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30 12:57: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范文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说课稿范文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战友伞兵“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析学生

  所教班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同学阅读课文已有一定的速度,有读书的良好的习惯,少数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强,思维较活跃,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

  三、说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知识的传授点:通过学习课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能通过课文中嘎羧的动作及神情变化,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

  2、能力的培养点: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培养,本课重点加强对学生有语气、分角色读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3、思维教育的渗透点:体会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4、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5、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描写战象的动作及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内心世界及可贵品质。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若干张

  五、说教学

  本课时教学思路主要是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读悟式”教学模式,以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为主要授课形式。以读为本,以互动讨论为经,以“感知课文——感受语言——感悟形象——升华感想”为纬,努力达到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的目的。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8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压强》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意图三个方面谈谈本节教学的构思。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具有力的初步知识和受力分析能力,熟悉科学探究活动的环节,实验探究积极性高,抽象思维不够,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比较弱。

  (三)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2、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3、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主要反映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要点)。

  (一)设计思路和理念

  本节设计总体思路: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压强课题,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法和学法

  1、教法:根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意图(包括教学媒体和板书的使用步骤及其理由)

  (一)教师课前准备

  1、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硬件和相关课件准备

  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使教学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验器材准备:海棉、橡皮泥、肥皂、气球、砖两块、一只削好的铅笔、自制压力小桌、自制压力演示器(铜圆柱体绑在钢锯片上)、钩码一盒、废旧小矿泉水瓶、水、针、图钉、细线等。(盆盆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 、让土器材成为实验教学的生力军)

  (二)教学程序设计

  为达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本节教学程序设计采用以下几个板块进行:

  第一个板块:情境导入;第二个板块:压力概念;第三个板块:感受压力的效果;第四个板块: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及计算;第五个板块: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第六个板块:总结和反馈。

  1、情境导入

  学生观看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入课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2、压力概念

  通过视频引入中“冰破裂”导出压力概念。对压力概念的教学不宜用太多时间,分两步完成:

  (1)建立概念

  展示茶杯对桌面、图钉对墙面、木块对斜面等代表不同方向压力的生活现象图片,通过受力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压力共同特征,导出压力概念并板书。

  (板书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深化理解

  由于重力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为了突破压力学习难点。我利用自制教具设计了一个实验:将钢锯片平放、斜放、竖放,从形变大小引导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压力和重力大小,为理解压力效果作好铺垫。

  3、感受压力效果

  让学生感受压力效果,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为压强概念的建立做准备。

  (1)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我设计两个体验活动:

  体验一:用手指压铅笔两端。

  体验二:用不同的力压气球,用针尖扎气球。

  意在通过体验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期望,并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分组自选器材对可行性方案自由探究,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中要求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老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验时不受器材的限制,大胆尝试,根据自己实际选择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分层次的教学,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交流总结

  学生分组汇报不同实验探究方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实验中,学生往往忙于动手,而忽略实验的记录和总结,老师及时让学生填写实验单并展示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得出结论,并体验成功快乐。

  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尽情体验,加深对压力作用效果的理解,从而更好理解压强的概念。充分体现出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一理念。

  4、压强概念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学生已经认识到压力的效果不仅跟压力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由此提出压力的大小能否反映压力的效果?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指出在物理学中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来反映压力的效果,揭示出压强的物理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比较压力效果的两种方法,通过两种方法分析对比,启发学生分析压力大而作用效果不明显是不是压力被面积分散了,问学生能否找到一种计算压力效果的方法呢?自然给出压强的定义、定义式及单位。

  ⒉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⒊公式:p=F/S

  ⒋单位:Pa,1Pa =1N/m2,1Pa含义)

  这种按照“物理意义 定义 定义式 单位”逻辑顺序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在前面学习速度、密度时已有接触,在这里加以强化,体现了对方法的重视,同时也为后续功率等物理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例题使学生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更进一步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先看书自学,在此基础上交流讨论获得相关知识,教师分析例题,主要强调公式的应用和解题规范。深刻挖掘例题的隐含意义:一是单位要一致,二是正确理解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含义。三是进一步加深对压强的理解。以砖块为例分析压力、接触面积及压强。同一块砖怎样放置压强最大?那么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呢?自然引入下一个问题-----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5、增大和减小压强方法。

  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途径。然后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并展示各种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它们分别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意在将压强知识联系在生活中应用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突出新课程“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6、总结和反馈

  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形成知识体系,既总结知识也总结方法。

  解释现象:在杂技表演时,气功师躺在钉子上,人却毫发无损。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引入新课时的问题,如果要设法营救落入冰窟窿的人,设计多种营救方案。

  意图:学以致用,前后呼应。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三)板书设计

  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1、意义:表示压力的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公式:p=F/S

  总之,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上,我根据新课标精神,以现代课堂教学观为指导,以实验活动为基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力求突出课堂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但课堂内容较多,讲解时注意侧重点,把握时间节点。

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的抒情散文,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文章真切地描绘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一下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说教法、学法

  崔峦老师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向各位学生传授学法,教学生学会学习。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用肢体语言表演,“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三、说教学程序

  这里,我主要就第一课时的教学作一番陈述,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为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整体感知——细读探究——升华情感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舞蹈《千手观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课堂伊始,通过多媒体播放舞蹈片段,让学生感受舞蹈之美。同时提出问题:一群聋哑人怎么能在无声的世界中,舞出如此整齐划一的优美动作?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同样的奇迹也发生在一个叫安静的盲童身上。是什么促使了奇迹的发生呢?一起到书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b.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c.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d.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2、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a.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c.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帮助解决;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暂时不做讨论)

  【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文中的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三)品读欣赏,体会感悟

  教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这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的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很深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想办法进行深入的理解。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1、阅读标画

  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不同的办法深入理解。这方法包括: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抓关键词语去理解,通过有感情朗读去理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

  (学生边读边画出句子)

  2、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收获。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句子的理解去体会文章的主旨。

  ①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请大家注意这个句子,作者传神地描绘了这一奇迹。通过“悄然”、“竟然”、“奇迹”、“灵性”这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从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拢住蝴蝶这一系列的动作中,分明让人感到这一系列动作根本不是一个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说安静拢住蝴蝶“真是一个奇迹”。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②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在理解这一句话的时候,我们不要忽视了课文插图的作用。通过观察图画上女孩的神态、动作去体会女孩丰富的内心世界。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诸如此类地语句文中还有很多,比如:“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等等。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反复研读、思考、交流讨论,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总结出理解句子的方法,同时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推敲句子的深刻含义。

  同时注重了句子理解后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深化感受,不断完善、升华各自的认识。从安静身上,感受到一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在学生交流之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收获了些什么,把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你对下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期待,也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抄写下来并背诵。

  2、按照课文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说课稿 篇5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绿色畅想》中第一课时的内容。第五单元主要目的是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地球。同时进一步提高演唱能力和识谱视唱能力。歌曲《手拉手,地球村》中典型节奏、旋律情感的表达以及环保教育等多个方面,都含有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在本单元中地位很重。全曲分为二段式: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富有弹性、欢快、活泼 ;第二乐段节奏舒展、优美,表现出学生们手拉手,共建美丽地球村的欢快心情。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休止符以及三拍子音乐的节拍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

  加关注绿色事业,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教学的重、难点、关键:

  本着五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 难点:歌曲中带休止符节奏的演唱与表现。

  关键:典型节奏的反复练习和对音乐内容、情绪的把握。

  说教法、学法

  依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我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导法,启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结合。

  学法有:欣赏法和听唱法,这两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歌曲学习中得心应手,将歌曲的重点突出,难点更易掌握。

  说教学过程

  这是一堂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课,以情感贯穿,我创设了三个音乐情境:“地球的灾难”、“保护地球”、“心中美丽的地球村”。

  一、导入——展示图片:将地球美丽的图片与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作一鲜明比对,用情境法引导学生说出地球面临的危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灾难,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二、展开教学——掌握知识点,学唱歌曲。点出典型节奏,指导学生掌握,为后面演唱歌曲打下良好基础。接着让学生按节奏念歌词,目的一是巩固刚刚学习的节奏,二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歌词含义。然后分句学唱旋律,掌握好旋律后填词歌唱。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唱歌、表现教学,表达学生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

  三、深入学习及拓展与表现:——指导学生根据律动创编节奏为旋律伴奏,分乐段分析歌曲色彩,是学生有更准确的情感表达。带同学们掌握歌曲后,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加肢体语言表演唱,台下同学配合他们打节奏一起来完成歌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的美。

  四、作业:要求学生课下练习,能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并在课下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地球村。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激情将心中保护地球的愿望以宣言的形式表现出来。“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板书设计:

  时间安排:导入(1分钟) 展开教学(3分钟) 深入学习(2.5分钟)

  拓展与表现(2分钟) 布置作业(0.5分钟) 小结(1分钟)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同学们懂得了“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不仅学习了音乐知识,学会了欢快的歌曲,同时也是对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

【【精品】说课稿范文5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范文八篇

2.【精品】说课稿范文五篇

3.【精品】说课稿范文7篇

4.【精品】说课稿范文6篇

5.【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

6.【精品】说课稿范文合集九篇

7.【精品】说课稿范文七篇

8.【精品】说课稿初中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