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9 08:01: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合集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说课稿合集4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

  1.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理论);

  2.本学期模块教学常规平安教育;

  3.本课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科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体能与健康,首先从健康的角度说明良好体能的重要性,以引导学生参加锻炼,提高体能。第二部分:了解学生自己的体能状况,正确评价体能状况。第三部分:发展体能的内容和方法,针对体能的不同要素,提出任何进行科学锻炼。第四部分:制定个人体能发展计划,从整体上确定科学锻炼的原则,根据原则制定计划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体质健康标准模块教学测试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有所了解和掌握,能够在教学中初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搞好锻炼,但在怎样用科学方法去锻炼还不够深入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下一步教学锻炼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对学习和掌握制定个人体能发展计划充满信心,为学生在今后的课余体育锻炼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而较好。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发展体能;

  2、指导学生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和实施锻炼计划;

  3、本学期模块教学常规平安教育

  4、本课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练习

  五、本课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发展体能的科学锻炼方法;2.如何制定锻炼计划。

  教学难点:用“靶心率”和“RM”的原理与方法分别调控有氧锻炼和力量的强度。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除了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外,应特别注重将本课内容渗透到实践课中,通过实际锻炼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练,可采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教法,做到使学生身心愉快,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平安、高效,在练习阶段以学生恢复性练习提高运动强度。

  七、教学过程:

  (一)引情入境阶段:

  1、各班课堂常规培养与展示;师生问好

  2、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介绍;

  (二)激发兴趣阶段:

  1、本学期模块教学基本安排;

  2、模块选项安全常规要求;

  本阶段教师通过理论讲述,学生听讲、记录学期模块教学安排、模块常规要求、要点。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模块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模块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意识,为本学期在体育与健康模块学习和锻炼中,打下良好基础做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技能学习展示自我阶段:

  (1)、各班学生以组为单位,按4列横队集合,队列队形反应展示;

  (2)、各班集体展示热身操展示;

  (四)、学生恢复性耐力练习阶段:

  (1)、教师讲解教学重点、难点、要求;

  (2)、学生恢复性身体素质练习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五)、恢复身心阶段:

  (1)、在教师带领下做放松操;

  (2)、对本课进行小结,点评。

  八、场地器材:

  (1)、场地:田径场;

  (2)、器材:跑道。

  九、心率与密度预计:

  (1)、心率:135%-138%;

  (2)、运动密度:34%-38%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物质运输的器官》,本届内容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第二节内容,而血液循环系统是《生物课程标准》内容中“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二级主题。标准明确指出,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经过循环系统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同时这样废物还需要通过循环系统排出体外,本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我要讲的内容就是这章的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不论是营养物质的运输还是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是由人体的血液循环来完成的。血液主要是在血管和心脏中循环流动,因此,血管作为运输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血液之所以能在循环管道中不停的流动,就是依靠心脏有节律的舒缩活动,因此,心脏是运输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要求在掌握:心脏有四个腔,与四个腔分别相通的5条血管以及两组瓣膜及其作用。理解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以及血液关系是学好血液循环途径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区分动脉、静脉与毛细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感受真实物象和示意图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观察血液的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2.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观察心脏的结构

  难点:1.在显微镜下辨认三种血管

  2.心脏的'舒缩与心瓣膜活动和血液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血管的认识和理解,可从观察“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现象”入手,以使学生获得对血管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不求甚解,不善于思考和总结,需要多加指导和点拨。

  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有点难度,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打好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如何动作以及控制血流的方向是难点,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突破,以便学生掌握。在理解心脏和血管知识的基础上,从复习血管和心脏等方面的知识入手来探究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的情况,学生便于掌握。

  三、教学教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本节课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我将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选择: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直观教学法、讲授法,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创设具有直观性、科学性又不乏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总结。

  2、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使学生掌握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授,医院内,针对几种不同出血状况的病人,医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为什么不停?

  2、出示目标,人体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自读课本,感受新知,勾画新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尝试作业,使学生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

  5、合作讨论,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譬如,人体有几种血管,血管的结构及其功能,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6、老师精讲,血管的种类,结构及其功能;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四个腔及相连接的血管,心跳的过程,心率等知识点。

  7、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且自己设计一个表格,将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归纳,熟练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和血管的关系。

  8、识记本节的重要内容,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充分的掌握,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9、好题快递,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五、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三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结构,心跳的过程,心率,等重点内容,为以后血液循环的途径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条理清晰,2,内容涵盖要全,3,结构合理,4,言简意赅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们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海教育出版社本教材的音乐教材。根据教材我自立设想了一堂《合唱与合唱指挥》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合唱与指挥,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依靠,同时学习,同时掌握,同时提高。。本课主要根据合唱教学和合唱舞台表演的规律,结合指挥法,详尽而实用地介绍了合唱与指挥的基本知识。概念和技术通过讲解、示范、学习、练习,并由学生和教师共同体验成为切身感受,从而成为知识。

  本课教学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合唱实践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以音乐演唱者和指挥者的双重身份来理解、体验和表现音乐。对发展学生音乐才能,培养合作协调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合唱、指挥两方面的内容。

  (1)合唱

  讲解合唱学基础理论:合唱艺术概念、合唱声部、统一、均衡、协调、色调、音准、咬字吐字等;合唱团基础训练的手段与方法;练声曲以及不同组合形式的合唱作品的演唱;音乐教育中合唱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及合唱作品分析与教学方案的设计等。

  (2)指挥

  讲解合唱指挥知识:指挥艺术概念;指挥的作用和任务;作品排练的准备工作;合唱团组织与训练的基本方法等。

  讲解合唱指挥技术:基本姿势、基本图式、起始与收束、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作品处理的相关指挥技术及乐队指挥的基本常识。

  2.教材的地位作用

  填补了中学音乐的知识结构,增强了中学音乐课程的社会适应性,为学生走上后能满足在学习中的需要,确立了地位,树立了信心。

  3.教学目标

  1)掌握合唱作品演唱的基础知识与方法。掌握合唱作品二度创作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

  2)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规则与表现技能。学习合唱团组织、训练、演出、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在参与和观察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从事合唱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4)在合唱和指挥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通过接触和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

  5)激发学生对集体性、合作性艺术表现形式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把握指挥与被指挥群体的合作关系,尊重每一位参与者,认识合唱艺术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方面独特的社会功能。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合唱的方法,指挥的方法以及合唱指挥的配合协作。难点在于多声部合唱的演唱与声部融合,指挥的技术提升,动作的协调优美以及指挥与合唱团的配合协调,结合统一。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示范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有关与合唱相关的图片导入

  (二)教授新课

  (三)、思考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2、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折纸、制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摆一摆。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摆,其他同学在下面摆,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摆出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你们摆出什么图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再摆一摆,看看又是什么图形?你们真能干!接着再拿走一根,这是什么图形呢? 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在导入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摆图形的活动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旧到新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找一找。身边的角

  2 、摸一摸。感知角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从触觉中感知角构造,进行自主探索知识,明白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边是直直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 、指一指。进一步明确对角的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找角,即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在互相监督、判断的基础上加深对角的认识,效果相得益彰。】

  4 、折一折。加深对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用纸折角,边操作、边思考、边交流,自己探索创造,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 、画一画。掌握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动手尝试,然后教师再教给方法,直观形象的感受画角的过程,体现了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6 、比一比。游戏互动发现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操作活动角,边操作、边思考、边交流,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创造,归纳总结,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找一找角。2、辩一辩角。3、数一数角。

  【设计意图 这两个练习的设计为 " 角 " 的概念的建立烙下了印迹。强化了角的表象,尤其是最后一副图让学生找角,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4、剪一剪。三角形有三个角,剪去其中的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边形有四个角,剪去其中的一个角,还剩几个?五边形有五个角,剪去其中的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能不能先不剪?

  【点评:这道开放性的练习题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与探索,使学生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也巩固了学生对角的认识。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天就请同学们回家也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家里的角,你来当小法官,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便于记忆。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的一个有趣的家庭作业,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精选说课稿合集4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合集五篇

2.精选说课稿合集9篇

3.【精选】说课稿合集六篇

4.【精选】说课稿合集五篇

5.【精选】说课稿合集4篇

6.【精选】说课稿合集八篇

7.精选说课稿合集八篇

8.【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