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6 22:58: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说课稿3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阳春三月,本该桃红柳绿、万紫千红,但春雨缠绵,寒意依旧,似乎在给生命蓄积能量,也似乎在给我们这些信息技术老师营造一个积淀、反思、提升、嬗变的空间。通州市信息技术说课活动选择了春天,其实也就预示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春天百花齐放、生机勃勃。

  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给予我这次展示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一、教材分析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23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本教学内容在PowerPoint的知识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最有效的技能。而且,五年级学生上学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Word,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

  2、能将图片文件插入幻灯片中。

  3、学会设置图片的格式,实现图文混排。

  能力目标:

  1、在探索软件的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幻灯片的设计与制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情感目标:

  1、从幻灯片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让学生在参与设计班长竞选海报的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与运用插入图片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生命智慧和情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提升个人素养、历练能力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趣味感,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演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基于Powerpint与word在操作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知识迁移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引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扎实的掌握技能,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为明天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学法指导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和能力的习得是有价值的教学的诉求。“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成为自主建构的核心和学习活动的主体。积极营造信息技术课堂“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六、教学准备

  硬件:P4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XP操作系统、天寓电子教室软件一套、 Powerpoint20xx、“十佳童星”电子竞选文稿。

  学生:每4人划分为一个讨论组。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的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

  因此,本课教学,我将结合我们学校即将开展的“十佳童星”评比活动来建立任务驱动。“十佳童星”的评比是我校学生最感兴趣,影响力最大的活动,它为优秀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教学伊始,我向大家展示几位候选人制作的竞选海报通过鲜活的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几位同学的竞选海报,与我们上堂课制作的幻灯片相比,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课题)我们的班长也要参加这次的“十佳童星”评比,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们该怎么来献计献策呢?从身边的事例中挖掘引人入胜的信息技术应用情景,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很自然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也更有益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然后,教师出示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帮助班长设计出更精美、最能展示班长个人和班级集体内涵的竞选海报来。”如此创设的激趣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目标达成效果,也能沟通师生感情,促进愉快的教,愉快的学,乐教乐学,其乐无穷。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

  展示班长课前制作的幻灯片,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只有文字,缺少图片实在是遗憾!大家能不能插入合适的剪贴画装饰一下呢?

  [教师提示]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Office20xx的办公组件,其操作方法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吗?

  [学生操作]学生自由选择多种方法自学:

  ①看书;②小组交流探讨;③请教老师

  学生边探索边操作。

  [交流整理,构建新知]

  教师选择两三例典型的学生作品,通过网络演示学生的作品,并请一名学生通过学生端演示插入剪贴画的过程,从而构建新知,形成自主的操作策略。(学生边演示,教师边板书)

  任务二:在幻灯片中插入外部图片。

  [突出矛盾,引起共鸣]将前几幅竞选海报再次演示,让学生通过与自己制作的作品相比较。学生会发现,这些作品中的图片比较丰富和精美,是剪贴画中所没有的,从而产生在幻灯中插入外部图片的需求。 教师顺势提出:这些精美的图片,老师的服务器里就有,大家想不想把它们插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学生操作,巩固新知]这个环节教师只要告诉学生文件的存放路径,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根据完成情况,通过天寓电子教室让一名学生进行学生端演示从外部插入图片的过程,从而加深印象,巩固新知。(学生边演示,教师边板书)

  任务三:设置图片的格式,实现图文混排

  由于学生在上学期Word的学习中,我曾经着重讲解过图片格式的设置,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通过欣赏一张学生制作的幻灯片让学生体验情感,并提出修改建议,比如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和颜色,多余部分的裁剪以及图片的叠放次序。让几位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根据这些修改建议进行操作演示,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探索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作为一个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习过程的“情境化”,从“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再适当的“去情境”,获得一些抽象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情境中所包含的问题。如此一来,在“情境化——去情境——情境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才能得以自然地迁移与深化,从而有效增强学习的实际效用,做到学有所用。

  (三)个性练习,提高技能。

  有了以上的技能基础,教师进一步提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继续完善自己作品的任务。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充分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我将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较为明确的任务目标,构成有效的操作指导,同时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教师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操作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探究精神。

  (四)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每一小组选出一个作品进行展示,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小组间互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作品的闪光之处,并及时的作出积极的评价。最后由全班同学共同选出几个作品推荐给班长,同时评选出今天的优秀协作小组。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中的课堂状态,适时性地采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的点滴成绩,使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他们的心理活动长效地处于兴奋状态,潜在的能力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幻灯中插入图片》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的素养得以巩固、提升。

  最后,我只用真诚的祝福表达我的谢意,衷心地祝愿在坐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身心舒展、生活滋润、生命永恒。谢谢!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罗大里(意大利)的《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改写的。文章叙述了一位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的过程中长大,变成了一个善良、能干的漂亮姑娘的故事,赞扬了小姑娘独立自理的好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习小姑娘,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

  朗读感悟是本课时的重点,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体会感情,感悟道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虽为农村小学,但教学设备齐全;教师虽教学能力有限,但力求尽最大努力,将教学设备服务于教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信息工具虽不够先进,但学生却力所能及的获取丰富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课前师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一同走进和谐、愉快的殿堂。

  教学目标:

  1.识读缠、粥、伶俐,掌握聪、短、卧、柜、照顾、休养、收拾、虚弱、自言自语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成长过程。

  3.理解小姑娘是怎样逐步成长的,懂得小姑娘的成长不仅包括身体长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质和能力的.成长。

  4.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懂得关心、帮助别人。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1.作者罗大里及其主要作品的资料。

  2.实物投影及投影片。

  学生准备:

  自己搜集的一些成长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长大的感觉吗?

  生:我感觉到能长得很高,会做很多事情等等。

  师:(富有诱导性地问)你们愿意长大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做不同回答)

  生:不愿意,因为长大了会有很多烦恼。

  生:不,我愿意。因为长大了有事可以自己说了算,还能管着别人。

  生:因为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能帮大人做事情。

  (学生争论热烈,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为上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你们可以先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再争论,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位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是怎样长大的。

  板书课题《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课前谈话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拉进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又为本课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课文中的这位小姑娘吗?(想)那你们愿意跟她交朋友吗?(愿意)请大家自读课文。

  要求: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成长经历。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可以同位互读,也可以小组内读。让识字这一训练点不脱离课文语境,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和探究的时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认真的画出了生字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了,现在老师就得考考大家了。(实物投影出示生字词)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理解

  对于教材,我们是这样理解的:“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设计背景

  本课的例题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计算,编排上与加法类似,例题依据场景引出减法算式,使学生从中初步感受减法的含义,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算式,减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算式,减法算式的含义。

  三、目标达成策略和方法

  对于目标设计,我是这样思考的

  1、情境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我就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我拿出4根笔,把其中的一根奖励给昨天作业完成的好的学生,受奖励的学生拿走一根笔。根据刚才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我手中还剩几根笔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教学法: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我手里有4根笔,奖励学生了一根,看见老师这幅图怎么列示?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我反复的重复我的动作,孩子们反复的说,然后我问:怎样列示?生异口同声地答道:4-1=3,为什么?生:因为有4根,去掉了1根,还剩下3根。你们同意吗?那这里的4指的是什么?1指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3指的是什么?孩子们对答如流。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都不知奖励谁呢?

  3、探究交流教学法:出示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来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根据刚才的已经掌握的情况,出示这幅主题图,让同桌之间说说这幅主题图的含义,相互交流,并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了刚才的情境作为铺垫,学生能很顺利的看明白主题图的含义,并能顺利的解决这一问题。

  4、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摆小棒,先摆出4个小棒,然后任意拿走几个小棒,让小朋友数一数还剩下几个小棒,进一步建立减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列出算式,然后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减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和“=”,正确读出算式。

  四、重点目标达成的详细设计

  第一层次 认识减法,理解含义。

  这里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通过手中的铅笔演示, 4根铅笔奖励了表现好的学生一根,手里还剩下3根铅笔。然后引导学生提出我手中还剩几根铅笔的问题。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步,通过出示主题图, 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3个气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说明:4个气球飞走1个蓝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列出算式。4-1=3,然后让同学们初步感受减法的意义,并领悟计算方法;学生认识“-”号和“=”,正确读出算式。

  第二层次 深入体会减法的含义。

  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先摆出4个小棒,然后拿走任意个小棒,让小朋友数一数还剩下几个小棒,进一步建立减法的含义。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两个人一个摆一个说,然后一起列式)。

  意图: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选几组学生在全班展示,一个学生摆小棒,一个学生说过程,列式。(原来有3个小棒,拿走了2个,还剩几个?3-2=1)

  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减法含义的同时,提问算式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数字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有少数学生不太会说减法算式的含义,那么我就启发他摆一步说一步,然后举生活中的实例,比如从他们爱看的动画片里寻找启示,让他们深刻体会“拿走了、飞走了、去掉了、跑了、丢了”以后,还剩多少要用减法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减法

  飞走了几个气球?

  4-1=3

  -减号 =等于号

  读作:4减1等于3

  五、作业设计

  1、“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减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一个学生说5以内减法算式,一个学生摆小棒并说说含义。

  意图: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减法算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本节课从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出发,把握重点,尊重学生的实际,把教学内容在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季节以及生活问题呈现出来,使学生感知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自主探索,认识减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精选】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8篇

2.精选说课稿6篇

3.精选说课稿9篇

4.精选说课稿八篇

5.精选说课稿7篇

6.【精选】说课稿10篇

7.【精选】说课稿5篇

8.精选说课稿六篇

9.【精选】说课稿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