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6 16:58: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说课稿集锦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爱写诗的小螃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话故事,前半部分记叙了由于风、海龟、海浪不喜欢也不愿意读小螃蟹的诗,所以让小螃蟹伤心得流泪了。后半部分记叙了由于白头翁很爱读小螃蟹的诗,所以让小螃蟹激动得流泪了。作者通过小螃蟹两次哭,说明了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期间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我们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一定会获得成功。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二、说学情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已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因此,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安排学生预习,学生会用他们喜欢的各种方法识记生字的字形,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不必手把手逐字教学了,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字的反馈指导上。

  在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按标点正确停顿。这篇课文的语言比较儿童化,句子也不长,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都能读通。

  三、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合理运用了多媒体动画,以小螃蟹的“两次哭”-------伤心的哭、开心的哭为线索展开阅读与讨论,让学生进入角色、演绎角色、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螃蟹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期间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与挫折,我们不必在乎别人的态度。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四、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语境中认识生字,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践或查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抓住重点,引导质疑

  课一开始,我出示描写小螃蟹哭的两个句子:小螃蟹很伤心,他流下伤心的泪。

  小螃蟹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要求学生进行提问,这不仅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练习提问”,而且又是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重点,然后,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归纳整理提问的方法(抓关键、找矛盾提问),从而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对比参读,激发情感。

  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朗读教学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形式多样的朗读,如:自读、检查读、小组合作读、老师引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教师还特别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如当风、海龟、海浪对小螃蟹写的诗不予理睬时,小螃蟹流下了伤心的泪,这时,老师启发学生想象:这时的小螃蟹心里是怎么想的?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理;当小螃蟹听到白头翁唱它的诗时,它第二次哭了,这时,小螃蟹心里又想些什么?通过这两次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小螃蟹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共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让学生进入角色、演绎角色、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来逐步揭示主题:只要做得好,总会有人欣赏,不要灰心、气馁。

  三)拓展思维,自编小诗

  新教材提倡大量阅读、提早阅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开拓思维能力,亦是本教材所注重的。“小螃蟹在沙滩上写了些什么呢?”课上我用多媒体出示:螃蟹、大海、并伴有海浪声的景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创作,并且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学生得益非浅。

  总之,教师要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只有教师导得有方,学生才能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才能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才能更加分融洽,学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新选入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课文第2—5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可以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和词语训练。课后“我会认”中的12个生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我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范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针对课文特点,我对本课时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资料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二、说教法:

  我这堂课根据新教材的要求,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以读书指导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体会情感,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陶冶情操”。这样,就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了学习语言,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体现了“文理结合”的要求。

  三、说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游戏导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把课文的字音读准。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带着问题自由地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演示课件。播放课件:在微风吹拂下荷叶美景的画面。学生欣赏后说一说见到的荷叶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揭题:《荷叶圆圆》。

  2、随着课件出示小水珠、蜻蜓、青蛙和小鱼儿,做动作跟它们打打招呼:小水珠——眨眼睛、小蜻蜓——飞呀飞、小青蛙——跳一跳、蹲一蹲、小鱼儿——游啊游

  【此处不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是为优化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力图增强认字机会,提高生字的呈现率,也为下面的表演读作下铺垫】

  3、问:他们来到荷叶上做什么?学生自由想象说。

  (这样引入部分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设优美的情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注意读准字音。(可以小声读、大声读、同桌互读或下座位找学习伙伴一起读)

  2、同桌交流读,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请教伙伴或教师。

  3、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怎么认识的?

  a、学生在小组内自豪地宣布自己认识的“生字”。

  b、学生上讲台带领大家认字。

  c、老师奇怪地追问,为什么课文没学过,大家却已经认识这些字了?

  【这里防止“零起点”学习生字,正视甚至巧妙利用学生识字程度上的差异,让学生互补互助识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老师追问学生“哪里见到过这些字?”意在引导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例如看招牌识字,剪报识字……同时也可起到组词的效果。】

  4、还有一些字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认识,告诉大家,这些字藏到课文中了,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找出来,借助拼音拼读几遍。

  5、小朋友真聪明,短短的时间记住了这么多字,现在老师把这些课文放到你们课文中,你能一句句话读好吗?

  【这样安排是因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最容易形成的不良倾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读书,没有词组的概念,我在这通过让学生读句培养他们读书的意识和习惯。】

  三、学习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中,谁和荷叶交上了朋友?学生说:小水珠、蜻蜓、青蛙和小鱼儿

  2、出示“小水珠”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课文自由发表意见。

  3、小摇篮是用来做什么的?小水珠说什么是它的摇篮?

  4、这么舒服的摇篮,让我们和小水珠一块再去感受一下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5、小水珠说好了,其它的小伙伴也有话要说,分组把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说的话,用“——”在书上勾出来。

  (此处通过小水珠的集中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其他小动物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组队汇报。小蜻蜓说荷叶是它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它的歌台;小鱼儿的说荷叶是它凉伞

  7、你们为什么说荷叶是你们的停机坪?

  8、生自由说: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水珠把荷叶当作摇篮。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鱼儿把荷叶当作凉伞。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青蛙把荷叶当作歌台。

  师顺势总结:所以作者叔叔把这篇课文的课题定作:荷叶圆圆(板书)

  【这一问题的创设梳理了文章脉络,领悟了文章内核——因为荷叶圆圆才使小动物衍生了这么多想象,成就了一篇美文,同时打下了背诵的基础。】

  9、读一读自己认为最想读的部分,体会一下它们的心情,然后赛读。

  10、分组赛读:

  先四组中个选送一名代表比赛,可配上动作。评选最佳朗读员,再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进行分组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组。

  五、拓展性学习:

  1、从课文中找出喜欢的词句,摘记好词佳句,并记住它。

  (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它。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语文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2、:池边一群小朋友来了(他们或许就是你),听见了、看见了这里的故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你可以把这些写成一段话、一个故事,或者画成一副画。

  我们下节课再向小伙伴们展示吧!

  六、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对学生可起到理解课文、背诵课文的辅助作用。

  总之,本课时教学,从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激发兴趣入手,突出学法指导,并让学生朗读欣赏,想象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使教学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境界。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本框地位:

  本框题主要讲述法律这一特殊社会规则,本框题是对第六课规则与秩序中规则内涵的延伸。这一框题的内容也是教材后半部分的重要起点,因而本框内容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逻辑起点。通过该框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效力与其它社会规则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守法。

  2、内容结构:

  本框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并不复杂,共讲了三个大的问题:一是法的起原及其含义;二是法的四个基本特征,即: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国家制定并认可、强制力保障实施、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三是法律与其它规则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法的含义。

  理解:法的四个基本特征及与其它社会规则之间的区别。

  运用:依据法的四个特征用具体事实给予阐述。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承担法律责任、履行法律义务。

  4、本框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教参及学生的实际,我把理解法律的四个基本特征确定为教学重点。把法律与道德、行为规范、制度、政策等其它社会规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之所以把法律的四个基本特征确定为教学重点,是因为,第一、了解法的特征能有效区别法与其它规则之间的不同,促进学生对法的规则理解,并为后课的教学起铺垫作用。第二、加强法律基础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法律道德素质修养。第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需要。第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之所以把法律与道德、行为规范、制度、政策等禅其它社会规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确定为教学难点,是知行统一,因为,许多学生在实践中也能明辨是非,知道法效力高于其它社会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法律意识的淡薄,并未真正认识到法律规范的重要性,以至守法和维权意识淡薄,鉴于此,我认为通过本课最根本的是教育学生真正把懂法、知法、用法、守法落实到“行”上,增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5、对教材的处理:

  鉴于以上,为有效突破重难点,我打破传统按课本顺序教学的步骤决定把回顾第六课《规则与秩序》中第一框题“规则种种”内容提到教学的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再次回顾普通社会规则内容,从复习规则的分类上引入新课;然后通过讲述《法的起源传说》入手提升学生了解法律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情景,借此消除对法学基础理论相对枯燥的厌学心理,并通此突破教学重点。通过新课与旧课知识点的对比,在相应案例分析活动中达到突破难点的目标。总体实现从讲授—合作探究—情景体验这样的教学思路。

  二、说教法

  本堂课遵循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学—导—学的方式,为了学生的发展,针对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提高比较、鉴别、分析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说学法

  学贵有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觉悟的提高。

  四、教学手段及评价方式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我采用媒体教学手段。

  语言点评为主,激发学习动机,诱发高层求知欲。

  说过程

  1、导课:

  回顾P51第六课《规则与秩序》第一课时《规则种种》中关于规则的分类内容。将正式规则、强制性规则的相关内容带入新课学习,引出课题:什么是法?讲述《关于法起源的传说》为学生学习创造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氛围。

  2、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P56内容,找出法的含义。并说明法律的含义实际上包含了法律的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P57的材料“汉谟拉比法典”;例举: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了解法的第一个特征: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例举:法律、实施条例、村规民约,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了解法的第二个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并认可。

  简要介绍法律与其它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程序。

  利用P57《讨论》“村民犯错被关押”加以对知识点的强化。

  设问:道德、纪律、制度违反后会有怎么的后果?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后的后果?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了解法的第三个特征:法律依靠国

  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向学生解释概念什么是国家强制力;国家强制力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这些部门。

  阅读P59的材料并讨论,我国法律对哪些人起作用?有没有特例存在?国家领导干部是否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引导学生了解法的第四个特征: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板书)。

  活动:P59《探究》结合身边的事例,感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化学生守法意识。

  回顾法的四个基本特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法律含义的理解。

  活动:寻找法与其它规则之间的异同。从制定方式、约束的范围、承担的后果、保证实施的方法四方面寻找法与道德、纪律、制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说总结

  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不仅需要各种纪律、守则和道德规范来进行维护,也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律是社会规则中约束力最大的、保障力最强的,法律和其它社会规则一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教材】《曹刿论战》是现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古文。这篇课文可以说是文言知识的再积累、再巩固。而且,本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简练,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曹刿论战》记载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言文的体裁特征,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

  1、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清本文叙事的线索。

  3、激发学生对以弱胜强的战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

  据此,确定本文的学习重点为:

  1、掌握重要词语的解释,从而理解全文。

  2、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

  3、能结合实际谈谈从文章受到的启示。

  【说教法】

  1、这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引法、启发式、讲解法。对于文言文,学生底子薄,有些文言词语需要老师直接点拨;有些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及整体感受通过启发唤起学生的认知;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问题导引,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目标明确,提高效率。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说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学习本文:

  1、加强文言文的朗读。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朗读,听示范朗读,以读带学。在朗读中找准语感,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特色,在朗读中理解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在朗读中背诵积累。

  2、鼓励学生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节约时间,扩大容量,交流知识与方法,这是达到学生自主性

  学习的重要途径。3、注重及时训练。以训练(包括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训练)为主线,检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史事,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的军事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大家知道的有哪些?……他们取胜的原因虽然各异,但是又有其相似点:注重人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文章也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让我们一起走进《曹刿论战》,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吧。

  设计导语时我是这样考虑的: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阶段的中国历史课,对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也略有所闻,也知道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而这些内容学生一般都是比较有兴趣的。因此,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学生过的一些著名的战役,这既能够巩固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好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多样诵读,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事先准备好课文的配乐朗诵)

  学生任务:异读、生僻字注好字音;较长句子划好朗读节奏;体会朗读语气情感。

  2、试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看清原文,速度稍慢。

  3、互读互评。教师提出评读标准,同桌或前后学生配合,或读或评。

  4、译读课文。提示学生独立思考,边读边译。教师提示学习方法:查阅法、圈点法(为下环节做准备)。这个环节我的设计依据是:学习文言文必须有大量的诵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订正字音要靠朗读,划分节奏要靠朗读,熟悉课文要靠朗读,初解含义要靠朗读,巩固所学要靠朗读,背诵默写也离不开朗读。所以,古文教学中以朗读为线索,让学生都读起来,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质疑探究,理解课文

  1、合作解疑,扫清阅读障碍:第一步:就圈点的疑问,四人组成自然小组自行解决;第二步:提问共同解决。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提出,教师进行点拨;第三步:教师就文中重要词句作强调性讲解。总结:翻译文言文词句的方法──查阅法、回顾法、组词法、推测法……

  2、巩固训练:学生回译(两两配合,一出原文,一答译文或一出译文,一答原文)课文。

  3、根据理解,讲解文章故事。要求其他学生作好评价删补 这环节我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两年文言文的学习,的理解翻译文言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这篇课文的难度也不算太大,因此。完全应该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产自主地寻求它的含义。老师也需要适当引导,注意学习方法的归纳,让学生真正学会翻译浅近文言文。

  四、分析人物,探讨写法 提问引入:

  1、你认为曹刿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是如何表现这个人物的?

  2、除了曹刿之外,文章还写了一个鲁庄公,写他有什么作用?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急躁冒进、愚昧无知的昏君,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问题解决途径:问题一采取教师启发式;问题二采取学生辩论式。教师及时作出总结归纳:文章表现人物──语言描写、对比;评价人(事、物)──要全面,一分为二。

  设计依据:人物是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我们既要教给学生结合作者的描写去分析人物、全面认识人物,又要让课本成为学生写作的“示范”,让学生领会写人物的方法。

  五、分析结构,讨论用意

  学生讨论:课文对战前和战后作了详细的描写,而对战争的过程则一笔带过,这与他们平常观看的战争类影视作品大不相同。在这里就要引导学生去讨论: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

  教师可以设置坡度题进行引导,如:战前和战后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体现了标题的哪个字?如果对作战过程交代仔细,对表现人物的战争思想有无很大作用?

  教师最后联系学生写作实际总结:材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则惜墨如金,有时则泼墨如水。

  我的设计依据:这一环节不仅是引导学生理解本文详略的处理,同时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的写作。

  六、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作业一:课外收集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军事家、有关战争的名言各2~3个。

  作业二: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结合生活实际,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小练笔。选题1、我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选题2、以“机会”为话题作文

  作业的设计,我是这样想的:作业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延伸,要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把握课文内容和主旨,同时也要给不同层次学生展示的空间。

  【说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乡人 曹刿 鲁庄公

  战略:取信于民战术:抓住时机

  板书设计意图:板书的设计应从简从精,提纲挈领,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一目了然,同时本文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所以在板书的设计上也映照这一风格。

  【小节】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时的总体理念是:突出文言文教学的特点,遵循实用性原则,从理解字词入手,进一步深化对人物形象和文章含义的挖掘;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尽量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做好及时点拨和学习方法的梳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解读: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在于容貌,而在于美丽的心灵和高贵的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知道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着、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院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2.编写意图: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选编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对科学精神作出了阐释。课文着重让学生感受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同时还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手法。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功底,能够在读中去理解,去感悟。在一次次不同形式、不同目的的朗读过程中,理解与感悟也会逐步加深。学生在过去的语文学习和课外的阅读中,已经大概获知了不少科学技术成就,了解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将本次活动小专题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在将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去感悟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2、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五、说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资料,新词,重点词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

  六、说教法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窗口和平台,不能再将它视为语文教学的全部或大部时空。以生活语文学习的大背景、大舞台来观照课堂,它只是一个窗口,一个平台,课堂之于生活,就如码头之于江河,亭台之于秀山,本课教法的总体结构是以阅读教学为主,抓住文章的题眼“美丽”,“美丽”既指居里夫人的外在美:端庄美丽;又着重指她的人格美、精神美。刚开始读时,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但是随着课文一遍遍的朗读,结合问题的思考,学生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沿着“百年”“美丽”这条主线展开学习,同时补充一些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了解。教师还准备了相关内容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说学法

  在学法方面,鉴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朗读方法,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亲自读、亲自画、亲自写、亲自议的方法,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去感悟课文真谛并加深理解,体会居里夫人的高尚人格魅力,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八、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居里夫人“美丽”的含义,感受她可贵的科学精神和高贵的人格魅力。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居里夫人的美,谁来说说她的外在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自由回答)

  3、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不仅表现在她的容貌,更表现在她高贵的人格和美丽的心灵。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居里夫人的“美”。

  二、抓住题眼,品读感悟

  1、关于“美丽的探讨”。

  (1)默读全文,划出有关表现居里夫人高贵人格和美丽心灵的语句,并在旁边作出批注。

  (2)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

  (3)现在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例: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师):课文那个部分让你的感受最深?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写发现和提炼镭的过程最能体现她的坚定、刚毅和顽强的精神。

  (4)教师随机总结,归纳如下: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并指导朗读)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每个人心中”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两次诺贝尔奖金”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提问居里夫人是如何实现自己理想的?)关注语句(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并指导朗读。)

  “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点点烧痕。”

  “镭射线也在……苍白乏力”。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宠坏的人”。

  三、回顾整体,提升认识

  1、老师:美丽的容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而优秀的品质将永存。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1)百年是虚词:

  永恒: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她所取得的成就和她优秀的品质将永存。

  (生):我认为课题中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着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三个方面。这种“美”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生):我觉得居里夫人的“美丽”还在于她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美丽”已经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2)作者被居里夫人的事迹所感动,整篇文章充满了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意。

  2、教师总结: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着追求,为科学献身,以及淡泊名利,所以,爱因斯坦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我想,我们如果能学习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我们也能为人类做出贡献。

  3、学生阅读课文后“阅读链接”。

  4、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了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启迪,写出自己的感受,朗读展示。

  四、作业

  1、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2、抄写喜欢的语句,背诵喜欢的段落。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中班的科学活动,中班的幼儿个性开始形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每天早上小朋友抹着不同的宝宝霜来到幼儿园,就会伸出小手让别的孩子闻闻他的小手香不香,看着可爱的孩子们,可以看出他们对气味很敏感,但是气味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它又是无处不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选择这一课题是让孩子们感觉到气味和鼻子的嗅觉功能是分不开的。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知制定了以下目标:

  1感知几种气味,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能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把这一点做为本节课的重点;

  2判断气味,给气味找朋友;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3感知鼻子的用途以及保护鼻子的方法。

  三 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中,因此在活动中我采用了“提问法、观察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孩子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 说学法: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讨论法和操作法”,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讲述鼻子闻到了什么,符合心理学所说的“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

  五 说教学准备:

  新《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以达到预先设计的目标,在此活动中,我做了以下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不同的气味;

  2物质准备:香水、风油精、醋、酒各一瓶,装有香水、风油精、醋、酒的稀释液气味瓶每组一套;用空气清洗剂在教室里喷出一个清香的空气环境。

  六 说教学流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带领幼儿随音乐进入弥漫着香气的教室,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的教室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香香的)

  你们是怎么知道香香的呢?(用鼻子闻到的)

  你们还用鼻子闻到过什么味道?(可以让个别孩子回答)

  2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鼻子的用处:按组分发气味瓶,引发幼儿兴趣。

  老师给你们每一组都发有有趣的瓶子,你们有什么方法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呢?它们又是什么味道呢?(引导幼儿用鼻子闻气味,并请个别幼儿说说闻到的是什么味道)

  出示香水、风油精、醋、酒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又是什么味道呢?请幼儿闻闻并回答:我闻到的味道是香香的,里面装的是香水;我闻到的味道是酸酸的,里面装的是醋,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再次让孩子们闻闻气味瓶,告诉孩子们,气味瓶里也装着这些东西,请你们闻一闻,然后把气味瓶送到和它一样味道的朋友那里去好吗?幼儿自主操作完成第2个教学目标。

  3引导幼儿讨论鼻子的用处,扩展经验:

  你们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你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呢?请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还能帮助我们呼吸。完成第3个教学目标。

  4总结:鼻子不仅能闻到各种各样的气味还能呼吸,引导幼儿回忆碰伤鼻子或感冒时的感觉,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鼻子里有许多细细的血管,很娇嫩,容易受伤,出血,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鼻子,让它健健康康的,平时不能挖鼻孔,鼻子痒时要轻轻的按压,流鼻血时不要慌张,首先坐下来,头不要过分仰,以免血液流到喉咙,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侧鼻翼,暂时用嘴呼吸,请大人帮忙处理,用药棉塞住出血的鼻孔并用冰毛巾敷额头。完成第4各教学目标。

  5结束部分:户外体验:

  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体验用鼻子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7

  秋水(说课)

  一目标

  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4、背诵全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在课上自读、研讨,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疑难处,教师适当讲解、点拨。课文语脉清晰,层次清楚,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利于背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特点,指点背诵的方法。

  5、指导学生理解、积累和正确使用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一、教学时数

  1课时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正音。

  2.学生简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将暴露出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三、理解疑难词句,学生质疑,课堂讨论,教师讲解。

  1.古今异义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转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为动词,小看;轻视。)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望球兴叹望水兴叹属生造。)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大方之家,方家。)

  四、理解思想内容

  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表看法。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

  A、人贵自知之明;

  B、谦受益,满招损;

  C、自大由于无知;

  D、知耻近手勇;

  E、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F、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五、指导背诵

  这篇课文结构简单,层次清楚,可采用关系法背诵。先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一层上有两句,第一句写黄河的壮阔,第二句写河伯骄傲自满。两句之间的连接语是于焉。

  第二层也是两句,第一句写北海的广阔,第二句写河伯自愧弗如,也用于是焉组合。利用关系法把握语言结构,有利于背诵。

  还可采用排词法。课文用对比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可提取、排列两相对照的词语:河与海的比较,河伯认识的变化。

  课后练习还介绍了问题法。所提的三个问题恰好针对三个内容要点,逻辑性强。运用此法掌握内容梗概,利于背诵。

  课上背诵练习:

  个人默记一两篇后,由老师带领集体背诵。集体背诵好,互相提醒,脑记耳听口诵,可加强记忆。

  六、布置作业

  1.制作词语、句式卡片。

  2.笔译全文。

  3.写读后感。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7Topic 2 Section A。下面,我将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及相关理论依据。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Project English七年级下册Unit7的教学是围绕有关生日等方面的话题展开

  的。本话题重点以询问What can you do?为中心,展开学习一些相关的生活用语,本节课学生通过学习对话初步接触了情态动词的应用与动词词组的学习。所以本课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后知识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情态动词can与can’t的应用与动词词组的表达。

  难点:选择疑问句的应用。

  重点: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中七年级英语的要求以及本话题要完成的任务而定的。

  难点:主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中英文差异。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新词汇与词组,掌握与can有关的重点句型:

  学习语法:选择疑问句的构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动作表现能与不能做的事情,从而体会英语学习的快乐。

  (3) 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实践中获取关于能与不能,赞扬与批评的表达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较高,有较强的表达欲望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及依据

  根据新课标要求:要让不同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教法分析

  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提问引入等教学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2、学法分析

  展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四、教学过程分析

  Step 1 复习导入

  复习学过的动词短语、出生年月,设计本周六即为我的生日这个情境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实际情景把教学内容串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爱问的霍金》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 级上册第九课。文中的霍金是一个全身 瘫痪,走路要靠电动轮椅代替,说话和 写字要靠计算机和语言合成器帮忙,阅 读要靠别人帮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的 物理学家。

  说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别”等8个生字, 会 认双横线中的“特”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霍金是个从小善于 动脑,爱问为什么的孩子,引导学生平 时多留心观察事物,遇事多问几个为什 么。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知道霍金是个从小善于动脑, 爱问为什么的孩子。

  难点:

  理解“探求科学知识的种子,在他 幼 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这句话。

  1.说教学思路

  复习课文

  扣词扣句

  反复诵读

  课外延伸

  回忆生平

  回顾内容

  体会品质

  了解霍金

  全面认识

  2.说教学思路

  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另一个爱因斯坦 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 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宇宙之王

  说教学思路

  特别 更多 缠着 知识 摆弄 从此 了解 探求

  说教学思路

  你从哪里体会到霍金是个爱问的孩子?

  说教学思路

  “他小时候喜欢问这问那。” 特别 “他小时候特别喜欢问这问那。” “一天,霍金又向妈妈问开了。” 缠着 “一天,霍金又缠着向妈妈问开了。” 说教学思路 “妈妈,收音机为什么会说话、会唱歌呢?”霍 金摆弄着家里的收音机,好奇地问。 好奇 他问爸爸:“什么是能量?” 霍金听了爸爸的话,点了点头。

  从此,探求科 学知识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种子 扎下了根

  说教学思路快乐二选一:

  1、如果要为霍金颁奖,你能为他写几句颁奖 词吗?

  2、读霍金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

【【必备】说课稿集锦九篇】相关文章:

1.【必备】说课稿集锦5篇

2.【必备】说课稿集锦7篇

3.【必备】说课稿集锦六篇

4.【必备】说课稿集锦八篇

5.【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6.【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7.【必备】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8.【必备】美术说课稿集锦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