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8 12:16: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复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复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

  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二、练习

  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

  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

  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

  三、巩固。

  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

  876÷3242÷4896÷8644÷7753÷5417÷6

  四、作业

  36页2、3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估算:

  70÷844÷979÷2161÷2344÷9688÷899÷5

  85÷451÷513÷246÷723÷381÷2176÷8

  2.解决问题:

  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

  二、练习:

  1、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

  783÷6584÷5824÷4920÷8

  720÷3204×3238+647412—298

  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576÷3÷481×7÷9201+232—3

  399÷7+294672÷(2×3)(601—246)÷5

  3、第6题:

  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

  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4、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

  三、小结:

  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

  第三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1、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2、求平均数2课时

复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区分形近声母和形近的韵母。

  2、复习巩固拼音标调规则。

  3、正确拼读双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过程和方法:

  1、创设情境,结合闯关游戏、图片、练习等多种方式复习汉语拼音。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熟练拼读三拼音节。

  教学难点

  1、掌握i u并列标在后标调规则。

  2、熟练拼读三拼音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用时:1分钟)

  同学们,汉语拼音我们学完了,今天我们一起到拼音王国里玩一玩闯关游戏,好吗? 看,有这么多关要闯,声母关、韵母关,我们比一比那一组获得的小红旗最多。

  过渡语:走,咱们到声母乐园去,快和声母乐宝宝打招呼吧!

  二、复习23个声母(用时:10分钟)

  1。全班齐背诵23个声母。

  ①教师点评小组背诵情况

  ②教师相应评价,给小组评分。

  3、第一关:火眼金睛辨声母

  ①引导学生找出相似的.声母。

  ②指名学生回答相似的声母。

  ③教师相机评价。

  ④指名3名学生回答区分相似声母的方法。

  ⑤教师相机评价。

  4、“纸牌游戏”。

  ①师强调游戏规则。

  ②教师巡视学生活动。

  ③师相机评价给小组加分。

  ④师带领学生开火车读相似的声母卡片。

  ⑤教师相应评价给小组加分。

  三、复习24个韵母(用时:13分钟)

  1、韵母乐园:课件依次出现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 ①学生分组朗读。

  ②教师相机评价,加小红旗。

  2、第二关:【 独具慧眼韵母关 】

  ①屏幕出示ei ie/ ui iu /un/n。

  ②请三名学生认读依次认读每组形近韵母。

  ③师相机评价,同时评价各组学生的坐姿。

  3。小游戏:点兵点将

  ①教师带领学生点读各个韵母。

  四、复习音节的拼读(用时:10分钟)

  (一)复习标调规则

  1、教师播放标调规则微课视频。

  2、第三关:踩石过河标调关

  ①屏幕出示: líu、gaǒ、qíu、peì

  【这个音节标()了,应该标在()上面,因为( )师:“这几个音节的声调标对了吗?应该标在哪儿,因为?谁能用这句话来闯关?

  ②教师相机评价,给小组评分。

  ③课件上依次出现标调正确的音节,请全班齐读。

  ④师评价那一组读得好,给相应组加分。

  (2)复习音节的拼读。

  3、第四关:摘苹果拼读关

  过渡语:我们复习了声母韵母,现在他们站在一起还

  加上了声调宝宝,你们会读吗?出示苹果树。

  ①课件出示6个双拼音节。

  ②指6名学生读双拼音节。

  ③师相机评价。

  ④三拼音节在苹果树上,请学生来挑战。

  ⑤教师相机评价,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分。

  4、拼读乐园第三关:小小练习。

  过渡语:现在我们来闯最后一关,拿起你们桌面上的练习,看谁写得又对又快。计时2分钟!

  ①计时小练习。

  ②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相机提醒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坐姿习惯和书写习惯。

  ③投影1名用时短书写正确的练习,带领学生批改练习,相机评价。

  ④手机投屏其他2名书写正确又规范的作业,师相机评价。

  ⑤师小结,评选冠军组。

  五结束语(用时:1分钟)

  大家的表现都太棒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哪一组获得的红旗最多,恭喜第X组获得了冠军,今天的闯关游戏到这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啦!

  板书设计

  拼音总复习

  声母:b d q p

  韵母:ei ie iu ui

  标调规则

  拼读方法

复习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

  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9<515-()>6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7+5=125+7=128+7=157+8=15

复习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浮力相关概念和受力分析。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的比较与分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师生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观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受力分析;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生质疑、分析、概括、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策略

  三、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师生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

  四、教学设计

  一、浮力的知识回顾

  问题1:关于浮力,你能回忆起哪些知识点?

  1.自主思考

  2.分组讨论

  3.小结归纳

  4.当堂巩固1.哪些物体受到浮力?

  2.浮力的方向?

  3.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4.称重法测浮力?

  5.阿基米德原理?

  6.物体的浮与沉?

  二、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演示)

  器材:弹簧测力计,物块A,水,烧杯

  问题2:你有哪些方法测量物块(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思考实验思路

  2.注意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

复习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P83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2.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咱们进行一次“学力大比拼”来检测一下。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最好!

  二、回顾梳理构建网络

  (一)组内回顾唤醒旧知

  提出要求:在“学力大比拼”之前,老师给每个组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己梳理的本单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要求:

  (1)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2)认真倾听,适当补充;

  (3)人人都要发言。

  (教师行间巡视,适时指导。)

  (二)暴露思维组织研讨

  问题:1.刚才我们以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这个单元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交流的结果?

  (三)、集体交流拾遗补漏

  问题: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或应该注意的地方?

  1、平方。

  2、省略乘号。

  3、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乘1时1可省略。

  4、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要同加同减同乘同除以相同的数,乘上和除以的数不能是0。

  5、解方程后别忘了检验。

  6、要从题目中的关键句中找准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基础练习排查漏洞

  (一)用字母表示数

  PPT出示练习题

  提出要求:认真审题,独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师行间巡视,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及学生名单。

  (二)解简易方程

  出示练习:

  6x+8=23 ( ) 8x-5=15×5 ( )

  30a+5b ( ) 7x-8<36 ( )

  10x=y ( )(2.4+a)÷2.4=5 ( )

  1÷8=0.125 ( ) 6x+8=9x-13 ( )

  问题:

  1、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样判断的?用“√”表示。

  2、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一个解一解。

  3、反馈,指名讲解解方程的过程。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要求:任选一题,用方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集体交流。)

  四、总结质疑反思评价

  问题: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一单元结束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老师建议大家建立一个“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下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困惑和平日的错题,这样就可以使今后的总复习更有

  针对性,而且省时高效。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84页练习十八,第4题。

  第85页练习十八,第6题、第7题。

复习教学设计6

  知识目标:

  掌握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与表示,认识开平(立)方与平(立)方的联系,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过程目标:

  经历从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展,体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探究用实数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运用实际例子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抽象概念的实际意义,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与表示,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

  教学难点:

  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探究用实数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通过填空,梳理知识系统)

  1、如果一个数的____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一个正数a有___个平方根,正平方根用___表示,负平方根用___表示,零的平方根是___,____没有平方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运算叫做____。

  2、正数的___平方根和___平方根,统称算术平方根。一个数a(a≥0)的算术平方根记做____。

  3、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___根(也叫做a的三次方根),记做____。一个正数有一个___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___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___。

  4、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_______。

  5、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____的数总比____的数大.

  二、练一练:(学生抢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下列各数有没有平方根?并说明理由。

  2、已知某数的一个平方根为,求这个数和它的另一个平方根。

  4、求图中阴影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5、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是125,它的棱长是多少?

  三、应用:(学生先小组讨论,再个别发言)

  1、把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8cm,20cm的长方体铁块锻造成一个立方体铁块,问锻造成的立方体铁块的棱长是多少?

  四.想一想:(学生口答,巩固概念)

  (让学生动手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用数学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教学设计7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皮卡丘"这个卡通形象,告诉学生今天"皮卡丘"要和小朋友一起去"拼音王国"里旅游一下,并会带给大家很多拼音小星星。

  (教学一开始引出"皮卡丘"这个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调节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复习声母

  1、抢读声母。师出示部分难记的声母,学生认读。

  请学生拿出自制的23张声母卡片,按顺序排队,同桌互读互相检查是否排对了,读对了。

  2、变魔术。出现半圆和小棒,变出b-d、p-q 让学生加以区分,让学生也来变一变魔术。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提醒学生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

  (读得好的.奖给学生小星星)

  三、复习韵母

  1、复习单韵母。每位学生拿出六张单韵母卡片,自己读一读,全班齐读。

  2、同桌合作,把任意两张单韵母组合成复韵母。

  3、游戏"排队",把24个韵母按顺序排队。

  4、多种方式读加以巩固。

  (声母、韵母复习完后,做一下课间小活动)

  四、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过渡: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接下来要和大家见面的是整体认读音节,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出示写有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可以拼读的音节卡片,请学生找一找。

  2、游戏"看谁听得准,举得快"。

  老师读,学生找卡片;同桌游戏,"皮卡丘"把小星星奖给合作得好的同座两同学。

  3、集体练读。

  五、复习"读一读"

  过渡:有几个整体认读音节与其它音节成了"好朋友",组成了双音节词语,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1、出示"读一读"中的双音节词语。

  2、小组合作拼读音节完后,把你会读的词语大声读出来,并带着全班同学读一遍。

复习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25、P127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梳理用算术法和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对比,明确算术法与方程的解题特点,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势,并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3、培养学生审题、灵活选用解决问题方法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找准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展台

  教学过程:

  一、小题引路,唤起回忆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解方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在庆六一准备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2.出示例题:

  师: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中有哪些信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呢?在审题时可以画画关键词语,也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请同学们把这两道题完整解答在1号作业纸上,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方法一:是先求出已完成的,再求剩下的。(画关键词语)

  方法二:60x(1-2/5)。是先求剩下占总的()/(),再求剩下的。

  (预设)方法三:完成的+剩下的=总数

  检验:这道题结果是36对吗?请你来检验检验。生口头检验。

  订正:同位相互批改一下吧。不对的改一改。

  小结:同学们通过分析,找出了不同的关系式。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谁来说说第二题是怎么做的?

  方法一:是根据“用舞蹈队人数-合比舞少的人数=合唱的人数”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根据“舞蹈队人数X合唱队人数占舞蹈队人数的()/()=合唱队人数”也是列方程解答的。

  (预设)方法三:12÷(1-3/1)=18(人)。

  师:对,这种方法还是利用“舞×(1-1/3)=合唱”这一数量关系倒过来想的。同学们比较这两种方法,用方程和算术法哪一个简单哪?是的。我们用方程解决问题,能使较复杂的思考过程变得简单。

  追问:想一想,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检验:这道题结果是18对吗?请你来检验检验,

  注意:先检验是否是方程的解再检验是否符合题意。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第一种方法是否正确。

  二、梳理交流、构建网络。

  1.小组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用算术法和方程解答了这两道题,仔细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想一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交流。

  师:这两道题在解决问题时都是按照什么步骤进行的?

  汇报:生1:…….生2…….

  师:无论用算术法还是用方程我们都要先读读题,画画关键句子,也就是先审题(板书),(说弄清题意)。再分析数量关系。(说:根据等量关系灵活的选择方法列式解答,有时用算数,有时用方程。),最后检验写答(板书)

  师:用算术法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汇报

  小结:是的。根据题意,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把已知信息带入关系式,未知量没有参与运算,用算术法,未知量参与了运算,用方程。(出示课件)

  3.沟通联系与区别

  师:同学们,用方程还是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出示课件联系图)同位相互说说用算术法和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追问: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答可以使思考过程变得简单呢?第一题为什么不用算术法哪?

  过渡:刚才我们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梳理,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继续解决六一准备活动中的其他问题。

  三、综合练习、提升技能。

  1.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审题,想一想这些数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解答时选用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请在作业纸上只列式不计算。

  订正: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学生的。大家同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T1要求一共?用扇子价钱+花价钱……(体现摘录条件解题策略,板书摘录条件)

  T2要求h△?先想公式:ah÷2=S△。用方程解答。

  出示:错例……为什么错?用算术法怎么改?像这种题目用方程简便还是用算术法简便?互相检查检查,看同位有错误吗?错在哪里?

  师:是的,在这里公式就是等量关系式。(板书:数量关系)追问:同学们想一想,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像这种知道S△,求a或h。根据公式列方程解决问题比较简单的还有哪些知识?(S梯形、V锥、C长方形)

  小结: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什么?(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

  过渡:刚才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了道具问题。现在来看看学生演员人数中的数学问题:

  2.综合练习:连线。

  师:请同学们认真审题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一连。请完成在3#作业纸上。

  订正: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学生的。认真对照一下,跟你的一样吗?

  (预设)错例:这个对吗?错在哪里?(你发现了,来说说……应怎么改?……)怎样能够直观的看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出示线段图分析题意)板书(线段图)

  质疑:想一想我们是怎么解决这道题的?(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算式再与正确的算式连起来)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信息分析后与正确的算式相连,也可以根据算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和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分析给每个问题找到了正确的算式,现在你能根据要求补充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吗?(出示)

  3、拓展练习:补充信息和问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

  订正:如果想用算术法解答,可以补充什么信息?提什么问题呢?2人说,大家同意吗?

  师:同学们,如果用算术法解答,补充的都是那一类信息?提出的都是哪一类的问题?(生答:)如果用方程解答,补充的都是那一类信息?提出的又是哪一类的问题呢?

  师: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关键句相同,标准量知道用算术法,标准量不知道用方程)

  师:你编对了吗?同位交换你编的题互相做一做,相互看看同位做得符合你的意思吗?(如果出现了数据除不尽时,想想应该怎么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数据呢?)

  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知道了要联系题中的数量关系,弄清条件和问题的配搭关系。

  2、提升练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解答。

  师:节目组为小演员做演出服,他们也遇到了数学问题。出示:课件

  师: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你想出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

  ①方程:x+3x=120

  ②比:120÷(2+3)×2

  ③120×2/5

  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从不同角度思考,灵活的选用学过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真佩服你们。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你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畅所欲言话收获)相信在解决问题时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策略步骤

  1.画关键句

  2.审题

  3.找等量关系

  4.分析算术

  5.画线段图

  6.列式计算

  7.摘录条件

  8.检验写答方程

复习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圆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掌握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对圆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教学难点】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知识点归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1、导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就对学过的《圆》这个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圆的整理与复习)

  2.出示4个板块: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环和扇形的认识。

  小组内针对自己的板块交流课前整理内容(知识点和典型问题),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知识点:将组员整理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做好分工,准备汇报;

  (2)典型问题:与组员交流自己整理的典型问题及解答方法,讨论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互相补充学习。

  3、小组依次展示四个板块的整理情况

  汇报流程:

  (1)展示本组知识点梳理,征求全班意见;

  (2)全班补充。

  教师参与交流,适时点拨、总结,完成板书“智慧树”。

  二、知识技能小检测

  1、出示检测题(满分100分),独立完成。

  2、请学生来说答案并讲解,与全班互动。

  3、自己评分、总结,教师统计自测情况。

  三、生活中的数学

  1、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很多,所以我们可以学以致用,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问题: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2)给圆桌配备一个正方形桌布,给方桌配备一个圆形桌布,桌布至少要多大?

  2、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之情

  1、欣赏同学们绘制的圆形图案。

  2、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取得的数学成就

  (1)刘徽被称作“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他用割圆术证明了圆面积的精确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

  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2)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复习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

  口算卡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2、谈话导入:我们今天再来上一堂复习课。

  二、综合练习

  1、第7题

  出示第7题的图,仔细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2、第8题

  出示第8题的图,观察,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指名说说)

  3、第9题:(出示情境图)

  (1)先说题意:(一(1)班浇了20棵花,还剩15棵没有浇,一(1)班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一(2)班一共有27棵花,还有3棵没有浇,一(2)班已经浇了多少棵花?)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算法不同?

  4、第10题:

  从图和表格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5、第11题:

  出示第11题的图,把说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读。

  从图上你读懂了什么?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怎么解决?

  6、第12题:

  (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第13题

  (1)出示第13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提问: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一起解答。)

  三、布置课堂作业

  (编制者蒋凤娟)

  教学后记:

复习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分数应用题及其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推理过程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和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口算:

  +=1×=6-1=

  1÷=0.63÷0.7=×=

  2.完成88页第5题

  (1)学生自己默读题意。

  (2)每道题你打算怎样进行计算?

  (要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灵活地运用。)

  3.(1)小军买《小学生字典》和《成语词典》各1本,30元够吗?

  (2)冬冬买1本《儿童百科知识读本》需付多少元?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哪些书按七五折出售?哪些按原价出售?

  4.林老师编写了一本《趣味数学故事》,获得稿费3800元。按规定,一次稿费超过800元的部分应按14%的税率纳税。林老师应缴纳税款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提问:应纳税是多少元的14%?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88页第8题

  (1)怎样比较成绩更合理?小组讨论后再计算。为什么单单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不合理。

  (2)一名篮球运动员身高188厘米,助跑摸高成绩是351厘米。他助跑摸高的.高度是身高的百分之几?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

  运算率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说说下面式子的运算顺序

  1842+56-453×45÷45

  [(+)×]÷

  总结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归纳: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2.复习运算定律。

  (1)填写书89页的表格

  (2)还有哪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举例说明。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1)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分组练习

  二、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每题你运用的是什么运算性质或运算定律?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说说每题怎样算比较简便?

  总结: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说说题中的主要数量关系

  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每页的字数

  4.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让学生标出行走的路线,再列式计算

  (2)谁先超过中点?说明在相同时间里,路程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7题

  学生完成、交流。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运算的复习

复习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二、教学流程

  教师语——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句子的各种类型和了解小学阶段常见病句的修改。 先认识一下什么是句子。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例如: 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学习。我是学生。北京很美丽。 教师语——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教师语——句子从语气上和作用上它可以分好几种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我是六年级的学生。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你吃过饭了吗?

  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带有命令的,向别人提出强烈要求时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请你离开这儿。禁止随地吐痰!快把书递给我。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常见标志性词语有太.特别.很.非常.多么等。

  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我们是多么高兴啊!

  3、下面就请每个同学每种类型说一句话。指名说。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句子,那么我们小学语文常见的病句有哪些?这些病句都有哪些特点?

  首先要知道病句就是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常见的病句,归纳起来有以下十种:

  一、成份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等必要成份)。如“前几天,送给小玲五本课外书。”这句话,缺少“谁”(主语),应该在“送给”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师”等,句子才完整;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谁”“什么人”(谓语),可在“是”的后面补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师等”。

  二、重复累赘

  指句子中用的词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如“王老师多次反复教育小明要遵守纪律。”这句话中“多次”和“反复”重复了,要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

  三、前后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统一。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风。”这句话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应改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风。”

  四、词序颠倒

  指句子中词语的位置前后颠倒。如“李老师认真修改阅读了张华

  同学的作文。”这句话中“修改”“阅读”的词序混乱,颠倒,应该把“修改”和“阅读”调换一下位置,改为“李教师认真阅读修改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五、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不符合语言习惯,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当。如“王丽十分爱护时间。”这句话中“爱护”与“时间”搭配不当,应改为“爱惜”。

  六、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如“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高兴。”这句话中“高兴”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愉快”。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应改为“……她比赵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或“……黄虹比她爬得快,黄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九、不符合事实

  指所描写的情况和事实不符合。如“秋天,校园里盛开着桃花、梨花、 一串红、菊花和芙蓉花。”句子中的“桃花”、“梨花”不

  是秋天开的,是春天开的。不符合季节的事实,应该删去。

  十、关联词误用

  指句子中的关联词误用,或搭配不当。如“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又如“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句子中“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

复习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圆,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及其周长面积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长达两周时间圆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关圆的知识,由于本单元知识容量很大,学生掌握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知识框架,而且对于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应用圆的特征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不是很明确,应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灵活。

  重点:

  整体把握圆的特征,积累用圆规画圆的经验。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的面积的意义和公式,并会正确计算。

  难点:

  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和若干小圆片(软纸和硬纸两类)绳子,软尺,圆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

  ②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数学思想。

  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呢,(播放)咱们先欣赏一组图片,熟悉吧,美不美,好,带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咱们开始今天这节课,一起读圆的复习。板书圆的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学生自己的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同时再次让学生体会到圆的魅力所在。

  二、学生积累画圆的经验。

  1、引导学生自己讲画圆的方法。

  引导其他学生补充,完善。现在老师想采访一位同学,你在完成这幅作品的时候,第一步干了什么?画圆,那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画圆的经验吗?引导学生明确圆规的针尖确定了圆心,两脚之间的距离确定圆的半径。

  2、找出淘气画圆的问题所在,再次强调画圆的方法。出示淘气所画出不规范的圆,引导学生纠正。

  【设计意图】让小作者讲解自己画圆的方法,积累画圆的经验,让学生再次指出淘气画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积累画圆的.经验。

  三、小组合作,进一步复习圆的特征。

  ⒈、教师出示小圆片,让生介绍这个怎样的圆,激发学生在小圆片上找圆心,找半径,直径,体会圆的对称性等。(预设有的小圆片上没有圆心需要对折,有的圆片上有圆规针尖扎得痕迹)引导学生了解同一个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同桌合作测量。

  2、测量圆的周长,学会滚动法和绕线法并积累测量经验。让生动手体会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的必要性。并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数学思想。让生亲自演示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体会测量有误差,减少误差的办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进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圆,测量圆,进一步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及掌握推导圆的面积的方法。

  1、让生应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体会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前期制作小圆片的半径是2厘米,所以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数值是相同的,同样都是12、56,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2、明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确把圆这样的曲线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这样的直线图形。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圆的半径相当于其他图形中的什么,圆的周长相当于其他图形中的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使得学生明确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通过动画演示,使得学生形象的感知到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并真实的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五、建立知识树和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建立本单元的知识树。让生自己完善知识树,从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及圆的应用四大方面来梳理。建立知识树,方法树和思想树。知识树的四个树枝是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应用,而树根就是圆的定义。在黑板上画一棵知识树。

  2、练习从判断题和应用题入手。进一步巩固圆的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圆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完善圆的的知识树,初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梳理清晰。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也为后续单元的复习积累了复习的方法。

  六、小故事,大道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通过听自编有趣的故事,分析表格,得出周长一定的情况下,围成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进一步让学生探讨,面积同样的情况下,谁用得绳子最短?

  故事内容:从前呢,有一位老爷爷,有三个儿子,老大呢,四肢不勤,好吃懒做,老二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老三,勤勤恳恳,聪明伶俐,尤其可贵的是对老人特别孝顺,有一天老大和老二吵着要分老人的地,老人实在没办法,就说算了我给你们三个人一样长的绳子,你们自己去圈地,谁圈的面积大,地就归谁,结果老大用这根绳子圈了长方形的地,老二用这根绳子圈了正方形的地,二老三圈了圆形的地,结果第二年老三收的麦子做多,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后来他们又开始争吵,老人是在没办法,就说这样吧,我给你们同样大的土地,现在你们用绳子圈一圈,谁用的绳子最少,地全部归谁?同学们知道答案吗?为什么?

  表格如下:

  2、最后让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圆,体会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增加了本节课的极大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周长一样的情况下,围成的图形中圆的面积是最大的。并且探讨面积同样的情况下,谁的周长最短?增加了孩子思考积极探索的空间,及体会到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复习教学设计14

  一、设计思想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本节课的目的是: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

  20以内数的复习,可以着重复习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在复习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甚至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概括"本学期都学习了哪些数"、"这些数的顺序是什么"、"它们是怎么组成的"等等,如果出现疏漏,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开始复习加法时,可以先通过直观复习一下加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然后可以通过直观复习一下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一样,遇到小数加大数计算有困难时,可以想大数加小数,从而较快地算出得数。进行上述复习时都不要求学生说概括性的条文。要把一位数加法的所有情况都复习到,不要只是把课本中题算一算。发现有不熟练的或容易出错误的式题,还要反复练习。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含义及数的组成。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2、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采取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而且每一个游戏都用大象博士的话来连接,让学生在课中,犹如置身与童话王国之中。激起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七、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音乐。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彩色笔、人手一枚的小胸针。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要求。

  师:今天,大象博士要在我们班请助手。(播放大象的图像和大象的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由于现在大家重视环境的保护,我们森林王国中,动物的数量猛增,我大象博士的工作大增。今天,我想在班里请一些小助手,帮我分担一些工作。当上助手以后,第一,可以挂上这枚美丽的胸针,第二,可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游玩。但是,大象伯伯的助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才能够争取到这一个名额。"

  【设计意图:游戏是一年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拿学生感兴趣的事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参与活动的急迫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第一关:填数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第一关,填数。小朋友睁大你的火眼金睛,看仔细了。"

  1、集体填卡片。

  教师出示填数卡

  8111519

  师:该怎样来填出这一张卡片呢?(请学生说说怎么来填数。然后集体来填出这张卡片。)

  【在做题之前,先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地得心应手,而且也不会让复习显得很生硬。】

  2、独立完成填数卡。

  教师相继出示填数卡:

  15715

  2620

  201814

  8

  学生独立完成以上填数卡,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自己是怎么填出来的。

  【设计意图: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创作的学习材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并且安排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提高。】

  (三)第二关:看图,填空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恭喜小朋友,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是看图,填空。

  课件出示:☆☆☆☆☆☆☆☆☆☆☆☆☆

  1、一共有( )个五角星。

  2、从左数起,红星星在第( )个,红星星的右边有( )个星星。

  3、把左边7个星星圈起来。

  4、把右数第6个星星涂成绿色。

  【设计意图:利用看图填空游戏 ,复习20以内的数序和序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把巩固知识的练习巧妙地溶入游戏中,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仅有利于学生进一步20数的顺序,加深对20以内数的理解,还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当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四)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真是能干,连着两关都没有难住你们,好接下来,要开始上我们森林王国的大巴了,大家快拿起老师给你们放在抽屉里的车票吧。不过光有车票还不行,你必须先把车票上的算式算出来,并且在写上得数。记住上车一定要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的小朋友,我们有权禁止你上车。(小朋友们拿起老师事先准备的一面写有算式的卡片"车票",写好得数,准备上车。)

  2、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排好队准备上车。每一位小朋友高举起自己的车票,让老师检票。(检完车票后,小朋友交换小组坐,算是上车了。随即郊游的音乐响起,小朋友随音乐拍手或舞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融知识的掌握和课中间的休息为一体,并且在大象的连接语中还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学生兴趣应该会很高涨。]

  (五)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小朋友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森林王国了。等不及想当我的小助手了吧?还有最后一关大家就可以别上老师手中这一枚美丽的胸针了。别急,别急!你只要说出自己手上车票得数的组成就可以得到了。先分小组练一练,说一说吧。

  2、先分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地练说一遍,教师巡回指导。

  3、一小组为单位,上来说组成,其余小组的人员当小老师,如果同意他们的说法,而自己的车票刚好也是这个得数,可以上来和该小组的人员站在一起。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避免课堂上出现学生没兴趣的场面。】

  在好朋友的相互帮助下,佩上胸卡,在音乐声中,回座位。

  (六)课堂小结

  (播放大象博士的图像和录音):在这节课中我们闯过了许多的关口,最后终于当上了我的助手,真不容易。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每一个游戏当中都运用了一个知识点,谁来说一说,都运用了什么知识呢?

  生1:我知道了填数卡复习的1到20的顺序。

  生2:我明白了检车票上大巴是检验我们做20以内加减法的速度。

  生3:......

  (学生反馈,教师随即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块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将游戏与运用的内容一一对应,旨在让学生从游戏中跳出来,能够从知识的高度去审视这节课,反思这节课,如果学生能够将游戏与知识点一一对应了,那本节课的目标就实现了。]

  九、板书设计

  总复习(一)

  第一关:填数 第二关:看图,填空

  1--20数的顺序 1--20的序数

  第三关:检车票,上大巴 第四关:说组成,得胸牌

  1--20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组成

  十、作业设计

  1、7+8=( )+3=7+( )=( )-3=( )

  2、16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

复习教学设计15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巩固笔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2、能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算。

  3、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问题。

  4、培养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二、复习铺垫

  1、口算。

  0.4×5=1.2×4=4×1.5=1×0.5=

  1.8×0.1=0.25×40=0.01×7=1.25×0.4=

  三、自主整理

  (一)、复习训练一。

  1、用竖式计算。

  1.36×2.5=10.3×5.9

  2、笔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

  (1)、小数的()对齐。(2)、按()乘法计算。(3)、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就从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4)、小数积末尾的0要()。

  (二)、复习训练二

  1、在○填>、<、=

  1.2×7.3○7.30.95×0.8○0.95

  5.43×0○5.434.9×1○4.9

  2、我发现:

  (1)、一个不为0数乘大于1的数,积()这个数。

  (2)、一个不为0数乘小于1的数,积()这个数。

  (3)、一个不为0数乘等于1,积()这个数。

  (4)、一个数乘0,积等于()

  (三)、复习训练三

  1、填空。

  12.5×3.2×2.5=12.5××=×=

  0.78×102=0.78×(+)=0.78×+0.78×=+=

  3.4×12.5+6.6×12.5=(+)×=×=

  2、我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四、巩固测评

  1、在下面算式的积里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2.5×0.4=1000.44×98=4312

  0.35×42=14701.05×2.7=2835

  2、笔算。

  0.34×2.5=1.5×1.7=

  3、简算。

  0.25×16.2×4(1.25-0.125)×83.6×1022.4×12.5

  3.72×3.5+6.28×3.512.5×3.2×2.55.73×101—5.73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

【复习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08-23

拼音总复习教学设计09-08

《圆》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06-28

汉语拼音复习教学设计03-03

《标点符号复习》教学设计07-03

复习课《修改病句》的教学设计范文06-26

《汉语拼音复习二》教学设计06-27

复习教学反思04-20

一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学设计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