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12-10 10:43:2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7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分辨鞋子的左右及类别,学会自己穿鞋子。

  2、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

  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难点:分清楚鞋子的左右并学会穿鞋

  三、活动准备

  PPT、图片、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四、活动过程

  (一)我会识鞋子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们上台来当老师的模特,有谁愿意的?

  我请坐得最好的一位小朋友×××上台来。其他的小朋友来观察一下,看看×××身上都有一些什么东西?

  幼:衣服、裤子、鞋子……师:那你们说说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啊?哦,有×颜色的衣服,×颜色的裤子,还有×颜色的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鞋子都是什么颜色的?点小朋友回答……(出示ppt图片)师:你们看看,这是谁的鞋子啊?(分别出示高跟鞋、皮鞋、凉鞋、雨鞋、拖鞋、运动鞋等)幼: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皮鞋、宝宝的雨鞋........

  请幼儿说出这些鞋子的特点(大小、颜色、什么时候穿等)师:哇,小朋友们认识这么多鞋子!那你们会自己穿鞋吗?

  (二)儿歌真快乐

  师:老师经常发现有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还有小朋友鞋跟没有提上来,这样很容易摔跤的!所以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个穿鞋子的办法……拿自己的鞋子做示范,指着让幼儿认识鞋子的结构(鞋面、鞋底、鞋头、鞋跟)2、教会儿歌"两个好朋友,紧紧挨着头,中间有个小嘴巴,大家一起笑哈哈。"反复练习儿歌并举反例子,让小朋友判断。

  3. 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赛谁穿鞋快,大家一起念儿歌4..师:大家看这双鞋子,它的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子凹型朝向不一样的两只鞋子,叫一双鞋。

  (三)找找好朋友师:刚刚鞋子说,它找不到它的好朋友了,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

  1.请小朋友回座位2.将印有不同鞋子的图片发放给小朋友,让他们连对找好朋友。

  3.并且将一双鞋子涂成一种颜色。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帮鞋子找到他们的好朋友了,并且还学会了自己穿鞋子,那么等会儿午觉起来,老师要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自己穿鞋穿得对不对,能不能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拓展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或者出示课文挂图,配上背景音乐──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师: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

  【拓宽课文内容,给课文中的对话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有助于理解课文对话,同时也给学生学编童话剧提供示范。运用合适的音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添编演童话剧的趣味性。】

  2.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读读拼音,问问同学或老师。

  3.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评议讨论。

  师:“你”的下面加上“心字底”就成了“您”,小鸭对妈妈是多么尊重,多么有礼貌呀!可是鸭妈妈却让它自己去游,是不是鸭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呀?

  4.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出小鸭商量的语气和鸭妈妈鼓励的语气,熟练对话。

  【启发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在分角色练读中熟练课文对话,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从而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鸭学会了游泳,鸭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鸭说些什么?小鸭会怎么说?

  4.小组合作讨论,自编对话表演。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可以是小鸭自己不怕困难,也可以是小鸭在鸭妈妈的再一次鼓励下大胆地去学游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自学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记一记。

  2.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

  3.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4.教师提供背景音乐《鹰》,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组进行讨论,并合作创造、编排、表演童话剧。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

  2、学习记叙、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技巧;

  3、学习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勇于为科学精神献身的可贵精神。

  【预习案】

  1、 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咕哝( ) 祈祷( ) 惊扰( )

  卷帙( ) 伽利略( ) 心不在焉( ) 赫赫有名( )

  倔强( )( ) 嘘( )( )(两种读音)

  2、 理清文章思路:

  (1) 伽利略是怎样发现“摆”的规律的?

  (2)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实验,教授们、学生们和镇上的人持什么态度?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第1段写“一个教堂司事”的“漫不经心”有什么作用?

  2、 第2段中“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光的突然袭击”一句运用____

  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语段最后一句中,“就这样”具体指什么?

  4、 这一部分课文所记述的事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二、读课本16—18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第16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第17自然段描写观看队伍的盛大和观众的“兴高采烈”,有什么作用?

  4、品读第1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家“窃窃私语”,都说些什么?请根据文意补充。

  5、 伽利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请结合这一部分说说伽利略“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检测案】

  1、 解释下列词语:

  等因奉此:

  漫不经心:

  一劳永逸:

  心不在焉:

  2、 课文中介绍了伽利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这与课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编写人:张国昌 审查人:张晓利 把关领导:刘小光

  【学习目标】

  1、联系课文语言具体环境,品味生动传神的雅词;

  2、结合课文的中心主题,出精美出彩的妙句。

  【预习案】

  1、 点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持之以恒( )

  汲取( ) 渊博( ) 驾驭( ) 不言而喻( )

  2、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是怎样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的?

  (2)要想寻求第二种答案,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哪些要素?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案

  【探究案】

  一、读课本1—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6页1-3题

  二、读课本9—1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见语文基础训练页77页1-4题

  【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网络

  1—3自然段:通过具体例子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

  4—8自然段:

  9—13自然段:

  【检测案】

  1、 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

  【布置内容】

  做练习册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自学解比例。

  (1)学生自学教材35页的解比例。

  (2)学生交流解比例的意义。

  (3)教师归纳:(出示课件)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着解答此题,一名学生演板。

  (3)师生共评。

  (4)归纳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A.设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为x;

  B.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C.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1.在交流有关太阳的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想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2.在搜集及交流信息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

  3.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知道太阳是个温度很高的大球体。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叙述谜语内容: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学生说出谜底,教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关于太阳,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2.组内交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交流,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师巡视,注意倾听,适时指导。)

  3.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各小组互相补充。

  4.思考与总结

  各小组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5.展示交流

  学生再次进行汇报。

  6.师生共同总结。(可投影太阳的相关图片或制成课件)

  (1)太阳的外观和银河系

  (2)太阳的结构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

  (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

  (5)太阳与地球的比较

  7.对搜集信息资料的方法进行总结交流。

  (三)自由活动:

  1.说一说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假如没有太阳,会怎么样?

  3.评价:从我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表达与交流方面让学生进行自评。

  (四)拓展活动:

  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来创作有关太阳的科幻小说或科学童话。或者让学生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将对太阳的研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叶”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在学习过程中重在激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课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谁来夸夸这么漂亮的大荷叶?

  (学生自由发言)

  有个小作者也在夸这美丽的大荷叶,你们瞧。

  (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大荷叶!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小朋友,满池的荷叶是那么美,难怪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呢,都有谁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准确。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汇报。

  三、识字教学

  1、是啊,美丽的荷叶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那么这些小伙伴又是怎么夸奖大荷叶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一读。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在句子中初步识字。

  4、集中教学生字。

  四、课间游戏

  猜字谜。

  五、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

  2、指名读分小节读课文。

  六、复现生字

  (儿歌复现)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

  2、范写。

  3、生写。

  4、反馈。

  八、小结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找出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对该命题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对命题理解能力是我们今后研究数学必备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学科能力的基础.

  难点: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因为理解和掌握一个命题,一定要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所以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例如,“对顶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等.一些没有写成“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学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题设,哪是结论,又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题设和结论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或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来理解命题的概念、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命题的真假.

  2、命题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高中阶段我们还要学习,但对于程度好的A层学生还要理解:

  (1)假命题可分为两类情况:

  ①题设只有一种情形,并且结论是错误的,例如,“1+3=7”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②题设有多种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种情形的结论是错误的.例如,“内错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个命题的题设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平行;第二种情形是两个内错角不都等于90°,这时两直线不平行.整体说来,这是错误的命题.

  (2)是否是命题:

  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涵义:①命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②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即命题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语法上,这样的句子叫做陈述句,它由“题设+结论”构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陈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过直线AB外一点作该直线的平行线.”疑问句“∠A是否等于∠B?”感叹句“竟然得到5>9的结果!”以上三个句子都不是命题.

  (3)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折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另外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学生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找出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分析语句,理解命题

  1.教师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如:

  (1)我是中国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饭了吗?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画一个45°的角。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学生答:(1),(2),(4),(6)。

  3.教师给出命题的概念,并举例。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中,每句话都判断什么事情.所谓判断,就是肯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能含混不清.在数学课中,只研究数学命题,请学生举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每组再选一个同学说.(不要让说过的再说)

  如:的句子,叫做命题,分析(3),(5)为什么不是命题.

  教师分析以上命题

  (1)对顶角相等。

  (2)等角的余角相等。

  (3)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一定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4)如果a>0,b>0,那么a+b>0。

  (5)当a>0时,|a|=a。

  (6)小于直角的角一定是锐角。

  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说出以下两个例子,并问这是不是命题。

  (7)a>0,b>0,a+b=0。

  (8)2与3的和是4。

  有些学生可能给与否定,这时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回忆命题的定义,加以肯定,先不要给出假命题的概念,而是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题的构成,改写命题的形式。

  例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题的构成,前一部分是后一部分成立的条件,后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条件下所得的结论.已知事项为“题设”,由已知推出的事项为“结论”。

  (2)改写命题的形式。

  由于题设是条件,可以写成“如果……”的形式,结论写成“那么……”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请同学们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

  ①对顶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

  ②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注意不仅仅限于两个角,如果多个角相等,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以上三个命题的改写由学生进行,对(2)要更改为“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相等。”

  提示学生注意:题设的条件要全面、准确.如果条件不止一个时,要一一列出。

  如: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改写为: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而且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题,理解真、假命题

  1.让学生分析两个命题的不同之处。

  (l)若a>0,b>0,则a+b>0

  (2)若a>0,b>0,则a+b<0

  相同之处:都是命题.为什么?都是对a>0,b>0时,a+b的和的正负,做出判断,都有题设和结论。

  不同之处:(1)中的结论是正确的,(2)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教师及时指出:同学们发现了命题的两种情况。结论是正确的或结论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了对命题的一种分类:真命题和假命题。

  2.给出真、假命题定义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都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注意:

  (1)真命题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个例外,如命题:“a≥0,b>0,则ab>0”。显然当a=0时,ab>0不成立,所以该题是假命题,不是真命题。

  (2)假命题中“结论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正确”,如:“a的倒数一定是”,显然当a=0时命题不正确,所以也是假命题。

  (3)注意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如:“延长直线AB”.这本身不是命题.也更不是假命题。

  (4)命题是一个判断,判断的结果就有对错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题,强调真假命题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题。

  3.运用概念,判断真假命题。

  例请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若ab>0,则a>0,b>0。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3)如果n是整数,那么2n是偶数。

  (4)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它们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题,(2)(3)(5)是真命题.

  4.介绍一个不辨真伪的命题.

  “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数字,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至今没有人举出一个反例,但也没有一个人能证明它对一切大于4的偶数正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只差“一步之遥”.所以这个命题的真假还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样辨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l)实际生活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数学中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

  (3)要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即可。

  三、总结

  师生共同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命题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3.怎样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初步会判断真假命题.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与真、假命题的关系。

  2.抓住命题的两部分构成,判断一些语句是否为命题。

  3.命题中的题设条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写“如果”时应写全面。

  4.判断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而判断真命题,数学问题要经过证明。

  四、作业

  1.选用课本习题。

  2.以下供参选用。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

  ①我爱祖国。

  ②直线没有端点。

  ③作∠AOB的平分线OE。

  ④两条直线平行,一定没有交点。

  ⑤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⑦学习几何不难。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

  ①若a=b,则a2=b2。

  ②连结A,B两点,得到线段AB。

  ③不是正数,就不会大于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若a2=b2,则a=b。

  ③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

  ④偶数都能被2整除。

  ⑤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7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8篇

2.【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5篇

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7篇

4.【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8篇

5.【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总8篇

7.【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五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七篇

9.【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