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2 14:01: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锦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锦集8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16课《匆匆》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失的踪迹。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比拟性描写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本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 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感受语言美。

  难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摆正教学中教师“导”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法、品词析句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六、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七、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品读感悟-诵读积累-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学生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第三步、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下面从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1)析文品赏。(出示课件)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

  (2)品词析句。(出示课件)

  这里的设计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比比、议议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仿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个环节由读引入写,因为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这里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这样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感受追问。(出示课件)

  这部分着重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教师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然后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让学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实现难点的突破。

  (5)首尾呼应。(出示课件)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

  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第四步、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设计板书的根本思路是为了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16 匆匆

  时光匆匆 珍惜时间

  (无奈……)

  一去不返 留下痕迹

  十、结束语: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因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课堂是应该飞扬着灵性,飘溢着诗意,流露着美感,给人以享受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1、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幽幽的音乐的伴引下走进文本,体会情感。使课堂更有实效。

  2、挖掘文本美。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

  3、流露情感美。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的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站在分子的高度叙述了组成细胞的分子,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细胞的理论基础。所以该章在本书中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首先简要概括了核酸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核酸的种类——DNA和RNA两种,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三部分内容。它是建立在前面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与蛋白质的基础上来探究的,也为今后学生学习《遗传与进化》这一版块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3、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在初中学习有关细胞的升华的内容时,学生已经知道了细胞核内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是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还不知道DNA的结构,因此在讲述核酸的结构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学生现有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故为本节的重点。

  4、 教学难点

  本节教学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由于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他们对事物的探究充满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故“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二、 说教法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三、 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上的探究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学生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基于以上对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讨论——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用途,提问“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那么什么是DNA呢?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DNA就是核酸,那么核酸是不是就是DNA呢?”从而引入新课“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学习,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其他内容奠定基础。

  2、引导探究,新知学习

  接下来设疑:核酸分成哪几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x望,指导学生对“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探究”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间进行相互合作,最后提出问题“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如何?”然后依据所探究的问题可以进行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进行讨论。

  依据讨论的情况,我会提出“既然物质存在,那么就可以被检验存在”的观点,提供指定的实验器材及材料用具等学生可以根据“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染色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原理设计出以下实验:

  (一)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和 8%的盐酸溶液。

  我会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选用这种浓度的溶液?

  (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上述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3)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二)水解

  (1)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2)在大烧杯中加入30℃温水。

  (3)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接下来我会让同学思考为什么要先加入盐酸?为什么把小烧杯放入到大烧杯中?

  (三).冲洗涂片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秒。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

  (四)染色

  (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2)将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3)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五)观察

  (1)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眼中央,将物象调节清晰。

  (2)换用高倍镜观察: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实验结束我会给同学时间研究和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之后,我由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讨论RNA与DNA有何区别,从而转入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

  接着我会讲述核酸与蛋白质的区别,与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想比较得出核酸水解后也得到许多的核苷酸。

  设疑: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转入核苷酸的学习。

  关于核苷酸结构的具体教学,对照多媒体进行具体讲解。

  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糖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接着我会出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展示幻灯片4和5)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利用学生具有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看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解,以及核苷酸长链的特点,为《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讲解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接着转入组成DNA和RNA碱基种类的讨论,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比较让学生得出组成二者的碱基有所不同。

  之后,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学生具有的化学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参考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结构图解,DNA和RNA的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让同学列表比较DNA和RNA的区别,从而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最后再次设疑:由1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一条DNA单链最多有多少种种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如果数量不限,在连成长链时,排列顺序就是极其多样化,所储存的信息也就非常大”的结论。

  3、归纳总结

  最后对本堂的知识作一个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4、反馈运用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为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会布置相应的检测练习,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迁移和升华。

  五、说课综述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支撑了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内容

  1、教材出处

  本次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

  2、教材(课本内容)简介

  这次口语交际是让学生尝试做“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设计这样一次尝试性推销商品的活动,旨在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给学生以商品推销的初步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3、教学内容

  创设商品推销情境,在活动情境中交流互动,真切地体验和表现推销角色,在倾听与合作中,在实践活动中,尽可能地了解这种物品,能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把“商品”或物品介绍给同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推销、学会提问、学会表达、学会欣赏、学会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简要转述。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学生学习实际

  本班学生在口语交际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能认真耐心听取他人的表达,语气、语调比较适当,但在表达时缺乏条理,语言不够流畅。

  3、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提高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介绍和情境表演,学生能把语文与生活相联系,会倾听、会观察、会表达。在情境表演中有礼貌、讲方法、会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活动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协调、应对、表达能力。

  难点:在介绍物品时,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四、教法、学法及其理由

  老师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提问的方法、了解的方法和鼓励的方法。老师是这次推销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起引导的作用。由于学生推销的是自己所喜欢的物品,所以兴趣高涨,对用途等各方面比较熟悉,只要稍加润色就可以通顺、连贯、按一定顺序将物品介绍清楚。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然后展示给大家。

  五、教学进程及其依据

  第一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开门见山直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物品,激发他们想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分组合作 精心准备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找出推销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总结推销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以总结的推销方法为依据进行推销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能用这些推销方法对别人的推销过程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法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学会尊重、理解对方,参与讨论、敢于发言、学会倾听。

  第三步:精心准备、推销商品

  师生合作推销商品,其余学生认真倾听,在听之后学会给予适当的评价,小结推销方法。

  第四步:模拟情境、小组试卖

  情景再现,通过组织有序的商品推销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五步:课后作业的布置

  由于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这一安排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本次的板书紧扣推销的注意事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因此线条清晰,内容具体、明白。

  七、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本节课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是学生在本堂课中通过我的引导他们乐于参与讨论,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认真耐心倾听,能够理解、尊重对方。学生们的积极性也比较高,课堂气氛比较浓厚。

  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本人心理素质还有待加强。由于慌张,导致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最后时间的分配不够理想。希望各位领导以及各位老师能够对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

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教材选择“清晨”为主题,在基础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泥这种易于塑造的材料来表现清晨时人物的行为活动,利用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及立体表现能力,这也是本课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教材展示了油画作品〈都市早安〉及泥塑作品〈庄头〉和一组反映清晨人物活动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画,如晨练,升旗,朝阳,晨曦,,,这一幅副给人希望憧憬的画面,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并发现生活细节中蕴涵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幅幅让学生有所感悟的画面,更能提醒学生是短暂的,时间和青春更是转瞬即逝。

  2、对教材的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教材观点的处理。在学习基础知识方面,教材的观点认为学生用泥一种材料来表现清晨是人物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立体表现能力。我认为一种媒材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创造及表现能力,很多学生不喜欢泥塑这种表现形式。因此在落实基础知识这一方面,我鼓励学生可以利用泥,金属,线材,纸材等多种材料,多种表现语言来表现这以主题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立体及平面的表现能力。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第二方面,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的处理。教材第二部分以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涵的美为主。我在这个环节中增添了一个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人对清晨有不同的感悟,而表达这种感受的方式也有很多,你能说说所知道的表现清晨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句)或音乐作品(如歌曲或者乐曲),以此加深学生对”清晨“这一主题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同时达到学科整和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目标: ”清晨“这一话题是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生活中经常发生各种事情,却又容易被忽视,而清晨是朝阳的”代言词“,又容易让人联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如”时光的珍贵“,”闪烁的青春“等,因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及美好事物的情感。能力目标: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 由于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使用艺术表现语言多样性,因此我制定的知识目标为: 知识目标:提高学生的平面,立体造型及平面,立体表现能力;在泥塑活动中,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

  4、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多种表现形式表现一种主题思想。难点:泥塑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启发---引导的方法,以欣赏图片为线索,利用教具,进行欣赏,启发,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导入环节采用欣赏---启发-----引导讨论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新知环节中,采用启发讨论----欣赏---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在讲解制作过程中采用启发--演示--欣赏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制作环节采用指导---启发--欣赏的方法。

  三、学法指导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利用大量作品图片及作品范例的欣赏,引导学生开启想象力,进而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自主学习。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会基本技能技法。

  四、教学手段

  在这节课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实物展台及作品范例展示教学手段。在导入环节中,主要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在讲授新知环节中,以多媒体,实物展台及作品范例手段为主。在作业评价及展示作品环节中,主要以事物展台为主。

  五、教学过程和板书

  1、教学过程:导入环节通过欣赏校园歌曲〈清晨〉导入。其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欣赏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导出课题。

  讲授新知环节:

  情感与体验:

  问题一,引导学生讨论“清晨的所见所闻及感受?”同时,展示多媒体课件“一段以清晨活动为主的人文色彩浓厚的公益广告。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理解清晨所蕴涵的意义作铺垫。

  问题二:引导学生讨论,人们对清晨的感悟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于清晨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句,音乐作品如歌曲或乐曲有哪些?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进行情感教育,学科整和,拓宽学生知识面。

  发展阶段:

  一 、出示表现清晨活动的泥塑作品,并引导学生欣赏讨论,美术作品在表现这一题材上与其他形式有 什么不同。(视觉效果强)

  二、 教师展示多幅泥塑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欣赏作品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并介绍泥塑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三、 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除了泥塑这种表现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哪些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这一主题。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如绘画,粘贴剪纸 摄影等)设计意图在与让学生懂得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也可以表现同一种主题。

  练习环节:以“清晨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选一种或两种喜欢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作业展评:这一还节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 师评为辅,其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自信心,表达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 我说课的内容就到这里,由于时间关系书写比较仓促,其中有很多不足,恳请各位老师和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学生学习了太阳系的奥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为下一步学习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打下基础。要求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以及公转形成的一年四季变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从四季的变化引入,首先通过教师帮助下的学生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公转,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学生或多或少的从课外了解了一些,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有关知识,而太阳及宇宙世界离我们比较远,且不易研究。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引导学生模仿自己动手做实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类比推理。

  四、说教学目标

  1、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调查研究。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

  3、能解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概念。能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

  师:展示几张遨游太空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遨游太空,欣赏宇宙的奇观呢?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太空旅行,你们知道我们所乘坐的“宇宙飞船”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艘“飞船”是怎样运行的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阅读、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师:指导学生观看图片、阅读书上资料,并指导学生初步填写课本87页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阅读、资料分析来加深对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思考,为下面亲身模拟实验做好准备。

  2、猜想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的现象。

  师:提出疑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什么现象的发生呢?

  生:思考、猜想、交流、修正。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来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习惯。

  3、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

  师: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想、假设,请动手来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吧。

  教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本环节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假设。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模拟实验中去。

  4、交流与表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及想法,尝试解释其中的原理。其他同学聆听,并加以评价。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别人交流。通过质疑与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汇报中要学会尊重别人,在交流中相互提高。

  5、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意义。

  师:讲述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的产生;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的产生。指导学生继续填写表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并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零散的认知之间建立联系,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

  6、知识巩固与迁移。

  请同学们再次模拟地球的公转,验证公转与四季产生的关系。

  提问:假如地轴不是倾斜的,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地球上还会有四季的变化吗?为什么?学生首先进行模拟实验,验证公转与四季产生的关系。

  学生再模拟地轴不倾斜的公转情况,观察、思考、假设并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

  1.巩固、验证地球公转的意义。

  2.培养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讨论问题的逆向思维。

  3.在新问题情景中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回顾——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

  18、地球绕着太阳转

  方向(顺或逆时针) 周期 特点

  地球的自转 地轴 逆时针 23小时56分4秒 引起昼夜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 太阳 逆时针 365.25天 引起四季的变化。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中提到科学课教学应力求让教学贴近生活,用学生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突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地球的自传与公转学生很难理解,为此,教者运用模拟实验地球自传与公转的情景,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就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在教学地球自转与公转会导致什么现象时,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采取了大胆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过程,最后再抽象实验结果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漂亮的背景》。下而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日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漂亮的背景》是《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三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课题是“走进PowerPoint”。PowerPoint是微软。Office套装软件之一,它可以轻松地制作演示文稿,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接受。纵向分析教材,从低年级的画图到中年级的worel文字处理,再到这个单元的幻灯片和后来的nash动画,以及六年级的“综合创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冉到综合运用的过程。所以,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知识点。是以下深入学习PowerPoint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喜欢比较、竞争意识强;且此时已经掌握了world的基本操作。由于’PowerPoint和word在操作界面上有相似之处,所以,学生可以很顺利的入于。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正确设置背景颜色,义理背景色和背景图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审美观,动于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给幻灯片背景的设置。

  难点:颜色的搭配。

  五、教法

  1、任务驱动法:以制作“我的家庭和我的爱好”为全课任务,组织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以小组内部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最先完成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帮助其它组的同学。

  3、演示讲解法:通过多媒体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为学生演示教学过程,在学生记忆中形成短时记忆,在用过练习形成长时记忆。

  4、赏识教学法: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去欣赏学生作品,并推荐好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归纳总结法:回顾总结教学重难点,和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六、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卜,通过示范演示给学生形成短时记忆,学生根据短时记忆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七、媒体准备

  1、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室

  2、软件准备:PowerPoint20xx

  八、教学过程

  l、复习提问:首先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PowerPoint20000的启动和退出和基本的文字输入。并请一位同学展示操作。

  2、导入新课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择了三个已经设置好的例子,和一个没有经过任何设置的文稿,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中找出不同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漂亮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观看教材中的几个已经设置好的例子,1、蓝色背景主题2、水滴纹理背景主题3、图片背景。使学生从“要他学”转为“他要学”。

  3、新授:

  任务一设置背景颜色

  1、通过多媒体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给学生展示背景色设置的过程,在展示的时候,要强调背景设置窗口在菜单栏的格式——背景。(给学生形成短时记忆)

  2、学生操作:撤销广播教学模式,学生根据短时记忆,根据老师的演示操作,设置喜欢的背景。并且多设置几次。(给学生形成长时记忆)

  3、展示学生作品:选择儿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给以评价和建议。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小组探究能力。

  任务二设置纹理背景色(利用上诉方法完成任务二)

  任务三设置背景图片

  1、在掌握了设置背景颜色和纹理背景色的基础上,小组利用类推、迁移的思想探究设置背景图片的过程。

  2、老师在此过程中巡视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展示学生作品:选择儿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人屏幕上,老师利用赏识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作品并让学生给以建议。

  教学总结

  在这二三个任务的驱动结束后,学生进行课后的练习,并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技能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九、总结

  纵观全课,我在教学中积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同时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7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是五级语文第九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西门豹管理业这个地方,西门豹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便调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情真相之后,运用极其巧妙的方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赞扬了他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好品质。教学中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在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运用不同手段创设情境

  1、问题情境

  在这节课一开始,师生共同回忆了几个学生们上节课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西门豹为什么治邺?他是怎样治邺的?结果怎样?围绕问题,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等方式寻求答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中,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老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课堂气氛较热烈。

  2、生活情境

  在课堂上我几次创设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文本内容的生活情境。如:假如你就是西门豹,面对我们这些漳河边的百姓怎样说:假如你此时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侥幸活命的官绅、普通的百姓,你会作何感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主人,他们角色表演领悟到了西门豹的机智。在这种情境里,教师不必做人物分析,学生已经轻松理解了课文了。学生不仅学懂了课文,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品味人物语言理解感悟

  在课堂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西门豹的语言,让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发现西门豹超常的智慧,感知西门豹平静的外表下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他惩恶扬善,崇尚科学的美好品质,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又学到了阅读方法,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语感,陶冶了情操。

  三、开放的过程体现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搭建展示平台。学习课文时采取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卡通画》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七课的内容,学习领域是造型·表现。卡通画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己有的认知基础上安排的,通过让学生从美术造型、色彩、表现形式的角度去进一步地了解卡通画,感受卡通形象夸张、变形的特点,以及卡通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通过学习临摹卡通形象,培养学生的造型、构图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卡通作品的色彩美与造型美。

  2.初步学会欣赏卡通作品。

  3.选择一种方法,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卡通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卡通画夸张与变形的特点,感受其色彩美与造型美。

  教学难点: 了解临摹卡通画的一般步骤,并尝试临摹卡通作品。

  四、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卡通形象,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都储存着大量的卡通形象,他们对每件卡通作品都有自己喜欢的理由。卡通与他的生活密不可分,卡通作品夸张、变形的特点他们有所了解,但他们更多地是停留在浅层次的欣赏,没有从美术的角度去认真地解读。通过几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绘画造型、构图能力,对勾线平涂的表现方法己经学习运用过。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启发法 运用媒体法 演示法 归纳法

  学习方法:欣赏法 动手实践法 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学生分成了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等六个学习小组,并安排了以下的教学步骤:

  谈话导入→讲授新课→学生练习→展示评价→课堂小结

  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自由谈一谈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卡通形象。

  在讲授新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展开:

  首先,我让学生欣赏一组卡通形象,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形象,并且谈一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同时,让学生说一说:除了动画片,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见到过卡通形象。

  接下来,我再告诉学生:什么是卡通,然后重点讲卡通形象的特点。

  我分别出示了写实和卡通化的两组图形,让学生对比欣赏,感爱卡通画的特点,并且归纳出卡通画夸张与变形的特点,再出示一组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进一步地感受卡通造型形象、神态、动作的夸张。紧接着,让学生再一次欣赏、讨论教师的一组卡通范画,初步了解卡通画勾线平涂的表现方法。然后,再介绍卡通画的临摹方法。

  接下来,我安排了学生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卡通画与生活的联系,我特意为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些衣服、杯子,手提袋等不同造型的作业纸,让他们在上面设计卡通画。

  在评价交流环节,我采取了自评、互评、小组评、师评等方式。课后,还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自己喜爱的卡通作品,并尝试自己来设计卡通形象。

  七、教学反思

  卡通画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议一议来进一步地认识卡通画的造型、色彩、表现手法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认识卡通画,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是本节课中我要把握好的内容。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怎样把这一节看似简单的绘画临摹课上活、上实,是我要认真去把握的一个重点。美术新课标中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在本课中,我力争通过让学生看、比、议、说、画、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说课稿锦集8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锦集四篇

2.说课稿锦集9篇

3.说课稿锦集5篇

4.说课稿锦集7篇

5.说课稿锦集4篇

6.说课稿锦集八篇

7.说课稿锦集6篇

8.说课稿锦集10篇

9.说课稿锦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