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师: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平静。可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加上对词的理解。
生:开始练读课文。
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注意配音。
生:读课文。同学们做动作理解“窃窃私语”,配音理解“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等词。
师:同学们对“窃窃私语”和“汪汪”理解的真好!请你听听我这是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和“打鼾”的声音吗?学三种动物的声音。
生:不像。
师:为什么?
生:蜜蜂“嗡嗡”叫的声音太重了,小鸟“啾啾”应该这样叫“啾-啾啾,啾-啾啾......”
师:说的真好!而“打鼾”的声音像什么?像不像驴叫?所以,同学们应该注意要把声音模仿得像。下面请同学们边感情朗读课文边加声音,齐读这段。
生:齐读。
师:要求学生练习背诵。
生:齐背课文。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这段背熟了。
师: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作者在这里写了几种?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
边画出这几种动物。
生:自读课文,画出几种动物。
师:同桌配合,边读边加动作,看哪两个同学加的最像。
生:自由练读,加动作。
师:检查配合情况,请一同学读课文,一同学加动作。并指名表演好的同学到前台表演。
男女展开朗读比赛:男同学读时,女同学做动作,女同学读时,男同学做动作。
师:引背“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就是惊人!我看同学们把两部分连在一起,能不能背下来,为了保证背诵的正确性,还是请同学们认真快速地再读两遍吧。
生:自读。
师:检查背诵。
孩子的记忆速度是我没有料到的。看看下课的时间未到,我便让孩子抄写了自己喜欢的语句。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信息科技课程宗旨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相关问题,是信息能力的延升。本教材是以项目活动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项目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学生兴趣。项目活动的主题可能适当开放,可以根据学习环境创设项目活动内容,全面渗透德育教育。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华师大版《初中信息科技》(试用本),这本教材是以知识技术和项目活动学习为主线。
1、教材内容与地位
本课时是华师大版《初中信息科技》第二册第三单元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的第二课时,我们结合机房实际及学生小学阶段的所学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选用“PowerPoint20xx”作为演示文稿的制作工具。PowerPoint20xx是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演示文稿修饰与美化》是本章第二节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这一小节的内容包括了四个知识点:幻灯片中插入背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在幻灯片中添加表格,在幻灯片中添加图表。以上都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基于这四个知识点,前2个知识点在上学期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学生已涉及到,所以只要引导学生作好技能的转移,后2个知识点在上学期excel中也略有涉及,但是学生尚不会将图表和表格添加进幻灯片中。
通过前面第一节《演示文稿的制作》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学习编写演示文稿已初有成绩,有主题页、目录页,还有3张或以上的不同内容的文字幻灯片,前面的技术学生已掌握,正感觉目前的演示文稿单调些,正向往更好更多元化的设置,让演示文稿“活”起来。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在幻灯片中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添加超链接等信息技能。
尝试学习在幻灯片中添加图表、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
2、过程与方法:
通过2张演示文稿的对比讲解,初步接触演示文稿的美化。
学会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并能将所学的信息技能举一反三,灵活迁移。
3、感情与价值观:
通过修饰演示文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沟通、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修饰演示文稿,学会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难点:将所学的信息技能举一反三,灵活迁移。
二、说教法:
1、采用“体验-解析-感悟”的过程学习
本节课基于moodle平台进行授课,采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教学和活动教学为主,同时采用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小组协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美化演示文稿的主要技能。
2、关注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关注课堂生成资源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艺术字与图片的插入等。在这一章的前一节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powerpoint中文字的修饰、修改,段落格式的设置,还有关于幻灯片的添加、删除、移动与复制等基本操作。这一节课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能举一反三,灵活迁移。
三、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本课在学法上强调以下几点:
学生通过阶段回顾衔接整个项目活动的过程,承上启下。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通过“半成品加工”的方法迁移技能,完成作品,并进一步复习信息技能。
学生活动先进行“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既达到了体现差异的学习目标,也达到了合作交流的目的。
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作品,由点到面,引领编辑技能应用的灵活性,学会凸现作品个性。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等美化功能可应用于你的整个作品设计。学生体验所学技术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学生将所学编辑技术的横向、纵向拓展,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以自主学习的策略为主,改传统的“讲-演-练”过程为“学生初试-教师提示-学生再试-教师归纳和演示难点-学生练习和修正错误操作”过程。利用moodle平台灵活展示主题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差异。
本节课基于moodle平台,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教师通过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试探、自评和自主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修饰是为内容而服务的宗旨。
教学环节总体分为八个环节:投票反馈,对比作品,体验技能,剖析技能,深度美化,交流作品,测验反馈,课后讨论区。所有的环节都基于moodle平台完成。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题目是:色彩画——水粉静物写生,这节课主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实际是研究教师的教法问题,即如何启发诱导学生深入地学好。其核心就是教师采用什么有效方法进行教学。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认真去备课,精心组织。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备课思路如下:
一、 学情分析
色彩是美术高考中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表现色彩的能力。近年来,高考的色彩采用了静物默写形式,考生必须把平时的写生能力发挥出来。学生学习的思维分析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对色彩形成专业化的感知和实践十分重要。根据这一分析,我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①用丰富的色彩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②明确学习水粉画的重要性;③了解并掌握水粉静物作画步骤和表现方法。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明确教学的重点是水粉静物画的步骤,难点是如何把握铺大色调关系,这样使学生能更好、更准地把握这节课的内容。
二、 教法设想
本节授课,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教学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启发式教学方法范畴,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识阶段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要能通过“讲”,启发诱导学生去“想”,使学生自己去思考掌握所讲解的知识,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基于上述认识,在学习方法法指导上,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激发→设置问题→图示启发(步骤)→教师演示(方法)→学生训练(学会)的步骤。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从引导发现的方法中学到知识和掌握方法。
三、 学法指导
1.情境激发
所谓情境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使之身临其境的学习意境,以此强化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要学好水粉静物写生,对色彩的认识和静物画的认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审美体验,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作为在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效果上的综合运用。我把九寨沟自然风景展示出来:碧蓝的湖水与绚丽多彩的植被,加入小鸟悦耳的鸣叫、流水潺潺声的音效;背景音乐配上中国古典乐曲《高山流水》,旋律清新流畅,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色彩斑斓的美景之中,声、色并茂,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视觉的感性认识中时,及时提出问题:究竟是形还是色彩引起美感?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引入:“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的这一论述作为结论,这是马克思的话,他肯定了色彩体现美感。在欣赏图片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的追求。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又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之中。现代多媒体的应用在美术课教学起到了良好效果。
2.设置问题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现在的美术高考静物,不再是以前单纯陶罐为主,而更注重不同物体的质感表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我绘制了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两幅水粉静物画作品。电脑显示,让学生观察后,提出两个问题:①《玻璃瓶与书》中,主体物透明玻璃瓶、金属杯和环境的关系怎样?②《绿桃》中,画面的色彩倾向是什么?高考中把握一幅好的色调有时可以弥补造型上的不足。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观察中形成专业化的感知,为这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3.图示启发
美术的高考不但要考察学生对色彩的`驾驭能力,还要有素描造型能力,只有做到形色兼备,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本节课的重点是水粉静物写生的步骤,我运用图示启发,展示三幅步骤范画,强调作画过程;再展示素描静物与水粉静物的作品,启发性提出问题:素描静物画和水粉静物画的表现方法比较不同之处?让学生发现:水粉静物画是用色彩来表现明暗,塑造形体,而素描则是用单色明暗来表达。在此基础上根据图示,请学生归纳出作画步骤。(起稿→铺大色调关系→刻划、调整)
4.演示启发
铺大色调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让学生把握画面的冷暖调关系,从整体把握画面的整体氛围,并掌握绘画的方法和技巧,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运用了演示启发。为了突出多媒体在美术技法课上的实际运用,我将自己作画视频加以演示。这样避免了往常静物画教学用vcd播放技法步骤的一般性,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更加生动亲切,容易接受。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作画的每个环节,从而达到明确掌握这节课所学内容。由老师示范,边示范作画边引导讲解,学生仔细观察,同时提问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观察,使学生抓住要领。从老师示范中,让学生观察画面的色彩变化和表现方法,从这些变化中如何归纳出正确的知识结论。
在时间安排上我用了约十五分钟,最后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铺大色调的方法:①整体入手的三个同时画(A、明暗同时画 B、主体物和背景同时画 C、前后同时画);②上色的方法(暗部的固有色加环境色→中间部的固有色→亮部的固有色加光源色)。难点的突破(铺大色调技法),通过这些过程学生就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为后面的训练打下基础,更让学生会学,掌握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
5.学生训练
教师课堂小结强调这节课的方法步骤和整体把握及色彩关系,学生根据老师讲授的方法进行实际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然后通过讲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正确的方法。
四、 教学小结
1.将多媒体新技术,引入美术课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色彩静物课必须突出色彩,同时运用听觉效果,进行烘托陪衬,又增强色彩的情景感知,使效果倍增。
3.使学生直观的掌握了作画的具体方法使他们达到如何去描绘刻划色彩静物。
4.把学好色彩课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从作画的美感之中,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
说课稿 篇4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特别是启示部分爸爸告诫的话学生很难弄懂。好在他们能借助语文知识读通课文,知晓大意。他们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可以讲述自己遇到的事情 见到的现象。他们已能看懂教材的插图,说出插图的大意。这为课文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说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绳子。能正确读写“捕捞、
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交接、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本课的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精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关键:以读为本,融情于境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以下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说教法学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且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选择教法如下:1、以读为主,读思结合法;2、边读边想象,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流程
《钓鱼的启示》一课,应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过课件的适当穿插,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情景导入欣赏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美妙的画面往往叫人赏心悦目。欣赏美、品味美将能净化人的灵魂。”在我语音未断的导语后便点击鼠标,伴着优美的乐曲,几幅精美的月夜图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入神的`欣赏着皎洁、清柔似水的月夜图。同时提出:“在这样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会有一个怎样美丽的故事发生?”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描写月夜的片段:“这么美的月色,谁能将这种美妙给读出来,让大家欣赏。”学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写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起来。之后,又给学生个性化朗读创设了一个展示平台。“谁愿意到前面来配上音乐朗读?”相信肯定会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同样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朗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只要把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老师就及时给予肯定。学生把欣赏文字美,想象画面美,甚至字里行间的意境美都通过感情朗读给展现了出来。同时作者这种遣词造句的表达方法也使小读者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读懂课文感受美
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钓鱼的启示》一文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父亲说的话,父亲的话中蕴含着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内在美。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发现这种最崇高的美呢?”教师必须把学生自学、自悟,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4――9自然段。这一部分的内容是: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分角色读,然后我参与其中和学生合作表演。老师读“儿子”说的话,学生读“父亲”说的话。在分角色朗读中,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态度的坚定;体验“儿子”的不理解,不服气,内心的委屈。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课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我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儿子说的话的语气,感知人物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想想。学生这时的读、议、想,就更深入课文内容了。在小组合作后,再来练习分角色表演这段对话,课堂气氛会进入高潮。
学生各抒己见,会找到更多、更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儿子。从而深刻地体会出父亲此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对儿子的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态度坚定地严格要求儿子,在道德是非面前必须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生再读这段时,把“儿子”从感到突然、不理解的急切到委屈、不服气的争辩到再三乞求,最后无可奈何的放弃这一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给表现了出来。从而体会到父亲的言行是多么的高尚多么的美丽。
通过我的组织和引导,从小不贪便宜、诚实守纪、有道德,这种高尚的情操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迹。
此时,我相机出示贺拉斯的名言:“父母的美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教呀!
三.理解升华表达美
在学生还沉醉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我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你们很可能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和作者34年前的选择一样吗?”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开去。这样,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出示孟德斯鸠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此时,文字静静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鲜明。教室里是那么的静,老师和学生一起注视着,默念着这句话。我相信道德美的丰碑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筑起。
《钓鱼的启示》这篇美的课文让我们的学生领略到美的故事,走进文中人物美的人生,感悟道德实践之美,学会用美的眼睛体验美的生活,做一个带给祖国,带给他人美的人;同时,《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也启示我今后从事语文教学要领略语文的美,感悟课文的美,去以“美”启智,以“美”育人!最后,要求学生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会如何选择,再次感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贤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气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板书课题:开天辟地)
2、齐读课题2遍。
3、大家知道开天辟地是什么意思吗?
4、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老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四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谁?怎样?之后的情况?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词,并给每段标上序号。
2、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生字,不懂的(2)指名读,错的纠正(3)学生自主提出生字书写中该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4)当堂描红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在哪里?(引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3、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1)、传说?什么是“传说”?传说的事是真的吗?(解释“传说”的意思)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中中总结出开天辟地前的情况——“混沌一团”)
(3)、让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并描述出来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大地混沌一团,那是谁来开天辟地的呢?(解决第二个问题)(盘古)
(2)、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开天辟地的?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读读(让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3)、这一段有几对反义词,大家能找到吗?
(4)、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开天辟地的经过)
(5)、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板书:昏睡——醒坐——劈凿)
那随着盘古的动作,宇宙有什么变化呢?(黑乎乎一片——裂开一条缝——巨石崩裂)
(6)、要把宇宙从混沌一团中分出天地来,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使劲翻身、猛劈猛凿)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或是你读懂了盘古的.什么想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核心在:勇猛、对新世界的向往和创造新世界的决心)
(7)、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上节课提出的四个问题:谁?为什么?怎样?之后的情况?
2、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随课件板书回忆)
3、复习上节课找出的反义词
二、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过渡: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睡大觉去了呢?(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六自然段)
1、天地分开后,盘古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课文中哪里给出了答案?大家找出来。(第三自然段)
2、齐读第三自然
3、(课件出示)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这个“就”字去掉行吗?(这个“就”表明盘古从没休息过,开天辟地后就一直站在那了)(板书:站)
4、盘古就是这样站在那,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那到底是怎样的变化呢?大家把第四、五自然段自由朗读一遍。(学生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板书:变)
5、说说你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挥,问题的核心在于:时间过了很久盘古都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可见其有决心,有毅力,矢志不移)
6、那么大家能把他的那种决心读出来吗?(个别朗读,指导朗读)
7、学习第六自然段
(1)、盘古为什么是含笑倒下的?
(2)、让学生模仿盘古,说说他倒下之前的心里话
从你们的表演中,老师可以看出盘古是多么伟大呀!为了创造出一个新世界,他做出了那么多的贡献,直到最后倒下,他也无怨无悔!而且最后,他有没有因为他的倒下而停止了他的贡献?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三、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核心: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留下)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什么呢?(课件作题,指导简便记忆)你看,有光芒万丈的太阳,还有皎洁明媚的月亮,多美的一段呀我们来读一读,好不好?(指导朗读背诵,先个人读,后集体读)
就这样,盘古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世界。
四、思考题
1、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是真实的故事,那么人类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神话呢?它反映出人类怎样的理想和追求?
2、我们都知道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很精彩的神话故事,那神话和迷信有什么区别呢?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10-13
说课稿06-08
大班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随笔06-20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11-08
半截蜡烛说课稿 《半截蜡烛》说课稿06-24
《列举》说课稿12-18
《台阶》说课稿03-07
《将心比心》说课稿03-12
《春》说课稿02-24
《送行》说课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