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2-12-20 08:27: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

教师教学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___________,了解___________掌握_____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_________,运用_______知识鉴赏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_______发现_________感受______(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养成美术兴趣。养成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创作教学难点运用发散思维

  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演示方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画的特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活动一设置游戏(直观演示,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猜谜游戏 展示图片影片对学生提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活动二讲授新知,引导想象

  1提问画的感受(喜欢)(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2鉴赏,思考如何创作技巧怎么运用(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3教师总结绘画给人的感受创作方法,技巧,绘画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主动积极的去注意创作关键关节活动三观察创作,交流体会

  1临摹或创作过程(老师与学生一起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发现共同性问题,进行讲解

  3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想,同学间相互交流评价,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4布置作业:用学到的知识自己选择题材进行创作,优秀作品展示在橱窗。(设计意图)实际操作环节是教学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讲授过程中通过问题和游戏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示范法教学能更好的突出解决难点,重点。加强学生对画的理解,为以后创作打下基础。

  不同的季节有怎样不同的色彩感受?

  1春天是绿色的,生命夏天是红色的,火热热情秋天是黄色的,成熟冬天是白色的,冰冷细条的种类有哪些,不同的线条感受如何?

  1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又分长短,粗细,曲直,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受,水平线让人感到沉稳,垂线让人感到亢奋,曲线让人感到委婉,斜线让人感到进取,圆圈线让人团圆。

  马蒂斯的作品印象?

  1色彩纯度高,喜欢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注重纯粹造型表现。笔触较大,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不追求写实,装饰感强烈。

  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特点?

  1织染艺术,剪纸艺术,年画,彩灯,风筝,皮影等。按材料分成纸,布,竹,木,石,陶瓷等手工艺品。特点:以天然材料为主,用传统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生活风俗密切相关。蛙声十里处清泉水墨画理解?1画面看不见意志青蛙,却又顺水而下的蝌蚪和奔流的泉水,仿佛悦耳的乐章,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声情并茂,使人产生无尽遐想。

  平面构成重复排列的含义?

  1一个图形向左右,上下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一个新图形。简述同类色和邻近色的区别?

  同类色:色相性质相同,颜色深浅有区别,是按照明度来区分的。邻近色:色相环上相近90度之内的颜色,如红色和橙色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有什么变化?1墨色:焦墨,淡漠,浓墨,重墨,轻墨2用笔根据含水量:干,湿,浓,淡的变化什么是美术设计中的单独纹样?

  1单独纹样指没有轮廓和骨骼限制,可以单独处理,自由运用的装饰纹样。要注意外形完整,避免松散。添画要注意哪些绘画表现方法和绘画特色?1油画:注意空间表达,简化人物细节素描:注重光影和体积感版画:注重线条和装饰美感

  水墨画:注重水墨韵味,民族色彩

教师教学设计2

  游戏活动:

  洪水来了

  活动目标:

  1、练将沙子堆高、拍紧、挖深等动作技能和拎沙袋负重走的潜力。

  2、在玩沙活动中感受同伴间相互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头饰(小猫、小狗、小羊若干),玩沙衣服(红、黄、绿),帽子,鞋子。

  2、玩沙工具:铲子、耙子等,尼龙大口袋(人数的两倍),树(用小树枝代替)若干,地上堆好一条低低的堤坝,堤坝不远处用积木搭房子作为动物新村。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口吻引出主题:"据动物新村防汛指挥部通知,洪水要来了,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怎样防汛抗洪?"

  (1)加固堤坝,阻挡洪水。

  (2)开沟挖渠,分流洪水。

  2、引导幼儿分队练。

  (1)加固、筑高"防洪大堤",学将沙筑高,拍紧的技能。

  (2)装沙袋比赛。可两人一组,比一比,哪组合作得好,沙子装得又快又多又好。

  (3)开沟挖渠,进行引流准备。指导幼儿挖得长、挖得深。

  3、游戏:洪水来了。

  (1)请幼儿扎好沙袋袋口,两人一组抬到"防汛坝"前,整齐地叠到"大堤"上。

  (2)分流排水,指导幼儿把沟渠挖长、挖深。

  4、游戏:种树。

  (1)"洪水被我们挡住啦!我们的家园保住了!怎样才能保证江边的泥土不被洪水冲走?"

  (2)引导幼儿讨论减少水土流失的办法,让幼儿明白最好的办法是植树造林。

  (3)幼儿在河流两旁"植树造林"。

教师教学设计3

  活动名称:线描画自行车

  设计意图:结合现阶段我班开展的主题《我在马路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有了必须的积累,关注到的关于这一主题的资料也越来越高。可是,在这些孩子们的影响中,电瓶车、自行车、摩托车是他们最熟悉的,因为爸爸每一天早上送他们来园的交通工具就是这些,所以在早晨他们交流的最多的也是这些了。结合培养我们的孩子的绘画本事,用线描的形式来让幼儿进行尝试和巩固。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直、横、斜线的连接和紧密排列体会线描的美感。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不一样线条的连接组合)

  1、马路上滚来了两个轮子,会是什么车呢(摩托车、自行车)

  2、看,许多线条宝宝都跑来了。哇,是一辆自行车。

  小结:我们能够用许多细细的线条表现自行车的样貌。

  二示范讨论(了解作画的要点)

  1、车轮上的钢丝怎样安装呢

  从轮胎到中间的轴一根根连接起来,像旋转起来的大风车。

  2、我们怎样把车子组装起来呢

  需要一个斜杠(我们用两根线条连接起来),我们还能够用两根线条画什么呢(车座底部)你觉得还需要什么呢(龙头车把,有几个呢)

  3、一辆自行车装好了,你还想添加些什么呢(用横竖线条紧密组合成车篓,许多密密的横线条在一齐变成衣包架)

  三幼儿作画

  我们也来用线条宝宝设计一辆漂亮的自行车

  观察要点

  1、车轮钢丝斜线条的旋转绘画

  2、线条画得深而不破

  四交流讲评

  你们觉得他的自行车什么地方漂亮,什么地方还需改善一下呢

教师教学设计4

  一、融入情景——让作业充满生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在作业设计时,把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单调乏味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高老师计划用2小时批改作业和备课,实际批改作业用了1小时30分,备课用了6/5小时。请问高老师有没有按时完成任务?

  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愿做、乐学。

  二、自主编写——让作业丰富多彩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基本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求倒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说:“同学们,今天高老师把布置作业的任务交给你们,你们打算为这节课设计怎样的作业?”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而且设计的作业远比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丰富多彩。如:生1:进一步弄清什么叫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互为倒数。生2:先写几个数,然后写出这几个数的倒数。生3:跟同学继续讨论0和1的倒数情况。生4:找出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对于完成自编的作业,学生不仅乐意,而且全身投入,作业质量高,既较好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应用——让作业回归生活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几个长方体包装盒,分别测量计算出用料面积;2)将10盒香烟包装成一条,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理,为什么?3)到超市做一次调查,看看超市里的一条(10包)香烟是怎样包装的,为什么要这样包装?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应用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四、自主选择——让作业满足差异

  《课标》基本理念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避免出现“会了、懂了继续做,不会、不懂却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A、B、C”三类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

教师教学设计5

  一、课题:赵州桥

  二、课型:讲读1

  三、教学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星期____第____节

  四、教学准备:图片

  五、教学目的:

  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用找出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读懂第一段。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六、重点、难点

  七、教学过程(复习、新课、小结、板书)

  (一)、启发谈话。

  中国人民历来是勤劳善良、充满着智慧,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其中就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长城、故宫等)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它是怎样的一座桥呢,有什么特点呢?

  简介赵州桥(播放赵州桥的图片)

  打开地图,我国东部的川流映入眼帘,对于跨越河道,有利民生的桥梁,古人有许多幻想和实践,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韩湘子,就因一天造一桥,造福人类而得到赞说。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了建桥技术,汉代的画像砖上刻有为数不少的拱桥图形。我国现存最早的拱桥,是建于一千四百年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横跨赵州(今河北赵县)的洨河之上,全长50.82米,拱券净跨37.37米,桥面宽9米,是一座单孔坦拱式桥梁。赵州桥由著名工匠李春主持设计建造。李春在拱桥建造工艺上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创造。他创造的坦拱式、敞肩式建桥法,在当时堪称独步,桥梁质量上乘。由于李春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赵州桥结构合理,外型秀丽,富有民族风格,素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的美誉。

  赵州桥建成之后,成为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通东都洛阳的交通要冲。历经千年风霜以及车压人行、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可通行车辆,成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公元14世纪,法国在泰克河上建造过一座拱形桥,但已毁坏,赵州桥因此更加引起世人注目,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拱桥。

  我国古代造桥技艺在实践中继承发扬,留下了许多杰作,如广西侗乡的风雨桥,又称廊桥;河北程阳的永济桥等等。如今,横跨江河湖海的大桥比比皆是,谱写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崭新一页。

  (二)、指导预习: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标标(自然段)、圈圈(生字)、划划(用直线划出新词,用波浪线划出能回答上述问题的有关词句。)

  2、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初知课文内容(建造年代久远,坚固而且美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的意思。

  2、指名回答的结果。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单元提示语第1、2记录。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阅读时,要找出这些词句,想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2、下面我们来看第一段,大家仔细找找这一段的重点词语是哪一句。板书: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3、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年代久:隋朝李春建造的,已经有1300多年了。解释: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距今1300多年。

  设计上的独特:这座桥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设计上的独特,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将会学到。

  4、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练习。

  1、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2、预习课文并想想习题1、2的回答。

教师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三、教学难点

  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四、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薄木片、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透明胶带。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教师演示比较两个磁力大小差别较大的磁铁各吸回形针的多少,让学生直观看出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我们能改变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吗?(不能,一个磁铁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3、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化吗?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个环形磁铁相互吸引着重叠在一起(演示方法),它们的磁力又会怎样呢?学生猜测,记录并交流。

  (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怎么知道磁力的变化呢?(书上有方法介绍,但我觉得还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较好,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讨论说说。当然,交流汇报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帮助学生选择较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

  2、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懒汉吧!用书上现成的方法来实验。(投影出示图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磁铁吸住回形针的个数表示)

  (2)、实验时,为了公平比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么?(一、几个磁铁的磁力大小要相同。二、测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铁的薄木片不变,用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使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等。)

  3、学生实验,并记录。

  (1)、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注意提醒学生把回形针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

  (2)、指导填写记录表。

  (3)、学生继续实验。(提示学生,最好把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避免因磁铁磁力大小差别带来的误差。)

  4、交流汇总。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观察汇总表里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2、我们先前的猜测对吗?

  3、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给你带来了什么?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请课后进行研究,并与大家及时交流。

  (五)、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下节课带来。

教师教学设计7

  细细回顾一下,教师的专业技能管理、态度情感管理填满了管理者的每个工作日,思维管理却是一个少见的话题,教师思维管理初探。

  然而,自从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创建学习型组织、卓越团队等培训之后,我们认识到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仅仅依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的、被动的、孤立的、片面的思维方式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在指导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关注教师的思维方式,反思不同的教研方式给教师思维带来的影响,探索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改进教师的思维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下面几点是我从一个年轻管理者的视角所做的思考和尝试。

  一、把思考的机会还给教师,引导教师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转变

  当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时,我最初总是直接告诉老师,并逐个分析原因,详细告知改进的办法,可这种沟通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案例一:

  我看到中一班信息角中搜集了20多艘帆船,可班主任并没有开展深入的感知探究活动。因此,我对班主任说:“你看这些收集的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这些船的充分感知是主题推进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你应该采取小组、个别、集体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对这些帆船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统计……”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当以权威者的角色去与老师交流时,是将个人的想法塞给了老师,并没有考虑老师现有的水平和需要,这是对老师潜能的忽视。其实,这种代替老师思考的做法是出力不讨好,因为那些原本应由老师自己解决的问题,却被管理者代替了。教师不可能体验到自我主动探究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长此以往,会使教师形成被动的思维方式。由此,我尝试把思考的机会还给老师。

  案例二:

  当我看到小班收集的各种水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我便问:“你是如何利用这些水果的?”

  老师说:“我们分组让幼儿介绍了各种水果。”

  我说:“对,这样幼儿就可以对水果的颜色、大小、外形有初步的感受,,那么,下一步你想如何拓展幼儿的感知活动呢?”

  老师说:“可以切开观察、品尝、触摸,并可开展分享活动。”

  “还可以让幼儿在比较过程中深入感知。有些有趣的游戏如果应用进来,可以使感知活动更加有趣!”

  “对,可开展‘皇后猜水果’‘摸箱’等游戏。”

  “还可开展‘水果列车’‘捡豆豆’等游戏,这样既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水果,又可发展其语言和交往能力。”

  在这里,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让老师去思考他们自己面临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与老师交流看法。这是一种支持教师自我解决问题的指导方式,即引发教师思考,并推进思考的深度。这样,教师就有了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经由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支持而解决问题,进而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能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

  从案例一和案例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管理者的指导方式直接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而教师的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管理者以什么样的方式指导教师,教师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影响孩子。我们让教师遵循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就应该从改变指导方式着手,把更多的思考机会还给教师,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主动评价反思的热情,引导其养成主动的思维方式。

  二、拓展解决问题的视角,引导教师由分割性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变

  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放教育研究专题的不断深入,我感到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目前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陆续出现,就算我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应付。于

  是,我反思了自己的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发现存在以下弊端:①试图通过自己与教师的互动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没有认识到教师群体智慧的价值和教师个体差异资源的宝贵;②只指导教师解决眼前的问题,没有提供帮助教y币解决后期出现的问题的方法;③分析问题时只着眼于局部,没有将之纳入到整体。

  这种管理必然带来教师的分割性思维,表现在:①习惯于就问题的部分找解决方案。例如研究集体教育活动时,仅从集体教育活动自身寻找解决办法,不能将其放到整个课程系统中寻找多种解决策略。②急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没有考虑后期效果。如由于“环境中信息的丰富性”是评价课程实施质量的因素之一,园长之友《教师思维管理初探》。因此,为了快出效果,教师便代替幼儿收集信息、提供材料。材料看似丰富了,可是这些材料不是来自对幼儿需要的解读,不是幼儿参与过程的积累,并不能引发幼儿更丰富的活动,可谓欲速则不达。③解决问题的途径狭窄,不能主动寻求自我反思、他人互助、查找信赣料等多种解决途径。例如年轻教师想提高活动设计水平,尽管花费几个小时设计一个活动仍然质量不高,其原因是她搞单干,独自一人闷在那里冥思苦想,既没有精选一些优秀教材做参考,也没有去咨询在这类活吨土产有研究的老教师,更没有请班主任为她跟踪剖析这个活动的试讲,所以只能在自己经验水平上徘徊。

  系统性思维的两个基本法则:一是扩大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二是把问题放到系统中思考。因此,在研究内容的确立上,我们开始注重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在指导过程中引导教师拓展自主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形成了自主式观察学习、互助组合作探究等有效的研究方式,以帮助教师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观察问题转变其原有的分割性思维。

  案例三:

  在跟踪中一班活动区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找不到自己想玩的区域,不少幼儿到教师身边问:“老师,我可不可以表演熊猫?”“老师,我不想用橡皮泥制作蛋糕,行吗?”不少幼儿活动不专心,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比较差,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行高度控制。我在与本班教师反馈之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带教师走出去,到典型班级跟踪,目的是让教师学会自助式观察学习。二是设计记录表格,让教师记录幼儿活动过程、自己与幼儿互动的过程,目的是让老师学会自我反思的方法。过了一个多月之后,这个班主任兴奋地告诉我,她现在能静下心来看幼儿活动了,也能看懂了,并知道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令人欣喜的是,后来当她遇到区域评价的困惑时,总能自主组织中班级部教师去跟踪大班级部教师的评价,并进行共同研究;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也能创造性地设计记录表格来收集研咒资料。

  在对这个班坏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着眼于解决活动区的问题,而且以此为基点,转变高控制幼儿的教育观念。观念转变了,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同时,教师还在尝试、实践自主式观察学习和记录表格的过程中掌握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教师由分割性思维到系统性思维的转变。

  三、建立团体讨论新规则,引导教师由对抗性思维向平行思维转变

  在团体讨论过程中,对抗性思维会直接影响研究的氛围和效率。

  案例四:

  一天中午,小班级部六位成员一起讨论开学初的第一个主题。当时有两个主题需要他们做出选择,一个是有关“糖果”的主题,一个是关于“汽车”的主题。可是讨论了两个小时也没有得出结论,最后不欢而散。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断:

  甲:“糖果”主题挺适合小班幼儿的,不仅可以让幼儿感知各种不同糖果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包装,而且可以开展分享活动。

  乙:“糖果”的主题尽管比较适合小班幼儿,但是,关于“糖果”的音乐活动、文学活动比较缺乏。

  丙:“糖果”对于幼儿来说太熟悉了,我觉得幼儿对汽车比较感兴趣。

  丁:以前小班幼儿曾开展过“汽车”主题,但失败了,这说明“汽车”主题不适合小班幼儿。

  从整个讨论过程可以看出,老师们在使用对抗性的思维讨论问题,他们之间的观点是相互:中突的,每一个都试图批判对方的观点。其实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对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剖。由于没有一个清晰的讨论思路引导大家将实施“糖果”或“汽车”主题的理由集中到一起,只单纯地将实施的不利因素列举在一起,更没有共同思考不同的解决办法,从而导致了研讨会得不出任何结论。

  为了使复杂的问题能够在短时间的群体讲课中得到解决,进而提高研究效率,作为管理者来说,除了敏锐地把握讨论线索,推进讨论向着新的方向发展之外,我们还尝试通过建立团体讨论的新规则,帮助教师从对抗性思维向平行思维转变,使每次团体讨论最终产生新的思想,形成创造性的决策。这些新规则包括:①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在倾听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观点。②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要将事先罗列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加以讨论:当一个问题完全解决之后,再讨论另一个问题,避免中间插入别的话题。③在讨论同一个问题时,应集中讨论其积极方面,再讨论其消极因素及解决办法,避免将所有要讨论的内容混杂在一起讨论。

  这些规则的确立需要在多次讨论实践中逐渐形成,下面这则案例是一次集体教育活动观摩后的一段讨论实录。

  案例五:

  A:幼儿在朱老师组织的“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游戏”中兴趣很高。

  B(讨论活动的组织者):为什么这个游戏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C:这个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特别适合小班幼儿。

  D:这个游戏共玩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循序渐进,对孩子来说有挑战性。

  E:活动的目标巧妙地渗透到了游戏中,孩子们不仅仅感觉有趣而且有所收获。

  F:可是以前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学过,游戏有三个要素:玩法、规则、结果。这个游戏的结果是什么呢?

  C:对,她的这个游戏没有结果。

  B:如果我们根据游戏三要素对这个游戏进行改进的话,应该如何设计?

  C:应该把结果设计进来,就像竞争r生游戏一样有得分获胜者。

  F:游戏结果不一定必须是得分获胜者。这个游戏中可以设置为“如果小白兔不会表演,那么大灰狼就要把小白兔吃掉”。

  D:其他两位老师的游戏也可以改进一下……

  在这个讨论过程中,老师们讨论的方向是一致的,都着眼于对观点的深入探讨,并尽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每位讨论者都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结束时丰富自己的观点。可见,平行思维能使讨论效率大为提高,使研究更有实效。

教师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动作特点,学会观察、欣赏成套武术,能流畅展示出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练习、合作探究、纠正错误法,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自主学习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激发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以及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武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动作协调有力。

  【难点】

  动作连贯,精、气、神一气呵成。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强调纪律安全,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8分钟)

  1.慢跑热身

  2.徒手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提转运动、腹背运动、踝腕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节拍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1.示范导入:教师进行配乐进行成套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欣赏,了解形神拳成套动作,引起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2.讲解

  (1)进行基本动作的示范讲解和前三动动作的示范讲解。

  预备势:提肘抱拳和转头要快速、协调。做到头正、颈直、颏收、挺胸、立腰、收腹。精神饱满、眼视左前方。

  左右并步冲拳:侧上步并步与冲拳动作要同时完成,左右冲拳时拳从腰间冲出,另一拳收抱腰间。做到挺胸、立腰、步稳、眼随手动。

  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向前推掌时要头正、颈直、挺胸、立腰、敛臀,眼看两掌。翻掌收抱动作快速有力,收左脚并步抱拳与转头要同时完成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

  3.练习

  (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并进行集体和个别纠错。

  (2)基本动作的强化巩固:老师喊出相应基本动作的名称,学生依据口令进行基本动作的展示。

  (3)教师示范讲解并领做,学生模仿练习。

  震脚砸拳,马步左右冲拳:提膝与向上拧臂、震脚于砸拳要协调一致。砸拳时不可低头弓腰。马步左右冲拳要步稳、身正、冲拳快速有力。

  (4)学生自己喊口令并作出相应的动作。

  (5)教师示范讲解并领做,学生模仿练习。

  插步摆掌:插步与双摆掌要同时完成。眼法由随视而定视。

  勾手推掌:强调右后转体时要两掌收于腰间,然后再做勾手推掌动作。转身要圆滑,勾手推掌与弓步要协调一致,快速有力。

  弹踢推掌:弹腿与推掌要同时完成。

  弓步冲拳:落步成弓步与冲拳同时完成。

  (6)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以及集体联系。

  4.展示

  各个小组依次进行展示。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总结,表扬优生,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田径场、录音机

  五、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35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六、课后反思

教师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的异同.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与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

  一熟读感悟

  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

  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

  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背

  2.点名背诵

  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

  1.齐读

  2.点名读

  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

  1.教师指导比较的角度.如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景的角度与方法等.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

  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

教师教学设计10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已成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更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一、英语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教学反思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经常能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探索中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得到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试卷?怎样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等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英语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的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少有师生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对学习方式的反思。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说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指学习新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是“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策略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不仅会促进教学改革,还会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英语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整齐划一,造成了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6、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的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

  三、英语教学反思的途径

  1、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所以老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要抓关键事件,从而捕捉住发展自己的机会。

  3、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反思教学。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与他们交流和对话。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时会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点,不是简单的课后回顾,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术,等等。

教师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更、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松sōng

  是平舌,鼠shǔ是翘舌。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什么呢?

  二、熟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老师读。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朗读反馈指导。

  三、自读感悟

  (一)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二)汇报交流。

  1.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读这段时是什么心情,怀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2.谁喜欢第二段?指名读。注意读出思考的语气。

  3.谁喜欢第三自然段?说说读第三自然段时是什么心情。用担心的语气朗读课文。(生试读师指导师范读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并读出喜悦的语气。

  5.其实每一段都很美,课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让我们捧起书,从头到尾有感情地读一遍。

  四、实践活动──画未来

  1.学了这篇文章,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2.小松树埋下的松果已经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树,请大家用画笔让小松树章得更加高大吧。

  第二课时

  一、认字

  (一)初步感知。

  1.出示生字词:

  聪明

  活泼

  突然

  眨眼睛

  如果

  主意

  总有一天

  以后

  2.自由认读,不会的看拼音,也可问同学。

  3.同桌之间检查。

  (二)巩固练习。

  1.给带点字交个朋友,组成新的词语

  2.认读生字练习:全体同学把卡片摆放好,老师或学生读生字,全体同学赶快从卡片中找到生字并举起来。

  3.游戏:

  (1)编、猜字谜。

  (2)智慧博士送信:先将字(词)卡发给部分学生,老师语言描述,拿到该卡的学生把字卡送给老师)

  二、写字

  (一)示范引导。

  1.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仔细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3.讲解要点。

  心字底的写法: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意中的心字要比总中的心字更扁一些。

  更字的关键一笔是竖撇,一定要先竖后撇,而且要从竖中线起笔,穿过日字开始拐弯。

  以字的第二笔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后字中出现了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二)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1.要求学生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2.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教师教学设计12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C、过程与方法

  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④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教师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头饰的构成,学习用彩色纸剪贴制作成面具。

  2.通过设计与制作过程,理解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成功的乐趣的。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设计、制作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头饰的形状,并设计、制作、完成头饰。

  三、教学难点:

  学会巧妙的利用彩色纸、剪刀、双面胶、胶水等工具。

  四、课前准备:

  1.制作卡通动物等有关多媒体课件,挖掘学生想象。

  2.准备水彩笔、剪刀、胶水、双面胶、卡纸、彩色手工纸。

  五、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今天老师带了一段小视频,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下。(课件出示布依族舞蹈视频,让学生来说一说它们的头部特征)引出课题——《头饰设计》(板书)。

  (二)讲解分析

  1.讲解制作过程

  (1)出示头饰图片,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问学生头饰装饰的内容与用途

  (3)说一说生活中或者电视中看到过的头饰

  2.图片欣赏少数民族和外国的一些头饰,还有古代敦煌壁画人物头饰

  3.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发现头饰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4.分析制作方法

  学会用折、剪、挖、贴、卷等,教师示范并强调使用剪刀的安全。

  5.确定自己的头饰图形。

  (三)狂欢舞会

  老师接到通知呢,学校在我班举办一次狂欢舞会

  参加舞会要求:

  此次舞会人类和动物都可以参加

  来参加者必须头饰美观、新颖

  注意!

  1、剪刀的使用安全

  2、教室的环境卫生

  3、头围的大小调整(播放欢快的《森林狂欢曲》)

  (四)让同学上自己带上自己的头饰,然后让让同学们大家评价自己也说下怎么的设计

  (五)完成表演

  1.学生带头饰摆出相应的造型,并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自由欣赏、评价。

  (六)课后延升

  同学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设计制作其他的东西,美化我们的生活。

  (七)板书设计:

  头饰设计

  1.欣赏

  2.构思设计

  3.方法步骤:

  a画出设计图(喜欢的动物或其他)

  b拿出卡纸并画上设计图

  c剪下图形并装饰(涂色、贴装饰物)

  d系上绳子

教师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讲述《夏令营中的较量》。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次的较量谁输了,输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教师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1、两头翘;

  2、仰卧起坐传递球;

  3、投掷。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俯卧挺身的动作概念和投掷垒球时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标:

  A、学会俯卧挺身技术,力争有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发展学生腰背腹弹性和力量;

  B、通过“投掷过关”等投掷游戏,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垒球技术,提高学生投掷能力:

  3、情感目标:

  A、初步具有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B、通过学生的分组自练、自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配合上体协调上举;

  B、投掷垒球时的出手时机;

  本课难点:

  A、俯卧挺身时两腿夹紧并充分伸展;

  B、投掷垒球时转体和挥臂的连贯性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设计汇编15篇11-29

教师的教学设计11-26

教师教学设计11-10

教师教学设计精选15篇12-18

教师的教学设计15篇12-03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1-21

教师教学设计15篇11-16

教师教学设计(合集15篇)11-25

争吵教学设计(汇编15篇)11-29

古诗教学设计(汇编15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