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1-03-07 15:00:13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三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三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课堂上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一班和二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回顾过去,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辛酸的泪水。由于二年级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因此,我针对本班学生均为转校生,来自不同学校,习惯基础都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好动、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行为习惯差等实际情况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多鼓励,常激励的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学为核心。

  二年级数学采用的是全新的教材,而且本人从未带过低年级数学所以学期初,我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班上的等王竞悦、吴昊杰、王艺锦、姚宇齐、王振等学生,上课时积极发言,动口动手动脑,学得轻松愉快,(他们的成绩也很好)。又如杨修帅、裴炫、胡俣彤、周昱含等学生,上课时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偏后,针对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让他们都有作为,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比较的数的数位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再根据位数的多少或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所比较的数的大小。教学数的读,写法时,在举几个例子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法,写数的法则,这个过程本身体现了归纳推理。

  三、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的!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3

  这是一次实践与综合运用。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为: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步测和目测。

  测量之前,认识测量工具是前提。课本中介绍了卷尺、测绳、标杆等常见的测量工具,都是孩子们熟悉的,所以,大家都很有亲切感。尤其对测量相距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的测量方法,书上有说明,更有图片参考,为孩子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依据。孩子们在操场上实际测量操场上两点间的距离时,都能按照测量步骤,利用标杆并根据“在操场上确定两点,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量出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正确测量。我与孩子们也总结了标杆测定直线的方法,本质上是把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连线分成若干小段,以便于用工具测量。我想,孩子们经过测量,有这样的感悟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步测与目测,都不是最精确的测量方法,却是最常见和最便捷的测量方法。

  步测是以“步”代替测量工具,课本上介绍的是用平均步长乘所走的步数推算出一段实际距离的方法。一味地纸上谈兵是毫无价值的,只有带领孩子们亲身感受才能真正理解。所以,我和孩子们在50米地跑道上进行了实际测量,考虑每个孩子的步长都是不一样的,为了减少误差,我让孩子们在自然状态下行走,并走三个来回,然后及时将每次走的步数记录下来。在各组汇报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数据虽然都有差异,但很接近,这说明大家都在认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目测,是通过观察估计两点间的距离。其实,我们在不经意间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只是从没有深刻体验过其价值。今天,我就要带领孩子们感受整个过程,体验目测的方法。孩子们虽然有目测的经验,但那都不是规范的,所以我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给定孩子们一个标准,通过练习来目测相距10米、20米、30米……远的人或物体的大小。当然,学校里没有固定的树木,只能用标杆代替了,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的目测,大家还是兴趣盎然地完成了任务。

  今天在室外上了数学课“实际测量”,有活动,有数据,有体验,更有价值!

【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三篇】相关文章:

1.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八篇

2.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四篇

3.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六篇

4.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篇

5.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篇

6.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7.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8.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模板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