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12-11 09:11: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在自己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学生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

  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学生: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学生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学生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常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学生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兴字集体书空笔顺;唱、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下)课本第五第六单元都是文言文单元,《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他们毕竟才是初二的学生,以他们现阶段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本堂可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课文,这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对于内容则点到为止,不作过深的讲解.

  三、教学目标

  1. 能够当堂背诵课文.

  2. 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3. 掌握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四 、教学过程、安排

  (一)导入 新课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象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奴隶他的人运运柴火,还要遭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宝马。今天我们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骈(p?an) 一石(da) 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三 )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

  2.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

  3.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4.学生在看完注释后大声朗读两遍。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6.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7.学生齐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选择题目讨论。

  (1) 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3) 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 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5) 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6) 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要求:在没有翻译的情况下用原句回答)

  讨论明确: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马也。

  2.翻译课文

  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须逐字逐句的翻译,让学生在前面对照注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讨论。

  教师指出几个常用的实词、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名词 鞭子 代词 代词 sì 动词 通饲喂

  策 其 之 助词 食

  作动词 鞭打 语气词 动词 shí 名词 食物

  3.在此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1) 同桌间互相听读

  (2) 男女生比赛朗读

  (3) 全班齐读

  (五) 研读课文,品味意境。

  1 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 作者所说的食马者 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 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4 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5 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6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六) 拓展延伸

  讨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五 教学检测反馈设计

  背诵课文并给韩愈写一封信,抚慰他怀才不遇,愤懑难平的心情.

  六 自我评价

  我以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亮点有三:

  1.导入 新颖.<<神雕侠侣>>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爱看,以之导入 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领读、大声读、小声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齐读,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也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当堂成颂。像《马说》这样的经典名篇能够背诵,从长远观点看,这是最使学生受益的。其三就是对讨论的问题没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讨论,而是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作出选择,这样能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上来,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介绍了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歌颂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通过阅读理解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来历,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4、提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认、写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通过阅读理解词句,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行了解马拉松运动的来历。

  (2)读课文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用具:小黑板、生字词卡片。(注:我校暂没有多媒体教室)

  学生用具:自制生字卡片

  课前预习作业:请同学们查资料了解:马拉松的情况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谈话激趣:

  ①激趣(2分钟)

  师: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生: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有关马拉松的情况。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你想不想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板书课题 马拉松 )

  生: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马拉松》,一起去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好不好?

  生:好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师: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你不会字词、读的不熟的句子圈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会它。(生大声的读课文,教师巡视,特别关注两个学困生。特别表扬中差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间3分钟)

  2、 交流学习方法。(5分钟)

  生:我看到不认是的字查了字典。

  生:我读的不通顺的句子我反复的多读了几遍。

  ……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同座之间再来读读课文,看谁能读的更加流利有感情,读的好,你夸夸他,读的不好你帮帮他,好吗?

  3、 学习生字新词,汇报交流好的认字、记字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字词读音)

  ①师: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下面请你们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与你的同座互相认一认,并想一想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把你学习的好方法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发现好的认字、记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举手与同学们交流,互相学习)(3分钟)

  ②汇报交流好的认字、记字方法。(3分钟)

  (1) 换偏旁认字、记字法。

  (2) 想实物形象记字法等。

  师:大家说的太好了,有了好的方法我们才能学的更好。

  ③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写的情况。(5分钟)

  师:同学们光说记住了不行,我还要难难你们看你们会写不会写?谁愿上黑板上来写?(叫上、中、差三等学生按照读的顺序每人三个词语)

  师:谁来愿意当小老师给我们读?。(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听写单子给班里较差的学生,请他来给全班听写,好学生听写难的,中等生次之,差等生听写简单的词语)

  师:请同学们把你听到的词语写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听写完后先看黑板,集体订正黑板上的词语,再同桌交换,互相检查听写情况。鼓励学生,激发写的兴趣)

  ④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5分钟)

  师:刚才涌现出许多字音读得准的同学,现在我们男女生比赛读课文好不好?全篇课文几个自然段?

  生:5个自然段

  师:那么老师来读第3自然段,1、4自然段男生读,2、5自然段男生读。看谁们读得好。(读完后让学生评议,指导学生诚恳公正的评价,并得出获胜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激起男女生竞争的意识)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师:刚才大家都读累了,下面我们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马拉松比赛的来历是怎样的?(2分钟)

  2、师:请同学们把你的看法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你的答案和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相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为什会不同?请你说说自己的理由。没想出来的同学可以听听别人的意见。(3分钟)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发表自己不同于别人观点)

  3、交流汇报。(2分钟)

  ①教师将学生结论板书并小结。

  课文中讲的“马拉松之战”

  为纪念“马拉松之战”“菲尔比斯”而确立的长跑比赛项目叫“马拉松”。

  四、课堂练习:(5分钟)

  请同学们复述“马拉松”这篇课文。(出示小黑板上的复述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复述。

  ②小组之间进行复述比赛。(引导同学们按照复述要求公正评价同学的复述情况)

  五、课堂小结:(1分钟)

  通过大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马拉松比赛的来历。通过复述课文,同学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六、布置作业:(出事小黑板1分钟)

  请你自主选择你喜欢做的下列作业之一做一做:

  1、请你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没写会的生字词写会。

  2、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马拉松之战”这个故事是要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3、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4、思考菲利比斯是个什么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通过阅读理解词句,理清课文层次。

  2、读课文学习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8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读一读。

  2、听写重点词语。

  3、学生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4、导入:今天我们来探究:“马拉松”这篇课文是要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5、生:老师昨天我思考了作业中“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马拉松之战”这个故事是要给我们怎样的启迪?”我认为:故事让我们学习菲利比斯的精神。师追问:菲利比斯具有什么精神?

  生:……

  师:让我们多读课文,从中体会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体会。(25分钟)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菲利比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精神?

  ⑴、同学们找出来认真仔细有感情的读一读,并画出你认为的体现菲利比斯精神的词语。

  ⑵、小组讨论,通过你画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说明菲利比斯是个怎样的人?

  ⑶、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词语。

  不顾伤痛 饥饿极度的疲劳 筋疲力尽 用尽

  ⑷、通过学生汇报,激情引导评价菲利比斯

  ⑸、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菲利比斯是一个不怕牺牲、不顾自我的英雄。(板书关键词)

  ⑹、再读读第二自然段,在读中悟,感知菲利比斯的爱国精神。

  师:菲利比斯的终点是雅典的城门。你们看:

  A、小黑板出示句子:“他跑呀,跑呀,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B、读句子,请说说你对句子中“终于”一词的理解。

  C、“终于”这个词的出现,让我们都松了一口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D、再读此句读谈体会。

  E、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抓住生回答的:“他参加了战斗,仗打得很苦,战斗最后终于胜利了”做文章。

  追问:菲利比斯为什么要参加战斗?

  F、师小结:从中我们体会到菲利比斯的爱国精神(板书 爱国)

  ⑺、指名一个小组读课文第6自然段。

  提问:马拉松为什么要规定长度?让学生从长度上感受菲利比斯是一个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人。(板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

  三、拓展练习:(5分钟)

  师:这是一场没有观众的比赛,这是一次没有对手的比赛,菲利比斯在和自己的生命比赛,用他最后的力气呼喊胜利的号角,完成了人类对自我的挑战。我们是多么敬佩他啊!

  追设情景:请你想像一下,若你也在当时,你恰巧又遇上了他,你会说些什么?

  1、小组内角色扮演并作假想对话。

  2.独立完成,把你想跟他说的话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3.全班交流,选出小组中写的最好一段话做交流展示。

  四、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马拉松”这项体育运动是关于传递信息的动人故事。走进马拉松之战,我们就能体会到菲利比斯身上所具有许多优良品质。我们要向他学习,也做一个:不怕牺牲、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爱国人 士。

  五、布置作业:(出事小黑板1分钟)

  请你自主选择你喜欢的下列作业之一做一做:

  1、说一说课文讲马拉松这篇课文要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2、请你查资料了解在当今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说给我们听。

  3、写一封赞美菲利比斯的诗或短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自主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会写“串、兔”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3、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这篇童话故事原自于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是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针对孩子们喜欢故事的特点,要充分利用起班内的插图,把插图做成多媒体课件,仔细观察图中动物们的神态、动作,想像它们的语言,猜猜它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趣的文章孩子们都喜欢读,要充分利用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在尊诶分角色、比塞读等方式多读。在仔细的观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中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说葡萄是酸的,有的人说葡萄是甜的?”最后,模仿小狐狸的样子演一演,读一读它说的话,把故事演一演,在学生朗读、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葡萄”,学生认读。

  2、说说葡萄的味道。

  3、揭示课题,齐读。

  结合课题认识“酸”。

  二、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连环画认读生字,不会的可以找同学一起商量、交流,可以借助文下的“树叶”中的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读、互查。

  3、我会讲:

  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

  4、我会读:

  课件出示生词:

  酸葡萄 狐狸 一串 硬币 迫不及待

  ⑴ 自己读读,不认识的问同桌;

  ⑵ 同桌检查;

  ⑶ 小老师教;

  ⑷ 齐读。

  过渡:我们把生字朋友送到课文中,你的课文是不是读得更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帮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3、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4、讨论:为什么狐狸、小松鼠、小兔子都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5、分角色朗读全文。

  6、重点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通过表演、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并读好带有“迫不及待”的句子。

  四、精读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告诉大家你最喜欢那个小动物,为什么?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商量去找狐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

  在小组内复习巩固生字,组长检查。

  2、老师抽查,遇有较难读对的字,请小老师来教一教。

  3、扩词。

  二、演故事

  1、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编演课本剧:

  以小组为单位,分出各种角色练习表演。

  指名一组表演出来,全班同学当“导演”。

  三、讲故事

  讲讲自己续编的故事:

  1、在小组内讲;

  2、讲给全班同学听。

  四、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串、兔、告、诉、狐、狸、猴、颗”:

  1、练读,扩词练习。

  2、同位互说那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你的同桌注意些什么?需要注意哪一笔?

  3、集体交流。师范写。

  4、生练写,师巡视。

  五、扩展活动

  1、生活中,你犯过像小松鼠、小兔子这样的错误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2、把这个寓言故事说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板书设计】

  酸的 和 甜的

  狐狸 松鼠 小兔 小猴

  吃不着 听人说 自己尝

  就说是酸的

  【教学后记】

  学生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插图,学生理解起这个小故事很容易。抓住了重点问题“为什么同样的葡萄,有的人说甜,有的人说酸?”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学生说得也不错,我让学生学完课文后,自己找伙伴演一演,可以加上动作或加入自己的话,学生的兴趣相当高,在教学生字时,对容易出错的“猴、狐”等字,请学生想自己有趣的办法来解决,出错较少。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标准摘录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情与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 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第四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学习了体积,经历了长、正方体的体积推导过程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高并没有变,只是把底面的圆形转化成长方形,它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和圆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方法相同,学生已具备有学习本课的技能。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体积,达标率100%。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标率95%。

  3、能积极参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活动,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能力,达标率95%。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达标率100%。

  5、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渗透辩证法和极限的思想,达标率95%。

  学习重点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

  1、师: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具,课件。

  2、生:削好的圆柱体萝卜或土豆、或圆柱体橡皮泥,小刀。

  教学设想

  本节课第一个环节激活旧知、引出新知,采用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第二个环节自主合作、探索新知,采用了激趣設疑的方法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积极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然后通过例题教学加深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设计的练习题由易到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陶冶了情操。

  教法、学法

  演示法、启发引导;实验、合作探究、尝试练习。

  评价方案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完成活动检测目标1、4、5的达成。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3、4、5的达成。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4的达成。

  评价样题

  1、

  2、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出新知

  1、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1)长方体的长20厘米,宽10厘米,高8厘米。

  (2)正方体棱6分米

  2、回忆一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通过分割、拼合的办法变成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这时教师要及时总结不论是拼成哪种图形都是把圆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再根据转化后的图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它的面积。]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割,再拼合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用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周长一半就等于πR,半径是R,所以圆的面积是S=πR。

  [设计意图:从转化的思想、方法上为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做一些铺垫。]

  3、什么叫体积?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如何求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通用公式是什么?

  [设计意图:为定义圆柱体的体积,为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做知识上的铺垫。]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原有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前提和起点,新知总是在旧知的基础上生长发展的。这种承上启下的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思想方法与知识的铺垫。]

  圆柱体也有体积,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学生交流后汇报。

  板书:圆柱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圆柱的体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求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

  出示长方体容器:问,这是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容器。]

  问:怎么求长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量出它所容纳水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水的体积。] 问:如果换成圆柱体容器又如何求其中水的体积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把圆柱体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量出长方体容器所容纳水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演示:把圆柱体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

  2.橡皮泥圆柱体的体积

  (出示橡皮泥做成的圆柱体)

  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问:它是用橡皮泥做成的。你能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把这个圆柱体捏成一个长方体,从而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

  3.常用圆柱的体积.

  课件出示圆柱体压路机的滚筒的图片。

  问: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很大的的圆柱体,你又如何求出它的体积呢?

  [设计意图:用圆柱体容器所盛的没有形状的水到可以变形的圆柱形橡皮泥,这些都可以转化的办法转化为长方体来求出体积,这一过程就是要逐步渗透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和思想,这样从思想上、方法上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台阶。当出示圆柱体压路机的滚筒图片后,由于前面的物体是可以变形的,而压路机的滚筒是不可以变形的,学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对学生来说解决求压路机的滚筒体积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设计,为后面同学们操作、讨论推导圆柱的体积从思想方法上作了进一步的铺垫,并通过构造认知冲突,层层深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这样,对学生思想方法的铺垫也已水到渠成。]

  小结:看来我们以上的方法求圆柱的体积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必须探究求圆柱体积的一般规律。

  4.探究规律

  问:圆我们可以通过分割、拼合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圆柱体能不能也转化成已学过体积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呢?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讨论、操作:

  课件出示操作讨论提纲:

  (1)圆柱体可以转化为什么样的立体图形?

  (2)转化后的立体图形体积与圆柱的体积大小是否有变化?

  (3)转化后的形体与与原来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对应关系,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点拨、操作。

  问:下面哪个小组来先进行汇报。

  各组派代表边汇报边演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转化后的长方体不是标准的长方体,只有把圆柱分割的份数多一些,才可以拼成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由圆柱体转化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体积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说明求出了转化后长方体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求出了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问:谁还有补充?(学生补充讲解)

  教师拿两个相同的圆柱体体积演示模型演示,边演示边讲解。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圆柱体,它们的底相同,高也完全相同,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我把其中的一个沿着它的底面直径剪开,两等分、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还可以继续分割,通过分割、拼合,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如果我把它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因为长方体是由圆柱体转化而成的,在转化的过程中,体积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说明求出了转化后长方体的体积,也就相当于求出了圆柱体的体积。

  结合课件演示讲解。

  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如果圆柱的体积用V来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高用h来表示。如何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呢?(板书:V=Sh)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了计算方法,加深了印象,从而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经验。达成目标1、3、4、5.〕

  5、实际应用

  (1)、师:给你圆柱的底面积和高,你会求圆柱的体积吗?

  例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75平方厘米,高是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矫正,说思路。

  (2)、完成评价样题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加深对圆柱的体积公式的理解,体会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达成目标2、4. 〕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应用公式进行口算:

  2、

  3、

  [设计意图:第一层次是已知底面积和高求圆柱体积的口算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二个层次是已知底面半径和高、底面直径和高、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的三种练习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三个层次是求放入水中物体的体积就是求上升的圆柱形水的体积,面向中上层学生。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考虑使差生吃得消,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饱。在做练习过程中,一、二层次的练习板演尽量让学困生和中等生去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了解学生信息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同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达成目标2、4. ]

  四、全课总结,共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小结,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这样起到强化重点的目的。]

  五、课外创新,拓展延伸

  长方体可以这样放(上、下面朝下),还可以这样放(左、右面朝下),还可哪样放(前、后面朝下)。 上、下面朝下时求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还有没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自己去吧

  预设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准备头饰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学习中领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

  懂得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学习本领的道理。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一定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谁来说说你们最近学会做哪些事情了?你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二、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朋友,他们也想学本领。(。课件演示:小鸭、小鹰)想不想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本领?(。课件动画,并出示部分课文内容: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三、自学这两句话

  1、 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和小伙伴交流。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随机指导生字:正音、记形)适时评议,指导朗读。

  2、 书写生字。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这两句话。(任选一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2、 找学习小伙伴合作朗读。

  3、 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4、 ……

  六、汇报朗读、表演。

  第二教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他们要学本领,还记得吗?(。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文中的前两句话。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新课

  1、 提问:那么小鸭、小鹰有没有学会呢?

  2、 出示课文句子,读一读。

  3、 提问:

  1)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学?会遇到什么困难?(任选一个说一说)交流。

  4、指导朗读。

  5、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6、他们学会了本领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它们回怎么想?怎么说呢?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7、 了小鸭、小鹰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四、拓展(准备头饰)

  1、 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背诵。

  2、 选择一段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一讲。

  3、 小伙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词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进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荷花塘的资料片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荷花塘情况。

  3.观察身边的景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先后出示“荷叶”、“圆圆”,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2.让学生说说荷叶生长的季节、地方。

  3.补充资料,播放图片。

  4.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想象。

  2.让学生在众多的动物卡片中,找出文中的小伙伴,并板书。

  3.生自读课文,读后评一评自己读得怎么样。

  4.小伙伴们都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

  三、学习生字

  1.圈出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汇报学习情况。

  4.读生字卡片。

  5.读含有生词的句子。(有课文中的句子,也有课外的句子)

  四、兴趣表演,理解课文

  1.让学生分小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读自演。

  2.各队自愿表演,说说自己队把荷叶姑娘当成什么,谈感受其它小队评一评。

  3.扩展练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把荷叶当成什么。

  五、巩固字词

  1.读文中4个句子。(例如:小水珠躺在荷叶上。……)

  2.读有生字的练习短文。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

  2.学生猜谜,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生字

  1.读生字卡片。

  2.做“找朋友”游戏。

  三、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师边听边板书)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展开讨论:在读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完成板书)

  四、兴趣朗读、体会情感

  1.让学生选最喜欢的一个小伙伴,说说为什么?读给大家听。

  2.把描写最喜欢的小伙伴的句子,加入适当动作读一读,演一演。

  3.引导学生体会荷叶带给四位好朋友的快乐。

  五、学习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说一说识字方法。

  3.师范写生字。

  4.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5.选择展示、集体交流。

  六、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说说荷叶是同学们的什么?用“是”说句子。

  2.展示图画作业。

  3.欣赏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优美词句。

  板书设计

  14 荷叶圆圆

  小水珠 摇篮 躺

  小蜻蜓 停机坪 立

  小青蛙 歌台 蹲

  小鱼儿 凉伞 游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7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九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十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10篇

5.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八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6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八篇

8.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五篇

9.【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锦集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