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礼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谈礼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礼貌》教学设计1
一、“谈”字入手,营造气氛。
1、板书“礼貌”,指名读“礼貌”。什么是“礼貌”?(指人的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学生谈
2、一个人假如有礼貌,就会怎样,美德(素养、文明、修养)
3、板书“谈”。“谈礼貌”就是——谈论礼貌,闲谈礼貌,议论礼貌
4、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谈礼貌”。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概括事例
1、这是一篇议论文。课文用几个事例来证明礼貌的重要性,好好读书,说说举了哪几个事例。
2、交流
(1)牛皋无理地向老人问路,老人没理睬,岳飞有礼貌地问路,老人给他指路。
(2女青年下车时,拖在地上的长群被小姑娘踩了一脚,小姑娘道歉,避免了一场纠纷。
(3)周总理的脸被朱师傅刮破了,他没有责怪朱师傅。
3、概括小标题
1、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问路、乘车(踩裙)、理发
4、连起来说:
作者为了说明礼貌的重要性,选取了问路、乘车、理发这样三个事例。
三、学习古训,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出示句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这是一条——古训,古训是什么意思?“训”,训导,古时候传下来的给人教育意义的话语。
3、读读这句话,你能明白他的意思吗?(生说)
4、理解这句话
(1)“色”——行为举止、动作神态、仪表仪态(行)
“口”——语言、话语(言)
(2)“失色”——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礼貌。
“失口”——不注意自己的说话
(3)“失色于人”——对人不文明
“失口于人”——对人说话不文明。(理解出言不逊)
(4)“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就是:对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出言不逊。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反之,就是——非君子,是粗人
(5)文章开头就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提出了观点,读书上的第一小节。
(二)识人物。
1、默读课文2-4小节,三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哪些人物你认为是君子,哪些又不是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2、学生自学2-4小节。
3、以“问路”为例,讨论:
(1)牛皋不是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牛皋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啊!如果你就是那位老者会给他指路吗?
所以(出示)朗读——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2)岳飞是个君子
谈看法;
感情朗读;
岳飞的言行正是上文所讲的“彬彬有礼”。因此,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3)指导人物评价
先摆出观点(我认为——)
阐述言行,进行证明
总结观点
4、举一反三,生评其他人物。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写下来
《谈礼貌》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检查生字词。(矛盾、咳嗽、纠纷、安慰)
2、出示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导入:关于礼貌问题的讨论,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则是由来已久。老师这儿有一条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大家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名回答)
2、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回答。(表扬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出示文中的解释(生读)
3、“出言不逊”是什么意思?(说话不客气)句中那个词语表示的是“出言不逊”?(失口)
4、对照这句话的解释,你能找出句中对应的词语吗?
君子:有道德的人;失色:态度粗暴;不失色:彬彬有礼。
5、教师小结: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要注意自己待人时的态度和语言。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学习二到四自然段。
1、那究竟应该怎样讲礼貌?讲礼貌都有哪些好处呢?课文中举了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段《说岳全传》中的一个小故事。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牛皋和岳飞向一位老者问路的事)
(2)牛皋是怎样问路的?他的态度和语言各是怎样的?(态度:在马上吼道;语言:“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3)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听了牛皋的话,心中会怎么想?怎么做?
(4)可想而知,牛皋问路的结果是?(没问到路,反而被骂)
(5)那岳飞问到路了吗?为什么?
(6)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岳飞是一个有礼的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归并到态度和语言)
(7)牛皋的无礼,使老人对他非常讨厌,而岳飞非常有礼貌,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两个人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8)分角色朗读。(四人小组先进行练习,然后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9)教师小结过渡:确实“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古人如此,如今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多这样的故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故事,思考: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指名回答:
①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小朋友的态度是: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的态度是:微笑着。
说:“没关系。”结果: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
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齐读)
(3)其实在前天的语文课上就发生了一起纠纷:马啸天同学的胶带忘带了,没有征求畅磊同学的同意,就把他的胶带拿过来用,后来畅磊发现后,便抢了回来,在争夺中,将马啸天的本子给撕坏了,就这样一场矛盾就产生了。下面就请大家来给他们出出主意,这样一场纠纷怎样才能避免呢?(学生讨论回答)
(4)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看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②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说了些什么?结果怎样?③作者从中体会到什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上画出答案。
(2)讨论:发生的事情:一次刮脸时,朱师傅不小心在周总理的脸上划了一道小口子。
两人的表现: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并说:“这不能怪您……躲的快哩!”结果:朱师傅很感动。
从这件事中作者体会到:礼貌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3)齐读后教师小结: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不能缺少礼貌语言的使用。第二到四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古代的人、现代的普通人和伟大的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给我们讲了什么?(讲礼貌的好处)
2、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3、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从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在上课之前,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和谚语,在这儿和大家一起共勉。
六、作业:
1、以《一场本不该发生的纠纷》为题,将课堂上所举的事例和你的建议,以及你所感受到的礼貌待人的好处写下来。
2、搜集一些关于礼貌待人的格言或谚语。
3、最后让我们共同来唱一唱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一起来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公民。
《谈礼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礼貌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附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1、(起立,师生问好)师:刚才上课时,我们互相问好,这叫什么?(生答)
师:对!人与人之间讲礼貌可以使关系更加融洽,心情更加愉快,还可以使老师和学生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有没有信心上好这节课?
2、板书课题:谈礼貌(生齐读)
这是一篇讲道理的文章。
二、学习新课
过渡:在课文的第一节,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默读第一节,找一找这一就话。(生默读第一节)
1、指名回答那一句话。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告诉写字态度)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出言不逊”的“逊”。“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反义词是什么?
3、齐背这一句话。(指名背,说说意思)
过渡:在中国的古代,也有许多讲礼貌的果实,它们告诉了我们讲礼貌的重要性。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说岳全传》里看看。
1、自由朗读第二节。思考:是哪里的故事?
2、这个故事中是讲谁向老者问路?(指名读第二节)强调说完整。
3、在岳飞和牛皋之间,你喜欢谁?为什么?说理由,板书。
4、指名读岳飞的句字,找出哪个词、哪个字能看出岳飞很懂礼貌?(体会)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岳飞说的话。
5、指名读写牛皋的句字,找出哪个词、哪个字能看出岳飞很不懂礼貌?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牛皋说的'话。
6、把岳飞和牛皋作对比!板书: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联系实际,说说那一句话的意思。(谁来形容谁?)
小结过渡:从这一段的学习,老师发现全班同学都很喜欢岳飞,老师也知道大家喜欢他的理由。那你想当岳飞呢,还是牛皋?在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事与礼貌有关,想看平常故事的同学读第三节;想领略伟人风度的同学读第四节。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三、四节。师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有礼貌的地方。
2、指明读一读有礼貌的句子。(小朋友和女青年、周总理)有感情朗读周总理说的话,体会、感悟周总理的宽容、风度、有礼貌。
3、指名读“不但……而且……”。体会有礼貌的重要性。
4、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你要和同学如何相处?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总结: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大家都愿意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学生,它可以使你与人关系和谐、融洽,使你有风度,人人都喜欢和你相处。只有这样,我们班级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三、迁移运用
过渡:在生活之中,有许多小事要与礼貌有联系,想想你平常学习之中,有哪些小事给你印象最深。(出示小黑板)
说演:说说与礼貌有关的小事情,四人一组演一个与礼貌有关的生活小片段。
板书设计:谈礼貌
君子不失色与人,不失口与人。
岳飞礼到人心暖
牛皋无礼讨人嫌
【《谈礼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谈礼貌教学设计12-06
《谈礼貌》教学设计12篇12-20
谈礼貌教学反思07-29
《谈礼貌》教学反思11-12
谈礼貌说课稿08-07
《谈礼貌》教案11-27
《谈礼貌》说课稿08-14
懂礼貌教学设计12-14
谈生命教学设计09-01
《谈读书》教学设计08-18