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优秀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桥》的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桥》的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的教学设计优秀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选学课文。主要讲森林里的小桥给动物们带来了方便,可是暴雨冲坏了小桥后,动物们都很自私地等待别的动物来修,后来,两只大象用它们的鼻子搭成了一座象鼻桥,在这两只大象精神的感染下,动物们修建了一座新桥。故事有趣,可是篇幅较长,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读通课文就是一大难度。对于选学课文的处理,教材留给了我们老师更大的空间。在设计时更能溶入一些老师自身的东西。
预设目标:
学习生字:鼻、热闹、方便等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小桥给动物们带来了方便。
预设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学生发言大声。
一、导入
1、师:板书“桥”,这个字你们还认识吗?指名读,能给这个字找找朋友吗?
2、桥的朋友可真多呀!森林里也有一座奇怪的桥,叫“象鼻桥”,板书“象鼻”。齐读课题,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打开书161页,老师读给小朋友们听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提醒拿书姿势
2、小朋友们都听得入迷了,那你们也来读读这个故事吧!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会的字请拼音宝宝帮帮你。规定的时间看你能读几次,可以用手势来表示。
3、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会读吗?逐一出示“热闹、方便、感动、惭愧、齐心合力”。同时注意提醒“热闹”可读轻声比较好听,“齐心合力”提醒读得整齐些。
4、词会了,那故事会读吗?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小朋友们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课文基本读正确了。小朋友们,森林里有条小河,河上有座桥,河两岸住着很多小动物,你们瞧,都有哪些呀?出示“小猴、兔子、狮子”等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2、这些小动物们每天来来往往走过小桥,出示“来来往往”,指名读
①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②谁知道“来来往往”是什么意思?
③这些小动物们每天来来往往走过小桥,会做些什么事呢?发挥想象说。
书上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到书上找,出示“摘野果、采蘑菇、走亲戚、看朋友”,指名读,提醒轻声。老师这儿也罗列了几个,出示“捉虫子、练跑步、忙巡逻、拔萝卜”
④小动物们每天来来往往走过小桥,做着各自的事情,小桥可真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再读“方便”一词;小桥这儿每天有这么多的动物来来往往的,可真——热闹,再读“热闹”一词,书上可比这还热闹,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可热闹啦!”对比着读,体会书中感叹句的味道。那生活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过热闹呢?
⑤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再次体会小桥那儿的热闹。
四、小结,激起下节课的欲望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你听——播放音乐: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的声音,这暴雨冲坏了小桥,没有了小桥,动物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接下来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往下学了,下课!
教学反思:
课前考虑的东西很多,总想一节课下来让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我的语文要给他们点什么呢?在这节课里我努力把我的想法,我的观念渗透其中。
一、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想学生所想,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那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教学时,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用自己的语言,体态亲近学生;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用男女比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二、识字是首要
新教材的这种认写分离的编排,我想每一个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会惊叹一年级孩子的`识字能力。对于生字,这篇选学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在课后罗列出本课要学的生字,那我又是如何来确定本课要学的生字的呢?其一是我自己通读全文,细心寻找出学生还没有学过的生字;其二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有意识地把本课的关键词“热闹、方便、感动、惭愧、齐心合力”作了生字来展开教学。课标中提到:一年级识字要求学生要在不同的语境中都会识字。所以在教学时,我多次出现那几个生字词,初读课文后拎出来,学到一半时又拎出来读、理解。让学生不仅会读,还体会其义。
三、语感是任务
我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当成是我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感的形成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每节课中抓住一两个点,有意识地训练,成了我每节语文课必须设计的一个环节。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引导学生读轻声和“可热闹啦!”这句感叹句上。
上完这节课,自我感觉有在学生的参与面上还行,但在教学上,感觉点抓到了,但还不够抓得实。
看来在以后上课时要改变一下,自己不能急,要再沉稳些。
《桥》的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言行体会老汉(村支书)无私无畏,舍已为人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在结构、语言上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哮、肆、豹、搀、祭、奠。
2、读通读顺课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拥戴。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___的.事;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4、句画文中村支书的言行,思考批注,他是一个___的人。
5、句画文中对大雨和洪水描写的语句,思考批注,当时的情况___,村支书有___的品质。
6、全文在结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7、给文章重新命题:___桥。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68页《星星点灯》
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赞扬了盲人星星___的美德。
4、运用课文“设置悬念,结尾点题”的写法写一个人。如《晨雾中的人影》《天名英雄》《这是谁干的》等。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理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要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行文思路:
⑴(1~4)突遇山洪
⑵(5~16)疏导撤离
⑶(17~27)桥塌殉职
⑷(24~27)祭奠英灵
二、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及环境描写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体会语言的精妙。
1、体会人物特点、写法:
老支书言行描写:
忠于职守、铁面无私、舍己为人(短句、比喻、拟人)
大雨、洪水环境描写: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2、指导学生抓住环境、言行读出对老支书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研读课文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言行、比喻、拟人、短句。
结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桥》的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何8个生字。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
2、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桥的奇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语
1、提起桥,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而且还都在桥上走过。有了桥,人和车就能方便的通行了。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呢?(高架桥、立交桥、天桥、九曲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外白渡桥)
2、真不错,同学们都是有心人。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桥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今天老师和大家要一同去观摩一些与众不同的桥,它们有着许多奇特的地方,有没有兴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打开书本,快速读读课文,看看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妙的桥?
交流。(出示:玻璃桥、纸桥、盐桥)
2、你们觉得为什么要称这些桥叫奇妙的桥?
交流。
师:是呀,奇就奇在造桥的材料上了(出示;材料)通常造桥的材料有哪些呢?
3、(出示:第一节)引读:平时我们看到的桥材料很普通的,有(木头、石头造的桥),有(水泥造的'桥),还有(钢铁造的桥)。
相比之下这的确是三座奇妙的桥。
4、现在就请你挑选一座你认为最奇妙的桥,将它介绍给你的同伴。
出示:
自学提示:读读课文,划划句子,说说感受
5、交流。(出示图片)
玻璃桥:你们知道18吨有多重吗,相当于500个学生的重量。
纸桥:你们看两三吨重的汽车能安然无恙的驶过纸桥
(出示动画)
盐桥:这就是火车在盐桥上行驶的情景,请看(出示动画)
多么壮观的画面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读好句子。(出示句子)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后,你们对这些奇妙的桥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1、我想知道特种玻璃是一种怎样的玻璃?怎么会那么牢固?
2、盐桥是用盐造成的,如果下雨不是要融化了吗?
3、纸怎么能造桥,想不通?
4、世界上还有哪些材料奇妙的桥?
2、同学们问的好,老师也想知道,刚好最近我们学校建立了一个信息库,里面搜集了大量有关桥梁方面的知识,不如我们去那里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答案。别忘了带好笔和纸。
学生浏览网页。
3、解决问题
刚才提问的同学有没有找到答案?
1)、介绍夹层玻璃的特性
2)、盐桥的特性
3)、纸桥的特性。
4)、介绍其他的桥
4、老师这里也向大家介绍两座桥,出示:(同一版面)
A、赵州桥图片及文字(大约在1400年前,石匠李春用大石块建造了著名的赵州桥。这座桥的设计很特别,在桥下的大拱两旁,还各有2个小拱。这样既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又减小了洪水对桥的冲力,所以,赵州桥一直能保存到今天。)
B、南浦大桥图片及文字(南浦大桥是斜拉桥,这种桥有许多粗粗的钢索斜在桥面上,这些钢索一头连着塔柱,另一头将大桥主梁紧紧拉住。斜拉桥有了这些钢索,能把大桥的重量都压在塔柱上,这样,就不需要用很多桥墩去支持大桥了。)
指名读,这两座桥奇妙在哪里
交流:结构。引读两座桥奇妙之处
小组做实验,有什么办法可以增加纸桥的载重量?(纸片折叠成W形,或拱型)实验证明纸的形状变化后它的载重量就会大大增加。
四、创造性思维训练
1、今天大家收获不小,了解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桥,增长了许多关于桥梁的知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发挥聪明才智也来设计一座既美观又实用的桥呢?课前请同学们进行了畅想,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智慧果实?
2、交流
五、总结课文
桥梁是人类珍贵的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如果世界上没有桥,那人类社会将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也不会有今天丰富多彩的生活。
《桥》的教学设计优秀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桥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猜谜语。“月下伴你走,沉默不开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小朋友猜猜,这是什么?——对了,影子,什么地方有影子呢?你见过桥的影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影子桥》。
二、新课
(一)自学
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用学过的方法认识它们。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解决自学时遇到的困难。
(二)识字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掌握生字。
1、指名读文。其他人认真听读,再次巩固不熟悉的字。
2、抽读生字卡、
“追”是翘舌音,“藏”是平舌音。组词、造句读。把识字教学与词语运用、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三)交流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同桌互读,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并说说为什么。
2、全班汇报,交流感悟。
学生可能喜欢语言优美的第2、5自然段,充满情趣的3、4自然段,以及体现小作者爱护大自然的最后一段。当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后,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让课堂上充满良良的读书声,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去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而不要陷入繁琐的分析中去。
如:第三自然段“我明白了,石拱桥为什么待在这儿,它是在照自己的影子哟!”要把“自己的影子”读得重一些,活泼一些,从而体现出作者已经把石拱桥当成了朋友,当成有生命的人去写的。体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第四自然段可能有学生看不懂,老师可点拨:鱼儿怎么会在“桥上”追来追去呢?或者看看上一段写了什么?老师可把课后练习引入到这部分教学中,请学生试着给“一忽儿”换词,从而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在桥的倒影上追来追去的生动画面,并引导学生读出情趣,读出喜爱之情。
(四)练习
把重点句子抄写下来。
如:影子桥上的鱼儿你追我逐,多快乐。
“字”只有以词语的形式出现,才表达意思,因此要引导学生一个词语、一个词语地写,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而且速度要慢,请学生互相检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影子桥”游览了一番,也走入了丰富多彩的桥的世界,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种类的桥呢?出示课后练习E。
1、题目限定“哪些种类的桥”是扩充知识的练习,而不是“用桥组成的词语,如果学生说”桥面、桥洞等,要引导他们读题理解题义。
2、桥前面按要求加几个的字词,字数也可多些,但要着重看搭配是否恰当,并注意纠正。
(二)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知道的桥的相关知识。
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说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概括成一段话,用一、二分钟的时间介绍给大家,而不是单纯地念资料。
2、画桥:用绘画的方式介绍桥。除了是自己知道的桥外,还可以是自己想象设计的`桥。
3、议桥:随心所欲、七嘴八舌,只要是关于“桥”的或由“桥”说开去的话题都可作为议论的内容。老师要注意把握话师的广度。并适时给正确的指导的评价。
(三)扩展
引导学生学写启事。
出示教材中关于“桥”的启事。
1、向学生交代启事的作用:如果有什么设想对大家说,或有什么有别人帮忙,都可以写启事。它是个人与集体交流的好形式。
2、启事类似便条,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是写启事的人应该把要对大家讲的事情讲清楚,签上自己的名字,写上日期、招领启事不要把捡拾物口都描述清楚,以免冒领。
(四)写字
1、巩固字音。有目的地巩固难字字音,如“模、逐、追、藏”等。
2、指导书写。“修”字中间小竖不要丢掉。“钓”字不要写成“钩”。
【《桥》的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桥》优秀教学设计07-25
《桥》教学设计04-06
桥教学设计01-24
说不尽的桥教学设计08-05
《桥》教学设计15篇06-27
《桥》教学设计(15篇)06-27
桥教学设计15篇06-06
《桥之美》教学设计06-21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02-14
《桥》教学设计集合15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