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优秀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会认“乞、霄”两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乞、巧、霄、渡”四个字。
2、大致理解诗意,能带感情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能通过拓展阅读丰厚对“七夕”佳节的认识,感受古人对这一节日的喜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
①会认“乞、霄”两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乞、巧、霄、渡”四个字。能带感情地诵读《乞巧》。
②感受古人对这一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回忆神话,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牛郎织女(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是谁呀?(牛郎和织女)
对了,正是牛郎和织女。牛郎呀,他是一个勤劳能吃苦的好伙子。而织女呢是天上的仙女,她有一双巧手,可以织出美丽的锦锻,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她绣的花朵非常逼真,就连蝴蝶都会停在上面。她是当时女子们的偶像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对呀,就这样,他们两个在一头老黄牛的帮助下,相爱了。过着平常而幸福的生活,后来还有了一儿一女。可是,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可不同意。这凡人和神仙怎么能相爱呢。于是她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当牛郎追去的时候,王母娘娘用银簪一划,天上出现的一条银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于是,就剩下了牛郎一个人,而他们的一双儿女也成了没有母亲的孩子。多么可怜呀。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喜鹊,于是千万只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搭起了一座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由此,形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节。
2、“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咱们是第一次见“乞巧”。我们一起来写一下好吗?
示范写“乞巧”(板书)
“乞”谁有好办法记?(减偏旁、气减一横)
谁会用“乞”组个词?组词:(乞丐、乞讨、乞儿)
二、初读古诗,感知节日
1、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古诗,他的作者是林杰。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这是他流传下来两首古诗中的一首。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同学正音)
4、提示:每首诗都有它的韵律存在,如果把它的节奏读出来,会更好听
5、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6、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发现吗?(同音字:宵、霄)
三、研读古诗,感受节日
(一)、学习“七夕今宵看碧霄”(图片出示)
1、师范读。
2、这两个宵,霄意思一样吗?
宝盖头的宵是什么意思?宵——今宵——今天的晚上
雨字头的霄又是什么意思?霄——碧霄——深蓝色的天空
3、除了意思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写法不同。)
(部首不同——雨来自天空,所以“霄”;“宝盖头”表示屋顶,在屋下看夜晚,就是“宵”。)
4、我们在七夕的夜晚抬头仰望天空,看到了什么?
(深蓝色的天空,星星,牛郎和织女)
5、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美丽,美好,神奇)
6、谁能把这种美女的感觉从句子中读出来?(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二)、学习“牵牛织女渡河桥”
1、看着,看着(生齐读诗句)(渡就是渡过的意思。由三点水和度过的“度”组成。师板书渡字)
2、平时,牛郎和织女是怎么渡的?
(孟郊:古意,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河畔:河边的意思。未:没有。清浅:指银河。
师范读。
3、平时,牛郎,织女是怎么渡的?
他们只有等过了364天,才能在七月初七的这天相会。一年也就这么一天。这一天是多么的(宝贵)这一天,牛郎和织女相会是多么的`(高兴)
4、生齐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读出相会时的高兴)
生再齐读
(三)、学习“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他们相会时,不仅牛郎和织女是这么高兴,连人间女子也是非常的高兴的。
请你们读读。人间女子在高高兴兴地乞巧。乞巧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上124页的资料袋,划一划重要的信息。(生划重要信息)
乞巧是什么意思?(乞取智巧)
人间女子除了会乞求心灵手以外,还会乞求些什么呢?
2、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名谣。
生自由读
(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姊妹zǐ mèi:姊和妹的合称,现常常用于兄妹和姐妹的统称)
乞巧什么?(乞求心灵手巧)
女子的心愿这么多,一条一个心愿,一条一条,几万条。
穿尽了就是“穿没了”怪不得,诗人说“穿尽红丝几万条”。
那还是红丝吗?这分明就是“心愿”。
生自由读,指名读,示范读,齐读
谁家在乞巧呀?(你姓什么?噢,沈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百家姓,万户人。
怪不得“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这七夕在人们心中就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呀?
(美好)
4、听音乐,蕴感情
指名读、师示范读、齐读、(正音、齐读)
(四)、这是多么美好的节日呀,让我们把它收进我们的脑海中吧。像朗读一样把它背下来吧。
(生自由背)
试背。
四、抄写《乞巧》教生字(出示整首古诗,生字用田字格代替)(宵,霄。)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优秀2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眼夺目。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古诗是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呢?背一背。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
1、板书课题:
看老师写课题,会读吗?(指生读)。“乞”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生说。师板书比较“乞──气”,书本p124,端端正正地写一遍。“乞”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2、下面就来读读这首诗吧,注意: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请你自由反复地读,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⑴由读;
⑵指生2、3读;
⑶齐读。
3、孔子曾说过: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下面就请你再来读读古诗,边读边想,学思结合,可以借助p122注释、p124课后资料袋,想想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学生自学。
4、学完的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在小小组里相互交流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与大伙讨论讨论:
⑴讨论。
⑵集体交流:
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句?
⑶是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平时学习中,也要学会与人合作,向他们学习。
三、研读
1、现在还有哪些问题未能解决呢?指生说,
师引导: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七夕今宵看碧霄”:
⑴请关注第一行中两个读音相同的字。
①生找出来,师板书:宵,霄。引导组词理解;
②在诗句中,“今宵”就是指:今天晚上;
“七夕今宵”:七夕节的晚上;
“碧霄”:深蓝的天空。
⑵ “碧霄”是什么样子呢?能想像出来吗?指生说。
⑶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抬头仰望天空,深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出示星空图。
⑷七夕今宵看碧霄,看着这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流传甚广的神话故事──播放故事。
⑸多么生动的神话啊,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一、二两句)。
3、诗人写这首诗仅仅是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还写了些什么再读读古诗:
⑴自由读,指生说。
⑵向谁乞巧?
“织女”在天宫里不停地织着云霞,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杰作。
①看图片;
②你想用哪些词句来形容这么美的云霞?指生说;
是啊,出示课件、齐读。
③这么美的云锦都出自──织女的巧手。
人们对织女的云锦啧啧稀奇,少女们也羡慕得不得了。她们羡慕什么呢?指生说,心灵手巧(板书),所以,七夕节的晚上,人们都会望着秋月乞巧(回题)
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轻轻地吟诵这两句,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隐约浮现怎样的场景:
⑴指生说;
⑵师相机评价引导:
家家──人多;望秋月──地广;
穿尽、几万条──心诚。
(很多人穿了很多条线,可见非常热闹)
⑶理解了这些,再来读读这两句,齐读;
④每逢七夕,少女们都要乞求得到像织女一样的'美丽、聪明、心灵手巧,所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齐读全诗。
四、延伸
1、在民间,还流传着《乞巧歌》,出示,自由读读,想想人们还在乞取什么呢?(自读,指名说,齐读。)
乞巧的内容更丰富了,人们乞巧的心意也更真诚了,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指生读;齐读。
2、《乞巧》一诗表现出古代女子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愿望?(指名说自己的愿望。)让我们借助此诗来表现自己的愿望,一起读。
3、能把这首诗背出来吗?
4、七夕节是人们喜爱的一个节日。在古诗园里,还有很多表现七夕节的古诗。老师选取了两首推荐给大家,你可以读一读,简单地学一学:
⑴出示,自由读;
⑵指生读,齐读:
这两首诗中,哪些地方又让你感受到七夕节人们乞巧的场景?)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积累是很重要的,把《乞巧》这首诗抄一抄,也可以把《七夕》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乞、霄”,会写“乞、巧、霄、渡”。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
3、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4、体会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置疑导入、激发兴趣
师:首先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个字,(板书“乞”)谁认识这个字
生:
师: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气
师:是呀,不要同“气”字弄混了,不过它跟气还真有点关系呢,它是象形字。《说文》本作“气”,借助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你能给它找些朋友吗?
生:
师:它的引申意义为请求,希望。如果我在后面加个巧字,你觉得该怎么理解。
生:
师:看仅仅一个“乞”就有这么多文章,就像我们的古诗一样,有些诗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却蕴涵着许多知识,需要我们慢慢品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诗
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范读,要求:听仔细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3、指名读
三、抓住主线、细细品读
1、什么时候,谁怎么做,向谁乞求什么?
2、品读
(1)七月初七晚上
a、哪个词告诉你是晚上呀?
生:宵
师:真了不起,你能给它找个朋友吧?
生:
b、区分宵与霄
宵是个形声字。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霄【名】(形声。从雨;肖声。本义:米雪)云际;天空【动】通“消”。消灭;消失
c、为什么要在七月初七这天乞求呢?
生:
了解《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师: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多么凄美的故事呀,看我们的古诗里原来还藏着这么美的神话故事呀!今天就是七月初七的晚上,看着漫天的星星,想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请用你的朗读,来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d、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e、记得我们上个学期就学过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知道神话是古代人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其中蕴涵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就像织女她是美的化身。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师: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乞求有她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3)家家
师:说明什么?
生: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节日时那热闹的场面吗?
生:
师: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
(4)穿尽红丝几万条
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
生:(几万条)
试:真的有几万条吗?
生:(没有)
师:那是多少条?
生:(很多很多)
师:什么多?
生:(红丝多)
师: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生:(穿尽)
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
指导朗读三、四句。
(5)小结拓展
出世课后资料袋,乞巧活动
除了乞巧,还会乞求些什么
齐读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种种的活动,都是人们在
生:乞福、乞美……
师:这一个“乞”字说明了人们
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美的向往
师:我们吟诵古诗的声音一定穿越了浩瀚的天空,飞入了牛郎织女的耳朵里,我仿佛听见了织女在赞叹:人间的孩子真会学习呀!不过织女也在问:“难道你们不想向我乞取些什么吗?”你们想吗?说说你想乞取什么?
师:你还想为哪些人乞巧呢?
师:好的,谢谢你们。请同学们坐端正,闭上眼睛,默默地在音乐里背着古诗,静静地在心里为亲人、为同学、为老师、为朋友乞愿吧!(音乐)
师: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神情,我仿佛听到了你们心灵的话语,我相信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变为现实,因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祝福他人幸福的人,自己同样能得到幸福!
师:美丽的神话故事,不只打动了一位诗人的心,许许多多的诗人都写下了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关于七夕的诗。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板书设计:
乞巧
美好
向往
未来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乞巧》教学设计优秀07-19
《乞巧》教学设计04-14
乞巧教学设计12-16
乞巧教学设计07-20
《乞巧》教学设计04-16
乞巧教学设计新版03-16
(精华)乞巧教学设计09-16
乞巧教学设计(15篇)12-18
乞巧教学设计汇编15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