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8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习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首先来复习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知道用分析法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
2. 能正确列式解答,掌握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3. 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4.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灵活检验。
课型、主要教学方法
新授课 讲解法 讨论法 练习法
缙云实验小学 陈耀红
操 作 过 程
板书设计: 一般的三步计算计算的应用题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少8棵
(1) 四年级种树多少棵? 36×2=72(棵)
(2) 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 72+36=108(棵)
(3) 五年级种树多少棵? 108-8=100(棵)
教师活动 预计时间(18 )分
学生活动 预计时间( 22 )分
一. 复习旧知.
1. (大屏幕出示准备题):同学们种树,三年级种了36课,四年级种的.棵数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共种了多少棵?
2. 指名读题.
3. 板书综合算式.
4. 还有其他解法吗?
二. 新授
1. 导入课题.
出示例1: (把准备题中的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改成五年级种的棵数比三、四年级种的棵数少8棵,五年级种树多少棵?)----引入课题。
2. 指导理解题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
(1)指名说条件和问题。
(2)评议所画的线段图是否符合题意,修改。
3. 指导探求解题思路。
(1)、问:要求“五年级种多少棵”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指名回答。
小结解题思路。
(3)、出示解题步骤。
4、 指导尝试解答。
(根据回答板书)
板书综合算式.
5、教学检验方法。
问:你有什方法对这道题进行检验?
小结:(1)把得数当作已知数再算一遍.
(2)换一种方法解答.
三. 试一试.
出示(例1:缺少问题)
要求:提出一个用不同方法解答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 解题思路训练。
2. 针对性练习
3、总结.
五、检测练习.
1. 读题,画出线段图.
2. 说出解题思路.
3. 列式解答.
4.可能有:36×(2+1)
1.齐读课题
2. 仔细读题.
(1) 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 根据条件在准备题已画的线段图上进行修改。
3.探求解题方法.
(1)、讨论,回答。
(2)、同桌互说解题思路,指名说。
4.尝试解答。
(1) (1)分步列式
(2)综合列式
(3)还有什么方法?
5.想一想:有那些方法可以进行检验?
说出方法。
尝试练习.
(1)提出问题。
(2)列式解答
(3)集体评议.
读题并填空。
(1) 小明有12张邮票,小青的邮票张数是小明的3倍,小华的邮票比小明和小青的总数多8张,小华有几张?想:要求小华有几张邮票,要知道
( )和( )各有几张邮票,已知( )
,所以要先求出 ( ) 的邮票张数,再求出 ( ),最后求( ) 。
完成练一练1。
1.板演。
2.校对,集体讲评 。
编应用题。(三
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47—49三角形的面积,“练一练”及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准备:
1、 若干个完全一样的按比例放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套多媒体课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的面积),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可能出现:a、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b、三角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c、学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作用?]
2、解决方案: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是怎么想到的?
(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平移、拼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师:今天这节课让老师陪着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评析:谈话式导入,学生看课题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参与了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堂导入找准教学起点,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也是运用转化的方法进行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新授
(一) 实验一:剪
1、师:下面让我们做几个实验,好不好?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上画好底和高。)
2、(1)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图形,平放在桌上,用剪刀沿虚线把它们剪开,剪开后一对一对的放在一起。(标上1、2、3号)
(2)反馈。师:你沿虚线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得到了什么图形?(让学生把得到的两个三角形举给大家看。)师:其他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剪开后能得到两个三角形吗?
(3)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怎样?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演示重合的过程)
师:重合了,在数学上叫“完全一样”(板书:两个完全一样)
师:现在你能用“完全一样”说一说我们剪到的三角形吗?(学生说1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号、3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演示重合过程,课件演示剪、重合的过程。
师:谁能说一说根据刚才的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并出现字幕: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师:这两个三角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闪动演示,学生回答,出现字幕: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看字幕说: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说一说1号、2号、3号各是什么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评析: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通过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使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理解“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指明了思维的方向。]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教学重点难点: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二、品读考试,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朱丹却选择了放弃,大师能接受吗?为什么?你体会到大师怎样的心情?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
三、感动悼念
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4、小练笔:笛声中有什么?内化情感。
四、感动结局
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
五、升华情感,点化主题
对本文写作特点总结,对朱丹性格特点的总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并书写,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环境人类生活相关,培养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学习比喻句“……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中的生字“澈”,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澈”组词:清澈……。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读课题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或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老师或同学,把字音读准确。
3、从课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再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读音:
⑴ 同桌互相读、听,互相订正。
⑵ 指名认读。
⑶ 用生字卡片进行全面检查。
5、再读课文,边读边用序号标明自然段。
三、指导读好课文
1、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⑵ 老师引读,让学生了解内容。
⑶ 指名读、评,全班齐读。
2、读好二、三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二自然段,找出描写两岸风景的句子:(边读边勾画出来)
⑵ 名读勾画的句子。
⑶ 桌互读第二自然段。
⑷ 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⑸ 由练读,找出表示小洁心情的句子。
⑹ 名读、评,全班齐读。
⑺ 自由练读二、三自然段。
3、指导读好第四、五自然段:
⑴ 小声读 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洁想干什么?结果怎么做的?
⑵ 指名答,想一想,当时小洁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再请同学演一演。
⑶ 自由练读四、五自然段:
① 分四人小组练读课文。
② 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感情朗读,深入体会
1、朗读文中写景的段落:
你想不想也做在这条船上,和小洁一起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呢?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学生各自练读美景部分,指名读,师指导读。
2、通过动作,体会心理:(字读三、四段)
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从这而体会到什么?应怎样才能表现出小洁生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的心情?
你从“看他一眼”和“企盼的眼光”中体会到什么?
加上动作表演读,指名上台表演。
3、自读最后一段。讨论:最后一句“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是什么意思?
六、拓展活动
1、读一读这句公益广告:“我是一株小小草,请你注意你的脚。”
2、试着写一句保护自然的公益广告词。
我是_____________,请你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组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
4、全班进行交流。
二、学习比喻句“……像……”
1、读出课后练习中的两个比喻句。
2、想一想,在我们以前的课文中有没有像这样的句子:
回忆:大象的腿像根柱子。
圆圆的荷叶像停机坪。
……
3、照样子指名说比喻句。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分组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注意:“觉”字下面的“见”不要写成“贝”。
“船”的“舟”变成偏旁时横要变成提。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同桌互相背诵。
2、指名背诵。
五、实践活动
在教室开展“弯弯腰,拾起一片纸”的活动。然后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乐的节奏。
2、创编动作,表现做家务的情景。
3、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CD。
2、布置好的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想象音乐表现的家庭情景。
指导语:歌里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2、学习歌曲。
1)、教师演唱,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与幼儿共同大声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回忆在家里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做家务的,请个别幼儿表演。
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你能表演给我们看看吗?
4、与幼儿讨论:如果玩“扮家家”这个游戏,需要哪些人及材料。
将幼儿进行分组,一个人当爸爸,一个人当妈妈以及娃娃家材料。
5、播放音乐,老师与幼儿一同玩“扮家家”的游戏。
两名幼儿一名扮演爸爸,一名表演妈妈。
教师可以以孩子角色进入,也可以去娃娃家做客,观看孩子活动情况。
6、活动结束后进行小结。
指导语:今天的游戏中你表演,你扮演了谁?你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么照顾娃娃的?
课后反思:
整首歌曲的歌词孩子们很熟悉,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当我范唱这首歌曲时,孩子们马上有了感应,和我一起说: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开始我并没有要求他们一起学,孩子们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还很有节奏。可见,来自孩子生活熟悉的.东西是很能为孩子们理解、接受的。
当我提出问题:“你看到爸爸、妈妈平时会做哪些家务活呀?”孩子们都能很拥跃地回答,有的孩子还配上了动作。
因此,我在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曲时,只要强调歌曲的节奏就可以了,孩子们能很快理解并学会。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开饭了——”这个语言节奏拉得太长,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采用了拍节奏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受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体会小说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
3.正确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打开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人间的光明与黑暗透过眼睛,我们可以感知世间的冷与暖今天,让我们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一起走进两个病人的世界
二、预习展台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默读课文,结合图片复述故事情节
三、合作探究
1.文中的两位病人是怎样的人?请用以下句式评价他们(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分析)
我想评价 ,我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因为
2.文中有哪些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3.如果把结尾改成“他看到的是那座美丽的公园”,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产生自私的想法,羡慕甚至嫉妒别人,怎么办?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写一条微博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位初二的男生看到班里的某位同学用iPhone手机,十分羡慕,也想拥有一个,就叫父母买一个给他可他们家生活比较贫困,父母没有答应他于是他就约了几个社会青年,在那位同学回家的路上进行勒索结果没有拿到手机的他们就开始围殴那位同学,幸好有居民发现报了警
五、教师寄语
别在羡慕别人的幸福的哀叹中忽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别在嫉妒别人的幸福的痛苦中忘了追求自己的幸福!
要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窗的外面,每天都可以是晴天!
六、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像,续写一段情节,要求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300字以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板、凳”等8个生字,会写“板、椅”两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角色,体会称赞带给人们的力量和快乐。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表扬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要夸夸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看来老师的称赞起到了作用。)
2、刚才都是老师称赞你们,谁愿意来称赞我呀???是吗,你们看我现在的表情,觉得我的心情怎样?(是的,听了你们的称赞,我感到特别开心,也更加自信。)
3、称赞的力量可真大!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两个小动物之间相互称赞的故事,出示题目――称赞(板书)(指名读、齐读,前面是翘舌音,后面是平舌音。)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课文中谁称赞谁?怎么称赞?称赞的结果怎样?
带着这些问题,请小朋友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这个故事。注意:生字读准,句子读通,自然段标好。(自由读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交流检查生字读音和识记方法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师:生字宝宝出来了,你先来和它打声招呼吧!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带读生字,记忆生字
师:生字宝宝跑到了卡片上,谁来当小老师?(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平舌音:刺、糙
后鼻音:凳、傍
扩词记:刺、板、糙、椅、留
偏旁记:猬(带皮毛的小兽类)、椅(木头来做的)、瞧(用眼睛瞧)
动作表示:瞧
猜字谜:傍(一人站旁边)
(3)卡片去掉拼音,指名认读、齐读
师:那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摘掉了,谁还想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4)认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排队出来了,我们开小火车来叫叫他们。
2、生字词语会读了,课文读通了吗?
课文有几小节?请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边思考:文中讲了谁称赞谁?
评议朗读:你可以称赞一下你认为读的好的同学,也可以给他们指出缺点。
3、听了他们的读,你们明白是谁称赞谁了吗?(生答)板书:刺猬 小獾
课文哪几小节是讲小刺猬称赞小獾的? ( 提示:找完整。可以根据时间提示来找一找,清晨——傍晚——)
今天我们就学习课文1——4小节。
三、研读文本,理解感悟。
过渡: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在小路边,他看见一只小獾在学做木工。我们先来看看小刺猬是怎么称赞小獾的呢? 快速找一找。
1、 出示:“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指名读、齐读)
2、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却有点不相信。小刺猬为什么要称赞小獾呢?请小朋友到课文
第二段里去找一找(画出相关句子)
示句: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指名读、齐读)
3、你能想象一下“粗糙的板凳”是怎样的?(示图)
(有高低的、不平的、不光洁的??)
4、但是小刺猬却能从“粗糙的板凳”中看出“他做得很认真”,想想他是怎么认真地做板凳的?(再示图)
(才刚刚开始学,就能做板凳了;一下子做了三个小板凳;会流汗;会腰酸背痛;会钉到手指??)是啊,那么累了,可是小獾还是做得那么认真,多有毅力呀!一起读一读这一段吧。(示第2段,齐读)
5、小刺猬怎么发现他的认真的?请小朋友读读第3段吧!
示句“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读句)你读懂了什么?(他看得很仔细。)还读懂了什么?(看得不仔细就不会发现做得认真。) 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那你想对小刺猬说什么? (小刺猬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看来小刺猬也值得我们称赞,它很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所以他夸道——(示句,齐读)
6、小獾确实值得称赞?谁愿意做小刺猬来夸夸它?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优选)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