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30 17:04: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汇编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说课稿汇编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活动背景及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很高,不管在午餐后还是个别化活动中都喜欢拿起画笔画他们想象中美丽的图画,然而,单纯的记号笔和蜡笔已经让孩子们感到厌倦,但同时对颜料的丰富色彩又很感兴趣,跃跃欲试。在《常用的用具》这一主题中,通过歌曲《粉刷匠》的学唱,幼儿又对粉刷匠的工作十分感兴趣,我尝试让孩子把自己制作的“房子”刷上颜色,孩子们在做粉刷工作中找到了无限快乐和没有过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对颜料、粉刷的兴趣,用生活中的废旧牙刷作为创作的工具,尝试让孩子体验不同作画工具的乐趣,所以结合主题,我设计了用废旧牙刷来作画,希望孩子们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本次活动制定了一些活动目标:

  1、体验生活用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尝试用牙刷创作各种刷画,能在其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三、说重点及难点

  重点: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感受共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

  难点:掌握用牙刷和小棒刷画的技巧

  四、说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整体教学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感官认识,使教法和学法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让目标得到落实。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目标教具准备:

  1、经验准备:用颜料能均匀涂色

  2、物质准备:桌布、牙刷、小棒若干、颜料、画纸、各种图形纸

  六、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一)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试一试的方法,让幼儿与教师共同验证这幅画所用的工具,让幼儿在情感上感受猜测后验证,失败后继续猜测验证的方法,激起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教师演示操作

  先出示刷画所用的牙刷和小棒,让幼儿继续猜测,如何用这两样东西画出画来,在猜测中演示刷画的过程,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刷画的重点和步骤:

  (1)先摆图形,确定位置不乱动

  (2)牙刷蘸一蘸,多余颜色撇一撇

  (3)小棒刷一刷,动作放放低

  (4)颜色均匀洒一洒,蘸蘸刷刷真好玩

  (三)拼一拼、刷一刷

  通过老师的演示和儿歌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老师所准备的卡纸与小伙伴共同完成拼画,确定不动后,商量着一起完成用牙刷和小棒刷画。

  (四)共同欣赏

  在最后这一环节,幼儿在创造作品的过程中已经体验了快乐,也达到了兴奋点,通过完成的作品,幼儿会发现每一组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风格,欣赏玩后让每一组幼儿给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自由发挥。

  七、说活动效果

  作为一次展示自己的课,自己也做了很多次的尝试,在出现的问题中不断尝试调整,如颜料的稀稠度上的把握,教具的准备上,为此我精心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按照我预计的展开着,但遗憾的是幼儿用手感触刷画与其他画不一样时,幼儿不能很好的表达,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毛糙”这个词,缺乏之前的经验准备,所以表达得不理想,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结果。在操作刷画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第一次尝试用牙刷和小棒来刷画,对于手势的要求我没有表达清楚,所以在活动中对个别几个幼儿有很多次的提醒,这是我对要求没有考虑周到,我认为作画最重要的是把要求讲清楚,这样幼儿的操作才能更加完美,虽然颜料的把握上还不是很好,但幼儿呈现的作品还是挺美观的,风格也不一样,让大家眼前一亮。我想每次活动总有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让自己再开展类似的活动时有经验的积累和进步的空间。

说课稿 篇2

  《塞翁失马》。它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则寓言。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为福了;后其子又“堕而折其髀”又转为祸了,最后又因其子髀折,得以“父子相保”又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地阐述了福与祸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动人也吸引人,也因此,在导入这环节中,我也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本文虽是一则寓言,但也是一篇文言文。《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因此就有必要地需要提醒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并能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意,这也是该课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讲故事,同桌讨论质疑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能从故事中去深入理解文章的寓意,也就是祸福可以相互转换,并且能联系实际去正确地看待问题,这一点对初一的农村学生而言是有点难度的。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等人的教学论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比如:自己疏通文意、查工具书等)都体现了这点,我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看待问题,并且能发表自己独特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比如“你是如何看待好事与坏事的?”

  按照以上思路,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法:

  1、朗读法。通过查工具书,基本读准字音,在朗诵中初步理解文意。

  2、探究法。要求学生对每个问题能有自己的主见,并能充分表达并有所质疑。

  3、启发式。通过讲故事形式,以事实来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启发学生看待问题应有正确的辩证的心态。

  在一节课内完成目标,因而我的教学步骤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以故事来导入):

  有一天,小王在上班途中,无意中看到前面一人掉了皮包。他很是欣喜,急忙上前捡起来,一看,一叠厚厚的,看上去全是100元大钞,便赶紧揣入怀中。就在他准备走的时候,被后面的人叫住,且以“见者有份”为理由也要分一份。这时的小王已经沉浸在意外之财的喜悦中,无暇细想,就给他点吧,堵他的嘴。于是将自己身上仅有的几百块给了那人,便急忙回家。一到家便急忙打开一看,拆开来,除上下几张是钱外,其余全部是白纸,那仅有的几张也全是伪钞。

  然后我就这个故事引入——其实,捡到钱本是件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小王来说是不是件好事呢?(学生多数答“不是”)。那么我们看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是否就绝对呢?我们先一起看看边塞的老头儿丢失了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往下读的兴趣。

  二、读。

  先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略读课文,再抽学生读,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音,并将本文的易混字“堕”与“坠”,多音字“将”、“塞”、“折”与“好”字的几钟读音以及难字如“跛”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区别;然后老师再范读,便于学生在注意音的同时,也应注意文言文的节奏,最后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熟读。

  三、析。

  1)、3—5分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同桌同学相互讨论解决疑问(这也体现了自主合作精神);

  3)、抽学生复述故事(讲故事),并评说。我再给予评析的标准: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c、态度自然大方。d、讲得具体、生动、形象。(有了这个参考,学生就容易评说)

  4)、质疑。对于不能理解的字词,经同桌合作讨论后仍没有解决的可当堂提问,由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我就适当点拔,如“居”作“过了”解释。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悟。(通过问题设计的形式)

  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各抒己见)师再小结: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板书)

  2)、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了一个成语叫什么?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五、拓展延伸:

  课文中的老头因丢失马最终却能因祸得福;而我在课前给同学们讲“小王捡钱”的故事,小王因捡钱而失了钱。那么,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吗?你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可讨论)联系实际。

  ——辩证地看。

  板书设计:

  跛bǒ——髀bì 塞翁失马

  将jiàng——jiāng√

  塞sè——sāi——sài√

  好hǎi——hào√

  折zhē——shé

  堕du——坠zhuì 对 立

  祸 ———— 福

  统一

  (辩 证)

  《寓言四则》的写作特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短小精悍,构思精巧。

  《蚊子和狮子》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清新,形象,构思极为精巧。

  《智子疑邻》语言精炼。

  《塞翁失马》用对比手法表现对祸福得失的理解。

说课稿 篇3

  亲爱的老师们,每当提到一个新家,您的眼前闪现的是什么呢?是宽敞明亮的客厅,是温馨浪漫的卧室,抑或是阳光明媚的阳台…….如果我告诉您我眼前闪现是一棵枯萎的树,您是否有一串的疑问?今天我就为您讲述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家”。 一个新家 无限情怀——《一个新家》教学谈

  我将分几个步骤阐述我今天的说课内容。

  一、 细读文本,说教材。

  大自然是神奇美丽的,巍峨险峻的山峰,婉转柔美的流水,缤纷多姿的鲜花,广袤幽静的森林,无不给予人美的陶冶。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在这温暖的怀抱里,万物滋养,生生不息。树是大自然的守护者,高山之巅、江河之畔、沙漠之洲、亭台之间,处处可见它静默优雅的身影。即使一棵树死去了,在它的周围却孕育、滋养着更多的生命。看到这样一棵树,您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震撼和敬畏,是价值的体现与升华。存在就是价值,即使连树的身躯也没有了,那是它化作了泥土中的养分,那是它在为新的生命积聚着力量。生命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是生命的力量,这是生命的支撑,植物如此,动物如此,人类不也是这样吗?我突然觉得老爷爷不就是那棵树,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一生。而小孙子就是爷爷生命的延续,像他一样的年轻一辈将承担起守护这片森林的任务,他们一定能将这里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研读教材,说目标。

  《一个新家》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哲理”文化主题下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承担着使学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感悟生活哲理的教学任务。这组文章关注学生多元化的认知体验;引领学生从古诗、寓言、童话、故事中感悟生活中的理趣;引发学生更多的理性思考,丰富学生的心灵。

  这篇文章就是启发学生从身边的大自然中发现自然的和谐之美,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基于以上对文本的解读,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课标对这一学段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

  的和谐关系。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正确地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难点是: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三、 落实目标,说流程。

  这里我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 照片引入,走进文本。

  老师今天带来一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我的新家)这是老师的新家,新家象征着崭新生活的开始,象征着新的希望,新的憧憬。我们人类有家,动物、植物有没有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新家》。

  从普通意义上的新家入手,迁移到自然界中的“新家”,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二) 创作图画,解读文本。

  1、请你细细地读一读课文,和你的小伙伴一起画画这个“新家”。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之后向全班同学展示。

  同样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没有哪个方法更好,只有哪个方法更加适合学生。这节课既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但是一个好的老师要适时的创新,我在这节课中有意识的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大胆地让学生创作图画。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本文的篇幅比较长,里面有许多的

  小动物和植物,一味地让学生们去读,学生的头脑中不易产生清晰的条理。这时老师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创作图画,将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由文字转换为图画,由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更易于学生理解。这时的画画不同于美术课上的画画,在创造图画的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等得以表征。看到学生们一边画画,一边和文本对照,还不时地和小伙伴交流,老师也被感染着,同化着,不由地加入到创作的行列中。此时的创作过程是梳理文章脉络的过程,是探究、生成的过程,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是享受学习过程。 这一环节特别适合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一种有趣、有效的学习方式。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小伙伴在一起围绕同一话题,交流、撞击,产生共鸣,生成新的认识,丰富彼此的情感。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提示,互为资源,学习起来更加带劲。认识丰富了,质量提高了,全班交流起来才更有效果。小组学习既训练了互助合作的学习方法,又借助这种学习方法达到了学习目标。

  3、谁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新家?

  同学们要一边欣赏,一边结合课文思考他的“新家”好在哪?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

  在日常教学中我就特别关注教学中的评价。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推动教学的进程,也是教师关注学生独特体验的表现,是课堂以学生为主的体现。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

  的作品,时而是老师评价学生,时而是伙伴间的互评,时而是自我的评价。当得到同伴的赞赏时,自豪的笑容写满了脸上;当自己的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时,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当然学生的知识的储备不同,争执是再所难免的。老师及时抓住生成的新问题,引领孩子们再次细读文本,继续探究。获得新知的孩子们被大自然中生命的丰富多彩所折服,听到一声声来自内心的赞叹声,老师也快乐地收获着。

  (三)话题讨论,深化解读。

  “问题话题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共识,因此设计一个整合性、人文性的话题成了我备课中的关注点。这个话题既要统帅全文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认知,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老师对文本独特的思考。话题的落实、推进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有的可说,说的更深、更广,还需要给学生一些帮助,其中就包括一些小问题的设计。

  针对这几方面的考虑在本环节我精心设计了:“七嘴八舌话新家”这样一个话题。话题链接:请你联系课文大胆地说说自己想法。可以从“一个新家”新在哪?你喜欢它吗?理由是什么?这些角度发表你的见解!引导学生再次品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学生七嘴八舌地根据自己的理解畅谈着:“一个新家”对大树而言,新在它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小动物而言,新在有了新的栖息的场所;对小孙子而言,新在对死了的树有了新的认识;

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说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说教法《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文字优美。学诗歌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读。因此教学本课时,我把读贯穿课堂始终。

  说学法

  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准备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作业

  设计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理清诗歌的脉络。同时引导学生分析1、8小节,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特点,从而拎出“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两个重点词语,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主要分五步来教学(一)复习导入、(二)学习三-七自然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五)朗读背诵全诗

  (一) 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拎出的两个词语,再让他们想像“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两幅画面,从而在学生脑中形成一种对比。

  (二) 学习三-七自然段

  3—7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美化了自然,改变了生态环境。教学这一部分时,着重以学生自学为主,先引导他们读,在读中感悟,再说说令自己印象深的场景,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这些场景的体会,来感受植树造林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一部分是和上一部分调换了次序来理解的,主要是想通过3-7小节的学习,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从而顺利引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让学生更深的感受植树造林的好处。教学时,还让学生再次补充植树造林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保护自然,共同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

  (四) 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在学生学完了整首诗歌后,让他们再次看开头结尾,从而更好地来理解学生在一开始便提出的“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含义。

  (五) 朗读背诵全诗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朗读背诵是让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的融合到一起,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春天的秘密》是一首意境优美、充满情趣的散文诗。

  诗歌中淅沥淅沥的小河,蓝天下叽哩叽哩的燕子,随风飘扬的垂柳,农民的耕种的身影等赞美了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在孩子眼前展现了春天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激发了孩子对春天喜爱之情。

  诗歌具有鲜明的结构特点,反复呈现的六段体画面,且每段间首尾相应、内容相同,不仅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而且有利于幼儿的创作与仿编。

  (二)幼儿现状分析

  大班的年龄特点:大班的孩子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乐意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愿意根据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加以表现,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发展,且想象的有意性水平提高,他们需要宽松的表达与创造的空间,丰富的词汇帮助表达表现,具体的活动情境与形式。而散文《春天的秘密》诗中美的意境与语言正是孩子的需要。

  (三)目标定位

  主题目标:

  春天来了,大地绿了,花儿开了,小动物们也出来了,大自然充满了勃勃 生机。《桃花朵朵》这一主题,就是借用“桃花”这一鲜明的春天“符号”,提示教师们要与幼儿一起走进春的怀抱,捕捉春的气息,探索春的秘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确定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为:

  1.通过欣赏、朗诵等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节奏美,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2.尝试运用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中的简单句子。

  3.朗诵诗歌,了解周围环境在春天的变化。

  (四)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欣赏、朗诵等理解散文诗内容,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难点:尝试运用替换的方式仿编诗歌中的简单句子。

  二、说教法

  1.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美丽的诗歌,当然要用最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具体体现了,本次活动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尤其注意画面的连续性,完整感。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获得美的体验。

  2.开放式提问法:《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 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所以我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们大胆说,乐意说。

  3.赏识鼓励法:赏识鼓励贯穿教学的始终,鼓励幼儿的倾听,鼓励幼儿的发言,鼓励他们的创意表现等等,赏识鼓励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活动充满了快乐的情绪体验。

  三、说学法

  1. 欣赏法:欣赏优美的音乐,欣赏优美的画面,欣赏优美的语言,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都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欣赏中,幼儿获得了美的体验和感受。

  2.多通道参与法:孩子们通过听一听、做一做、说一说多感官参与,深入理解体验了诗歌的内容与意境。。

  3.表演法:喜欢表演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美丽的诗歌,会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用这种自由快乐的方式,更能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感受诗歌。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组织环环相扣,分为四大环节:感受激趣(音乐)——欣赏理解(完整欣赏、分段欣赏、丰富词汇)——表现表达(用声音、动作进行表现)——仿编延伸,层层深入。具体说来:

  (一)欣赏音乐,感受春天

  1、播放优美的春之声音乐,请幼儿欣赏,联想,讲述。

  师:春天来了,你们听……

  你们听到了春天里哪些美丽的景色?

  教师选择逼真、唯美的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清晨等。音乐的运用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感官。流水声、鸟叫声,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倾听兴趣,激发想象,唤起幼儿对春天的经验,情感的共鸣。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眼中的美丽的春天。

  (二)播放课件,欣赏诗歌

  通过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画面,为幼儿打开了一幅美丽的春色图。在教师声请并茂的朗诵中,幼儿尽情欣赏着美丽的诗歌,尽情陶醉于美丽的画卷。

  完整地欣赏一遍诗歌,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大胆地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朗诵和真诚的赏识激励,激发了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和朗诵的欲望。

  (三)朗诵诗歌,创造性表现

  1、逐一呈现画面,请幼儿跟老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设置开放性问题:春天的“秘密”躲在哪里呢?是谁告诉你们的?是怎么告诉你们的?

  2、鼓励幼儿加上喜欢的动作与表情来朗诵表演诗歌。

  那么美的诗歌,教师和幼儿在朗诵中会情不自禁地自然低加上可爱的动作与表情。这时候,孩子能够投入地朗诵,表情和动作与诗歌自然地相融,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与激情把孩子的兴趣努力推向高潮。

  (四)寻找秘密,仿编诗歌

  1.设计提问:寻找春天的时候,我们还发现了那些小秘密呢?你能把它们编进诗歌里吗?

  2.教师及时帮助梳理仿编的内容,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再复习诗歌的模板,共同把仿编的内容加到诗歌里朗诵。

  仿编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教师采取提问的方法,先引导幼儿回顾发现春天里其他的小秘密,并帮助幼儿梳理小秘密的特点,共同把新发现的秘密放到诗歌中去。仿编更大地激发了幼儿对诗歌的浓厚兴趣。

  3.播放背景音乐,师幼一起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诵诗歌,包含创编部分。

  (五)关注体验,拓展延伸

  教师:“你们喜欢诗中的春天吗?说说你的感受吧?”把它画出来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听诗歌录音,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也可以把仿编的内容画出来。

  五、说活动特色

  (一)美的熏陶,优化语言、情境、情感的体验

  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重在感受美、表现美。激发孩子体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意在通过音乐、图片、教师的语言、表情等给予孩子美的熏陶。

  1.美的音乐带来美的情感熏陶

  我选用了逼真、唯美的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清晨等。音乐的运用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感官。流水声、鸟叫声,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倾听兴趣,激发想象,唤起幼儿对春天的经验,情感的共鸣。

  2.美的图片带来完整的视觉新体验

  本次的课件制作采用了长卷式图片,弥补了多幅图产生的分层感、割裂感,犹如缓缓拉开的序幕,给人以神秘,使孩子的视觉体验更完整,这与春天生生不息的画面不谋而合,展现了一幅美的春景图,使孩子们的视觉受到美的冲突与体验。其次长卷式图片静中有动,部分活动的处理充分体现冰的融化、垂柳的飘荡、桃花羞涩等的动态,帮助孩子对词汇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

  3.美的语言带来美的听觉冲击

  在活动中教师运用柔美的声音细如述说,引人入胜,运用丰富的表情动作感染幼儿。语、音、画三者合一,使幼儿对散文诗深入理解,进一步感受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对春天的喜爱。

  (二)多感官参与,突破了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采用了多感官参与法,来突破重点与难点,主要运用在分段欣赏中。 如河水淅沥淅沥的流着,为了让孩子感受“淅沥淅沥”我让孩子再次倾听流水声,通过音乐帮助幼儿理解原来是河水在细如述说的说话;在理解桃花红着脸、抿着小嘴时,我通过让幼儿学做动作来感受桃花羞涩、含苞待放的样子;还有采用了语言提示、总结法,帮助孩子理解词义,体会意境。孩子们通过听一听、做一做、说一说多感官参与,深入理解体验了语言美,意境美。

  (三)开放式提问,追求语言本位目标的达成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 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所以我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们大胆说,乐意说。如春天的“秘密”躲在哪里呢?是谁告诉你们的?是怎么告诉你们的?又如春天来了,桃花是怎么说的?谁注意到了它的表情、动作?它为什么红着脸、抿着小嘴等这些开放式的提问让孩子的回答此起彼伏,他们都愿意说、喜欢说,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幼儿通过讨论、思考、表达,有效理解内容。同时,我还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如最后提问“你们喜欢诗中的春天吗?说说你的感受吧?”使活动达到高潮。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和原子》,由于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上课效果不甚理想,我就想借这样一个机会,请专家帮助指点一下。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首次了解,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2 、本课题知识结构

  我认为本课题以分子为主线,本课介绍了分子的真实存在,分子的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再介绍了一下原子,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 )通过生活实例,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 2 )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三大特点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 1 )学习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 2 )充分发挥想像力,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信息进行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 2 )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三、 教学重点

  1.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 分子的三大特点

  四、 教学难点

  .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初步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五、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努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主要采用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采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六、 学法指导

  注重学习过程,在快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

  探究式方法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

  1、 教学导入:我选择了用水、洒精、氨水的鉴别导入。利用学生面前的三种无色液体,先让学生自学它们的物理性质,再利用所学性质进行鉴别。即简便又效果明显,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比出示单纯的语言、图片情景要深刻的多,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因为有颜色变化,对学生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逐渐扩散的过程, 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学生观察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

  3、 由粒子图自然过渡到分子的第一特点—微小。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一滴水的分子个数,重点设计了一个数分子时间的猜想,意外的答案必然有深刻的记忆。

  4、 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的运动特点。(分子是性格活泼好动,还是文文静静)本环节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我先让学生预习实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学生完成实验以后再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什么使酚酞变红?是氨水?还是氨分子?这个提问可以为下节课学习分子的定义做铺垫。最后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再设计其它方案证明分子的运动。

  5、 再通过拟人想像导入到分子间有间隔的特点(它们坐在教室里是亲密无间,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前两个探究实验的引导,现在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注射器、量筒、气球、水等)自由设计实验证明。

  6、 练习(灵活安排)课件展示分子运动动画,问学生能得出什么信息?来复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是一道信息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加工能力。

  7、 学生自我评价(也可放在课外进行)

  化学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建议中就是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第二点是对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该评价表体现了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① 目标评价:教学目标不是教师的专利,应变换评价的内容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评价,让他们关注知识以外的学习内容,加强今后学习的目的性,变无目的的学习为有意识有学习。

  ② 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以前我们的评价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我们要把评价利交还给学生,以落实“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一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即评价的主体也是学生,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都只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参考条件,关键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我们常讲的“学生要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就应包括学生学会评价。学生只有学会了评价,才能自觉矫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达到会学的境界。

  8 、板书设计:第一个学习内容是分子的真实存在?是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要证明分子的存在,必然要用到分子的后两个性质,会使教学内容重复,所以我选择了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因为它能构成物质,所以真实存在着。

  一、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 分子的性质

  1、 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 分子、原子的概念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出自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关于成长的主题,单元目标是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课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后一部分。课文重点写的是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二、说目标

  新课标目标的确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来考虑。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 理清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 理解文章思想感情,体会人间真情。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本课中贯穿自主互助的教学方法;新课标还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调动学生情感,我加强朗读教学。

  四、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能复述叙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并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结合本课情节波澜起伏、情感动人的特点,我在这课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诵读法、讨论法来把握文本,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啊,人生在世,我们夸耀最多的母爱,最不能忘怀的是母亲,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亲唱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

  (二)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字词,明确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期间播放《送别》的曲子。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文本有个完整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打基础。

  (三) 互助学习,合作探究:

  讨论题目:a文中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b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

  c“花儿”在文中起说明作用?

  让学生或三人或两人一组,讨论交流以上题目,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爸爸喜爱花的较多,也可能是个严厉的人,也可能答是很有爱心的人。在引导学生交流完第一个题目后,过渡到第二个题目:文中的父亲你们羡慕吗?有这样的父亲是幸福的,其实我们都有一位非常爱我们的父亲,我们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那作者是如何发现并表达的呢?

  学生能找出哪是现实的,哪是回忆的。回答出回忆的事情有:

  去医院探病

  六年前迟到挨打

  爸爸爱花

  创练汇款

  满院落花

  然后结合学生写作,指导写作技巧。

  关于花儿在文中的作用这点,让学生找出文中写花儿的地方,讨论明确花儿的线索作用,进一步结合题目理解。

  设计说明: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这一点。

  (四) 朗读体味

  指导同学们重点读爸爸逼我上学以及毕业典礼我急忙回家两部分,再次播放《送别》曲子,

  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中活动,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

  (五) 体验反思

  进一步提问:你有没有类似赖在床上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六) 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妈妈好。但今天的文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父亲,感受了那深沉的爱,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设计说明: 布置这篇小作文的目的是,为了语文教学中把读落实到写上,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驽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课文按照人们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规律,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赞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叹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铁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得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标理念,我们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准确找出最能体现本课中心思想的句子,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4. 道理。

  5. 能结合课文内容,激发挑战大自然的豪迈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和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语言文字为“根”,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始终引领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感悟、品味、赏析和运用中,理解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面对艰难险阻艄公的表现、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让学生在自主积极的阅读实践中来获得心灵的震撼和人生的启迪。

  2.读写结合。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要用好这个资源,创设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当艄公遇到艰难险阻时的不同场面会怎么做怎么想”的情境,让他们及时表达,从而把写作字训练和学生心灵的感悟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四大板块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复习文中词语,让学生在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可以通过黄河的视频欣赏,引导学生感悟眼前的黄河的汹涌澎湃的景象。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河的惊涛骇浪所带给作者的震撼。)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可以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出示筏子的图片并介绍让学生体会筏子的渺小,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并介绍一些筏子的驾驶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艄公的技术高超。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3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是数数的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创设情境,体会乘坐的险。老师设问:如果是你,敢坐这样的筏子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乘坐羊皮让人胆战心惊的情景。然后老师过渡引入:如果是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感悟到乘筏的心惊胆寒的体验,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读写结合,感悟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老师老师渲染情境,动情描述在这样的情境下第一次坐羊皮筏子的人的感受。

  接着,学习第六自然段。

  老师引导:看一看,课文中乘客们怎们样呢?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他们谈笑风生,可能会谈些什么,说些什么,笑些什么呢?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

  引导学生感悟,他们是凭着对艄公的信任才会如此的谈笑风生,那艄公又凭什么赢得乘客的信任?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仅用了一句话来写:“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的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如果仅凭这一句话就让学生去感悟出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学生很难形成具体形象的认识。而这又是文本的主旨所在。为此,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

  之后,创设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老师设计在艄公驾筏行进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当时的场景写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对文本的内容,又深化了对艄公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形成鲜活的印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达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通过想象具体的语言情境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化文为诗,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在教学最后一自然段时,以诗歌的形式在屏幕显示,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采取师生配合朗读,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升华对艄公精神品质的理解——因为他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黄河的主人》教案

  涟水县南门小学 李小前

  一、品析1自然段

  1.齐读课题

  2.同学们,上节课有的同学说有个心愿,想去亲眼看看黄河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我们在座每个同学的心愿,是不是?

  那我们现在就去看一看吧。(配乐放黄河录相)同学们,这就是黄河!看着这惊心动魄的画面,你们一定有话要说吧,想说什么呢?

  3.今天我们学的《黄河的主人》,黄河在作者袁鹰的眼中是怎样的情景呢?一起把课文第一段朗读一遍

  再读一遍。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在高声赞美黄河。无数诗人都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出示),让我们一起来和着诗人的感情,赞美一下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起。(生读)

  师:(充满感情色彩)黄河的水啊,就像天水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两句诗词!“黄河之水——”起。

  (学生大声朗诵)

  4.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

  看着这样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啊?书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啊?板书胆战心惊,理解。

  这是我们站在伟大的大自然面前,在黄河面前的感受——胆战心惊!拿起书,再读,把作者第一次见到黄河的感情读出来。

  “黄河滚滚——”起。

  师:胆在颤抖,心在害怕,这就是黄河,这就是母亲河,来再读一遍

  二、品析2、3、4自然段

  1.是的,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作者胆战心惊呢!可就在这波涛滚滚、让人胆战心惊的黄河上却有一个小小的东西在漂流,是什么呢?读读课文234节。

  作者看到了什么了呀?

  见过羊皮筏子吗?(屏幕显示羊皮筏子)介绍。

  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漂流,站在旁边的作者袁鹰看到这样的情形心情怎样?

  2.出示:自由读课文234节,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并划出有关词句,多读几遍,再与同桌交流交流。

  3.这儿有个词,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读?(啊 变红)

  师范读

  4.这里面还有一句话,是数数的,该怎么数?

  真不敢相信,这么小的羊皮筏子上竟然还有人,还不只一个人,坐着六个人。哎呀,真让人担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234节,感受一下作者担心、惊讶的心情。

  5.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在湍急的黄河上有一只羊皮筏子在贴着水面漂流,它那么小,那么轻,仿佛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难怪作者会如此担心,如此惊讶。

  让我们捧起书,再来感受一下。

  三、品析6、7、8节

  同学们,这样的羊皮筏子让你坐,你敢坐吗?

  如果我在作者袁鹰的旁边,我也不敢,即使上了,也是死死抓住羊皮筏子上的竹杆,双眼紧闲,不敢看一眼,因为脚下就是滚滚的黄河。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口述第7节)

  1.课文中乘客们怎么样呢,读6自然段,找一找。

  2.板书 谈笑风生

  一起读读,什么意思?

  3.谁来读读乘客们谈笑风生的句子?

  是呀,乘客是那样的笑谈风生,那座古塔是怎样的古塔?那里的景色好美。

  4.为什么乘客们会谈笑风生呢?板书 艄公

  那稍公凭什么赢得了乘客的信任?

  板书: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从哪儿看出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请同学们再读第6小节,划一划,写一写。

  5.交流。

  6.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既然他大胆了吗,为何又小心呢?不是矛盾了吗?

  (小心黄河水势,大胆破浪前行)

  7.同学们,这可是在波浪滔滔、一泻千里的黄河上呀,艄公在驾驭羊皮筏子的时候一定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遇到危险时,请同学们想一想,艄公是怎样沉着应对的呢?

  出示

  请同学们拿起笔,选择一处,想一想,写一写。

  指名读。

  引读:

  正因为艄公这么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皮筏上的乘客读------

  之所以乘客能谈笑风生,那是因为再读——

  这样的艄公令我们肃然起敬,让我们不由得赞颂。一起读最后一节。

  8.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就是一首雄壮的诗。

  自由读。(屏显:用诗歌的形式显示最后一小节)

  师生读。分组读。全班读。

  此时,我们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谁来说?

  (出示填空:( )——他,就是黄河的主人!

  师:此时的语言已经汇成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这不仅是艄公战胜黄河的动人诗篇,更有艄公对黄河的一片深情,更有对黄河的热爱!

  四、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领略了黄河的气势,艄公的丰采。

  我们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我们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担心,惊讶,但是筏子上的乘客们却谈笑风生,因为他们相信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同学们,作者袁鹰写第一眼看到黄河时胆战心惊,写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这与艄公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一中心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叫衬托

  我们以后在写作时,不妨学习运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来更好地表达中心,这样你的文章将更具感染力。

  作业。

  板书:

  黄河的主人

  “我” 胆战心惊

  乘客 谈笑风生

  艄公 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分析本课教材(地位和作用):

  构图显示了作品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一致性,反映了作者思想感情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统一性,是艺术家人格力量和艺术水准的直接体现,也往往是艺术作品思想美和形式美之所在。为此,构图能力在美术创作中,构图分析在美术欣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构图的概念、一般要求和原则,构图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从而提高构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构图的丰富内涵和重点内容。

  难点:形式美法则:生动与秩序,变化与统一,多样与整体 。

  二、说学情

  对整个4班学生来说,素描造型能力还是差,存在很多基础性问题,比如说,握笔,排线,起型,观察对象,了解物体结构,形体透视,比例,分明暗交界线,安排构图,上色调,虚实感,空间感,质感等等。而安排构图,是绘画的基础,对于作业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授课时,分组辅导,解决问题,通过本次训练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对构图的原则正确的把握,并指导学生怎样规避构图常见的错误。

  三、教学方法

  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讲解法、示范法、分组法、讨论法和课堂作业讲评等方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教具:PPT课件 、画具。

  2、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3、教学内容:

  (一),构图的概念:指创作者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对自己要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安排,形成形象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形象空间之间的特定的结构、形式,简言之,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包含全部造型因素与手段的总和。

  在各种造型艺术中,构图称呼有别,例如绘画的“构图”,设计的“构成”,建设的“法式”与“布局”,摄影的“取景”,书法的“间架”与“布白”等均指构图。

  绘画的构图:是指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构图通过形体、线条、明暗、空间位置等多种因素,在画面的结构组织关系中表现出来。

  (二),构图的内涵丰富,包括:

  1)、物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物象在空间大小的确定。

  3)、物象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物象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物象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

  (三),构图的重点:

  1),确定构图的基本形和形式线。

  分割画面的主要长线有:竖线、横线、斜线、折线、波浪线。

  在构图中起主要作用,画面表现形象主体组合的基本形状有:三角形、“S”形、圆形、断环形、放射形、旋形、同心圆、十字形、栅栏形等。

  2),探求构图所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迄今为止,形式美法则有两类八对十六种:均衡与对称、渐次与重复、对比与调和、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体与主体、微差与统调、特异与秩序。前者多显示生动型,而后者显示秩序型。

  生动与秩序,变化与统一,多样与整体,两个因素,既对立排斥,又影响制约,相辅相成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便是形式美法则的本质和灵魂所在,运用形式美法则也必须遵守的规律。

  (四),评判一副画的构图好坏 :

  1),构图的稳定性:即不要偏重失衡,画面上的物体不要过于偏向一侧,物体的疏密变化要掌握到位。(三角形构图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三角形自身的稳定性是极强的。)

  2),构图的韵律性:即画面在追求稳定性的同时,不要过于呆板,使画面感觉拘谨没有生机,这就必须依靠我们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了,多画、多看。例如:点线面的构成,构图的形式美法则等。

  (五),构图常见错误:

  1),“构图偏”——应调整重心求得稳定

  2),“构图散”——主次对比求得变化

  3),“构图聚”——应疏密对比求得变化

  4),“画面空”——应丰富画面求得充实

  5),“画面闷”——应缩小物象求得对比

  6),“画面呆板”——应打破对称求得变化

  (六),总结: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的评述

  (七),布置作业:

  利用2个课时完成一副素描静物的构图。教师辅导。

说课稿 篇10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追寻梦想,展翅飞翔》。

  开学伊始,孩子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新的打算,新的期待。但是该如何实现梦想,又靠着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是一个绽放梦想的时代,在中共十八精神的引领下,为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队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开展了一次以“追寻梦想,展翅飞翔”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明确班级思想,树立集体意识, 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对梦想的模糊认识,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本次队会的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红领巾中国梦

  第二部分 班级思想回顾

  第三部分 畅谈我的梦想

  根据三三中队队员的年龄特点和学情,制定了本次队会的目标是:

  1、学生能明晰自己的少年梦想,确立正确的梦想。

  2、学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3、学生能领悟“中国梦”的内涵,理解自己身上背负着的关于祖国未来的责任,将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联系,在实现自己小梦同时为祖国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活动准备:

  辅导员准备:

  召开动员会,公布《追寻梦想,展翅飞翔》主题中队会活动方案;“我的梦想”书写纸、表演部分小奖状的设计制作。

  队干部准备:

  1、活动主持词、选定相关表演者,并进行相关节目的排练。

  3、收集一系列相关的图片、歌曲和背景音乐。

  4、画主题板报,制作本次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队员准备:

  收集相关交流资料;准备表演相关道具;排练节目。

  队会的形式:

  本次队会,我将采用主题漫谈与讨论、文体表演,如朗诵、小品、唱歌等。

  具体过程:

  (一)预备整队

  1、整队,报人数。(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从左向右出中队旗。)

  3、唱队歌。

  (二)宣布活动开始。

  第一部分 红领巾中国梦

  首先主持人开篇引入“中国梦”主题

  理解中国梦的来历,什么是中国梦,交流搜集的资料,主题漫谈;讨论梦想与理想的关系:理想是方向,而梦想是彼岸。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灯塔是理想,而最终停靠的港湾才是梦想。首先有一个美丽的梦想,然后把它变为现实。有梦最美,筑梦踏实;中国梦的最新解读、中国之最图片、奥运会、卫星发射图片,理解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的联系,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为祖国美好明天添砖加瓦。

  第二部分 班级思想回顾

  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通过班级思想的确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靠自己的不懈努力。

  “梦想飞翔”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是43个孩子梦想起飞的地方。“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是我们的班级理念,“追寻梦想 展翅飞翔”是我们的班级口号。

  第一期板报主题是“毛虫与蝴蝶”,主题是“破茧而出 蜕变成蝶”,孩子们现在好像慢慢爬行的小毛虫,只要拥有梦想并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有一天会破茧而出,蜕变成蝶!

  我们的班徽,向上的蝴蝶寓意孩子们奋发向上,上边的毛毛虫形成“一”的形状,寓意孩子们终将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蝴蝶翅膀组成2、3的形状象征我们二年三班,中间追梦二字是我们中队的名字。

  我们的班歌《梦想的翅膀》

  我们的学生作品《梦想飞翔,展示自我》这是我们的阵地,有我们所有的同学的展示,完美的,不完美的。

  我希望,在我们的教室里,师生的生命能得到最丰富的滋养和最美的呈现,希望教室是我们幸福之泉,班队会等课程使我们的幸福之泉悄然喷涌。

  第三部分 畅谈我的梦想

  一、班级活动回顾

  在活动中成长,做有梦想的人,在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学会了创意表达生活,懂得了感恩,理解了尊重,提升了精气神,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更重要的是,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室里快乐成长,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讲名人故事:

  1.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

  2.茅以升立志造桥

  许多人为了自己美好的梦想,不断努力,不停进取,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腾飞,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了今天世人瞩目的辉煌。

  三、表演

  1.诗歌朗诵

  《我有一个梦想》

  海之晨

  我有一个梦想

  它是不可能的梦

  我想踮起脚尖

  摸到太阳的脸颊

  我想偷偷乘着萤火虫

  到达月亮的宫殿

  满天星星眨着眼

  告诉我

  银河是一片永难泅渡的海

  2.歌曲演唱

  《隐形的翅膀》《种太阳》《梦想的翅膀》

  3.情景表演《小学生的中国梦》

  大纲:

  老师(由一名同学扮演)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中国梦的话题,引出孩子们的梦想。孩子们分成四组分别代表,科学家、医生、军人和艺术家。在老师的引导下,每组孩子用语言共同描述自己的梦想和对祖国的贡献……这些梦想最终汇聚到中国梦……

  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进一步理解“心中有梦”,并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三、身边的榜样:

  飞出教室的小毛虫:张竞一故事。

  活动结束。

  (1)请辅导员讲话,提出要求。

  辅导员总结:

  少先队员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2)呼号。

  (3)退旗,敬礼。

  (4)宣布活动结束。

  效果及收获:

  一堂生动的班队课,总是能让孩子有所行动,一堂厚重的班队课,总是能让孩子有所感悟;一堂有灵魂的班队课,总是能让孩子有所提升。本次活动以追梦为主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孩子们积极地参与、踊跃地发言、骄傲的表情、激动的话语让我深受感动。我将理想信念的教育转化为更多的爱和行动,转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我的梦”不懈努力!

  评价激励:

  根据队员们的表现,颁发最佳组织奖、最会表达奖、表演参与奖、中国梦知识渊博奖、文明守纪奖。

  反思:

  一、家校配合

  队会课程老师要做到心中明确,并对学生训练到位。队会课的前期准备更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能够顺利的上完每次的队会课,感谢家长的大力配合,真正感觉到有合作才有共嬴,有很多感动之处。家校配合,一路同行,让孩子在团结的沃土上成长。

  二、活动中的学生建立自信

  在这次展示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展示中来,许多不善于交流的学生也担当了一个小角色,一次一次的展示,孩子们由害羞变得大方,由不敢发言到能自信的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他们的收获最大。活动成就孩子,老师多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敬请各位领导指正!欢迎各位到我的梦想飞翔·追梦中队去参观,那里是一间有温度的教室,那里是43个孩子梦想起航的地方,谢谢大家!

【【精华】说课稿汇编十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十篇

2.说课稿汇编十篇

3.【精华】说课稿范文十篇

4.【精华】说课稿汇编五篇

5.【精华】说课稿汇编6篇

6.【精华】说课稿汇编九篇

7.【精华】说课稿汇编7篇

8.【精华】说课稿汇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