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5 20:34: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十篇

说课稿 篇1

  设计意图

  随着我院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动物宝宝”的深入,我们生成了活动分支——有趣的蛋宝宝。3~4岁幼儿属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小班幼儿“泛灵”这一生理特性,以幼儿爱不释手的蛋宝宝为载体,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鸡妈妈孵蛋》课件,篓子;蛋宝宝人手10个,蛋蛋盘人手1个。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 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2.“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

  (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

  (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

  (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

  4.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

  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

  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师:看看我们的宝宝孵出来没有,轻轻地,别伤着宝宝。看看是什么宝宝孵出来了(鸡、鸭、鸟、乌龟等),数一数你孵出来几个宝宝。噢,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蛋宝宝孵出来的。现在,我们把蛋宝宝送出去晒太阳哕!请宝宝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到篓子里,收拾干净。

  活动延伸

  1.科学活动:蛋宝宝找妈妈。

  2.生活活动:找一找,周围有什么物体数量是5。

  3.活动区活动:增设数学角的各种材料,数量在5以内的点卡、实物和图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蛋”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难点是说出总数。节律感是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因此活动开始,我设计的是以幼儿边拍手边念《五指歌》的环节。接下来捡蛋、数蛋、偷蛋、孵蛋、剥蛋五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运用三大教法,让幼儿趣味学数学。一是操作法。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独立探索(捡蛋)和互动分享(数蛋)两个环节,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孩子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二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奇趣的数学点数游戏,如“小蛇偷蛋”、“剥蛋宝宝”等,让幼儿对点数始终兴趣不断。三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很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更能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我通过课件将生活中简单的数学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不仅向幼儿清晰生动地再现了5的点数的不同排列方式,也体现了数学活动中分层教学的思想。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内容

  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九册第七章“数学广角”《数字与编码》第一课时,教材111页——114页。

  二、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这些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编码的组成及数字反映的信息。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了解数字代表的不同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分工协作能力。

  3、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五、活动准备

  1、演示文稿、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不同编码资料,了解各种数字编码含义及其编排方法。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①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探究合作为主线。

  ②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指导探究、启发总结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七、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

  点名:-----------

  提问:班级同学如果不点名该怎么区分每一个人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说各自的办法

  指出: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提问: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组成的号码?你知道这些数字编码的秘密吗?

  ——(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

  交代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数字编码的秘密(板书课题:数字编码)

  (日常点名设疑创设活动氛围,适时点播,联系实际,出示课题。)

  这些数字编码里面有什么秘密呢?我们分组来探究。

  二、分组探究

  (一)、分组并交代任务:

  1、请你去你喜欢的小组进行探究活动;

  2、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活动的组织;

  3、按照要求探究总结本组的编码特点

  ——自由分组,推选组长

  (按兴趣自由分组体现学生为主体)

  (二)、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各组活动

  要求:

  1、结合你自己搜集的材料,找出这些数字编码中的规律、特点说出他代表的意思,分类记录。

  2、说出几个类似的编码和他所表示的意思。

  3、这样编码有什么作用?

  4、你能猜出别人提供的编码的意思吗?

  ——小组合作展开探究活动。学生按要求探究数字编码的秘密。

  (开展探究活动,引导探究,发现规律;培养探究精神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汇报交流(文稿演示)

  要求:

  1、各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2、每组选一个人负责汇报,其他人补充说明

  3、大胆表达发现的信息,注意语言的组织

  教师适时点播:密码的特点和编辑规律和作用。(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电话号码可以让我们很快知道电话所在的位置,邮政编码可以让我们快速分拣信件,提高投递速度------)

  ——(各组代表交流汇报

  邮政编码:

  123000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表示邮区,前四位表示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所。

  身份证号码:

  2109111981102xxxx1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是行政区划代码,7—14位是出生日期代码,15—17位是顺序码,18位是效验码。

  电话号码:

  0418——2980418一般由二部分组成。前面0418是城市的区号,---------)

  (表达讲述,交流提高。)

  (四)、小结

  各种编码是有规律的,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含义,数字编码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数字编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实践体验

  1、看谁猜的准。

  a、给出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及其想对应的地址

  b、给出身份证号码猜生日

  2、提问还知道其他编码吗?讲给大家听。

  五、总结拓展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尝试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编一个学号,看谁的更有科学性。

  ——学生自己尝试、说明

  (引导尝试编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整体把握,拓展作业)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3、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学会画圆。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 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小组议一议,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 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

  (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

  (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

  (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

  1、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

  (2)半径是连接圆心与圆上的直线。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与容积》,我将从教材分析开始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至第42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本课将进一步学习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好这部分知识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实践教学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1、教具:教学软件、一个量杯、一个乒乓球、各种实物(如:文具盒、橡皮等)。

  2、学具:每人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土豆、一个水盆。

  七、说教学过程:

  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激发情趣

  首先,我和学生一起玩反口令游戏:大西瓜、小芝麻在游戏中出现大西瓜和小芝麻,引出在实际生活中西瓜比较大,芝麻比较小从而接着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入,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体积实验

  首先,让学生估一估他们所准备的两个土豆谁大谁小,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在实验前,让学生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并列出两个思考问题:

  1、两个杯子的水面与原来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再观察对比两个杯子现在的水面变化情况,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两个思考问题,请代表回答,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1、因为土豆占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将其放入水中后挤占了水里空间,水面才上升了。

  2、水面上升高度不同,是因为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最后实验小结:我们知道,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如文具盒、橡皮等,而且由于物体本身的大小不同,所占空间大小也不同,如文具盒所占空间大,橡皮所占空间小因此,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活动二:容积实验

  首先,让学生理解,比如量杯,水杯水盆等物体都是容器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量杯相互比较,谁的辈子装水较多,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随后开始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

  容器都能容纳一定的物体,而且有的容纳的物体多,有的容纳的物体少。因此,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板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几个问题:

  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⑵有什么感想?

  ⑶你还有什么疑惑?

  ⑷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

  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课的板书如下……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电子空间站》第一课时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以及设计说明这五个部分向大家进行介绍。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说课的第一部分即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音乐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显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与教学实践证明,电声音乐中电子琴课堂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集多种节拍、节奏、多种乐器、音响为一体,以表现力丰富、较容易掌握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本课面向初中八年级的学生,从整个初中音乐教材的学习来看,电声乐器电子琴是一个较新颖的器乐教学课题,它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在本堂电子琴教学中,通过对电声乐器中电子琴的了解和使用,培养学生利用丰富的音色和节奏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表现,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同时也揭示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

  2,教学目标

  知 识 目 标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电子琴的基本特点认识并理解电子琴的作用。

  能 力 目 标 :通过《西班牙斗牛士》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自由配乐创新精神和主进行即兴的表演。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西班牙斗牛士》配乐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配乐。

  难点: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学习并正确的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体现其真正的审美教育。

  二、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欣赏、实践体验为主,、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是大自然中最奇妙的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培养学生类比、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实践,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1、(欣赏视频)什么是电声乐器,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么?

  引导学生了解电声乐器并说出视频中乐器的的名称(电子琴,电吉他,电贝司和爵士鼓等等)

  2、简介电声乐器的音乐风格。本环节的宗旨让学生贴近生活,认识电声乐器。既强化教学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

  一、以电子琴示范曲为例让学生体会电子音乐的特色。

  a节奏功能(如进行曲、圆舞曲、探戈、伦巴等)

  b音色功能(如各种乐器的音色、有人的合唱声、动物、雷雨、枪炮、等)

  c自动和弦功能(自动和弦功能具备音乐作品中使用到的几乎所有的和弦) 由于它的演奏技巧简单易学,还可以随你所需要的各种音乐织体、音乐节奏一起,轻松演奏出不同的和声效果。通过对电子琴的了解,帮助学生对音高、长短、音色、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和听辨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讲授新知

  1、教师范奏《西班牙斗牛士》并介绍该乐曲的音色和节奏特点

  a、通过电子琴演奏《西班牙斗牛士》讲解在电子琴配乐

  2 (音色变换 节奏变换 速度变换)

  b、按音色、节奏、速度分别弹奏《西班牙斗牛士》

  3、总结《西班牙斗牛士》配乐的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配乐

  在教授新知中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技巧训练转化到更加的关注学生在器乐教学中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运用新知

  1, 运用所讲的电子琴简单配乐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主题曲《超级玛丽》为例小组讨论怎样进行配乐活动。

  2, 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别以三种不同形式来表演

  3, 以游戏主题曲《超级玛丽》为例进行个人电子琴展示

  四二拍快节奏风格的乐曲怎样进行配乐?本环节宗旨是在通过具体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前提下更好的掌握本堂课的知识。

  创新实践

  1、教师利用电子琴丰富的音色,惟妙惟肖地讲述给《喜羊羊与灰太狼》配音的片断,(在模仿小绵羊时候,我用了“弦乐音色E1”,来模仿小绵羊“咩咩”的颤抖而轻微的叫声;我用合成电贝司C5,三个手指同时按任意的中音,发出恐怖的音色来模仿灰太狼张牙舞爪的样子。)讲述过程中运用电子琴的音响效果,模仿动物的声音,让动物形象身临其境的表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要求学生利用电子琴的特点大胆创新,锻炼学生在音乐表现形式上的创新能力。

  2、这时候我要求学生按小组讨论如何参与作品表现用电子琴的音效分别模仿

  A、笨重的大象

  B、可爱的小花猫

  C、追赶的猎狗

  D、打鸣的公鸡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电子琴丰富的音色和节奏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表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和想象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课堂小结

  我发现了…… 我学到了……

  我开始在想…… 我还想知道……意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适当点评,补充、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课堂小结由学生来完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号”走出课堂,促使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将学习内容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布置作业

  自由选择一首乐曲进行电子琴配乐。本环节意在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设计说明

  遵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教兴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在实际行动所实施的素质教育的创举中,音乐教学课堂,不仅是听几首曲子、唱几首歌而已,必须面向系统的有特色的内容和综合驯良。如律动、节奏、欣赏、音乐知识、和声、创造歌曲等。电子琴以丰富于其他乐器、优于其他乐器,使我们的音乐课教学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手段等方面,更为形象、全面的对学生加强艺术教育;它丰富的音色、多变的节奏、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快乐。本堂课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无论是乐曲讲解、练习、表演和创造等,都力图体现出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愿参与、敢创造的教育理念,以达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著名神话之一,也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神话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这篇课文通过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弘扬了一种“勇者无惧”的精神。

  二、说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3、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等综合感知的能力的培养。我意图从神话故事的神奇处着眼,循着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原需求出发,把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寓于读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让学生感受课文,并逐渐的认识神话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四、说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听说我们班的学生特别爱看书,能告诉大家你都看过哪些书吗?

  2、老师想考考你们。(出示:我会填 射日, 奔月, 填海, 补天)读读这些成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是神话故事)

  3、能用一个词语形容神话故事带给你的感受吗?(神奇)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读题,那么夸父是怎么追日的?结果又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从神话成语故事引入,很自然地导入本课的学习,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2页。(朗读小提示: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反馈:读了第一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和水有关)在这些词语中,有一对近义词,你发现了吗?(一眨眼 霎时间)都表示?(时间短)

  3、词语我们都认识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借助课题。课文主要讲了夸父为了让大地充满阳光,去追赶太阳,最后长眠虞渊这样一个故事。)

  【有规律地把词语按类排列,第一行是和水有关的词语,并让学生找出“一眨眼、霎时间”这对近义词,理解其意思。】

  三、品读课文,体会精神

  导语:我们都知道神话故事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你觉得神奇的句子,注意把句子划完整。

  【抓住一条主线辐射全程:你从哪里感受到神奇?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句子,并根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琢磨,使学生深刻体会句子的神奇,为美读奠定好了情感的基调。】

  (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神奇?你读明白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重点抓住“一眨眼、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感悟)

  2、同学们,两千里相当于汽车每小时100公里在高速公路上开20个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你体会到了什么,读读这句话。

  3、老师发现这段话里有很动词,你发现了吗?圈一圈。

  4、夸父的身手真敏捷,他追着太阳一直跑到了虞渊,这一路上他肯定也经历了不少艰辛,让我们想象一下,他会碰到哪些困难?

  (出示:一路上,他越过 ,穿过 ,他的汗 ,但他 ,终于到了虞渊。)

  5、同学们,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奋勇前行)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

  【抓住“一眨眼、两千里、像风似的”等词语,通过个别读、集体读等形式,让学生从读中感受夸父的神奇,并通过想象,体会夸父不怕困难、奋勇前行的精神。】

  6、出示: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看,太阳就在眼前,此时夸父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欢喜)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读明白了什么?(巨大的手臂)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7、不知不觉中,神奇的夸父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夸父的神奇?

  (二)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1、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神奇?(直冒烟、霎时间、喝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还没止住口渴。)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2、同学们,黄河可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加上渭河里的水,都让夸父喝干了,还不解渴,你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夸父的神奇,齐读这句话。

  【抓住“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等等,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夸父的神奇。】

  3、既然夸父这么渴,这么累了,为什么不早点停下来歇会儿呢?(追赶太阳)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段,找出夸父追日的原因。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 ?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4、你读明白了什么?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5、你还读明白了什么?你来读读这句话。你来读读这段话。老师还发现这里还有一对反义词?你找到了吗?(黑暗——光明)

  6、夸父只是为了自己喜欢光明而去追日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不是,是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

  7、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追求光明)

  8、同学们,夸父是那么喜欢光明,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三)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神奇?你读明白了什么?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抓住“身体像大山、巨响”感悟)

  2、那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震耳欲聋、山崩地裂、地动山摇)真是太神奇了,你来读读这句话。

  3、颓然是什么意思?(毫无生气、情绪低落)因为夸父实在是太累、太渴了,看到夸父倒下,你的心情如何?(伤心、悲痛)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4、此时,夸父的心情怎么样?(遗憾)如果你是夸父,你会遗憾些什么?(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躺在地上,夸父只能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求化作一个动作,是什么?这是怎样的一抛?(奋力)

  5、夸父虽然倒下了,但他却不放弃,为了挽留太阳,把手杖向前奋力抛去,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夸父?(板书:坚强不息)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通过抓住夸父的心情、动作,感受夸父的坚强不息,使学生对夸父这个神奇的人物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四)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

  1、你还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神奇?你读明白了什么?(夸父变成了一座大山,手杖变成了桃林)真是太神奇了。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放手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初读中感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感受了神话故事的神奇;使学生在反复读中感悟,感悟夸父的伟大精神。】

  四、小练笔

  1、同学们,虽然夸父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却没有倒下,还给寻找光明的人提供了方便。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2、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出示:请你写一写:夸父,我想对你说:“ 。”)

  【通过小练笔,进一步感受夸父的奋勇前行、坚强不息的精神。】

  五、总结

  1、是啊,夸父真了不起,他的这种向着目标奋勇前行的精神和奉献、牺牲精神,感动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人们也把这种精神称为“夸父精神”。(板书:精神)

  2、同学们,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夸父那样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奋勇前行的话,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好的。

  3、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再去读读其他神话故事,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行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5各方面说说《蜡烛》这篇课文的教学。1 说教材。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教学过程。5说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首先谈谈教材

  《蜡烛》是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形象,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和惊心动魄的情节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而《蜡烛》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蜡烛》一文通过描写在二战期间一位饱受法西斯强烈侵略之苦的老妇人,不顾个人安危掩埋苏联红军的动人事迹,赞扬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战斗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友谊。抓住人物和环境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是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老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沉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以《蜡烛》为线索,精心选择材料,详细描写老妇人,把握文章意蕴地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义战争中用血肉凝成的友谊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点:掌握详细描写老妇人地方法,把握文章意蕴。 教学难点:为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同时将创设情景法,指导学生自读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

  三、学法

  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教材。采用以下学法:

  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法,朗读理解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悟。达到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5各方面设计。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二.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五.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是: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出示大幅相关配乐图片,看与思相结合,蜡烛让你想起了什么?学生自由谈,及时顺势而导,又提出文中的蜡烛你最想知道什么?这样顺利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是: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的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上新课以前,我要求学生运用老师教的学法做好预习,准备好两个记录本,一本收获本,一本问号本,将在预习中读懂的问题记录在收获本里,如对作者的理解,背景的了解,生字词的了解,收获一收获二。不懂的问题记录在问号本里,问号一问号二,其实这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读书批注法。

  第三个环节是: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要求学生用三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情况,这时师参与其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接着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了解情况,虽然到了初中,但对字词的了解仍然是基础。再检查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之后在之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对于问题师要做的心中有数,分别处理,对于不涉及文章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解决,对于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流到下一集中阅读环节,重点突出。

  第四个环节是: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到了这一环节,我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带领学生从以下方面着手:

  分析老妇人形象,感悟人物内心情感,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点首先请你用恰当的词语形容阅读后的感受,在这个地方我做了两个预设:悲痛,悲痛源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教师随时出示战争影片,加深对战争造成伤害的理解,这也是本课的背景,了解背景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预设二:感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不顾个人安危的事迹感人,出示图片真实再现红军的感人事迹。老妇人不顾个人安危掩埋红军尸体的事迹感人,这也正是文章的重中之重,这就转到了对老妇人形象的分析,这是我要求学生找出老妇人不顾个人安危掩埋红军尸体的语句和段落,读一读,交流一下,这样对老妇人的形象和情感就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老师出示重点句子与学生共同探讨,这时候老妇人的形象和情感便跃然纸上。在要求学生习作:老妇人的这种对苏联红军的超越国际的母亲般的爱,我们非常感动,那么你想对老妈妈说些什么呢?把它写出来,这样从读到写,读写迁移。读写迁移法的运用让学生对老妇人的形象和情感就更加透彻了。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一方面我鼓励学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又深刻的体会,真正的体现了学习自主性。而师生共同探讨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最后谈谈这一环节的学法:谈感受----找句子----品句子-----读句子-----写感想----悟真情地方法。

  第五个环节是: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这里我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①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那麽为什么不是炮火呢?文章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炮火很容易给学生以误导,这是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得出结论炮火只是环境描写,起到烘托

  气氛的作用,能更好的为突出主题服务。

  ②出示文章最后一段,品蜡烛深意。

  指明学生有感情朗读,重点词句交流讨论,师适当的补充,说明。最后得出蜡烛深意。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和平年代,战争的硝烟仍弥漫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现在的你会做些什么?今后的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加深对战争的理解及认识。真正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遵循美观,实用,简洁的原则。主题《蜡烛》,线索《蜡烛》,血肉之躯凝聚成的火焰所散发的光芒是永不熄灭,它是生命之光的延续,是在正义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之躯所凝聚的情谊,情谊永驻。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编写特点

  在1——4册书的编写基础上,五年级上册从词汇量、听说读写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方面对五年级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册教材编写的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力求创设各种语言环境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强调语言运用

  本套教材体现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的基本原则,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从而体现了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路。

  (2)注重能力培养

  本套教材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上都贯穿了“学会学习”的主题。在设计上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如:L, listen , and act. Wr with ur friends. L and write. Self-assessent等等。力求用简单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渗透学习策略,鼓励他们能动思考,主动做事,自动调整学习方式,发掘他们积极求知,努力进取的潜能。

  (3)注重兴趣培养

  本套教材在内容、形势、方法、插图设计方面较前几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比如第一单元就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介绍家乡重庆为主线培养学生与外来客人的交流能力。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名称、展示不同民族服装到介绍重庆的风景名胜,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感知语言、习得语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2、本课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重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lessn 3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前两课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名称,让孩子学会用“I’ fr …”“Where are /is u /he/she fr?”进行交流,第三课就贴近学生生活,设计了和平与外国小朋友谈论家乡的教学内容。我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为基本的设计理念,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要途径,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本堂课是Lessn 3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新单词,以及让学生熟悉第二课时中所需的语言点——地名的.表达方法,(可参照Lessn 4 中的Culture Garden )第二课时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交际能力。

  二、说教学对象

  情感是教学成功的第一要素,中底段小学生倾向于学习的直接动机,而高段学生则趋向于间接动机,我们要恰当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单词量,能初步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进行交流。随着年龄与认知水平的增长,孩子们对三四年级常用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再感兴趣,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课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课堂活动不能太简单,太低级,而应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比如本堂课中我设计的头脑风暴游戏,在操练I lie …best.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他们以前学过的单词短语进行归类然后不断替换出新句子,这个活动有一定难度,因为它有一个横向与纵向的信息差的交错,横向学生要不断练习这个句子,纵向学生必须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归类梳理,学生必须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它比单纯的操练游戏更能激发五年级同学的兴趣,学生们也比较喜欢这类游戏。

  另外,设计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就比如一个没有见过猴子的人你怎么给他描述他都不能理解猴子是什么东西,同样我们要尽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我所教授的学生因为都生活在市中心,对解放碑、朝天门、三峡广场十分熟悉,所以本堂课我就以同学们倍感亲切的景点作为教学材料,同学们自然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当然,如果学生对重庆市区的情况不熟悉,(比如云阳的孩子们)我认为完全可以以生活经验为准绳,运用孩子们所熟悉的家乡的景点作为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说教学方法

  1、对话教学策略

  对话教学这一板块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体会,在这里抛出来和大家共享,同时也恳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1)明确教学任务——立魂

  在设计一堂课前,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要明确我们是为了什么而教,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这堂课提高学生某方面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把这个问题放在首位我们设计教学就有了方向,也就是使我们的教学有了魂。比如这堂课,我希望能提高学生待人接物的生活能力以及提高他们运用语言交流的水平。

  (2)把握教学内容——凝气

  在设计前,教师必须通读全本教材,细读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单元,做到心中有数,将教学内容按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然后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与文化意识去制定目标。同时我们要树立一种思想:尊重教材,但决不依赖于教材,由于各校校情、学情的差别,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灵活处理教材,适当安排教学内容。如在我设计的这堂课中,我就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我把对话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却又比较生僻的句子留到后面的复习课中处理,将第四课中的”Culture Garden”中的重庆著名景点作为教授内容引用进来,丰富语言点的外延范围,同时也是课堂的整个气凝聚起来。

  (3)丰富教学手段——养生

  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我们就进入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我本人比较偏好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下的课堂活动应该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以小组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鼓励为主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努力营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激情、互动、平等”是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地实现了教学的意义,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因此我认为一个良性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养生的过程。在这堂课中,老师完完全全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指导者,老师和陌生人打招呼、穿上纸做的韩服和学生配合表演节目,使自己也扮演了一个参与学习的角色,这对拉近师生的心灵距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很大帮助。

  2、本课设计策略

  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契机,往往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当天有外校老师来学校听课这一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让听课老师扮演客人,学生是小导游,开展介绍家乡的系列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是最好的教学途径。

  (1)本次教学在形式上以活动为主,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重,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

  (2)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TPR教学法、交际操练法

  (3)教学评价: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奔向亚太市长峰会——乘坐时间火车”的评比栏,将学生分为4个大组,每个组有一张手工制作的日历,当在各种活动中获得成功时,就由组长揭开一张,看哪个组最先迎来峰会的开幕这一天。这种方式比较新颖,同学们在获得一个个成功时都开心地撕下日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学会与人交流,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认知目标:

  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口语,并能熟练进行问答:Hw d u lie…?It’s… 能用“I lie… best”正确表述。

  3、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及交际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War up

  开课以一首“Hell”烘托气氛,师生一起跳上一支集体舞可以消除心理上的陌生感和隔阂,同时让学生情绪高涨,迅速进入角色。

  2、Lead—in

  (1)复习

  唱歌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三组图片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第一组:穿着不同特色服装的小朋友,让学生们回答:“Where is he /she fr?”

  第二组:依次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国旗,让学生回答“Where are u fr?”; 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同时为后面布置本课任务:市长峰会来临,同学们要承担外国小客人这一接待任务,学习介绍家乡埋下伏笔;

  第三组:出示中国和重庆的地图,引导学生说出“I’ fr Chngqing , China.”最后出示地图并在地图上找到同学们的学校,结合当天有老师来学校听课这一实际情况开始新课。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而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教学重点。

  (2)布置任务

  结合峰会即将来临,老师设计了一个招募“英语小导游”的任务,同时也出示日历表并介绍了分组以及评比的方法。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并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Presentatin

  (1)利用生成资源,将教学内容的难点分散并巧妙地呈现,结构紧凑,环环相扣。

  如教学“Hw d u lie ur schl ?”时,老师在开始新课时就利用有客人来学校这一真实的环境,通过和客人现场交流引出新句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同学们在和客人打招呼的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句话。

  然后,教师把“ur schl”替换成“Chngqing”,学生就容易掌握并理解了。同时在教学“Hw d u lie Chngqing?”时,老师还让同学们观看一组家乡的图片,让学生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句型自然就顺手拈来。

  (2)在这句话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家乡组图引出“I lie …best”.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在组内造句,使每个同学得到充分的锻炼。这里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老师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看图片的一角猜地点,并用“I lie …best.”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重庆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先全遮住,然后点一下露出一点点,第一下再露出一点点,让学生用“I lie …best”来竟猜,大大刺激了学生说的欲望,效果也比较好。

  4、Drill and cnslidatin

  本堂课的操练以机械操练和意义操练相结合,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活动,巩固新知,并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拓展。

  (1)在“I lie …best”新句型教授完后,让学生替换句型中的单词,设计了“头脑风暴”这一游戏,老师在多媒体上分类展示了“城市”“景点”“国家”等名词或名词短语,同学们分组在规定时间内说句型,看谁说的句子又多又正确。本组不能重复,但可以用老师提供范围外的单词,很多同学的创新思维这时就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有的同学说水果,有的说体育用品等等,这样我虽然只教了一个句子,学生却学会了成千上百个句子,同时学生在玩的同时也对新旧知识进行了纵向的梳理,知识体系得以归纳补充。

  (2)听读课文,回顾本课重点。这个环节是对话教学中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无论我们的活动有多么的丰富多彩,多么的有创意,回归书本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3)老师当场穿上韩服表演外国客人,给学生作示范,

  然后让学生表演课文的对话,

  进入模拟语言环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与客人交流,请客人参与教学活动,上台扮演外宾,选出优秀的“志愿者”,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真实地运用了语言,完成任务的同时素质得以提高。

  最后达到本课高潮,每个同学都扮演志愿者,走到听课教师中间去和客人大胆交流,每个客人手里都有一朵我事先准备好的红花或者是小贴画,如果同学能较好地进行交流,客人们就会把礼物送给同学们,这样我把评价的放手了,让听课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达到我最终的教学目的。其实通过这一活动,对同学们的身心发展极有帮助,首先他学会了怎样待人接物,怎样运用新知识,再者,他们的自信心也树立起来了,因为客人老师们都是宽容而耐心的,当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老师们都能进行细心的引导,虽然同学们的程度不一样,有的起先还有点羞涩,但最后每个人手里都握着礼物,脸上都洋溢着同样开心的微笑,我当时的心情和他们一样快乐。我想只要孩子的自信心能树立起来,那么学习英语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而这就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成功。

  (4)师生随着欢快的节奏唱儿歌,在放松的同时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以及巩固。

  老师将课文的重点句型巧妙地串成一首儿歌,在快节奏中带领同学唱起来、跳起来,让学生再次对本课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至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已经接近尾声,我重放重庆的图片,在悦耳的音乐中结束新课,布置作业并鼓励学生熟练掌握语言,以新世纪小主人的风貌迎接客人,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一点肤浅的见解,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领导和同行们指正。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在平时的每堂课中多想、多做、多尝试。我们的外语教学必将不断迎来教育的春天。

说课稿 篇9

各位领导 、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明辨是非》第一话题《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既是前面《自尊自信》内容的延续,同时又为后面二个课时做了很好的铺堑。因为人只有在心中铸造起正确的是非善恶的标尺,才有可能正确去对待来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各种影响,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因而学好本课时就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它在整个八年级上册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本课的

  (1)知识目标:

  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

  (2)能力目标: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道德和法律铸造自己的良知标尺,以善良正义的人作为人生的榜样,坚持美好的理想追求,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是非分明、品德高尚的人。

  3、教学的重点: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理由有二:一是我们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一个正确价值判断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我们心中的良知标尺即正确的是非善恶观。二是:八年级的学生在处在是非善恶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明白正确是非善恶的含义,这对于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否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4、教学难点: 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理由有二:一是八年级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是非问题能够做出基本、初步的判断,但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特别是被表象掩盖的一些是非问题还没有辨别能力。二是社会生活非常复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价值标准也不一样,青少年如何判断,如何选择,决定他将成为怎么样的人。

  目标。

  二、教学方法:[说教法]

  本节课整体的教学思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开展。具体教法是: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本课的教学安排,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我拟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此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培养集体荣誉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2、角色扮演法。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引发学生思考,反省自我,在矛盾中做出选择。

  3、情景教学法: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5、阅读感悟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感悟理想和榜样力量,同时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说学法: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爱表现,追求个性张扬和不服输),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活动法、自评法、小组评价法、个案分析法等提高对是非善恶的认知,在心中形成一把良知的尺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要全方位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四、教学程序(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

  1、情景导入法:(导入新课)

  情景一:视听《如此奖励》现在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对孩子衽金钱奖励,比如洗一次碗奖励1元,得“三好学生”奖10元,考试进入前10名奖5元。。。。。。

  情景二:请听一段《对话》:老师:小陈,老师喊上课了,其他同学都站起来了,你怎么不站啊?同学:我很困,不想站。。。。。。

  (听完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议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判断一件事情的对与错的标准是什么?进而自然引入课题:1。2明辨是非——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

  2、活动探究法:

  1)、角色扮演法:按班级原有的四个小组分别即兴模仿课本探究园——班组风景中《朋友之间》的四个漫画,然后各组针对他们组同学的表演展开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课本P12设计的问题。(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我们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价值判断,都要讲一个好坏是非。因此,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就是做人的的首要问题。只在当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善恶是非以后,才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才能扬善抑恶。而判断善恶是非需要有正确的标准,这就是一把良知的标尺。(板书)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接着老师让学生就什么是“是” “非” “善”“恶”说说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导他们加以正确概括为:

  “是”——对的、正确的

  “非”—— 不对的、错误的(是非是指事理的正确与错误)

  “善”——满足人们需要的合理性。即在社会当中个人需要的满足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恶”——就是与善相对的东西。

  2)、个案探究法:(案例)中学生小吴在上学期间不思上进,整天沉迷网络游戏,并经常模仿游戏中的暴力动作对待同学,作业常抄袭他人;也常因睡懒觉走路面闯红灯,对老师的批评不仅充耳不闻,而且还振振有词,说自己的这些做法并没有什么错,他的父母为此忧心仲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吴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没错?他的这些行为违反了哪些行为规范?(道德、法律、纪律)通过学生的议论,引导学生得出:小吴心中没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观。进而引导学生归纳: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

  (板书)怎样铸造良知的标尺(①懂道德,学法律;②选择好的榜样;③学会理性分析;④树立美好理想。)

  3)、播放那英演唱的《雾里看花》的歌曲?

  师:雾里看花是什么结果?水中望的月又是怎样? 生:花看不清楚!月是假的!

  师:为什么要借给我一双慧眼呢? 生:目的让我把这个世界看过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师:要真正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楚和明白必须要有什么? 生:明辨是非

  (板书)学会在生活在辨别是非(在这里我给学生举出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价值标准的例子:以发财致富为标准、以出人头地为标准、以清闲享受为标准、以奉献社会为标准、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个人成功、追求平凡安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然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发表意见。在这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人生追求面前,自己如何判断,如何选择?由此概括出:社会生活是非常复杂,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同,价值标准 也就不一样,这也将决定他会成为怎么样的人。因此青少年应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在辨别是非。) (通过讨论意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突破学习的难点。)

  3、阅读与感悟:(情感升华)课本P20《不要让生活夺去理想》(通过这个环节达到二个目的:一是榜样作用 二是青年时代理想的巨大力量)

  4、课堂小结(归纳法)设计目的:使前后知识形成系统、网络,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懂得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5、作业设置:请大家回去收集一些“明辨是非”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一、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1、做人必须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怎么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

  ①懂道德,学法律;②选择好的榜样;③学会理性分析;④树立美好理想。

  3、学会在生活中辨别是非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顺祝大家有个好心情!)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比如《在山的那边》《紫藤萝瀑布》《理想》等,主要是书写人生感悟,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本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等,构思精巧,语言精湛,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学习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有着不同的特征,每个人对于四季都有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特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油然而现。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天的赞歌。

  二、说学情学法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在上课时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提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多次让学生朗读课文,读顺,读熟,并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欣赏春天的美。

  四、说教学过程设定环节

  环节1 导入新课。首先问学生喜不喜欢春天。学生无非回答两种答案,喜欢或者不喜欢。喜欢春天的人占大多数。因为春天充满了生机活力,给人以努力的力量。每当春天到来人们总情不自禁的抒发自己内心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古人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文曲赋。课前布置学生去积累搜集有关春的古诗文,了解古人对春的感受。接下来看看今人是怎么赞美春天的,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朱自清的著名抒情散文《春》。

  环节2 走进作者。学习课文之前简单的介绍作者,让学生对朱自清有初步的了解。

  环节3 课题解说。解说作者写《春》的写作背景。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下这篇精品散文。不仅仅是为了赞美春天,而赋予它新的内涵—————渴望一个新的社会的出现。也表现了他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环节4 研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由我示范朗读,读出感情,先带领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春天,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熟悉字词,正音解字。并把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标注读音,加深印象。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3)学生自由朗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作者的热爱之情。并给学生提示这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要把握好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

  (4)理清文路。请学生站起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个朗读接龙,一段由一位同学朗读。学生读一段老师简单的讲解这一段的大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简单的了解。讲解完之后根据大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分为三个部分。从盼春到绘春再到赞春。课文也描写了五副春景图,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5)再读,深入探究课文。请学生自由快速的朗读一遍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句子并举手发言。提问后老师一一给以解疑。老师在解答时学生也可思考问题。在解答完全部同学的疑问后老师反问学生问题,问学生作者把春天当作是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来着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领悟。

  (6)齐声朗读课文。最后请学生齐声朗读一遍课文。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同时要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说课稿十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模板十篇

2.美术说课稿十篇

3.【热门】说课稿十篇

4.说课稿合集十篇

5.精选说课稿十篇

6.关于说课稿十篇

7.【精选】说课稿十篇

8.【必备】说课稿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