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0 20:29: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说课稿汇编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p105~106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和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的。复式统计表是描述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复式条 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统计部分必备的知识基础。

  教材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景图,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四幅图完成单式统计表,由比较四个表中数据的不便引入复式统计表。但这四组情景图中的数据都是10以内的数,如 比较四组男生人数:8、3、3、4,五年级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谁多谁少,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产生合并统计表的 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增加了两幅情景图:朗诵兴趣小组男生5人、女生9人;长跑兴趣小组男生8人、女生3人。从而真正引发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需要,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教材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填写数据,合理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随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二十的习题的呈现方式稍有变化,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

  3.教学目的: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⑴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⑵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⑶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5.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张表(配合例1教学的6张单式统计表和一张复式统计表)。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统计方法,体会统计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充分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生活情景,产生学习需求

  ⑴ 课件出示同学们活动的六个场景(航模、民乐、书法、美术、朗诵、长跑),定格为六幅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⑵ 引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数据填到六张单式统计表中,填好后提醒学生简单核对,以免出错。

  ⑶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多?共有多少人?

  ⑷ 对六个不同小组的人数进行比较显得很不方便,因此学生会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要。揭示课题。

  【设计理念:新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由比较六组数据的不便,真正从内心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求。引导学生填表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经历合并过程,初步认识结构

  ⑴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把六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要反映那几个 方面的情况?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合并后的统计表要能反映每组男女生人数、各小组总人数、六组男生总人数与女生总人数、六组总人数。为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作一定的准备。

  ⑵ 出示未填数据的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表中各栏目是什么意思?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表头。

  ⑶ 先带领学生填写航模兴趣小组的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完成表格。

  ⑷ 作业交流,重点指导:“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再一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验算、核实数据、填表日期。

  ⑸ 与单式统计表比较,使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六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设计理念:使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过渡到复式统计表的统计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填写、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也是学生统计方法的一次飞跃。】

  3.应用巩固新知,内化统计方法

  ⑴ 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体会这道题与例题的变化是:将横着排列的数据填到数着排列的表中。引导学生交流:合计与总计的计算方法。根据表中数据预测:第29届北京奥运会,我国的各项奖牌可能是多少?使学生体会统计的预测作用。

  ⑵ 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这张复式统计表为什么没有“合计”“总计”栏?使学生明白:统计栏目设计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以后还会遇到其他形式的复式统计表。

  ⑶ 指导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先让学生简单说说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一、二两个问题。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再汇总,完成统计表。说说在活动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可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进一步学会填写与分析数据,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课外拓展练习,升华统计方法

  统计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并写一篇数学日记,谈谈活动体会。

  【设计理念: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表格、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引导总结全课,反思学习得失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理念:在回忆中总结全课,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板书设计

  例1p106页的复式统计表(增加两组)。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造型表现手工课《剪剪乐》。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为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会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发现剪纸艺术的特点,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虽然在城市已不多见,但在一些农村人们还会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剪纸题材广泛,学生的剪纸作品要求要简化、夸张,着意童趣的表现,构成形式有均衡式或对称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剪纸中对称式和均衡式的剪法,培养动手能力。

  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对称剪法。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好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重在寻找挖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范例教学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三部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1、运用课件展示剪纸作品共学生欣赏借鉴的方法。

  2、教师演示,特别是对称式剪法中纸的折法的演示法。

  3、学生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开始上课时,教师课件出示剪纸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同坐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它和我们的绘画有什么不同?再叫学生回答,学生没说到的,老师再补充,在讨论和对话中使学生熟悉剪纸艺术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创作欲望,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接着拿出一幅瑞昌艺术剪纸作品讲解这幅作品是我们本土的剪纸大师的杰作,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鼓励学生也创作出好的剪纸作品来,同时板书课题《剪剪乐》。

  2、讲授并演示剪纸的步骤:学生在第一环节中产生对剪纸艺术的极大兴趣,处于最佳学习状态,然后在黑板上出示6件范例作品,分别讲解我是如何剪出这6件作品的。之后我开始示范剪纸:首先示范左右对称图案的剪法,这是本课的重点,首先我拿出一张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纸,演示对折过程,强调对折时两遍一定要对齐,这样剪出的两边的图案才会对称;接着在对折后的纸上画出一种图案的一半,并且可以把要剪掉的部分简单的画上阴影,这样就不容易剪错了;最后把它剪下来,在剪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折的那条对折线不能完全剪掉了,否则彩纸就会断掉,这也是一个难点。最后示范对角折剪的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示范对角折剪的方法,在折的时候提示对角后还可以再多次对折并且对折次数越多剪出的对称图案就越多,剪的时候同样要注意不能把对折线完全剪断了;最后介绍不对称图案的剪法,在彩纸背面画出图案,先剪外面大的轮廓再剪中间细小的部分。演示讲解完毕之后让学生先在旧报纸上试着剪一剪。

  3、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在民族音乐声中播放课件中剪纸作品循环展示欣赏,学生边欣赏边开始创作,这样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其创作灵感。告诉学生有很多形式可供选择,如方形、圆形、对称的、不对称的,纹样也可以是各样的,如人物、动物、植物、生活用品、各种随意的花样都可以,这样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不要只局限在某一种图案上。

  4、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有优秀作品的学生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阐述作品的表现意图,再请下面的同学说说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那个。最后老师点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剪纸,一个最佳手工剪纸,一个最佳清洁明星。

  5、进行小结。告诉学生以上学习的是简单的剪纸,图片中的作品是民间剪纸大师十年二十年才练出的绝活。剪纸来自民间,我们要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意识。

  6、课后拓展。好的作品建议学生课后把它贴在自己房间或者教室里,供人欣赏,作品多的同学还可以把它们组合成图画,这样即美化了校园生活又给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美术的热情。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欣赏示范、动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的训练,即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又达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交流能力的提高,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说课稿 篇3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破坏性地震会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孩子进行自护、自救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教育教学中。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自理能力特别差,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是束手无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会使学生的伤亡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一下地震的应对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用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

  根据这一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地震的形成。

  2、了解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

  3、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德育目标:

  1、在了解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心教育。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教学难点:形成地震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在“观察、查找地震的前兆、探究地震的形成、体验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借助汶川地震这一人人关心的话题入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愿意用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让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学生准备

  1、在课前两个星期,安排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地震相关的资料。

  2、课前两天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就地震的形成、地震前的预兆、以及地震来临时采取怎样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三个问题细致研究,再次进行处理信息、整理资料,并填写身处环境不同、采取不同方法的调查表,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对学生研究的三个问题也要充分的查找资料,为灵活驾驭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影片。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地震与应对。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1、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两块木板(一块厚的,一块薄的),在教师的要求中 亲自实践,了解地震的形成。

  2、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后,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刚才的三个环节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发现:

  (1)折断厚的细木片用力大。

  (2)折断薄的细木片声音响。

  (3)这一现象与坚硬的地壳在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时造成断裂和移动的原理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时实验中时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教师总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希望同学们不要恐慌。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形成,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威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对待地震。)

  四、了解地震的危害

  (本环节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他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才会激起学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的欲望。)

  五、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让同学们汇报,你了解到的地震前的预兆,更好的避免灾难的发生。

  1、通过汇报,教师总结:

  地震异常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2、以地下水异常和生物异常这两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做细致的了解。

  如:(1)地下水异常包括哪些现象,并课件出示人们总结的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2)生物异常

  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反常的情形,通过人们总结的顺口溜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此环节让学生提前预知地震预兆,减少灾难的发生。切实做到用学过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

  六、地震时的应对

  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避免汇报形式的单调,我将采取三个步骤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1、亲身体验,评价中学习逃生方法。

  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学生出来参与。假如在这个课堂上忽然发生地震,你会选择什么地方躲避?并采取各种评价方式:本组同学评价、其他小组同学评价和请本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代表的躲避方法是否合理。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出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室内的逃生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课前调查表中的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3、结合汶川地震中被埋压学生的逃生经验,学习逃生方法。

  教师适时补充汶川地震中被埋人员表现勇敢的事例,感染通讯,让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八个字,告诉学生逃生的方法。

  地震与应对

  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

说课稿 篇4

  本文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给予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循循善诱、关心后辈的名师风范。文章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莫泊桑为了使作品具有特色,拜福楼拜为师。第二部分是第2~9自然段,写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悉心指导,莫泊桑铭记在心,勤于观察。第三部分是第10自然段,写莫泊桑经过努力,终于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名著。文章的第二部分值得品味,两个人的个性特点在这部分内容里有着鲜明的体现。内容本身层次很清楚,说理也较透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从中获得关于学习、写作的方法。

  1、 初读

  揭示课题后,先简介莫泊桑,后激趣谈话: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他是怎样拜师写作的的呢?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词语或是联系上下文解决。检查自读情况时,可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帮助正音,相机抽查一些词语的意思。在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应让学生默读全文,感知大意,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他怎样拜师求教的?他拜师后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教师适时引导,扣位“拜师”这一事件,直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脉络。

  2、精读

  本文着重写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主要写了师生二人之间的对话,点拨学生弄清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两点:一是师生二人善教与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努力。抓住这两条线索学习课文,便能事半功倍。然后便可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记在心头”切入,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每次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让学生体会重点句A、“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B、“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C、“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感受莫泊桑的勤学和福楼拜的善教。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一、说教材——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与理解

  (一)本单元的地位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七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方式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就学生群体而言,升入初中,对于城市学生意味着一次同龄群体的重新组合;从学习内容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多了,要求有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由这些差异导致的一些适应问题,是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融人新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教材设计了第一单元,并把单元名称定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生活、学习的新特点,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掌握初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开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单元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活动和两课内容构成。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由“新学校、新同学”和“创建新集体”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激发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由“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两课内容从引导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教学设计由近及远、层层深人,易于学生接受。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融入新集体;

  (2)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能力;

  (2)提高学生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和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

  (2)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初中新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地位、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适应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难点为: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

  二、说教法——本单元教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方法理念。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过去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培养者,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中学生大多虽属乡镇人,但是由于离县城和市区比较近从而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广,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

  鉴于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情景教学法,故事启迪法,问题教学法等,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有关具体教学方法及其实施的介绍将在第四部分的说教学程序中体现。

  三、说学法——本单元学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我在学法指导上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查阅工具书的能力。

  ②课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发现、相互合作交流、相互探究中获得和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品格。

  ③课后,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马克思说:“思考一切。”只有把学生的头脑还给学生,培养其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编撰大体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逻辑问题来设计和编排,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三W”法,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 How(怎么样)去思考教材内容和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原则上每框1课时,主题探究活动1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加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普遍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较好。这些为本单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单元教学处理意见和教学意图

  1、积极开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是本单元的主要教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加强社会实践,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活动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本单元从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的两个角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中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亲身参与,有大量的问题关注学生自身体验。如第一框中“我遇到的新鲜事”“进入新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第二框中“用三个词描绘你最喜欢的班级”,第三框中“你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新感受”等等,这些活动的设计均体现了教材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践行,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因此,积极开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本单元的主要教法。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乐学,增强育人效果。

  如在讲授“与朋友结伴成长”、“探索世界奥妙”时,采用情景教学法: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周华健的《朋友》歌曲或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以及播放一段埃及金字塔或宇宙的奥秘的视频,让学生在激情、动感的声像世界里,升华情感,激发求知欲,体会生活、学习的乐趣。

  在讲授“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时,采用故事启迪法:以课本P8南京师大三位院士的故事,启迪学生建立良好班集体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在讲授“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时,通过引用《成功从脱鞋开始》的故事,启发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悟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情感,最终形成自觉行动。

  在讲授“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时,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一开始就提出“怎样创建新集体”、“怎样做学习的管理者”的问题,让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教学环节,通过活动、思考、探究,得出结论,生成知识和观点,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源于对问题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3、重难点突破举例:本单元的重难点有四个,在此,仅就其中两个重难点的突破举例进行说明。

  例1,在讲授“做学习的管理者”的重难点时,运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和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结合教材中三位同学的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

  ②帮助学生梳理这些感受,进行归纳和分类;

  ③提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对初中学习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呢?怎么才能学好各门功课,做学习的管理者呢?

  ④前后桌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反思,学会找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⑤请某些组派1名代表将本组讨论、反思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⑥得出结论,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困惑,给予方法的指导。

  教学意图:学会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化社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调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2,“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主题探究活动教学:运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在开篇讲授新课时,先就班徽设计作要求,明确设计的宗旨,并作些分工;

  ②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引导学生根据分工、分组设计,可以采用电脑绘图、手绘等多种方式;

  ③课堂展示各小组设计的班徽,并进行评选,推选出全班同学认可的班徽雏形。

  ④在基本雏形的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完善,最终制作出本班班徽。

  教学意图:集体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集体对人的影响是良性的。对初中生而言,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潢溪中学学生多有才气,因此,把体现班级精神的班徽设计作为主题探究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为新集体贡献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辉创造性的平台,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新班级需要怎样的形象和精神,引导学生对新集体产生归属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五、说板书设计

  本单元两课教学内容,从课题到框题到目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我在教学中均采取图表方式设计板书,呈现教学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设计板书,能突现教学内容的脉络联系,使要点更加明确,使人一目了然,简洁、美观,体现知识结构。(附上现场板书)

  六、教学反思

  由于这些孩子刚从小学升上来的胆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

  并且我们这所中学是包含有六年级的所以和本课一开始所说的来到新的学校有所差别,在教学的时候感觉有点和课本冲突!讲的下面的小孩子在那偷偷的笑。所以没有做到课本与实际结合。

  七、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上学期)美术活动《夏天的服装》,下面我将从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结果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目标

  夏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夏的气息,大班组也随着夏天的来临开展了《夏天到了》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夏天美丽的大自然。女孩子们都穿起了漂亮的花裙子,男孩子都穿起了多彩的短袖短裤等等。我抓住这一季节的服饰特征,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夏季服装的特征,设计了大班手工活动《夏天的服装》,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夏天的衣服,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通过活动让幼儿去体验、感受夏季服装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大班幼儿手工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我确定了以下三条具体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夏季服装的特征,感受夏季服装的美。

  这点让幼儿通过活动体验了审美愉悦,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的吸引,多属于自发地发现而缺乏自觉性。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夏季服装的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感受夏季服装的美,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观察自觉地发现美的能力。

  2、会综合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夏季服装。

  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大班幼儿的手工制作的能力已处于灵活表现阶段,在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的制作活动中,幼儿能通过剪、黏贴、连接等多种技能对材料进行制作。

  3、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服装,提高自我审美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重难点:(1)重点:目标1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的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发现美的价值取向。

  (2)难点: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会综合利用不同材料来制作夏天的服装,这要求幼儿能通过剪、粘贴、连接、弯曲等等多种技能,这对于还没有尝试过综合材料制作衣服经验的幼儿来说,自然是一个难点。

  二、说内容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夏季服装的特征,感受夏季服装的美,并会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夏天的服装,并进行时装表演,展示作品,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从《纲要》的精神来看: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所以我有意识地去引导幼儿观察夏季服装的特征,感受它们的美,并给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和表现方式的自由,并提供宽松的环境条件、和谐的氛围。用时装表演的方式,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并且使幼儿体验活动带来的成就感、满足感和愉悦。

  从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的目标来看:能综合使用各种材料制作作品,是适合大班幼儿的手工活动。

  从幼儿的经验和水平来看:大班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已处于灵活表现阶段,知识经验逐渐丰富,已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且我班的幼儿在中班段已有利用教师加工成半成品的材料再加工制作作品的经验。

  从幼儿发展的关联性来看:小班段和中班段阶段我班幼儿已经掌握了折、剪、粘贴、连接、组合等基本手工技能,这都为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服饰奠定了基础。同时,本次的小组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服装也为今后大班独立运用综合材料制作,为其他更复杂、精细的制作做了铺垫。

  三、说方法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法:提供视频和真实的衣服让幼儿切身观察夏季服装的特点和美。幼儿缺乏发现美的自觉性,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发现夏季服装的特点和美。

  提问法:在教学中,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为什么说这件衣服是夏天的衣服?”“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服装?”“怎样才能做成?”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美术活动最基础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幼儿“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达”的机会。

  四、说过程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观察关于夏季儿童服装的视频,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导入主题,符合《纲要》中涉及的激发情趣、激活兴趣的要求。

  (二)感知夏季服装的特征

  一共分四个大的环节

  1.观看视频后,组织幼儿讨论夏季服装的特点。可以根据此环节对幼儿对夏季服装特点的认知情况作出初步预设。为下一环节奠定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2.请幼儿辨别出夏季的服装,并说出理由,强化幼儿对夏季服装特征的认知和夏季服装美的感受。给幼儿提供各种季节的衣服,请他们辨别夏季服装,并说明理由,很直观的检验了幼儿对夏季服装特征的认知能力。通过追问,引导幼儿自觉的发现感受夏季服装的美。这个环节着重实现了目标一。并且实现了目标三中的“提高审美经验”的内容。

  3.教师设置问题:我今天身上穿的长袖衣服是不是夏天衣服?请幼儿讨论并说出理由。幼儿存在只有短袖的衣服才是夏天的衣服的认知,因此这个环节修正了这个错误的概念。

  4.教师小结。

  (三)设计夏季服装

  一共分三个大的环节

  1.师幼共同讨论、交流如何设计夏季的服装。由于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之前幼儿还没有尝试过运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服装的经验,因此此环节要通过提问法和讨论谈话法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知识经验帮助,为接下来的操作奠定基础。

  2.幼儿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这个操作环节提供给了幼儿自由表达创作的机会,实现了活动目标二和活动目标三中的“发展动手操作能力”这点。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夏季服装。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提供给幼儿自由表达想法的机会。

  (四)小小时装秀

  这个环节为幼儿创设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并且集中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了目标三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点。

  (五)活动延伸

  课后师幼共同进一步装饰、美化课堂上制作的服装,再将其在主题墙上展示,融入“夏天到了”的主题活动中。此环节对制作后的服装进一步加以美化、装饰,提高了制作精美度的要求,为今后更复杂的综合材料制作活动做了铺垫。并且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结合了主题活动的内容与要求。

  五、说结果

  对活动结果的预测

  刚进入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小班段和中班段已有了一定的手工操作技能和认知经验水平,预计通过制作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帮助和指导,幼儿能制作出夏天衣服,但是可能成品比较粗糙,这就需要延伸活动的师幼共同进行修正、装饰,使其更精美。

  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调整的策略:

  1.如果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可能通过观看视频就能很好的概括出夏天衣服的特点,那么教师就可以省略第二环节中的第二个小环节。

  2.师幼共同讨论如何设计夏季的服装时,其中的两个问题“可以设计成怎么样的服装?”“怎么样做才能完成?”,幼儿的回答可能比较脱离实际,或者是以他们实际水平做不到的。这时应该通过追问,做适时的引导,调整成符合幼儿实际操作水平的方法。

  3.幼儿设计制作是自由选择材料,有可能出现“追风看样”都选择一样的材料,或者是不根据自己的想法,看哪种材料好看就选择哪种材料。此时应该积极引导,利用幼儿对教师崇拜的心理,利用语言的作用,让幼儿多种选择,制作出独一无二的、有特色的夏天的服装。

  4.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能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发现,给予指导和帮助。

  5.如果操作过程时间比较长,那么时装秀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另外找时间进行。

  以上是我对《夏天的服装》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其中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课程概况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的奠基课程,是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本课程在护理专业的第三、第四学期授课。周学时4学时。每期18周。共144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验66学时。学分3分

  《护理学基础》教材使用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李如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包括两大部分:护理学导论和基本护理技术

  第1~6章,是护理学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第7~22章,是基本护理技术部分。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全课程教学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护理学基础》学习的前期课

  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后期课

  为护理学专业课。

  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认识护理专业,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操作与原理,并通过对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在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学科专业价值、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其处于恢复、维持、促进健康的最佳身心状态;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具体目标是: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护理理念,热爱护理专业,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慎独严谨的品行,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仪表、举止、语言、态度和职业情感。

  2、知识目标: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具备较扎实的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主动求知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3、能力目标:

  掌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在内的护理操作方法;

  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具有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职业本领。

  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尽快地转化为护理专业实践能力;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护士的基本素质、道德、伦理要求

  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3、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护士的专业角色和功能

  5、护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6、为病人创造促进康复和休息的环境

  7、为服务对象进行生活护理的技巧

  8、为服务对象进行护理服务时应体现的护理理念

  9、在为服务对象进行技能操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树立学生正确的专业思想,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职业情感,热爱护理专业,愿意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难点: 各种基础操作技能及技巧的掌握。

  解决办法:

  本课程难点在于操作技能的掌握。解决技能学习难点,需抓住几个环节。

  第一,授课环节:采用精讲示范—录像辅助—讲完即练—重点抽查的模式教学。

  第二,开放实验室,校内模拟病房练习:增加学生动手练习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进行校外课间见习:使学生了解临床,巩固课堂知识,使护理操作能够在真实的护理情境中及时得到应用,增加了真实感。

  第三,评价考核环节:采用单项抽查和全面考核相结合方法,促使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条件及课时分配

  (一)教学资源、条件

  1、教材使用:

  (1)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护理学基础》李如竹主编,人民卫生社出版

  (2)教研室教师集体编写的《护理学基础练习册》、 《护理学基础实习手册》,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

  2、《护理学基础》教学录像,自制多媒体课件

  3、实践性教学环境

  护理实训基地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房屋20多间,仪器300多件,总价值400多万元。按照现代化医院的规格、布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营造了仿真病房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现有2个配备实践技能操作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示教室、7个演练室(模拟病房)、1个模拟CCU病房、以及各种标准的实验室等,共有80多张床位,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环境,可同时安排200名学生进行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演练。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87页,例8的第三个问题。

  一、说教材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种函数思想,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除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的根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的依据。

  二、说目标

  四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随着年龄增长,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为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感悟、体验、观察、验证、应用等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学会应用商不变规律进行一些简算。

  2、通过观察“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渗透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咀嚼和深入品味,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商不变规律”中的“同时” “相同的数”、“0除外”以及灵活应用这条规律的能力。

  三、优选教法,注重学法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他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说教学流程

  一堂好课,目标是根,主线是枝,细节是叶。下面我就从目标、主线、细节三方面为教学纽带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1、激情设疑,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总结规律;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师生互评。

  第一个环节:激趣设疑,提出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步聚,分别是激情设疑和提出问题,弗鲁登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我通过课件出示学生们喜欢的悟空戏八戒故事导入新课,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故事的内容是:孙悟空说:“我给你14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八戒说:“太少了。”接着孙悟空又说:“我给你14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八戒高兴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八戒急了说:“不行,不行,太少了。”你认为小猪说得有道理吗?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生想像,注重猜想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出五道除法算式,让学生快速地算出答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变了。

  第二个环节: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先给学生几道口算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然后举例验证规律,最后深化理解规律。当今社会是以合作求生存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根据课件出示问题口算出得数展开讨论,先得出从上往下看的规律,再得出从下往上看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对于把这两条规律合并成一句话,学生可能只会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没有说到“0除外”。当然,根据不完全归纳提出的猜想不完全可靠,而对小学生来讲,对提出的假设只能另举例子来检验。于是,我通过让学生写例子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

  最后,我针对学生易错、易漏之处通过课件出示判一判,深入理解和完善这个规律。尤其是最后一小题重点强调“商不变规律”中“0除外”,通过做判断题强化“同时”、“相同”、“0除外”这三个词语来完善概念,从而提示课题,这样能进一步深刻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又体现了数学概念的逻辑性、严密性,培养良好的学风和习惯。

  这环节,我还设计了一个层次的内容。

  解决课刚开始小猪说的话。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能力也大不相同,所以本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题目。

  ①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学习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如270÷30,大部分学生都按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计算,对于简便算法要加从点拨。。

  ②课件出示数学诊所,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来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中余数的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注重了练习环节的巧用、妙用、创造性的用,通过练习,让学生成为捕捉信息的人,探究生活奥秘的人,应用数学知识的人。

  第五个环节:归纳总结,师生互评

  通过询问:“这节课,你怎么样,同学表现怎么样?”师生互评。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做到在情境中导入,在探究中求知,在关键中操作,在练习中提升,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灵动的课堂。

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课文语言朴实,却字字包含真情,是训练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

  由于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对红军与藏族同胞之间的深情,学生又缺乏一定的生活和情感基础,因此,理解当时情况下,红军的想法与做法将会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的教材简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目标,情感与态度三个纬度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格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中目标1和目标2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打算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向学生介绍红军长征的历程,随后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读题质疑,并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指导。

  我指导学生先自学生字,然后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在此基础上读通全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我先引导学生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适当正音,特别提醒学生"菩萨","糟蹋","糊涂"中的第二个字都念轻声,"挨"(ái)在课文中读第二声。指导学生读好比较难读的句子。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各种读书形式指导读好重点段落,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学习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说说记忆的方法以及书写时的注意点。考虑到学生"翻译"的"译"右边部分易加一撇,因此我借助媒体出示并范红右边部分。我准备留五分钟给学生当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打算分"复习导入,朗读感悟,深入学文,总结课文"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随后紧扣课文的最后一句,理解课题中的"菩萨",并质疑,让学生带着"为什么藏胞称红军为菩萨兵呢"这个问题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朗读感悟,深入学文。

  本课有9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藏族同胞听说又有部队开进自己居住区,便躲进深山不敢露面的原因。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生自读的情况下,我引导学生想像藏胞们吃尽的苦头,使藏胞一见红军就跑,躲得情景印入学生的脑海,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本节的最后一句话,突出朱总司令的"急"。

  接着课文重点描写朱总司令的着急与担心,以及他带领红军帮助藏民春耕的事。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部分的教学,我打算分三个步骤进行。

  1、紧扣朱德司令的话,引导体会他对藏民的关心。

  课文的2~5小节同过对话的形式写了朱德总司令的着急与担心。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2~5小节,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相信凭着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初步感知朱德司令担心藏胞在深山里会受不了,担心春耕被耽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深入对话。边读边找出体现朱德司令着急担心的词句,多读读,多品品,揣摩人物的心理,然后组织学生再次交流。当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反问句想象藏民在深山中的生活,紧扣"这么","还在","怎么受得了呢"朗读体会由于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十分恶劣,朱德担心藏胞受不了。接着紧扣感叹句,引导学生揣摩朱德的心理活动,进一步体会朱德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从而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司令的着急与担心。当学生交流到第五小节时,我先抓住"怨不得",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朱德司令表现出的深深的体谅。接着紧扣"节气不饶人","赶紧","抢"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朱德司令急藏民所急,想藏民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此时,我引导学生说说朱德是个什么样的司令,继而发问这么好的司令,为什么藏民一见到就躲进深山呢

  再次让学生联系上文交流藏民躲的原因,从而过渡引出翻译的话:"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乌云遮住眼睛的理解,进一步理解藏胞是因为不了解红军,把红军当成了反动军*才会躲进深山。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读出翻译的无奈。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朱德司令的两段话后,我紧扣课题小结: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关心藏民疾苦,就像菩萨一样有着救苦救难的心肠。让红军像菩萨一样的为民着想的形象深入学生的脑海。

  2、抓住红军帮助藏胞春耕一事,进一步体会红军对藏胞的关爱。

  课文的6~7小节写了朱德带领红军帮助藏民春耕,以实际行动关心爱护藏民。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朱德是这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试着体会人物的感情,揣摩人物的心情。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抓住"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等词句,指导学生读好朱德司令的第三段话,体会朱德对藏胞的关心和爱护。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这句话,进一步体会朱德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藏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要让红军一心为民的形象在藏胞的心中开花结果。随后我紧扣"热火朝天",引导学生朗读,理解,并让学生借助图片,展开想像,练习说话。这样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红军为民着想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也逐渐高大,丰满。

  3、深华感情。

  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朱德司令的三段话,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像菩萨一样,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民疾苦,是一支人民的军*。让红军菩萨一样的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课文的8~9小节写了春耕行动深深感动了藏胞,他们赞颂朱总司令率领的红军是"菩萨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想象藏胞为何会流下感激的泪水,体会藏胞对红军的感激,然后引导学生紧扣:"干干净净","平平展展",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藏胞返回家园后和红军相见时的感人情景,并进行说话训练。在此基础上,引出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说说对"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藏胞对红军的感激与信任之情。

  三,总结课文。

  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我总结: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称他们为菩萨兵。引导学生回读课题,使学生对"菩萨兵"一题有更深的理解,随后再读课题,让学生把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深深印入脑海。

  四,布置作业:

  课后,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藏胞们返回家园,看到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一番怎样的话语呢 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菩萨兵

  朱德 急 受不了 春耕

  (红军) (动员) (帮助)

  关爱

  藏胞 躲 返回 感动

【【精选】说课稿汇编九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汇编10篇

2.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3.精选说课稿汇编9篇

4.精选说课稿汇编10篇

5.【精选】说课稿汇编4篇

6.精选说课稿汇编4篇

7.精选说课稿汇编六篇

8.【精选】说课稿汇编6篇

9.【精选】说课稿汇编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