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8 06:56:0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锦集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锦集3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如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营造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或悲或喜、或热烈或肃静的气氛等,辅之生动的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能使枯燥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乐于阅读,乐于感悟,乐于积累,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以小学二年级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为例,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堂一开始,播放动画故事,使课文的有趣情境活灵活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使他们的视觉、听觉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全身心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感受到故事的乐趣,求知欲和乐学的情趣一触即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下子迸发出来,这就使学习课文水到渠成。

  二、仿造情境,激活思维

  动画之后,我仿造课文情境,用简笔画展示“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依次贴上青蛙、小鸟图。模拟出课文情境,便于学生图文结合,直观易懂地学习课文。

  课文最后,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先创设情境“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急于参与进来。然后设计小鸟带着青蛙飞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的动画,以便激发学生观察情境,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此外,在学文中,我还用音乐渲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三、体会情境,激情朗读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孩子。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就要在教学中让孩子兴致勃勃地多读,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在学文中,绘声绘色地范读,渲染课文情境;又引导学生对比读、模仿读、赛读、动作表演读,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在多读中体会课文情境,以及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四、演示情境,直观感悟

  让学生带着动作表演朗读,这是学生表演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感悟的有效途径。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朗读,把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作动态的表演,就使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达到了极致。

  为了让学生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设计动画,演示“天”的大,促使学生在直观演示中感悟到这个词语的意思。天明明“无边无际”,可井底之蛙却坚信天只有井口大,为什么呢?学生不易理解。我便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本卷成井筒状去观察天花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理解了井底之蛙对天的认识,也为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做好了铺垫。

  “情境教学”让我把这节课讲得很轻松、很直观、很生动。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对这则寓言的寓意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说明他们对课文很感兴趣,很乐意去学习。这就证明我们老师的目的达到了,成功了。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把握看问题、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2、理解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你们,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课件1出示词语)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坐井观天 回答 口渴 喝水 说大话弄错 无边无际 大得很哪 抬头

  二、激趣导入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

  请同学迅速把书翻到58面,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2、想一想: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天有多大)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大得很。)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3、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③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再读青蛙说的话,这句话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谁来读读?

  改换句式: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师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

  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认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②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你认为谁错了?(青蛙)你们的意见相同吗?

  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边想象边说句练习。(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山,飞过广阔的田野,飞过茂密的树林,飞过蔚蓝的大海------------)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五、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第四次对话】

  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②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③创造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如果青蛙会跳出井来看看,说明它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这一点还是很可贵的。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多学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板书设计:

  小鸟

  站得高

  12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认识“沿、际、信”等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过程和方法:通过读议结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对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寓意。

  二、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文题目,解题引文。

  1.带学生体验:说说你看到的黑板有多大?用手卷成筒去看黑板,这时你看到的黑板有多大?然后用书卷成筒再去看,这时你看到的黑板又有多大呢?(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这种现象?)

  2.师:小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是对是错?我们从文中去寻求答案吧!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文题目,认识“井”,老师用简笔画“井”,帮助学生理解。

  3.同桌交流,理解“观”的意思,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含义?(师:坐在井里看天)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去读读故事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师生评议。

  3.同桌互读。(注意问句、感叹句的语气)纠正字音。

  4.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5.出示生字卡片全班认读:信、沿、际。(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

  6.同桌交流识记字方法,师生汇总识记字方法。

  7.指名认读新词

  相信 抬头 青蛙 说错了 回答 还(hái)是 还(huán)给

  井沿

  你知道“井沿”是哪儿吗?指名同学到黑板上指出来。(井沿就是井边)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广阔。)如:草原、大海就是无边无际的。指名学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8.“摘苹果”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然后让学生上台摘下自己认识的字读一遍,下边的学生跟着读两遍,读正确字音的同学就可以把“苹果”卡片送给他。

  9.再读课文,指名分段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 )和( )为( )的( )争论( )的事。

  学生完成后板书:天有多大?

  2. 同桌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一共进行了三次对话。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一次,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二次,第六、七自然段是第三次。)

  3. 看插图,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过渡: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它们聊了起来,谁来愿意扮演它们(可以加一些动作)进行第一次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一百多里”有多远?(举例从学校到县城共十里,来回共五次,说明很远。)

  板书:飞了一百多里

  4.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思考:

  (1)青蛙对说小鸟:“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指名回答,老师总结:指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为什么这样认为?(同桌交流,师生汇总: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

  板书:井口大

  (3)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不同意)小组讨论:为什么?(无边无际)

  板书:无边无际

  (4)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老师读旁白,男读小鸟的话,女生读青蛙的`话)

  5.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是笑着说的,它们俩笑各有什么含义?

  (1)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

  板书:天天坐在井里

  (2)小组合作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师: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

  6.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续编它们的第四次对话)。

  注意青蛙跳出井口后的语气,加上动作,然后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后,再邀请一名学生主动上台表演。

  7.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8.总结:我们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后才会明白许多道理。

  六、课堂作业设计

  读句子,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在后面画“√”

  (1)青蛙坐井观天

  ① 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天很美。( )

  ②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大。( )

  ③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 )

  (2)“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大声说话。( )

  ②夸大的话。( )

  (3)天无边无际[ZZ)],大得很哪!

  ①没有边际。( )

  ②不好找边际。( )

  七、课外拓展

  1.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1-21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7-14

《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03-24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2-21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6-13

《坐井观天》优秀教学设计10-17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篇03-27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篇)06-15

2022年坐井观天教学设计04-08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精选15篇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