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2 13:01: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汇总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说课稿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

  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以及给我这么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在此,我真诚地对各位说一声:谢谢!

  这次我讲课的内容是:综合课《我心爱的小马车》。值得一提的是,《我心爱的小马车》这首歌曲在配套的教师用书中竟然只字未提,漏编了。我只有自己来分析并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等,因此,有不全面的看法和教法在内。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多批评、多多指正。

  A说教材

  我觉得教学有法,但法无定法。这首歌曲的教法书上没有,可以自己摸索探究,于是我选择了这个位于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6册二单元第二课的课题,经过分析和思考后,我确定了:

  一、本课的两个教学目标

  目标①: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

  目标②:认识民族乐器二胡,感受其演奏特色,使学生在欣赏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情。

  二、本课的两个教学重点

  重点①:聆听并感受二胡演奏。

  重点②: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我心爱的小马车》。

  三、本课的教学难点

  难点①:听辨唱准大跳音程(唱歌教学中将会出现大跳音程,所以提前让学生感知并解决这个难点很有必要)。

  难点②:通过分析词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体会歌曲的内涵,自信地使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秦。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学生如果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样,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非常重要。

  B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述法、演示法、听赏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声像结合、视听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给学生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准备的教具有:自制VCD课件、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以“马”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是一堂综合型的课型。

  C说学法

  方法比知识重要,学法更是多种多样。在这一堂课中,我采用提问法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表演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及创造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兴趣做导师,尽自己的努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情感目标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技能目标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

  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

  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

  →→→

  (空气)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

  2、通过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内容: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N2O2CO2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

  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空气)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第一课时)

  一、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小结:

  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化学式N2O2CO2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混合物与纯净物

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课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教学,尤其是那些竞技性很强的项目的技能教学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太合适。但也不能放弃技能教学,只是技能教学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中要放低或分解教学难度,技能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的体育课才能追求“健康第一”教学原则,才能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要摆脱课堂中完全主导的地位,要努力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继一年级学习投掷轻物之后的提高性学习内容,本阶段正式学习投掷的基本动作。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蹬地转体、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等动作、侧向投掷方法及用力顺序等,以此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基本学习了原地正面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对投掷有了一定的动作表象。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为使在本课中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侧向投掷动作,将采用分解动作练习与完整动作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四、教材内容

  本教材取自《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二年级下册中的“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内容。

  本课选择“原地侧向投掷木夹”为主要教学内容,游戏“闪电偷袭”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个跑的教学内容,把它作为辅教材。

  五、教学目标

  1、理解侧向投掷动作是通过身体蹬、转、挥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

  2、通过教学,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正确的侧向投掷技术,部分学生能协调连贯地完成侧向投掷动作,并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奔跑能力。

  3、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肩上屈肘。

  难点:背后过肩,手脚协调,连贯而成。

  七、教学思考

  整堂课采用一材多用的方法,用木夹子来代替沙包进行投掷练习,这对一二年级学生新授教学内容(投掷教材),是一种比较好的练习器材。开始游戏中出现的“尾巴”,后来缠在木夹子上,在投掷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好地体会投掷过程的抛物线(画彩虹)。在侧向投掷教学中,将按照先自抛自接、正面投掷、再到徒手练习侧向蹬地转体动作的顺序进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会让学生手持木夹子做鞭打动作(让木夹子中的绸带发挥作用)。投掷完成后,“闪电偷袭”游戏是一个跑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跑的兴趣,运用这一游戏进行跑的练习……

  八、教学原则

  1、一材多用原则。采用木夹子和绸带,既用绸带做韵律操,又用绸带作投掷的彩带;既用木夹子作投掷物,又用木夹子作游戏道具,最后用绸带和木夹子作放松游戏。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掷教学中采用先自抛自接——正面投掷——徒手或有器材作鞭打动作——侧面投掷,一环一环相扣,从易到难,目的都是为了学好“侧向投掷”。

  3、语言激励的原则。整堂课始终以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为主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由一幅自选商场的插图,一些商品的名称,还有一篇关于自选商场的短文组成。插图展示的是商场的一角;词语介绍的是食品、日用品和文具三类商品;短文介绍了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相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1)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认识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会写“巾、牙”两个生字。根据本课识字量大,所以识字两个(商、场)在课题,两个字(东、西)出现在短文,其余基本集中在表示商品名称的词语中,这样的特点而确立的。

  (3)知道在自选商场购物很方便。

  教学重点:1、通过认识本课的十四个生字,使学生学会一定的识字方法,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2、学会书写“巾、牙”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我认为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识十四个生字,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某些识字量较少的学生。写字时,要把“巾、牙”两个生字写正确、写匀称、写漂亮也比较困难。

  二、说过程。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探究发现,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巩固识字成果。

  1、生活识字,展示交流。首先,我出示商场图片,让生看是什么地方?引出生字:商、场,随机学习生字,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自选商场时,经常买些什么东西,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商品的标签,读读上面的字,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然后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9个词语: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在这9个词语中,包含了本课所要学习的10个生字:包、奶、牙、毛、巾、笔、尺、作、业、本。可以让学生圈一圈,找出生字,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并介绍自己是怎么认识的。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这些字学生大多都已经认识,可以请学生自己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让孩子之间互相学一学,考一考,比一比,记一记,将识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购买的商品各式各样,感受到自选商场的商品很多,在那里购物很方便。从学生的感受自然地过渡到对短文的学习,认识生字“东、西”。

  2、自主识字,探究发现。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对见面较多,学生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记忆,如:“本、牙”两字可结合已学过的“木、体、穿”,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对常用字,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过这些生字,如:包、毛……,对平时见面较少的生字,如:笔,可以由老师引导学生记忆。这是一个会意字,古代使用的毛笔,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是动物的毛制成的笔头,让孩子从造字的角度去记忆,不但记住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强化了对生字的印象。

  3、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识字成果

  如:刚开始识字时,可以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检查、帮助,待这些生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一定印象后,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巩固字词。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游戏:

  (1)“摘果子’游戏。

  (2)贴标签。请学生给生字和图片对上号,检验学生的识字学词效果。

  (3)部件拼字活动。生字的部件顺序打乱,由小组内合作拼字。

  (3)给商品分类。商品词卡打乱顺序,让生分类摆放。

  4、写字指导?

  写字教学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新课标对写字教学非常重视,强调要让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会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学会找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自选商场》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地方?

  2、谈谈去商场的感受。

  3、组内交流认识的商品名称(课前布置收集)。

  二、自主学习字词

  1、引出几种商品名称(课件出示),借助拼音读词语。

  2、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订正读音)。

  3、学生自主识字。

  (1)组内互助认字(2)介绍识记方法(3)适当组词训练

  4、巩固识字

  (1)男、女生或同桌识字比赛(2)“摘果子”游戏(3)部件拼字游戏

  5、“贴商标”游戏(图画与相应词语),巩固识词。

  6、学习给商品分类,相机学句: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三、指导写字。

  1、生先观察笔顺,书空。

  2、再观察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独立写两个。

  5、互相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四、扩展识字。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折扣》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和百分数意义与关系,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使学生理解折扣的意义,懂得求折扣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根据教材的要求和意图,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1、使学生懂得“折扣”的含义,加深折扣和对百分数关系的理解,并能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2、通过经历对折扣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折扣”的含义,并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教学难点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们思维活泼,喜欢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事物,直观认知能力较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会、动口讨论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传授本节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依据教学规律,我采用了“指导——自主

  ——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中学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四、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交流为桥梁”的教学思想进行学法指导,采用了自由发言、指名汇报、小组交流、全班讨论、学生演示等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的目的。

  五、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道理;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学习中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诱趣激学,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去商场购过物吗?那么这节课你们就和老师一同去超市逛逛怎么样(出示超市购物的场景,并且出示商品打折的牌子)?

  师:这些牌子是干什么的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试着说说看? 生:结合经验自由的回答。

  师:“全场九折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扣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商场打折海报中明确折扣的`含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二)顺思导学,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折扣”的含义。

  联系上一幅图

  师问:什么叫打折?

  小结: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配声音和相应的文字。)

  师:看到“打折”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现价比原价便宜了。

  2、理解折扣含义。

  出示图片(超市中形形色色的图片)

  九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表示什么意思?

  七折是十分之( ),写成百分数是( )。

  归纳:几折表示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

  板书:九折=90% 八五折=85%

  师:九折表示谁的价钱是谁的90%呢?那八五折呢?

  引导学生说出九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八五折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

  3、及时练习

  把下面的折扣写成百分数,并说说表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有配套的图片)

  八折 二折 九五折 五折 七折 六五折

  教师小结:五折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时也说成对折

  4、应用探究

  师:现在我们就应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推着镜头开始购物)例4

  (1)寻找信息

  说说图片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互动质疑

  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谁是单位“1”,求买这辆车用了

  多少钱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引导学生互动质疑: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3)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

  课件演示:

  现价=原价×折扣率

  180×85%=180×0.85=153(元)

  答:买这辆自行车用了153元。

  5.自主探究(继续购物)

  自主学习例4(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价只花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1) 讨论交流: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3)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160-160×90%=160-144=16(元)

  解题思路: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的钱数。 第二种算法:160×(1-90%)=160×0.1=16(元)

  解题思路:原价160元,乘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就是便宜的价钱了

  (4) 对比分析

  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现价=原价×折数

  师: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打折的含义,把折数转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首先展现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补充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最后汇报结果,进行小结,并且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这样的设计,主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来体现夹竹桃的可贵韧性,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一至四自然段,在读中感悟夹竹桃那 “可

  贵的韧性”。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想体现如下三个理念:

  二、说教法学法:

  1、熟读:

  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会阅读和发展语言,那么,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的根本凭借和途径是什么呢?古人告诉我们:最佳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熟读,反复吟诵。也就是说,课文是凭借,阅读实践是根本。以课文为凭借,以读书活动为根本的语文信息的加工内化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设情境,创造机会,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读而不厌,读中理解,达到古人说的“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2、精思:

  不加咀嚼的朗读不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食而不知其味”,如此这般,不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因此“精思”,是多读中的操作要求。有口无心,呆读死念,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未必“自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阅读”向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转变,鼓励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3、感悟: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在《劝学》篇中早就认为语文学习的关键是感悟自得,教师是指导学生边读书边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课本中走出来,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探究主题

  1、教者打破按课文自然段来教学,而是从第三自然段入手,先欣赏作者由复习以填空形式导入:夹竹桃不是 的花,也不是 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 最值得 的花。

  我爱上了夹竹桃,因为它有 ,又能引起我 。

  2、揭示探究主题: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为什么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它有什么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哪些幻想呢?

  (二)自主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的韧性?(4)

  2、请同学们拿起笔,再细细地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句子中能体会到夹竹桃的韧性,把它画出来。

  3、同学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都画好了,老师再给你们提个要求,因为每个同学画的句子可能不一样,你画的他没画,他画的你没画,我就要请同学们来进行一次“小老师挑战大赛”,把你画的句子解说给没画这句句子的同学听,让他听了你的解说会觉得,诶!这句话确实也能体会到它的韧性。愿意接受挑战吗?祝你们挑战成功!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是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积极动脑,拓展思维。]

  4、学生准备。

  5、集体交流,随机出示句子圈画,朗读表达对夹竹桃韧性的由衷赞美。

  板书:无……不……

  无不

  穿插理解:一嘟噜

  造句训练:无……不……

  无不

  6、齐读这一自然段表达情感。

  四、了解引起的幻想及其原因

  1、请同学们快速地看看课文,找找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5)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2、交流板书:地图、荇藻、墨竹

  3、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反复地读读,在脑袋里放放电影,然后把你喜欢的原因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同时我们认为,没有选择性就没有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

  4、学生自读准备。

  5、汇报展示朗读。

  引导评价:听了他的朗读,有何感受?

  6、齐读介绍三种幻想:我们连起来把三种幻想介绍给客人老师听,好吗?

  7、想象训练: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们都陶醉了,沉浸在幻想之中,觉得还不过瘾,想请你们也幻想几种,让他们过过瘾。(板书:……)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英国诗人雪莱也说:“想象是创造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学生领略了介绍的三种幻想后,不急于罢手,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再说说其他的幻想,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8、作者的幻想是怎么引起的交流句子:“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唉呀!作者的文学水平太高了,黄老师看不懂,谁愿意结合自己曾看到的这种景象来介绍介绍。(意在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你从中还体会到了些什么?(香)你能把它的香读出来吗?

  9、让我们跟着作者,再一次到月光下的夹竹桃下,进入幻境,好吗?

  四、总结,激趣引导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完全明白作者爱夹竹桃的原因了吧?谁愿意来说说?

  2、其实,夹竹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爱的原因呢!看,黄老师就找到了一些?老师还有呢,想看吗?“有志者不食喈来之食。”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不吃别人送到嘴边的食物,想吃自己去获取。你们有志气吗?那还想看吗?那咱们比比谁搜集得多!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求知欲,引向课外。]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是鸿飞双语学校的老师,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让我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明天的天气怎样》单元的《下雨啦》。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中的第三个单元,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从而使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初步体验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二、教材处理

  根据本课的内容,在导入新课时增加两幅图片,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在总结自然界雨的形成时增加一个视频短片,使学生对自然界雨的形成更加形象、直观。

  三、教学目标

  1 、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一些有趣现象,提出现象成因的假设;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研究、设计、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2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雨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产生兴趣,从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

  1、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推想自然界中雨的成因。

  2、知道自然界的雨的成因。

  重难点的突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后,进行观察、推想“雨是怎样形成的”来达到要求。

  五、教法学法

  在导入和交流实验结果时,我采用谈话法来解决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运用讲解法和演示法;在探究雨的形成时运用实验法 、讨论法、 观察法、尝试法 、小组合作法 、自主探究法等。最后播放视频短片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这些教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观察和善于动脑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六、教学手段

  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体验实践出真知的快乐!

  七、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是: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酒精灯、烧杯、玻璃片、木夹子、热水、石棉网、铁台架、火柴→导入新课(3分钟)→新课讲解(25分钟)→归纳总结(3分钟)→拓展活动(4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教师请学生观看乌云、闪电和下雨时的图片,使学生想象下雨前的情景和下雨时的情景,从而很快的融入课堂。创设这一教学情境,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

  (二)、提出疑问,实践验证

  教师提出疑问让学生猜想。当教师提出“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例子, 在这儿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猜测结果是否正确,而是引导学生用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测结果。

  (三)、实践验证,得出结论

  ①教师示范实验步骤,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 (师讲解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学生合作完成表格的记录。

  设计这一环节是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及经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加以引导、指导、提示。最后实验完成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教师加以总结。

  ②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的雨是怎样形成的?

  ③出示雨形成的视频,教师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增强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让同学们在讨论、交流实践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借助汇报实验结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动画,展现雨形成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体现学科的整合性。

  (四)拓展活动

  ①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②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这个环节的安排,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愿望。

  八、板书设计

  15下雨啦

  遇热 遇冷

  水→水蒸气 → 小水珠→ 雨

  九、课后反思

  就这一节,我首先通过提出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去猜想,再进行模拟雨的成因实验,来讨论自然界雨的形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科学的兴趣,然后使用情景教学加深学生对雨的形成过程。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学的趣味性和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实用】说课稿汇总7篇】相关文章:

1.【实用】说课稿汇总六篇

2.【实用】说课稿汇总八篇

3.【实用】说课稿汇总8篇

4.【实用】说课稿汇总九篇

5.【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6.【实用】说课稿汇总9篇

7.【实用】说课稿汇总6篇

8.【实用】说课稿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