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5 06:54: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用一组较有方向性的线条来表现雨滴。

  2、回忆雨中人、事物的特征,并将他们表现出来。

  教材简析:

  本课其实是在上一节基础上进一步表现线条,(不规则的点线练习)采用什么材料均可。

  教学难点:

  感受并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淅沥的小雨。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雨中人物、景物、动物的特征。

  (2)教师、学生共同准备一些雨具展示在教室中。

  (3)教师搜集一些有关雨景的照片、录像。

  教学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讨论并交流雨中实物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在雨中,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怎么样了,树木、花草有没有变化,汽车开过积水的路面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用喷壶向打开的雨伞上洒水,引导学生听雨声、观察雨水顺着伞流下的样子;向装有水的水盆里洒水,引导学生看雨滴在水里的样子;向花盆里洒水,看泥土淋雨后颜色的变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与众不同的雨景特征。教师在适当时机出示相应图片、录像对学生进行启发。

  (2)建议学生将向要表现的主体画在画面的显著位置,而且要画的大一些,然后再添加与主体有关的背景。添加背景时,教师出示范作并示范如何“被遮掉一部分”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如:雨伞将人头遮住一部分。鼓励学生将画面自认为最满意的部分或自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涂色,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彩纸剪贴、色纸画等形式表现画面。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尝试在深色的纸上用银色中性笔画出雨滴的样子,或用珠子串成串,拴在伞边上,转动伞,感受下雨的情景。

  教学评价:

  1、是否表现出了下雨的主题。

  2、是否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雨景。

  3、能否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札记:

  在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人们的反应时,我请一位学生上来学学下雨刮风时的各种声音,另一位学生拿着雨伞配合着声音表演风雨中行走的困难。学生们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学生通过观看,发现了在雨中走路的样子与平时的不同之处,在绘画时自觉地将之表现了出来。回忆以往教学时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却不能准确表现人物动态的情况,我深切体会到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带来的好处。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线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

  尝试画出具有不同变化特点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教学准备:

  绘画笔、纸、感受题纸、学生老师画家范作。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条

  1。课件出示一张充满线条的风景照,让学生找找风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线条。

  师: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下“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2。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线条。

  师: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击课件,一起与学生初步认识直线、曲线。

  4。学生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初步感受线条的美感特征。学生拿出教师发予的线条感受题纸,经过自己感受,小组讨论,把对不同线条的感受书写下来。

  反馈学生填写的感受,师也出示自己填写的感受。

  5。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线条无处不在,我们来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线条。课件附和音乐欣赏自然界中的线条,师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线条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现。部分欣赏自然物:

  花地——(平静、宽阔)——直线、水平线

  梯田——(柔和、舒畅)——曲线

  波光——(飘逸流畅)——网状曲线

  海浪——(翻腾)——粗细结合的波浪线条

  爆炸——(危险)——放射线

  ……

 二、尝试画线

  1.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2.尝试练习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3.反馈一些学生尝试品,简单评价。

  4.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欣赏学习

  1。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老师范作、画家作品以及其他学生的线条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的变化。

  2。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四、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在欣赏中评价学生作业中的优劣之处,对他们作业中的线条安排和画面完整性,作出评价。

 五、总结

  许多同学刚才都有用线条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线条,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线条画作品。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3

  《今天我值日》

  教学内容

  用绘画的形式,表示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示值日的情景。

  3、提高同学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同学做事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值日中人物各种动态的变化

  难点:值日中人物各种动态的变化

  教具准备

  教师范作或以前同学的'优秀作品,绘画用具如彩笔、油画棒、水彩或水粉、彩铅。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通过回忆,在学校,班级中你做过什么值日?(学校里的值勤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做些什么事?做值勤员时检查同学的各项行为规范,如文明休息不奔跑,见到老师主动招呼有礼貌。做值日生时擦黑板,扫地,排桌椅……得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2、发展阶段

  请几位同学来前面演示值日时的各种动作,引导同学仔细观察人物的动态,能用基本形概括出每个动作的特征。(教师可以用骨架的形式表示动态中的人物)

出示几张同龄人的作品,鼓励同学进行大胆的想像,启发他们考虑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如手脚并用,一手擦黑板,一手擦窗,脚还可以扫地,让机器人一起参与劳动,把自身变成个巨人站在学校里值勤等等。引导同学组织画面,画面中的人物不用很多,动作不宜复杂,只要表示值日时的一个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即可。

  3、收拾整理

  虽然绘画课地上因该不会有太多赃物,但也让同学注意周围卫生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墨画的特点;

  2、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及其作品特点;

  3、尝试树石的画法;

  教学重点:

  认识水墨画、尝试水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图片)请看张老师左手拿着的是什么?(红墨水)右手拿着的是什么?(蓝墨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墨水)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我手里拿的确实是墨水,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墨水,而是叫做水墨的一种东西。(出示图片“水墨”?)谁来猜猜“水墨”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出示图片文字描述【齐读】:(水墨一般是指水墨画,它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它一般利用清水和墨汁来作画。相对外国画种而言,水墨画也叫做“中国画”。)

  2、欣赏水墨效果视频

  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鱼、鸟龙等)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若隐若现、变换莫测)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画里面有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叫做“写意”,它就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力求笔情墨趣,以追求画面的'“神似”谋求意境)(图片出示完整叙述)

  二、学习新课

  师:水墨画在绘画过程中不要求太细致的刻画,要追求神似,大胆概括,大胆表现,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1、欣赏黄宾虹大师、陈子庄大师、张朋和李可染大师等的水墨画作品(图片出示相关大师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观察提问:这副景物中近景是什么?中景是什么?远景又是什么?(教师板书:近景、中景、远景)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呢?为什么?

  师:同学们,现在我跟大家介绍另一位国画大师,他的名字叫戴畅,请看他的简介。(出示图片和简介)

  设问:看完他的简介,你最想问张老师什么问题?

  3、展示认识“一平方尺”大小的宣纸。

  设问:

  2.教育幼儿不玩火,掌握自救这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几种急救车的警报声,请幼儿分辨,并说出这些急救车是干什么用的。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听几种声音,说一说它们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救护车是干什么用的?警车是干什么用的?消防车是干什么用的?

  听说是一个小朋友的家里发生火灾了,你们猜一猜,这位小朋友的家里是怎么起火的。

  二、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出示课件,请幼儿观看火灾的原因。

  1、玩火

  2、电器

  3、吸烟

  4、放鞭炮

  四、出示课件,请幼儿观看自救常识。

  1、拨打急救电话

  2、马上开窗呼救

  3、用衣服压住火苗

  4、立即披上用水打湿的衣服和被子

  五。请幼儿在电脑上玩游戏,谁对谁不对。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能从对比的角度,就作品的造型与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智育目标]:知道色彩与造型给人的感受大多缘于比较。

  [素质发展目标]:了解艺术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学生能否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学生能否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教学准备

  与教材有关的图片、VCD、投影资料。

  学生活动设计

  课下学生自己搜集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绚丽多姿的,有数不清的形与色(形是物体的形状,色是物体的颜色),而且你们每一天一睁开眼就能看到它们。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你们的记忆里,有哪些有趣而又奇怪的形状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说了好多奇怪而有趣的形与色,现在来看一下我们教材中提供的十多张图片,请同学们逐一浏览一下,然后说说“哪张图片最吸引你?”

  教师小结:出示课题:形形色色的世界

  (二)发展阶段

  教材图片欣赏、问答。

  1、两只红色的鸟

  提问1:在这张画上你首先看到的是什么,为什么?

  提问2:两只鸟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因为它们的色彩是红色的,绿色的环境中最能衬托出红色的艳丽,所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只鸟,两只鸟一前一后,前面的一只形象比较清晰、具体,我们能够欣赏到它美丽的羽毛及长长的喙,后面的一只较模糊,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平面的色块,这样,能使前面那只鸟的视觉效果更加突出,它是画面的主体。在绘画时,我们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

  2、彩色热水瓶

  提问:彩色热水瓶的造型象什么?你会挑选哪种颜色的热水瓶,为什么?

  教师小结:热水瓶的造型憨态可掬,跟企鹅有些神似。设计师在设计时的灵感往往来源于自然中的某些物体。这些热水瓶的色彩亮丽,相信大家都会喜欢的。

  3、鲜艳的花朵

  请同学们眯起眼睛观察这张画,然后看老师的投影展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黄颜色的郁金香在画面中显得最突出?

  教师小结:因为黄色最淡而被凸显出来,我们将这称为明度对比。

  4、美丽的服装

  这套美丽的服装让人联想起鱼缸里的小金鱼,你看那条蓝白条纹的裙子,让人联想起大海,红色的腰带就像大海上的霞光,冷暖色调形成对比。衣裙的宽松与腰带的合身形成对比,衣裙的若干细花纹与腰带的粗犷形成对比,三个对比使腰带成了这套服装的点睛之笔。

  5、现代家具

  由黑白两个主色构成,显得简洁,橙色的靠垫让人愉悦,画面中三个靠垫特别引人注目。因为它是橙色的,是暖色调中的一种重要颜色,暖色有“前进”的特点,所以引人注目,特别醒目。

  6、北京故宫角楼夜景

  角楼的造型,华丽中带着庄严,在霓虹灯光的海洋中让人联想起仙境,以为到了蓬来仙岛,玉皇大帝的天宫似的。背景的天空是冷色的,灯光使建筑显示出明亮的暖色,强烈的对比,使建筑更加流光溢彩,突出了建筑的主体地位。

  7、舒适的沙发——(鲜艳色彩的组合)

  这只沙发的造型很简洁,颜色却很鲜艳,你觉得它比较适合给哪类人使用?为什么?

  这只沙发颜色爆满,对比强烈,显得非常活泼,我觉得它比较适合给儿童使用。

  8、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奇妙的造型,洁白的主体建筑)

  在蓝色天空及绿色草地这两大块冷色的衬托下,白色的建筑看上去带点暖色,物体的颜色给人的感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9、上海浦东陆家嘴的景色——(造型设计新颖的建筑群,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发射塔,其次高的是“经贸大厦”,以及有两个圆球的“国际会议中心”。

  10、长城的秋天

  秋色中的`长城,笼罩在柔和的夕阳下,呈现金黄(橙黄)的色调,显得灿烂、辉煌。

  室内装饰图片欣赏。

  三、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欣赏了教材及教师提供的各类图片资料,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它们只是形形色色的世界的一小部分,世界是奥妙的,充满了无数的奇怪而有趣的形与色,同学们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去发现、去领悟生活中的美,并把这种美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

  四、课后拓展

  在以后的郊游或班队活动中,就看到的景物的造型、色彩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各种事物的形状、色彩是非常非富多样的。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知道如何去感受、分辨事物在形和颜色上的这种异同,是我们美术课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机械的去分析,就容易使低年级的学生感到很枯燥。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美术课的形象直观的特点,精心选择了这些在形和色彩上存在异同的这些图片,以直观对比的手法使学生了解了色同形异、形同色异的这一些规律,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较好的达到了教学效果。

  比如本课一开始我展示了积压种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这些事物的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进行小组讨论。我展示有代表性的图片有,两幅冰雪世界的图片它反映了色调是相同的,但形状是不相同的。还有两幅长城的图片,一幅是暖色调的,另一幅冷色调的。它的形状相同但色彩不同,还有两幅花卉的图片,白色的给人安静,红色的花使人产生一种热烈的感觉。这种对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形状、色彩和异境这些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得到了一种煅炼。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妈妈的服装,看一看朋友的家里是如何布局的,提示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去观察。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6

  《面具》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习面具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以及对面具艺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油水分离表现面具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

  师:瞧,这是一张白纸,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哇!好神奇啊!一个白色面具出现了。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生:想

  师:其实这个魔术非常简单,那张纸并不是一张普通白纸,我先是用白色油画棒把面具画在白纸上,这点很难发现。然后用深色水粉涂在纸上,涂过油画棒的地方涂不上颜色。这种画法叫油水分离画法。(油水分离画法是利用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不相溶的特点作画的。)

  这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面具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是面具吗?

  生:戴在脸上的装饰。生:挂在脸上吓人的脸谱。

  师:那么什么是面具,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2、了解面具的来历。(出示图片)

  师:面具历史久远,它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在祭祀和节日活动中戴着它表演,以表达驱鬼迎神的愿望。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图片)

  3、师:我国是最早出现面具并使用面具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出示图片并讲解)

  4、师:咱们来欣赏一下外国的面具(出示图片)

  5、师:由于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古今中外面具的风格迥异,争奇斗艳。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示图片)

  6、(出示图片)

  师:与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吓人。

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给你什么感觉?面部表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师:一个是…,师:一个是…,师:…)

  师:五官使用了什么创作手法?(生:变形和夸张)

  师:怎么变形和夸张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凶,眼珠子发红,快要瞪出来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头很长,恨不得把人给吃了,很恐怖。

  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面具,你将会如何设计使面具更加狰狞可怕呢?应怎样运用好夸张和变形?

  三、教师示范油水分离画面具的方法:

  1、用油画棒单线起稿。(用油画棒先画脸型,然后拿油画棒在脸型上用单线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最后加一些装饰花纹、图案。)

  2、在单线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涂色。(涂色要厚)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哪些不同?(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一个地方大家没有看出来,牙齿也用白色的油画棒涂实了。)

  3、用水粉把画面涂满,即可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特点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项:

  1、颜色鲜艳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对比。

  2、油画棒涂色要厚。

  大家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创作。试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涂上底色会是什么样子的。

  五、评价作业。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油水分离画法画面具,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下节课的手工制作面具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画中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2.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及其赋予的生命力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具有不同变化特点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教学准备:绘画笔、纸、感受题纸、学生老师画家范作。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条

  1.课件出示一张充满线条的风景照,让学生找找风景照中看到了哪些线条。

  师: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下"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2.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

  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线条。

  师: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击课件,一起与学生初步认识直线、曲线。

  4.学生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初步感受线条的`美感特征。学生拿出教师发予的线条感受题纸,经过自己感受,小组讨论,把对不同线条的感受书写下来。

  反馈学生填写的感受,师也出示自己填写的感受。

  5.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线条无处不在,我们来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线条,教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课件附和音乐欣赏自然界中的线条,师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线条所具有的不同的情感表现。

  部分欣赏自然物:

  花地--(平静、宽阔)--直线、水平线

  梯田--(柔和、舒畅)--曲线

  波光--(飘逸流畅)--网状曲线

  海浪--(翻腾)--粗细结合的波浪线条

  爆炸--(危险)--放射线

  …

  二、尝试画线

  1.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2.尝试练习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3.反馈一些学生尝试品,简单评价。

  4.谈学习感受,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欣赏学习

  1.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老师范作、画家作品以及其他学生的线条作品,交流感受,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的变化。

  2.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四、学生创作

  1.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2.欣赏部分学生作品。在欣赏中评价学生作业中的优劣之处,对他们作业中的线条安排和画面完整性,作出评价。

  五、总结

  许多同学刚才都有用线条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线条,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线条画作品。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8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鸟的形态、结构、花纹、色彩;懂得用点、线、色来画小鸟;知道一些生态环境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比较、表演中了解小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索小鸟的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喜欢小鸟,懂得爱护小鸟;

  (2)能与小朋友分享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围绕本课主题进行创作练_。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色画出不同形态和花纹的小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图片、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翟志刚叔叔吗?(引导学生欣赏回忆火箭载人航天的情景,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⑴、你看到了什么?

  ⑵、你想到了什么?

  2、这节课,让我们向航天英雄学_,一起漫游飞行世界。(板书课题:漫游飞行世界)

  二、引导欣赏

  1、欣赏鸟飞行的图片,学_有关知识。

  ⑴、鸟的特征:它为什么会飞?

  ⑵、鸟飞行的形态。

  ⑶、学一学鸟飞行的样子。

  2、欣赏艺术家创作的会飞的形象,从造型、色彩等欣赏要素中体会艺术作品,感受飞行世界的美。(板书:造型、色彩)

  ⑴、飞行器——达芬奇

  ⑵、铜飞鹰——战国

  ⑶、图腾柱“雷鸟”——美国

  三、自主创作

  1、欣赏学生作品。

  2、“我的飞行梦想”主题创作。

  作业要求:用线条或色彩表现飞行世界的形与色;画出自己的飞行梦想。

  四、分享收获

  1、我发现了什么?我知道了什么?

  2、我喜欢大自然吗?

  3、我能画出心中的梦想吗?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课教学设计04-28

美术课教学设计12-07

小学美术课教学反思04-03

小学美术课件06-06

美术课后教学反思04-14

教学设计小学05-13

小学教学设计(经典)08-02

小学教学设计05-25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