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8 22:31: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说课稿集合6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在整节课里,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孩子们练习10以内数的运算,通过做游戏让幼儿加深对10以内数加减法的运用。进行分类和数数游戏,让幼儿进行自由、独立的操作,帮助学习10以内的数,正确的理解数的意义,有利于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并提高对数学的乐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次数学活动目标设定如下:

  活动目标:

  1、能快速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尝试根据他人的身体状况选送合适的水果,体验赠送的乐趣。

  本活动只有抓住了重难点,才能使活动有的放矢,所以确立了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了解10以内数的分解。

  难点是:10以内数的运算。

  活动准备:

  1、幻灯片

  2、数字卡片若干

  3、西瓜一个

  幼儿情况: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但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均。

  教法、学法: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多通过操作活动和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初步知识。本活动我主要采用了演示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活动流程:

  一、以故事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粒奇怪的种子,(出事种子图片)我把它种到土里,你们猜发生了件什么事?种子在一瞬间长大了,还结了很多奇怪的果子。我把这一瞬间拍下来了,小朋友想不想看看?

  师:咱们一起来看看都结了些什么果实?

  二、出示图片果树

  教师边出示水果边出题,请幼儿回答,并用手里的数字卡摆出算式。

  师:咱们来看看,到底结出了什么水果?几个?--3个香蕉。过了会又结出了什么?几个?--4个香蕉。谁能告诉我树上一共结了几个香蕉?怎样算出来的?教师做示范列出算式?3+4=7

  师:小朋友们,猜想一下,这棵树上还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幼儿自由回答)

  师:过了一会又结了一串樱桃,咱们数数结了几颗樱桃?(2颗)

  师:一会又长出一串樱桃,数数有几颗?(6颗)谁能算出树上樱桃一共结几颗樱桃?(4颗)怎样列的算式?

  师:樱桃结了几串?怎样列的算式??

  师:我以为这样奇异果树就不结果了,可是又结了,你们猜又结了什么?

  师:一个大西瓜。

  师:请问:西瓜和香蕉这两种水果一共有几个?怎样列的算式?

  三、引导幼儿把各种水果送给需要的人

  师:突然有位老太太闯了进来,奇异果树发生了奇怪的变化。

  师:你们想会怎样?

  师:(出示图片)4颗香蕉掉到了老奶奶的怀里,老奶奶拿着它笑了?并说了声谢谢。

  师:请问:现在树上还有几颗香蕉?怎样列算式?

  师:奇异果树为什么要把香蕉送给老奶奶,而没送别的水果给她呢?(让幼儿讨论)

  师:因为老人的牙不好?香蕉又甜又软,送给他们很合适。

  四、幼儿自由讨论:

  想把其他水果送给谁?为什么?想送几个?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说的编应用题,也可以让幼儿试着编,请幼儿摆出和这个应用题相符的算式。

  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真是有爱心的孩子。奇异果树很神奇,能满足小朋友的心愿,你们想让它结什么?它就会结出什么。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它是不是这么神奇。

  教师用可爱的声音说:奇异果树,奇异果树,请你结出两个大菠萝。(画面上真的出现两个大菠萝,让幼儿充分感受它的神奇。)

  五、自由想象,让幼儿快速画出水果。

  师:现在每人有一棵奇异果树,请你用最快的速度,画出两种水果(数量最多不能超过10个),贴在你的奇异果树上。贴好后请用数字卡片摆出一道算式题,并告诉我你的想法。(让幼儿自由说)

  师:你有这么多水果,送给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好不好?(让幼儿互相送水果并及时纠正自己的算式,教师及时指导并询问幼儿送水果的情况。)

  六、小结

  奇异果树很高兴,它知道了咱班小朋友特别棒,不但能把它结的水果树数的很清楚,并且在送水果时它知道了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小宝宝,它决定送全班小朋友一个大水果,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出示实物大西瓜,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

  活动延伸:

  在区域内放一些有趣的题卡,让孩子们在平时多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说课稿 篇2

  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新入选的一篇阅读课文,它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这两样小朋友们都喜欢的东西,让松鼠和小熊这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并且成了维系、发展他们俩之间友谊的纽带。

  新的《语文课程规范》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以同学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倡议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着上述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2、在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内心变化过程正是其友谊加深的过程。

  3、展示同学的扮演才干,让同学在扮演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根据同学情况确定教学方法

  根据低年级同学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采用了“读中感悟、探究明理、扮演体会”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读为主,多读少讲,让同学在读中感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以同学为主体,布置教学过程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同学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同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老师的导入语,激发同学读书的兴趣,同时引导同学对课题质疑,可以让同学在读书的时候能带着问题去读,这样读书就能够读得更仔细、认真。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自身读课文,对全文有个初步印象,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且在读书之前,我就出示了自读要求,让同学明白自身应该怎样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些什么或弄清楚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同学在读书时做到有的放矢。

  3、 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充沛利用课文的三幅插图,让同学能够更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 。而且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同学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考虑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不让同学的思维限制于一个固定的方框里,更有利于激发同学独特的想象力。

  4、 整体梳理,加深印象

  阅读教学要体现“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因此,让同学在细读课文以后再一起回忆梳理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锻炼同学整理归纳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5、 扮演体会,巩固提高

  设计扮演课文内容这个环节,是因为低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喜欢表示自身。而且在扮演的过程中,同学融入了自身独特的体会,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同学在边动边说边演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四、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说课稿 篇3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单元《诗五首》中的一首《钱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②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认识数字8是宁教版中班数学活动里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习7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幼儿掌握添上一个和去掉一个等量不变的关系,知道数字8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字8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而制定相应的目标为:

  1、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欣赏春天来了的情境图,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认知目标:认识数字8,感知数字8表示的实际意义

  二、说学情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善于思考,敢于表现、对周围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在认识了7以内的数字后,对抽象的数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理解,动手能力较以前大有进步。根据《纲要》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现有的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实物,又要拓展幼儿的经验,拓宽幼儿的视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怎样使幼儿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幼儿“学”和教师“教”的主要方向,只有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使教师有目的地引导“重点”,从而突破幼儿学习的“难点”。本着这样的观念,我设计本次活动重点为:通过观察发现7个添上一个是8,知道数字8的实际意义。难点是通过多种感官练习,巩固对数的理解。

  四、说活动准备:

  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准备是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这里的准备及包括教学物品的准备,同时也包括幼儿数学知识技能的准备。

  教具:“春天来了”的图片(池塘边有发芽的柳树、绿草地、天空中有小鸟)磁性青蛙教具8个,1、2、3、4、5、6、7、8的数字卡片各一张。

  学具:

  (1)每名幼儿胸前贴有不同的数字卡片一张;

  (2)每桌一个塑料筐,内装软体积木若干;

  (3)室内设置画有数字的两个圈

  五、说设计过程

  对数学活动的要求《纲要》明确表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重要和有趣……”我设计了3个主要的教学程序,首先结合季节特征,引导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和点数的方法复习7以内的数与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边学青蛙的叫声边有动感的出示磁性青蛙教具,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启发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青蛙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以及表示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数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应采取何种办法?说出7个添上1个是8个,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掌握了数字8的形成过程后,重点让幼儿感知数字8的.实际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以及室内的陈设、着装)多方面启发引导,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结束部分采用游戏法:

  (1)按数取物:(重点是巩固8的形成)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幼儿取出相应的实物;

  (2)跑圈:幼儿记住自己戴的胸牌数字,随教师转大圆圈,音乐停,幼儿到与自己胸牌数相应的圈内,教师检查结果。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其主旨是:世纪之交,杨振宁先生回顾了近两百年来世界上出现的许多新事物,分析了近两百年,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原因,并循此提出了“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进而溯源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基于此,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2、了解课文内容:新事物出现的原因,中美教育哲学的异同等。

  3、掌握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

  4、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其中的重点是: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二、说教法:

  学习这篇事理说明文,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阅读这说明文要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默读,通过集体探究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文章的道理,并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反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思

  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教师自己说出,多媒体展示)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介绍文中提到的几位科学家。(多媒体展示,学生快速看)

  (四)出示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后开始课文的学习。

  (五)检查自读情况,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字音(宜抽一成绩较好的学生,起来朗读,再打出来,可以节约时间)

  几()乎光纤()趋()势芯()片挠()头聘用()着()眼点弥补()胆怯()

  2、词语(直接打出)

  无穷无尽归根到底与日俱增层出不穷创新辩证弥补着眼

  3、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4、教师:根据课件上显示的文章主旨,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这样理解会比较快)

  5、完成表格中美两国教育哲学的异同(让学生探究式合作)

  美国教育哲学中国教育哲学

  相同点都能鼓励创新

  不同点适应对象及后果对前30%~40%的学生很有益,比较容易成功。

  对后30%~40%的学生很有益,成才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人竞争

  学习方式跳跃式学习,很有自由度,自己可以探索很多东西按部就班的训练,扎实,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能学到的东西。

  6、杨振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对于不同对象的学生,应根据受教育背景的不同,区别对待。

  (六)课堂练习(分小组布置任务,然后集体完成。)

  A、学生找出主要的说明方法。集体完成并更正。

  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2%,可是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1.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B、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见课件。

  C、阅读课文3、4段,完成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本段说明的重点)

  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拓展:你学了本文之后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

  (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多点自由思考习惯和创新的意识,尽量弥补中国试式教育的缺陷)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报刊的一般制作过程。

  2、知道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要点及报刊版面的结构。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4、理解电子报刊的参考评价要素。

  能力目标

  5、设计电子报刊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初步学会分析文本信息加工的任务需求,能根据主题内容、接收方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信息表达形式、信息加工工具、对表达主题内容的文本加工的能力。

  情感目标

  6、促进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溶入自己的个性制作出新颖、吸引人的作品。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电子报刊形式表达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充分表达主题内容。

  三、说教材

  教材采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节内容是第三章信息加工与表达(上)中的《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利用通用工具软件(如Word)加工和处理电子报刊类的信息,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提炼与提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文字处理等操作使用方面,能够根据具体需要恰如其分地表达意图。本节着重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任务需要着手,学会从需要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电子报刊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念头,培养学生整体规划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说学情

  由于我校学生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欠缺,不少学生连文字的输入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节课除了向学生介绍文本信息加工的相关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向学生介绍WORD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字排版的版式、格式、字形、字号、字体等图文混排的基本知识。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大多数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制作电子报刊作品,让他们在经历完整的作品制作活动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利用工具软件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信息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策略

  计思路及分析

  《报刊类文本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节课,是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软件表达意图的能力。学好这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使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得到概括和提高。

  本节课计划生动的案例、实物展示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导入新课。然后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任务需求,学生相邻4名为一组,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共享、师生共同参与分析案例等活动,最终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制作。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同时在作品的创作中得到知识的升华与提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起解惑、组织好课堂的指导作用。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都得到发展,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加强。

  六、说教学过程

  1、以案例观摩引出“电子报刊制作的一般流程”。

  2、看完如此漂亮的电子板报,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引出这些电子板报其实就是利用我们熟悉的文本信息加工软件Word制作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搜集、了解可以制作电子板报的其它工具软件)。然后以准备挑选电子报刊优秀作品为楔机,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要自己设计一份电子报刊,展示自我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通过竞争来达到目的。

  3、观赏、分析电子报刊《中学梦之旅》,交流讨论主题、风格、特点等。让学生对电子板报有初步的认识,并被其创作、设计出来的精美效果所吸引。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得知这么精美、吸引人的作品是用我们熟悉的软件制作出来的之后,更是点燃学生心中对制作电子板报的渴望。

  4、情景创设一步一步开张教学过程。

  (1)、下发一张实物报纸,让各小组观察并讨论,一张报纸设计有哪些要素构成?版面有什么特点?你从中发现了些什么共有的特性?

  (2)、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报刊类文本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

  (3)、教学活动中注意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并通过不同形式作品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能力,进一步深化教学效果。

  5、及时反馈、总结,提炼知识内容。

  6、学生活动:

  (1)、利用教师提供的FTP地址下载优秀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对其作出评价,对比,思考这些作品的构成要素是否达到了报刊类文本信息教工的基本要求,找出优缺点。

  (2)、利用教师提供的FTP地址下载“一些实用的小技巧.ptt”,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图文混排的一些关键技巧的使用、操作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留的学习任务: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四人一组,拟定一个主题,收集并选择素材,设计一份班级电子板报的版面(A4版面两版)。

  我的说课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请大家给予评价和指导。

【【热门】说课稿集合6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集合8篇

2.【热门】说课稿集合10篇

3.【热门】说课稿集合4篇

4.【热门】说课稿集合9篇

5.【热门】说课稿集合7篇

6.【热门】说课稿集合九篇

7.【热门】说课稿集合5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