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笋芽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笋芽儿》教学设计1
【情景说明】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本课认生字、写字是重点,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人物不同语气,让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大熊猫爱吃什么呀?
生:竹子。
师:对,你们知道吗?竹子小时候不叫竹子,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笋芽儿。
(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儿化音。)
(课件显示“雨后春笋”)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生:(兴致勃勃)想。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认为课文中哪个词或句子不好读?
生:“仍然”的仍不能读成“rēng”。
生:“撒娇”的“撒”不能读成“sǎ”。
生:“乐曲”的“乐”是多音字,不能读成“lè”。
生:“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这个句子很长,要注意停顿。
师:你们读得真用心!老师这儿有很多笋芽儿,你能送她们回家吗?
(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跃跃欲试,指名完成)
师:我们再一起读读,记住她们。
三、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师:认识了生字,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生:想。
师:那好,接下来我们“挑战读”,看谁敢向同学挑战。为了你更有把握,自己再好好儿读读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学生情绪高涨,读得更专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谁把你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
生:(很自信地站起来,非常投入地读第四自然段)“轰隆隆……呼唤着笋芽儿。”
师:你真棒!谁敢挑战他?
生:(非常认真地读第一自然段)“沙沙沙……春天来了。”
师:请“评委们”评判,谁读得稍好一些?
(说法不一)
生:我认为第一位同学读得好一些他把“重重地”“沉重地”这几个词读得很重,让我们就像真的听到了春雷轰隆隆地响声。
生:我认为第二位同学读得好。春雨细细的,密密的,下得声音很小,所以是“低声呼唤笋芽儿”,她读出了春雨轻柔的感觉。
生:两位同学都读得好,“评委们”评得也很好,真是难分上下。
(第二位同学的读书声音、表情、感情处理都很好,得到大家公认。)
师:我们也学着她读读这一段。
(师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师:还有哪个自然段你想读?
生:我想读第6自然段,因为第六自然段里有描写春光的句子,写得很美。
师:那你美美地读一读。
生放声朗读。
师:读得真美!
(课件播放美丽的春天)
生:我也想读这段。
师:读得真好!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再读读。
生:我通过读第七自然段,感觉到笋芽儿很幸福,有这么多人关心她,帮助她。
师:同学们真棒!边读课文还能边思考。
(学生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我发现笋芽儿像我们小孩一样喜欢撒娇。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动词用的好,“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完全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师:你真会读书!让我们来读读,做做动作。
生:我觉得笋芽儿不怕困难,才能长成健壮的竹子。
(课件播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生:我从“不停地唠叨”这句话中,感受到笋芽儿的妈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时时关心着她,惦记着她。
生:我觉得笋芽儿胖乎乎的,挺可爱的!
(学生想说的欲望还很强)
四、角色扮演,情感升华
师:这么多同学还想说,我们在小组内说说,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师:你愿意扮演谁?来,戴上你的头饰。
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积累拓展
1、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爱的本课词句。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生长情况,课后查找资料。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我认为多种形式地朗读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在教学中,我注重声情并茂地读,全神贯注地听,调动学生多种感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直接感悟。如:你觉得哪个词不好读?你觉得谁读得好?这样学生在师生听读活动中,自己体会到每句话该怎么读好,自己感悟到了文本蕴涵的内涵。同时,也正因为有这样轻松的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无拘无束。
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实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配以美妙的音乐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从而打开心灵的窗户,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走进课文,自主阅读,与文本进行交流。在学生读准、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抓住各自的语言进行情感朗读、合作表演,在表演中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以及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语言文字,学生动了情,入了境,产生了心动的感觉。
【专家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化程度很高的概念,融合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纬度。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也是多元的、丰富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语感。从向老师的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把课文读通顺、读出声、读出情、读出味。比如: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然后比赛读,激发学生有兴趣地将课文读通读懂,最后分角色朗读,读出情、读出味,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笋芽儿》教学设计2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
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通过读读、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2、画面导入。(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对话平台
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
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笋芽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笋芽儿教学设计10-04
笋芽儿的教学设计11-07
《笋芽儿》教学设计04-03
笋芽儿教学设计08-09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10-16
《笋芽儿》教学设计优秀03-20
《笋芽儿》教学设计[精华]08-23
《笋芽儿》教学设计15篇10-11
《笋芽儿》教学设计七106-02
笋芽儿说课稿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