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2-13 10:41: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认识淑、撅、叟、涤4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⑶⑶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达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索溪峪吗?索溪峪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区,是张家界的一个主要风景区,它以奇特风光而著名。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课文,随作者一同去感受一下索溪峪风景区奇丽的风光。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索溪峪的野,知道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吗?看峪怎么写?溪字很容易写错,请你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那课题中的野字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在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知道,那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野在文中的意思。

  (原始的,自然的,不加任何雕饰?)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由地、快速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样的印象?

  3、文中哪些段能概括全文意思?还有吗?哪些地方在进行具体描写?知道这种写法吗?(首尾呼应)文章是什么结构?(总──分──总)

  4、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自学的情况?

  出示课件:我来读读。

  老叟、荡涤、撅屁股、断壁悬崖、拔地而起、胆颤、磅礴、千峰万仞、绵亘蜿蜒、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旁逸斜出、崛起、窈窕淑女。

  5、能理解这些词语吗?你知道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默读课文,想想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

  课文通过那几个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浏览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抽答: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

  山、水、动物、人。2、以四人组选择喜欢的一部分,研读、交流、讨论、再勾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抽4人组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也可以一起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⑴赏析山是野的:

  ①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看图(课件3),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②从图上可以出山有什么特点?山惊险在哪儿,用笔在书上画出能突出惊险的词语。读句子,学习描写方法。这段话作者怎么来描写山的特点,老师范读这部分,学生读,喜欢这部分的学生再读。

  ③图上的山给人什么印象?能用书上的词说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磅礴),抽读,小组读(齐读)。再看这段话作者又是怎样进行描写的。

  ④从图上看,这些山的形态怎样?谁来读读这段话?女同学再来读一读,其余同学体会一下,这段话写出了山的什么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再来看看作者又是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描写的。

  ⑤小结:

  (从高而陡的角度体现一种惊险的美,从山峰绵亘蜿蜒体现一种磅礴的美,从山的形状怪异多变的角度体现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作者采用抓特点,先总的概括再具体描写的方法。对索溪峪的山进行形象的描写。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要求描写。)板:总──分。

  用一句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说说:索溪峪的山真是──,板:姿态各异。

  刚才我们用了哪些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部份内容?

  ⑵用刚才学习方法,感受水的野:

  ①抽4人组代表说本组划出最能体现索溪野的句子。

  出示课件5:索溪峪像一个去了。

  男孩子跟他(她)一起读这个句子,全体再读一次看图课件6。

  ②你觉得索溪峪的水野在什么地方?在常人眼中这溪水是什么样子?(溪水弯弯曲曲,一路朝前流去)为什么读课文时你觉得它野趣十足?(引导体会表达效果:抓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用拟人的手法进行描写),你会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个句子吗?

  ③这段话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哥哥,树木是它大叔,石头是它弟弟。

  ④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说说索溪峪的山真是──(板:蜿蜒变化)

  ⑶体会野物的野:

  浏览第4自然段,拿笔用──划出体现野趣的句子。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猴子不惧怕人类与人类有着特殊感情?(板:自由自在。)

  ⑷体会人的野:

  人们亲自感受了索溪峪的山、水,猴子的十足野性,也变得野了。

  同桌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这一点?

  板:

  返朴归真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人们,会在俗气。

  怎样理解返朴归真这个词?

  (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游人返朴归真?用自己话说。

  ⑸齐读最后一段,要求有感情朗读:

  作者在这样境界是完全被感染了,感觉此时自己是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哪个词最能说明作者这时的感觉?(荡涤)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让我们随着摄像镜头,再一次来欣赏索溪峪的野(出示课件)

  五、总结(出示课件)

  啊,索溪峪确实是野的,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它的野荡涤着作者的胸怀,你感受到了它的野吗?这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天然的美。

  板:

  天然美现在你们知道课题中的野是什么意思了吗?

  (不经过人工雕琢,一切顺其天然,返朴归真。)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作者怎样的描写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前后照应)还学到了什么?知道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通过描写索溪峪奇丽的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在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很多的风景名胜,很多美丽的地方,如险要的华山、秀美的桂林、神秘而质朴的西藏,还有咱们美丽的炉霍,愿你们有时间用心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能像作者一样用自已的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的美!

  【板书设计】

  山姿态各异

  索溪峪的野水蜿蜒变化天然美

  动物自由自在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注重表达的条理性,并将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尽量多的留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可能无法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可让他们课前参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与父母交谈,为口语交际做好铺垫。本次活动意在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在“口语交际”进行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还要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

  【教学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场景剧表演用的父亲、母亲、孩子的头饰等物

  品。

  2.邀请家长进课堂,准备好交流的媒体资料(提前录制好本班学生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视频如: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及对孩子的期望等视频录像资料、书信、贺卡等)对学生课前要保密。意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表达欲,从而更加增进父母与子女的情感。

  【前置性作业】

  课前分小组搜集自己或他人生活中与父母之间的小故事,也可以读读关于“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文或其他文学作品为本次口语交际打下基础。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小组内排演生活场景剧,在课堂交流表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重难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说、写相结合的训练。

  【教学手段】: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际,在双方互动交流中进行听说写结合的训练,生生互动,师生与环境的互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家长与孩子合作等加强学习的合作性。在互动合作中,通过学生的综合评价、自我评价,让其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父母的爱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如涓涓细流,父母的爱如夏日浓荫!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不同的爱却给孩子成长带来了不同

  的结果。我想,大家一定有兴趣和老师一起聊一聊“父母的爱”这个话题!出示课件 (板书: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以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讨论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场景表演,表现父母的爱

  1.展示:选择最有自信的小组,展示课前排演的生活场景剧。教师请出小演员,将准备好的头饰帮他们戴好,进入“父母的爱”生活故事表演环节。

  2.评议:学生从不同角度交流评议,如语言、动作、神态、内容等,大胆发表看法。

  3.小结:同学们真棒啊!能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演绎成这么精彩的表演。其实,父母对我们的呵护真的很多。来,咱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关爱孩子的呢?

  (设计意图:真切的场景表演,演绎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父爱和母爱,既打动在座的家长,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

  三、阅读故事,评说父母的爱

  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提供的三个小故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交流,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同学编为同一个小组。

  1.分小组读故事,理解内容。

  2.小组内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

  3.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示例:

  小组一:刘明明的妈妈太过溺爱孩子,刘明明什么都不会做,做事丢三落四,我们小组觉得这种母爱虽也是爱,但对孩子成长造成障碍。

  故事中的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自立。(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二:冯刚的爸爸也太严厉了,考不好就挨训,冯刚都不敢考试了,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而不仅仅是训斥。负负责,这种爱是挺不负责任的。(同组成员补充)

  小组三:李路杰有位好爸爸,他懂得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结果李路杰在尝试中取得了成功,这会使他在以后的成长中更有信心。(同组成员补充)

  (设计意图: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分组交流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我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组合小组,让全班学生充分“动口参与”,实现“口语交际”。)

  四、结合实际,说说父母的爱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搜集的资料,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父爱或母爱?

  1.小采访活动:同学们生活中一定有很多类似课文中的事,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你的同学,了解了解好吗?同学之间自由进行,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通过采访,为自己的发言找到依据。

  2.学生在采访活动中互相说说生活中的小事,然后踊跃发言,参加全班交流。

  3.在同学们交流发言的时候,老师既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又要逐一梳理问题,比较集中的围绕主题展开交流,适时补充,发表见解,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小记者采访活动”的情境,采用访谈的形式调动学生多方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巧妙引导学生置身“访谈”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五、亲情沟通,交流美好的爱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来到了我们学习的现场,让我们敞开心扉,做一次爱的表白吧!

  1.学生:心里话说给爸爸妈妈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一定有感恩,也或许会有渴求,那就走到父母跟前,把你想对父母说的话大胆的、用最富有爱的语言说出来吧!

  2.家长:告诉孩子你会怎样关爱他们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爱的心声一定打动了你们,相信你们一定明白了正确的爱是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有力支撑。那就放下家长、长辈的架子,走近您的孩子,和孩子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吧!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爱的交流,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其中,获得了爱的体验,让课堂达到的不仅仅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还有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口语

  交际取得更大的的实效性。)

  六、教师总结,布置习作练习

  师总结:是的,父爱如山,母爱似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消除代沟;又要学会理解、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最后,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今天相互理解爱的每一个人!

  作业:请同学们将今天的爱写下来,写好后读给父母听。题目自拟。

  (设计意图:最后教师的总结是爱的宣言!成功的口语交际为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作文,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识字课件:

  ① 三维动画《找生字》:以课文插图为背景设计春天万物复苏的动画片,把生字藏于花草树木之中,以教材中卡通人物形象为教材代言人,让两个小人互相帮助把生字一个个找出来,读正确的,相应的生字就跳出来,变大,再跳入下方的格子里;读错的(遮、触)总也进不了格子里,这时小人头上出现一个大问号,再出现这两个字的注音版,声母以闪烁强调,小人再读,读正确后,生字跳入格子里。最后生字都入格。

  ② PPT课文全文,要认的生字用红色突出。

  ③ PPT扩展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愿意积累和运用描写春天的句子。

  4、有兴趣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初春的勃勃生机。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

  识字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学过描写春天的课文,我们一起唱过《春天在哪里》的歌曲。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发现吧。同学们,请大家打开书,借助课文下面带拼音的生字,来试着读读课文,读完后先说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再交流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2、请大家说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

  3、(出示我会认图标)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出示动画《找生字》),同学们画出的生字都藏在这些花草树木之中,课本上的学习伙伴把这些生字找到了,我们会认吗?

  4、同学们,请大家摆好自己的生字卡片,老师读一个生字,你就把这个生字卡片举起来。 1、试读课文,读错的字师生共同纠正,并可交流怎么记。

  2、学生举手说自己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

  3、动画里的小伙伴找一个,学生认读一个,读错遮、触,学生、教师、动画合力纠正,强调翘舌。

  4、听教师读,举起相应的卡片

  朗读感悟

  背诵 1、同学们的卡片举得又快又正确,说明大家认识这些字了。我们再来读课文,读完后交流交流我们的新发现和想问的问题。

  2、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同学们,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4、还有谁也想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读,比一比,好吗?

  5、这一课写得真美,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自由地细细地品读,再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听吧。

  6、要是能把这么美的课文背下来,那该多好啊!(出示图标读读背背)

  7、很多同学都能背诵了,要是春游回来,很多同学还会说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呢!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交流:⑴ 我发现这一课写的是几个孩子去找春天。⑵ 我想问这几个孩子找到春天了吗?是怎样找到的?⑶ 我发现这一课写的是春天刚到的时候

  2、一生读。

  3、⑴ 听出了欣喜的感觉;⑵ 听出了他对春天的喜爱

  4、学生纷纷站起读。

  5、学生个别读:⑴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相机引导理解探和初春的特点。⑵ 早开的野花,那是春天的眼睛吧?⑶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想背诵,用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或看图背诵,或同桌互背

  7、春天这么美好,老师,带我们出去春游,好吗? 指导

  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同学们,请准备好纸和笔,我们一起来写字。

  2、谁能先说说写这一课的九个字要注意什么。(范写溪)重点强调右下是大。(范写解)重点强调右边的组合。

  3、我们每个字写两遍。 1、准备好纸和笔。

  2、⑴ 学生:探摇都是提手旁的字,而且这两个字的右边都是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的,上边短,下边长。摇字右边第一撇是横撇。⑵ 冻溪要注意区别两点水与三点水旁。③我发现解字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3、每个字写两遍。 发现

  扩展

  1、同学们,除了春天里的发现,在学习这一课时还有什么发现吗?

  2、给学生准备一些写春天的小诗文,嵌入本课生字,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交流展示。

  1、⑴ 发现找找说说里的字可以与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比如:嫩草可以组成嫩草,嫩芽可以组成嫩芽,野草可以组成野草,野花可以组成野花⑵ 发现这一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了野和解,其他都是左小右大。

  2、喜鹊叫了,桃花开了,柳树吐出了嫩芽芽。冰雪化了,北风躲了,小草探出头来了。 小喜鹊像是害羞似的,在林子里叫着,遮遮掩掩的,让我看不清他的样子。我很喜欢喜鹊,我到林子里找它们,我想告诉它们,我是它们的`好朋友,我想触摸它们的羽毛,但我不会伤害它们。

  我终于在林子里找到小喜鹊了,它们停在高高的树枝上,就像一个个动听的音符。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单元的课文是以快乐的夏天的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写夏天的气象常识的。《荷叶圆圆》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设计思路:

  依据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质,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设计要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童话世界中。

  2、创设情境,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在美读课文中,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师: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看谁做的漂亮?老师也做了生字卡片漂亮吗?我们一起做游戏:看字卡,嘴巴张得大大的,不出声,让老师猜一猜,你们读的对不对?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有一个小青蛙它把大荷叶当什么了吗?(歌台)这节课我们小朋友把大荷叶当展示台,展示我们的朗读课文的水平和写字的水平,有信心吗?

  [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生字结合起来。]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师:小朋友,先来展示我们的朗读水平吧!

  出示:“我会读”。什么叫我会读?我们先把课文读懂好不好?用不用老师帮忙?分小组读:先读后讨论。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

  (板书:水珠

  蜻蜓

  青蛙

  小鱼儿)

  2、这几个小伙伴把大荷叶当作了什么?

  (板书:摇篮

  停机坪

  歌台

  凉伞)

  师:小朋友,刚才读了“小蜻蜓立在荷叶上”我这有个“立”字把它贴在这。(贴在小蜻蜓的后边)

  我这还有“蹲、躺、游来游去”谁来贴一贴?

  师:小朋友,我说上一句,你能说出下一句来吗?不会说的看看书。

  师:展示咱们的朗读水平,这回用不用老师帮忙?(自由读)

  师:刚才大家读的都很认真,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的眼睛。”你也眨一眨眼睛好不好,谁来试一试?

  师:小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多美啊!”你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胳臂。

  师:小青蛙呱呱地放声歌唱,读完后你们也可以唱两句。

  师:下面看小鱼怎么游的,能不能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谁来读一读。

  师:现在我们来个最难的,我想找同学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都读出来。谁来试一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授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识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三、学写生字。

  师:展示我们的写字水平。

  出示“我会写”。写字时注意什么?

  观察“朵、机”写时注意什么?书空,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结果会掌握得更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出示:你会连吗?

  小水珠的

  停机坪。

  荷叶是

  小蜻蜓的

  摇篮。

  小鱼儿的

  歌台。

  小青蛙的

  凉伞。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篇一:三年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感受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2、谈收获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调查生活中“吨”的影子,多少个什么东西合起来大约是一吨。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1000千克

  字母表示:1 t=1000 kg。

  篇二:《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吨有多重》 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的教学。对于单位“吨”,平时学生几乎没有接触,所以对于“1吨有多重“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实际地感受并认识。

  学情分析:

  《一吨有多重》这节课的内容,从学生的知识方面来看:已经有克与千克的认识作基础。同时学生已学习数学两年多了,他们喜欢上了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该班学生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学生敢想敢说,愿意发表自己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吨”的质量观念的建立,掌握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法和联想教学法,从多角度地让学生感知1吨的重量,如学生最熟悉的自身的体重,并通过算一算,背一背,提一提来认识单位1吨的大小。

  课前准备:课件、一袋面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在三国时期,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曹冲称象。谁来讲给大家听?一个同学说时,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听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情境图)。

  师:故事讲得很生动,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你们猜一猜,大象到底有多重?

  (学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比三头牛还要重,大概有1000多千克吧。) 师: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们认为合适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合适,因为大象太重了,要用更大的质量单位。) 师:真会动脑筋!确实用千克、克有点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

  质量单位“吨”。(板书课题:一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知道称较大的物体的质量时,要用“吨”作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个要用磅秤才能称出来,但我们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可以把1吨分成小的单位来计量。

  师: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千克,现在请体重是25千克的同学站出来,(正好有8位同学:王源,慕子恒,慕翻燕,王保,薛佳艺,王娜,杰张,王雪曼)

  师:这样,如果以这8个同学为一组,请大家算一算,他们的体重有多少千克?

  (学生计算出:25×8的结果是200千克,)

  师:如果有这样5组的同学,他们的体重又有多重?

  (学生计算:200×5的结果是1000千克。)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我们知道像这样5组同学的体重为1000千克,也可以用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吨”作单位,即:1000千克的质量的物体,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1t=1000kg)

  2、感知1吨

  师:1吨到底有多重,同学们?

  ( 背一背)请一个平时认为是大力士的男孩背一背体重是25千克的一个学生,背2个学生(非常吃力),然后想像一下刚才8个学生的体重,5

  组这样同学的体重,即1吨的重量。

  (提一提)1袋面粉质量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想一想)1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

  师小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所以在计量较重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

  3、找一找,说一说,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吨大约有多重。找一找,在生活中在哪见到过“吨”?

  (大桥的承重是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算一算,知道了1吨=1000千克,再通过背一背,想一想,提一提,找一找,说一说,充分让学生感知吨,并在大脑里建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用法。

  三、回归生活,知识应用(智勇大冲关):

  第一关:填一填。

  4千克=()克 3吨=( )千克

  5000克=( )千克 ( )t=20xx kg

  18t=()kg ( )kg=6 t

  (分组完成,请几名学生汇报方法。)

  第二关::帮小明改日记

  (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抢答,教师评价)

  第三关:开放题:(课件出示)

  我是小小检查员

  黄河大桥上现在需要招聘一批检查员,你想去吗?

  师:在黄河大桥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3吨”,下面这些车能通过吗?

  (1)、张叔叔的车装载5000千克的煤。

  (2)王叔叔的车装载3头大象,每头大约重5吨。

  (3)一辆载80袋水泥(每袋50千克)的车子。

  (4)一辆13吨和一辆2500千克的车能不能同时通过。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智勇大冲关,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一觉清晰的认识,并能从正反两面进行单位换算练习,灵活地把握克、千克与吨的关系。 师小结:其实80%的车祸都是由于超载造成的。现在你想对超载的叔叔说什么?假如你的亲戚中有人是司机,你今天回去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

  篇三: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一吨有多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2.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3.【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7篇

5.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十篇

6.【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7.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9篇

8.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八篇

9.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