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4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2、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收集资料,请收集了资料的同学请拿出来,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并说明资料的来源。
3、师:孩子们都很会学习。李白写诗近千首,今天我们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请再读题目。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课文写的什么?
4、(CAI出示庐山瀑布)让我们走进庐山去欣赏那儿的瀑布吧。
5、你感觉怎样?(壮美、雄伟、壮丽)
二、初读课文
1、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听。
2、(CAI出示课文要求)孩子们,我们学习一首诗,首先是要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这对我们理解古诗意思有好处。
3、请你们把书翻开,将课文自由地多读几遍。
4、我想听听你们读得怎样?他读准字音了吗?
5、请大家一齐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理解意思,质疑问难
1、初读了课文,接下来我们要精读课文,怎读呢?
2、请你们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可以读出声音来,也可默读。生自主学习。
3、现在请你们说说看,你们读懂了哪儿?
4、还有哪儿不懂的?
5、请大家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我会品
1、过渡:我们大致了解诗意还不行,还得细细去品。
2、(CAI),我会品:你认为这首诗最有魅力的语言是哪儿?
3、抽生说,学生汇报。
4、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五、我会品
1、赏中学 ⑴ 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欣赏一番。 ⑵ 怎么赏呢?(CAI出示读中赏) ⑶ 怎么读。 ⑷ 抽生说: ① 用赞美的语气读。 ② 要读出瀑布的雄伟壮丽。 ③ 要边读边想画面。 ⑸ 师配乐朗读,抽生说,老师哪里读得好。 ⑹ 你们想读吗?好,在读中细细地欣赏品吧,坐着读,站着读,走来走去地读,等会我们比赛看谁读得好。 ⑺ 学生朗读比赛。谁先来读,我建议读得好的站着,看谁能把别人读出来。你给我们说说,为什么要走着读。 ⑻ 学生配乐齐读。
2、画中赏,写中赏 ⑴ 除了在读中赏,我们还可以在画中赏,写中赏,喜欢画画的孩子们可以画一画,喜欢写作的孩子们可以写写你眼中的瀑布像什么,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诗,老师的这种格式可供你参考。 ⑵ 请选择喜欢的方式与小组的同学共赏吧。(CAI音乐)我想请位小画家到前台来画一画。学生学习2分钟。 ⑶ 交流 ① 请画画的孩子们把画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画得真美,不愧是小画家。 ② 请我们的这位小画家说说看,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③ 小结诗句描绘的`是这样的吗: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多么绚丽绚丽的庐山瀑布图啊!青山高耸、银瀑飞悬,红日高照,紫烟升腾,多么壮丽啊。这就是这首诗的描绘意境。 ④ 喜欢写作的孩子,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吧,先请小作家念念吧。有小诗人吗?(时间有限,课后我们再研究好吗?请把你们作品一齐读读吧) ⑤ 欣赏了小诗人的诗,让我们再次感受大诗人的豪迈气慨。 ⑥ 请闭上眼睛,让我们背一背。再次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六、扩展阅读
1、这就是一代诗仙李白的诗,他的想象多么丰富、多么奇丽!
2、孩子们还想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吗?老师这里收集了李白一些精彩的诗句,能读的、想读的就跟我来吧。
3、CAI展示诗句。 解说: ⑴ 诗人笔下的黄河气势恢宏。 ⑵ 他眼中的长江多么壮观啊! ⑶ 四川的路太难行了。 ⑷ 天姥山多么高峻啊!
4、请收集了李白诗歌的孩子把它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扩展阅读的喜悦吧。 会背的可以背,不会背的可以读,谁先站起来谁先领读领背。
七、总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并欣赏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读了李白很多的诗,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还有很多诗人他们和李白一样,以精美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文化瑰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由决定。 收集到诗歌的孩子没说完的可继续读。也可与同学交换诗歌再读,除此之外:
1、我也想读更多的诗歌。
2、我想上网欣赏世界各地的瀑布的图片,我觉得瀑布实在太美了。 3、我想学习诗人的方法写一首诗。 老师相信你们在实践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习并启发学生运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
3、掌握总分结构顺序及分类说明方法。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
听写词语。完成《导》P61二1-3题。
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课堂展示: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讲解说明文的有关考点和答题技巧。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统观全文,了解结构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将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说明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第2——6段),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
“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以“招牌”作比,说明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三、研读品味、语感体验
研读第一自然段,品味比喻的妙处:
语感训练(投影出第一段有关练习)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A;有的像鱼鳞,B;有的像羊群,有的像一张大棉絮,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下面四个短语是对文中的四个比喻的具体描述,它们各自在横线上的适当位置是:①来来去去②轻轻地飘在空中③满满地盖住了天空④一片片整整齐齐排列着A——B——C——D——
(2)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及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明确:文章开头即介绍了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的形态和特征,接着连用了八个比喻,紧扣“姿态万千”进行生动细致的描述,说明云的姿态之多,接着又用“刚才”“霎间”来突出云“变化无常”的特点,最后一句既是本部分的总结,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
第二课时
预习环节:
1、研读课文第二部分,2、找出云的特征及其预兆。
3、完成《导学导练》P61 二 4——6
课堂展示:
一、分析、理解课文第二部分
话题一、体会第二段在文中提纲挈领的作用。
明确:第二段是3、4、5段的“纲”:段中分号前的文字引出第三段的内容,分号后的文字引出4、5段的内容。
话题二、①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形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卷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轻、高、薄,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②云有许多种类。将第一段文字与课文第三段进行比较阅读,可以知道:第一段中“像羽毛”的云指_____云,“像羊群”的云指_____云,并且推知,“像鱼鳞”的云是云,“像一张大棉絮”的云指_____云。
③依次找出云的四种变化并归结出共同特征:卷层云→_____云→_____云→_____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低、厚、密,常常是雨雪天气的预兆。
话题三、云的光彩现象及预示的天气情况:晕、华、虹、霞,预示着晴、雨天气。
二、讨论探究、链接生活
探讨:看云识天气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的科学预报,还有没有必要依据老经验看云识天气?
三、梳理小结、拓展延伸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多、术语多,但文章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吸引读者,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方法,更重要的还要归功于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能够正确认识16个汉字,读准字音,分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东”、“西”、“男”、“北”四个主要方向。
2、利用图画和生活实际理解“前”、“后”与“左”、“右”是相对的。
3、16个字每8个一组,指导学生诵读,利于感悟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所需课时
两课时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
教师自我简介:
1、姓名:许睿
2、单位:郑州市教委教研室
3、职务:语文教研员
请学生自我介绍或向老师提问:
1、学生的姓名、年龄、爱好……
2、入学后的感受……
3、面对教师此时都想说些什么……
以上两个程序的目的:缓解师生关系陌生而紧张的教学气氛,努力和在坐的学生沟通;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使教学中师生间能更好的互动、交流、合作;创设愉快、、自由、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融洽、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和老师合作上一节课吗?
2、愿意认汉字吗?前一段的学习中认过汉字吗?都认了那些汉字?
3、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过去认过的汉字(出示字卡)。
4、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汉字好不好?
5、让我们共同学习汉语拼音部分的《认一认4》(出示板书)
二、出示课文情景图:
1、每幅图都找个学生说说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16的汉字.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组开火车读。
三、解释每组词语的相对意义:
1、先提问,让学生试着说说一对或一组词语的意思。
2、教师进一步讲解,如:卧——躺、立——站、入——进。
3、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4、“前后、左右”是相对的。(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四、反复认读16个汉字:
1、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组开火车读。
2、集体齐读。
3、指名认读。
4、集体看图拍巴掌有节奏的诵读。
5、自己随意朗读。
6、联想情景图画面,集体背诵16个汉字或抽查个人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继续学习《认一认4》,做“找朋友”的游戏。(拼音、汉字连线,学生演板)
二、提问:《认一认4》汉字歌?然后大家齐背。
三、提问: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6个汉字的?
四、提问:谁能说说,16个汉字的特点?(一人说一个即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
五、提问:能将这16个汉字组词吗?(分组讨论一下再发言)
***谁说得好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或五角星。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活动名称
找片片
活动目标
感知、体验物品的共同特性,按标志找出和范例一样的物品。
活动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片片。
活动过程
1.每一组幼儿的面前都有一筐圆片片,教师拿起一个红色的圆片片,告诉幼儿:“这是红色的圆片片”。然后,让幼儿在自己面前的圆片片筐里找出和老师拿的`一样的红色圆片片。
2.教师可以在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放一个红色的圆片片,幼儿可以随时进行比较,看自己找对了没有。
3.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看看筐子里还有没有红色的圆片片。
活动建议
1.设计这一类的活动,关键在于控制物体的相同属性。例如上面的实例,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材料的相同属性是圆片片,这有利于幼儿对颜色的感知。
2.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集体教育、分组教育、区域活动等不同的组织形式。小班的集体教育活动要带有一定的情景性,以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意义。
活动延伸
1.用相同的方法可以使幼儿认识蓝色的、黄色的圆片片。
2.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颜色、形状不同的片片,让幼儿排除形状的干扰,找出红色的片片。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7-13
教学设计方案10-0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1-29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10-10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07-18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08-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12-02
(优选)教学设计方案11-1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9
教学设计方案【精】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