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8 09:56:4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冲称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优秀)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习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习,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学会6个字的形。

  3、从曹冲称象中感悟到聪明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

  1.演示称象过程的材料。

  2.识字、词语卡片,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直插中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想办法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通过听读你认识了那些字?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字卡。

  称官柱议论底(得)摇岁牵沿装

  3.谁会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4.按自然段的顺序读一遍课文。

  5.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是怎么来的?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读句子。

  (2)投影显示:大象可真大呀!

  (3)你认为老师这样的写法好不好,为什么?

  (4)再次投影: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意图:通过读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具体、形象)

  (5)面对着这样一头又高又大的象,你最想知道什么?

  (6)投影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训练:①读正确。②读出想知道重量的心情。

  (7)面对曹操的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

  6.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说一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①砍树造秤。②宰象割肉。

  (2)讨论:官员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指导朗读:曹操听了直摇头。

  (3)分角色朗读本段。

  (4)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7.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曹冲说的话。

  ①齐读曹冲说的话。

  ②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实验演示,加深理解。(可以用课件或实物进行)

  8.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投影出示: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你能把“果然”换个词吗?

  (3)用提问指导朗读本段:这一年,曹冲多大?(七岁)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应该怎样读?

  (三)教师小结,点悟启发。

  1、小结: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曹冲从大臣们的谈话里,得到了那些启发?

  (1)从宰象中想到:怎样才能使整体变化为一部分一部分呢?(石头)

  (2)从造大秤中想到:用什么来代替大秤呢?(船)

  (3)从“提不起”中想到:用什么来托起大象呢?(水)

  2、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07-14

《曹冲称象》的教学设计07-26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07-21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05-21

曹冲称象的教案12-18

《曹冲称象》教案07-21

教学设计08-23

教学设计07-11

《īūǖ》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