每组同学相互鼓励,相互纠正动作,选出最佳跳高者进行挑战。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并参与到活动中,对成功率较低的同学给以鼓励。

  “我们一起来战胜这个高度好不好”?“好”。

  师生共同喊出口号:“挑战,哦耶!”最后对选出的跳高王的技术进行评价,回扣本课主题。

  (三) 身心恢复阶段(1) 放松运动(2) 课后小结,以表扬鼓励为主(3) 回收器材(4) 宣布下课本阶段采用音乐伴奏结合舞蹈动作进行放松运动,动作简单优美,易学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乐曲和柔美的舞蹈动作中消除运动后的紧张疲劳,加快身心恢复,达到放松的目的。

  另外,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师进行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

  六、 场地器材场地:操场器材:教学挂图、跳高架4副、橡皮筋50根、录音机1台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本节课我将从学习目标的制定、教学评价的设计、学习流程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节课我依据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

  1.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2.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基于教材

  分类与整理这节课属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本节课位于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会了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第一次提出“分类”这个概念,它是今后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基础。

  基于学情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活动,能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

  2、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经历分一分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二、评价设计:

  1、学生通过同桌合作摆一摆、分一分,涂一涂,会借助学具正确地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会根据分得的结果进行统计。

  2、通过师生互动和练习反馈,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云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极受儿童喜爱,有利于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启发学生想象,丰富语言积累。课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美好大自然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指导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云的美和变化快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爱幻想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和小鸟的快乐心情。

  四、说教法、学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这些年龄特点和教材自身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运用课件及房子贴画进行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运用闯关游戏、多种形式的朗读等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进行迁移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在安排学生读书时,每次都有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边说边思考。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寓教于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男女生分开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2.云房子(齐读课题)

  2 师:这些词语宝宝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二、引入美

  1、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雨过天晴之后,太阳公公还没来得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多媒体演示雨过后天空飘浮云朵)

  2、你们看,这些云朵漂亮吗?(生:漂亮)看到这些美丽的白云,你想怎样夸夸它们呢?学生说一说

  3、这时候,谁也来凑热闹了?(多媒体出示:一群小鸟)

  4、小鸟在哪儿呢?哦,在这里(拿起一名学生桌上的小鸟头饰为其戴上)在这里,在这里(继续帮孩子戴头饰)还有小鸟吗?还有吗?(其他孩子戴头饰)拿起你们的小鸟头饰戴起来吧!

  5、(惊喜)呀,这么多欢快的小鸟,这下,天空中可热闹啦!听——小鸟会说些什么呢?听——小鸟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哇,这么多白云!)(指名说,齐说,读出惊奇、开心)亲爱的小鸟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白云,你们最想干什么?(出示:我们来造云房子。)来,让老师听听,哪只小鸟最想来造云房子?(指名读句子) 还有想造云房子的吗?一起站起来告诉老师。(生齐读句子)

  (二)感受美

  1.师:小鸟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想知道他们都造了哪些房子吗? 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句子,用笔画一画。

  2.谁来告诉我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指名说)

  3.这些云房子真好看,真有趣,那你最喜欢哪一座云房子呢,把它多读几遍把。

  4.小朋友快把你们喜欢的云房子告诉大家听听吧。(相机出示相应的云房子)

  (1)出示冬瓜云房子图与相关句子。

  “有的象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

  ①指名读,评议。(傻傻地横着多可爱呀。谁也喜欢的?再指名读)

  (2)出示花儿云房子图与相关句子

  “有的象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① 指名读,评议(老师好象看见了这朵云,像盛开的鲜花,美极了!)谁也喜欢的?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3)出示:“有很高的大楼房”

  老师听出来了,这楼房真大,真高啊!谁也来读。(齐读)

  (4)出示:“有很宽的大礼堂”,

  (知道“礼堂”派什么用吗?我们学校就有,咱们演节目,举行开学、结业典礼等大型的活动时就在那里,可以装几百人呢。):这礼堂真宽真大,可以让很多人在里面开会呢!喜欢的小朋友来读。

  (5)出示:“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才住得下一只小麻雀,可真小呀。稍微大一点、胖一点的麻雀都住不进,不过啊一定很精致,谁喜欢这座小房子的?

  5.师:这么美丽的云房子,你还想再读一读吗?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站着读,可以和同桌合作读,也可以带上动作读。(生读)

  师:老师也很想来读,把机会让给老师吧!想不想听老师读?(师范读)

  6.师:这么美的云房子,想不想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呢? 试一试,看看能背得下来吗?(能背的的小朋友就试着背,不能背的小朋友就看着大屏幕读一读)

  师:课文中的小鸟这么能干,造出了各种各样美丽的云房子,老师相信我们教室里的小鸟更能干,一定能造出更多更漂亮的云房子。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做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我们自己的云房子。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几个小伙伴合作讨论呢,发挥你们的智慧,开始吧!(生想象,讨论)

  8、小设计师们,想好了吗?谁想来说一说你设计了什么样的云房子。( 小设计师们真是智慧无穷,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房子,真美丽啊! 我想你设计的房子一定有许多鸟儿争着住进去。 你们说的真好,大拇指送给你们!)

  10、云房子造好了,小鸟们都住进去了,他们在云房子里飞来飞去,玩得多开心呀!(多媒体演示)

  11、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好“开心极了”)(表扬:老师听出来了,你真的很开心,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谁再当一回小鸟,加上动作,把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呢?我们一起来读。

  12、小朋友别说话,仔细听!小鸟们还在说话呢!(播放小鸟的叫声)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来读第四小节。这只小鸟可真开心,读得这么欢快!你再来读一读。谁来当个小翻译,告诉大家小鸟们说的是什么?(多媒体演示)

  13、小朋友,你愿意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去做客去玩耍吗?现在老师要找一个小伙伴来我家做客,(师示范表演。)

  师:我现在是一只喜鹊,造好了一幢像花儿那样的云房子,让我去邀请小伙伴来玩一玩吧。

  (1)你好,小黄鹂!生说:(你好,喜鹊)师:我刚造好了一幢美丽的花儿一样的云房子,请你到我家去做客。生:(好的),师:那我们走吧,我给你带路。

  (2)我去邀请了小黄鹂来做客,有小鸟来邀请我吗?

  (3)小百灵:你好,喜鹊!(你好)快到我家来看看吧。

  (4)可爱的小鸟们,你们还想邀请谁去做客?邀请别人要说清楚自己造的是什么样的云房子,才能吸引别人请赶快行动吧!(指名学生活动)

  15、小鸟们开心吗?那就请男女生比赛朗读这两段,听一听谁读得最高兴?男生读第三小节,女生读第四小节。

  16、小鸟们,你们玩得高心吗?就在我们快快乐乐玩的时候,忽然,呼啦啦吹来了一阵风。(出示课件)

  17.云房子怎么样了呢?

  (课件出示句子: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哪儿去啦?)

  18.谁愿意帮小鸟读好这一句?(指名读)

  19.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奇怪吗?

  20.大家一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看是不是很惊讶、很奇怪?(生齐读)

  师:那小朋友来说一说,云房子都到哪儿去了呀?

  21、云房子不见了,云房子没有了,雨过天晴,天空慢慢转晴了。你们瞧,太阳出来了。(电脑演示)出示: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

  师:有云的天空很美,没有云的天空也很美,在这干干净净的天空中玩耍,小鸟们,你感觉怎么样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读最后一自然段吧。(师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云房子吗?让我们再喊喊它的名字吧。(手点课题,齐读两次)

  师:是呀,不光是云房子,还有笑眯眯的太阳,水汪汪的蓝天也同样惹人喜欢。大自然变化无穷,美不胜收。尽管云房子不见了,但笑眯眯的太阳公公、水汪汪的蓝天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雨过天晴后的清新、明净,我们立刻被这一切陶醉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把它美美地读读吧。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73~74页,《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乘法单元的第三课时,第73页的例题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第7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前两题加强对“倍”的理解,是第一个层次。这两题的练习重点要放在“几个几”到“几倍”的推理上,用看到或摆出的“几个几”解释“几倍”。第二个层次是第3题,列式计算“是几倍”。先在图上连线,体会每几个一份地平均分,推理得到“是几倍”;再列式求得有关的倍数。这道题的练习重点是体会“几里面有几个几”的含义,经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第三个层次是第4题,在初步建立了“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直接用除法解决问题,体会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学生是在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与除法的意义,能够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表内除法,具备了认识“倍”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学生将建立倍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提高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目标定位

  1、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中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除法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红、黄、蓝花片若干

  学生准备:红、黄、蓝色学具各10个,小棒20根,白纸一张。

  二、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因此通过创设“小朋友种花”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考,理解比较方法。

  2、练习巩固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能使学生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归纳法。通过最后总结归纳教学内容揭示课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四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小朋友热爱劳动着手,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获得题目的有用信息:蓝花有2朵,黄花有6朵,红花有8朵。根据这些已知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每种花的朵数,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揭示“倍”的概念。

  (二)活动尝试、教学例题

  1、认识“倍”

  根据题目的已知信息,教材呈现分行排列的蓝花和黄花,把它们2朵2朵地圈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蓝花有1个2朵,黄花有3个2朵,由此告诉学生: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

  2、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在前面一步完成的基础上,教材又呈现了分行排列的蓝花和红花,要求学生照上面的样子先2朵2朵地圈一圈,再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由于红花有4个2朵,所以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至此,学生不仅初步认识了倍的含义,而且也能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算”,并给出了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建立倍的概念。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情境图和动手操作实践,突破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三)巩固练习、深化发展

  完成第1~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以及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的理解。其中,第1题以看图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把一段长度看作1份,相应的5份的长度就是它的5倍。第2题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明确:大数里面如果包含了几个小数,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第3题先让学照样子在图中连一连,再完成相应的填空,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除法运算的含义是一致的。第4题先让学生测量给出的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让学生列除法算式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线段的几倍”。

  [设计意图:上述几道题从观察、操作到填空、计算,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思考,教学要求逐步提高,体现了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不断加深认识、掌握方法的明确意图。而且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确保作业的正确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四)全课总结,揭示课题

  在全课结束之前,通过回顾所学内容,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内容,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通过一句话概括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你们好!我是21号参赛选手,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对不良诱惑说“不”》。我将从教材与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六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对不良诱惑说“不”》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二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了解了这一年龄阶段可能会面临的种种诱惑及其表现,为过渡到本框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不良诱惑是一定可以战胜的;二是寻找一些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计划一课时。第八课的课题是学会拒绝,而本框题的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框是第四单元第八课的落脚点,在本册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也很有实际意义,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结构、内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起勇气战胜不良诱惑,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的展示材料,以及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知识和技能: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及其危害性,认识抵制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学会对各种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分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1)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确定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确立依据:之所以把它作为重点,是因为它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对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讲,这一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就比较难。

  二、学情分析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所在的是个市直属中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上放学路上网吧、游戏厅等极具诱惑力的场所比比皆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对这些充满了好奇,非常感兴趣。而好奇心又是人的本性之一,对于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都想去体验感受一下,加上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够,社会经验的缺乏,尤其是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当不良诱惑来临时,他们往往缺乏抵抗力,极易受到影响,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乃至违法犯罪,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酿成终身遗憾。所以,很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己所面临的诱惑,把握好自己,从而顺利的度过这段美好的青春时期。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下来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说教法 :根据“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的这一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于是我决定采用情境体验法与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在情景中获得感悟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为此,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向学生渗透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学法指导,让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思想意识、精神境界的升华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又要有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余音绕梁的尾声。本堂课我设计了图片展播,导入新课,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束新课,情感升华三个教学环节。

  (一)图片展播,导入新课

  我的导入是播放一段由图片制作成的电影短片,短片展示了中学生的多种不良行为及不良后果,形象而生动,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潜在的思考,当诱惑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为本堂课后面的探究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的设计形象直观,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又引出了新课,引导效果好。

  (二)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三个问题,不良诱惑的危害,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这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也是重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实现三维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一

  首先,我展示一份来自于学生的QX聊天记录,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并根据这份聊天记录提出了一个设问:你觉得“苹果”会怎么回答?

  QX是现在非常流行和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当学生看到这份聊天记录时会觉得非常的亲切,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此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得到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苹果”会参与其中,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参与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另一种观点认为“苹果”不会参与其中,对此教师要请同学说明理由,着重从网络的危害性去引导学生分析,深刻地认识到不良诱惑的严重危害性。只有先让学生意识到不良诱惑的严重危害性,才能让他们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中去。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了不良诱惑的危害是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使人不思进取,影响人的进步与发展和损害他人和社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及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拒绝。而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思辨能力。

  2、探究活动二

  现实生活中,“苹果”没有抵制住这次的诱惑,参与了这次游戏,下面这是他游戏结束后与“毛茸茸”的一次对话。从此“苹果”就深陷网络游戏的泥潭中而无法自拔。于是我设计了探究活动二:如果你是“苹果”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助他?

  针对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X望强的身心特点,我决定采用合作竞争的方式,让学生找到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根据班级人数,我把本班分为六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形成本组观点,最后进行成果汇报。讨论时间5分钟,成果汇报12分钟,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进行积极的引导,特别是讨论不积极的小组。因为课前已经布置他们进行预习和收集相关的资料,所以学生进行的成果汇报形式力求多样化,例如图片展、小品表演、设计对话等。在学生进行成果汇报时,我会及时的予以肯定和鼓励,根据小组的汇报成果,我们将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一个小组,给予奖励,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良诱惑形形色色,种类繁多,而我则选取了网络游戏这一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突破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意说。同时这也是班上某些沉迷于网络的同学一次自省过程。

  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形成一个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学习,广泛交流的学习氛围,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创新能力,为学生探究如何战胜不良诱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总结出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主要有联想后果法、请人帮助法、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专时专用法,从而顺利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3、学以致用

  当我们明白了不良诱惑的危害,也找到了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呢,为此,我设计了活动三——情景表演。

  通过设计四个情景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进行情景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此进行观察与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了思维,又为学生的践行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实效性,恰当的深化了课堂教学。

  通过以上三个探究活动,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当然,知识的收获也离不开情感价值的教育,因此我设计了第四个活动。

  (三)结束新课,情感升华

  活动四:收获平台

  1、 让学生分享自己战胜不良诱惑的成功经历,体验成就感,用实例来感悟同学,提高全班同学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2、 畅所欲言,让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情感上得到一次升华,知识上得到一次自我的梳理和总结。

  活动五:课后实践——扫雷行动

  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于是我设计了“扫雷行动”, 让学生填写“抗拒诱惑的计划”,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通过学生践行的方式,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使之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由两部分构成,附板书记录学生的精彩发言,主板书记录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鉴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我采用了线索式板书形式,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把PPT的流动性、预设性、展示性与板书的凝固性、生成性、互动性结合。

  六效果预测

  用短片导入新课会快速抓住学生心理,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进行讨论,学生会觉得更有话可说且会有独特的见解。而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最后的“收获平台”升华情感,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学生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能会不按常理“出牌”,对老师的应变能力以及生成的捕捉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鸟岛》。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教材分析

  《神奇的鸟岛》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的第八课。我所讲述的是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介绍地方风物的文章。课文以“自然、美景“为题而展开。作者介绍了鸟岛的地理位置以及生活在鸟岛上十万多只水鸟相处融洽,遇到敌害能共同对敌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鸟岛是个充满神奇与奥秘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情感。

  文章语言流畅、文字优美、条理清晰、适合小学生的朗读和背诵。同时在介绍知识时渗透了对孩子们团结友爱的教育。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品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感受鸟岛的鸟多及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的神奇。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抓重点词句感受鸟多。

  教学难点:群鸟的团结与勇敢。

  三、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法上,我贯穿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给同学们播放《青海湖鸟岛》的录像,并且设计了激趣的导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领略了鸟岛的美丽景色,那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踏上鸟岛,去听听它们的声音,看看它们的风彩呢?学生肯定会异常兴奋,纷纷赞同。借此机会我出示鸟岛的路线图,边说边演示课件:现在我们和作者一起从西宁出发,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在湖的西北角就是要去的美丽的鸟岛。(同时出示图片)这样的导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鸟岛行程的美妙,更让学生感觉到是与作者一起去鸟岛旅行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走进学习内容,去认识鸟岛,实现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研读赏析、感受神奇

  新课标对中年段学生的阅读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于是我采用了研读的教学方法来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一,体验鸟多之神奇

  进行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鸟真的很多?边读边想,边读边画,再进行汇报,汇报时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眼花缭乱”“一群群”“一幅幅”“色彩夺目”“锦绣画卷”等词语来体会鸟多的神奇。同时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的课件。

  演示课件,这是天上飞鸟的视频,使学生把图景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熟记课文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

  这是一组鸟岛的地上鸟的录像,学生边观看,边体会“鸟岛上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的感觉。依然使图文结合,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感受鸟的队伍之庞大。为学生朗读做铺垫。

  这里呈现的是湖里水鸟嬉戏的课件,让学生边欣赏水鸟的美丽,边说出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它们的,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背诵。

  这几组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的重点之二,感受鸟团结之神奇

  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学生提出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于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学生自读——复述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勾划出描写黑鹰动作和群鸟融洽的语句,然后分别读一读,在读中感受黑鹰仗着体型大,凶猛、无所顾忌,群鸟为了保护刚刚孵化的幼雏,团结勇敢共同对敌的激烈场面。接着带领学生观看群鸟争霸的录像,这段录像的播放,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鸟岛保卫战的惊心动魄,让学生亲眼目睹了群鸟团结勇敢与黑鹰作战的场面,从而体会鸟的神奇之处。最后在学生想象录像中的画面进行复述课文。进而解决第二个教学重点。

  (三)、总结全文、再现神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登上了神奇的鸟岛,从岛上领略了天空上的鸟颜色多,地上的鸟数量多,湖里的鸟种类多及鸟岛保卫战中群鸟团结一心,共同对敌的神奇,和作者一起进行了愉快的鸟岛之旅。请大家再次配乐回读课文,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之神奇。

  总之,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五、板书设计:

  神奇的鸟岛

  多 壮观

  神奇

  融洽 团结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欲望”。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索影子的秘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亲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针对幼儿这一活动特点,我设计了《有趣的影子》这一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也知道,幼儿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对幼儿而言,动作就是思维。因此,结合大班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操作活动,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感知影子的变化。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根据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目标2中的影子产生的原因: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影子以及不同角度的光照产生不同的影子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做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知识方面的准备:

  1、知道镜子会反光,了解平面镜的特征。

  2、玩过踩影子游戏。

  物质方面的准备:

  1、投影仪,操作音乐。

  2、故事背景,小鸟玩具,立体实物若干。

  3、手电筒、操作材料人手1份。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整个活动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方法。

  1、游戏法。

  在导入活动中,我通过手影游戏,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2、探索教学法。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自主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及不同角度光照后影子的变化,满足了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3、操作记录法。

  在活动第三个环节中,我要求幼儿把通过探索后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记录。

  4、观察比较法。

  在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多次操作观察,尤其最后验证记录结果时,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强化了对不同角度的光照产生不同的影子的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纲要》有关“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精神和建构主意的相关理论,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四个环节,即激发兴趣,导入活动——自主探索,获得光和影的感性经验——再次探索,感知影子的变化——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一) 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1、结合手影游戏,讲述故事《小孔雀》(打开投影仪,出示故事背景,教师边讲述故事边手影演示)

  故事《小孔雀》:一天早晨,美丽的孔雀在草地上玩。这时候一只小兔子走过来,孔雀说:“小兔子你好啊!你来干什么呀?”小兔子说:“孔雀姐姐你好,我是来锻炼身体的。”说完小兔子就蹦蹦跳跳地走远了。一会儿,一只小鸟飞过来,孔雀说:“小鸟你好,你来干什么呀?”小鸟说:“孔雀你好,我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的呀。”说完就飞远了。孔雀想,对呀,我也要和小动物们一样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做做运动,锻炼锻炼身体。

  2、幼儿自主玩影子游戏,感受影子的乐趣。

  让幼儿在大屏幕前自由玩各种身体姿态的影子游戏,从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激发了出来。

  向幼儿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呢?”(通过幼儿自由发言,体现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则,引出本次活动的课题。这里教师不作小结,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下面的探索活动。

  (二) 自主探索,获得光和影的感性经验。(重难点)

  1、幼儿操作观察,探索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这里我为每组幼儿提供了手电筒和立体物体,请幼儿用手电筒往物体上照,看看光照出来的影子,然后关掉手电筒,再看看有没有影子了。

  2、交流小结。

  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及时梳理和提升,并得出结论: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线就产生了影子。

  (三) 再次探索,感知影子的变化。(重难点)

  1、观察比较,感知不同角度的光照产生的影子也是不同的。

  “刚才我们已经玩过影子游戏,知道物体挡住光线就能产生影子,现在我们再来玩一玩,用手电筒从不同角度来照一照物体,看看它们的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完后分享交流,感知不同角度的光照产生的影子是不同的。

  2、结合操作材料,记录操作结果。

  出示操作卡。“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一块积木,手电筒从左边,右边,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照,它们的影子会是什么样的呢?请你把正确的一种圈出来,如果不太清楚还可以再去照一照,看一看再记录。

  (这个小环节,我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在操作卡上直接记录,能力弱的幼儿通过再次操作后记录。)

  (当然,这个也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如果幼儿操作后的讲述不明确,对不同角度光照后影子的变化发现不敏锐,我准备将这个环节调整为让全体幼儿再次操作一边,在操作的过程中完成记录卡。)

  3、交流、判断,验证操作结果。

  这个小环节中,对于幼儿有争议的地方我将单独拿出来在集体面前再次操作,共同验证。

  (四) 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教师演示《跳舞的小鸟》,启发幼儿思考,探索如何可以让小鸟的影子舞动起来,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去尝试并探索。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是幼儿的思维却永无止境。

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1、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会移动位置。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一班的学生要举办一个诗集展,他们自己动手用word精心编辑了图文并茂的诗集作品,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课件展示)

  师:这些诗集漂亮吗?你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图文并茂的诗集吗?今天,我们学习“给诗集配画”,也就是在word中插入图片。——板书课题。

  二、 新授:

  活动一:插入一幅图

  1、 师:其实,在word中插入图片一点都不难,请同学先试着完成任务一。

  (课件展示:任务一,插入一张图)

  师:在动手之前,老师有几点小提示,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件展示:温馨小提示)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结果:请一位学生上台操作。

  师:谁上来边说边演示你是怎么做的?

  3、 教师小结。

  活动二:自主探索: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大小、移动位置

  1、 师:通过任务一的操作,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强,现在老师出一个难题考验你们,你们有信心通过考验吗?

  2、 (课件展示:任务二,帮小兔子回家)

  师:在操作之前,我们先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几点小提示,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读。

  3、 (1)、小组合作

  (2)、小组汇报:上台演示。

  (3)、教师小结。

  休息1分钟(听音乐、活动手脚)

  师:接下来,让我们在1分钟的时间里,伴着轻柔的音乐闭上眼睛,按摩下你的睛明穴,也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伸伸手,踢踢腿。

  活动三:综合练习:排一份美观的诗集

  1、 师:艺术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一次诗集排版比赛,你想拿第一名吗?老师在“百宝箱”—“参赛作品”中准备了几份只有文本的诗集,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内容,给诗集配上合适的、漂亮的图片。给你们15分钟的操作时间,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你认为“图片素材”文件夹中没有你想要的图片,可以上百度图片搜索。动手展示你的实力吧!

  2、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 作品展示、点评。

  你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 请一位小伙伴点评一下吧。

  谁来评价一下这份作品?

  三、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word 中插入图片,并学会了设置图片的版式、调整图片的大小等操作,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制作出一份份搭配合理,版式美观的诗集,你们做得真棒。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对于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新课程体系中是分三阶段完成的: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处于第二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过程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3.教学重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跨度比较大,尤其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知识了解不多,有关共用电子对偏移的知识比较陌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尤其是偏移)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一过程和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大、跨度大,必须精心设计教法,力求深入浅出,而且还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深刻地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采用“问题解决法”教学,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的、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问题一]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你能否各举一例来说明?

  这一问题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忆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我接着提问:

  [问题二] 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属于哪一种反应?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这一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很自然地引起一种认知矛盾,很显然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问题也油然而生:那它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呢?我顺势提问:

  [问题三]我们在初中还学过哪些化学类型,其分类标准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能够回忆出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能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如:C+O2=CO2,CuO+H2=Cu+H2O等。但初中学习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的,所以我接着让学生讨论:

  [问题四]以CuO+H2=Cu+H2O为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发现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是并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将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人为地分割开,是不恰当的,也不能反映该类反应本质。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深化对各种问题的认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通过这个问题不仅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还可趁势引入新课,从得氧失氧角度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以上问题的设置可以说是为引入新课作了坚实的铺垫,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的过程中既复习了初中知识,又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调动起来,使得新课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从得氧、失氧到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其跨度较大,学生较难接受,须架好“桥梁”让学生顺利过渡,这是突破难点所必须的。这座“桥”就是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

  [问题五]标出上述几个反应的各元素的化合价,观察化合价有无变化,变化有无规律?

  学生通过练习、观察不难发现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那么我们可以把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定义为氧化还原反应。紧接着让学生分析:

  [问题六] , 没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从分析中学生可以得知尽管没有失氧和得氧的关系,但是发生了化合价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可见,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大扩展了其内涵。

  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有关概念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到电子转移的过渡,是其概念的升华和对其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教和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的难点。我紧接着设问:

  [问题七]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也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复习和加深学生对化合价本质的认识,弄清化合价的数值和正负跟原子的电子得失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氯气和金属钠的反应、氯气和氢气的反应制成课件,把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加以形象化。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难度,也顺利突破了难点。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已顺利完成,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提出问题:

  [问题八]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什么关系?

  这时可让学生完成书上的习题2,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新学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还可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即:化合反应和分解分应有些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这样设计不仅在课的结尾加强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结构化的知识。

  四、说学法指导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通过环环相扣的八个问题把整个课堂串联起来,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过程中多种感官同时合作,多项信息综合运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习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方法,其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贯彻了新课程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

  五、说板书计划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原始特征)

  凡有得氧失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表面现象)

  凡有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本质原因)

  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

【精选说课稿合集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十篇

3.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

4.说课稿合集十篇

5.精选说课稿十篇

6.【精选】说课稿十篇

7.【实用】说课稿合集十篇

8.散步说课稿合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