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1-03-03 20:01:52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三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三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课题。

  我校举办“聚焦作文教学课堂”研讨活动是在过去关注作文批改、作文教学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对作文教学过程的关注。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观摩、比较、反思、思维碰撞、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促使教师们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从而带动作文教学常态课堂质量的提升。

  为期三天的活动结束了,但我仍沉浸在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创造的学习氛围之中,享受着,喜悦着,激动着,思考着……上课教师为我们呈现了十四个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课堂。有的课堂轻松幽默,师生在谈笑间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课堂充满理性的思考重在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有的课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感受,学生的作品呼之欲出;有的课堂中老师饱含深情的范文使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更从字里行间体验到“讲故事”的真谛……一幅图片,一个故事,一个游戏,一段乐曲,老师们匠心独运。

  教学过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们个性的思考,独特的见解,理性和感性的交融,感受到孩子们的体验、思维、创造、发展。同时,孩子们天真、质朴、充满童趣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自然。

  我知道每一节课都是师生成功的尝试和新的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这样的交流中老师们的心态更开放,“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近别人,改进自己的课堂。”的可喜局面正在形成。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随着各学科XX版《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许多基层教师一样,曾为那些全新的理念而震撼,曾为自己的努力而兴奋,曾为诸多的不解而困惑。回首十年,到了要为它做个总结时,却是一片茫然。记得有位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学校,成败在于教师。”教师是课改的具体实践者,我们该如何践行新课程标准,如何以其理念来改变,或者促进我们的教学的改进?

  一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是这个学科的纲领,规定了这个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都不能违背这个纲领。

  然而,实际的英语教学是怎样的?“教师讲讲讲,学生抄抄抄,活动无意义,或者乱糟糟,除了把书背,再也没新招,新课程理念?全都脑后抛!”

  如何切实改变这种状况?我想,我们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其精髓,而且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加以实施:

  一、认清英语教学的目标

  英语是一门交际性的工具,交际是语言的生命所在。我们进行英语教学,不是要学生当研究者来研究单词、句型和语法,而是要他们在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的、也是最终的目标。所以,课堂上,切忌教师揪住语言知识点满堂灌。语言知识点的教授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教授过程中,要营造真实,或接近真的语言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教学的趣味;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引出,启发学生去感悟,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形成他们的认识;新知识教授之后,要及时、充分的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操练,以达到真正的理解掌握;随后,教师要设计丰富的、能被学生接受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这样的教学,必将是更生动、更有效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自如,我们何愁他们不懂?何愁他们记不住?

  在七年级上学期,要学到house、home和family这三个单词。大多数教师,只是对这三个单词的汉语意思进行解释,最多再举几个例句,然后就是教会学生认读、记忆。虽然教师的解释不可谓不充分,所举例句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对于一个抽象思维能力不高的七年级学生,要达到真正的理解、掌握,远远不够。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安排这三个词的教学顺序,先教house,再教family,最后教home。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要以图片等直观手段,呈现出house,强化学生的直观印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将“一座座房屋”与house形成紧密的联系,明白house的`真正所指。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模仿着用这个单词说话,以达到真实运用,并为family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在house里面,“放入”一个个家庭成员(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帮助学生理解family得含义:指家庭中的人,即“成员”。在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单词之后,教师再进行home的教学就显得很顺畅:home也是指“房子”,但它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教师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warm home” 的温暖和“cold home”的冷漠,以及“homeless”的可怜。综述上面的做法,可以看出,在教授每个单词时,教师总是呈现了一定的场景,营造了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其中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去运用。而不是简单地解释之后,将理解和掌握完全抛给了学生,学生最多只是掌握了读音和汉语意思。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指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确保每节课的生动与有效。虽然教无定法,但我个人认为,一节生动有效的课,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应该是活泼的,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始终有着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我觉得,英语课堂应该有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复习,呈现,新知教授,模仿操练,巩固运用。

  1.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复习是为了学习新知做铺垫、做渲染。学生已经学过了很多内容,但复习环节应该选择与即将进行的新课教学内容有关联的东西,比如,要教授询问价格的句子how much is it/are they?应该复习数字(one, two, three,…),要教授方位介词,应该复习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习用品的单词和句型。这样就很容易由旧知过渡到新知上,显得“顺势而生”,避免了新知出现的太突然。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三模块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是几个食物、饮料的单词,以及在超市购物时的句子。复习环节,教师应利用图片,通过看图说单词,或者猜谜语的形式,对已学过的像hamburger,bread,ice-cream等单词(包括可数与不可数名词)进行回顾,接着,教师呈现图片,教授新单词(sweet,orange juice等等),这样由旧到新,保持了教学的连贯,还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对新知的感受更深刻。

  2.在复习环节,教师一定要精心安排,有目的地将即将要教授的新知适时引出,呈现给学生,像上述的sweet,orange juice等单词。对于新知的呈现,应该坚持由旧到新,比如,要教授how much is it/are they?这个句型,教师可以在已学过的实物旁边注上¥和数字,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很容易明白这是价格,教师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呈现新句型,学生理解的就很轻松。板书句型,只要略加解释,就可以安排学生模仿着问答有关物品的价格。

  3.新知识引出之后,经过前面充分的铺垫,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此时进行课文教学,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对新知进行必要的总结。

  4.新知教学之后,必须要有充分的操练。这种操练,可以是简单的模仿,或者是替换练习,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新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5.巩固运用环节,是一节课最有价值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精心的谋划,活动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紧扣所学新知,更要考虑学生的差异,具有层次性;活动形式要多种多样,要能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活动的评价,要及时,要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要能静心学习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不断去体悟,去实践;还要多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 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三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0篇

2.【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篇

3.【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四篇

4.【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

5.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4篇

6.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四篇

7.【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模板6篇

8.精选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