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1 14:31: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合集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说课稿合集9篇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项链》作者法国作家莫泊桑。

  一、说教材

  <一>、确定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第四册以文学作品的鉴赏为主,小说的鉴赏占全书的50%。该册虽只选入了三篇外国小说,但这三篇各有千秋,且在文学史占有显著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其典型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见长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以其传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吝啬鬼闻名;而莫泊桑的这篇《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可以形成完整的小说鉴赏体系;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

  <二>、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依据

  1)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a、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僻字词

  2、分析小说的情节,初看人物思想和品质。

  3、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4、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玛蒂尔德评价形象。

  b、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

  c、德育目标

  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品质德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也是本文德难点。

  二、说教法

  鉴于学生已在英语课中接触过该文,对文章内容有大体的了解。故我将本文的教学模式定格为:经典段落指导品读——争议问题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教师点拨。

  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又可以让他们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三、说学法

  品读法——仿写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复述《失街亭》的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师介绍对莫泊桑作品的情节的相关评价。

  <二>、品读本文情节和心理描写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抓住项链这一线索,在项链前分别添加6个不同的字来概括本文情节,再由学生找出情节中的高潮部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处处出人意料,处处又合乎情理”的情节特点的。

  赏读情节后,要求学生按照情节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德句子,并加以概括,再据此指导学生初步探讨玛蒂尔德的性格。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属于造型.表示领域的课程。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北京的桥,了解桥的结构、艺术特点以和用途,从而激发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北京的桥,培养同学的美术实践能力。

  同学分析:桥对于二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桥的历史、用途、结构并不了解。为此,我给他们安排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桥的知识,目的是让同学自主的探究、了解桥的知识,起到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另外同学已具备一定的线描能力,所以本课布置同学用线描的方式表示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同学仔细品味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绩,了解北京地区古代桥的历史和现代桥的作用,以和桥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点;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和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并启发同学用多种绘画形式来表示北京的桥,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示过程,提高同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同学爱家乡、爱北京的情感,增强同学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有关北京的桥的知识、作用以和外形艺术特色;用自身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北京的桥。

  四、教学难点:

  桥的不同结构表示方法以和画面组织;感受桥的造型美。

  五、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以自身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猜谜语、做游戏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充沛激发同学的学习美术的兴趣,让每一个小朋友都参与课堂并从中得到锻炼,从认识桥的历史—桥的作用—桥的结构—桥的表示方法,我采用了“循序渐进”、“情境性教学方法”、“ 演示法”等进行教学。

  六、教学程序:

  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 导入局部: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谜底:桥)出示板书课题——北京的桥。

  目的:我充沛利用二年级同学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课前准备了一个关于桥的谜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谜语中对桥的语言描述,使同学对桥的形状有了简单的了解。

  二 讲授新课局部: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六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一)第一个环节:做游戏

  1.首先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

  2.出示抢答问题: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

  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知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

  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目的:课前我安排让同学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还有知识,课上以抢答游戏的形式,反馈了同学自主学习的结果并为之后的师生互动打好了基础。让同学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协助同学初步了解桥的历史和特征,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第二个环节:结合图片讲解关于桥的历史(展示课件)

  我国的最早的桥梁大多是木桥,如:独木桥。

  直到人们发明了砖和铁器,桥的外形和制作资料也多了起来,从而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提问: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不同资料的桥?(同学回答后出示答案)

  同学举手回答:石桥、砖桥、竹桥、藤桥、盐桥、冰桥……

  随着科学的不时发展,人们设计建造了许多外观新颖、起到不同作用的桥。

  提问:那你们所知道的现在的桥都有哪些呢?(根据回答展示图片)

  同学回答:铁桥、钢桥、立交桥、公园里的桥、过街天桥

  目的:通过对桥历史的讲解,解决了同学缺乏对桥文化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古代桥和现代的桥分别进行了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让同学结合自身所找的资料,利用回答问题的过程,把知识相互补充,扩充了同学的知识面。第二个问题则培养了同学的观察能力。并对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同学在潜移默化中对古代劳动人民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充溢了敬重。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第三个环节:桥的作用(展示课件)

  设置问题请小组讨论:北京的桥很多,它们最早的用途是什么?在现在还有什么其它的用途?

  生:在过去桥是过河的。现代桥的作用不只仅用于便当人的过河,还可以实现四通八达、人车分流,并可以节省土地的作用。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目的:发散同学的思维,为设计桥作铺垫。

  (四)第四个环节:介绍北京桥:

  1.教师:那有一首关于桥的歌曲,你们听说过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么?

  同学回答:听说过,叫《北京的桥》。

  教师播放《北京的桥》的歌曲片断。

  同学欣赏歌曲。

  2.北京古代的桥:

  (1)金水桥:天安门前的金水桥,通体的汉白玉,连接成五坐并列的石桥。

  (2)沁芳庭桥: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

  (3)颐和园里十七孔桥:犹如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在昆明湖上。

  (4)北京芦沟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5)颐和园玉带桥:都是大型石拱桥。

  玉带桥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北京现代的桥:玉蜓桥、天宁寺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三元桥、过街天桥。

  目的:利用听《北京的桥》这首歌曲过渡到介绍桥,我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为同学创设环境,使同学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介绍北京的桥的过程中,我是依照从古至今的顺序介绍的,这样使同学逐步体会到桥的变化。古代的桥我选择的都是外形美观、各具特色的古桥,金水桥的选择,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使同学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敬之感并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现代桥梁首先介绍玉蜓桥是因为我校李玉蜓桥比较近,同学对玉蜓桥的印象非常深刻,对玉蜓桥的造型也比较了解,所以从同学的生活动身,能够拉近桥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使同学有亲切感。过街天桥的选择是为了加重桥的现代感,过街天桥的介绍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从而向同学渗透交通平安意识的重要性。我选择的桥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见过的,因此同学假如对那些桥有了解我就让同学来介绍这些桥,从而培养了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第五个环节:桥的结构特征

  1.小组讨论桥的结构:每组分别拿出资料袋里面的古代桥和现代桥的图片,分组进行讨论。

  同学:拿出图片,进行观察,分组讨论分析桥的结构,进行总结,并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同学发表的结果,播放课件,出示答案:桥身、桥墩、桥栏、桥洞、桥面装饰物。

  3.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一起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出示课件,进行对比)

  同学讨论结果:相同点:桥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4.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说一说古代的桥与现代的桥有什么不同之处?

  同学考虑问题、回答问题。

  5.巩固学习:通过拼图的形式巩固同学对桥结构的认识。

  同学到黑板上面依照桥的结构把拼图拼正确并且完整,假如遇到困难相互帮助。

  目的:我把桥结构的分析作为本课讲解得重点,只有清楚了解桥的基本结构,才干更好的设计桥、创作桥,并能更好的体现桥的功用性。这个环节我选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同学学会自主考虑、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结构,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间接锻炼了同学组织语言的能力。强化同学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桥的结构的拼图,请同学到黑板上依照桥的基本结构亲自动手拼一拼,并且讲一讲各局部得结构和名称,这时候就可以针对桥的各局部的作用进行渗透,加强同学对桥结构的理解。

  (六)第六个环节:桥的绘画

  1.教师请同学充任小桥梁设计师,想一想怎样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示这些桥。

  同学:假设自身是桥梁设计师,开始构思。

  2.范画:老师根据同学地拼图,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同学:观看教师演示,学习线描表示方法。

  3.欣赏书中同学作品。

  同学:欣赏同学作品,拓展思路。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日本科幻小说作家星新一的《喂——出来》作为其名作之一,一改现代科幻小说多以感官刺激为目的之恶疾,寄寓了作者真正的人文关怀,且不是以其刻板地讲述道理著称,而代之以出人意料的情节和流畅生动的语言来引人深思,朴素中透着深层的人类反思。小说通过这个“漏洞”,让我们得以“洞”窥世人、“洞”窥社会,也“洞”窥了我们自己,以此表达了他对我们现代社会的隐忧和反思。 二、教法与学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生动有趣的科幻小说,情节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情节,让学生寻找关键词,以画“情节链”的形式走进文本,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感悟文章的主旨。阅读这篇小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破坏大自然,必将会遭到报复。另外,深入品味文本想象丰富的特点,并学以致用,通过续写课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科学的情趣。

  结合这一理念,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1、品读分析小说关键字句,感受人物的荒唐表现和社会的荒诞行为。

  2、注重学生自读、自悟。本篇课文比较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只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悟更加深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管是学生自主搜集概括文本信息还是师生共同探究,都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主动参与。

  3、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适时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并挖掘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激发学生灵感,引起共鸣。

  4、在小说的特定语境下,创作性地续写结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并与小说原结尾的对比、碰撞中进一步深入文本,发出学生自己的声音。 三、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注重“参与式”学习,强调个性培养。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中心。 2、了解科幻小说,训练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情节,感悟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科幻小说及作者生平贡献

  1、科幻小说: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2、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是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特》。

  3、科幻小说之父是法国作家凡尔纳,代表作品《海底两万里》。

  4、中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高士其。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读一读,写一写 2、掌握词语

  3、根据情节链复述课文内容

  四、对比-研讨-探究

  1、课文中深深的无底洞有什么用场?

  2、现实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处理城市中的垃圾的?

  3、小说中深不可测的洞最初给社会环境带来些什么?(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明) 4、“喂——出来”这个叫声,工人觉得奇怪,你觉得奇怪吗?这预示着什么? 5、结尾那位工人听到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6、“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7、结尾的“小石头”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说“小石头”是“微不足道”的?

  五、揣摩理解

  1、文章中哪些人去探洞了?他们各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2、关于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同意哪种?说说理由。

  六、思考交流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环境? 2、这篇小说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七、拓展延伸

  为更好地保护环境,建立美好家园,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试提出一些主张和建议。

  八、布置作业

  《喂——出来》续篇

  面对着这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而小说的结尾更是奇特,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想象,大胆地想像可能发生的事情吧。写200字左右的续篇,要有承前性,合乎小说情节的发展。 四、教后反思

  小说语言比较浅显,情节也耐人寻味,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从课堂效果看,应该说比较成功。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时间比较紧张。同时也觉得课堂教学的创设往往只是一种预设,就象此设计,上述的一些问题就是教师所预设的。而真正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教师备课时意想不到的情况或情景,需要教师作出敏锐反应与判断的。学生自主地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应该是我往后教学所应特别关注的问题。

  就我这堂课的教学预设而言,教学设计的新颖和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也许是一个典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不默契表现,两者没有自然融合造成了课堂的僵硬。这是我今后最需要思考的,也是我本次失败最沉重的收获。我想,首要原因是课堂组织的稚嫩和教学经验的匮乏,所以出现问题后就不免紧张,而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这种紧张状态不仅影响到了课堂的从容和节奏,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情绪和发挥。这急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关注自己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间的融合,更关注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的培养,更关注自己对课堂“火花”的抓取和课堂机智的训练,以求课堂组织的成熟和圆润。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校长,亲爱的老师:

  中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体验成长的快乐。四年级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他们中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些问题,更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自我成长道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篇课文是当今文坛著名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赞颂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的文品和对人平易真诚的人品。文章的篇幅较长,其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适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达到以读促情、以读促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文章中叶圣陶先生批改了“我”的作文,所以还可以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说学生

  由于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不容易理解,对文中所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预设为。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确定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采用一下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对话式教学法和自学辅导等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穿插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即兴创造,在对重点词句的反复诵读中,形成解析完教材,确定完目标及重难点,下面我将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学法上我将根据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脉络。在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导学中打造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鉴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下面我重点说说教学流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将按五个环节展开:

  开课伊始,我和学生从《爬山虎的脚》谈到叶圣陶,从叶圣陶谈到肖复兴,又从肖复兴引出中心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的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这些都与上课的内容紧密相关,既可以勾起学生的回忆,又能通过谈论叶圣陶,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更丰富的认识。接着我揭示课题,让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随机强调“那”和“绿”两个字的书写要求。这样设计一方面进行写字训练,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如,厅是后鼻音,荐是前鼻音,书写荐的时候注意草字头下面是存不是在,昏上面是氏不要在下面多加一点。在疏通完文字之后,我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围绕这两件事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在交流时随机形成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着板书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这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而是通过提示,给学生一种方法的指引,从而学会概况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动口、动脑、动手,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为下文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学生要对课文有所感悟,首先得“批文以入情”。在引导学生由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我给每个学生充分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徜徉在文本里,深入与文本对话。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画出相关的内容,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自学后交流)

  课件出示: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指名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密密麻麻”“到处”来体会叶老的认真一丝不苟,随后引入课外资源,引导学生看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从而让学生对“密密麻麻”“到处”这两个词语有更鲜明的印象,叶老为肖复兴修改处大到一个句子,小到一个词一个字,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落下,可见叶老修改作文时是多么认真仔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为了近一步体会叶老的认真,学习叶老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还将利用课件,让学生把肖复兴的习作和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后的习作做一个对比朗读,体会这样改的好处。从中学习到作文修改的一些方法,同时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写好后也要作这样的修改。

  接着课件出示描写作者肖复兴感受的句子: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浓厚的情感,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体会这些情感,我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情感暗示,进行朗读指导。一读:兴奋。删改后的句子更准确,更规范了,作者的高兴之情由然而生,请同学们试一试读出他的兴奋心情。二读:温暖看到叶老这么认真、平和地为我修改作文,我感到春风不仅吹到面上,更是把温暖注入了心田,请大家再读!三读:感动叶老当时可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繁忙,还挤出时间来为我一个素昧平生的小孩子改作文,我感动、我自豪,再读!四读:敬佩叶老当时已经70多岁了,还这样关心一个孩子,我无法言表的感动都融于春风拂面的那一瞬间,再读!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零散的,这时我设计说话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这一环节试图通过三个句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升华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情感。

  五)、回顾中心句,前后呼应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深情描述情境:虽然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叶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还深深地留在了肖复兴的脑海中,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齐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接着,我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收获颇多,在叶老家做客时,我又收获了怎样的感动呢?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又会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一节课让我们再走进叶老先生的家,去尽情地享受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这样结课是为了和课开始时呼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北师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母亲的纯净水》。《母亲的纯净水》一个小女孩,每逢上体育课的时候,都带着一瓶妈妈准备的纯净水;一天,同学说她的纯净水像是凉白开,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回家后,她责问妈妈,妈妈给她讲了自己的看法,小女孩想明白了,以后一直非常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

  二说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2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写下来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四 说教学过程

  说设计思路根据六年级学生已积累一定的自学能力,《母亲的纯净水》一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走近小女孩,感受她心情的变化 小女孩心情的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二、品读母亲的话,感受母亲对小女孩的爱。 母亲的话,有着较为深刻的涵义,是小女孩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和理解的难点。母亲的这番话,不仅体现了她教育孩子的过程和方法,更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种研究性学习,自主读书是最重要的。当教师创设好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灵、影响一生的教育效果。

  一、导入

  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赞美母爱的诗句,说明了母爱的伟大。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演绎着这样的故事,今天我给你们也带来了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母亲的纯净水》。

  二、初读

  1、自由读文要求:

  ⑴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课文写了一件事(本文记叙了一位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的经过,当女儿发现所谓的“纯净水”原来是凉白而责备母亲时,母亲对她进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错误)

  三、精读

  ㈠过渡: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可是前后的心情都是不一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口味这份浓浓的母爱。

  1、请自读2-10自然段,哪儿给你的感受最深?小女孩心情有什么变化?(高兴、委屈、酸楚)

  2、为什么她觉得尴尬,当即扔了那瓶水?

  3、她听了母亲的解释,知道母亲是对的,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

  ㈡又听了母亲后一席话,她想明白了,出示母亲的话“我们是穷……可就真穷了。”

  1、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小女孩说这些话的?

  2、母亲跟小女孩讲这些话,想让小女孩明白什么呢?

  3、“再穷(①生活上的困难)也得看得起自己,心就穷了②……可真穷了③”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4、现在你能结合课文来说一说小女孩和母亲是怎样看待穷的吗?(小女孩:丢脸,没有面子;母亲:勇敢面对,认为穷是一种过法,虽然穷,但母亲心不穷)

  5、如果因为穷看不起自己会怎么样呢?(希望破灭)

  ㈢那天晚上,小女孩想明白了母亲的话,她想:出示“穷没什么,它……”

  1、你怎么理解的?(穷不是一种耻辱,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

  2、对于家里穷,小女孩曾经是怎么认为?现在呢?此时她的心情怎样(沉静)(一种耻辱、一种生活现状需要努力改变它)

  小结:是母亲的一番话,改变了小女孩,使她对穷和富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我来读母亲的话,请你们来读与母亲的话相对应的小女孩的话。

  ㈣、1、小女孩长大了,有了较好的工作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各样的名贵的纯净水,为什么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①为什么打上引号;②此时它又是什么心情?(喜欢)

  2、为什么课题叫做《母亲的纯净水》而不叫《母亲的白开水》?(母亲的纯净水使小女孩对穷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以母亲的纯净水为题更吸引人,表达了小女孩对母亲的爱)

  3、请你在书上写一写对小女孩和母亲的评价

  4、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给人勇气,母亲是一把伞、一盏灯、一杯水,母爱是平凡和无私的、是伟大的,此时同学们一定也有许多话想要你的母亲说吧,请你们写在小卡片上。

  四、拓展

  1、围绕穷与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感想。

  2、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同学们认为白开水没有味道,而饮料好喝,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读课题

  二、读诗

  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

  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

  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

  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四、品诗

  1、品“淡墨”

  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

  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生说:淡墨;痕迹一般浅;颜色不够骄人……

  ③师点课件,出示《墨梅图》。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图》,仔细观察一下,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说:素洁、淡雅;美得有特色,不俗气……

  ④指导朗读:你们说的老师深有同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读。

  指点:“淡墨痕”淡雅的,要读得轻一点。

  2、品“清气”

  过渡:同学们,这梅花如此浅淡,貌不惊人,从没引起过别人的注意,从没受到过别人的夸赞,但它却在洗砚池边不畏严寒地怒放着,呈现出勃勃生机。

  ①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懂,“墨梅”这样做心里是怎样想的?揣摩一下,谁来帮一帮老师?

  现在明白“不要人夸好颜色”了吗?指生说。

  ②正如诗中所说(课件出示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读懂了“墨梅”。

  师引读:这真是一株清香、迷人的梅花啊!女生读

  这真是一株洒脱、淡定的梅花啊!男生读

  这更是一株自信、不俗的梅花!齐声读

  3、品读

  过渡:(对照板书)这梅花是痕迹一般的淡墨色,但却素洁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这是一幅画呀,“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谁已经明白你们提出的问题了?生回答。

  ①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让墨梅的形象走进你的心中吧。生自读。

  ②把书扣在桌上,闭上眼睛,让你的思维跨越时空,让你的想像飞起来,飞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里(老师的语气要饱含深情,有一种静谧之感)。(配乐)

  师引读:淡墨色的梅花开了,多么淡雅,多么高洁啊!指一生读。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院子里,充满了天地间,也飘到了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静心闻一闻吧。指一生读。

  五、品诗人

  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梅香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竹石》、《石灰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墨梅》与这两首诗对照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板书: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师:能提到“借物喻人,借物言志”,老师相信你们对这首诗的思想内涵已有所感悟了。如果能再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你们的感悟会更深!课件出示:王冕资料。指生读

  师: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倾注笔端,挥毫泼墨,晕染出一幅幅惊世之作。至此,墨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你读懂了吗?(借梅自喻,借物言志,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2、师小结:对呀!王冕曾说: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3、现在让我们回到课始提到的问题:

  指名提出问题的同学: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画“墨梅”了吗?生回答。

  师评:你们真正读懂了《墨梅》,读懂了王冕,老师很高兴。

  4、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齐诵《墨梅》!

  六、作业:搜集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办一期以“岁寒三友”为主题的小报。

  五、说板书设计: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目题是《不留余地的'狼》。《不留余地的狼》是长春版六年级下册第八板块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不同的思考”,共收录了两篇课文,第一篇课文《蛇肚子里的象》,已经让学生明白了,儿童和成人的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不留余地的狼》这篇课文中,作者陈仓用寓言的手法写了一只狼四天发生的故事——追捕羊、兔、松鼠的失败与被老虎追捕的经历。因为狼的不留余地导致自己被送入虎口。故事虽短小,但是这只狼的不留余地,却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思考的余地。也衍生出各界人士对人生,对环境,对计划等等问题的思考。精辟的言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同时也能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不同的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课文的前半部分是伊索寓言的格式,后半部分是新闻评论格式,从拟人到写人,意在引导人们做事要留有余地,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二、说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当然这也是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通过对《不留余地的狼》的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即看图形展开不同的联想。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特别地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深入理解各界人士对故事的不同评论的基础上,能够对故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论。所以教学中我特别虽注重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创新的理解,以至于突破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是各界人士说的话比较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针对这一难点我让学生采用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解读以及六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认识“谬、衡”2个生字,会写“窟窿、衡”3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功败垂成”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内容,抓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并能用相关的成语进行概括,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理解,体会不同人士对于同一故事的不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绝人者必自绝,做事要学会留有余地。也要让学生懂得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表格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写批注,进行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说学习方法: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走进文本,解析狼的不留余地

  《不留余地的狼》这篇课文共有十二个自然段,分两个部分,1——5自然段写的是狼在围追堵截其他动物时,也自绝后路,落入虎口。6——12自然段是写不同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这件事情的评说。

  在学习第一部分的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下列表格,

  完成后的表格如:

  这个小故事很简单,在默读课文完成这个表格的同时,学生对故事内容也就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填成语的地方,可以提取文中的现成的关键词,没有现成的词可以转换四字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狼发现山洞可以捕获猎物,心非常高兴,”就可以概略成“喜出望外”,“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就可以换成“守株待兔”等。

  通过完成表格,感受狼的心理活动,学生就会理解什么叫做事不留余地,同时也理解了“不留余地”这个成语的意思。借助这个一目了然的表格学生还可以进行复述课文内容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到这只狼自以为堵住洞里所有的窟窿就可以捕获到各种猎物,但实际上也堵住了自己的活路。引导学生领会,做事要留有余地,绝人者必先自绝。

  2、深入思考,领会各界人士的不同说法.

  对于这个故事,各界人士的说法不一。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也文章的重点部分。对于“哲学家”和“宗教学家”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资料查找和课上的交流来了解.

  各届人士对这个案例的评说,都是站在他们自己的职业角度来评说的。做为六年级的学生,通过朗读训练,应该能理解他们的评说是符合职业特点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没有过细地去讲解,有不理解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教学的重点是要使学生认识到:角色、地位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就会不同。引导学生谈出他对这件事情的评说。

  在谈论观点的时候也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在处世时,学会留有余地,为别人,也为自己。或许会有所收获。

  3、拓展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由于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人们看问题的角色也不尽相同,在课后的拓展运用中,不同人眼中的盘子是不一样的,文中给出的三个角色分别是厨师、服务员、洗碗工,我引导学生注意与人物的职业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盘子为本职工作“说话”。

  厨师说:盘子是跳动的心,装满我们对顾客的爱。

  服务员说:盘子是连着你我信任的线。

  洗碗工说:用水擦洗所有的污渍,才能使其明亮洁净。

  (三).课堂小结:(2~3分钟)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六.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看屏幕.

  七、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8

  一、简析教材

  《言而有信》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诚信是金》的第二课时。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应该自觉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但是,在小学生中我们经常看到对自己的承诺不负责任的现象,我们还经常听到孩子们随便许下的诺言。因此,及时有效地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培养他们言而有信的良好品质,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言而有信是美德,言而有信的人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了解承诺的多种形式。

  情感目标:

  1、敬佩言而有信的人,并愿意向他们学习。

  2、为自己言而有信的行为感到坦然,为自己失信于人的举动感到羞愧。

  行为目标:

  1、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要轻易向别人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2、从小事上落实自己的承诺,培养言而有信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守信无小事,好品质的形成是从一件件小事的落实开始的。

  2、在实践自己的诺言时,一定会遇到困难,有时甚至会被别人误认为是“傻”。我们要知道:守信也是会付出代价的。每一次代价的付出都是一次良好品质形成的考验,是值得的。

  突破方法:榜样引导法 情景渲染法

  四、活动过程

  本课的教学活动将分五步展开。

  (一)感受郑重,感知“言而有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言而有信”的已有认知,恐怕仅仅局限于“说话要算数”吧!对于这种学情,我选择由学生最熟悉的承诺方式“拉钩”导入,同座位同学玩儿拉钩游戏,师生共同回忆拉钩儿歌:“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随着这首熟悉的儿歌而炽热起来。紧接着由教师提供一组图片:(“岗位承诺”、“商业信誉”、“政府承诺”、“现代信用货币”)通过观看这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除了我们平时的嬉戏玩耍以外,原来承诺还是庄严、慎重的。几张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直接从有限的生活经历过渡到多姿多彩的社会大舞台,体现了《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化、社会化的特点。

  (二)阅读故事,深化认知

  借助刚刚获得的情感体验,由教师提供《宋庆龄与“食言而肥”》和《美丽的笑话》作为导读故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体会故事的启发意义,结合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关于“言而有信”的故事。教师在参与小组活动时,要提醒学生正、反面的故事对比着讲。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利用榜样的示范效应帮助学生形成钦佩言而有信人的情感,对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行为感到不满和气愤,初步立下愿意做一个言而有信人的志向。

  (三)走进生活,指导行为

  故事毕竟离我们比较遥远,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也略显飘渺,要想学生真正认识“言而有信的益处”“言而无信的危害”,还是必须走进他们的生活,切实关注他们的行为。

  在这里,我为他们设计了一个在他们中间经常发生的讨论题:

  有一天,老师提议大家为班级做贡献,希望有同学能为班上捐献劳动工具,有很多同学马上向老师承诺:“明天我带!”小明居然对老师说:“我让我爸爸为班上捐一台吸尘器!”

  第二天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履行诺言,大家都说:“忘了!”小明说:“我爸爸不同意!”

  (讨论:他们的言行对吗?你有过这样的言行吗?)

  这是一个大家经常会犯的,却没有人重视的错误。当读完题目后,不少学生会微微发笑,因为这个说话的孩子极有可能就是他。这样一句不足挂齿的许诺,竟然被老师当作典型材料郑重的请进课堂,还让大家分小组认真的讨论。此时不少的孩子可能在心里想:老师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一点儿呀!

  对,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就是要小题大做。就是要从这个不起眼儿的承诺中引导他们认识:承诺过别人的事一定要督促自己努力做到,在小事上失信于人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更是对自己错误的放纵。在我们做不到的情况下,更不要轻易的向别人许下承诺。

  当学生有了这些认知后,再给机会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夸耀自己的成功之时,做到了的孩子会很骄傲,非常有成就感。曾经有过一次或是两次失信于人行为的孩子会化自责为力量。不论是哪种情况,此时“言而有信光荣,言而无信可耻”的观念已经扎根在了他们心中,基本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四)设置情境,入境体会

  这个环节的任务就是要突破难点,我认为只有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解决故事中问题,才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突破难点时,我选择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我设计了这样两个连锁情境:

  情境(一):

  9月27日,刘星、鼠标、键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一起到社会福利院帮那里的小朋友打扫卫生。三个人各在那儿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六个人约定: 10月1日一起去游乐园狂欢。

  9月30日晚上,刘星的妈妈回家后通知全家人,今晚收好行囊,明天全家参加“海南七日游。”接到妈妈的通知后,刘星为难极了。请你帮刘星做个决定,去海南还是去游乐园?

  《家有儿女》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一部电视剧,刘星聪明、调皮、关键时候又不糊涂的性格让我选定他做主人公。设计让同学们帮刘星做决定这样一个问题,是想告诉每一个孩子,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诱惑,有着各种预设不了的变化,我们在履行自己的每一个承诺时,都会受到挑战和考验。在每一次的考验和挑战面前,我们的坚持和放弃,对于我们“言而有信”或是“言而无信”品质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境(二):

  10月1日一早,刘星眼巴巴的看着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去了海南。他孤单的坐在沙发上,开始给好友打电话。让他意外的是,鼠标一家去庐山旅游了,键盘家里待会儿有一位重要的客人要到,也去不了了。

  愤怒的刘星独自去了福利院。在福利院门口,就看见三个新朋友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看到这幅情景,刘星决定:三个一起带!

  你觉得放弃了“海南游”的刘星傻吗?

  这是一种在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有时你的坚持会让自己觉得看似不值得,这种观点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价值观。所以我特意设计了这个情境案例来突破难点。以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能认可刘星带给了小朋友快乐。但是,他们对于鼠标和键盘的爽约不能原谅,因此极有可能会质疑自己的行为“值得”吗?在这里,就要在分析三个人行为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进行指导: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在“言而有信”这种优良品质形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挫折,会有很多的意想不到,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五)小小心愿,践行守信

  在突破了难点后,交流收集的关于“言而有信”的格言,从中选择一条或是自己创作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认识上达到一个新高度,还在被刘星感动的孩子们,一定会有让我们惊喜的创作!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简析

  1、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节选的课文主要是介绍我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的说明文,教学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裨益

  2、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的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陶冶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3、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本节课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视频,创设直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学生主要是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快速提取信息,语言的品味也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鉴赏、品味,对于图片的欣赏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合作学习:品味语言这一方面,可以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整理好派代表发言,共同探究本文典范精美的语言

  探究学习: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了解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探究本文所表现出来的中国画的艺术,从而设计校园公园的园林,提高鉴赏能力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园林的美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的,但很多的学生没到过或没看过苏州园林,所以对苏州园林的了解甚少,因此在导入部分我通过播放介绍苏州园林四大名园的视频录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自主式阅读课文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这样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给学生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自由阅读,圈划不理解的词句,找出概括苏州园林特征的句子老师不要包办,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努力做到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自悟文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生字词通过事先设计的预习达标来检查)

  (二)合作式解读课文

  苏州园林总的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在设计时做到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是主要的方面除此还从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色彩的搭配等细微方面进行介绍

  四个讲究在第2自然段有明显的说明,学生容易把握,但这四个讲究对应3—6自然段的内容,学生稍难理解,这时老师就要带着他们简单分析一下每一段所写的内容,并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每段的中心句,梳理文章的结构,突出本课的重、难点

  对于文章结构的梳理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合作列出提纲,选一代表回答,不足处其他组同学补充,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结构之间的总分关系写提纲,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动手的习惯

  (三)体会画意美

  课件显示苏州园林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然后通过逐段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达到如诗如画的效果的,体会画意美这是文章的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品味,然后学生讲,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悟、自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接着老师结合课文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宫殿式建筑、西方园林中的行道树、北京的宫廷园林和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比较鉴赏,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提高学生鉴赏造型艺术的能力

  有关说明方法的运用也是在此环节学习因前面已学过说明方法的知识,此处稍作点拨即可

  (四)详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这是本文的又一重点、难点,主要是通过抓住几个重点的词句的揣摩品味,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精练

  为此,设计以下的问题: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2.比较“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与“至于他沼,全引用活水”这两个句子,说说表达效果为何不相同并请从课文中再找出三个同样的例子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这三个问题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问题1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问题2通过比较两个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说明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可以更准确的表达所要说明的意思,并通过找课文中同样的例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问题3也是用词准确的典型例子

  语言的品味,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把时间交给学生,反复诵读自主品味,然后小组讨论,整理好后派代表发言,共同探究本文典范精美的语言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鉴赏、品味,得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合作精神和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束新课,回顾小借

  学生谈学习的收获,交流心得,目的是使学生自己学会梳理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教师总结所学知识,并提供相应的网站,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资料,更全面地去了解苏州园林 .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作业

  倘若聘请你为学校的园林设计,你将会如何设计,让同学们也有“如在画图中”的感受?

  此题的设置主要是考查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从而进行迁移运用,使他们逐步养成勤思考、善探究的习惯可结合课文中的“亭台轩榭的不对称”、“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花草树木的映衬“、景色的层次性”等方面,畅谈自己的设计思路,自由发挥,不拘一格(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使学生体会到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从而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的整体结构本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文章结构的体现,层次清楚,各种关系表示准确,使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课堂小结时看出知识的系统和逻辑关系,使学生在整体性的体会中,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

【【精华】说课稿合集9篇】相关文章:

1.【精华】说课稿合集五篇

2.【精华】说课稿合集4篇

3.【精华】说课稿合集10篇

4.【精华】说课稿合集7篇

5.【精华】说课稿合集八篇

6.【精华】说课稿合集5篇

7.【精华】说课稿合集8篇

8.【精华】说课稿合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