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06 12:15: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

  2、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师: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生: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

  师: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生:凄凉、衰败、荒寂。

  师: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

  生:低沉、舒缓。

  师: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师: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师: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生: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师: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生:勤劳、慈爱。

  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

  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师: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师:为什么会这样?

  (补充背景介绍)

  师: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师: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生读)

  师: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7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师: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师: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教师朗读9、10节)

  师: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

  生:微薄的葬礼。

  师: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师: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

  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教师范读12、13节)

  师: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生: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这是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现代诗歌。作为现代诗歌,在结构和韵律上不及古典诗歌要求严格,单题材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也更贴近生活。艾青的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就采用了饱含深情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位普通善良的农村妇女。整首诗歌感情饱满,语言朴素真挚,学习本首诗歌时,要用心体会诗歌中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的感情,感受大堰河勤劳,艰辛,善良,无私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艾青对大堰河的感激,赞美,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诅咒。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步入高中阶段,大多还保留了初中时期学习的被动性,缺乏主动探求的学习精神。就像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学生对于诗歌感情的分析,对于诗歌语言的欣赏能力是不足的。出生于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所经历的生活几乎都是很富裕的,距离大堰河的年代太过遥远。因此在对大堰河的悲惨生活和诗人自己的感情的把握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从4、7、8节诗歌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本文的作者,文章的结构,每层的主题已经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那这节课我们就着重从第4、7、8节的细节描写中来探讨下保姆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内容:

  先请同学们看到文中的第4节。请同学们先一起朗读一下这一节的内容。(慢,重,深沉)

  在同学们读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一节中的这么几个词:

  你,抚摸,在你…之后。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抚摸是怎样的一个动作,为什么要用这么“抚摸”这样的一个动作?从中体现了保姆怎样的感情?

  “在你…之后”的连续8个排比句写出了什么?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在这一节内容中,诗人艾青就生动的写出了大堰河勤劳,艰苦的.形象特征。)

  与大堰河在自己家中劳动的景象相似的便是诗歌的第7节内容。现在请……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一节中细节描写的句子。

  很好,谢谢这位同学。这一节也是用了6个排比的句子,但与第4节不同的是,大堰河工作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她的神态也发生了变化,她始终是“含着笑”的。为什么当她做着艰辛的活的时候却还能含着笑呢?

  (提示:①此时的大堰河是和乳儿生活在一起的,②她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一家)

  含着笑工作,又体现了大堰河的什么样的特征呢?

  (提示:勤劳,淳朴,善良,宽厚)

  小结:

  通过4、7节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大堰河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生活艰辛的劳动妇女。在作者对大堰河的生活琐事的描写中,体现了作者对大堰河的同情,怀念,之情。

  现在我们来看下第9节的内容。在前边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节是直接描写大堰河对“我”的爱的一段,……同学,请你试着有感情的朗读下这一节,并从中找出直接表现保姆爱我的句子。

  (提示:切那冬米的糖,贴“我”画的画,夸赞乳儿,做“梦”)

  前边三项内容,我相信一般的母亲也能做到,但是,大堰河毕竟只是诗人的保姆,却仍然能在梦中梦见乳儿的幸福。诗人很好的挖掘出保姆的内心,这里就很直接的体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

  小结:大堰河是伟大的,无私的。“我”的感情的感激,怀念的。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诗的再次学习,总结大堰河形象中的悲情因素

  2.细致揣摩诗句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主题,而把握艾青的创作思想

  其中第2点是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作深入挖掘

  第一单元收录的四首诗歌可谓各具特色,无论是诗作还是作者,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都具有着独树一帜的地位。所谓佳作,必然经得住也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

  2.朗读: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的最后两节。

  3.分析

  ①在诗歌的倒数第二节,作者将这首诗的性质定义为“赞美诗”。“赞美”一词包含着称颂和感谢,请同学们归纳出大堰河的哪些形象特点让艾青由衷地“称颂”和“感谢”。用一至两个词语概括。

  勤劳、朴实、善良、坚忍、宽厚、仁爱、平和等等。

  ②但这些特点并不是大堰河形象的全部,她的身上还包含着浓重的悲情因素,请同学们按照诗歌从头至尾的'顺序逐一找出相关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她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却没有自己的姓名;

  她凭借一己之力苦撑整个家庭,也侧面表现出丈夫的缺位;

  她去世之后,家庭的破落;

  她操劳忙碌,无休无止;

  她深爱乳儿,但又无奈离别,更无福消受喜宴上的称呼;

  她心愿未了,却早逝人寰,乳儿也未能前来送终;

  她生前饱受丈夫的打骂侮辱;

  她的丧礼,寒酸凄凉至极;

  她的丈夫,醉酒一生,也随后死去;

  她的儿子们,或落草为寇,或死于战乱,或备受奴役。

  ③大堰河,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悲情的女性。对于命运,有这样一句话常被人们提及:“性格决定命运”。在她的这一幕人生悲剧中,性格是这个结局的主因吗?请列举属于性格原因的内容。

  ④去除与性格相关的内容后,教师将其他内容进行凝练概括。

  生而无名,劳而无获,壮而早逝,梦而无圆,死而凄凉,德而无荫。

  ⑤请同学分析以上悲剧深层次的原因,

  学生回答:歧视妇女,被剥削压迫,社会混乱,战事连绵,社会不公等

  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板书:

  赞 控

  个体 群体

  美 悲剧 诉

  性格 社会

  诗 书

  ⑦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寄予了作者对她、对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以及生活其中的人民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请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评论作者艾青的诗人情怀。

  4.小结

  引用冯雪峰的评论作结:“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在根本上就正和中国现代大众的精神结合着的、本质上的诗人”。

  5.温故并齐声朗读初中课本中的艾青另一名作《我爱这土地》。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04-04

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01-31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2-07

语文教学设计01-06

语文影子教学设计06-14

语文教学设计11-20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1-27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7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4-18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

  2、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3、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分析全诗诗人感情的变化

  诗歌是用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浏览全诗,思考,作者在这首诗表达了那样的一些感情?

  现在我们就来读诗,看一看这些同学的回答是不是很好的把握了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

  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第一层,请一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

  师: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生: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

  师: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

  生:凄凉、衰败、荒寂。

  师: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

  生:低沉、舒缓。

  师: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师: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来又因为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而被送到大堰河家整整抚养了5年。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

  师: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生: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师: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生:勤劳、慈爱。

  师: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勤劳、充满母亲般慈爱的大堰河

  向我们走过来了,她的双手轻轻的抚摩着她的乳儿,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大家睁开眼睛,谁能给我描述一下这双手?

  师:是啊,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

  师:为什么会这样?

  (补充背景介绍)

  师: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师:全班同学齐读4、5、6三节,读出诗人的眷恋之情,感激之情。

  (生读)

  师: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大家自读第7节,思考:大堰河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全班女同学齐读六个含着笑的句子)

  师:但是,诗人写到这里,认为还不足以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于是,她又带着我们走进了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家浏览第八节,看一看,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

  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个梦实现了,有一个娇媚的媳妇叫她一声“婆婆”,她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师:是啊,谁不期望美梦成真呢?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有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教师朗读9、10节)

  师: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

  生:微薄的葬礼。

  师: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师: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

  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教师范读12、13节)

  师: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生: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理请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这是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现代诗歌。作为现代诗歌,在结构和韵律上不及古典诗歌要求严格,单题材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也更贴近生活。艾青的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就采用了饱含深情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位普通善良的农村妇女。整首诗歌感情饱满,语言朴素真挚,学习本首诗歌时,要用心体会诗歌中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的感情,感受大堰河勤劳,艰辛,善良,无私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艾青对大堰河的感激,赞美,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诅咒。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步入高中阶段,大多还保留了初中时期学习的被动性,缺乏主动探求的学习精神。就像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学生对于诗歌感情的分析,对于诗歌语言的欣赏能力是不足的。出生于现代社会的孩子们,所经历的生活几乎都是很富裕的,距离大堰河的年代太过遥远。因此在对大堰河的悲惨生活和诗人自己的感情的把握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从4、7、8节诗歌中的细节描写来分析大堰河的形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本文的作者,文章的结构,每层的主题已经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那这节课我们就着重从第4、7、8节的细节描写中来探讨下保姆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2、内容:

  先请同学们看到文中的第4节。请同学们先一起朗读一下这一节的内容。(慢,重,深沉)

  在同学们读的过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一节中的这么几个词:

  你,抚摸,在你…之后。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抚摸是怎样的一个动作,为什么要用这么“抚摸”这样的一个动作?从中体现了保姆怎样的感情?

  “在你…之后”的连续8个排比句写出了什么?这样的细节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在这一节内容中,诗人艾青就生动的写出了大堰河勤劳,艰苦的.形象特征。)

  与大堰河在自己家中劳动的景象相似的便是诗歌的第7节内容。现在请……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一节中细节描写的句子。

  很好,谢谢这位同学。这一节也是用了6个排比的句子,但与第4节不同的是,大堰河工作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她的神态也发生了变化,她始终是“含着笑”的。为什么当她做着艰辛的活的时候却还能含着笑呢?

  (提示:①此时的大堰河是和乳儿生活在一起的,②她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了自己一家)

  含着笑工作,又体现了大堰河的什么样的特征呢?

  (提示:勤劳,淳朴,善良,宽厚)

  小结:

  通过4、7节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大堰河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生活艰辛的劳动妇女。在作者对大堰河的生活琐事的描写中,体现了作者对大堰河的同情,怀念,之情。

  现在我们来看下第9节的内容。在前边的结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一节是直接描写大堰河对“我”的爱的一段,……同学,请你试着有感情的朗读下这一节,并从中找出直接表现保姆爱我的句子。

  (提示:切那冬米的糖,贴“我”画的画,夸赞乳儿,做“梦”)

  前边三项内容,我相信一般的母亲也能做到,但是,大堰河毕竟只是诗人的保姆,却仍然能在梦中梦见乳儿的幸福。诗人很好的挖掘出保姆的内心,这里就很直接的体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

  小结:大堰河是伟大的,无私的。“我”的感情的感激,怀念的。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诗的再次学习,总结大堰河形象中的悲情因素

  2.细致揣摩诗句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主题,而把握艾青的创作思想

  其中第2点是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作深入挖掘

  第一单元收录的四首诗歌可谓各具特色,无论是诗作还是作者,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都具有着独树一帜的地位。所谓佳作,必然经得住也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

  2.朗读:先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的最后两节。

  3.分析

  ①在诗歌的倒数第二节,作者将这首诗的性质定义为“赞美诗”。“赞美”一词包含着称颂和感谢,请同学们归纳出大堰河的哪些形象特点让艾青由衷地“称颂”和“感谢”。用一至两个词语概括。

  勤劳、朴实、善良、坚忍、宽厚、仁爱、平和等等。

  ②但这些特点并不是大堰河形象的全部,她的身上还包含着浓重的悲情因素,请同学们按照诗歌从头至尾的'顺序逐一找出相关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她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却没有自己的姓名;

  她凭借一己之力苦撑整个家庭,也侧面表现出丈夫的缺位;

  她去世之后,家庭的破落;

  她操劳忙碌,无休无止;

  她深爱乳儿,但又无奈离别,更无福消受喜宴上的称呼;

  她心愿未了,却早逝人寰,乳儿也未能前来送终;

  她生前饱受丈夫的打骂侮辱;

  她的丧礼,寒酸凄凉至极;

  她的丈夫,醉酒一生,也随后死去;

  她的儿子们,或落草为寇,或死于战乱,或备受奴役。

  ③大堰河,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位悲情的女性。对于命运,有这样一句话常被人们提及:“性格决定命运”。在她的这一幕人生悲剧中,性格是这个结局的主因吗?请列举属于性格原因的内容。

  ④去除与性格相关的内容后,教师将其他内容进行凝练概括。

  生而无名,劳而无获,壮而早逝,梦而无圆,死而凄凉,德而无荫。

  ⑤请同学分析以上悲剧深层次的原因,

  学生回答:歧视妇女,被剥削压迫,社会混乱,战事连绵,社会不公等

  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板书:

  赞 控

  个体 群体

  美 悲剧 诉

  性格 社会

  诗 书

  ⑦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寄予了作者对她、对在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以及生活其中的人民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请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评论作者艾青的诗人情怀。

  4.小结

  引用冯雪峰的评论作结:“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在根本上就正和中国现代大众的精神结合着的、本质上的诗人”。

  5.温故并齐声朗读初中课本中的艾青另一名作《我爱这土地》。

【八年级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04-04

我爱学语文教学设计01-31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02-07

语文教学设计01-06

语文影子教学设计06-14

语文教学设计11-20

《语文活动》教学设计11-27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9-27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