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汇编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大南瓜》,我将从八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活动意图: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绘画是开启幼儿内心深处的一把钥匙,也是伴随他们成长路上的一门艺术。南瓜是日常生活中幼儿很常见的一种瓜类,中班的幼儿一定接触过,其形状大小颜色都很容易掌握,特别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说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绘画水平,我从三个维度定位了以下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南瓜的形状,学习用蜡笔均匀的涂色。
2、发挥想象力,尝试进行舔画。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说活动重难点:
中班的幼儿思维能力还处于懵懂期,为加强他们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南瓜的形状,学习用蜡笔均匀的涂色。将成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中班的幼儿想象力丰富,但创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发挥想象力,尝试进行舔画将会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说活动准备: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材料准备:大南瓜图片一张;农民伯伯正在哭泣图片一张;白纸,铅笔,蜡笔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对南瓜的外形能有初步的认识。
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本次活动我采用了情景法和观察法,幼儿主要通过参与到情境中去,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来获得知识与体验。
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情景导入,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画大南瓜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大南瓜图片,幼儿观察,说说大南瓜的主要外形特征。
2、幼儿画大南瓜,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进行舔画,把南瓜变成“南瓜宝宝”,激发幼儿想象力。
4、把南瓜宝宝涂上颜色,强调涂色时一定要均匀。
5、幼儿将画好的作品与同伴互相展示,拿出较好的作品给幼儿单独展示。
(三)结束部分:
情景开头,情景结尾。带领幼儿出去洗干净小手!
说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南瓜宝宝。
说活动预期:
中班的幼儿天性喜欢涂涂画画,我将枯燥的“画南瓜”变成了“画南瓜宝宝”,用拟人的手法提高的孩子们对课堂的兴趣,再加上幼儿通过情景的创设,自身的想象,一定会带给他们一节欢乐愉快又能有收获的课堂!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中教师,备的是初中课。
今天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内容分析、重难点确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确定。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课题是“明朝君权的加强”,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明太祖、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展开,另外稍微涉及到明朝的建立、靖难之役的内容,对内阁问题只在小字部分隐约提到太祖很忙,所以设殿阁大学士,后来演变为内阁。
二、重难点确定
根据课文标题及行文重心确定本课重点为两位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但是,我认为学习历史本身并不是目的,还要学会如何看待这一段历史,从而有所感悟。因此增加一个教学内容——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不过,对初中生来说,分析这样的问题是很不容易的,因此确定其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计
考虑到教材当中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叙述非常生动具体,假如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话,学生的兴趣可能不高。而且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我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方式有二:1、对于明朝的建立和靖难之役,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等途径应该有所了解,所以让学生自己来讲,教师适当补充,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2、对于两位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概括并交流成果,教师起组织总结作用,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搜集课文信息并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太祖加强君权措施之后给学生补充一则关于内阁首辅与丞相比较的材料,一方面弥补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君权的加强。
对于最难的一个问题——加强君权的影响,如果直接让学生讨论的话会非常困难,所以设计了两个观点的冲突,实际上已经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告诉了学生,学生只需要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课文内容加以证明即可,最后由教师总结
四、教学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
(2)了解两位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
(3)认识这些措施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讲述史实、分组学习教材内容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补充材料的分析学会在新的历史情景中运用掌握的知识。
(3)通过讨论加强君权的影响学会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君权加强的措施和影响的学习认识君主专制的危害性。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陕西旅游版第一册第八课第一课时。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确定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b,des, chair, blacbard.
2、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s this? It’s a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相互询问物品。
3、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挖掘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听说认读单词:b des chair blacbard
2、运用句型What’s this ? It’s a … 进行相互询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与意义。
四、教学程序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Ⅰ、Waring-up
1、 Greeting
2、T: What’s ur nae?
Ss: M nae is…
T: Ver gd, sit d5
说课稿 篇4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的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课件、荷花的贴画。
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一堂好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所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用课件播放采莲的录像,让学生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观看荷花图后的感受,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们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如教学写荷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这一学习的方法。而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怎样的长才能叫冒?给“冒”换个词,再让学生说说“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教学时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 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边读边作手势。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学生饱含激情,齐读第三段,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出似乎听见的语言。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接下来出示一幅带民族音乐的配图古诗,让学生在课后借助工具书去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到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小兔安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这部分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之前学生对除法有两次接触,第一次是在分一分,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第二次接触在《小熊开店》能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除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除法的意义去熟练解决问题。学会2-6的乘法口诀及其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之后还会学习乘除法的综合运算,为以后学习分数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因此教学时,我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这节课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设计了“比赛激趣”“动脑巧设计”等几个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小兔安家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独立列出算式,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五、教学过程:
比赛激趣:
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
第一组:()×( )=12
第二组:12÷( )=()
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题可以互相转化。)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图引入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在主题图中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我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小棒当小兔,盒子当房间。(学生说出算式,在小组内说说想法。倾听学生的想法,并适应鼓励。)
之后整理板书
12÷2=6(只)12÷6=2(间)
12÷3=4(只)12÷4=3(间)
12÷4=3(间)12÷3=4(间)
12÷6=2(只)12÷2=6(间)
让学生小组讨论:引导总结:
两边式子都一样,只是单位不同。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第九册的课文《花边饺子》。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小时候妈妈给“我”包花边饺子和“我”长大后给妈妈包花边饺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时代在变,但深沉的亲情永远不会变。文章以朴素的文笔,倾诉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难忘”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人间亲情的美好,懂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和回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读音,正确书写12个生字。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具体,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亲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学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10-13
说课稿06-08
坐井观天说课稿 《坐井观天》说课稿11-08
大班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随笔06-20
半截蜡烛说课稿 《半截蜡烛》说课稿06-24
《散步》说课稿04-09
《吆喝》说课稿09-24
背影说课稿08-06
幼儿说课稿09-12
《元素》说课稿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