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3 20:31: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4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种群的特征,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加以介绍。

  一、教材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一种群数量的变化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埋下伏笔。教材着重讲到了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方法,以及种群的其它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还涉及了探究活动、模拟实验,我将新课教学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分类,步骤和要点。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种群的特征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分类,步骤和要点,特别是样方法的细节。标志重捕法则要会进行相关计算。

  2、技能目标——通过模拟调查种群密度,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能了解本节课的实践价值,比如害虫的数量控制、牲畜的养殖量的确定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前面第1-3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个体水平看,生物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自身的稳态,完成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而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第4章开始我们要转变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即以群体为研究对象。

  2、模拟调查,亲身体验:通过教材中蒲公英的密度调查问题,初步让学生形成种群调查的两大方法,逐个计数和估算法,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用估算法来统计、如何减少误差、如何处理边线上的数量,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估算法的步骤、细节。

  3、归纳小结:对于种群密度各种调查方法的适用对象,注意要点逐一讲解、板书。

  四、反思

  课不足之处:板书的注意了休息,但不够美;,从时间上看,如果讲述过程更快一点,留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结就更完整了。

  从本次活动来看,我还是有收获的,本节内容在高考中考试频率比较低,也不太好讲出亮点,按以往的教学,可能一节课会将种群的其他特征都讲了,本次经过反复琢磨,讲述的方法有提高,比原来有新意,所以只要做有心人什么内容都能讲出色彩。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第二十五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教材教法三大方面分析本节课的教学。

  一、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所任学段的具体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传染病、细菌、病毒。

  二、教材体系

  教材由单元、章、节构成,每单元有前言、图片;每章内容的安排也非常清晰有前言、图片,回顾与总结,课外阅读;每节内容有:引言、正文、思考与练习包括分析与讨论、观察与思考、探究活动,应用与实践包括模拟活动、辩论活动、调查活动、设计活动以及相关链接和网站与书库。

  内容结构安排同前三册教科书一样,本册的编写同样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安排了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通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圈中生物的类群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认识逻辑上来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因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展、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又会深入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包括课程标准中传染病和免疫,威胁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三个二级主题的内容。课程标准中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内容,已经安排在七年级下册。

  三、教材教法

  1、教材分析

  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学习传染病的知识,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对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该节被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章第一节。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的特点:一,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二,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三,活动设计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2、重难点

  由于传染病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紧密相关,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如何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来分析理解传染病。

  3、教学法

  那么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法

  这堂课我会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例如运用讨论法,问答法,以及模拟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

  而对于初二的学生,由于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时期,对新鲜的事物富有探索精神。因此,我会尽量地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活动,自主思考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做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进而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4、教学程序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我是这样安排我的教学过程的。

  第一个阶段:新课导入

  以 20xx 年冬天 H1N1 甲型流感的例子导入新课,运用问题的方式进行切入:流感时期我们都采取了那些措施保护自己呢?为什么要这样做?传染病有哪些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教材 68 页的表格,从而导入本节课。

  第二阶段:新课讲授

  在黑板上列出教材上已有的传染病和学生自己想到的传染病,提出问题:引起这些传染病的病因是什么呢?接着展示结核杆菌、HIV 病毒、蛔虫等几种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思考:这些生物能引起什么疾病呢?进而总结出传染病的概念及病原体的概念和传染病的三种类型。

  接着进入本节课的重难点突破环节:

  会运用一个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例子,小张的爸爸感冒了,由于小张和他住在同一屋檐下,小张也被传染了。这一实际的例子实现从生活走进课堂,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分析 69 页的资料并思考 70 页的三个讨论题。在黑板画图示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利用黑板图示这个直观的方法,使学生跟着我的思路一边走一边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为形象地接受知识点。那么为了巩固该知识点,我会以艾滋病为例,让学生说出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接着,我继续利用小张的例子,通过假设和问答的方法,假如小张的爸爸在感冒的时候,小张刚好去旅游了,那小张还会被传染吗?进而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这时候呢,我会通过书本上有关预防传染病的插图和日常生活中例子,以及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逐个说出它们分别是运用了怎样的预防措施,进而我会和学生一同总结得出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最后,再以甲型流感流行时,人们戴口罩,患者被隔离等问题让学生逐个分析并讨论属于哪项措施,这样即突破了重难点。如此反复练习,从而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来理解传染病,让他们知道怎么在学习生活中保护自己及家人。

  第三个阶段:总结巩固练习

  学生互相讨论后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能及时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教学反思

  我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突破了本堂课重点难点。而其中我又运用了多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实现生活走进课堂,从而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 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 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 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 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 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 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代数和》,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代数和》这个内容北师大教材七(上)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中,并未明确提出,只是在教材67页议一议中给出了两种和的形式,且未指明两种读法;新人教教材运用一个例题说明了代数和的两种形式与两种读法;华东师大教材用了一节课的内容来说明代数和的概念,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及两种读法。三种教材都将它放在有理数的减法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之间,教材处理均很简单,但学生学起来并不轻松,不利于学生学习。本学案将它作为独立的一节课,较系统的说明了代数和的概念、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及两种读法、以及利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便于学生自学,既复习了符号的化简,又巩固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对下一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起到很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在相反数部份已学习了符号化简的方法,减法法则为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

  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2、能力方面:大部份学生对符号的化简已经掌握,但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对符号的化简还不熟练;

  对于减法,学生尽管对法则已经理解,但运用还不够熟练;对于有理数的计算,学生还不能完全将符号和绝对值连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3、心理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抽象思维能力弱,过份依赖直观,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好胜心强,

  经过几周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的团队精神,对DJP教学模式有了较多的了解和接受,对小组评分很关注。

  4、环境方面: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学生构成较复杂,来源广,有附近乡镇的学

  生、有龙泉城区的学生、有农民工子女,这些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习自觉性与习惯好坏差别较大,家长普遍对子女期望较高,但督促引导不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代数和的意义,能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化为省略括号及括号前的“+“号的形式,并能用两种读法读出来;正确理解“+”、“—”号的双重身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体验数学的简洁美,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体验“+、—”号的两种身份在计算中的辩证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学习与小组竞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先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之所以将它确定为重点,是因为前者可巩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后者是为简化运算,为下一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作铺垫。

  难点: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

  之所以将它确定为难点是因为学生的符号感不强,不能将“+( )”看成一个整体。

  五、教学策略

  1. 教法分析

  谈话法: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平等对话,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考,在

  活动中相互交流。在本课中,师生需要交流时主要采取这种方法。

  小组学习法:学生已分成了6人一小组,小组成员自学后,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先让本组6号同学先说看学案后的认识和困惑,再依次由5、4、3、2、1号同学补充与讲解,最终达成共识,实现兵教兵,教师作巡回指导。本节课中,“3、代数和的概念”、“ 4.省略“+( )”号的代数和”和各即时练习后的检查与讲解采用此法。

  读书指导法:本课“3、代数和的概念”、“ 4.省略“+( )”号的代数和”部份采用此法。

  练习法:为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以及两种读法,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即时练习和达标检测时,采用这种方法。

  小组竞赛法:针对初一学生好胜心、表现欲强,且班上学生已形成了小组的团队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决学案3代数和的概念、4省略“+( )”号的代数和这两个环节组织好、合作好的小组对小组加分,根据各小组学生板演情况对小组加分,开展小组竞赛。

  2. 学法分析

  自主阅读法:针对本课“3、代数和的概念”、“ 4.省略“+( )”号的代数和”部份内容浅显,多

  数学生都能看懂,因此这部份内容采取学生阅读理解,组内适当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的方法。

  小组学习法:通过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检兵,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阅读理解后小组交流和即时练习的完成、检查与纠错时采用此法。

  练习法:为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以及两种读法,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即时练习和达标检测时采用这种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准备(2分钟)

  候课朗读:教材55页有理数的加法法则,62页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1、化简下列符号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既巩固符号的化简,又为后面省略括号的代数和作准备。)

  2、计算:

  ① (5号)② (5号)③ (3号)

  ④ (5号) ⑤ (5号)

  (设计意图:前三个题巩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后两个感受两种和的形式运算结果相同)

  教学方法:小组长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由一、三、五、七、九小组将2题解答板书在后黑板上,上课时教师只需看一下对错,若解题不规范,教师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同学们在做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是否感觉到符号问题很复杂,是否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符号问题的有效办法呢?其实老师和你们有同样的苦恼,但老师早就作了研究,现在老师就教你一种简化处理符号的方法吧。下面就请同学们学习“代数和”的化简。

  (设计意图:为学生做心理导向,指明本课学习目标和对下一步学习的意义)

  (二)、阅读理解

  3、代数和的概念(6分钟)

  ⑴那么什么是代数和呢?请同学们先看教材67页“议一议”:

  式子表式、、、的和,也叫、、、的代数和。

  在代数里,表示几个数相加的式子就叫做这几个数的代数和。

  ⑵在代数里,一切加法与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即一切加减混合运算都可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如: =

  即将“”转化为“、、、”的代数和。

  即时练习1:将下面的加减混合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

  (修改依据与设计意图:原学案是先讲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将统一后的加法运算定义为代数和,这样容易将代数和的概念与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混淆;修改后:①什么是代数和,②一切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表示为代数和的形式,条理更清晰,更便于学生自学。)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阅读,再由小组长组织组内交流,了解代数和的概念,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写成代数和的形式。对于即时练习1顺次由小号同学检查大号的同学的完成情况。教师让学生全班齐读一遍代数和的概念与“一切加减混合运算都可写成代数和的形式”,并作上记号。若有学生不明白代数和的概念,教师就适当再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4.省略“+( )”号的代数和(13分钟)

  在代数和里,通常可以省略括号及括号前面的“+”号,例如: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为:

  这个式子仍然是代数和,读作“正8、负4、正15、负19的和”;也可读作“8减4加15减19”。

  想一想:对于“”为什么可有上面的两种读法?按两种读法分别计算,结果会相同吗?你还能以学习准备的第2题中的计算来说明两种读法的合理性吗?

  注意:“”、“—”号有两种身份

  “”、“—”号在式子中不管作为什么身份,运算的结果都相同。

  (修改依据与设计意图:原学案中没有“想一想”和““”、“—”号的两种身份”这一内容,学生对于“”、“—”号的认识不足,以及为什么可有两种不同的读法不理解,我修改后学生就能体会两种读法的合理性,一种读法是将数字前面的符号读成性质符号而不读加号,另一种读法是将数字前的符号读成运算符号而不读数的性质符号,体现了“”、“—”号的两种身份在运算中的辩证统一,易于突破难点。)

  即时练习2: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 )”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并按两种方法读出来。

  ① ②

  (设计意图:巩固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并体会“+”“—”号在两种读法中的不同作用。)

  (2)给下列写成省略“+( )”号的代数和重新添上“+( )”号。

  ① ②

  (设计意图:逆向思维训练,能从省略括号的代数和里读出加号,为下节课突破“把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这一难点作铺垫。)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解答后由本组小号的同学顺次检查大号的同学完成情况,以上四个小题分别由二、四、六、八小组的6号同学在前黑板上板演,若有困难可依次由本组小一号的同学帮助解决。

  例1:把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并用两种方式读出来。

  解:

  (统一成加法)

  (省略括号及前面的“+”号)

  上面的代数和可读作“、、、”的代数和;也可读作“负20加3减5加7”。

  小结:写成省略“+( )”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就是按顺序依次写出加数(包括它的性质符号,性质符号不能省略),但不写运算符号(“+”号)。

  (修改依据:原学案对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两种读法是先按加减读,再按正负读成代数和,为突出代数和这一概念,我改为先按正负读成代数和,再按加减法读,这样应更能突出主题。)

  教学方法:学生先阅读,并加以理解,再请一个学生到前黑板板演与讲解,教师点拔将“+( )”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省略;学生对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两种读法可能不理解,教师点拨:①将各数字前面的符号作为这个数的性质符号,依次读出各个加数;②除第一个数外,将其余各数字前面的符号看作运算符号,读成正数的加减(第一个数可正可负)。

  即时练习3:

  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并用两种方法读出来。

  ① ②

  注:符号简化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设计意图:巩固将加减混合运算完整地变为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体会变形分两步完成,同时检测学生阅读理解情况,适时加以调控)

  教学方法:学生独立解答后由本组小号的同学顺次检查大号的同学完成情况,两个小题分别由九、十两个小组的4号同学在黑板上板演;若有学生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步到位,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教师给予肯定,但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建议仍按两步完成。

  (三)、挖掘教材

  5.利用代数和的计算 (4分钟)

  利用代数和,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这样的计算又快又准。

  例2:

  解:原式 (统一成加法)

  (省略括号及前面的“+”号)

  (将正数、负数分别相加)

  (加法法则)

  (设计意图:体会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在运算中的简洁性,给运算带来的便捷。)

  教学方法:学生先自学后,请一个学生板演并讲解,注意体现解题的步骤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教师点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正负数要将它的符号和绝对值看作一个整体进行交换与运算。

  即时练习4: (6分钟)

  计算下列各题:

  ① ②

  解:原式= 解:原式=

  = =

  = =

  = =

  ③ ④

  (设计意图:巩固例2所学方法,诊断学生对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与下一节课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衔接。)

  教学方法: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由一、三、五、七小组各排一位同学板演,由二、四、六、八小组的同学对板演情况进行纠错与评分,评分要根据所派同学的号数区别对待。

  (四)、反思与小结 (3分钟)

  本节课你主要学到了些什么?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特别注意?把它写在下面: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易错点进行回顾,学生的总结可能包含:①在代数里,表示几个数相加的式子就叫做这几个数的代数和;②代数和通常写成省略“+( )”号的和的形式;③“+”号既可看成正号,又可看作加号,“—”号既可看作负号,又可看作减号,但对这两个符号不管看成什么号,在加减运算中的结果都相同;④在代数和里,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教学方法:学生先自己总结,再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五)[达标检测] (6分钟)

  1. 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最简形式,并用两种方法读出来

  ① ②

  设计意图:对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以及两种读法的训练与检测,重点辅导各小组的5号和6号同学。

  2. 计算:

  ① ②

  ③ ④

  设计意图:训练与检测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布置作业

  1.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并用两种方法读取出来。

  ① (必做题) ② (必做题)

  2.计算

  ① (必做题) ② (必做题)

  ③ (选做题) ④ (选做题)

  3.预习:第10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完成学习准备和例1、例2的自学。(必做)

  设计意图:1题的两个小题对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以及两种读法的训练与检测;2题训练与检测运用省略括号的代数和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题的后两个小题作为选做题是因为运算有一定技巧,且还未较全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对于一半左右的学生是有困难,因此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而不让基础差些的学生超之过急;3的预习是为下节课作准备,保证下节课的顺利进行。

  七、教学评价

  1. 诊断性评价:本课时教学开始时,通过学习准备,弄清学生对符号化简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掌握情

  况,同时,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层次,对教学内容和教法进行调整与优化,体现因材施教。

  2.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巡视提问、小组学习、练习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即时的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节奏,组织好师生活动,提高课堂效益。

  3. 终结性评价:在课时结束前,通过学生归纳总结和布置作业,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终结性评价,考查学生是否初步达到教学目标,并为后续教学是否进行调整提供依据,从而达到教学优化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第9课时 代数和

  一、 代数和的概念

  表示几个数相加的式子就叫做这几个数的代数和。 例1、 例2、

  二、一切加减混合运算都可以写成代数和的形式。 解:原式= 解:原式=

  三、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两种读法 = =

  四、“”、“—”号有两种身份 读法一: =

  读法二: =

  “”、“—”号在式子中不管作为什么身份,运算的结果都相同。 =8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4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2.【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3.【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4.【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5.【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6.【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7.【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9篇

8.【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