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国英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2 14:29:1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蚁国英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蚁国英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蚁国英雄”》教学设计

《“蚁国英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读书圈划批注的习惯。

  4.读懂蚂蚁逃生的过程,感悟其间蕴含的团结、勇敢、坚定的精神,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直面蚂蚁的弱小

  1.一只普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重量不足毫克。所以看到蚂蚁,我们常常联想到哪些词?

  2.是的,小小的蚂蚁,在人类看来它就是区区弱者。(板书区区弱者)

  3.那作者为什么称蚂蚁为英雄呢?(板书“蚁国英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4.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还不少呢.我挑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词语一起交流。

  火舌 火海 火神

  舐动 肆虐

  焚烧 烧焦 灼焦 焦臭

  ① 谁来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

  ② 课文中,把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比作什么?(一串红色的项链)把这句话找出来读读。在这里,项链是什么?项链里又是什么?这个比喻句暗示着什么?

  ③ 当小小的丘陵全都被火淹没了,这地方就成了——火海。那火还在燃烧着,读第二行,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想象说话)

  ④ 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其实就是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一起读: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感觉同学们读得很吃力,这是个长句子,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听老师读(边读边画线),现在谁来试试看?(指名读句)火越烧越大,而且无情地焚烧着弱小的蚂蚁,齐读,再次感受肆虐的热浪对蚂蚁的迫害。

  ⑤ 指名读第三行词,注意带点字的读音。读这几个词,我们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词也要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再读。

  读书就是这样,不仅要读准字词的音,而且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做上记号。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把预习工作做得更棒!

  二、体悟蚂蚁的壮举

  1.这是一个发生在南美洲森林边缘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老师不知读了多少遍了,每读一遍都被深深地震撼着、感动着。好文章就要反复地用心去品读。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弱小的蚂蚁们又是怎么做的?边读边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你划出的是哪些句子?

  出示: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3.这儿说“万万没有想到”,那我原来想到的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我最初的想法)

  随机出示句子:“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我是那样肯定,但又充满了惋惜之情,指导读句。(强调肯定的意思,但不需要大声朗读)

  4.我究竟没有想到什么呢?

  出示: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这句话中哪个字也说明眼前出现的一幕是作者万万没有想到的?突出“竟”字。

  ②蚂蚁的哪些举动是作者没有想到的?读一读,把词语圈出来。

  ③理解“束手待毙”。

  ④从“没有束手待毙”、“迅速地扭成一团”可以感受到什么?(板书:团结、勇敢)

  眼前的情景让我如此震撼,这区区弱者所表现出的团结、勇敢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都让我油然而生敬意。

  指导读好这一句话。

  5.出示第二句话: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①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能让你感受到蚂蚁的团结和勇敢呢?

  ②是什么至使它们必须如些迅速地滚动?

  指导朗读。

  6.在描写这紧张的场面时,作者把镜头聚焦在了离火海最近的外层蚂蚁身上,第三句话就是对外层蚂蚁特写,我们除了能感受出外层蚂蚁的团结和勇敢,还能感受到什么?

  出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自读体悟,板书:舍已为人

  ②理解“肝胆俱裂”俱,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肝胆俱裂这个词语的?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能不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③指导朗读,读好两个“也不”。

  7.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读到这儿,我们仿佛置身在肆虐的火神旁,我们仿佛看见—— ;仿佛听见—— ;仿佛闻到——;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即使 也 。(想象描述。)

  提示: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看看插图,并和同桌说说。

  8.外表小小的蚂蚁,那巨大的精神力量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三句话,再一次感受一下蚂蚁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配乐齐读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9.会读书的同学,不仅能看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而且能走进蚁团中去,体会它们的内心。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群勇敢、团结的生灵。

  小小的生灵呀, 。(可以用上板书中的词语来说一说。)

  10.同学们,正是区区弱者们抱成团的智慧,正是这群小生灵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团结、勇敢、舍已为人的英雄本色,才拯救了蚂蚁家族。故事最后写道:

  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11.通过这句话中的省略号,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小结:这升腾起的薄薄轻雾呀,是外层蚂蚁被灼焦的躯体化成的,它似乎在诉说着蚂蚁家族刚刚经历的大劫难,又似乎在为蚂蚁家族能逃离火海而庆幸。谁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三、总结蚂蚁的精神

  1.显然,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蚂蚁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最高的荣誉送给这群小生灵,让我们恭恭敬敬地称颂他们为“蚁国英雄”。

  2.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蚂蚁呢?

  3.总结:正是这些一向被我们视作弱者的蚂蚁,在肆虐的火海中却是这样的勇敢、坚定、团结一致。它们不异以个体的牺牲,求得种族的生存,是它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生命的壮歌”。

  四、作业

  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个故事背下来。

  ②阅读《蚂蚁四重奏》,看看这篇文章中又给我们展示了一群怎样的蚂蚁。

  板书设计:

  团结 勇敢

  生命的壮歌 舍已为人

  “蚁国英雄”

  ……

  蚂蚁四重奏

  我曾仔细观察过蚂蚁这种神奇的小生物,发现它有一套简单、实用的生存哲学。正是这一套哲学让蚂蚁家族永远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我管这套哲学叫做蚂蚁四重奏。

  第一重:永不放弃。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总之,不达目的不罢休。

  第二重:未雨绸缪。整个夏天蚂蚁都在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就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这样在万物凋零的冬季,蚂蚁同样可以丰衣足食。

  第三重:满怀期待。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来到。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

  第四重:竭尽所能。如果要问:一只蚂蚁能在夏天为冬天做多少准备?答案是:全力以赴地工作。

  小小的蚂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永不放弃、未雨绸缪、满怀期待、竭尽所能才是成功的秘诀,才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蚁国英雄”》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蚁国英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则故事,故事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精神与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

  本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重视学生主参与精神,珍视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体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想象,鼓励求异和探究。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并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振。

  教学要求:

  1、用个性化的朗读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蚁国英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并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课文,理解蚁国英雄的壮举。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蚁国英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并能联系实际,用多种方法表达这种感受,能够对生命形成一定的正确认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课文

  1、课外读书情况调查,谁读过《水浒传》,考一考:《水浒传》中的有一个“打虎英雄”,你知道他叫什么吗?为什么称他为打虎英雄?

  2、 评价:读书浅尝辄止就会浮光掠影,你很认真,所以无所不晓。

  3、今天我们又要去读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谁知道课题?师板书课题“蚁国英雄”,齐读课题。

  二、检查初读,了解大意

  1、检查朗读情况。轮读课文,纠正字音

  2、静下心来,默读课文,你能不能选择课文有关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针对性评价:看来你们是明白了课文的基本内容,真不错。

  3、你们这么聪明,不用教就会了,那么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联系课文内容说句话,行吗?针对性评价:你们不仅读明白了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能读出自己的理解,真是太棒了。

  三、细读感悟,掀起高潮。

  1、现在同学们闭目凝思,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蚂蚁们遇到了危险情形,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岌岌可危、生命垂危、身馅囹圄、危在旦夕、面临险境……)

  过渡延展: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个词来概括,如果我们常做这样的练习,我们的语言将会及其丰富。蚂蚁们脱离危险的情形,我们也用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劫后余生、死里逃生、九死一生……)

  2、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这些正在突围的蚂蚁身上了,请同学们将课文中描写这些蚂蚁突围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好好读一读。

  3、指生读,相机出示“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并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读这段话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能扣住文字来说说为什么吗?

  (1)“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的理解。

  (2)“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的理解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做“死而后已”它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才停止)。可是这些外层蚂蚁到死也没有松动丝毫。是什么支持着它们呢?这些蚁国英雄们在烈火焚烧中可能想些什么呢?

  过渡小结:此时,我们仿佛置身在熊熊烈焰旁,耳边传来的是烈火中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鼻孔中弥漫着焚烧中的焦臭味,眼前看到的是区区弱者用生命换取更多生命生存的壮举,我们的心被他们高尚举动深深感动。

  播放课件。指名个性化朗读,齐读

  五、激情揭题,升华感情

  1、师述:这样的场景我们怎么能不感动,我们怎么能不为之顿生钦佩之情。

  本文的作者这样写道: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地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金马《蝼蚁壮歌》

  2、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让我们写一写。

  3、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绝境中往往总能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样的生命往往总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正是这一群“蚁国英雄”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

《“蚁国英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这个故事,知道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面蚂蚁的卑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这篇课文与别的课文不同,有两个故事组成,一个是《蚁国英雄》,另一个是《生命桥》,但它们同样都写了一首歌——生命的壮歌。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

  3、“蚁”就是蚂蚁,说到蚂蚁我们并不陌生,能说说你对蚂蚁的了解吗?看到蚂蚁,你会想到哪些词?

  4、小小的蚂蚁正如课文中所说就是“区区弱者”,那这区区弱者怎么会被称为英雄呢?他们又谱写了怎样的生命的壮歌呢?

  二、了解故事内容

  1、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发生在南美洲森林边缘的真实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词语

  火舌 项链 火海 火神肆虐 火舌舐动

  区区弱者 葬身火海 束手待毙 扭成一团 肝胆俱裂

  3、词语都会读了,可见同学们课前预习充分,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再轻声读读课文,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

  三、感受火势的猛烈

  1、是什么样的火势让蚂蚁们险些葬身火海呢?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火势的凶猛?

  ①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②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

  ③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范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2、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火势有多大,就读成多大。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这真是“火舌舐动,火神肆虐”呀!这无情的火海仿佛要把所有的一切化为灰烬!此时,蚂蚁们已经陷入了怎样的困境?

  4、是啊,作为旁观者的我在心里惋惜地想:“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引读)

  四、体悟蚂蚁的壮举

  1、“可万万没有想到……”作者万万没有想到什么呢?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默读下面的这段文字,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也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2、“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3、为什么没有想到?

  “迅速地扭成一团”团结,机智

  为什么蚁团却不见缩小?

  蚁团之所以不见缩小,是因为,引读——(显示):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理解“肝胆俱裂”

  4、这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假如你现在就是外层蚂蚁,能告诉大家你心里怎么想的吗?

  采访外层蚂蚁:

  (1)外层蚂蚁呀,你的同伴已被灼焦,可你为何还至死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2)外层蚂蚁呀,你们的寿命很长,有的甚至能活几十年,活着多好!你们难道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吗?

  5、也许他们什么也来不及想,什么也来不及说,就这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这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配乐齐读)

  6、师抒情描绘结局。“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五、领悟生命的价值

  1、学完整篇课文,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称这区区弱者为英雄了吗?交流

  这英雄难道仅仅是指外层蚂蚁吗?(讨论)

  内层蚂蚁同样也是英雄,他们为了整个蚁族也愿意牺牲自己,只是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2、让我们把这最高荣誉送给这群小小的生灵,恭恭敬敬地叫它们一声“蚁国英雄”。

  3、小结:小小的蚂蚁是弱小的,卑微的,但它们的生命同样是伟大的,是值得敬重的,它们唱响了生命的壮歌,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启示。

  设计理念:

  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激情的教学语言,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张扬情感、喷涌真情,使语文实践与人文精神交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再度开发。

《“蚁国英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层次的阅读逐步读懂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品读,感受蚂蚁群在身临绝境时创造生命奇迹所表现出的可贵精神与品质,进而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习、积累一些理解词语、品读句子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层次的阅读逐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蚂蚁群在身临绝境时创造生命奇迹所表现出的可贵精神与品质,进而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短句子,通过多种方法品读,感悟语句内涵。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语句读准确、读流利。

  2、制作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出示课题,引导齐读。

  2、谈话:课题中的“蚁”是指蚂蚁。一只普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所以看到蚂蚁,我们常常会联想到哪些词语?

  (“弱小”、“微小”“微乎其微”“微不足道”“卑微” ……)

  3、谈话:是的,小小的蚂蚁,它们的身体是那么微小、力量是那么弱小,相对于自然界的绝大多数物提来说都是(出示板书)“区区弱者”,在我们人类看来,它们更是一些“区区弱者”。

  这区区弱者也能成为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好吗?

  二、检查初读

  四人分读课文(起火 → 被围 → 突围 →脱困),及时正音,范读指导难读语句。

  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要求学生快速地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课件出示: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一群蚂蚁( ),它们( ),最后( )。

  学生讨论完成填空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默读课文,看看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弱小的蚂蚁们又是怎么做的?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按要求三读课文。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显然”一词,点明了最后一句与前一句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因此最后一句也应该符合要求。)

  3、谈话:这儿说“万万没有想到”,那“我”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句子:“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指名读这句话。谈话:老师听出了你朗读时特别强调“肯定”一词,为什么?“我”为什么会作出如此肯定的判断呢?

  (1)课件相机出示:“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

  a、学生读句子,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b、指名回答:“火舌”指的是什么?(比较高的火苗)

  谈话:火苗随着风一动一动的样子很像舌头在舔动,所以文章下面语句中用了一个词形象地刻画出了火舌随风而动的样子,这个词语就是——(卡片出示)“舐动”。

  要求学生注意“舐”的正确写法。

  c、交流:“黑压压的一片”告诉我们什么?(蚂蚁很多,也说明在烈火包围圈中,它们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了。)

  d、学生练读这句话。

  e、谈话:这一大群蚂蚁已经被火包围了,包围权圈会越来越小。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它们此时的处境吗?(岌岌可危、生命垂危、危在旦夕……)确实,这群可怜的小生命已经(卡片出示)“身临绝境”了。这里的“临”与课文第一句中“临河”一词中的“临”意思一样吗?(不一样,这里是“来到,到达”,那是“靠近,对着”。)

  f、谈话引读:所以我才会这么肯定地想——“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2)课件相机出示:“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a、学生读句子,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b、谈话:这里描写火用上了“肆虐”这个词,你们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老师查了一下字典,(课件出示)“肆”的意思是“不顾一切,任意妄为”,“虐”的意思是“残暴狠毒”,所以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任意地、残暴地做坏事”)。

  c、交流:看到这个词,你脑海中会闪现怎样的景象?

  (如洪水、龙卷风、大火、大规模的流行疾病等)

  d、谈话:通过 “肆虐”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心目中,这时的“火神”已经变成了一位——“凶神恶煞”,张开血大口、在无情地吞噬着这群弱小的生命。

  e、谈话引读:已经有蚂蚁被烧焦了,死亡离这群弱小的生命越来越近了,它们马上要全军覆没了。此时,我更会发出如此的感叹——“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3)谈话:可在不久以前,这场火在“我”眼中可不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a、交流:“项链”是戴在人脖子上美丽的装饰品,“我”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感觉?

  (顺着风势不断走着的火舌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如果想象力丰富的话,远远望去,确实与一串红色的项链戴向人的脖子有那么点相似。)

  b、讨论:为什么一开始是“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后来又变成“凶神恶煞”了呢?

  (“我”的心境变了,一开始使是欣赏野外的美景,心情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后来看到蚂蚁就要葬身火海了,对这群弱小的生命产生了同情,对这场无情的大火自然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可怜”“惋惜”就可以看出。)

  c、点红“惋惜”,谈话:你能把“惋惜”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同情别人的不幸——同情、怜悯)

  d、交流:那么,此时“我”在惋惜些什么呢?(这些弱小的生命即将消失,真是可怜!)

  e、谈话引读:是啊,这些“区区弱者”身临如此绝境,真是可怜,毕竟要面对这么多幼小生命的消失,难怪“我”要不无惋惜地想到——“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4)谈话:此时,在“我”看来,火海中的这群“区区弱者”只能——(出示)“束手待毙”了。对啊,她们只能不作努力反抗乖乖等死了!

  4、可是(出示),引读“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1)谈话:如果一开始是充满“惋惜”的话,当“我“耳闻目睹”了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幕幕场景时,你认为可以用怎样的一个词语来反映“我”当时的心情?(吃惊、震惊、震撼、感动……)

  (2)点红“万万没有想到”。谈话:透过此时“我”的所见所闻的表象 ,这“区区弱者”身上究竟有哪些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使“我”产生这样巨大的心理变化呢?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用笔圈出关键的词语、短句,还可以在圈出的词语旁写上你想到的词语、短句子。

  5、组织学生交流感悟,教师适时板书并指导朗读。

  (1)感受“外层蚂蚁”的“勇敢”:

  a、引导学生理解“肝胆俱裂”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死了”。

  b、引导学生感受“外层蚂蚁” 表现在不同方面的“勇敢”:

  ○“迅速地扭成一团”: 走向死亡时的坦然从容;

  ○“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 烈火烧身时对巨痛的忍耐;

  ○“蚁团却不见缩小、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生命逝去之际对责任的坚守。

  (2)感悟“外层蚂蚁”“勇敢”背后心中的那份“爱”与“责任”:

  a、出示“死而后已”,谈话:我们学过一个词叫做“死而后已”,它的意思是“一直到死才停止”。可是这些外层蚂蚁到死也没有松动丝毫。是什么支持着它们呢?

  b、要求学生把角色转换成外层蚂蚁,组织现场采访。

  话题一:外层蚂蚁呀,你小小的身体怎么能抵挡这烈火的焚烧?你难道没有闻到同伴被灼烧的焦味吗?你不害怕吗?为什么不放手呢?

  (“爱”: 自己的生命固然可贵,但为了自己的同伴、亲人、集体,为了更多生命,牺牲了自己是值得的!)

  话题二:外层蚂蚁呀,被安排在外层,没有怨言吗?烈火马上就要灼烧你了,快松手吧?

  (“责任”: 被安排在外层是我的岗位,岗位就意味着责任。为了更多同伴、亲人的生命,我应该坚持自己的岗位,坚守那份应尽的责任。)

  c、谈话:显然,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外层蚂蚁的心,明白了它们的情。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最高的荣誉送给这群小生灵,让我们恭恭敬敬地称颂他们为——“蚁国英雄”。

  (3)感叹蚂蚁群的“团结”、“机智”:

  a、谈话:整个蚂蚁群最终脱险,难道只有外层蚂蚁才是英雄?

  引导学生再次关注关键词语、短句子,想画面、感悟。

  b、引导学生把“迅速地扭成一团”、“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与“黑压压的一片”以及蚂蚁群所处的绝境相联系,体会:这么短的时间内,正确选择了唯一逃生方法、突围方向,那么多的成员、那么混乱的场面能够那么有序、高效,蚂蚁群的“团结”、“机智”是多么令人惊叹!

  (4)引读: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多么感人的场面!让我们满怀深情再一次朗读:“可万万没有想到……”

  5、谈话:虽然是那么不可思议,但一切就在这一刹那间发生了!文章最后写到:(出示)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1)(播放音乐)同学们,什么是“英雄”,此刻不需要任何语言来解释,这群“区区弱者”已经用它们的行动做了最好的诠释。望着河面上升腾起的那一层薄薄的烟雾,你心中一定涌动着许多话语,或许你想对外层的蚁国英雄诉说,或许你想对那些生存下来的蚂蚁诉说,或许通过这个故事你对生命的真谛有了更多感悟。那么,请你拿起笔,把自己想要说的凝聚成几句话,写在课文后面的空白处。

  (2)学生练笔后指名交流。

  五、课堂总结

  1、谈话:同学们,学习完了课文,你们还认为蚂蚁只是些“区区弱者”吗?

  谈话: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绝境中往往总能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样的生命往往总能震撼我们的心灵。正是这一群“蚁国英雄”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出示:生命的壮歌)

  谈话:小小蚂蚁的义举,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伟大与坚强,看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对小小蚂蚁的敬重、佩服与崇拜,也正是我们心底对生命尊重的觉醒。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包括尊重我们自己的生命!(出示板书:尊重生命)

  2、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

  1、把这个感人的小故事讲给家中的亲人听,让他们分享你的感受。

  2、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学期课文《生命的壮歌》的第一篇,课后请大家阅读第二篇《生命桥》,读完后写下自己的感受。)

  3、谈话:同学们,时间会带去记忆,有一天,我们会不再记得这些“蚁国英雄”(擦去课题),这些“区区弱者”谱写的这一曲“生命的壮歌”,也会从我们记忆中模糊(擦去“区区弱者”、“生命的壮歌”)。可是,在我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艰难时刻。在这许多的十字路口,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牢记着这些词——“勇敢”、“团结”、“沉着”、“责任“、“爱”,懂得要“尊重生命”。

【《“蚁国英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04-07

教学教学设计06-15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4

《煮酒论英雄》语文教学反思07-21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4-06

海燕教学设计08-01

古诗教学设计08-01

体育教学设计08-01

《赤壁》教学设计07-31

《植物》教学设计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