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会认“沿、际、信”3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查出8个生字,在生字上标上拼音;
2、多媒体课件;
3、生字卡片;
4、纸圆筒;
5、小鸟、青蛙头饰。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导入课题。
1、观看动画《井底之蛙》(课件①:动画);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2、讨论:看了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3、结合“识字 4”学习的成语“坐井观天”揭题,板题(13坐井观天),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认读8个生字宝宝:“信、抬、蛙、答、沿、际、错、还”(课件②:出示8个生字宝宝)。
检查预习效果:①看课件朗读8个生字;②看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划出生词,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3、说一说,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里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事。)
三、音像结合,指导朗读。
1、看画面、听录音朗读。(课件③:音像画面、录音朗读)
2、同座相互议一议,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字音准,流利、有感情)
四、再读课文,掌握生字。
1、再读课文。
2、出示带生字的一段话(课件④:出示书中插图1、2及文字材料)
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y án)上,说天无边无际(jì ),大得很。青蛙不信(x n),还说小鸟弄错了。
①齐读这段话
②认读生字“沿、际、信”,指导书写(课件⑤:出示指导书写生字的全过程)
a、指名认读,并组词。
b、指导书写,怎么记住这3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沿”右上边不是“几”,而是“ ”;“际”左边是左耳刀,两笔写成,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信”右边第二笔的横要比下面两横长。
c、书空练习
d、在田字格里书写,师下位指导,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e、同座互相检查,先自评,再相互评一评,怎样把字写得更好(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督促写好字)。
③指导观察井,区别“井里、井沿、井口”的意思。
a、课件⑥:出示井,指导学生观察。
(这段话中有三个词语娃娃很顽皮,我们很难弄清他们的模样,看一看,想一想。)
b、观察理解“井里、井沿、井口”,课件逐一出现井的三个位置,让学生说出对应的词语。
c、读词语。
五、精读课文,理解内涵。
1、老师引读,读出感情(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
2、师生互动,加深理解。
①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读好反问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和感叹句“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吹牛、骗人)
③解释“无边无际”的意思,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④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大得很,这时,青蛙有什么表情?(笑了),它为什么要笑呢?(因为它每天一抬头就看见天。所以它很自信、傲慢)
⑤用“一……就……”说一句话。
⑥青蛙笑了,笑谁呢?(笑小鸟,笑它说大话,笑它无知),联系上文“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这一句,理解青蛙笑的含义。它笑得那么自信,那么肯定,自以为是,“我不会弄错的。”小鸟听后有什么反映?(小鸟也笑了)。
⑦朗读第三次对话,读出争论的语气。
⑧分小组讨论(老师参与讨论):
a、小鸟的“笑”跟青蛙的“笑”有什么不同?(小鸟也笑了,它笑青蛙终年生活在井底,眼界小,不知天高地厚,笑它太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但它语气平和、诚恳,表现了它宽阔的胸怀。)
b、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是什么?(高高的井壁阻碍了视线,所见有限!)
指名学生用纸圆筒往窗外看天,看有什么发现?(亲自体验)
全体行动,把本子卷起来看教室内某一物体,看有什么发现?(同座互相谈观察的结果,分析其原因)
c、如果我们也像井底的青蛙一样天天被关在屋子里不出门,会是什么结果?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小鸟也笑了,……)
4、小组讨论:
①假如你是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会怎么做?(培养勇敢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②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尽情发挥,培养想象能力)
5、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自由组合,3人一组(师巡视);
②指名3个学生上讲台戴头饰分角色朗读(a.自我评价;b.他评;c.师评)
③师生合作,练习对话。
六、拓展延伸,理解寓意
小鸟可爱,小朋友更可爱,让我们像小鸟一样展开翅膀,自由的飞翔……
1、音像结合,升华感情。(课件⑥:音像出示,小鸟飞呀、飞呀,飞过高山,飞过草原,飞过城市、飞过田野……“世界多美呀!”)
2、讨论:你想做见多识广的小鸟吗?那你想怎么去做?
3、小结:同学们,一个生活在小范围内又自以为是的人,他必定目光短浅,所见也一定有限,我希望同学们博览群书,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开阔眼界,只有这样,才会见多识广。
板书设计:
13 坐井观天
小 鸟 天边无际
(天上飞) (见识多)
观 天
青 蛙 只有井口大
(井里坐) (目光浅)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收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故事!
(培养学生自主积累意识。)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背诵识字四里的成语,好吗?
2:识字四里有一个成语叫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一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好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问题
(1)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 他们为什么事情而争论不休?
3:请同学们看61页插图,说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4:教师板书
小鸟
青蛙
三: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用 线划出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划出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读青蛙的话 教师板书:井口大
3:指名读小鸟的话 教师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5:同样都是看天,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认为
天无边无际,他们的看法相差那么大,为什么?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学生拿一本书,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学生说
说自己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学生说一说。
7、指名最后两段,教师指导进行感情朗读。
8、青蛙认为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吗?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
知道自己错了?
学生说一说。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
会说些什么?
学生说一说。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咱们都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下面咱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好不好?
同桌互读,男女互读。
五:总结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做哪一个小动物?是在天空中飞翔,见多识广的小鸟,还是整天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为什么?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8个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使学生理解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看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用白板聚光灯功出示“观天”,剩余部分遮盖起来,问:“观”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经常看到的天有多大?(生交流)
2.互动小判断:“老师白板上只有‘观天’二字。”学生判断这个说法对不对,然后老师显示剩余部分,为后文如何看待事物做铺垫。
3.有一只小青蛙坐在水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生开火车读字,识词。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井沿 无边无际 不信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还用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2)说说读懂了什么。思考: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比赛读读小鸟人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
讨论: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笑的含义是什么?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五)戴头饰表演
(六)拓展活动
1.思考: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全班交流。指名续编第四次对话(戴头饰)。
(七)谈感悟
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2.理解“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了解反问句的意思,练习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3.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说话训练。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卡片:小鸟、井沿、回答、弄错、无边无际、抬头、青蛙。
2.实物:玩具熊猫、苹果、8开铅化纸。
3.多媒体课件:
句子:
(1)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小节:第6节和第7节的.课文内容。
练习:
(1)选择正确的意思: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2)选词填空,练习说话:
海洋 沙漠 礼堂 森林
()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3)想想说说:
听了小鸟和青蛙的话,我忍不住说:“ 。”
信息:信息世界
gàibì
井:井盖 井口 井沿 井壁 井水 井底
成语故事:九种动物图,点击后出现有关的故事题目、《成语故事》书。
动画:小鸟飞过村庄、河流、高山。
4.学具:8开铅化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交代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和课文的第一节。
2.读词语卡片。
3.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一、动画导入:
1、师:“青蛙住在井里,自称是井底的主人,生活的逍遥自在,可是有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于是,一场有趣的争论就开始了。”(课件播放动画)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书课题,请一起读课题——《坐井观天》。”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直接引入本课内容。让学生齐读课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读书要求:边读边圈画出字词,并标出段落,读完课文后要大声地把课文的生字大声地读出来。
2、检查读书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先汇报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再把三个生字找到。
课件出示词语:齐读词语。 出示生字,指名读,领读。
汇报这些字是怎么记的?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
沿:可以用熟字换偏旁 船——沿 也可以扩词,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际:熟字加偏旁。也可以通过查字典,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或者是通过理解“无边无际”认识这个字,并造句,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信:熟字加偏旁、扩词。也可以生活实际入手。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电信、明信片、中国移动通信、信箱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认字的习惯。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重点放在对课文中生字、词读音的掌握上。根据学段目标所以在识字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词,这样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并用词说话培养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通过自读、互读、游戏等形式检查、纠正读音。)
三、围绕课文,开展小辩论赛:
1、教师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在干什么?
2、反馈。谁还记得我的问题?生答思考题,师结合小鸟、青蛙、井演示板书。
3、课文中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你赞成谁的观点呢?指名讲
4、赞成小鸟的请举手,赞成青蛙的请举手。
5、既然小朋友们的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辩论赛,同意吗?
6、为辩论做准备。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对吗?请你们再读读课文,找出书上哪些句子和词语可以作为你的理由,就把它画下来,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话说服对方。
小组研究讨论,为辩论做准备。
7、两组争论。说说你赞成谁的观点?有什么理由?
(1)师说:“现在请小鸟方发言。”学生发言,同组补充。并适时运用课件——
①小鸟飞了多远?练习说话“小鸟飞过大海、森林、草原、田野”等体会天的无边无际。
②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小鸟的话呢?(讲道理的语气)
(2)师说:“现在青蛙方发言。”学生发言,同组补充。配合“纸筒实验、青蛙坐在井底看天”的课件,理解“井沿、说大话、井口”等词语的意思。明确青蛙坐井观天,的确看到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①井口大(出示图)②不信你自己试试,出示白纸做实验。青蛙的话该怎样读呀?(自以为是的语气)
指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设计意图:结合学段目标的要求,在理解中让学生结合图片来理解词语。把学习课文的重点放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上,特别是第二、三次对话,让学生们充分地体会到小鸟和青蛙在阐述自己的理由时的语气,从而为进行了朗读做了很好的铺垫。而在青蛙阐述自己的观点后采用了通过纸筒实验、分角色朗读降低学文的难度,体会青蛙的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四、扩展延伸。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就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指名说)这时候小鸟和青蛙又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
2、谁来表演一下?2生上台分角色对话,师来当叙述。
(让学生来表演一下青蛙跳出井口后会和小鸟说些,从而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1、刚才小朋友们争论得相当精彩,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吧!别忘了刚才说的,小鸟要读出——进道理的语气,青蛙的话要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1)同位练习读课文:同位齐读叙述,一人读小鸟,一人读青蛙。
(2)指名一对同位对话。
(3)师读叙述,男生读青蛙,女生读小鸟。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再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2、读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学了这则寓言,我们懂得了什么?
师小结:在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3、看来“坐井观天”这个词是不好的,贬义的,古代这个故事中的青蛙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
六、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进行分类。
2、重点指导信、沿、际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学生练习书写。
七、总结全文;
1、我们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做才不会犯小青蛙的错误呀?如果(1)读书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字……(2)上课时,老师刚讲了一会儿,就觉得“我都会了,不用听讲了”,行不行?
指名回答。
2、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亲自做一做,并且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你就会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3、课下,咱们再去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读一读,好吗?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7
一、复习旧知
1、引读第一段
学生贴图: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2用词语练习说话:青蛙 小鸟
二、整体感知
1.练习读第2节到第7节,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3.从第2节到第7节中挑选自己喜爱的一节读给同桌听,同桌点评。
4.学生质疑。
5.小结过渡。
三、学习第2节到第5节
1.青蛙认为天多大?小鸟认为天多大?
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比赛朗读这两句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要飞那么远吗?
2.出示:
青蛙图 井口那么大 天有多大
小鸟图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小鸟话,进行语言训练。
(1)出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
(2)复习“无边无际”的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天大的很
“一百多里”
(3)指导朗读,赞叹
3.讨论青蛙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
(1理解“说大话”的意思。
①过渡: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青蛙却认为它在说大话。
②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2)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那么远”是指多远呢?
出示:“一百多里”和小鸟飞过村庄、河流和高山的画面。
②选择正确的'意思:
出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③指导读出语气。
5.练习有感情地读第2节到第5节。
比赛朗读这两句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要飞那么远吗?
四、学习第6节、第7节
1.过渡:天有多大?青蛙和小鸟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它们又争了起来。
2.指导读出争论的语气。
3.讨论:天究竟有多谁说得对?
小鸟飞过的地方:…… 因为……所以……
4.讨论:青蛙为什么会出错?
①学生使用学具,
因为……所以……
②练习有感情地读。
四、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1、青蛙 跳出井口,他看见——,心想——,于是他对小鸟说——
2、有一天,这只青蛙碰到了另外一只也坐在井底的青蛙,它们会怎么说呢?
五、朗读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分角色读全文。
2.拓展延伸,出示:信息世界
井 井盖 井口 井沿 井碧 井底
通过“井”这个窗口,出示“井口”等词语。学生读读记记。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
2、开火车个别认读。
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
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
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
第一次对话:⑴ 指名读第一次对话。⑵ 交流读懂了什么。⑶ 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对话:
⑴ 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
⑵ 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
⑶ 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
⑷ 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
⑸ 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
第三次对话:
⑴ 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
⑵ 用“一……就……”说话。
⑶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
四、教师小结
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
五、拓展学习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
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20 寓言两则之《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天有多大? 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 井口那么大 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里看天。可是,“坐井观天”是个成语,它有一定的寓意,而体会它的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3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这一成语的寓意。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声音很小,而且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引导,并鼓励他们。 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看一看,这使学生情绪高涨,因为他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的。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导:书卷起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后我又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贴画(青蛙、小鸟)、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一起读课题──《坐井观天》。
2、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好吗?
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
二、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1、看录像前,老师有个要求,边看边思考: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它们在干什么?
2、播放录像。
3、反馈:
生答思考题,师板书,结合课件演示:
青蛙图 天 小鸟图
有
不过井口那么大 多 无边无际
大
小朋友真聪明,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要靠小朋友自己来读懂。请大家把书翻开,自己找个朋友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等会我们比赛,谁读得最好。开始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找朋友读课文。
2、指名接读课文。
3、学生评议。
四、第一次争论
1、课文中的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那到底谁对谁错呢?
指名讲。
2、赞成小鸟的请举手,赞成青蛙的请举手。
3、既然小朋友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来开展一次小小辩论赛,同意吗?赞成青蛙的我们称为青蛙方,请坐到左面,赞成小鸟的我们称为小鸟方,请坐到右面。
学生交换位置。
五、再读课文,找出有力的证据
为了证明自己方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对吗?请你们再读课文,找找书上哪一段、哪一句、甚至哪个词可以作为你的证据,同时也拿出你从课外搜集的资料。
开始你们组去研究讨论吧!
六、第二次争论
两组争论:
师说:“现在请小鸟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说:“现在请青蛙方发言。”学生发言。
师及时指点。
七、朗读课文,体会寓意
1、刚才小朋友争论得相当精彩,看来准备都很充分,现在我们进行读课文比赛。青蛙方读青蛙的话,小鸟方读小鸟的话,直接对话,行吗?要读出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很肯定的语气。
自由练习──指两名对话──集体对话。
2、读到这里,哪个小朋友给我们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除了这个内容以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呢?
指名答。
3、看来“坐井观天”这个词是不好的,贬义的,古代这个故事中的青蛙因为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得很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而今天我们这些小青蛙真勇敢,敢于站出来为青蛙说话,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知识,我真佩服你们。
八、角色换位
1、有一天,有人来井里打水,水桶盛满水往上提时,不小心把青蛙带了上来,而那只小鸟又下来喝水,因翅膀受伤无力再飞出去,这样变成小鸟(在井里),青蛙(在外面),现在青蛙、小鸟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
2、现在请你们组里讨论,等会派代表来说,看哪边说得更精彩。请小朋友好好动动脑筋。
3、两边派代表发言。
九、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1-02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9-16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7-14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8-27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6-13
《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07-20
《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10-17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10-25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篇)10-24
《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模板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