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01 06:54: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的爱与伟大,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从而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找到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中母亲的爱与伟大,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史铁生是我国文坛中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并且常年患病,在无数次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是谁给了他坚持下去、活下去的勇气?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名叫《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怀念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去看一看作者到底怀念什么。(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手边的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作者在瘫痪期间,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抚慰;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告诉他,瞒着他;为了带他去看菊花,央求他;母亲临终还对他进行嘱托,一直牵挂他。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思考文章中每一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首先,写了作者双腿瘫痪之后,脾气变的暴躁无常,但是母亲却一直抚慰他;

  其次,写母亲为了让作者出去转转,央求他去北海看看花;

  再次,写了母亲身患绝症,在临终之前还对作者进行嘱咐,牵挂他;

  最后,写了作者在回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所表达的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及怀念之情。

  2、在文章的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在这句话中运用的一个动词“扑”,为什么要用“扑”这个词?

  明确:“扑”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急切,并且更能表现出母亲的爱,母亲忍受着病痛但是对“我”却无微不至的照顾。

  3、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又说了一次“好好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渐渐懂得了“好好活”的含义,作者越是懂得越是对母亲无比的怀念。这样写同时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越是怀念对于往事越充满回忆,但是母亲无法再推我去北海看菊花了;越是怀念对于往事越自责,我的任性给母亲带去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

  (四)拓展延伸

  又是一年秋天到了,菊花再次开放,如果你是史铁生,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总结。

  作业:在课下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爱意、歉意或者是谢意。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4-01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01-11

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设计优秀09-13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09-14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11-12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5篇)11-24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5篇11-10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8篇06-02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15篇04-08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感受文章的表达特色,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母亲的爱与伟大,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从而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找到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中母亲的爱与伟大,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史铁生是我国文坛中一位比较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并且常年患病,在无数次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是谁给了他坚持下去、活下去的勇气?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名叫《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怀念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去看一看作者到底怀念什么。(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手边的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主要写作者在瘫痪期间,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抚慰;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告诉他,瞒着他;为了带他去看菊花,央求他;母亲临终还对他进行嘱托,一直牵挂他。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思考文章中每一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首先,写了作者双腿瘫痪之后,脾气变的暴躁无常,但是母亲却一直抚慰他;

  其次,写母亲为了让作者出去转转,央求他去北海看看花;

  再次,写了母亲身患绝症,在临终之前还对作者进行嘱咐,牵挂他;

  最后,写了作者在回忆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所表达的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及怀念之情。

  2、在文章的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在这句话中运用的一个动词“扑”,为什么要用“扑”这个词?

  明确:“扑”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的急切,并且更能表现出母亲的爱,母亲忍受着病痛但是对“我”却无微不至的照顾。

  3、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又说了一次“好好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渐渐懂得了“好好活”的含义,作者越是懂得越是对母亲无比的怀念。这样写同时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越是怀念对于往事越充满回忆,但是母亲无法再推我去北海看菊花了;越是怀念对于往事越自责,我的任性给母亲带去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越是怀念就越难过,我多想再听听母亲对我说咱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啊。

  (四)拓展延伸

  又是一年秋天到了,菊花再次开放,如果你是史铁生,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五)小结作业

  总结。

  作业:在课下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爱意、歉意或者是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