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6 16:50:5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冰取火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8个。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2、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弄明白青年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如何想出用冰来取火这样的方法及冰透镜如何能取到火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南极、火的有关资料。可重点查阅南极气候以及火是怎样发生的`等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凸透镜等。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板书:“火”。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有哪些作用吗?(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火可以做饭、取暖等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火。

  2、平时人们一般是用什么方式取火?(打火机、火柴、自动打火灶等)用冰取火,你们见过吗?这节课俺们来学习一篇用冰取火的文章(板书课题),学完后,相信大家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能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要注意把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2、考虑:初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3、检查读音情况,交流不懂的内容,小组解决同学读不懂的内容。

  摄氏度

  徘徊

  几乎

  赐给

  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

  绝望

  恢复

  驱散

  跳跃

  一缕

  焦点

  茫然

  干燥蓬松

  三、细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读懂取火原因

  1、探险队员为什么要取火?默读1~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谈谈自身对词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同学找出要取火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南极天气寒冷,还有风暴。

  寒冷,没有火不行。夏季气温都在零下20度左右。抓住零下20度,联系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天气之冷。虽然有太阳,但阳光是柔和的,几乎感觉不到温暖。抓住“柔和”“几乎”体会阳光之弱,从而感悟天气之冷。

  风暴,没有火不行。可以结合查阅的有关资料补充有关南极风暴的情况。

  原因之二:在孤岛上.引导同学体会“孤岛”就意味着在这儿将得不到外界的协助。

  原因之三:打火器找不到了。这就意味着不可能有火了。

  2、引导同学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第3、4自然段想象):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在那么冷的一个孤岛上,假如没有了火,你们想一想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可以从工作、生活中及生命等方面临的所有困难,引导同学想象当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假如找不到火,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陷入绝望——从而体会“火”的重要性)

  (3)小结:没有火,探险队员将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以看出“用冰取火”的重要性。

  (二)感悟取火过程

  难道他们真会默默地等待死神的到来吗?他们是怎样做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用自身的话说说探险队员是怎样做的。

  师总结:同学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出半球形的“冰透镜”,以及阳光通过并透镜的工作原理,协助同学明白其中的科学原理。

  师:你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你想划这位队员说点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体会到取火的不易及这个年轻人的方法之妙利用南极仅有的资源——冰、阳光,就能取到火,表示出了这个年轻探险队员的智慧。在大多数人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这个年轻人却想出了这样的好方法,真是了不起。

  读一读,表达自身对年轻探险队员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三)了解取火结果

  凭着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他们终于胜利了!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团红红的火——”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节日)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进一步体会火的作用之大。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引导同学谈一谈,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好知识,运用知识,克服困难等

  2.回去找一些有关启迪智慧方面的书读一读,并试着运用自身平时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2

  基础性教学目标:

  1、随文渗透性学习课文生字生词,其中“徘徊”、“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绝望”作为本课的重点词语,能读准,并能正确理解词义。

  2、以读促思,以思带读,理解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原因及用冰取火的科学道理。

  3、品读课文重点句和重点段,即课文第三段关于火的重要性的排比句,第五段探险队员的心理活动和第七段,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智慧、镇定、顽强的优秀品质。

  发展性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查阅、交流资料,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

  2、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将学生的视线和学习引向课外,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句、重点段品读体会,感受探险队员智慧、顽强、镇定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从而为后面体会探险队员的镇定、智慧、顽强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资料:南极气候、极昼;CAI课件:南极气候

  教学流程:

  一、设疑促思,揭示课题

  1、老师:我手里有一张白纸,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点燃?

  学生1:用打火机、打火石、火柴可以点燃。

  学生2:用冰可以取火点燃。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

  学生1: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冰取火?

  学生2:为什么用冰取火?

  学生3:怎样用冰取火?

  二、感知全文、感受南极

  1、自由小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2、请用最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3、探险队员为什么用冰取火?

  学生1:因为打火器丢了。

  老师:从课文哪儿知道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带领同学读一读(二段第三句)

  老师:没有打火器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2:没有火会冻死,因为是在南极。

  4、课文哪段在介绍南极?请齐读1段概括出南极的两大特点。

  学生1:南极很冷。

  学生2:南极有极昼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太阳路线,学生指出“太阳在天空徘徊”。

  5、请同学交流自己查找的南极资料,请代表上台全交交流。

  6、播放CAI课件:南极气候。请学生谈对南极的感受,想象没有火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出示了3段句子,并介绍排比句的结构和诵读诀窍:3个句子结构很像,排得很整齐,并用分号隔开。读时要一次比一次感情更强烈,读出没有火的急迫感。

  三、自读感悟,交流共进

  1、大伙儿的生命已经受到威胁,他们会怎么想?(由这些想法体会“绝望”一词)他们会怎么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由做法推出“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两个词语)

  2、大伙儿绝望时,一位年轻的探险队员却创造了用冰取火的奇迹,他是怎么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请默读5-7段,看看他是怎么想的,用﹏﹏勾出;他是怎么做的,用——勾出;你一定为他的所思所为感动,请带着这份感动给课文另取一个新题目,写在课题旁边。

  3、全班交流

  (1)引读: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做的?

  (2)典型的题目请学生写上黑板,再和大家交流:从课文哪部分受到感动?你怎么理解这部分?大伙儿建议该怎么读?试读这部分。

  例1:5段心理活动一句,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不放弃的心理。可采用与陈述句比较的方法帮助体会。

  例2:6段中“轻轻地刮”、“不断摩挲”表现探险队员的临危不乱,镇定的心理品质。

  例3:7段2、3句表现取火过程中的焦急而又耐心、喜悦的心情,可用换词的方法比较表达效果。

  4、引渡8段

  5、总结:探险队员得救了,靠的是什么?(顽强、镇定、智慧)他们靠着这份顽强、镇定、智慧创造了什么奇迹?(用冰取火)

  6、此时你想对智慧的探险队员说什么?想对恶劣的南极说什么?想对自己说什么?请用笔写出心声。完成后全班交流。

  7、推荐:人类靠智慧战胜自然的描写还很多,如儒勒·凡尔纳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去看看吧,你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3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钻木取火教学设计03-05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06-10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设计10-20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09-1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04-0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06-11

《īūǖ》教学设计06-09

教学设计07-11

教学设计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