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1 10:29: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说课稿集合10篇

说课稿 篇1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哪些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学宫吗?科学宫每年都会在春季举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1998~20xx年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统计图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请你们比较一下手中的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为其取个名字,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观察折线统计图。

  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十九中第112页第1题。

  2.补充练习。

  我国近年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请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把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明年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3.实践活动。

  (1)请你调查自己及身边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

  (2)根据收集的数据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事先发给学生空白的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信息?

  (4)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脉搏的科学小短文。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说课稿 篇2

  设计意图

  随着我院小班主题探究活动“动物宝宝”的深入,我们生成了活动分支——有趣的蛋宝宝。3~4岁幼儿属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幼儿喜欢小动物,对动物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小班幼儿“泛灵”这一生理特性,以幼儿爱不释手的蛋宝宝为载体,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及游戏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4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鸡妈妈孵蛋》课件,篓子;蛋宝宝人手10个,蛋蛋盘人手1个。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 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2.“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

  (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

  (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

  (4)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

  (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

  4.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

  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

  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师:看看我们的宝宝孵出来没有,轻轻地,别伤着宝宝。看看是什么宝宝孵出来了(鸡、鸭、鸟、乌龟等),数一数你孵出来几个宝宝。噢,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蛋宝宝孵出来的。现在,我们把蛋宝宝送出去晒太阳哕!请宝宝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到篓子里,收拾干净。

  活动延伸

  1.科学活动:蛋宝宝找妈妈。

  2.生活活动:找一找,周围有什么物体数量是5。

  3.活动区活动:增设数学角的各种材料,数量在5以内的点卡、实物和图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蛋”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难点是说出总数。节律感是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因此活动开始,我设计的是以幼儿边拍手边念《五指歌》的环节。接下来捡蛋、数蛋、偷蛋、孵蛋、剥蛋五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运用三大教法,让幼儿趣味学数学。一是操作法。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独立探索(捡蛋)和互动分享(数蛋)两个环节,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孩子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二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奇趣的数学点数游戏,如“小蛇偷蛋”、“剥蛋宝宝”等,让幼儿对点数始终兴趣不断。三是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很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更能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活动中,我通过课件将生活中简单的数学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不仅向幼儿清晰生动地再现了5的点数的不同排列方式,也体现了数学活动中分层教学的思想。

说课稿 篇3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和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是人类最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反映。今天,我就以一节《儿童团放哨歌》与各位老师探讨在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首先我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爷爷故事多》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旨在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生活,通过音乐活动了解革命歌曲的风格特点,加深学生对革命战争年代音乐风格的感知和认识,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本单元可以分为四课时,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包括:1、歌曲《儿童团放哨歌》2、音乐游戏3、听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歌曲《儿童团放哨歌》是一首进行曲,歌曲节奏鲜明、格调明朗,形象生动。歌曲以“X.XXX”的节奏型贯穿其中,造成一往无前的气势,表现了儿童团员机智灵活、坚定勇敢的品格以及向红军学习的决心。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定首先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突出“以人为本”,中年级的学生在培养其音乐兴趣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要求,并能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和即兴创造活动。其次是强调课程目标的整合,由原来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依据新课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目的对新课标的理解,我以以下三点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唱《儿童团放哨歌》,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能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随音乐即兴表演,了解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以及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听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了解儿童团与少先队的关系,进行思想与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

  3、在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节奏感得到强化,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歌曲的学习,学生能用坚定有力、富有弹性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因为歌唱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教学中只有通过成功的艺术实践,才能产生美好的艺术形象,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创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于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正确把握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作用及唱法。歌曲开头的八分休止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童团员机智灵活、坚定勇敢的品格。

  教育学家梅贝尔·詹姆斯说过:“学生是通过音乐方案来学习的。”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并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听、唱、动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各方面得到综合的锻炼。为此,我把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四大模块。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第一模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用了影片导入法,直接把学生带入影片的情境中去,再设以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如“你知道什么‘鸡毛信’吗?”“那时侯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联络的,你能来模仿一下吗?”等等,为歌曲的学习作了很好的情境铺垫。

  第二模块:游戏体验,巧析难点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以后,采用了游戏体验的方式来解决歌曲教学难点。我以穿越“时空隧道”的方式,扮演红军大队长,以发展儿童团员为目的,把学生分别分成“暗号”和“刺杀”两队,分别给他们分配任务,这些任务就是歌曲中的一些难点节奏,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游戏的同时轻轻松松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为下一环节歌曲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教学效果也十分有效。

  第三模块:听觉感知,综合实践

  马克思曾把具有音乐感知能力的耳朵称之为是“音乐的耳朵”。根据课标要求音乐课必须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因此我在歌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感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听、去感受,首先我让学生在完整聆听的同时,以踏步的方式来感知歌曲的情绪,从而渗透进行曲的概念;接着我让学生在复听的同时寻找前面游戏中出现的熟悉的暗号节奏以及操练口号,用不同的色块表示出来后进行旋律的模唱以及填词唱,这样一来,整首歌曲的教唱变得简单而有效。在歌曲处理中,我巧妙地把八分音符作为好朋友的身份请来帮忙,并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唱法,这样既有童趣又能让学生一下子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最后,我还为歌曲增加了衬词和二声部,使歌曲更加丰富而具有立体感。这种逐渐加深的教学方式既有效地解决了歌曲重难点,同时也始终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了互动的师生关系以及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符合了我们教学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第四模块:拓展延伸,激发热情

  在这一模块中,我仍利用“时空隧道”一词让学生的角色从“儿童团员”转变回来,在多媒体的配合下,用配乐朗诵的方式介绍了由“儿童团”——“少先队”的发展历程,这一环节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对革命传统又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当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时,我以激昂高亢的声音呼唤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整堂课划下圆满的句号。

  这样富有弹性的设计,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同时也使音乐教学具有深度、广度与厚度。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为儿童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提供养料和机会。”

  最后,说说我的教学启示:

  由于三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同时歌曲题材比较传统,因此,我在课堂结合两者特点,采用生动的语言启发诱导,形象的演示点拨指导,多彩的内容巩固运用,从而创设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永无止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心和慧心。我相信,身后每一个脚步都代表了我每一次的成长!在此,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年段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三、设计思路:

  1、由于本课语言浅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全文不注音,但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学习课文。故在设计上应注重教材的整合。主要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通过读感悟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从而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

  2、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3—6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喜欢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说哪幅图,并把相应的段落读好。不必按部就班的按课文内容进行,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3、注重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美。

  1、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课件展示森林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对森林的向往,初步感受林中环境之美。)

  2、今天,小熊还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里呢?(住在山洞里,生说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块去他们家看一看吧!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①看图:(课件展示插图一)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朗读:生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第一、二自然段朗读。(采用自读---指名读---生评价---齐读的方式进行)

  2、学习第七自然段

  同学们,小熊家周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造一间房子太容易了,那小熊一家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七自然段)你能读好第七自然段吗?(采用生练读----小组比赛读的方式进行)

  3、图文对照学习第3—6自然段,感悟美。

  (此环节是从看图感受美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把对环境美的感受,对小熊一家行为美的认同、赞扬都包含在其中。)

  ①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展示林中一年四季的4幅插图,学生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①《沙漠中了绿洲》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有关环保的记述文。本文通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活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可分为四段,其中第二是耳闻,第三段一是目睹,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是理解的重点。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程度适度的,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我“依纲扣本”,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②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③必须抓住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④《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文情并茂,适合学生朗读。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分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以读带讲,读中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外,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的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结合本地区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能力指导,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主要运用了“朗读促解”和“设疑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为什么要采用这两种方法呢?

  一是因为本文的特点,语言虽朴实无华,但情感较浓。怎样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呢?我设计的“朗读促解”,主要是想通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培养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文中的情感,以读激情;使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在发自内心激情的同时,得到表达的训练和⑤“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的思想教育。

  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平时学习这类课文,习惯从课文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入手,极少从“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角度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新设置,将和学生的积累、生活体验进行“设疑比较”。使学生从重点词句中筛选、比较以表及里地懂得⑥ “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妙用。

  三、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源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上课时组织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运用“感情朗读”、“比较解惑”等。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师生沟通、生生互动、互助,而我从旁认真组织,积极指导,巧妙点拨,使学生不仅能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培养合作精神。我这一设计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比较解疑”中动口动脑,达到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采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读中发现、读中创新、读中解疑。进而完成语言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计划用两课时授完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引入课堂,目的在于利用其音视频的效果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然后让学生选择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四人一组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⑦ “代价、恶劣、侍弄”等。初步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小组再讨论,以求以点带面。进而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创设“亲临其境”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旅行”中,极大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细读深导,揣摩感情。

  俗话说:施教之道,贵在于导。首先设置激励的言语,精心组织学生细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导,是以学生为主,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从旁组织、引导、点拨、质疑适当矫正。揣摩语言,是学习表达方法。在这个环节尤其要把握学生自学的“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课文具体,细致的语言特点,作者的“表情”方法让学生逐步认识。

  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画面,运用己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谈旅行感受,实际是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配上态势语读更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三)、以读促解,设疑比较。

  这个阶段主要是训练学生以读促解,利用播放教学光盘,图文并茂地抓关键的细节和重点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和生活体验的比较。如:⑧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通过对比,使学生得到“吸收性”的巩固、拓展。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朗读和“说话训练”相结合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这样把学习内容延伸到生活,对比达到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无误,使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实现“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迁移”和“课标”指出的“感受并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美”的目标。

  (四)、质疑问难,面向全体。

  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于是我因势利导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相互质疑、讨论交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课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课堂上从容释放,这样既发扬的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向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其教学意图是通过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思,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体会领悟,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学好课文。落实“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五)、总结全文,训练拓展。

  让学生自己归纳课文,通过实践训练,引导把读、说和写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如何交流读书体会。要求说真话、吐真情。因此,我设计下面的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或句子。

  2、 运用对比手段。说一说日常生活的实例。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说板书设计(略)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课文是一篇翻译作品。文章写了一个小姑娘从缠着妈妈不愿长大,到为了妈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过程,赞美了这位小姑娘对妈妈、对家庭的热爱。课文比较长,但是语言浅显、内容简单,情感也很贴近学生。

  【说学情】

  虽说学生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掌握了简单的阅读方法,能够读懂这样浅显的文章。但由于文章比较长,生字特别多,二年级学生刚学会阅读,阅读的速度比较慢,一堂课要完成识字与阅读两项任务有相当的困难。

  【说教学目标】

  三个目标字词和阅读展开,层层设置,步步提高。目标一,抓字词,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目标二,抓朗读,旨在体悟文章意味;目标三,抓理解,旨在升华感情,明白事理。

  【说教法】

  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在一课时里完成全文的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只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通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纵向串联,突现重点,抓住课文的主旨。

  【说学法】

  “读课文理解词句”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落实这点还得从句子入手。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划划、圈圈、填填都是一些比较直观,便于学生操作的方法。因此,本堂课中,教师主要让学生用“划一划句子、填一填句子”等方法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识字教学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应扎扎实实地进行,不能“一笔带过”。但在教学时,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音形义要各有侧重。本课十个生字,“缠、粥、刷、擦”重在字音的纠正;“厨、缠”要指导字形;“缠”还要理解字义。

  (2)二年级也是进行词句训练的重要阶段。《课程标准》提倡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词汇,在应用过程中了解、掌握词义,要改变和淡化死记硬背词语概念和脱离语言环境的释词。因此,在理解“缠”的意思时,可分两步进行: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用动作演示来了解“缠”在生活中常指“绕”;在学习课文时,通过读句“那时你就不缠着妈妈了”,让学生在语境体会“缠”在这儿表示“纠缠”的意思。

  (3)阅读教学时,要注意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品味,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中,教师力求通过读句子、找句子、填句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反复接触语言,感悟语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舍得化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并增加个体阅读的次数,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参与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教学实录片段】

  (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师:昨天,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读了课文,学了生字,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师:大家要仔细听,听清楚是否读正确。好,开始。

  生:(读课文)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教师引导大家评议)

  生:某同学把“缠”字读错了。

  生:“胳膊”,某同学没读准。

  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生字和易读错的字词。在出示字词的同时,进行生字教学。)

  师:这几个字再请同学来读一读。(教师边说边出示:梳、粥、刷、厨)

  生:(读这四个生字)

  师:对,它们都是翘舌音,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个字,请你看看拼音再读一遍。(教师边出示“缠”,边请刚才读错的同学重新读)

  生:缠。

  师:这回读对了,是翘舌音。以后读生字时一定要看清拼音。那么,“缠”是什么意思呢?谁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做了一个一圈一圈绕的动作)

  师:对,“缠”有“绕”的意思。不过在课文里可不是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待会儿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长文短教、长文快教”的方法,引导二年级学生“有详有略”地学习课文内容,高效有益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通过课堂实践,我感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教学收获:

  1、字词教学分层进行,各有侧重。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运用各种识字自主识字,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识字空间。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类处理的方法分层教学生字新词:对于易读错的字以纠正读音为主;对于一些动词,主要采用动作演示的方法;对于字形相象、意思相近的字,通过比较来辨析、区分……自学为主,适当点拨,扎扎实实地落实二年级的字词教学,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2、阅读教学有张有弛,有扶有放,不求面面俱到。考虑到有限的时间,较为冗长的课文,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大胆地处理。本堂课主要抓住了小姑娘想长大部分进行教学,围绕着“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她为什么想长大?”让学生找找有关语句,通过读读句子感受小姑娘爱妈妈的情感,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问题少,学生朗读多;教师分析少,学生自主阅读多。总之,教师力求改变学习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尝试问题,自己寻找规律,自己探究结论。这样,无论从方法和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说,都为教学节省了时间,保证了长课文短教、快教,提高了课堂效益。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追求高效快速的同时,如何加强词语的运用使学生语言内化?这是我想在以后教学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教学案例】

  开始上课了,教师直截了当地问学生:“你们想不想长大?”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了。他们纷纷举手发表看法,有的说:“我想快点长大,因为长大了,大人们就不用管我了。”有的说:“我不愿长大,因为长大了好多事情都得自己独立完成了,没人帮你了。”还有的说:“我既想又不想,因为长大有长大的好处,没长大有没长大的好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口说道:“有一个小姑娘开始也不愿长大,可后来她又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学习。由此可见,学习语文必须切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他们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学习内容产生共鸣。本案例中,学生们之所以能侃侃而谈,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学习,就是因为老师一开始就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激发了他们“想说、要学”的欲望,让学生拥有了向往学习的热情,奠定了积极的感情基础。

  【训练材料】

  一、给下面的字加上一个部首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字。

  各()良()皮()离()

  古()票()西()先()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买)菜()碗()玻璃()被子

  ()脸()衣服()衣柜

  三、写一写。

  文中“不知不觉”、“自言自语”都是四个字的词语,你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请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多。

  (一、二为基础题,三为兴趣题。)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湘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教学主要是想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与门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在跨学科的广泛联系中,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在造门的进程中,设计思想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认识造门艺术与时代、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门的人文内涵。然后再结合对门的审美感受与了解,大胆尝试设计有特色的门,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教材处理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该灵活又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考虑到原教材在教学程序编排上的先欣赏后设计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原创力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因此将本课的总体教学程序更改为设计、欣赏、再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接受理论指导而提高实践能力,符合人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教学目标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要求:“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和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与创造水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为:

  ⑴.具体目标

  ①.能较详细地描述门的结构、功能,懂得造门艺术与时代、民族文化、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之间存在着联系。

  ②.区别不同门的艺术风格,简要分析各类门在造型、色彩、材质和装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并获得对造门艺术的审美感受。

  ③.探讨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

  ④.尝试设计一个独特的门造型,并画出设计草图。

  ⑤.喜爱古今中外的不同造门艺术,激发美化生活的创造热情。

  ⑵.教学重点

  ①.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

  ②.感知和简要分析各类门的设计要素的艺术特点,获得对造门艺术的审美感受。

  ③.尝试设计一个独特的门造型。

  ⑶.教学难点

  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和拓展设计思路。

  4.课时安排

  在本课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为了给以学生更充裕的尝试设计和绘制门的效果图的时间,可安排3课时。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因考虑到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将原教材中课内安排的调查活动列为学生课外自愿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说学情与教法

  1.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每天都需要穿越各种大大小小的门,其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为他们了解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虽说初一学生没有多少有关门的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但他们还是对门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组织教学活动。观察、感知、比较、分析、推断、归纳、探究、练习和实践等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学习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各种门进行观察、感知、比较和分析出门的结构、功能和艺术特点,并获得审美感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断、归纳和探究出造门艺术与时代、民族文化、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并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想要学生能设计出独特的门,就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设计门,使他们在尝试中的创造性思维能自由地发挥,并在尝试中提高动手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学活动中的初期阶段就让缺乏专业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设计门,或许还有使学生少受条条框框束缚的优势,这对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有益。

  2.教法

  为了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①.学业游戏法。以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组词游戏,激发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热情。②.演示法。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直观形象性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形象思维能力。③.头脑风暴法。此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效。④.案例学习指导法。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观察、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能使学生较为浅显易懂地了解事物内部的各种关系,并为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提供参考的案例材料。⑤.练习与实践指导法。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课中学生必然要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练习或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练习与实践进行指导。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九个环节,即游戏导入→初步感知→尝试设计→展示评价→提高认识→深化设计→技法传授→完善设计→评价总结。第一课时的教学进程预计先完成前五个环节。考虑到实际课堂教学进度可能会因多种原因而有所变化,因此第五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将进行临时的调整,把上不完的内容移到下一节课。

  1.游戏导入

  组织全班同学以“门”字进行组词接力活动而导入课题,是试图通过较为轻松的游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本课学习的'热情,并激活学生对门已有的认识。在游戏规则中规定所组的词的词意要指向建筑物上的门或门上附属的物件,目的是不想让学生“节外生枝”地偏离课题而浪费时间。还有本环节所组的词可为下一环节的进一步了解门提供切入点。

  2.初步感知

  以讲演法简介一些有关门的常识性知识,让学生对门的基本形、结构和材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可为接下来拓展门的造型活动做好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和避免学生被动地听与看,还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不同造门材料的材质美,以及不同形状的门的视觉美感差异,并且这一要求也强化了对教学重点的掌握。

  3.尝试设计

  本课教学之所以在初期阶段就要学生大胆尝试以几何形设计门的造型,意图让学生在对门的设计还没有太多的“杂念”时,更能不受条条框框约束,自由地组合几何形而创新门的造型。这样的放任与自由是有益于学生独创性的发展,而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在此采用头脑风暴法,这一教法就是让每个学生自由地、无顾虑地在头脑中刮过一阵思维的风暴,产生更多的设想与创意,这样就有利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4.展示评价

  在尝试设计后立即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能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并且能让全班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拓展视野与设计思路,这对突破教学难点或许有益。在评价时将遵循不批评的原则,更多地肯定学生创新精神和独创的价值,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创造的热情。

  5.提高认识

  有了对门的初步感知和尝试设计之后,再组织学生赏析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门,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这是因为更高一层的认识,只有在初步感性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被接受。本环节分别从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民族文化、时代和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中,结合典型实例,以案例学习指导法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里观察图例,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出不同门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感受的差异,门的外观形象与内在场所性质的密切联系,门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的人文内涵与象征意义,门的时代、地理环境特征。本环节涉及到的问题较为繁杂,因此要围绕本课安排学生所做作业的侧重点,选择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和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为教学重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其中对待重点应该多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这样才可能透过表面看实质,真正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待难点可引发学生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本环节提高学生对门的认识,学生才可能以更高的审美眼光和丰富的门文化知识,在前面用几何形自由设计的门造型的基础上深化设计,然后设计出一个符合场所性质的有特色的大门。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树立正确消费观》,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对本框题进行阐述。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正确消费观》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第一框讲述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本框则是从消费的主观因素来分析各种各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好本框对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优良传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能对不同的消费心理进行辨别,并能进行评价。掌握做理智消费者的消费原则,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消费,说明怎样才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⑵.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我将通过生活连接的方法导入新课,结合具体的消费行为,透视消费心理,培养学生深入生活,提高学生从生活中总结归纳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3.说教学重点、难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做理智的消费者

  依据: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消费具有盲目性,因此对每个人而言,做合理的消费者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难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消费原则。

  依据:这一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逐渐有了距离感,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对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教具准备:根据现实生活中常出现的场景,制作几张图片,在活动环节,让学生抢答。

  二、 说学情

  由于本框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易理解,但难做到。因此,引导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将理论联系实际,树立合理消费,做理智消费者,为创建更加和谐的生活而合理规划。

  三、 说教法及依据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客观分析,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1、 分部探究法:即生活链接、发现问题;讨论探究、构建知识;能力提升,学会运用。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幻灯片演示,以视觉、听觉合为一体,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便于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 说学法及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学生应学会如何学习,因而,我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学法:

  1、 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把书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合作探究法:将全班同学分为几组,进行探讨,调到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牵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自然导入新课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讲授新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授:

  1、 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的面面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情景一:身穿“背靠背”外套,脚踩“耐克”运动鞋,背着“阿迪达斯”双肩背包,戴着“斯沃琪”限量版手表,用着新款三星手机和MP3,骑着捷安特变速自行车,北京某普通中学高二学生小曦对自己的这身行头颇为满意。

  情境二:与众不同的发型,令人惊异。

  情景三:三个大款的对话:“三个大款的对话:“我这衣服在广州买的花了300元;瞧我这件是真丝的花了1000多呢;我这件衣服在法国买的花了8000多”。

  情境四:韩雪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奖励她一件衣服,朋友劝她买件名牌,但她坚决要买物美价廉的。

  通过对生活情境的剖析,使学生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表现、并能对消费的心理作出评价,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品质。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

  2、 第二个问题是“做理智的消费者”是本节课重点,主要讲消费应坚持的四个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结合这四个原则,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深化拓展。

  3、 第四个正确消费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难点,通过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的、铺张浪费的消费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

  (三)、巩固新课

  对本课消费心理的种类、特点、表现作出解释,让学生能对其分辨和科学评价,对做理智的消费者认同并付诸实践,从而引导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当今的必要性,加深学生的对本课的理解,最终能够运用。

  (四)、结束新课

  以设疑的方式结束本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否与我们抑制消费相对立?

  (五)、布置作业

  观察生活中哪些消费分别体现四种消费心理?

  针对上述的消费,我们应该如何做?

  六、 板书设计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 消费心理面面观 :

  从众心理(“随大流”,人云亦云)

  求异心理(标新立异)

  攀比心理(盲目与高标准相比)

  求实心理(调适与塑造)

  2、 做理智消费者应坚持的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重点)

  七、 教后反思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但又易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消极的观念,感叹世态炎凉,因此就这一方面必须加以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授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我打算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创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特别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结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了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们就侧重讲“西汉”,“兴衰”就侧重讲“兴”。由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因为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的长处与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

  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

  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

  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四、教法分析

  教学策略: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穿越剧的情景,引导学

  生学习并且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目的:情景教学的模式,可以将学生带入历史奥妙的殿堂,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历史,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体会历史

  的本来面貌,初步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学习、思考、探究

  五:学法分析

  学法指导:1、通过模仿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通过出示三段史料,指导学生如何从史料中获取信息3、通过出示系统小结,教会学生如何整合知识。

  设计意图: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及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2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师:杨幂大家知道吗?她曾经演了个穿越剧《宫》(出示杨幂的剧照)今天咱们也一起乘坐时间飞船到汉朝去走一走看一看。在飞船启动前需要大家输一个启动密码,这个神圣的任务谁愿意来完成?

  〖学生回答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等

  【过渡】咱们一起把这个密码大声的念出来。飞船启动,安全抵达汉朝。

  学习目标展示(1分钟)

  设计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利用时下流行的“穿越剧”导入。情景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情绪高涨。

  第二板块:飞抵西汉

  1、文景之治(10分钟)

  先从西汉初年的景象入手,联系旧知识分析原因,然后我设计的过渡语是:汉初真是太凄凉了,这样的地方真是无法让人待下去啊。我们搭上时间飞船继续走吧!来到景帝时期。与六十年后富足的景象相比较指导学生去探求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归纳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由秦始皇陵和汉文帝作对比得出成由俭败由奢的结论。

  设计意图:这样做打破了 教材的原来的安排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去探求新知识,积极性较高,乘坐飞船因此顺理成章。

  2、大一统的措施(本版块需要15分钟)

  我采用的是先介绍汉武帝,然后设计了一个情景“朝堂议事”将汉武帝遇到的难题以奏章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走进朝堂参与议事,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再回到汉朝的朝堂上看看他们是怎样解决的。由教师总结汉武帝的具体措施另外简单补充经济和军事上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然后再引出什么是大一统。得出一个结论: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再去追溯出现盛世的原因

  设计目的:我采取“朝堂议事”的策略(为汉武帝出谋划策),比将现成的措施答案告诉学生更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这个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住这一教学重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采用的是由法家、道家、儒家这些学派模仿进谏的场景。通过各学派展示自己的观点。继而选出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儒家主张。

  第三板块:活动探究(本版块5分钟)

  我设计的是:评说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与过。让学生展开讨论

  设计目的: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历史人物,他们的功与过众说纷纭,这样设计一是要教学生怎样去评价历史人物,二是让学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四版块:回归现在

  小结(2分钟)

  以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为线索进行小结,还要呼应导入,将小结内容变成飞船密码,回到教室。

  设计目的:这样既做到了与前面的穿越遥相呼应。又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

  结语:让我们在汉武大帝的主题曲中再次去感受他所创造的辉煌盛世吧!

  第五版块:

  课堂达标(2分钟)

  我采用的是学习检测上的题目,尽量照顾大多数同学,因此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既节约时间又巩固了知识。

说课稿 篇10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以人音版小学音乐第 二 册第六课《 下蛋啰 》一课。

  一、 教材分析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第六课《 下蛋啰 》,切实的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模仿母鸡下蛋的节奏,为歌曲增添了亮点,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1、学习歌曲《 下蛋啰 》,能用欢快、热烈的声音表现歌曲。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如(创编歌词、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即兴歌舞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创作能力。3、通过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重难点确定及分析:

  重点: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情景我将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则是对歌曲的表现,读衬词时的清晰、准确,以及咬字吐字,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突破口。

  (一)课前准备:(1)制作教学软件和投影片、范唱磁带。(2)学生自备一条彩色小鸡头饰、蛋。根据准备我会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三、教育理念。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会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四:教学过程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聆听着熟悉的旋律《小燕子》,舞动着优美的姿势,进入教室,师生一起进行拉手舞蹈,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融入到氛围中,这样的情景引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音乐停止,我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都喜欢什么呢?(生答:)那咱们先把我们的教师室变成欢乐的动物园 !请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来模仿叫声:(我利用同学们模仿的声,我组织几条节奏练习,这是对教材的拓展。)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蛋还是热的,是刚刚生下来的。诶,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母鸡下蛋啊!(生答)那请大家跟我来吧。欣赏1、视听结合 整体感知让学生随着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欢快,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我将抓住这一热情,进行按节奏拍手朗读歌词,播放音乐。当孩子们听录音对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线条以后,就可以分组进行自学。

  2、合作学习 培养能力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识谱能力,分小组自学歌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乐句进行学习,以降低教材难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觉得最好的方法来教大家!教师放手让同学自己学,自己教,只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导。让每位同学都有自信心,让每位同学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抓住全曲中的衬词进行渲染,教师强调音准、节奏、咬字及声音运用,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

  2、 积极创新 激发热情。歌曲完成好以后,让孩子们用舞蹈表现歌曲,学习母鸡下蛋的情景,说说唱唱很有情趣。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演示一遍。然后师引导:同学们,六一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倒记时一起来唱这首《下蛋啰》:10、9、8、7、6、??(师生齐呼:六一快乐.)同学们:该我们的节目上台了,大家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把!(教室里有唱、有唱、有敲、气球飞起来??) “情景、协作”对学习成功致关重要,所以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尽可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景。师生一起跟随音乐表演,将课堂推向高潮,最后,让学生将演唱歌曲感受到的热闹场面和对歌曲的热爱用色彩表现出来,小组集体即兴作画,进一步加强合作学习,这样的氛围学生不仅学好歌曲,心中的爱国生活的热情也会由然而生。

  4、课后延伸 新课标指出:教科书已越来越不可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了,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我在教学本课后,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收集动物图片文字资料;以便于在下一节中的交流。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举措使教学更加开放,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七、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精品】说课稿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集合四篇

2.【精品】说课稿集合5篇

3.【精品】说课稿集合五篇

4.【精品】说课稿集合六篇

5.【精品】说课稿集合4篇

6.【精品】说课稿集合九篇

7.【精品】说课稿集合八篇

8.【精品】说课稿集合7篇

9.【精品】说课稿集合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