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7 16:50:3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找骆驼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骆驼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找骆驼教学设计

找骆驼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找骆驼》这篇课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设计理念】

  这组课文围绕“观察中的发现”这一专题组合来编排。众所周知,观察中要有发现,极为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因此,构思这一课文的教学,从语言文字学习的角度着眼,需要加强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力的培养。我以课文前“学习提示”中体现阅读方法指导的两大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以及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揭题,激发兴趣

  1、猜谜语:沙漠里有只船,船上背着两座山,个子高又大,耐暑顶瓜瓜。

  2、学生自由交流对骆驼的认识。

  3、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要点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2、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过渡: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生自读并标注)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一。

  2、汇报交流。

  (1)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三个)

  (2)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3、分角色朗读。

  (1)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学生扮演)

  (2)再读对话,你们发现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愤愤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过渡:我们知道骆驼有这些特征,那么,老人又是怎样知道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征的呢?一起来学习第10自然段。

  1、学生读第10自然段,完成表格。

  ?读课文第十自然段,完成表格内容。

  骆驼的特点

  老人的根据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齿

  2、师生交流表格完成情况。

  出示句子一: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1)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2)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3)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出示后两个句子: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1)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树叶的牙齿印

  (2)用“因为……所以……”说话

  小结:板书: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哪个词看出商人找到了骆驼?(果然)

  五、回顾全文,总结

  1、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谁能说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事你会怎样做?

  2、分角色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找骆驼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找骆驼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找骆驼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出的不同心理。

  2理解课文,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

  3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骆驼的图片,学生介绍

  2.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人行走的`时候必须依靠骆驼,可是有个商人,却把自己的骆驼走失了,今天我们就和他一起去找骆驼。

  3.齐读课题。

  二、了解导读语

  1.回顾学习略读课的方法。

  2.自由读导读语画出学习任务,并指名交流。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词,列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且根据提示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交流起因经过结果,并且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总结方法:今天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串联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叫要素结合法。

  四、品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商人与老人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2.交流

  (1)商人是着急___愤愤地练读相关语句

  (2)老人是不紧不慢练读相关语句

  3.了解老人知道骆驼特点的探究过程

  提问:

  (1)老人为什么说起话来不紧不慢?

  (2)老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的?(理解老人是因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清楚的了解骆驼的特点)(板书)

  (3)默读十自然段,把发现的线索用横线画出,把结论用括号标出。

  (4)再读十自然段

  (5)骆驼找到了吗?从哪个词看出的?果然的意思?造句

  (6)分角色读课文比赛。

  五、拓展训练

  多么厉害的老人啊,你想夸夸他吗?用“我想对您说:‘_______。’”的句式写下来。之后交流

  结束语:老师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做一个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正确结论

  脚印左浅有深左脚跛

  路左蜜右米左驮蜜右驮米

  牙齿印少了颗牙齿

  教学反思:

  《找骆驼》一文记叙了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很着急,一位老人凭着自己的观察,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走失的骆驼的特征,最后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走失的骆驼。文章告诉我们: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找骆驼教学设计4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谁吗?

  2、看图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们。幻灯片3.4.5.6.7.8.

  骆驼对沙漠中的人们这么重要,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走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阿拉伯故

  事《找骆驼》

  学习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部分,在导读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回答

  师总结,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在读书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提纲,它能帮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纲: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理解新词的意思,可利用工具书、也可联系上下文理解。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师: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个词语?

  跛:腿脚有毛病,走路身体不平衡; 驮:背;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不紧不

  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究竟:毕竟、到底;至于:课文中指另外再提到一件事。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评价:你读书非常仔细。

  四、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师:读书就是要多思考,只有多思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新的发现和收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可以划一划有关的句子。

  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3、小组汇报归纳,学习重点段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

  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填一填,

  说一说: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你从文中哪

  个词知道的?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给人物语言补充提示语,指名读

  师:老师给他们的对话加了提示语,你能看着提示语,读得更好吗?评价:还可以再夸张一点。你简直就是一

  个小小表演家。

  3、分角色读

  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

  六、拓展写话

  师:请你任选其中一项写一写。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

找骆驼教学设计5

  一、设疑导入,明确要求

  1、设疑导入。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从没见过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我们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根据课前提示来自学,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书查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尝试解决“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边读边圈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样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归纳整理。

  4、交流全文。

  (课文讲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

  5、师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有关情况的?

  6、填一填,议一议。(尽量用文中的语言)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

  7、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老人凭借自己生活实际,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8、读全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生活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从中体会到老人对人热情,乐于助人。)

  9、小结:老人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里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痕迹,就弄清了骆驼的具体情况,达到了“窥一般而只全豹”的境界,真可谓观察和思考的典范。

  四、细读课文,创新表演

  1、细读课文,仔细想想商人和老人对话的情形:动作、神态、心情、语气等,给文中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2、小组合作探究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

  3、小组分角色表演。

  4、推选优秀小组表演。(生甲:扮商人的服装道具生乙:扮老人的服装道具)

  5、师生点评: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结合内容,拓展训练

  1、商人找到骆驼,心情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现象没有,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事物?请写进自己的日记里。

找骆驼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玩出了名堂》,告诉我们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发现了微生物。

  今天要学习的“找骆驼”这篇课文,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名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

  4、学生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深究

  1、教师引述:老人没有看见商人丢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我们细细读读课文,寻找一下问题的答案,好吗?

  2、自由组合或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填写下表。

  老人看见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3、每组推荐一人上台边展示边介绍。

  4、师生评议。

  四、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对故事中的商人和老人分别发表个人的`见解。

  2、谈谈读了这个故事后受到的启发。

  3、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或不注意观察的事例。

  五、情境表演

  1、自由组合,设想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特点,创作表演课本剧。

  2、指名上台表演并评选最佳小演员。

找骆驼教学设计7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评价、进行说话训练,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找骆驼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并和伙伴们分角色演一演。

  3、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沙漠里行走,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骆驼)

  2、对了,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于是,他急得到处找。

  出示课题,33、找骆驼(齐读课题)。

  3、生字:骆

  4、学生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这位商人是怎么找骆驼的,他究竟找到了没有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演示课文动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字:跛驮忿哄啃

  (1)小组读生字。(出示)跛驮忿哄啃

  (2)书写:驮忿

  读词语:(出示)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

  商人:有礼貌、着急、忿忿。

  老人:不紧不慢、胸有成竹。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读句子:(出示)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理解词语“果然”,进行造句。

  4、想一想: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5、说话练习(出示)老人看见(),就知道();又看见(),想到();还看见(),所以知道()。

  6、交流并板书: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7、(出示)老人看见这些现象是怎么想的呢?

  8、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9、齐读课文。

  四、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

  3、(出示)比一比,组成词语。

  跛()齿()忿()

  玻()龄()芬()

  4、(出示)想一想、说一说:

  (1)骆驼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因为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所以。

  (3)因为,所以,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板书设计:

  33找骆驼

  看到思考知道

  (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教学后记: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课文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同样阅读一个句子、一段课文,学生和教师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别。教师一眼带过的词语,在学生眼里或许很难记住;教师不厌其烦地分析的句子,学生也可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尊重个性,那又如何照顾全体呢?设计课的时候,又该如何去把握?

找骆驼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找骆驼教案就教学设计好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article/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 分析判断)

  教学后记: 本课的教学我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这一课时中,我抓住教学难点,即“老人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知道商人的骆驼的情况”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但由于时间仓促,问题答案的得出并不是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的结果。从课后的练习中可以看出,少数中等生和差生并未参与讨论,致使练习错误较多。

找骆驼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一、明确目标,自主研读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二、解读测评,调整目标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展示交流,师生点评

  1、请你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总结归纳

  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六、当堂测评

  (1),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2),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去找,照老人的(,)一路找去,(,)找到了走丢的(,)。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找骆驼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线索,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同学们,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到16课去找找答案吧!(出示课件: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来学习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啊,这是一个来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请同学们先欣赏课文(出示课件:课文朗读),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谁来说说(出示课件: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

  3、说得很简捷,但是如果能把故事的结果补充一下那就更清楚了。谁来试试呢?(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这只骆驼。)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刚才同学们都说了,阅读提示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出示课件: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读读。

  2、阅读提示当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出示课件: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我们一起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

  3、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读课文,学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4、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你们能把骆驼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一说吗?(商人丢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还缺了一颗牙齿。)

  5、说得非常清楚。老人知道得可真够详细的,同学们,那刚才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找到答案的呢?(是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

  6、接下来我们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吧!(出示课件: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7、你们能从商人说的话中看出商人的心情是越来越怎样?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是的,不错,对极了。)

  8、商人是越来越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呀?(他听到老人说得这么详细,他认为老人知道骆驼的去向。)

  9、很好,那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老人和商人的对话,要读出商人越来越高兴的语气。(男同学读老人说的话。女同学读商人说的话。)

  四、再读课文,品味经典

  1、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课文的第二个问题:(出示课件: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这是在课文的哪个部分来告诉我们的?(出示课件: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2、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吧。“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不慌不忙神态从容,胸有成竹,很有把握。)

  3、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用不紧不慢的语气再读读这段话吧。

  老人看到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骆驼左脚肯定有点跛,如果骆驼的左腿不跛,那么两边的腿印应该是一样深的。)

  4、那么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的左边托着蜜,右边驮着面的呢?

  5、那么老人又是怎么知道骆驼的牙齿缺了一颗呢?根据又是什么呢?

  6、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呢?请大家再去读读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的'那段话,读完后把问题的答案说给同桌听一听。

  7、谁能说一说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呢?(出示课件:老人看到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左脚有点跛。老人看到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面,他就知道骆驼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老人还看到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他就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

  8、非常好,让我们再学着老人不紧不慢的样来,来读读老人说过的这段话吧。

  9、读得非常好,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沿着骆驼的脚印去找,终于找到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可真有意思,让我们回顾全文,把整篇课文连起来再分角色读一读吧。

  10、刚才我们一起读了这篇课文,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11、这个故事的道理,你们体会得不错,还有其它的收获吗?

  12、说得很好,老师相信,这些好词语会随着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你们的记忆中。

  五、总结升华,拓展运用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四组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组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呢?(出示课件:我们学习了第十三课花钟,这课主要写了一位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的像钟面一样,组成了花的时钟;我们学习了第十四课蜜蜂,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的是法布尔证明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实验的时候又周到又细致;我们学习了第十五课《玩出了名堂》,课文主要写了列文胡克通过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又通过显微镜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第十六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来在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这只骆驼。)

  2、说得非常清楚,

  3、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组课文主要是写在观察中去发现,去思考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观察,也会有发现。

  六、作业:(出示课件: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找骆驼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骆驼是一种动物,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人们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所以骆驼有着“沙漠之舟”的美称。骆驼能够连续四五天不进食,就是靠驼峰里的脂肪。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那是骆驼贮存水的地方,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说一说:(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因为老人看见_脚印左深右浅 ,所以知道_左脚跛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左蜜右米 ,所以知道_左驮蜜右驮米__;

  因为老人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所以知道 缺一颗牙齿。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找骆驼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课题、同学的回答和课文内容的省略处提出问题,并通过反复读课文,与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

  2.通过比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走失”“详细”“不紧不慢”“指点”等词语的意思;学习用“是不是”提问;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明确学习要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六课《找骆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样学?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师: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读完一遍之后请站起来读第二遍,读到第三遍的时候请用手势表示一下。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明确学习要点

  师:为了帮助我们学习,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课文前面作了提示,谁来读一读? (生读提示)

  师: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问题一:骆驼有什么特点?问题二: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根据学习提示,练读课文对话,解决问题一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老人和商人谈骆驼特点的对话,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标上记号。

  (生自读并标注)

  师: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生答:三个)

  师: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心情如何?(生答:心里高兴)从哪儿看出他心里高兴? 师:现在老师来扮演老人,谁来扮演商人?(指名某学生扮演)我们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指导加上动作)

  师:再读对话,你们发现老人的发问有什么特点没有?

  (生答:都用到了同一个词语──“是不是”,这个问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人说的骆驼的特点具体、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会忿忿地指责老人。请大家读一读商人说的话。

  四、根据学习提示,细读老人的话,解决问题二

  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吧?现在我们该研究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部分? 师:好,我们来读老人说的那段话。这段话该怎么读?什么叫“不紧不慢”? (指导朗读)

  师:老人看见了什么? (生画下相关内容)

  师:老人看见了这些现象,他又知道了什么?(生用另一种符号画下相关内容)

  师:我想要知道你们画得对不对,该怎么办?请男同学读“看见”的内容,女同学读“知道”的内容。

  (男生、女生分别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学习运用“是不是”发问。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忿忿不平。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原因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示范:请问,您是不是看见了,所以知道) 师:同学们会问吗?自己试着问一问老人。 (生自由练习) 师:谁能够连起来问一问?

  (同桌互相说,然后群体表演,扮演老人的学生也要表现得越听越高兴,为商人的聪明感到高兴)

  五、深入理解,解读推理过程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有个问题。看见了路上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怎么就能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儿跛呢?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结合课前的游戏回答)能不能反过来说,要是骆驼的左脚是不跛的,那么──

  (生答:两只脚印应该一样深浅)

  师:很好。谁能来讲一讲老人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师:老人看见树叶上骆驼留下的牙印,知道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们能不能画一画,缺了一颗牙的骆驼留下的.牙印应该是怎样的?(生试画—投影展示—进行比较判断)

  师:对,老人在树叶上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牙印,所以他想:要是这骆驼──谁能接下去说? (师指名学生回答)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

  六、自由质疑,理解寓意

  师:课文中的老人请商人顺着脚印去找。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问问题:为什么要顺着脚印去找?)

  师:是啊,为什么要让商人顺着骆驼脚印去找呢?我们来讨论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

  师: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同学们觉得故事中的老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

  七、回顾全文,积累语言

  师:故事很有趣,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受到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同学们喜欢怎样读,齐读还是分角色读?大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的哪些词语或写法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师:相信这些好词好句会随同《找骆驼》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找骆驼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教授新字、词,让学生了解新字、词的用法,并能造句。

  2、让学生学会分析线索,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通过课文的对话,培养学生“人与人”沟通的能力。

  4、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启事,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活动:提问、讲故事(老师今天要讲的课文与“失物”有关。)

  提问:

  1、大家有丢失物品的经历吗?

  2、你遗失过物品吗?

  3、你尝试过寻找遗失的物品吗?

  4、结果如何?

  故事:

  在中国,有一位出色的警察局长,他非常了不起。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并有一个很机灵的头脑去分析线索,再难再复杂的案件,都能被他侦破。有一天,一个村长向他报案,说他们村里的一台电机被人偷走了。局长接到这个信息后,马上带着他的`助手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村长指着办公室的角落说:“电机原来就放在这,现在被人偷去了。”局长问“你们的电机有多大?多重?”村长回答说:“有一公尺高的行李箱大,大约六、七十公斤重。”局长又问:“你们这儿有后门吗?”村长说有,但是门已经很久没有人使用了。局长问完话后,沉思了一会儿,便打开了后门,局长走出后门,发现了雪地上有一道长长的脚印,那脚印一深一浅。看完那些脚印后,他对村长说:“你们村有多少个年轻小伙子?”村长说:“我们村这么偏僻,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只有九个留在村里。”局长请村长把这九个小伙子都叫来。村长听了局长的话,不一会儿就把小伙子都叫来了。其中有一个走得较慢,他一拐一拐地走到局长的跟前。局长看了看这些年轻小伙子,指着那个脚有点跛的小伙子,说“其他人都可以走了,把他一人留下就行了。”那个小伙子一听说要把自己留下,就大声对村长说:“那电机可不是我偷的,你们千万不要冤枉好人……”

  (老师提问:“大家想一想,电机是不是他偷的呢?有线索证明电机是这个跛脚的小伙子偷的吗?”)

  二、课文理解活动

  1、教师指示学生阅读课文《找骆驼》并通过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课文全文和播出课文内容。

  2、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并口头造句。(教师用电脑的动画来解释生字、新词的意思和用法。)

  3、课文分析:

  ⑴商人到外地采购货物,为什么会带骆驼呢?

  ⑵骆驼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见的呢?

  ⑶商人的骆驼有什么特征呢?

  ⑷商人认为不见了的骆驼还有什么用处?

  ⑸老人沿途看到了什么?

  ⑹为什么不等老人说完,商人就立即去寻找骆驼呢?

  ⑺商人能找到骆驼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⑻如商人最后仍找不到他的骆驼,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寻找骆驼?(写启事,登广告……)

  三、教师教授启事的写法

  1、启事的文体:

  启事是应用文的一种。

  例:寻人启事、招聘启事、寻物启事……

  特点是:格式严谨,句子一般较简洁;只要写出重点便可;表达的自由空间不大,叙述发挥的余地较小。

  2、启事的格式:

  题目居中,正文换行,先空两格再写。署名和日期写在右下方,先写署名,再写日期。

  3、寻物启事的内容:

  丢失物品的名称;特征;丢失的时间、地点;联络的方法和报酬。

  4、寻物启事的例子。

  四、课堂活动

  让学生分组,每四人一组,为商人写一则《寻骆驼启事》,然后每组选一名学生到教师桌前大声朗读自己组写的寻骆驼启事。教师可以从中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格式、内容……)

  让学生自己选出优秀的启事。

  五、教师出示自己写的启事

  六、教学用具

  1、电脑和大屏幕

  2、教学软件

  3、图片(遗失的骆驼和小狗的图片)

  【简评】

  崔峦:这是香港老师在内地上的一节语文课。《找骆驼》是一篇传统课文,内地老师教了许多年,但我还没有见过有一位老师像香港的曹老师这样教的。曹老师的教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怎样改进阅读教学上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曹老师的教学大体分为故事导入、理解课文、学写启事等几个步骤。他一改阅读课重在理解内容的传统教法,淡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以课文叙述的事实为依托,学写启事的习作练习。曹老师的教学启示我们,阅读教学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教法,既要从学生、教师的实际出发,也要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如,感情强烈的散文、诗歌,就可以用指导朗读的方法来教;写法特点突出、便于摹仿的课文,就可以重在指导学生由读学写。我们要大刀阔斧地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彻底改变千篇一律的、重在内容分析的教法,把阅读课上得各具特色,个性突出,讲求实效,精彩纷呈。

找骆驼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16 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找骆驼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找骆驼》教学设计05-06

找骆驼教学设计04-04

《找骆驼》教学设计10-29

《找骆驼》教学设计范文08-06

找骆驼教学设计15篇01-17

《找骆驼》教学教案设计08-26

《找骆驼》教学设计15篇12-28

《找骆驼》教学设计(15篇)06-26

《找骆驼》教学设计 15篇04-04

找骆驼教学设计 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